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第二次第1模块作业讲课教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学生中心等。
2. 学习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启发式教学、分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
3. 培养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如课堂管理、学生评价、教学反思等。
三、教学内容1. 教育理念的介绍和理解,包括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概念和实施方法。
2. 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包括启发式教学、分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具体操作技巧。
3. 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包括课堂管理、学生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实践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实践法:通过模拟教学和小组讨论,让教师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的教学技巧。
3. 反思法:通过教学反思和同行评议,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和改进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学设计:评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3.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反馈,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改进空间。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教学案例,让教师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同成长。
3. 模拟教学:让教师进行模拟教学,提高他们的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 网络资源: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教育平台,方便教师查找和使用教学材料。
3. 培训资料:提供培训讲义和笔记,帮助教师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八、教学安排1. 课程时间: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实践。
职教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职教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风景谈2第一教时2第二教时6包身工9第一课时9第二课时11梦和泪13作文训练:18第一二课时:18第三课时18风景谈教学重点:《风景谈》谈的内容(政治意义、美学意义);谈的方法(对照、烘托的手法;写景和写人相结合,递进式精辟议论贯穿六幅画面,使散文的“形”“神”达到完美统一的写法) 教学难点;1、本文的构思,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2、余见本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1、文章的美学意义,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诉诸形象(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悟。
2、课前布置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一、三。
课上再通过一道习题将这两道题的内容(即这篇课文中的形和神)联系起来,并一箭双雕,同时解决“思考和练习”二上的问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提纲挈领,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旧知开讲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那篇散文曾以它崇高的境界和强烈的感情激动过我们的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它并称为姊妹篇的作品《风景谈》{板书}。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白杨礼赞》相同,哪位同学能说说它的背景是怎样的?(学生回忆作答,教师补充。
)二、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一)、提纲挈领: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
《白杨礼赞》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属于托物言志。
《风景谈》谈的是什么?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学生速读课文,讨论。
指名回答。
)明确:(1)题目风景谈,照字面理解就是谈风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实际上就是借“谈风景”来“谈政治”,赞扬延安儿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的民族精神,属于借景抒情。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风景来理解风景中所包含的政治的内容。
2)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它的政治意义。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公共课 模块二作业
一、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德育为先”。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德育是育人的关键。
当代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坚持德育为先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的关键。
1.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各级学校相互衔接的德育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校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保障德育管理体系完善机制管理畅通。
发挥学生会、团委、大队部的作用,深化基础道德教育,整合德育、班团委、学生会、社会等多方资源,打造我校青少年形象(小学部“阳光少年”,中学部“博雅青年”)工程,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培养真正有教养的中学生,将礼仪习惯真正内化成为日常的行为。
2.认真落实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地位,充分开发各学科课程蕴涵的德育资源与功能,使德育在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得以落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革和创新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贴近实际的德育内容与手段,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弘扬中华文化,开展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比如,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风尚的直接反映,如果以此来弘扬中华美德、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失为一个好的教育载体。
3.课程学习中的德育认知,其内化必须通过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离不开环境和氛围的熏陶和促进,因此学校的德育格局必须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实现环境育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和环节实施德育。
二、联系实际谈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一,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继续教育作业二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
作业二: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预案)关于前面一篇作业做以下设计:(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
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
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
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
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式采用将课堂教学区分为不同的要素来进行,不同的评价可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要素。
(2)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
(3)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些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前、中、后所采用的预备性测验(不管是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形成相应认知、情感等教学目标时应有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之后主要通过作业、考试等来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一种量化的评价。
2015长春继教数学模块一作业
模块一作业
1.教学反思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哪些重要价值?
答:教学反思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反思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克服职业病
教学反思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更有创新性
教学反思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理念2.小学数学教师提升交往沟通能力的实践策略有哪些?
