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圈的分类
![生态圈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ca590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生态圈的分类生态圈是指由生物体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根据生态圈的不同特征和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生态圈的分类。
一、根据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圈可分为陆地生态圈和水域生态圈。
陆地生态圈是指位于陆地上的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系统。
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山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圈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生态圈之一,它由树木、动物、微生物等组成,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草原生态圈则主要由草原植被和草食动物组成,具有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对于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有着重要作用。
沙漠生态圈则是干旱地区的特殊生态系统,适应了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
山地生态圈则是高山地区的生态系统,由于海拔的变化,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水域生态圈是指位于水体中的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系统。
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圈,占地球表面积的大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
湖泊生态圈则是由湖泊水体、湖泊岸线和湖泊周围的植被等组成,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生态圈则是由河流水体、河流周围的植被和动物等组成,对于水资源的调节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具有重要作用。
二、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圈可分为自然生态圈和人工生态圈。
自然生态圈是指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它具有天然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自然生态圈包括原始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区、自然湿地等。
原始森林是指未经过人类破坏和干扰的原始植被,具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物而设立的区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和繁殖环境。
自然湿地是指由湖泊、河流、沼泽等形成的湿润地区,具有重要的水资源调节和生态保护功能。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0337a4f46527d3250ce0c4.png)
精选ppt
23
一、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 常绿的森林类型。
1.位置: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Between 10oN and 10oS
Amazon Basin
Congo Basin South-east Asia
第十一章 陆地生态系统
精选ppt
1
第一节 概述
一、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一)纬度 (二)经度 (三)海拔
精选ppt
2
(一)纬度
1. 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
阳辐射量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
降低0.5-0
1)纬度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的多。 2)纬度带的相对连续性,垂直带的相对间
断性。 3)纬度带、垂直带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
似性,指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和外貌,植物种 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精选ppt
20
3. 相互关系
某一处山系上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该 山系所出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 带性特征,也就是说植被垂直地带性的表 现,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
精选ppt
26
2)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 风化壳可达100米。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 为酸性。
3)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存在植物 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直接被的树根和真菌 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精选ppt
27
3.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99d24da98271fe910ef9bc.png)
陆地生态系统: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
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
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
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
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582cbded15abe23482f4d0d.png)
1
3
2
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 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种类组成和结构比
较简单,已属雨林的北部边缘类型。
2)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①植物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②群落外貌无明显的季相变化>>>
③群落结构非常复杂>>>
④乔木具有一些特殊的构造>>>
(三) 温带生态系统
温带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形成了温 带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气候,与此相适
