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预防

沙门氏菌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预防

中国动物保健2022.04健康养殖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对食品安全、畜禽健康和公共卫生等产生一定影响,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宿主较多,因感染不同宿主而命名不同[1]。

奶牛沙门氏菌是由奶牛感染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人兽共患病,也称为奶牛副伤寒,由于感染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各个年龄阶段的奶牛只均易感,尤其是犊奶牛(1月龄左右)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发病较多,尤其是雨季[2]。

主要出现全身性败血症和胃肠炎症状,严重危害奶牛产业健康发展,如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会造成死亡。

1沙门氏菌的分类国际公认的分类及命名,沙门氏菌属由肠道沙门氏菌种(Salmonella enterica )和邦戈尔沙门氏菌种(Salmonella bon-gori )组成。

肠道沙门氏菌又分为6个亚种:亚种I 肠道沙门氏菌(S.enteric subsp.enterica )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亚种II 萨拉曼沙门氏菌(S.enteric subsp.Salamae )、亚种IIIa 亚利桑那沙门氏菌(S.entericsubsp.arizonae )、亚种IIIb 双向亚利桑那沙门氏菌(S.en-teric subsp )、亚种IV 豪顿沙门氏菌(S.enterica subsp.houte-nae )和亚种VI 因迪卡沙门氏菌(S.entericasubsp.indica )[3]。

根据宿主感染沙门氏菌的范围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

宿主适应血清型大多情况下在适应的宿主体内发病,如马流产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等病原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则对多种宿主有致病性,如鼠伤寒沙门氏菌、奶牛沙门氏菌等[4]。

2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2.1病原特征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兼性厌氧,寄生于动物肠道中[5]。

菌体呈杆状,直径在0.7~1.5μm 之间,长度在2.0~5.0μm 之间。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感染性疾病,对牛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涉及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

一、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1. 病原学特点肉牛沙门氏菌病是由肠道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口腔摄入受污染的饮水、饲料或食物而感染。

这些沙门氏菌可以在肉牛的肠道内形成定植,引起感染。

肉牛沙门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营养不良、环境卫生较差的地区更为常见。

在养殖场上,肉牛之间的接触和密集饲养也是沙门氏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II、临床症状肉牛感染沙门氏菌后,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腹泻、脱水、呕吐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伴随中毒症状的败血症,甚至死亡。

III、剖检变化1. 病理变化肉牛感染沙门氏菌后,肠道是最常受影响的部位。

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肠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

肝脏、脾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实验室检查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通过血液、粪便、脏器组织的培养方法检测出感染的沙门氏菌,从而进行病原学的鉴定。

IV、防控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在养殖场上,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饮水、饲料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

2. 控制饲料来源要确保饲料来源的安全和质量,避免受污染的饲料传播沙门氏菌。

3. 疫苗预防可以选择使用沙门氏菌疫苗进行预防,提高肉牛的免疫力。

4. 个体隔离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的肉牛,要及时采取个体隔离治疗的措施,避免疾病传播。

5. 定期健康监测定期对肉牛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肉牛健康和生产的疾病,养殖户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工作,提高肉牛的免疫力,降低沙门氏菌的传播风险,确保养殖场的生产安全。

Through regular monitoring of the health status of cattle, it is possible to timely identify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take appropriate control measures,。

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5.2 防止牛群应激 沙门氏菌广泛分 布在牛的体内外,即使是健康牛,其肠 道、胆囊等部位也能分离到该菌,当牛 肠道微生态平衡,机体十分健康时,这 些沙门氏菌处于受抑制状态,但当牛受 到强烈应激或因某种条件导致肠道微 生态失衡时,沙门氏菌便会在短时间内 乘机大量繁殖,最终导致该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天气突变、牛舍寒 冷潮湿、饲喂不规律、长时间的断水断 料、犊牛断奶过早、母牛奶水不足、滥 用兽药、寄生虫感染、饲料变更过快、 饮水或饲料卫生不达标、饲养密度过 大、长途运输、暴力驱赶等,临床生产 过程中应保持牛群饲养条件的稳定,尽 量避免上述因素对牛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洪宝. 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J]. 中国 动物保健, 2017, (11). 41-42.
[2] 祝洪涛. 牛沙门氏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2). 273, 275.
[3] 孟凡华. 一例由沙门氏杆菌引发的犊牛 腹泻的诊治 [J]. 中国动物保健, 2018, (2). 6263.
2 发病机理
该菌初次感染动物时以消化道为 入侵途径,肠道的环境非常适合沙门 氏菌的繁殖,当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 后,沙门氏菌对肠道内原有的微生态
清理牛舍,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确保 牛舍环境干净卫生;二是要将粪便等 排泄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后才可排 放;三是对牛舍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因温度过 高,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病毒大规模传 播;四是牛舍的食槽、水槽等器具需用 1% 漂白粉溶液进行定期杀菌消毒,疫 情期间需增加消毒频率。 5.2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阶段, 由营养需求提供。相应的饲料日粮,保 证营养供应充足,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 抗能力。另外,疫情期间可额外饲喂维 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等添加剂,全面 增强机体抵抗力。 5.3 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能够预防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式。 目前,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疫苗主要为减 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可对 2 月龄的 犊牛进行疫苗接种,疫情严重地区可每 年接种 1 次,妊娠期母牛须谨慎接种,

