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分类专题知识讲解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843879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d.png)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大全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2. 纯净物质与杂质的区分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与区别4. 燃烧现象和燃烧的种类5.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基本概念与组成2. 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3. 元素的定义与性质4.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5.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三、化学键与化合物1. 化学键的分类及特征2. 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3. 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4. 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5. 均匀化合物与非均匀化合物的区分四、化学式与化合价1. 化学式的表示与命名规则2. 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计算3. 化合价的应用五、酸碱中和反应与盐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方程式3. 物质的酸碱性判断4. 盐的定义和性质5. 盐的制备与应用六、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2. 浓度的计算与溶解度的影响因素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4. 电离与电解质的溶解度5.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电解质的应用七、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备1. 常见气体的特征和性质2. 气体的制备方法与实验操作3. 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应用八、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与影响因素2.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3.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4.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5. 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九、化学能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能量的转化与计算2. 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3. 内能变化与焓变的计算4.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十、电化学与电池1. 电流与电解的关系2. 电化学中的离子迁移与电解的规律3. 电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示4. 电池的构造与分类5. 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化学的知识点大全,涵盖了物质与化学变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化合物、化学式与化合价、酸碱中和反应与盐、溶液与电解质、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备、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能量与化学方程式,以及电化学与电池等多个重要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前两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前两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5cb0f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d.png)
化学九年级前两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变化所涉及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学科的前两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1. 纯物质纯物质是指由同一种组成物质构成的物质。
根据纯物质的组成,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例如,金属铁、氧气等都是单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都是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是均匀混合物,也可以是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也称为溶液,是指各组成物质分子间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出各组成的物质。
例如,盐水、糖水等都是均匀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是指混合物中能够看到其中各组成物质的存在。
例如,沙水、混凝土等都是非均匀混合物。
二、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壳构成。
1.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不带电的。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来自于质子和中子。
2. 电子壳电子壳围绕原子核旋转,是带有负电荷的粒子。
根据原子结构的结构模型,电子壳分为K壳、L壳、M壳等。
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代表元素的序数,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等于元素的质子数。
质量数代表原子的质量,等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整数,因此质量数也是整数。
三、化学式和化学反应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目的式子。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目,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离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中各离子的种类和相对离子数目,例如,氯化钠的离子式为Na+Cl-,表示每个氯化钠化合物中有1个钠离子和1个氯离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d7a8c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0.png)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原子和分子:元素由原子组成,化合物由分子组成。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如离子方程和平衡
方程。
4.物质的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金属和非金属: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和延展性,常见的金属元素。
2.酸、碱和盐: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
示剂的应用。
3.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性质和应用。
4.食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常见盐类的性质和应用。
三、化合物的组成和研究
1.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化合物的特征。
3.共价分子和共价分子化合物: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的性质,如分子
的极性和分子键的极性。
四、与化学相关的环境和生活
1.燃烧与火灾:燃烧的条件、类型和火灾的防控措施。
2.大气和水的污染: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和水的污染物,以及防治措施。
3.垃圾处理和回收: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以及回收的重要性。
4.化学能源和节能:化学能源的类型,如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
及节能的意义和方法。
五、化学实验和实验室安全
1.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
2.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实验记录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3.实验室安全和应急措施: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c78e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d.png)
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的期中考试即将来临,在这个关键时刻,复习重点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化学期中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大家高效备考。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按照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1. 元素: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如金、银等。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如水(H2O)。
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沙子和水的混合物。
二、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缩写,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符号组合。
1. 元素的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化学符号,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2. 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物由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1.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2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数要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等。
四、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中存在电子。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大小排列的表格,包括周期、族和各种元素属性等信息。
五、离子和离子键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键,通过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
六、溶液和溶剂1. 溶液: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匀透明的体系。
2.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见溶剂有水、酒精等。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在水溶液中具有酸性质的物质。
2. 碱:在水溶液中具有碱性质的物质。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讲义)(原卷版)-2023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讲义)(原卷版)-2023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e85a4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6.png)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讲义)第1讲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组成物质宏观上,任何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和。