应分别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生态系
统和温带荒漠生态系统。 在温带北部与寒带交界处,形成了寒温带针叶 林系统。
1、温带落叶阔叶林 1)生境特点及分布
也称为夏绿阔叶林,是在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
稀疏草原景观
猴面包树
纺锤树
②热带稀树草原动物特征 (1)以食草动物占优势; (2)动物多具有集群的生活习性>>>
(3)以地栖种类占优势;
(4)穴居、善跑类型动物突出>>>。
斑马群
稀树草原的角马群
稀树草原的鬣狗群
猎豹
猎豹是目前世界上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 的动物,它的时速可以达到112公里。
热带雨林
雨林动物表现的特征有 1、动物种类繁多,尤以昆虫、爬行类和两栖类的
种类与数量最多;
2、树栖种类居多;
3、多数营独居生活,多采用躲藏方式来逃避袭击,
不善于快跑与长跑,捕食动物多伏击;
皮翼目—鼯猴
乌叶猴
小食蚁兽
3)热带雨林的意义及利用现状 热带雨林是所有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力 和生物量最高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约为20t/hm2.a,地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共30张PPT)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e72aa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5.png)
比较干旱地区 。 动植物种类较少,降雨量很不均匀。植物主要 为草本植物。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类型
分布 区域
特点
作用
主要植物 主要动物
海洋生态系统
水域生 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 内陆
动物种类数量 较多,植物种 类少,数量大。 海洋生态系统
是大气中 氧气的主
要来源
结构稳定。
多为藻类植 物及浮游植
物
珊瑚虫、 鱼、虾、 哺乳类等
植物一般分布 在浅水层和水 的上层;动物 适应静水中生
活
人和动物 所需水的 主要来源
主要是芦苇、 香蒲
有鱼类、 鸟类、昆
虫等
林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
统和人工牧场 生态系统)
陆地生 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草原和人工 牧场生态系统)
湿润或 比较湿 润的地
区
生物种类繁多, 营养结构复杂, 生态系统能长 期处于较稳定
状态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植物主要为 高大的乔木、 灌木和草本
植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比较干 旱的地
区
动植物种类较 少,降雨量很
不均匀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草本植物
主要是草 食动物, 少量肉食
动物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草
兔
狼
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林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往往不稳定,其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人类活动的干扰又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如:桑基鱼塘
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类: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5807f55b8f67c1cfbd6b82c.png)
寄生现象突出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d.无明显的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
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 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 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①热带雨林的物质生产高
光能利用效率约为1.5%,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热带雨林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是最高的。
②热带雨林能量流动:速度快,强度大,效率高
光能利用效率高,地上生物量大,净第一生产力高; 呼吸消耗很大; 食物网及其复杂,能量流动渠道多,强度大。
③热带雨林物质循环: 速度快,强度高
有时达240米。其中大藤本可达第一乔木层或第二乔木层,主干不分枝,达天顶 时则繁茂发育。小藤本多单子叶植物或蕨类,一般不超出树冠荫蔽的范围。
空中花园——附生植物生长在乔木、灌术或藤本植物的枝叶上,其组成
从藻、菌、苔藓、蕨类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
绞杀植物——有的植物开始附生在乔木上,并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
成因:① 环境优越;②热带陆地的古老性;③自第三纪 以来,这里的环境很少发生剧烈的变化。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
24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②外貌结构特殊复杂
a.群落层次复杂而不明显
乔木一般可分三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 形,往往不连续;第二层一般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第三层10 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密。再往下为幼树及灌木层,最后为
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1林9 的分布
热带雨林的分布
(1)热带雨林环境特征
六大生态系统比较
![六大生态系统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a01e410a76e58fafbb00302.png)
分类
环境特征
生态特点
地理分布
热带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度高温差小,降雨量全年分布均匀,无明显干旱,湿度大
没有季节变换,以高大乔木为主,特有蕨类和有花植物,动物以树栖攀岩类型为主
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域,马来群岛,刚果河流域
热带季雨林
有明显旱季,降雨量少,温差大
有明显季节变化,成分,结构高度不及热带雨林发达,以木本高位芽植物为主
包括沿海带,大洋带,深海带,珊瑚礁与海岛,动物主要有哺乳类,两栖累,淡水鱼类
各大洲均有,
印度,老挝,缅甸,中国
红树林
生长在热带海滩,易受环境影响
胎生方式进行繁殖,具有密集的支柱根,动物类型复杂,由海洋,淡水,陆生动物混合组成
海南,广东,福建沿海以及新西兰查塔姆岛
萨瓦纳
随具体环境条件变化分,为湿性萨瓦纳和干性萨瓦纳
具有较发达的草本植物层,食草动物较多,季节变化明显
非洲东部和撒哈拉沙漠,南美洲巴西中部,委内瑞拉,印度半岛,缅甸中部
亚洲东南海一带,北美洲分布于五大洲以南
温带草原
气候干旱,雨量少而变率大,多集中在温暖夏季
外貌承暗绿色,高度不大,分为三类: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多蹄类动物
欧洲草原,北美洲草原
温带荒漠
降水量少,,内居陆地,远离海洋,早晚温差大
