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新)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新归纳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新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953a023ee06eff9aef807ac.png)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新归纳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新归纳王其博江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一般表现手法、构思立意技巧四块1、表达方式:抒情、描写、叙述、议论2、手法:A 、三结合:动与静、虚与实、情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B、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C、一般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反衬、象征,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渲染、白描、用典,借古讽今,想象和联想,比兴。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3、构立技巧: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情或议论作结),以景作结,欲扬先抑,翻因为果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
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
例如王昌龄的《少年行》,前两句就描写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氛,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
烘托常常是用情感色彩浓烈场景来实现的,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描写就有烘托作用。
再如杜甫用特定的景色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地一沙鸥。
来烘托孤独寂寞的心情。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个方面,顾名思义,就是说衬托与被衬托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
用美好的景物写快乐和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衬托、陪衬、烘托;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欢乐和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反衬。
苏教版高考语文应试指导: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三部曲+Word版含答案.doc
![苏教版高考语文应试指导: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三部曲+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2f1c76c77232f60ddcca1d3.png)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
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特别提示1、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2、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3、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9c9c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2.png)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1.1 诗歌的基本要素在进行诗歌鉴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要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韵律、格律:诗歌是用韵律和格律构成的,通过对诗歌中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意象:诗歌是通过意象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
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可以通过对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分析来解读。
•节奏:诗歌的节奏感是诗歌独特的韵律感。
通过分析诗歌的节奏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1.2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整体把握:首先要对整首诗进行整体把握,理解诗歌的整体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可以通过读诗出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重点突出:鉴赏诗歌时,要注意突出诗中的重点,例如重要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通过突出重点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义。
•注重细节:特别是一些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品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还可以关注一些字词和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帮助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对比分析:可以将所阅读的诗歌与其他相关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诗歌中的特点和丰富的意义。
二、答题技巧2.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
•仔细阅读:在阅读理解题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情境。
只有充分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抓住重点、迅速找到答案。
•注意细节: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这些细节信息可能与问题的答案直接相关。
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数字、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答案出处:在阅读理解题中,有时候需要根据文章中的线索找出答案的出处。
可以通过标记关键内容,例如划线、圈出,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
2.2 完形填空题完形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表达的灵活运用。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206445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7.png)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诗歌鉴赏:(14-15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1.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2.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3.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5.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6.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1)先观点后理由;(2)先总后分式;(3)分点作答式。
7.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新)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bd4ec28a6c30c2259019ef5.png)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完整版)高考诗歌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及实例
![(完整版)高考诗歌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及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178d24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5.png)
(完整版)高考诗歌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及实例高考中的诗歌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内容,考生需要掌握解读、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技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诗歌阅读题型以及应对策略:1. 诗歌朗读题这类题型要求考生朗读一首诗歌,并对其进行解读。
当朗读时,需要注意把握好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气。
在解读时,要关注诗歌中重要的词语,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应考策略:在朗读时,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等方式突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解读时,注意理解诗歌的核心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2. 诗歌鉴赏题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鉴赏。
在解答时,要考虑诗歌的整体结构、用词、修辞、描写手法等因素。
应考策略:在解答时,要逐步剖析诗歌的结构层次和语言表现手法,注意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阅读理解题这类题型要求考生理解诗歌的主旨、情感等方面,并进行相关的推理和分析。
在解答时,要注意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意思和深层次含义。
应考策略:在解答时,要注意运用逻辑推理和联想思维,深入分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要注重考场答题的适度把握。
实例分析下面是一篇高考中出现的诗歌阅读题的实例:《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秦观创作的,描写了牛郎织女由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
这首诗的诗句由五言绝句构成,语言优美、精湛,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在解读时,考生需要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爱情意蕴以及秦观在文化背景下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把握好诗句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诗歌的情感叙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等诗句的形象描写,引导读者沉浸到诗歌的情感氛围之中。
