高三下学期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1)
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I卷(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 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24重庆市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2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换言之,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或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给情感学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得我们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关于从“礼仪之家”的人物身上延伸出的“大旨谈情”的主题,有了新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情感关系,常被视为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象征性对峙。
木石表示质朴,金玉表示富贵。
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项圈之于薛宝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摆在故事主体的明面中,而金与玉的相配,又是被薛宝钗的大丫鬟莺儿在小说中直接提及的。
但草木之于林黛玉、顽石之于贾宝玉的关系,却并没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后的人间直接提及,也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毋宁说,这是作为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
这样,贾宝玉最多也只能在梦中,以自己对木石姻缘的认同,来抗争世人熟悉的金玉姻缘。
同样,当我们解释贾宝玉对林黛玉倾情相许时,固然可以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林黛玉不说让贾宝玉追求功名富贵的混账话,以说明叛逆者的共同志趣是感情的基础。
但他们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有久别重逢的熟悉感,似乎又不是理性所能解释得清楚的,从而让这种近乎神秘的感觉,给男女情感互生爱慕的非理性留出了空间。
男女之情在《红楼梦》中虽然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没有缺席的亲情、友情,在《红楼梦》中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呈现。
王熙凤与秦可卿虽是亲戚关系,但感情之深,又非比寻常。
当秦可卿不幸夭折时,王熙凤为宁国府协办丧事,其中有一段写早起进宁国府而先到可卿灵前祭拜,极为传神: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百强校】西藏日喀则区第一高级中学【精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pì) 蜷.缩(quán) 嗔.怪(chēn) 浅尝辄.止(zhé)B.倩.影(qiàn) 驰骋.(chěng) 漱.口(shù) 亘.古不变(gèn)C.堤坝(dī) 信札(zhá) 坍圮(pǐ) 百舸争流(kě)D.积攒(zǎn) 娴熟(xián) 伺候(cì) 凶神恶煞(shà)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阡.陌铁锨.纤.维屡见不鲜.B.塑.料溯.源情愫.夙.兴夜寐C.违.背崔嵬.纬.度为.虎作伥D.召.唤着.数昭.彰朝.夕相处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盛气凌人一饮而劲饱经风霜谈笑风声B.汗流浃背令人心悸搬门弄斧面面相觑C.野性难驯应接不暇昂首阔步偃旗息鼓D.消声匿迹不可明状根深蒂固罄竹难书4.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全是贬义词的一组是()A.诈骗污蔑痴呆恬不知耻B.怏怏猩猩贪婪锱铢必较C.怂恿挥霍恣肆瞻前顾后D.吝啬庸俗夙愿众说纷纭5.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A.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妖娆(娇艳美好;有诱惑感的)B.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汲取(吸取,汲取经验、教训;吸收、汲取养分。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 箴言(至理名言)D.雍荣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 屯积(囤积;大量积储)6.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了的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①不屑置辩②不予理睬③不置可否④不可理喻(1)吴荪甫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1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总结了2021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供大家练习!ﻭ第Ⅰ卷(客观题,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ﻭ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ﻭA.累赘/积累阻塞/塞住商贾云集/余勇可贾中医诊脉/脉脉含情B.扎针/挣扎钻研/钻石载歌载舞/三年五载惟妙惟肖/不肖子孙ﻭC。
道行/内行翘首/翘尾巴一撇一捺/撇开不管疾风劲草/刚劲有力ﻭ D。
饮料/饮马碑帖/妥帖强弩之末/强人所难长吁短叹/吁请救助2、下列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ﻭA.闪烁超凡脱俗深奥矫妄过正 B.绮丽鹤发童颜毗邻集腋成裘C.酝酿鞠躬尽粹剽窃纵横驰骋D.踝骨锱珠必较赡养妄自菲薄ﻭ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要解决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相关立法,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和工作机制。
B. 如此重大的事情,厂长况且不能个人做决定,他一个科长,竟然违反规定擅自做主,这小伙子也太不知深浅了。
C。
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体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ﻭD。
期间,协委员就住房、医疗和反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了委员日益增强的参议意识和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感。
ﻭ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ﻭA.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B。
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提高.ﻭC.在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
D。