植被生活组成多样,地下器官强大,可以分为沙质荒漠,砾质荒漠,石质荒漠,壤土荒漠,岩土荒漠
亚洲内陆包括中亚,塔里木盆地,新疆,南美洲阿根廷
寒温带生态系统
针叶林
是寒温带地带性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树不易生长的地区,温度较低,降水量少,土壤为灰化土
常常由单一树种组成纯林,主要为云杉属,冷衫属,松属,落叶松属。以耐寒性和广式性动物为主,如,灰鼠,驼鹿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8174db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b.png)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 和亚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
寒带森林
主要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 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适 应寒冷的生境条件。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大型真菌以及各种鸟类、哺乳 动物、昆虫等动物类群。
02
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大陆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高山植物、高山动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具有适应高 山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高山植物的矮小、密集和厚实的叶片,高山动物的耐
寒、抗缺氧等特性。
生态过程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些过程在维持高山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来源;同时,高山动物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周边农村和自然
区域。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要点一
重要物种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 物和植物等。
要点二
生态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等,这些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07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目 录
• 引言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高山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4c1d90afad6195f312ba64b.png)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来源:中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网页地址:/userfiles/file/%E7%94%9F% E6%80%81%E7%B3%BB%E7%BB%9F%E6%A0%87%E5%87%86/%E9%99%86 %E5%9C%B0%E7%94%9F%E6%80%81%E7%B3%BB%E7%BB%9F%E5%88%86 %E7%B1%BB%E4%BD%93%E7%B3%BB.htm1 目的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为生态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规范,促进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2 术语和定义2.1 种群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2 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不同生物物种的集合。
2.3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2.4 生态系统结构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和非生物环境要素。
2.5 生态系统过程是指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这样方式和机制,主要包括物质代谢循环、能量流动、生态演替和信息反馈等过程。
3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3.1 数据库内容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生态系统结构要素、生态系统过程要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3.2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分类与编码生态系统分类系统采用6级分类单位:生态系统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纲: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目:如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科:如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属:如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丛:如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编码方式(X-XX-XX-XX-XXX-XXX),见表1和表2表1 生态系统分类单位编码生态系统纲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生态系统目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余分类单元类同。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f13592816fc700abb68fc56.png)
草原生态系统
湿季盛行由赤道来的潮湿气团,带来一定的降水,干 季盛行由信风带来的干燥热带大陆气团。年降雨量500— 1500mm,全年高温。
第二节
Ⅱ 热 带 稀 树 草 原 群 落 特 征 -
草原生态系统
萨王纳(树木很少而草很高)群落以高达1米以
上的旱生禾草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草被层占优势,
在这种草被层的背景上散生着一些旱生矮乔木,它 们常常具有分枝多的丛生树干和扁平的伞状树冠, 叶小坚硬,常绿或落叶。
第一节
Ⅰ 热 带 雨 林 生 态 系 统 土 壤 特 征 -
森林生态系统
●富铝化作用和淋熔作用强烈,红壤或砖红壤; ●养份主要集中在表土,底土贫瘠,且为酸性; ●土层深厚,有些地区可达50米。
第一节
Ⅰ 热 带 雨 林 生 态 系 统 植 被 特 征 ●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森林生态系统
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有45000种以上。全世界的 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有17万种生长在热带。 ●群落结构复杂 乔木层、灌木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灌木层一般也较发达,草本层也比较茂密。 目前,原始落叶阔叶林仅残留在山地,平原及低丘多 被开垦为农田。
第一节
Ⅳ 北 方 针 叶 林 生 态 系 统 分 布 区 域 -
