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晶闸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和调节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晶闸管的基本结构1.1 PN结的构成晶闸管由四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其中包含两个PN结。
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材料的结合形成的。
P型半导体富含正电荷,N型半导体富含负电荷。
1.2 门极结构晶闸管的门极结构由控制电极和发射极组成。
控制电极通常是一个金属接触,用于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1.3 结构特点晶闸管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双向导电性,即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电压下导电。
此外,晶闸管还具有高压、大电流、高频等特点。
二、晶闸管的工作原理2.1 导通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电极施加正向电压时,PN结会形成一个导通通道,电流可以通过晶闸管流动。
此时,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
2.2 截止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电极施加反向电压时,PN结会被反向偏置,导通通道被阻断,电流无法通过晶闸管。
此时,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
2.3 触发条件晶闸管的导通需要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
当控制电极施加正向电压时,需要在控制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加入一个触发脉冲,以激活晶闸管的导通。
三、晶闸管的应用3.1 电力控制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力控制领域,如交流电压调节、交流电流控制、交流电压变换等。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可以实现对电力的精确控制。
3.2 频率变换晶闸管的高频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频率变换。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时间和截止时间,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频率的变换。
3.3 电动机控制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动机控制,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调速。
四、晶闸管的优势4.1 快速开关速度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速度非常快,可以实现高频率的开关操作。
4.2 大电流承载能力晶闸管具有较高的电流承载能力,可以应对大功率电路的需求。
4.3 高温工作能力晶闸管具有较好的高温工作能力,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常用于电力控制和电子调速领域。
它具有双向导电性,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电压下工作,并且可以控制电流的通断。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控制晶闸管的门极电压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晶闸管由四个半导体层组成,分别是P型半导体(阳极),N型半导体(阴极),P型半导体(门极)和N型半导体(门极)。
当晶闸管的门极电压为零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没有电流通过。
当施加一个正向电压到阳极,同时将门极与阴极短接,晶闸管的结会逆偏,形成一个PNPN结构。
此时,只要阳极电压大于晶闸管的维持电压,晶闸管就会开始导通。
一旦晶闸管导通,它将保持导通状态,直到阳极电流降到零或者通过晶闸管的电流被外部电路断开。
晶闸管的导通状态可以通过施加一个负向电压到门极来关闭。
当门极电压为负值时,PNPN结会正向偏置,导致晶闸管关断。
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可以通过施加一个脉冲信号到门极来实现。
这个脉冲信号的幅值和宽度可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时间和通断周期。
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交流电源,通过晶闸管控制电流流向负载。
当晶闸管导通时,电流可以流过晶闸管并经过负载。
当晶闸管关断时,电流无法通过晶闸管,负载上没有电流。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使其具有许多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交流电压的控制,用于电机的调速,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等。
晶闸管还可以与其他电子元件结合使用,如二极管、电容器和电感器,以实现更复杂的电路功能。
总结起来,晶闸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通过控制门极电压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它具有双向导电性,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电压下工作。