世博会吉祥物是主题演绎的形象载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吉祥物形象相比,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ﻭ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精品成都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
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
由此可见,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
这从《吕氏春秋》一书可以看出端倪。
该书亦称《吕览》,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兼论名、法、墨、农、阴阳各家。
此书肯定了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
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与门客编撰《淮南子》一书。
其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儒家、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劳作不息的论述。
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串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产生了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以《周易》《道德经》《庄子》为基础,称为“三玄”。
它既讲自然变化,也谈社会人事变迁;既鄙视世俗,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又主张保持“名教”(身份等级的象征)传统和对自身既得利益的重视,用以论证“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
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
唐代,中国佛学吸取了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的某些方面,有些僧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解释佛性,并出现了专讲孝道的佛经,如《父母恩重经》。
有些僧人以忠孝思想为内涵、以家族组织为形式编写禅律《百丈清规》,使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这样佛教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
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居庙堂之上讲修齐治平、道德教化,处江湖之远则“栖心释梵,浪迹老庄”。
时至两宋时期,儒学吸取了佛学哲学的某些论证方法,使自身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在本体论上有了新的理论创造。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些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正是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的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
经济发展,技术化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
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
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
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自我”在“他者”的对比下应更加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中国文化念兹于心的恐惧。
新时期著名诗人于坚深有同感:“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但诗歌需要汉语来引领。
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使它成为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
”于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网络时代语言的书写形式是键盘操作。
这种键盘书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也是销蚀和改变我们语言的重要因素。
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天生是为拉丁字母准备的。
虽然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
这是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
时下,这种书写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
此外,网络时代的汉语文本还在不断地卡通化、图像化。
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
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
但必须指出,图像只是一种普及的诠释文本的幼稚方式。
河北省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文论有古代和现代两大系统,概念(或曰“范畴”)也存在着两个系统。
由于这两个系统风马牛不相及,故而,作为理论筋骨的概念差异极大,很多概念几乎无法找到融通乃至对应的点。
例如,作为古代文论重要概念的“风骨”,现代文论就没有可以与之对应的概念,即便想找一个意涵相近的也很难。
至于比兴、文气、应感、气韵等,虽然与现代文论中的概念如隐喻、象征、性格、灵感、风格等意涵部分相近,但通约性也极差,无法找到真正可以衔接的点。
这就给人们整体性地认识与评价中国文论带来很大的困难,更为构建中国特色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当下,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已经是中国文论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古代文化造就的古典传统,一个是“五四”以来引进的外来文化造就的现代传统。
这两个传统之间没有血缘,不存在根本性的传承关系,不仅不能通约,甚至还对立、冲突,主要是因为它们言说的文化背景不一样,面对的文学艺术形式也不一样,因而体系不一样,概念不融通。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中国文论的一个难题。
虽然古今文论是两种没有血缘关系的文论,但现代文论毕竟在中国存在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很多概念被长期运用,已经有了一些根基,如艺术真实、艺术形象、典型、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再加上20世纪的西方文论概念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接受美学、叙事学、文学性等,都具备与中国古代文论融会的资本。
很多概念是可以互释的,它们能够共同作用于文学批评,推动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设。
江西省赣州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难解,一在于断章取义。
由孔子所谓的“不学《诗》,无以言”,可知春秋是一个言必称诗的时代。
而春秋学者称引赋诗,往往各取所需而望文生义,使得诗之原初义渐远而文本义得以强化。
战国孟子时诗之原初义渐已失传,其只能“以意逆志”推论之。