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地区,面积仅次于热带雨林。 北方界限就是整个森林带的北方界限。
在欧亚大陆它从大西洋岸延伸到太平洋岸,连续成非
●我国典型草原分布: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大部、东北平原西南部及黄土高原中西部。
●气候: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约为250—300mm,
●土壤:优势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第二节
草原生态系统
是草原中旱生程度最强的一类。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课件.ppt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a941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4.png)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局域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植被的概念 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太平洋,西连内陆,受海洋季风影响的程度不同 我国从东到西水分条件从湿润到干旱的明显变化,依次分
布三大植被区域
湿润森林→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荒漠
垂直地带性
温度、降水随海拔变化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相当于平地北移60公里 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限后,降水量又降低
者均北纬42度。但长白山距海较近,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天山位于内陆,属荒漠范围。
长白山天池的 植被垂直带谱
天山的植被 垂直带谱
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
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水 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
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 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得多 纬向带是相对连续的,而垂直带在是相对间断的 虽然纬度带、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性但,植
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垂直带与水平带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向
南坡 北坡
坡度
平地 陡坡 缓坡
非地带性植被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本章结束
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垂直带谱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植被带 具体顺序依不同地区而异
台湾玉山的 植被垂直带谱
垂直带特点
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地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一致 越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单,极地为冻原带,水平带与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7ae94a09b6648d7c0c74646.png)
D.蝉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
菟 丝 子
猪 笼 草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自养型)
消费者 (异养型)
态
的生态球作为家
球
庭摆设。该球密
闭,内装有水和
两三条小鱼,底
部有珊瑚、沙子
等,并生长着一
些水藻,妙在里
面的小鱼、水藻
常年都是活的。
为什么里面的生 物能长时间存活?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物质:空气、水、矿物质等 非生物能量:阳光、热能
2、生产者 特点:属自养型生物 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 管理才能朝着对人类 有利的方向发展。
3.退化因素 人的作用消失
生态农业
1、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保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 展,应用现代科技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 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2、特点: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无废料生产)
3、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城市生态系统
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
浅海区有很多大型的藻类。
海洋动物主要集中在水深
200米以内的水域中。在深
海区的动物对环境有特殊的
适应。
限制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
2.特点 浮游植物数量极多,有大量浮游动物
3.作用 调节全球气候;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
4.海洋动植物与陆地动植物的差别特征 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
A.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大群系类型
• 印度马来雨林群系
此群系包括亚洲和大洋洲所有的热带雨林。其特点是以龙脑 香科为优势,缺乏具有美丽大型花的植物和特别高大的棕榈科植
物,但具有高大的木本真蕨八字沙椤属(Alsophila)以及著名的 白藤属(Calamus)和兰科附生植物。
• 非洲雨林群系
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面积约为60万平方公里。
马椰果(Ficusglomerata)、菠萝蜜(Artocarpus spp.),无患子科的番
龙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 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 • 附生与寄生植物较少。 • 龙脑香科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不如东南亚典型雨林多。 • 小型叶的比例较大。 • 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季节变化。
非洲雨林的种类虽然比较贫乏,但有大量的特有种。其中棕 榈科植物尤其引人注意,如棕榈、油椰子等,咖啡属种类很多 (全世界具有35种,非洲占20种)。然而在西非却以楝科为优势, 豆科植物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 美洲雨林群系
该群系以亚马逊河河流为中心 ,为300万平方公里以上。
豆科植物是优势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特别多,凤梨科、 仙人掌科、天南星科和棕榈科植物也十分丰富。