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可以通过施加脉冲信号到门极实现,从而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使其在电力控制和电子调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一、晶闸管简介晶闸管(Thyristor):又称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发明了晶闸管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出第一只晶闸管产品1958年商业化,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在大容量的场合具有重要地位晶闸管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普通晶闸管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其许多类型的派生器件(如: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二、晶闸管的结构与封装外形有螺栓型和平板型两种封装引出阳极A、阴极K和门极(控制端)G三个联接端对于螺栓型封装,通常螺栓是其阳极,能与散热器紧密联接且安装方便平板型封装的晶闸管可由两个散热器将其夹在中间晶闸管的外形、结构和电气图形符号a) 外形b) 结构c) 电气图形符号三、晶闸管基本工作特性三、晶闸管基本工作特性晶闸管基本工作特性归纳:承受反向电压时(UAK <0),不论门极是否有触发电流,晶闸管都不会导通;承受正向电压时,仅在门极有触发电流的情况下晶闸管才能开通(即UAK >0,IGK >0才能开通);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要使晶闸管关断,只能使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SCR是一种电流控制型的电力电子器件。
四、晶闸管的工作机理在分析SCR的工作原理时,常将其等效为两个晶体管V1和V2串级而成。
其工作过程如下:UGK>0 →产生IG → V2通→产生IC2 → V1通→ IC1↗→ IC2 ↗→出现强烈的正反馈,G 极失去控制作用,V1和V2完全饱和,SCR饱和导通。
晶闸管导通后,即使去掉门极电流,仍能维持导通。
晶闸管的双晶体管模型及其工作原理a) 双晶体管模型b) 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可控的整流功能,是电力电子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元件之一。
它由四个层组成,包括两个P型半导体层和两个N型半导体层。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导通和截止。
当晶闸管的控制端施加一个触发脉冲时,晶闸管的PN结会被击穿,形成一个低阻态,导通电流。
这个过程称为触发。
触发脉冲可以通过外部电路、光敏电阻、磁敏电阻等方式提供。
晶闸管的导通状态会一直保持,直到电流降至零或者外部的关断信号出现。
当电流降至零时,晶闸管会自动截止,不再导通。
如果需要提前截止晶闸管,可以通过施加一个反向电压或者一个负的触发脉冲来实现。
晶闸管的工作过程可以用以下几个阶段来描述:1. 关断状态:当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时,PN结之间的电压是反向的,晶闸管的导通电阻非常高,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这个状态下,晶闸管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的状态。
2. 触发状态:当一个合适的触发脉冲施加在晶闸管的控制端时,PN结之间的电压会被击穿,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
此时,晶闸管的导通电阻非常低,电流可以通过。
3. 导通状态:一旦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它会保持导通,直到电流降至零或者外部的关断信号出现。
在导通状态下,晶闸管的导通电阻非常低,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
4. 关断状态:当电流降至零或者外部的关断信号出现时,晶闸管会自动截止,不再导通。
在关断状态下,PN结之间的电压是反向的,晶闸管的导通电阻非常高。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使其在电力控制和电能转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交流电的整流、电动机的启动和控制、电力调节等方面。
晶闸管具有可控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可以根据需求来控制电流的大小和导通时间,从而实现对电力的精确控制。
总结起来,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导通和截止。
通过施加一个触发脉冲,晶闸管可以从关断状态进入导通状态。
在导通状态下,晶闸管的导通电阻非常低,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
当电流降至零或者外部的关断信号出现时,晶闸管会自动截止,不再导通。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又称为双向可控硅,是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具有双向触发和单
向导电的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控制、调节、转换和变换等领域。
首先是关断状态,当晶闸管两个控制极(即阳极和门极)之间的电压
低于它的阻断电压时,晶闸管将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通过门极的控制电流
较小,晶闸管内部的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
关断状态下,晶闸管不导电,内部不存在主电流。
当通过门极的电流超过晶闸管的触发电流,电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
晶闸管将进入触发和导通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晶闸管内部的p-n结开始
在阳极和门极之间形成通道,这个过程称为触发。
一旦触发完成,晶闸管
将开始导电,内部主电流开始流动。
接下来是持续导通状态,晶闸管在触发完成之后将一直导通,直到主
电流降到零或改变触发方式。
在持续导通状态下,晶闸管有较低的电压降,表现出较小的功耗。
最后是关断状态,当主电流降到或小于零时,晶闸管将进入关断状态。
此时,电压在晶闸管的结上再次达到阻断电压,因此电流无法继续流动,
晶闸管停止导电。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通过门极的电流消失,晶闸管仍会
处于导通状态,只有当主电流从阳极流过p-n结到达门极时,晶闸管才能
进入关断状态。
综上所述,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门极的控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来
