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特点和结构。

2.掌握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4.能够进行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种子萌发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投影仪等。

2.学生:实验台、显微镜片、玻璃盖片、放大镜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种子的特点和结构(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种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外观和结构,包括种皮、种芽、种叶和种根等。

2.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氧气、适宜的温度和光线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3. 种子萌发的过程(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关键步骤,如吸水膨胀、胚轴伸出、种皮裂开等。

4. 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2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实验,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细节,并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5.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学生依次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种子萌发情况和记录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结论。

四、教学要点1.种子的特点和结构。

2.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种子萌发的过程。

4.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五、教学方法1.投影仪展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种子的图片和萌发过程,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特点和萌发的过程。

2.实验观察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记录,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六、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观察结果等。

2.小组讨论:学生依次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种子萌发情况和记录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发现规律和总结结论。

七、拓展延伸1.种子的传播方式: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被风吹、被动物散播和人工传播等,分析不同方式的优劣势。

2.种子的结构和胚胎发育: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种子的发芽能力和发育潜力。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教案主题:种子萌发教案目标:1.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和营养事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 能够说明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4. 能够列举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的结果。

教学重点:1. 种子的萌发过程。

2. 种子各个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解释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结果。

2. 探究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显示器及相关教学素材。

2. 种子、花盆、土壤、水等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一颗种子,问学生是否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那些条件。

二、探究种子的萌发过程(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讨论种子萌发的过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从自己讨论出的结果中挑选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三、分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10分钟)1. 展示种子的纵切面图,解释种子的构造。

2. 介绍种子的不同部分的功能,如种皮保护种子,胚芽通过营养物质生长。

四、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20分钟)1. 安排实验:将一颗种子放置在湿润的土壤中,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下观察。

2. 学生观察结果: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并记录所见的变化。

五、讨论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并记录下来。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 师生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学生总结:学生个人进行总结,写下自己对种子萌发的认识和体会。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种子萌发情况。

2. 提醒学生:告诉学生下节课会进行相关实验的讨论和总结。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分组讨论种子的保存方式及种子的传播方式。

七年级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9篇种子的萌发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图解二、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

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

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2)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

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

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

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案: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组成和结构;2.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3.掌握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和技巧;4.培养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种子的组成和结构;2.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种子的萌发条件。

教学准备:种子、马克笔、放大镜、显微镜、水杯、盖玻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课程主题,提问学生们对种子的了解;2.引导学生观察并探究果实里有着什么。

第二步:呈现(15分钟)1.让学生仔细观察一颗红枣,并描述红枣的特征;2.让学生打开红枣,找出其中的种子;3.给学生放大镜,让他们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和结构,并用马克笔在纸上画出观察到的内容。

第三步:讲解(15分钟)1.教师介绍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和胚珠;2.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适量的水分和氧气等;3.指导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后,种子壁解裂,使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胚珠中的卵细胞受精,发育成为胚芽。

第四步:实践操作(25分钟)1.将种子放入水杯中,观察种子是否浮起来;2.小组合作: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猜测原因;3.整理结果,学生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五步:总结概括(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组成和种子萌发的条件;2.教师概括种子萌发的过程,让学生回顾并进行确认。

第六步: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小组进行自选种子的萌发观察;2.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胚芽的细胞结构,用盖玻片封装起来;3.学生进行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和心得。

第七步:课堂检测(10分钟)1.设计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第八步: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们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2.向学生表扬,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2.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新鲜的豆类种子如豌豆、黄豆等;
2.透明玻璃瓶、湿纸巾、盘子等实验用具;
3.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发芽,生长为植物的过程。

2.实验操作(15分钟)
a)每组学生准备一小瓶,将湿纸巾放入瓶中;
b)将豆类种子放入湿纸巾中,适量添加水;
c)在自然光下摆放瓶子,并记录观察每天的变化。

3.实验记录(15分钟)
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并在笔记本上做好实验记录。

4.讨论及总结(20分钟)
a)学生将观察到的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萌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b)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概括种子的萌发过程。

5.实验报告(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加深对种子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在实践中学习、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种实验案例更适合小学生或初中生进行,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难度和深度。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1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试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养分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试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试验方案,并完成试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试验小组为单位,完成试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很多成分,引导学生思索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试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须要留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试验方案3、强调试验留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试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视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劝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匀称。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试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留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开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刚好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须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试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始终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试验报告(二)总结种子的成分: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依据试验的结果,总结:3、提出问题:(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2)假如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试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种子的萌发过程。

2.掌握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认识到种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毛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探究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2.种子的内外环境因素。

教学准备1.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手剪、容器、筷子等实验器材。

2.毛豆种子、水、土、光等供给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过程学习回顾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学过了植物的形态特征,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植物的吸收方式等知识点。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植物生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种子萌发。