牛沙门氏菌病及防治

牛沙门氏菌病及防治
舍 ,彻 底 清 除舍 内 的污 物及 粪便 ,定期 组 织 消毒 ,破 坏 细菌 滋生 的 外部 条 件 。定期 检 查 饮水 及所 用 饲料 质 量状 况 ,保 证 食源 洁净
成 年 牛感 染 后 ,表 现 出4 0 ℃左 右 的高 热 症 状 ,伴 有 食 欲 废 卫 生 。保证 犊 牛 尽早 吃 上初 乳 ,尽 快 获得母 源 抗 体 ,抵御 疾 病 的 绝 、脉 搏 紊 乱 、 呼 吸 困难 、心 理 衰 竭 、 昏迷 不 醒 等 等 症 状 。大 侵蚀 。加强 疾 病检 疫 工作 ,及 时检 出患 病 牛及 带 菌牛 。根 据 疫病
2 病 因分析
( 1 )饲养环境恶劣 :舍内潮湿寒冷 、养殖密度过大 、粪便 常 用量 :庆 大霉 素 ,剂量 :1 ~1 . 5 m g / k g ,肌 肉注 射 ,2 次/ d ;磺
污 物堆 积 ; ( 2) 饲 养管 理不 到位 :仔 牛 哺乳不 及 时 、乳汁 营养 不 胺 甲基 嘧 啶 ,剂 量 :0 . 0 8~O . 2 g / k g 体 重 , 口服 给药 ,2 次, d ;链 足 、过 早 断奶 ; ( 3 ) 其 他疾 病 的并发 症 :寄生 虫病 和 传染 病等 均 霉 素 ,剂 量 :1 0 mg / k g ,肌 肉注 射 ,2 次, d ;诺氟 沙星 ,剂 量 :
要采集病料送检 ,按要求采集患牛的血液、尿便 以及病死牛的内
从 发 病情 况 来看 ,不 同 日龄 阶段 的牛感 染 牛 沙 门 氏菌病会 有 脏 器 官 的病料 ,在 实验 室进 行 细 菌分 离 、鉴 定 。 目前 ,单克 隆抗 不 同的 流行 特 点 ,犊 牛表 现 为传 染迅 速 ,呈流 行 性发 作 ;成 年 牛 体 技术 以及 酶联 免疫 吸 附试验 用于 陕速诊 断 之 中效 果 较好 。 多 为 散 发性 感染 ,一个 牛 群 中起 先会 有 1 —2 头 病 例 出现 ,之 后 间 6 治疗 隔2 ~3 周会 出现第 2 起病 例 。 经 药 敏试 验 表 明 ,抗生 素 ,如 ,庆大 霉 素 、磺胺 甲基 嘧啶 、 链 霉 素 、诺 氟 沙 星 、磺 胺 脒 等 对 该 病 都 有 很 好 的 治 疗 效果 。 日

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李毅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4期犊牛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犊牛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犊牛副伤寒。

在临床上以败血症、高热、腹泻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较高。

该病分布比较广泛,不仅对犊牛危害较大,还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常给犊牛饲养带来严重影响。

该细菌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

另外,该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该病的防治。

为了提高该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剖检、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对犊牛沙门氏菌病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一、病原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多种血清型,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不产生芽孢和荚膜。

该细菌对干燥、腐败、太阳光等外界环境因素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常见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强,一般情况下对多种抗生素和抗菌药敏感,当由于抗生素使用方法不一,耐药现象也不时出现。

二、流行病学易感动物为人和多种动物,其中幼龄动物较年老者易感,犊牛以30 ~ 40 日龄最易感。

传染源为发病和带菌动物,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和饮水等外界媒介,易感犊牛通过消化道感染。

另外,饲养环境不良、寄生虫病、病毒性疾病等导致犊牛抗病能力下降,可活化体内的沙门氏菌而发生内源性感染。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往往呈流行性。

三、临床症状如果由带菌母牛传染,可在出生后2 d 内发病,出现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机体衰竭等症状迅速出现,多在3 ~ 5 d 内死亡。