Steppe, prairie pampas
Savanna
草原群落的特点: • 生活型多样
• 草原植物的旱生结构明显
• 草原群落的季相变化明显 • 草原动物区系十分丰富
中国草原群落的特点: • 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 • 具有山地草原 • 我国草原可分为4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
3,夏绿阔叶林 Summer 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夏绿阔叶林或 落叶阔叶林。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
夏绿阔叶林主 要分布在西欧, 并向东伸延到前 苏联欧洲部分的 东部。在我国主 要分布在东北和 华北地区。此外, 日本北部、朝鲜、 北美洲的东部和 南美洲的一些地 区也有分布。
四、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 (1) 概念与分布
/
(2)热带雨林的特点
• 种类组成特别丰富 • 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 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 茎花现象很常见 • 寄生植物很普遍 • 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 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 的亚热带气候地带。常绿 阔叶林主要由樟科、壳斗 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等 科的常绿阔叶树组成。
南北美洲、非洲、大洋 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 面积都不大。在亚洲除 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 外,以我国分布的面积 最大。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0~10℃,植物生长仅2~3个月。年平均温 度在0℃以下,年降水量不多。
冻原土壤的永冻层是冻原生态系统最为独特的一个现象 。 冻土层上部是冬冻夏融的活动层,活动层对生物的活动和土壤 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冻原植被的特点 : • 植被种类组成简单
•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 植物极其耐寒
• 通常全为多年生植 物,没有一年生植物
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 。
特点:
• 夏季温凉、冬季严寒。 • 外貌十分独特 。 • 群落结构十分简单 。
5,草原steppe
草原是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时为旱生 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它是温带地区的一种地带性植 被类型。
草原在地球 上占据着一 定的区域。 各大洲都有 分布。占陆 地总面积的 1/6。
高寒草原。
6,荒漠(Desert)
荒漠植被是指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 优势的稀疏植被。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
荒漠植被的特点: • 植被十分稀疏 • 植物种类非常贫乏 • 植物的生态——生物型或生活型多种多样 • 植物具有明显的旱生结构 • 荒漠动物群落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类、鸟类以及蝗虫等
青藏高原植被在生态和植被外貌方面与一般的山地植被 相比有以下特点:
• 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 大陆性强,植被的旱生性显著
• 植被带宽广
• 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植被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随着地势逐渐升高,依次 分布着山地森林(常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带→高寒灌丛、 高寒草甸带→高寒草原带(海拔较低的谷地为温性草原)→高 寒荒漠带(海拔较低的干旱宽谷和谷坡为温性山地荒漠)。
(4)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 部、海南岛、云南南 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 区。此外,在西藏自 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 热带雨林的分布,这 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 的最北边界。
特点:
• 雨林以桑科的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大青树(Ficus altissima)
特点: • 夏绿阔叶林主要由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植物
组成。 • 季相变化十分显著 。
• 群落结构较为清晰 。 • 夏绿阔叶林的乔木大多是风媒花植物。
• 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 • 水果品质很好
4,北方针叶林Boreal forest 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群落的总称。 北方针叶林就是指寒温带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青藏高原上的这种植被带状更迭规律是水平地带性与垂直 带性相结合的结果,是具有平面形式的植被垂直带。这样的植 被带被称为高原地带性。
• 动物的种类也很少
冻原的类型 : 随着从南到北气候条件的差异,冻原又分为四个亚带: • 森林冻原亚带 • 灌木冻原亚带 • 藓类地衣亚带
• 北极冻原亚带
8,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
青藏高原面积辽阔,跨有约12个纬度和24个经度。地处 亚热带和温带,四周为迥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所围绕,其平均 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
我国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 主要由壳斗科的栲(Castanopsis)、青冈(Cyclobalanopsis),樟科 的樟、润楠(Machilus),山茶科的木荷(Schima)等属的常绿乔 木组成,还有木兰科、金缕梅科的一些种类。
• 分பைடு நூலகம்区域广大 。
• 分为四个植被亚型:
典型常绿阔叶林:栲类林、青冈林、石栎林、润楠林、木荷林。 季风典型常绿阔叶林:栲-厚壳桂林、栲-木荷林。 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栲类苔藓林、青冈苔藓林。 山顶苔藓矮曲林:杜鹃矮曲林、吊钟花矮曲林。
• 荒漠生物群落的初级生产力非常低,低于0.5g/m2. a • 物质循环的速率很低 我国荒漠植被按其植物的生活型划分,可分为3个荒漠植被亚型: 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和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
7,冻原 (tundra)
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
冻原的环境特点: 冬季漫长而寒冷,有6个月见不到太阳;夏季短促而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