荀子的引诗证言,又将断章取义从外交场合的交流意会转化为学术论著中的引经据典,断章所取之义,便脱离了诗作为乐歌、用于礼仪的原初意义,而成为仅剩下道德赋能、语言赋义的文本形态。
其文本义随引用者的理解而随意游移。
二在于汉儒解经。
两汉经学的功能。
不是求其真论其实,而是借助前代经典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为汉王朝的国家治理提供学理支撑。
以《禹贡》治河,借助历史经验管理水道;以《洪范》察变,形成五行学说确定天人秩序;以《春秋》决狱,建构历史价值观用以评骘行政得失,三者皆直面客观现实而能够引证。
而以《三百篇》为谏书,在赋予了《诗》的政治经典性地位的同时,也使得《诗》失去了求真求实的必然性,与时俱进地跟着政治学说在不断调整,从辨风知政、补察民情的王道之作被解读为颂美先王、讽刺昏庸之说。
宋儒最能体会汉儒借助经典稳定世道、引导人心的用意,但其不能不面对唐以诗赋取士、宋以策论科考的新需求。
汉王朝奉若神明高高在上的经典文本,其知识体系及其学说已经在史学、子学、玄学、释道的传承之中被重构、被阐释。
汉儒在五经中寄托的政治理想、价值认同、制度建构以及文本阐释已经无法面对近世的读书人,更无力像汉代那样作为经验提供给帝国用于国家治理。
宋代的疑经风气,与其说是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毋宁说是宋儒对经学传统的自救。
他们是在维持经学地位的前提下,对汉儒的不合理的阐释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或者完善。
朱熹《诗集传》中对汉儒曲解之诗有所解放,但对“郑卫之诗”要比汉儒更加深恶痛绝。
宋儒改良式的解经,是对汉儒经说的修订,其所打开的门径,却成为明清怀疑、放弃《诗经》经解并自立新说的坦途。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咀嚼./细嚼.慢咽媲.美/睥.睨浅.陋/流水渐渐..露.面/风餐露.宿B.水泵./蚌.壳伺.候/伺.机而动恫吓./杀鸡吓.猴属.意/终成眷属.C.狭隘./溢.于言表歼.灭/阡.陌交通肄.业/防疫.谄.媚/陷.害忠良D.绿.林好汉/戮.力同心捐.献/狷.介之士皈.依/阪.上走丸棱.角/绫.罗绸缎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A.诀窍引伸度假村仗义直言 B.恰谈落寞拌脚石好高骛远C.哂笑平添文身备道兼程 D.辍学冒然荧火虫一蹋糊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面对“义而致富,仁而致富”,如果颜渊、原宪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箪食瓢饮....、安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C.“和郭导pk身高吧,比郭导短的童鞋们可以半价观看《小时代》哦!”上海一家电影院推出的这一活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而郭敬明对此却不以为然....。
D.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朝着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西方多家主流媒体关于..此事都作了很详细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部分舆论看来,本属于全民娱乐、全民福利的春晚,用广告践踏公众眼球,给公众添堵,使春晚这台公共节目丧失了“公共性”,挑战的是国家电视台的职业操守。
B.“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C.在《中国好声音》中,华少在一分钟内念完几页的赞助商名单,因为超快语速而被称为“中国好舌头”,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D.商家当然不希望错过“光棍节”这样的日子,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2月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2月)试题及答案015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月考(2月)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低碳”不一定“环保”袁志彬当前,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效应早已超越了经济全球化。
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件事像气候变化那样,把全世界各个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尽管还有人对是否存在全球变暖的事实存有怀疑,但是这并不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国际局势以及未来人类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
在这样的大潮下,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势必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别让气候变化掩盖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是两个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事情。
两者既有交叉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同。
共同交叉的地方就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低碳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煤炭使用中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不同的地方更多,比如水污染和垃圾等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就不是太密切。
在我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调低碳发展的同时,要警惕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加剧。
例如,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许多城市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加快电动车的发展。
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如果过快发展电动车,尽管减少了传统汽车的尾气排放,但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如电池的回收及其导致的污染等。
这说明,通过低碳发展有可能减少空气污染,但同时有可能加剧其他污染,如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另外,为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我国已采取措施加快核电的发展,但过快发展也将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核废料的处置等。
还有盲目快速发展生物能源,也会引发与粮食争地等矛盾。
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般的环境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因此当前把应对气候变化当作“主流”大事来抓。
2024年2月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
正因为认识到了札记撰写对于进学修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学者将札记作为重要的为学之具,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究原委等。