病死犊牛剖检不见特征性病理变化。

日龄稍大的犊牛发病初期体温可升高到40 ~ 41℃,24 h 后排出灰黄色稀便,带有黏液和血液,多数病例在发病5 ~ 7 d 后死亡,病死率可达50%,有时大部分发病犊牛可恢复健康。

病程较长者,其腕关节和跗关节多数肿大,有的病例可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临床症状。

王芳在《犊牛副伤寒病的诊治及预防》中显示一例犊牛副伤寒发生于 5 ~ 6 日龄犊牛,相继出现腹泻、血便、咳嗽、关节炎等症状。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养牛技术肉牛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犊牛容易发生,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犊牛患病后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脱水,体质憔悴、消瘦,从发病到死亡通常在4h以内。

妊娠母牛发病后还会导致流产,严重危害牛体健康和养牛业发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体。

沙门氏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都柏林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

病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多数消毒药物都能够将其杀死,如2%氢氧化钠。

发病特点。

该病主要是10~30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并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往往呈流行性发生。

成年肉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者只具有轻微症状,往往呈散发。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菌牛,且主要是肠道中存在病菌,并经由粪尿排泄到体外,对环境、饮水、饲料、各种用具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其他健康犊牛发生感染。

当饲养管理较差,以及发生各种应激,如温差过大、长途运输、过于拥挤、频繁转群、突然更换饲料等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导致发病。

另外,母牛带菌后还能够经由乳汁排出细菌,从而导致后代犊牛感染发病。

病牛痊愈后,尽管症状已经消失,但依旧在一段时间会有病菌经由粪便排出,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成为新的传染源。

2、临床症状成年牛。

通常是1~3岁的牛发病。

病牛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可达到40~41℃,食欲彻底废绝,脉搏加快,呼吸困难,体力快速衰竭,陷入昏迷。

发生下痢,排出混杂血液和纤维素絮片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有时能够在发病24 h内发生死亡,大部分在1~5天内发生死亡。

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病牛,快速发生脱水,体质消瘦,明显腹痛,经常用后肢踢蹬腹部。

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且能够在流产排出的胎儿中发现病原菌,部分病牛呈顿挫型经过,开始时明显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产奶量减少,24 h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

还有部分病牛会变成隐性经过,只是经由粪便排出病菌,但在数天后就会停止。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摘要】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引起该病的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

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建议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探讨。

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传染途径、易感人群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包括肠道炎症、淋巴结肿大等;防控措施建议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养殖环境卫生等。

最后强调了疾病防控的重要性,提醒大家注意预防措施以避免疫情暴发。

该病的预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

【关键词】肉牛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防控措施、疾病防控、重要性1. 引言1.1 肉牛沙门氏菌病概述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牛肉或牛奶而传播。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可以在动物和人类的肠道中找到。

患有肉牛沙门氏菌病的牛通常会出现腹泻、发热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后,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败血症和器官功能障碍。

肉牛沙门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更为常见。

预防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关键是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生吃或未煮熟的肉类和牛奶,并定期消毒家禽和牲畜饮水源。

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对牛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肉牛沙门氏菌病的牛,避免疫情扩散。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是预防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点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该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养牛业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饲料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肉牛沙门氏菌病在家畜养殖密集区和市场等场所也容易传播,增加了疾病的爆发风险。

肉牛沙门氏菌病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通常在高温潮湿的夏季更容易爆发。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跗关节肿大 。随着犊牛集 中大群 肥 化道感染 ,从肠黏膜上 皮入侵,到 可 视黏 膜 充血 和 发 黄 ,病 牛 有腹 痛 ,
育 的 盛行 ,本 病 发 生存 在 上 升趋 势 。 达 血 液 和 网状 内 皮 细 胞 , 引起 心血 怀 孕 母 牛 发 生 流 产 ( 流 产 胎 儿 检 从
犊牛是最重要 的感染源,此外过 度 者 能刺 激 黏膜 腺 苷酸 环 化 酶 的活 性 , 育而使犊牛在未充分摄取母乳 的情 肠 腔渗 出 ,个 性 粒细 胞 也 大量 渗 出 , 况 下 就 与 母 牛 隔 离 ,从 生 产 繁 殖 牧
故导 致肠 炎和 腹泻 的发生 。
数犊 牛在 出生后 1 ~ 1 以后 发病 , 0 4 d 出排 恶 臭 的 水 样 便 乃至 粘 液 和 血 液 的 下 痢 便 ,有 时 死 亡 率 可 达 5 % , 0
拒食 、发热 、卧地不 起 、脱水 、 瘦 , 消 迅速 衰竭 ,急性病 例 常于 2~ 3 d内
发病率也有所升高。
死亡,尸检 无特殊变化 ,但从血液
( )犊牛 新建牧场引进的感染 机 体前列腺素合成 与分 泌增加,后 和 内 脏 器 官 可 分 离 体 力 渐 衰 , 大 多 数 病 例 在 发 病 后 促使本病的发生。
l 2~ 2 ,粪 便 中 带血 块 ,不久 变 4h 下 痢 ,粪 便 恶 臭 ,含 有 纤 维 素 片 ,
食欲 废绝、呼 吸困难等症状 ,发病 后很快出现下痢 。孕牛可发生流产。 犊牛表现发热、 食欲废绝、 呼吸困难、
生在 1 0~ 3 龄 的犊牛 ,以下痢 为 0日 主 要 症 状 ,又 称 为 牛 副 伤 寒 。 成 年 牛 的症状 多不 明显 , 现高 热 、 表 昏迷 、 内寄 生 虫 、分 娩 、手 术 、母 畜缺 奶 、 以 4 0℃ ~ 4 1℃ 高 热 , 昏 迷 , 食 欲 废 绝 , 脉 频 数 ,呼 吸 困 难 开 始 ,