答:一、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交往环境
二、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
1、喜欢支配的教学交往风格
2、富有戏剧性的教学交往风格
3、好争论的教学交往风格
4、生动的教学交往风格
5、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学交往风格
6、放松的教学交往风格
7、注意力集中的教学交往风格
8、开朗的教学交往风格
9、友好的教学交往风格
10、准确的教学交往风格
三、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交往策略
对于数学优秀生
对于数学中等生
对于数学后进学生自制、理解、尊重信任、肯定评价
四、提高整体素质,注意避免运用失当的交往方式
雕塑式、命令式、偏向式、嘻哈式、机械式、冷热式、粗暴式、挖苦讽刺式、马虎式、失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模块2作业答案
学习模块2作业答案1、什么是教学设计?答: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您认为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应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答:(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建构主义环境的教学设计有何特点?答:(1)课堂教学要素多元化。
人们关于课堂教学要素的认识可以分三个层次递进表述。
第一就是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⑻即要素为教师、学生、教材;第二是认为教学要素不仅于此,还应包括教学目的、方法、环境、评价;第三,我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要拓展教学环境的外延。
计算机普及、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我们课堂教学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
同时,教学更强调人文化和社会化,传授知识不仅是在课堂,而且可以在社会上和网络中。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应该是涵盖以上所述全部。
(2)师生关系民主化。
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目标追求同样起着制约作用。
但我这里除了说师生关系的一般优化融合外,更强调关系中民主意识。
(3)教学的情境性。
从目标上,教学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与实际相类似的情境,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知识结构上,要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和知识的综合性;从方法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学习;从手段上,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为小时虚拟“现实情景”。
继续教育作业模块一
1. 下面是《认识分数》片段的教学设计,请说出这样设计的好处。
(1)学生小组活动,用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
(2)学生用同样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四分之一。
教师抛出疑惑:你们折的四分之一面积一样大吗?答:新课标提倡学生合作学习,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到位的,“学生小组活动,用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这样做是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操作。
学生用同样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四分之一。
教师抛出疑惑:你们折的四分之一面积一样大吗?在学生操作、交流的感悟中,教师十分重视操作活动的数学化,其带有思辨性的提问,营造了认知冲突,排除了非本质属性对学生认识分数的干扰,起到了促进感悟不断深化的作用。
使“知识的生成”和“知识的应用”融为一体,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了机会。
在学生的合作和交流中,基于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教师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适时地加以指导和帮助,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技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
2.案例分析: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
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说说自己的想法。
答:我认为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应该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解题方法进行比较,以便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解题方法的最优化。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
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
第一单元第二次电子教案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积极乐观。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点拨: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三、当堂反馈
1、《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
A、田间小路 B、林间大路
C、人生之路 D、河边小路
2、《未选择的路》是(填作家国籍)诗人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
诗歌。
3、《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
板书:
教学反思
二、自主活动
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十个章节的内容,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政策、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更好地进行师生沟通和教育教学工作。
4.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1. 我国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教师在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的责任和义务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创新3.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第三章:学生心理与发展1. 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2.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3. 教师在学生心理与发展中的作用与方法第四章:班级管理与人际沟通1.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3. 教师与家长、同事间的沟通与合作第五章: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提升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要求2. 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与方法3. 教师职业规划与成长策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政策、法规、理论知识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讨论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教学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学习过程。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客观性、公正性、发展性原则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方法2. 教学反思的内涵与重要性教学反思的概念与意义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教学反思的实践方法与技巧七、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网络资源、数字化教材、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评估与整合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课堂管理、教学互动、学习支持等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八、学校管理与领导力1. 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实践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等原则学校管理的方法与技巧2. 教师领导力与团队建设教师领导力的概念与作用团队建设的方法与实践九、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2. 教育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技巧论文的结构与要素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与修改方法十、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1.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要求教师在职业道德实践中的困惑与应对2.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教师心理压力的识别与应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价与反思重点: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教学反思的内涵与重要性难点:如何运用客观、公正、发展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案第一章: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1.1 教学目标了解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掌握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1.3 教学活动讨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分享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成功案例小组活动:制定个人提高职业素养的计划第二章: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掌握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和策略2.2 教学内容常见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何设计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活动观看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小组讨论: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实践演练:设计一堂小型课堂教学活动第三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掌握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学生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心理教育的成功案例角色扮演:模拟学生心理教育的实际场景小组活动:制定学生心理教育的计划和策略第四章:家校合作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家校沟通技巧和方法4.2 教学内容家校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家校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应对家校沟通中的挑战和困难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探讨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挑战分享成功家校合作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实践演练:模拟家校沟通的场景和技巧第五章:教育法规与教师权益保护5.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教师权益保护和维护的方法和技巧5.2 教学内容我国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教师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应对教育法律纠纷的策略和技巧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教育法规对教师权益保护的影响分享教师权益保护和维护的成功案例实践演练:模拟应对教育法律纠纷的场景和技巧第六章: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6.1 教学目标理解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的理念掌握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的方法和技巧6.2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流程教学创新的方法与策略课程评价与反思的重要性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的成功案例实践演练:设计一堂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小组评价:互相反馈并改进教学设计第七章: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7.1 教学目标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策略和方法7.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种类与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案例分析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与挑战实践演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分享经验:互相介绍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第八章:学生评价与学业辅导8.1 教学目标理解学生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学业辅导方法和技巧8.2 教学内容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原则学业辅导的策略与方法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与应对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学生评价与学业辅导的成功案例角色扮演:模拟学生评价与学业辅导的实际场景小组活动:制定学生评价与学业辅导的计划第九章: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9.1 教学目标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9.2 教学内容班级管理的原则与目标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应对班级管理中的挑战和困难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分享成功班级管理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实践演练:模拟班级管理的情景和技巧第十章:教育研究与专业发展10.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教育研究的类型与方法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与解读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教育研究的成功案例实践演练:进行小型教育研究项目小组评价:互相反馈并改进研究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补充说明:教师应如何通过自我提升、培训、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继续教育专业能力模块作业教学设计功
1、定义:力学中,我们用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表示功的大小。即:功=力×距离,符号为W。
2、公式:W=Fs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符号为J。
例题:甲同学将10kg的牛奶箱从地面匀速搬到1m高的讲桌上,再用50N的水平推力匀速向前推了0.5m;乙同学将3kg的面包箱从地面匀速搬到1m高的讲桌上,再用15N的水平推力匀速向前推了0.5m(其中g取10N/kg);
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15分钟
二.功的计算
组织学生开展小活动:
1.分别让两名学生,甲同学将牛奶箱从地面匀速抬到学生课桌上,乙同学将牛奶箱匀速搬到讲台上(学生课桌与讲台高度不同)学生思考哪种情况下做功较多,为什么?