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注意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内涵,逐步分析和剖解全诗的结构层次和语境。
总之,诗歌阅读是高考中的重要考试内容,考生需要对不同题型有清晰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认真学习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完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docx
![完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1fcdd1c284ac850ad0242fc.png)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分析意象、意境型提方式:首造了一种怎的意境?首描了一幅怎的画面?表达了人怎的思想感情?答步:二①描中展的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抓住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言再画面。
描述一要忠于原,要用自己的想和想像加以再造,言力求美。
②概括景物所造的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美、雄壮、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景物的特点和情。
4、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的情”是不行的,答出什么而“感”。
答模式:①找出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言再画面;③点明景物所造的氛特点,能用两个双音形容概括出来,如:雄壮、恬静美、孤寂冷清、瑟凄等 ;④表达了人什么的思想感情,或人什么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技巧型提方式:首用了怎的表达技巧?分析首的表手法(或手法,或手法)。
人是怎抒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步:(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合句什么是用了种手法。
(3)此手法怎有效达出人怎的感情。
分析言特色提方式:首在言上有何特色?分析首的言格。
此的言。
答步:用一两个准确点明言特色。
(2)用中有关句具体分析种特色。
(3) 指出表了作者怎的感情。
答模式:①用一两个或一两句,准确点明言特色( 神、凝沉郁、入木三分、字精巧、一字神、仗工⋯⋯);② 合中有关句具体分析种特色;③ 述中用表达了人怎的感情。
字型提方式:一中最生神的是什么字?什么?某字来人称道,你它好在哪里?答步:(1)解字在句中的含。
(2)展开想把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字烘托了怎的意境,或表达了怎的感情。
一全型提方式:某是全的关,什么 ? 古非常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就构成全的索,全的感情基、全的思想,抓住个命往往可以以小大,考出考生全的把握程度。
答步:(1)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在中构上所起的作用考。
情感、主旨型提方式:表达了怎的思想感情?首的主旨是什么首反映了怎的社会?首表了怎的情趣?或者合意境提,或就某一句某一。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最新)
![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72903831ed9ad51f11df200.png)
【范文大全】一、考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二、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例析:1、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江苏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江苏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401fff7f78a6529657d53f3.png)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艺术手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细节描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情由景生情景相生情由事生))④对比⑤想象⑥联想⑦虚实结合(以实衬虚/以虚衬实)⑧照应⑨借景抒情⑩寓情于景赋(铺陈叙事)比(借一物喻他物)兴(先言他物)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景/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抑扬点面引用(用典/化用)白描留白一语双关变抽象为形象借古喻今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借代设问反问⑴如何写景:修辞动静视听意象⑵边塞诗感情:乐赞颂战争建功立业;苦反战战争残酷⑶炼字:①手法②字义再结合语境谈句子含义③表达效果④思想感情⑤含义深远用的很好之类动态⑷分析诗句好:①意象‐意境②炼字③修辞④结构上作用如点题⑸景物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人物⑹评价内容好坏:①解句子②表面内容③诗人情感⑺描绘意象把诗句内容描绘完整时间、季节、景物+总括性⑻某句写A 却只字不提A:串讲此句怎样写出A;手法:侧面描写或其他,听觉视觉⑼回答主题情感顺带提氛围⑽回答对诗句的不同理解,先亮明观点⑾分析双重含义:客观和主观⑿赏析语言风格,可以炼字⒀乐景衬哀情、哀静写哀情、乐景与哀情相互对比⒁超脱之情,有无奈之中的超脱⒂分析大的手法(上阕之类)可以有正侧面⒃分析表达效果,加上诗人感情1。
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特色:①选取代表性事物②动静视听正侧内心感受③修辞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使人如临其境⑤选取xx为观察点(视角)⑥表现出和思想感情作者态度2.作用:开头: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事件地点人物背景、为下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设下悬念、其他特殊用法中间:承上启下、与前文呼应、点题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应开头、点题、使主题深刻3.句意理解,分析每一个分句,联系上下文,结构作用4。
若写到是自身经历的,增加文章真实性,交代作者是见证者5.抒情类文章,写意象作用,点名作者态度6.理解小说主题,放到社会背景中7.环境描写:①衬托②象征8。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精选5篇)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436e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9.png)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精选5篇)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篇1)1.把握*的整体结构,能够概括*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在做一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通篇阅读,并梳理自己的思路,尽量把握*的整体结构,然后再通过分析结构概括出*的主要内容,进而能够梳理出*的中心思想。
把握一篇*的主要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整体明白*的主要含义,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把握*的整体结构,从整体的进行把握。
2.通过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论证方法等来体会*的深刻含义;在把握了*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之后,我们就要有重点的进行分析,抓住*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等等并结合*的主体内容来进行具体感悟与分析。
这些方法往往是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的主题,分析明白了,这些方法也就更加深刻的明白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主题。
3.在*论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多提问多思考。
最后是我们在得出*的论点以及中心思想之后,一定要学会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再结合*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思考,多提问多思考,才能逐渐的提高我们的答题能力。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篇2)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江苏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篇3)1、文言文阅读:先读最后一道高考语文题目,了解*内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ec70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8.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谈能很好地表达出某种感情。
如: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对策小结:修辞方法及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2)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
不少鉴赏题由技巧切入,解题时须立足主旨,领悟情感,去赏析技巧运用的妙处。
但解题的前提是要学说行话,规范表达。
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烘托和反衬)、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
(2)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想象、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例05年高考试题2题第一问,只有抓住作者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主旨,才可赏析到三、四句的情真意切、形象传神。
诗的主旨是游子思家,诗的三、四两句,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远行人”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3)诗歌形象指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也包括人物形象。
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
![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ab1fb8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8.png)
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在语文科目的考试中,诗歌鉴赏类的题型是不行少的,从学校到高中,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题目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但只要把握了基本的解题技巧,高中语文诗歌类鉴赏题目得高分是不成问题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了解了诗人的经受,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抒情诗要留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善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制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快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1.要坚固、精确地把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