犊牛沙门氏杆菌病预防与治疗

犊牛沙门氏杆菌病预防与治疗

43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畜禽以及野生动物疾病的总称。

又名副伤寒。

如图1所示。

本病对幼畜的危害性极大,感染乳、肉、蛋、及其他食品,影响环境卫生。

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肠炎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或关节炎及肺炎。

可呈地方性流行,死亡率较高。

最近一牛场生产了荷斯坦犊牛400余头,连续死亡140头。

经一段时间的治疗慢慢的总结了一点经验。

1 病原本病菌大小(1~3)微米×(0.4~0.6)微米,产生芽孢、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体在干燥的垫草中可存活30~140天,病菌可在粪中存活4个月至1年以上。

在-25℃中能活10个月,加热60℃经1小时死亡,5%石灰乳,2%~3%来苏儿等消毒药都可达到消毒作用。

主要有两种血清型。

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病牛和带菌牛(胆囊内长期有菌),可通过粪便污染饲养用具、饮水、饲草饲料、牛栏、运动场等。

2.2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途径,犊牛间相互吸吮,舐毛而传播。

2.3 易感动物本病多以10~40日龄犊牛最易感,流行规律为地方流行性多,成年牛易感性低,多能带菌。

因此可认为沙门氏菌是肠道内的寄生菌。

犊牛沙门氏杆菌病预防与治疗闫东文(新疆省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奎苏镇分站 新疆哈密 83920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犊牛沙门氏杆菌病的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等等,结合这些情况给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

关键词:犊牛沙门氏杆菌病 预防 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1-0043-012.4 流行特征当犊牛营养不良,舍内潮湿,卫生不良,气候突变,喂初乳不及时或喂量不足,而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特别是肠道局部免疫功能降低,而细菌大量增殖,致病力增强,而爆发本病。

3 临床症状潜伏期5~8天。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肉牛的粪便传播给人类,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对肉牛沙门氏菌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肉牛沙门氏菌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的肉牛肉或接触感染的肉牛的粪便而引起。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卫生条件较差,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食用生或半生牛肉、食用未熟透的牛肉制品、摄入未经处理的生牛奶等也是引起疾病的重要途径。

二、临床表现肉牛沙门氏菌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

一般潜伏期为6-72小时,持续时间为2-7天。

在较严重的病例中,还会出现血便、高烧、脱水等严重症状。

病情对老年人、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影响更为严重。

三、剖检变化肉牛沙门氏菌病在肉牛尸体的剖检中主要表现为肠道炎症,肠道黏膜出血、水肿,肠壁增厚等。

病理学观察还可以看到肝、脾、肾等内脏器官的病变,如充血、水肿等。

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从尸体的肠道和内脏器官中分离出沙门氏菌,证实疾病的诊断。

四、防控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

定期清洁牛舍和放牧场地,有效处理肉牛粪便,避免粪便直接接触食品和水源,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2. 规范食品加工。

加工生牛肉和牛肉制品时,要确保全部煮熟,避免生、半生牛肉的食用。

3. 监测和检疫。

对肉牛进行定期检疫,及时发现感染肉牛,隔离治疗或淘汰,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畜牧户和屠宰场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认识,加强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肉牛沙门氏菌病对于公共卫生具有一定的挑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防控工作。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规范食品加工、加强监测和检疫等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沙门氏菌引起。

在肉牛养殖中,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牛只的健康和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了解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肉牛沙门氏菌病主要通过粪便、尿液和分泌物传播,通常是通过消化道传播。

感染源多为携带有沙门氏菌的污染水源、食物或病毒携带雌牛粪便。

肉牛沙门氏菌病主要在夏、秋季节流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

饮用污染水源或食用了受污染的青草也是感染的重要途径。

二、临床表现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厌食、强烈的腹痛、腹泻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状。