如乾隆时学者翟灏即是龚例:“苟可资多识者,靡不览。
诸子之瓌论,百家之琐语,山经地志之异闻,荒冢破壁之奇字,包孕而贯串之;意或龃龉,则旁参互巧。
穿穴以求其合。
自壮至老,手搦翰一管,撰述无倦。
”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十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为数甚夥,精品亦多。
清梁章钜说:“子书杂家最多,而有数部不可磨灭之书,必须专读者。
如班固之《白虎通义》、颜之推之《家训》、王应麟之《困学纪闻》,皆当家有其书。
”清徐养原说,“杂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寝盛”,出现了苏鹗《苏氏演义》、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等一大批学术札记名著,“足为考镜之资”。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此时学者在训诂研究上的所闻、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记来承载和呈现的。
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孙诒让《札迻》等学术札记,其中就多有训诂探究的内容,借此能窥见当时训诂学研究实绩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学术的内涵、特点等。
所以梁启超说:“札记实为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4. 先指出儒家学理是错误的,与现代性不符; 然后论述现代性认识的特点; 接着从本质和认识论的历史两方面论证现代性认知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5. ①这种评判方式有其合理性,传统文化确实不注重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理性,更注重整体思维与直觉思维。 ②这种评判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如此评判会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和卓越的思维魅力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 系进行的高度概括; 其次,如此评判会无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即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驭器物之用,使传 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总是冷静沉稳”表述不准确,原文是“总体而言比较冷静、沉稳”。 C.“也没有古人的诚信”表述不准确,原文是“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诚信”。 D.“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错,材料三中的“道”属于哲学范 畴,而材料一中的“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概括辨析材料相关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B.“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属于强加因果,材料中并没有指出墨家、名家没 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原因。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即便不合口味,也要吃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身体 对营养的需求”是典型的西方理性的逻辑思维,与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的特点不符。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一共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一个部分。从第一段“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奇比宋传奇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C.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D.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 “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 绝”。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 ,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成都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卷(最新精品)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
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
由此可见,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
这从《吕氏春秋》一书可以看出端倪。
该书亦称《吕览》,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兼论名、法、墨、农、阴阳各家。
此书肯定了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
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与门客编撰《淮南子》一书。
其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儒家、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劳作不息的论述。
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串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产生了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以《周易》《道德经》《庄子》为基础,称为“三玄”。
它既讲自然变化,也谈社会人事变迁;既鄙视世俗,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又主张保持“名教”(身份等级的象征)传统和对自身既得利益的重视,用以论证“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
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
唐代,中国佛学吸取了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的某些方面,有些僧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解释佛性,并出现了专讲孝道的佛经,如《父母恩重经》。
有些僧人以忠孝思想为内涵、以家族组织为形式编写禅律《百丈清规》,使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这样佛教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
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居庙堂之上讲修齐治平、道德教化,处江湖之远则“栖心释梵,浪迹老庄”。
时至两宋时期,儒学吸取了佛学哲学的某些论证方法,使自身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在本体论上有了新的理论创造。