2.在第一个实验基础上,学生思考如果让甲乙同学分别将质量不同的牛奶箱和面包箱从地面匀速搬到讲桌上,做功的大小又如何呢?
14分钟
总结:物理学里的“功”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呢?今天你还学到了什么?
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2分钟
板书设计
11.1 功
一、功的概念: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3.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功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一道功的计算题目,充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能力目标: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目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继续教育专业能力模块作业教学设计海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海燕{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渴望革命,企盼胜利。
教学特色与反思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将《海燕》的教学
过程分为两大板块与五个环节,采取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设计精巧
的诵读环节与讨论话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
和谐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唤醒处于冬眠状态的思维神经,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
学生在情景中诵读,在诵读中感知,在感知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
真正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擦出思想的
火花,点亮智慧的光芒!从而达成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中有的学生回答很不到位,在耐心引导方面我还应该进一
步的提高,让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能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能够积
极思考,踊跃发言。
暴风雨将来:高傲飞翔(渴望) 暴风雨逼近:搏击风浪(迎接) 暴风雨来临:预言胜利(呼唤)。
继续教育专业能力模块作业教学设计美国
教师:移民对美国的影响,除了文化交融外,还有什么呢?
顺利过渡到种族歧视问题。
学生阅读文本,能落实有效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对课堂有所期待。
板书:民族大熔炉
2.过渡:为什么美国的人种构成如此复杂?
展示“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提问“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美国的白种人祖先来自哪里?”、“黑种人最开始是作为什么身份来到美国”等等。
总结: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种族构成。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及重要性,通过地形气候等认识美国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认识到种族平等的必要性。
教学方式与策略
多媒体、视频图片资料、幻灯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多媒体课件呈现美国领土构成图,引导学生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读图分析:
(1) 领土组成:
(2) 半球位置:
(3) 纬度位置:
(4) 海陆位置:
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 美国是临三洋、跨两洲、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
3.同桌合作探究:
结合书本图9.6,9.9概括美国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
(1)在地图中找出美国三大地形区。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NBA篮球决赛精彩瞬间视频(2分钟左右)
导语:提到美国,很多热爱体育的同学就会想到NBA,刚才的这个视频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决赛中的精彩瞬间,在这个视频中我们发现美国队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继续教育专业能力模块作业教学设计制作演示文稿
选定本学科的一堂课,针对该这堂课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方案,上传至平台提交。作业模版详见附件。
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制作演文稿学科初中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人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活动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PowerPoint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这幻灯片设计部分的内容很感兴趣,这也为我们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前提。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在小学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前几节课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收集多媒体素材,我们来看看老师自己收集的素材制作的演示文稿和你们以前的有什么不
同?他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钟
二、讲授新课。(一)规划设计
与制作电子报刊不同的是,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更注重结构。例如,第一张幻灯片也叫封面幻灯片,用来显示演示文稿的标题、演讲者的情况及日期等信息。演示文稿中一般还有一张目录页幻灯片,既可以列出演示文稿的要点,还可以建立与其他幻灯片的超链接。最后一张幻灯片也叫封底幻灯片,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或表达对听众的感谢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定演示文稿规划设计,插入图片、文本框、声音、艺术字、超链接等对象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根据规划搜集和整理演示文稿所需要的素材,培养学生对信息搜集、选择、整合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与策略
在“任务驱动”策略下,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探索;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口讨论、询问;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本身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的?答,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二: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3、强调教学与课程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三: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四:强调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3,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1、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2、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
3、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
4、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六: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人的基本生存方式1、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终身学习要求: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力的3、变革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七: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批好生。
2,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材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八: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和敢于批判的精神1、心理健康教育观一一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2、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结合自己实际,举例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①建构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境。
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首先要理解产生这一知识的背景。