轻重不一,但都会给肉牛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感染后6-72小时内会出现症状,患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拉稀、弛缓、发热、厌食、口渴、沉倦、鼻孔流涎、眼眶发红、乳房肿胀水肿,乳汁分泌减少或凝固等症状。

三、剖检变化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消化道粘膜充血、水泡、糜烂、结膜及角膜充血、泪水多等情况,同时肉牛脏器表面殃及阑尾、肠壁红肿。

四、防控措施1.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对饮水和饲料的消毒,保持圈舍的卫生。

2.控制传播途径,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

3.提高肉牛免疫力,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增强肉牛的抵抗力。

4.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肉牛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5.配合当地兽医部门进行疫病监测,定期进行肉牛的疫病检测,及时了解和掌握肉牛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
究和开发的重要趋势。
疾病对经济和社会
06
的影响
对畜牧业和农业的影响
1 2
降低牛肉产量
沙门氏菌病会导致牛的死亡和疾病,从而降低牛 肉产量。
增加治疗成本
牛感染沙门氏菌后需要治疗,增加了养殖成本。
3
降低饲料利用率
患病牛的食欲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也相应降低 。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要点一
人类感染风险增加
沙门氏菌病可以通过接触患病牛或食用受污染的牛肉 传播给人类,增加人类感染的风险。
牛传染病沙门氏菌病流 行病学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疾病概述 • 流行病学特征 • 病原学和病理学 • 防控策略和措施 • 疫苗研究和开发 • 疾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疾病概述
01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牛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症状
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腹泻,腹痛,体重减轻以及脱水等症 状。有时还伴有呕吐、流产、关节炎和败血症等。
疫苗研发的趋势和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 将成为未来沙门氏菌病疫苗研究和开发的主 要方向。同时,随着人们对沙门氏菌病致病 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针对致病机制的治疗 性药物也将成为研究热点。
未来展望
未来沙门氏菌病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将更加注 重安全性、有效性和生产成本的综合考虑。 同时,随着全球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问题的 日益突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也将成为研
要点二
公共卫生负担增加
沙门氏菌病在人类中的流行,增加了公共卫生部门的 负担,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监测、预防和治疗。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1前言沙门氏菌是一种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原菌,对不同的动物均有易感性,能够引起动物的发病和死亡。

在养殖中要注意本病的预防,避免出现牛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沙门氏菌感染后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而且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牛在感染发病后表现为发热和败血症等。

母牛还可以发生流产,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养殖风险,并给养牛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肉牛沙门氏菌病的简要概述,可以为养牛场提供一些参考。

牛;沙门氏菌;防控措施肉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措施闫家军(山东省青州市畜牧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潍坊262500)发病,造成损失。

2病原简介本病的病原为沙门氏菌,牛沙门氏菌病也称牛副伤寒,其病原为肠炎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没有荚膜,不会形成芽孢,可自行运动[1]。

本病原菌对环境具有相对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干燥、腐败以及阳光照射下存活较长时间,但对消毒剂较为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均可以将其杀死。

如甲酚皂溶液、石灰乳等。

3流行病学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适合放牧的时间里发病率更高[2]。

本病的发生常呈现出地方流行性,特别是犊牛,这种流行性表现的更为明显,但成年牛多呈现出散发性。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牛和隐性感染的牛。

这些牛将病原菌排出体外,常见的排出病原途径为粪便、尿液,哺乳期的母牛还可以通过乳汁进行排出病原,生产的母牛可以通过胎儿、羊水以及胎衣等将病原菌排出体外。

这些病原菌会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还会污染到饲料和饮水。

这样当健康牛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质时就会被感染。

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如果公牛是带菌牛,还可以通过精子将病原菌通过交配的方式传播给母牛。

母牛也可以在妊娠期将病原菌传播给胎儿。

本病的易感动物为多种动物。

而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牛均有一定的易感性,犊牛的易感性更高。

4临床症状牛感染本病后,不同年龄的牛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4.1犊牛当犊牛处于1周龄以内时,感染发病多表现为急性发病,可见病牛体温迅速上升,可以高达41℃左右。

犊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犊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农村科技2018(5)摘要: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目前危害犊牛生长的常见细菌性疫病。

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染。

本病以10~60日龄犊牛多发,因犊牛食用了带菌的乳汁、饲料或饮水而发病,主要以败血症、胃肠炎等特征为主。

此病具有发病速度快、感染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采用综合防治,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犊牛;沙门氏杆菌病;防治沙门氏菌病遍发于世界各地,给牲畜的健康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属,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荚膜、有鞭毛,危害人、畜健康,能在水、土壤和粪便中存活几个月,但不耐热,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目前危害犊牛生长的常见细菌性疫病。