2.混合物和纯净物3.单质和化合物[思考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4.酸、碱、盐和氧化物[思考2]NaHSO4的水溶液显酸性,它是酸吗?[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化合物单质氧化物A 空气氮气氧化钠B 生石灰白磷水C 氯化氢铁臭氧D 烧碱氯化钾二氧化氮A.A B.B C.C D.D[练习2]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HNO3⑦AgNO3⑧Fe(OH)3用序号填写;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1.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1)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①单质: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单质。
②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
(2)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练习3]研究人员在含有C70的溶液中混入癌细胞,再用可见光照射溶液,结果发现55%的癌细胞被杀灭。
下列有关C70的说法错误的是()A.C70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B.C7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C70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C70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和。
(1)树状分类法混合物物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思考3]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练习4]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酸进行分类。
[思考4]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吗?[总结]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层层分类的方法,每一层为一个分类标准,层与层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
(2)交叉分类法从对物质进行分类。
Na2[练习5]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明,该分类方法属于()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析C.单一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练习6]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 2SO 4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酸 ②氧化物 ③氢化物 ④强酸 ⑤含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 .①④⑤⑥⑧ B .①②④⑤⑥⑦⑧ C .①③④⑤⑥⑦D .①④⑤⑦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Mn 2O 7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等 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和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 、NO 等 [练习7]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Na 2O 2B .MgOC .Al 2O 3D .CO 2[思考5]思考如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归纳总结]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7e084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a.png)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一、物质的分类
1、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
2、按物质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由单一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元素所组成的物质。
3、按化学式的构成分类可分为水化物,无机盐,有机物和气体等。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性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衡量,即质量、密度、折射率、溶解度、电
导率、折光率、爆炸性、生成能、熔点、燃烧性等。
2、物质的形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固体具有固定形状,液体可以改变形状,
气体无定形。
3、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们都可以分解成更小的粒子,而这些粒子构成它们的
基本单位。
三、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物变化和热力学变化四类。
2、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结构的改变,其实质是原子间发生化学键的链接、解体或重组,产生新物质,改变物质性质的能力。
3、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结构没有改变,只是状态发生改变的变化,例如溶解、气化、
凝固等。
4、生物变化是指生物发生的细胞分裂、运动、膨胀、凝固等变化。
5、热力学变化是指物质受到热能的影响,而产生的速度、温度、压强和熵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科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科教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dd53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0.png)
九年级化学科教版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转化规律的科学,是中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阶段,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九年级化学科教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一、物质与化学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元素是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到的性质,如颜色、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二、分子与原子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核外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或其他性质)排列的表格,用于描述元素的性质。
-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群分类。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元素的种类和个数,如H2O表示水。
- 电离式:用离子符号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和个数,如NaCl表示氯化钠。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反应得到的新物质。
-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通过箭头相连,箭头上方写反应条件。
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定义- 酸:产生H+离子的物质,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红。
- 碱:产生OH-离子的物质,可以使碱性指示剂变蓝。
2. 盐的性质- 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 盐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得到。
五、氧化与还原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元素的过程。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类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73ab7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1.png)
例5(202X镇江)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D )
选项 归类
A
常见的碱
B
挥发性酸
C
大气污染物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内容 纯碱、氨水、火碱 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 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聚乙烯、聚氯乙烯、有机玻璃
例6(202X自贡)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高低。下列说法正确B 的是( )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链接中考
(中考真题•安徽)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取能力 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
SiO2.下列说法正D确的是( )
重、难点导航
4.酸、碱、盐、氧化物的比较:
酸
碱
盐
氧化物
组
金属离子(或 金属离子( 或 一种元素+氧
成 H++酸根离 NH+4)+OH_
NH+4)+酸根离 元素
子
子
示 例 HCl、H2SO4
NaOH、Ca(OH)2 NaCl、Na2CO3、 NH4Cl
H2O、CO2
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所属类 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①稀盐酸、牛奶、加碘盐、水 __水___ ②冰、干冰、氧化铁、金刚石 金__刚__石_
链接中考
2、(2014•安徽)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均为混合物
B.质量减少
初中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初中化学九年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727b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f.png)
初中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在初中九年级阶段,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九年级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以及常见化学反应等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类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和铁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和二氧化碳。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以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均相混合物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能够均匀分布的混合物,例如盐水和空气。
非均相混合物是基本粒子无法均匀分布的混合物,例如沙子和水的混合物。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在初中化学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
举几个例子,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元素,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氢气是由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元素,是最轻的元素;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按2: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按1: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常见于食盐。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
例如,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 + O2 → 2H2O其中,2H2和O2是反应物,2H2O是产物。
方程式左侧的数字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四、常见化学反应在初中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学生们会学习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2HCl + Zn → ZnCl2 + H2其中,HCl是酸,Zn是金属。