导入新课1.展示一颗实验室里的毛豆种子,让学生自由地观察与把玩,通过观察得出种子表面有一个稍微隆起的小点,经过浸泡后这个小点变得更加明显,并在小点周围长出很多细小的根毛,学生可以通过手触摸到这些根毛,感受到它们的柔软。

2.解释这个小点在萌发中的重要作用:小点是种子入水后吸收足够的水分,进而膨胀变大的一个显著标志,它会引起种子的“爆裂”,从而幼芽、根尖等器官得以顺利地伸长。

正式授课1.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是植物体生命的开始,可以说,没有种子,就没有植物生长。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种子的结构构成及其功能。

(1)种皮:种子的外层,起到保护种子内部组织的作用,保护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胚茎不受外界干扰。

(2)胚珠: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胚珠被和胚珠心组成,来源于花器官的子房或胎座。

(3)营养物质:种子中的三个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淀粉粒(或糖原颗粒)、脂肪粒和蛋白质颗粒。

这些营养物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2.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是指从种子发芽到形成稚芽开始生长的整个过程,包括种子吸收水分、引发胚芽先端伸长、幼根钻入土壤、生出叶片等一系列过程。

过程如下:(1)营养物质的补充:种子萌发的第一步是吸收充足的水分,进而膨胀变大以提供足够充足的营养物质。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3篇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3篇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3篇初中种子的萌发教案,以供借鉴。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案:种子的萌发及其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种子的萌发过程以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通过实验、讨论和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教学难点:种子内部与外部条件影响种子的萌发。

教学准备:种子样本、放大镜、显示屏或投影仪、幻灯片或图片、实验用材料(小盆、土壤、种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种子的注意;2.提问:a.你们吃过橙子吗?那是怎么长大的?b.植物如何繁殖?c.什么是种子?d.种子有什么特点?二、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图片和幻灯片,讲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a.果实里面的种子;b.种子的功能;c.种子的外部结构;d.种子的内部结构。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前的准备:a.分配学生,每组4-5人;b.给每组提供实验材料(小盆、土壤、种子);c.每组选取不同的种子,如豌豆、小麦等。

2.实验步骤:a.将小盆装满土壤;b.分别将不同的种子(相同种类的就用同一种子)埋入土壤中;c.观察每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d.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结论:a.种子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才能萌发;b.观察不同种子的萌发速度和形态。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分组讨论观察结果,并归纳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2.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五、扩展活动(15分钟)1.观察不同种子的种子壳特点;2.讨论为什么有的种子在成熟后能存活很长时间而不会萌发;3.了解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种子萌发的文章,字数不少于300字;2.准备下节课所需的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际现象,并能思考问题和进行讨论。

种子的萌发教案初中

种子的萌发教案初中

种子的萌发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 种子萌发的条件。

3. 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1. 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理解。

2. 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视频。

2.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透明的塑料袋或容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不同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吗?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包括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等。

2. 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份种子萌发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种子放入土壤中,加水适量,用塑料袋或容器盖住。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包括种子的外观变化、生长情况等。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和感受。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2. 学生写一篇关于种子萌发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初中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

初中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

初中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种子萌发过程,能够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的外部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种子萌发的条件。

2. 种子萌发过程及外部特征。

三、教学难点:1. 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种子萌发过程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分、温度计、放大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第一章:种子的结构1.1 种子的组成: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等。

1.2 种子的类型: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

第二章:种子萌发的条件2.1 外界条件:水分、温度、氧气等。

2.2 内部条件:种子成熟、胚是活的、营养物质充足等。

第三章:种子萌发过程3.1 种子吸水膨胀。

3.2 种皮胀裂,胚根生长最快,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3.3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第四章:种子萌发的观察和记录4.1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如种皮的颜色、形状等。

4.2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剖面。

4.3 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吸水膨胀、种皮胀裂、胚根生长等。

第五章:种子萌发实验5.1 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实验,如不同温度、不同水分等。

5.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3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六、种子的种类和特点6.1 单子叶植物种子:种皮与胚乳紧密结合,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6.2 双子叶植物种子:种皮与子叶紧密结合,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六、教学活动:6.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大米、豆子等,让学生观察其外观特点。

6.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种子的特点和区别。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2.掌握观察和比较不同种子萌发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2.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2.散热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投影仪、幻灯片。

2.高粱种子、小麦种子、绿豆种子、黄豆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种子萌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种子是怎样变成新的植物的呢?2.学习过程(40分钟)(1)理论学习教师通过幻灯片,给学生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包括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外部条件和种子的内部条件。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水、氧气和适当的温度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2)实验探究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①把高粱种子、小麦种子、绿豆种子、黄豆种子分别放在四个杯子中。