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染。

沙门氏菌病是由细菌属引起败血症和肠炎为主要特征特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0~60日龄幼龄犊牛,有的可引起怀孕母牛发生流产。

以败血症、胃肠炎为主要特征,因犊牛食用了带菌的乳汁、饲料或饮水而发病。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威胁牛体健康的同时也威胁着其他动物甚至人类的生命健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发病情况2018年2月12日,22团14连奶牛场160头犊牛,有40头发病,发病始期体温升到40~41℃,出现拉稀症状,并排出黄绿色水样稀粪,气味恶臭,粘液并带有血丝,有20头发病症状越来越严重,死亡1头。

二、临床病症病牛早期表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废绝,卧地不起,部分还会伴发严重腹泻。

发病始期,病牛排出粥样黄色粪便,后期排出水样灰白色粪便,且其中混有泡沫以及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块,散发酸败气味。

出现腹泻后体温有所降低,病牛有用脚踢腹或伸腰挺腹的症状。

病程持续稍长的病牛,能够发现其表现出神经症状,开始时过度兴奋、不安,后期精神沉郁,处于昏迷状态,如果发现病牛后需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通常能够治愈。

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治疗即使能够恢复,也会造成发育迟缓,出现神经症状的犊牛不易治愈。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2021年第4期 吉林畜牧兽医75·草食动物·CaoShi DongWu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侯天燕1,韩邦运21.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沂水 276400;2. 山东省费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费县 273400牛沙门氏菌病是牛感染沙门氏菌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严重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该病的防范和预防控制工作是全球养牛业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病的发生概率是促进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1 病原牛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没有荚膜、芽孢和鞭毛。

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菌体可以在环境中存活数月,常用的消毒剂并不能将其杀灭。

临床中的抗生素滥用情况造成了很多的耐药菌株,在临床中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2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段的牛对沙门氏菌均具有易感性,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发病的牛和隐性带菌的牛。

病牛体内的沙门氏菌可以随着病牛的粪便排出,从而将饮水、用具、饲料等物品污染,当健康的牛群接触后即可发生感染。

3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采食停止,呼吸急促,体力低下或衰竭。

发病后1 d 内出现腹泻症状,并带有血液,气味恶臭,夹有黏膜和纤维素样的絮状物。

出现腹泻症状以后,患病牛的体温恢复至正常。

一般病例会在1 d 内发生死亡,有的病例的病程会延长至5 d。

病程稍长的患病牛眼窝凹陷,脱水严重,全身性的消瘦,眼结膜有充血和发黄现象。

发病牛有腹痛,常会用后肢踢腹部。

妊娠的母牛有流产症状,在流产的犊牛体内可以分离得到病原。

4 病理变化对患病的成年牛进行剖检时可见急性出血性的肠道炎症,肠道的黏膜潮红,局部出现坏死。

胃黏膜潮红,发炎。

肝脏有脂肪性病变和坏死灶。

脾脏肿大严重,充血。

胆囊壁增厚,胆汁呈现黄褐色的浑浊样。

在急性的病例中腹膜、心肌、小肠、膀胱有散在的出血点。

病程长的病例肝脏颜色变浅,肺脏发炎,关节发炎,有腱鞘炎,关节液呈现胶冻状。

5 诊断首先根据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中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的诊断。

牛沙门氏杆菌诊治要点及成功防治经验借鉴

牛沙门氏杆菌诊治要点及成功防治经验借鉴

8 1 6 0 0 0 )
要 :牛沙 门氏菌 病 是一 种人 、畜共 患传 染 病 ,临床 上 以败 血 重 的 ,可 见大 肠 黏膜 有脱 落 现象 ,出现 局 部坏 死 区域 。肠 系 黏膜 症 和 下痢 为主 要特 怔 。文章 在介 绍 流行 特 点 、典型 症状 、病 理变 淋 巴结水 肿 明显 ,伴 有 出血 点 。胆 管壁 增 厚 、汁液 混 浊 ,呈 现 黄 化 的基 础 上 ,就 防 治要 点和 成功 的可借 鉴 的 防治经 验进 行 论述 , 为地方 健康 养殖提 供参 考 和理论 借鉴 。
关键词 :沙 门氏杆菌 ;防 治 ;成功经 验
褐色 。脾脏 充血 、肿 大 ,有发炎 区。
5 定 性依 据
流行 症状 、病理 变 化都 是此 病 初诊 的 关键 所在 ,确诊 则 要结 合实 验 室诊 断 ,可 取病 死 畜 的血液 、内脏 器官 、粪 便 等 等 ,做 沙 门 氏菌分 离 鉴定 试 验 。较 为常 用 的单 克隆 抗体 技 术 、酶 联免 疫 吸
1 前 言 牛 沙 门 氏菌病 又称 犊 牛 副伤 寒 ,是 由鼠伤寒 沙 门 氏菌 、都 柏 附试 验对 于此病 的检 测效 率会 更好 。
林 沙 门 氏菌 或纽 波特 沙 门 氏菌 引起 的一 种人 、畜共 患 传染 病 。临 6 防治 要点 ( 1 )应 急疗 法 :选 用 经药 敏 试 验高 敏 的抗 生 素 ,如 土霉 素 床 上 以败 血症 和 下痢 为 主要 特怔 。此病 一 年 四季均 有 流行 性 ,以 出生 后 3 0 — 4 0 日龄 的牛最 为 易 感 ,感 染 后犊 牛 及 成 年牛 典 型症 状 等 ,氟 哌酸 或磺 胺 嘧 啶 、磺胺 二 甲基 嘧 啶等 治疗 ,同时 辅 以对 症 及 病 理变 化各 有 差异 ,在接 下来 的内容 ,本 文 一 一做 一论 述 。 同 治疗 ,注 意补 液 、强 心 ,方可 收 到 良效 。 时 ,就 防治要 点 及 可借 鉴 的成功 防治经 验进 行 论述 ,为今 后 疾病

