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第二次第1模块作业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本身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的?

答,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二: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3、强调教学与课程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三: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四:强调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3,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1、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2、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3、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4、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六: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人的基本生存方式1、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终身学习要求: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力的3、变革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七: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批好生。2,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材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八: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和敢于批判的精神1、心理健康教育观一一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2、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结合自己实际,举例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①建构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境。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首先要理解产生这一知识的背景。因而人的认知也必然具有情境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注入,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不高。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下面我就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谈谈自己浅显的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悬念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情境,触发学生想揭密问题

答案的意愿,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例如“频率与概率”的引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将自己的生日写在纸上,把纸折叠好,相互之间不能交流,然后我煞有介事地说道“我不看同学们的纸片,就知道我们班至少有两位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你们信吗?”(五十个人中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高达97%)。此言一出,同学们都面露惊奇之色。“怎么可能呢,不会这么巧吧!”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见此状我又说道“如果同学们不信,可以验证一下。”此时他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于是我请每组一位同学将本组同学的生日写在黑板上,很快,同学们就发现有几位同学的生日相同。这一结论与学生的认识产生较大反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当然本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学力水平,因此很自然地引入了用试验频率估计理论概率这一节新课。

又如“方差”这节课的引入,我提出问题:

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比赛,甲、乙各打五发,丙打九发,成绩如下(单位:环)

甲:3,4,5,6,7。乙:1,2,5,8,9。

丙:1,2,3,4,5,6,7,8,9。

(1)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

(2)能否认为他们射击成绩同样稳定,为什么?

对于第(1)问,学生们经过计算,答案很一致,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都是5环;对于第(2)问,产生分歧,有的认为甲稳定,有的认为丙稳定,也有的认为他们三人一样稳定。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要正确解答第(2)问,需要掌握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方差,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自主的去钻研、探讨、合作,我只是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符合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以“数学建模”的思想实现了数学的应用,克服“类型+方法”的应用模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套题型的学习方式。“数学建模”的思想应成为“数与代数”教学的一条主线,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通过“数学建模”的情境设计,提倡“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了代数式及其相关知识后,我提出了“售价问题”:商店出售一种瓜子,数量X与售价C之间的关系如下:

数量X(千克)售价C(元)

100 0.9+0.05

200 1.8+0.05

300 2.7+0.05

400 3.6+0.05

500 4.5+0.05

表内售价栏中0.05是塑料袋的价钱。怎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呢?

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步骤:1、模型构建:首先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特点,指出哪些是变化的,哪些又是不变的常量?其次思考当x为600、700、800……时,售价怎样?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组变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比例系数,最后建立售价c与数量x间的对应关系,即一次函数关系(公式):c=9/1000x+0.05,从而构建了数学模型.2、模型解释:让学生取不同的x值,计算得出相应的售价c,一方面巩固强化“求代数式的值”,另一方面,再一次渗透函数的对应思想,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和感悟公式的由来。3、模型应用:这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我教学的归宿,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本质。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形如“y=kx+b”的数学实际问题编写征集活动。

此外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教学时,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两幅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出北京、重庆、上海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联结这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接着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借助了学生比较常见的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以及地图上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模型,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三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而“学什么与怎么学”是分不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②在教学时,我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