因而人的认知也必然具有情境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注入,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不高。
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
下面我就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谈谈自己浅显的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悬念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情境,触发学生想揭密问题答案的意愿,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例如“频率与概率”的引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将自己的生日写在纸上,把纸折叠好,相互之间不能交流,然后我煞有介事地说道“我不看同学们的纸片,就知道我们班至少有两位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你们信吗?”(五十个人中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高达97%)。
此言一出,同学们都面露惊奇之色。
“怎么可能呢,不会这么巧吧!”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见此状我又说道“如果同学们不信,可以验证一下。
”此时他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于是我请每组一位同学将本组同学的生日写在黑板上,很快,同学们就发现有几位同学的生日相同。
这一结论与学生的认识产生较大反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
当然本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学力水平,因此很自然地引入了用试验频率估计理论概率这一节新课。
又如“方差”这节课的引入,我提出问题: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比赛,甲、乙各打五发,丙打九发,成绩如下(单位:环)甲:3,4,5,6,7。
乙:1,2,5,8,9。
丙:1,2,3,4,5,6,7,8,9。
(1)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2)能否认为他们射击成绩同样稳定,为什么?对于第(1)问,学生们经过计算,答案很一致,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都是5环;对于第(2)问,产生分歧,有的认为甲稳定,有的认为丙稳定,也有的认为他们三人一样稳定。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要正确解答第(2)问,需要掌握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方差,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自主的去钻研、探讨、合作,我只是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符合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以“数学建模”的思想实现了数学的应用,克服“类型+方法”的应用模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套题型的学习方式。
“数学建模”的思想应成为“数与代数”教学的一条主线,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通过“数学建模”的情境设计,提倡“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了代数式及其相关知识后,我提出了“售价问题”:商店出售一种瓜子,数量X与售价C之间的关系如下:数量X(千克)售价C(元)100 0.9+0.05200 1.8+0.05300 2.7+0.05400 3.6+0.05500 4.5+0.05表内售价栏中0.05是塑料袋的价钱。
怎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呢?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步骤:1、模型构建:首先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特点,指出哪些是变化的,哪些又是不变的常量?其次思考当x为600、700、800……时,售价怎样?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组变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比例系数,最后建立售价c与数量x间的对应关系,即一次函数关系(公式):c=9/1000x+0.05,从而构建了数学模型.2、模型解释:让学生取不同的x值,计算得出相应的售价c,一方面巩固强化“求代数式的值”,另一方面,再一次渗透函数的对应思想,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和感悟公式的由来。
3、模型应用:这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我教学的归宿,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本质。
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形如“y=kx+b”的数学实际问题编写征集活动。
此外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教学时,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两幅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出北京、重庆、上海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联结这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
接着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借助了学生比较常见的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以及地图上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模型,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三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
而“学什么与怎么学”是分不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②在教学时,我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中,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做好几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课堂上先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再派代表上台用几何画板演示出来,当然,几何画板中的图形是事先画好的,只要拖动图形即可进行拼接,课堂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每个学生都很投入,甚至课后许多学生向我要几何画板这个软件,想课后继续研究。
例如:为了使学生巩固“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外切与内切(图形表象)与⊙A、⊙B分别相切的不同位置的⊙C(图形想象)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
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探究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洋溢着自豪和自信。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尝试探究,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这样学生不但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习惯。
四创设数学故事、典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他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
欧拉恍然大悟:“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
”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
此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积极踊跃的进入课堂新授环节。
讲“无理数”时我也先讲发现过程:历史上,古希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认为世界上只存在着整数和分数,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什么数了。
毕达哥拉斯有一个学生叫希伯斯,对正方形对角线问题很感兴趣,他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为。
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而是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新的数。
希伯斯的发现推翻了毕达哥拉斯的结论,背叛了自己所在的学派,毕达哥拉斯毫不容情,残忍地将希伯斯扔进地中海里淹死了。
学生在一片惋惜声中进入了新的学习。
经常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我想对学生后续学习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五、创设生活情境, 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的数学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③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具体的。
我把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
如讲“相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班的同学李玲不小心把同桌王刚的作业本带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