酸和金属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氢气。
另一个例子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Cl + NaOH → NaCl + H2O其中,HCl是酸,NaOH是碱。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d6421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0.png)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知识点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内容。
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组成物体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
根据其性质和组成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铁、非金属硫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化学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3.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发生形态、状态、位置等方面的变化,如物质的凝固、溶解、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并 begingroup改变其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如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锈等。
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进行分类和归纳。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将元素排列在一起,便于对元素的性质和规律进行研究。
3.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如氯化钠的Na+和Cl-离子;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如氢气中的H-H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海”形成的化学键,如金属铁中的铁原子。
九年级化学分类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分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65d2e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2.png)
九年级化学分类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了解物质的分类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文将按照化学分类的常见方式,对九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化学分类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按照物质的状态分类1. 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例如砂糖、铁等。
2. 液体:具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例如水、酒精等。
3. 气体: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二、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1.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例如纯铜、纯碳等。
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3.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可以随意改变。
例如空气、溶液等。
三、按照物质的成分分类1. 有机物:主要由碳元素构成的物质。
例如葡萄糖、脂肪等。
2. 无机物:除了有机物之外的所有物质。
例如水、盐等。
3. 生物大分子:生物体内存在的特殊的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四、按照物质的反应性分类1. 金属:常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例如铁、铜等。
2. 非金属:大多无金属光泽,不良导电和导热,容易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或共享电子。
例如氧气、碳等。
3. 半金属:具有一定的金属和非金属性质,既能导电又能导热,且化学性质变化较为复杂。
例如硅、锗等。
五、按照物质的酸碱性分类1. 酸性物质: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常常具有酸味和腐蚀性。
例如稀硫酸、稀盐酸等。
2. 碱性物质: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苦味和腐蚀性。
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中性物质:不具备酸性或碱性特征的物质,pH值为7。
例如水、盐等。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的分类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状态、组成、成分、反应性以及酸碱性等。
了解这些分类知识将有助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应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d0c9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f.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化学知识点(一)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质量和能量的物体,它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2. 物质的分类:(1)按组成形式分类:①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氢、氧、铁等。
②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2)按物态分类:①固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分子振动受限,形状不随容器改变,如盐、糖等。
②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振动较大,形状随容器改变,如水、乙醇等。
③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弱,分子自由运动,形状和容器相同,如氧气、氮气等。
3. 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和排布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4.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仅改变物质的物态和形状,而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它只有一种原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2. 元素的符号:元素的符号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每种元素的缩写,由一个或两个拉丁文母原子符号代表:如氢的符号为H,氧的符号为O,碳的符号为C。
3.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有两大类,即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①离子化合物:正离子+负离子,如NaCl——氯化钠。
②分子化合物: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命名,如CO2——二氧化碳。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①命名碳链:选择最长的主链,从一端开始编号,给出各个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
②命名取代基:依次加上各个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数,如2-甲基丁烯。
三、化学式1. 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式。
2. 化学式的种类:(1)分子式: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分别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示意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3e54a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3.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2.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3.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物质4.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之间的关系的表示方式5. 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带电离子的表示方式6. 电离和电离度:电离是指物质在溶液中溶解时分子或原子的解离成带电离子的过程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元素与反应: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2. 镁、铝和锌: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气体3.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常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形成金属离子,非金属常以阴离子形式存在4.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5.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有一些周期性的规律6.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关,原子序数越大,电子层越多7. 化合价: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价态三、常见化合物1. 水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2. 酸和碱:酸是带有H+离子的溶液,碱是带有OH-离子的溶液3. 盐: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产物4. 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金属和氧直接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和氧直接反应生成的化合物5. 硫酸和硝酸: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四、气体和溶液1. 气体的压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产生的作用力2.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一定体积和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压强也升高3. 压力的计算: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4. 水的溶解度: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量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无关,过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大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6. 溶质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五、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综合反应2. 摩尔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3.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方法4.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物消失和生成物形成的速率5. 催化剂:能够影响反应速度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6.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综上所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主要涵盖了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常见化合物、气体和溶液以及化学反应等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df2be2a32d7375a51780d6.png)