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精确性与娴熟程度。
3.鉴赏技法时,假如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实行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精确性。
(三)答题的要求1.符合题目的要求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肯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四)答题的角度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五)答题的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3a53308c1c708a1294a44a7.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想答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就要会用正确的答题技巧和了解诗歌鉴赏用到的常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必备知识,供参考。
(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江苏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江苏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033be25ce2f0066f433222b.png)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艺术手法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细节描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情由景生情景相生情由事生)①象征②托物言志③衬托(正反)④对比⑤想象⑥联想⑦虚实结合(以实衬虚/以虚衬实)⑧照应⑨借景抒情⑩寓情于景赋(铺陈叙事)比(借一物喻他物)兴(先言他物)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景/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抑扬点面引用(用典/化用)白描留白一语双关变抽象为形象借古喻今比拟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借代设问反问⑴如何写景:修辞动静视听意象⑵边塞诗感情:乐赞颂战争建功立业;苦反战战争残酷⑶炼字:①手法②字义再结合语境谈句子含义③表达效果④思想感情⑤含义深远用的很好之类动态⑷分析诗句好:①意象‐意境②炼字③修辞④结构上作用如点题⑸景物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人物⑹评价内容好坏:①解句子②表面内容③诗人情感⑺描绘意象把诗句内容描绘完整时间、季节、景物+总括性⑻某句写A 却只字不提A:串讲此句怎样写出A;手法:侧面描写或其他,听觉视觉⑼回答主题情感顺带提氛围⑽回答对诗句的不同理解,先亮明观点⑾分析双重含义:客观和主观⑿赏析语言风格,可以炼字⒀乐景衬哀情、哀静写哀情、乐景与哀情相互对比⒁超脱之情,有无奈之中的超脱⒂分析大的手法(上阕之类)可以有正侧面⒃分析表达效果,加上诗人感情1。
景物描写有什么表达特色:①选取代表性事物②动静视听正侧内心感受③修辞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使人如临其境⑤选取xx为观察点(视角)⑥表现出和思想感情作者态度2。
作用:开头: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事件地点人物背景、为下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设下悬念、其他特殊用法中间:承上启下、与前文呼应、点题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应开头、点题、使主题深刻3。
句意理解,分析每一个分句,联系上下文,结构作用4。
若写到是自身经历的,增加文章真实性,交代作者是见证者5。
[语文-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1c07d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1.png)
[语文-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技巧,下面将介绍一些答题技巧,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要想在高考语文中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对诗歌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比如,要了解诗歌的形式、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意象等,同时要学习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比如鉴赏诗歌的主题、寻找诗歌的表达技巧等。
二、抓住诗歌的主题诗歌的主题是诗歌表达的核心。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主题。
比如,可以从诗歌的标题、首句、最后一句等地方找到诗歌的主题,然后通过细读全文,分析诗歌中表达主题的具体手法和形象等。
三、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独有的音乐性特点。
在鉴赏诗歌时,要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意诗歌中的韵律变化、音韵效果等。
比如,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韵脚类型、韵律结构等来把握诗歌的音乐性特点。
四、注重诗歌的意象和修辞诗歌是一种言语的艺术形式,其中意象和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意境等。
比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和形象化的修辞手法来把握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五、辨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是诗歌独有的形式特点。
在鉴赏诗歌时,要辨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比如,鉴别诗歌的押韵方式、节奏变化、形象的使用等。
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比如,通过韵律的呼应、结构的变化等来体现诗歌的内在含义。
六、多练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最重要的是多做题,多练习。
事实上,高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有一定的套路,可以通过做题来熟悉和掌握这些套路。
多参加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解题速度。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需要考生对诗歌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要抓住诗歌的主题,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意象和修辞,辨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多做题来提高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cfcf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4.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2、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乐哀相衬如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
(word完整版)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新)
![(word完整版)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5d1958058f5f61fb7366687.png)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
②知音。
③离情。
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
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
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
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隐逸。
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伤春、伤别。
流水: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思乡,思人。
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桃花: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表达相思。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
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借助常见的物象有: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
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一)形象方面: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险峻、雄伟、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灿烂、凄冷、凄清、寥廓、辽阔、浩渺等。
(二)语言方面: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四)思想情感: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⑵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的《春望》。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⑴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陆游的《书愤》。
⑵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⑶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如杜甫的《兵车行》。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⑴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⑶边关乡思。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⑷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⑵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的《扬州慢》。
⑶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⑸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⑹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⑴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抒情手法: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1、修辞方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3)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