云南省曲靖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红楼梦》里唯一的成功女性?在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里,也会有成功女性吗?有的,老祖宗贾母便是。
界定什么是成功女性,通行的衡量指标是有事业、有家庭、有尊敬。
贾母兼备一切成功女性内在和外部的条件,才貌双全,更兼福慧双修。
虽然贾母出场时已是个富贵尊荣的老太太,但就遗传学的观点看,有宝玉和黛玉这样品貌的孙子、外孙女,样貌可以推想也不差,至少是耐看型的。
她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爱听琴,讲究赏月之道,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比小资还小资;她的音乐审美趣味,是“铺排在藕香榭的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在潇湘馆发表的窗纱配色理论,更显示了她在家庭装修方面的艺术天分。
她的见识和修养,固然是有优越的家世撑着,但活得粗砺的女富人女强人还少吗?她在细节上的婉转心思,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领导者的贾母,“当日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
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遥想贾母一生,必定历经风浪,在鼎盛期的贾府管理层,在数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里,在大家族的勾心斗角中,她积累了比凤姐更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见识过更宏大壮阔的世面,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
60年里她经历了太多,这些阅历让她洞悉人生,所以她会有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通达。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月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20242161130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试卷视频讲解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A(3分)2.B(3分)3.B(3分)4.B(3分)5.①在乡土社会,讼师会助长诉讼的风气,可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②有些讼师在陈述案情时添油加醋、捏造事实,使案件失去本真。
③讼师的存在有碍于调解制的推行,影响官府、官员或乡绅的威信。
(6分,一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6.A(3分)7.B(3分)8.①“火线”是父亲传递战争指令和捷报的线;②“火线”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交锋的前线;③“火线”是儿子勘探石油的最前线;④“火线”是坚守、担当和牺牲的革命精神。
(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9.①回忆与现实交织。
将父亲对革命经历的回忆和儿子勘探油田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使情节具有跳跃性。
②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
以父亲与儿子聊天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使叙事集中,便于引发读者共情。
③语言富有诗意。
用词形象鲜明,如“舔舐”“一股股”“麻酥酥”等词,表达形象,富有诗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6分,一点2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ACE(3分)11.A(3分)12.D(3分)13.(1)看见(到)贤者,如果自己比不上他,就要像顺流的水一样,听从他的劝谏,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称之为大将。
(4分)(2)妇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都像用规矩绳墨量过一样,合乎标准,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4分)14.信将。
孙武在练兵过程中赏罚分明,不因吴王的求情和宠姬身份高贵而免除刑罚,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符合信将“赏不逾时,刑不择贵”的标准。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3分)16.①词的上片是写现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可以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为虚写,写出了词人在梦中看见亡妻的样子,词人多少的相思苦痛蕴含其中;③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许昌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
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王昌龄《出塞》一诗,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材料二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材料三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
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
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4.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6.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湖底阿城后半夜,人来叫,知青们都起了。
摸摸索索,正找不着裤子,有人开了灯,晃得不行。
浑身刺痒,就横着竖着斜着挠。
都挠,咔哧咔哧的。
说,你说今儿打得着吗?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
听说有这么长。
可不,晾干了还有三斤呢。
闹好了,每人能分小二百,吃去吧。
人又来催。
门一开,凉得紧,都叫,关上关上!快点儿快点儿,人家司机不等。
这就来,也得叫人穿上裤子呀!穿什么裤子,光着吧,到那儿也是脱,怎么也是脱。
不但裤子穿上了,什么都得穿上,大板儿皮袄一裹,一个一个地出去,好像羊竖着走。
凉气一下就麻了头皮,捂上帽子,只剩一张脸没有知觉。
一吸气,肺头子冰得疼。
真冷。
玩儿命啊。
吃点子鱼,你看这罪受的。
说着,都上了车。
车发动着,呼地一下蹿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都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
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黑得冷,没有一个星星不哆嗦。
就不看星星,省得心里冷。
骑马走着挺平的道儿,车却跑得上上下下。
都忍着,说,颠着暖和。
天却总也不亮,都问,快到了吧?别是迷了。
车也不说一声儿,一下停住。
都滚到前头去了。
互相推着起来,都四面望,都说,哪儿哪?怎么瞅不见呀?车大灯亮了,都叫起来,那不是!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
灯柱子里有雾气,瞅不远。
都在车上抓渔网,胡乱往下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