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
通过调节门极电流和触发方式,可以实现
晶闸管的灵活控制和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系统。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晶闸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得其在电力控制、电子电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要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首先得从它的结构说起。
晶闸管通常由四层半导体材料组成,分别是 P 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形成了三个 PN 结,分别为 J1、J2 和 J3。
从外部来看,它有三个电极,分别是阳极(A)、阴极(K)和门极(G)。
晶闸管的结构就像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开关”。
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在电路的两端,而门极则像是这个开关的“控制按钮”。
接下来,咱们详细说说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导通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即没有门极电流注入时,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
这时候,J1 和 J3 是正向偏置,而 J2 是反向偏置,所以只有很小的漏电流通过,就好像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但是,当给门极加上一个适当的正向触发电流时,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触发电流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晶闸管导通的大门。
它使得 J2 结的电位下降,从而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导致晶闸管迅速导通,电流可以从阳极顺畅地流向阴极,就如同开关被闭合了一样。
一旦晶闸管导通,即使去掉门极触发电流,它也能依靠自身的正反馈机制保持导通状态。
这是因为导通后,阳极电流会在器件内部产生强烈的正反馈作用,使得晶闸管能够持续导通,直到阳极电流减小到维持电流以下,晶闸管才会重新回到阻断状态。
晶闸管的这种特性使得它在很多电路中都能大显身手。
比如说在交流调压电路中,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利用晶闸管可以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晶闸管的性能参数也非常重要。
例如,正向转折电压、反向转折电压、通态平均电流、维持电流等。
这些参数决定了晶闸管在不同电路中的适用范围和工作可靠性。
另外,晶闸管也有一些局限性。
它的开关速度相对较慢,不能像一些新型的半导体器件那样实现高频开关操作。
晶闸管工作原理及故障

晶闸管工作原理及故障
晶闸管是一种可以控制大功率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 开通状态:当晶闸管的阳极电压大于保持电压(也称为触发电压)时,正向电流开始流动,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
此时,晶闸管的两个控制端(即门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压正常情况下为零。
2. 关断状态:当晶闸管通过的电流达到某种电流阈值时(也称为保持电流),甚至在控制端的触发脉冲结束之后,晶闸管仍然保持导通状态。
只有当导通电流降至零或逆向电压大于封堵电压时,晶闸管才会进入关断状态。
晶闸管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正常开通但无法关断:可能是由于晶闸管内部结构损坏或控制电路故障导致的。
此时,晶闸管无法在导通状态下正常地关闭,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或出现过流现象。
2. 无法正常开通:可能是由于晶闸管的控制电路故障、触发电压不足或晶闸管本身损坏导致的。
此时,晶闸管无法在正常电压下进入导通状态,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或出现无法启动的情况。
3. 温度过高: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散热不良或负载过大导致温度过高,可能会引发晶闸管的故障。
此时,晶闸管可能会损坏或失效,甚至导致永久性损坏。
为了避免晶闸管的故障,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控制电路和正常的工作电压。
同时,还需要适当设计散热系统,确保晶闸管的温度不会超过安全范围。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晶闸管也是预防故障的重要措施之一。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晶闸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和电子调节领域。
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其应用和故障排除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晶闸管的结构、特性和工作方式。
一、晶闸管的结构1.1 硅基材料:晶闸管的主要材料是硅,因其具有较好的电特性和热特性而被广泛应用。
1.2 PN结:晶闸管由两个PN结组成,其中一个PN结被称为控制结,另一个PN结被称为终端结。
1.3 门极结:晶闸管的控制结上有一个附加的门极结,通过控制门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二、晶闸管的特性2.1 可控性: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可以通过控制门极上的电压来实现,具有可控性。
2.2 双向导通性:晶闸管可以在正向和反向电压下导通,具有双向导通性。
2.3 高电压和高电流承受能力:晶闸管能够承受较高的电压和电流,适用于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控制。
三、晶闸管的工作方式3.1 导通状态:当门极结施加正向电压时,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可以从终端结流过。