昌都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预防

昌都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预防
犊 牛会 在 短 时 间 内脱 水 , 并变得消瘦憔悴 , 从 发病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以及 r I T I 、 P 增菌液分别进行接种 , 并 保 持在 3 7  ̄ ( 2 的环境下 进行 培养 。2 4 h之后 观察 到 如下现象 : 在麦康凯培养基中出现了中间存在黑色
圆点 或者 是整个 无 色透 明 的圆形菌 落 。取无 色透 明 的 菌 落 和 培养 基 制成 涂 片分 别 进 行 革 兰 染 色 法 染 色后 进 行镜 检 分 析 , 该 形 态 与组 织 结构 显示 其 为 革 兰 氏阴性 球杆 菌 。 1 . 2 _ 3 药敏实验 对 已经 分 离 出 的 菌 落 样 本 进 行 药敏 试验 : ( 1 )制作 出一 定量 的直 径为 6 mm 的滤纸 片, 以每瓶 1 0 0片 为定 量 进行 若 干 瓶 的装 入 。之 后 进行 高 温灭 菌 处 理 , 瓶 子要 保持 干 净 干燥 。 在灭 菌 处理 后 的每瓶 中加入 l m L的稀 释药 液 , 保证 每 片滤
纸片的含药量可以达到 1 0 m g , 将冰箱温度调至 4 ℃ 放 人小 瓶 使 其 进 行 2 h的 浸 润后 肉汤 培 养 基 接 种 上 进 行 分 离 菌 株 的 那 一 纯 培养物 , 进行 2 0 h的培 养 后 取 出进行 镜 检 , 当结 果
草 食 动 物
昌都犊 牛 沙 门 氏菌 病 的诊 断及预 防
叶 雪芬 , 斯 郎拥 宗
( 西藏 自治区昌都市卡若 区畜牧站 ,西藏 昌都 8 5 4 0 0 0)

要: 当昌都 雨季 来临 , 潮 湿的棚 舍 导致 犊 牛 粪便 污 染 了犊 牛 日常的饮 用 水 以及 食 料 , 使 其免 疫
1 . 2 . 2 分离 培养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 养牛技术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养牛技术在肉牛养殖中,因环境、气温等因素变化会使牛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病菌致使感冒、腹泻,给肉牛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肉牛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犊牛容易发生,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犊牛患病后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脱水,体质憔悴、消瘦,从发病到死亡通常在4h以内.妊娠母牛发病后还会导致流产,严重危害牛体健康和养牛业发展。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肉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1、流行特点发病机理。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机体状况、外界环境以及感染细菌数量、毒力大小等。

牛一般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病原菌,其侵入肠黏膜上皮后逐渐进入血液及状内皮细胞,导致肠胃、实质器官和心血管系统等发生病变。

这种病变的产生与沙门氏菌具有的多种毒力因子相关,主要是指肠毒素、脂多糖等。

其中肠毒素能够引起腹泻和肠炎;脂多糖能够影响巨噬细胞的杀伤和吞噬作用,并导致机体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热、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黏膜出血等,甚至发生休克死亡。

发病特点。

任何日龄的牛都能够感染该病,但具有不同的流行特点。

幼龄犊牛感染后通常会快速传染,即呈流行性发作,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1月龄犊牛;成年牛通常呈散发性。

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该病,成年牛通常在夏季放牧时发生。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或者康复的带菌牛,其通过尿液、粪便、乳汁、羊水、流产胎儿等排泄物将病菌排到体外,导致饮水、饲料等污染,从而使其潜伏在消化道、胆囊以及淋巴组织内,只要机体抵抗力减弱,就会出现发病。