一.物质的分类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二.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接触空气质量变化(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九年级化学全部物质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全部物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07623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e.png)
九年级化学全部物质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物质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全部物质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相同组成的纯净物质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构成。
2.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一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的特征1. 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用O表示;原子序数表示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2. 化合物的化学式和组成: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3. 元素和化合物的稳定性:元素的稳定性与其外层电子结构的完整性有关,而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其成键方式和元素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常用于制造工业产品,如铁、铜等。
2. 非金属:不具备金属的性质,常用于绝缘材料和制造化学品,如氧气、氮气等。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常见的有氧化物、氯化物等。
4. 生活中的化合物:如水、食盐、糖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
四、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过程,如H2 + O2 → H2O。
五、物质的分离和纯化1. 过滤:利用孔隙的大小差异分离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混合物。
2. 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液体与液体混合物分离。
3. 结晶:通过溶解度差异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分离出纯净溶质。
4. 电解:利用电流对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分解,得到对应的阴阳离子。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专题(共27张PPT)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专题(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0ccf1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c.png)
纯洁物
混合物
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1.由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2.可用化学式表示
2.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例子 Cu MgO NaCl 空气、海水、溶液
教学目标 课前热身 分类内容 课堂练习 中考链接
※易混概念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
都是纯洁物
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Fe、S、O2、C、N2等
B.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响一定是中和反响
D.氧化反响一定是化合反响
2.试着根据物质组成的不同将他们分类:
教学目标 课前热身 分类内容 课堂练习 中考链接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
教学目标
课前热身
分类内容 课堂练习 中考链接
树状分类法
教学目标 课前热身 分类内容 课堂练习 中考链接
※易混概念:纯洁物和混合物
例3.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选项是(B
)
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课前热身 分类内容 课堂练习 中考链接
4.例考4查.化分学类概概念念在间逻的辑逻上辑存关在系着如下所示的 关系。对以下概念的理解说法正确的选项 是 (A ) A. 氧化物一定属于化合物
▪ 2.注意: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 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 CO2 、 化学式以CO3结尾 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 属于无机化合物。
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6e3c1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1.png)
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而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1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物质的组成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1.1 单质单质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常见的单质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惰性气体。
金属元素如铁、铜和铝都是单质的例子。
非金属元素如氧、氮和氢也属于单质。
1.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如氧化物、酸、碱等;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类和蛋白质。
1.2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酸碱性、导电性、燃烧性、溶解性等。
1.2.1 酸碱性根据物质对溶液的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可以对物质进行判断。
酸性物质会使蓝色石蕊溶液变红,而碱性物质会使红色酚酞溶液变紫。
1.2.2 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物质能否导电。
金属等具有自由电子的物质可以导电,而非金属则一般不能导电。
1.2.3 燃烧性燃烧性是物质能否燃烧。
可燃物质如纸张、木材等可以燃烧,而不可燃物质如铁、玻璃等则不能燃烧。
1.2.4 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能否在某种溶剂中溶解。
可溶解物质如食盐可以在水中溶解,而不溶解物质如石油则不能在水中溶解。
二、不同类型物质的特点和应用不同类型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在学习物质分类时也需要了解这些特点和应用。
2.1 金属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常用于制造工具、建筑材料、电线等。
2.2 非金属非金属一般没有导电性和延展性,但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发生剧烈的反应,例如氧气可使燃烧加剧。
非金属广泛用于制造化工产品、医药品等。
2.3 惰性气体惰性气体是一类极不活泼的气体,例如氦、氖等。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很难参与,主要用于充填灯泡、焊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分
类专题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分类专题
1.我们学过可以把身边的物质分成哪些类别?(参考下册课本P76) 分类的依据: _。
空气、溶液、矿石、合金、铜Cu 、铁Fe 、氧气O 2、氢气H 2、氦气He 、氖气Ne 、甲烷CH 4、乙醇C 2H 5OH 、盐酸HCl 、硫酸H 2SO 4、碳酸H 2CO 3、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Ca(OH)2钙、氯化钠NaCl 、硝酸铵NH 4NO 3、碳酸钙CaCO 3、氧化铜CuO 、水H 2O 、二氧化碳CO 2、可燃冰(CH 4·8H 2O )等。
3.按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铜;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 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 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煤 B.单质:C 60、He 、水银 C.碱:纯碱、烧碱、Ba(OH)2 D. 有机物:CH 4、CO 2、葡萄糖 5.氮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5.根据组成元素判断物质类别
(1)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2)*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
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水、一氧
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标准内,而其余一种不在标准内。
标准一:常温呈气态 包括物质: _
标准二:含有 _ 包括物质: _ 标准三:无毒 包括物质: _ *根据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 6.从给定H 、Cu 、O 、N 、S 、Na 这6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
的物质各一种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 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 _;一种可去铁锈的酸 _; (2)一种可做杀菌剂的盐 _;一种可做氮肥的盐 _ 7.*考查分类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等 对下列概念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一定属于化合物 B.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8.适时点拨:对于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几个概念,只要记住关键词就好。
中考考点:物质类别的判断:根据微观结构判断物质类别;根据组成元素对分类概念的理解。
9.(2017年海南2题)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生铁 C .蒸馏水 D .浓盐酸 10.(2017年海南4题)葡萄糖(C 6H 12O 6)属于( ) A .有机物 B .氧化物 C .酸 D .碱 11.下列各物质俗称、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是( ) A.石墨、C 、金属 B.酒精、C 2H 5OH 、无机物 C.火碱、NaOH 、碱 D.臭氧、O 3、氧化物 12.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海水、干冰 B.高锰酸钾、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 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 .CO 2、SO 2均可用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14.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或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C 60都是碳的化合物 B.水、过氧化氢都含有相同组成元素 C.碳酸氢铵、硫酸钾都是氮肥 D.钙、氧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5.下列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 A.NaOH 和KOH 都是强碱,两者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N 2和O 2都是非金属单质,两者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 C.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两者都易挥发 D.CaO 和Fe 2O 3都是金属氧化物,两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1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 B.生铁 C.五氧化二磷 D.液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