3.2 截止状态:当门极结施加反向电压时,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电流无法通过终端结。
3.3 触发方式:晶闸管可以通过正向或负向的脉冲电压来触发,使其从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
四、晶闸管的应用4.1 电力控制:晶闸管可以用于电力调节、电压变换和电流控制等领域,实现对电力的精确控制。
4.2 电子调节:晶闸管可以用于调节电子设备的亮度、速度和功率等,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4.3 高频电子设备:晶闸管具有快速开关速度和较低的开关损耗,适用于高频电子设备的控制和调节。
五、晶闸管的故障排除5.1 过电流保护: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过电流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2 过电压保护: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过电压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3 温度控制:晶闸管在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需要采取散热措施来控制温度,以避免故障发生。
结论:晶闸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具有可控性、双向导通性和高电压、高电流承受能力等特点。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电流控制功能。
它由四个层次的PNPN结构组成,其中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PN结构的特性以及控制极的作用。
当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一个正向电压时,PNPN结构中的两个PN结会被正向偏置,形成一个低阻抗通路,电流可以流过晶闸管。
这种状态下,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称为正向导通。
然而,要使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还需要在控制极施加一个正脉冲信号。
当控制极施加一个正脉冲信号时,晶闸管会进入一个临界状态,称为触发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晶闸管的PNPN结中的P区电子会被注入到N区,从而形成一个导电通道,使得晶闸管能够导通。
一旦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它将保持导通,直到电流通过晶闸管降为零或者施加一个负脉冲信号到控制极。
当电流降为零时,晶闸管会进入封锁状态,无法再导通。
如果施加一个负脉冲信号到控制极,晶闸管会被迅速关断,回到封锁状态。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总结:1. 施加正向电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一个正向电压,使得PNPN结的两个PN结正向偏置。
2. 施加正脉冲信号:在控制极施加一个正脉冲信号,使得晶闸管进入触发状态,形成导电通道。
3. 进入导通状态: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电流可以流过晶闸管。
4. 保持导通或关断:晶闸管将保持导通状态,直到电流降为零或者施加一个负脉冲信号到控制极。
晶闸管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如变流器、交流调速器、交流电压调节器等。
它具有可控性强、耐压能力高、功率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高压、大功率的控制和调节场合。
总结起来,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PN结构和控制极的作用,通过施加正向电压和正脉冲信号,使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从而实现电流的控制和调节。
它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电子器件,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是由四个层厚度不同的半导体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控制电流流过一个四层结构的PNPN晶体管。
当一个正向电压施加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时,晶体管的PN结被扩展并形成一个PNPN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极性反向电压低于晶体管的耐压,晶闸管处于关闭状态。
当施加到晶体管的控制极的触发脉冲达到一定的幅度和宽度时,PNPN结上的第2个PN结变为导通状态,形成了一个低电阻通道,允许电流从阳极流过晶闸管。
这个过程称为晶闸管的触发。
晶闸管被触发后,只有当流经它的电流达到或超过保持电流水平时,它将维持通态,直到故意减小电流或电源关闭。
此外,晶闸管还具有正向和反向阻止电压。
正向阻止电压是晶闸管的最高额定电压,而反向阻止电压是晶闸管在反向电压下的最大耐压能力。
总之,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依赖于触发信号的输入,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通道,从而允许电流流过它。
它属于一种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可以有效地控制高电压和高电流的开关。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双向导通的特性,可以将电流控制在一个方向上。
它是由四个层的PNPN结构组成,其中两个PN结构被称为控制极(Gate)和主极(Anode),另外两个PN结构则被称为绝缘极(Cathode)和主极。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如下:1. 关断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极与主极之间的电压小于其阈值电压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晶闸管的控制极和主极之间的电阻非常高,几乎不导电。
2. 触发状态:当控制极与主极之间的电压超过晶闸管的阈值电压时,晶闸管将进入触发状态。