另外,该病也能够通过交配传播。

病因分析。

该病的发生与机体状况、环境等紧密相关,当气候多变、连绵阴雨、机体缺乏营养(如摄取维生素、矿物质不足)、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寒冷潮湿、通风较差、堆积大量粪便污物、饲料和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异地长距离运输等,都会导致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另外,牛患有其他传染病或者寄生虫病等,也能够引起该病。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

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控措施肉牛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食物或饮水传播。

这种传染病对牛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肉牛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与感染源、环境因素、养殖管理等有关。

主要传播途径为食物、饮水、接触受感染的动物等。

在肉牛养殖场中,常由于饮水污染或者饲料中含有沙门氏菌引起大规模的感染。

也可能通过感染的牛粪污染而产生传染。

流行季节主要为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时有更容易发生。

临床表现肉牛感染沙门氏菌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抑郁、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初期感染时,患牛体温可升高至39-41摄氏度,同时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开始出现,粪便变得稀烂。

随着病情的恶化,患牛可能出现腹痛、贫血、抽搐、昏迷等症状。

在临床观察中,还可能出现胆囊、肝、肺部的损害症状。

剖检变化在剖检时,肉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肠道、淋巴组织、脏器等的炎症变化。

肠道炎症表现为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糜烂;淋巴组织可肿大、出现灰白或灰黄色点状病灶;肝脏和脾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防控措施针对肉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控制和预防此疾病的传播。

加强兽医卫生监管,规范养殖场环境,保证食物、饮水的卫生安全。

引起病变的牛只应隔离、治疗或淘汰。

疫苗接种也是控制肉牛沙门氏菌病的重要手段。

定期给肉牛接种沙门氏菌疫苗,能够有效增强免疫力,减轻沙门氏菌感染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我市徽州区呈坎出现牛的急性死亡病例,经初步诊断为:
xxxx病。

牛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牛的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以败血症、胃肠炎、怀孕母牛发生流产等为特征。

牛沙门氏菌病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都柏林沙门氏杆菌致病,有时其它沙门氏菌也可参与致病。

一、流行情况
牛表现出高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排恶臭稀粪等临床症状,各年龄的牛都有发生。

经过诊断,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都柏林沙门氏杆菌所致。

病牛、带菌牛或其它感染动物为主要传染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病原,污染饲料、水源、垫草、用具等,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此外,鼠类常携带病菌,传播疾病。

气候突变、过度使役、长途运输、营养不良,哺乳不当、寄生虫侵袭等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犊牛常于10天~14天以后发病,体温升高达41℃,脉搏、呼吸加快,排出恶臭稀粪,含有血丝或粘液,表现出拒食、卧地不动、迅速衰竭等症状。

一般于病症出现后5天~7天死亡,病死率可达60%。

部分病牛可恢复,病程长的会出现关节炎和肺炎症状。

成年牛以高热、昏迷、食欲废绝、脉搏增数、呼吸困难开始,体力迅速下降,粪便稀薄带血丝,不久即下痢,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粘膜絮片。

病牛腹痛剧烈,常用后肢蹬踢腹部,病程长的,可见消瘦、脱水、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发黄。

怀孕牛会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分离出沙门氏菌。

个别成年牛有时表现为顿挫型经过,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精神萎顿,不久这些症状即可消失。

三、病理变化
成年牛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肠粘膜潮红、出血,严重的肠粘膜发生脱落,大肠有局限性坏死区,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水肿、出血,脾脏充血、肿大,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或有灶性坏死区。

急性死亡的犊牛,心壁、腹膜及胃肠粘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或出血,肝脏、脾脏和肾脏都有坏死性病灶。

关节受到损害的,腱鞘和关节腔内含有胶样液体。

肺脏可见肺炎病灶区。

四、实验室诊断
1、病料采集:
生前取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死后采血液、肝脏、脾脏、淋巴结及胸腔渗出液作为病料。

2、染色镜检:
在显微镜下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直杆状细菌,有鞭毛,能运动。

3、分离培养:
用普通琼脂、SS琼脂、麦康凯琼脂及鲜血琼脂培养后分离出沙门氏菌。

五、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和减少应激,提高机体抗病力。

防止鼠类污染饲料、水源。

2、氯霉素或合霉素,每次
0.5-1克,每天2-3次,口服,连用5天。

土霉素,每天1-2克,连服2天。

呋喃唑酮,每公斤体重
0.007-
0.01克,连服7天。

对症治疗须强心补液(静注5%葡萄糖盐水,10%安钠咖),补充维生素A和复合维生素。

3、对环境、用具用1∶600倍的百毒杀每天彻底消毒一次。

4、对常发病的牛群,可用本地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沙门氏菌多价灭活苗,进行预防接种。

黄山区动物防疫监督所二○○六年七月十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