②在每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水,并保持杯子中的水位相同。

③在每个杯子中加入相同数量的氧气。

④把四个杯子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如冰箱(低温)、室温(常温)、夏天的温度(高温)。

⑤每天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状态,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3)实验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回答以下问题:①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何?②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③存在哪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4)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同时,教师总结和归纳学生的回答,强调温度、水和氧气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3.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种子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可以尝试不同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学生实验结果和总结的结论。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种子结构,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设计实验方案和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预习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吗?”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种子结构和成分。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记录。

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6.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家里或实验室的植物种子萌发过程,记录并总结。

3.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种子萌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方法?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是否理解透彻?2. 学生反馈: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观察记录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种子萌发的条件。

2. 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

2. 种子萌发过程的阐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萌发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种子萌发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填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种子萌发的条件1. 适宜的温度2. 适量的水分3. 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过程1. 种子吸水膨胀2. 种皮变软3. 呼吸作用增强4.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5. 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6.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光、温度、水分、空气。

2. 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完整的有生活力的胚、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种子萌发的条件。

2. 讲解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光、温度、水分、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 讲解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完整的有生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初一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条件。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条件。

2.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内在机制。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种子、土壤、水、培养皿等。

2.多媒体课件:种子萌发过程动画、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颗已经萌发的种子和一颗未萌发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颗种子的外部特征不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2.知识讲解(1)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膨胀、种皮破裂、胚芽生长、胚根生长、子叶展开等。

(2)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等。

(3)讲解种子萌发的内在机制:胚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等。

3.实验观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份实验材料。

(2)指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3)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影响。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种子萌发的知识,如种植花草、农作物等。

(2)强调种子萌发过程中生命力的神奇,引导学生尊重和热爱生命。

6.课后作业(1)绘制种子萌发过程图,并简要说明每个阶段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种子萌发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条件及其内在机制。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讨论热烈,对种子萌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内在机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并在生活中运用种子萌发知识。

同时,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作用;2. 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3. 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4. 能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作用;2. 种子萌发的过程;3. 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1. 理解种子的胚芽和种皮的作用;2. 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教学准备:1. 带有透明盖的种子播种盘;2. 不同类型的种子;3. 活性炭和水;4.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种子,引导他们讨论种子的作用和结构。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讲解种子的结构和作用,特别是胚芽、种皮等部分的作用;2. 简要介绍种子萌发的过程;3. 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如水、氧气、适宜的温度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不同类型的种子放入带有透明盖的种子播种盘中,添加适量的水和活性炭;2.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意保持种子生长环境的湿润和适温。

四、总结讨论(10分钟)让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讨论种子的萌发过程和机制。

五、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继续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并记录,思考种子的萌发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和作用;2. 种子萌发的过程;3. 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种子的结构和作用,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观察活动加深学生对种子萌发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WTT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生物《种子萌发》教案1一、课标解读《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

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种子的萌发初中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初中生物教案

种子的萌发初中生物教案1. 理解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2. 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把握种子萌发的关键环节、了解种子萌发背后的生理机制。

【教学准备】种子、播种盆、湿纸巾、放大镜、洒水壶、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一、引入教师简单介绍种子的植物生长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实验1. 学生将湿纸巾放入播种盆中,均匀摆放种子,并轻轻按住,用洒水壶轻轻喷水。

2. 观察播种盆中的种子,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不同部位。

3. 学生描述种子的外观特征并尝试找出不同种子之间的异同。

三、萌发过程1. 学生观察播种盆中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变化。

2. 学生记录下种子的萌发过程并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展示。

四、概念学习1. 教师讲解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2. 教师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生理机制。

五、梳理总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澄清疑惑。

【课堂作业】观察家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板书设计】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种皮- 胚- 萌芽- 营养组织种子的萌发过程- 吸水膨胀- 胚乳分解- 胚乳伸长- 萌发【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种子的萌发过程,增加了他们对种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3. 能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过程。

难点:种子如何萌发的机理。

教学准备:
1. 红豆或者其他快速发芽的种子。

2. 玻璃容器或者透明杯子。

3. 湿纸巾或者湿棉球。

4.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种子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储存了植物的营养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能量。

2. 学习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表,并讨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3. 种子的萌发过程:将湿纸巾或湿棉球放入玻璃容器中,然后在上面放置种子,观察并记录下每天种子的变化。

4. 观察结果和总结: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最后总结种子的萌发过程。

5. 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加实践,探索更多有关种子的知识。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萌发速度和方式。

2.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种子保护和传播的知识,以及种子对植物繁殖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扩展了对生物的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水平目标:通过采用对照实验实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实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实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实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能够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实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实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实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
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实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

因为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

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

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

(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

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合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第三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教学反思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1个星期,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实行了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为今后探究科学奥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升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仅仅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但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水平需要得到培养和提升等等。

三、提升学生的创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点,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准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当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所以,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

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

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