在触发状态下,晶闸管的控制极和主极之间的电阻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电流开始流动。
3. 导通状态:一旦晶闸管进入触发状态,只要主极电流超过晶闸管的保持电流(Holding Current),晶闸管将保持导通状态。
在导通状态下,晶闸管的控制极和主极之间的电阻非常低,几乎可以看作是导线。
4. 关断状态恢复:当主极电流降低到零或低于晶闸管的保持电流时,晶闸管将自动恢复到关断状态。
此时,控制极和主极之间的电阻再次变得非常高,不再导电。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直流电源、一个负载和一个晶闸管。
当晶闸管的控制极与主极之间的电压超过阈值电压时,晶闸管进入触发状态,电流开始流动。
流过负载的电流可以通过控制极与主极之间的电压来控制。
晶闸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开关速度和较低的开关损耗,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
其次,晶闸管具有较高的电压和电流承受能力,可以应对大功率电路的需求。
此外,晶闸管还具有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
晶闸管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如交流电调速系统、电力变换器、电力控制等。
它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和控制精度。
总结起来,晶闸管是一种具有双向导通特性的半导体器件,通过控制极和主极之间的电压来控制电流的流动。
它具有开关速度快、损耗低、承受能力强等优点,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单向导通特性,可以控制高电压和高电流。
它是由四个半导体材料层交替堆叠而成的结构。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导通和截止特性。
晶闸管的结构由三个PN结组成,分别是控制极(G)和两个主极(A和K)。
其中,控制极连接到PN结的中间,主极A连接到PN结的正极,主极K连接到PN结的负极。
当没有外部控制信号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
晶闸管的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关断状态、触发状态、导通状态和关断状态。
1. 关断状态:当没有外部控制信号时,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晶闸管的控制极与主极之间的PN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无法导通电流。
2. 触发状态:当给控制极施加一个正向的触发脉冲信号时,PN结的反向偏置被破坏,形成一个导通通道。
这个过程称为触发,触发信号可以来自于外部电路或者其他晶闸管。
3. 导通状态:一旦晶闸管被触发,导通通道会形成,并且晶闸管开始导通电流。
此时,晶闸管的控制极与主极之间的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导通通道的电阻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稍不计。
4. 关断状态:当晶闸管导通电流后,惟独当电流降至零或者外部控制信号消失时,晶闸管才会自动关断。
此时,晶闸管的控制极与主极之间的PN结恢复到反向偏置状态,导通通道关闭,电流无法通过。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控制信号来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通过控制信号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电路应用,如交流电的调节、电流的保护等。
需要注意的是,晶闸管在导通状态下会有一定的压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电压和电流的额定值,以确保晶闸管能够正常工作并不受损坏。
总结:晶闸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单向导通特性。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PN 结的导通和截止特性。
晶闸管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广泛应用于交流电调节、电流保护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晶闸管的额定值,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晶闸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和电子调节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包括结构组成、工作方式和特点等方面。
一、晶闸管的结构组成1.1 PN结构:晶闸管由PN结构组成,其中P层和N层分别为P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
PN结构是晶闸管的基本单元,它决定了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1.2 控制极:晶闸管还包括一个控制极,通常称为G极或者门极。
控制极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1.3 金属触发极:晶闸管还具有一个金属触发极,用于触发晶闸管的导通。
触发极通常由金属片组成,通过施加正向电压来触发晶闸管的导通。
二、晶闸管的工作方式2.1 导通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极施加正向电压时,PN结的正向偏置会导致电流从P层流向N层,形成导通状态。
此时,晶闸管的电阻很小,电流可以通过。
2.2 截止状态:当晶闸管的控制极施加反向电压时,PN结的反向偏置会阻挠电流流动,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
此时,晶闸管的电阻很大,电流无法通过。
2.3 触发导通:当晶闸管的触发极施加正向电压时,触发电流会通过触发极和控制极,使得晶闸管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触发导通后,即使控制极的电压变为零,晶闸管仍然保持导通状态。
三、晶闸管的特点3.1 可控性:晶闸管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以通过控制极的电压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
3.2 高电压和高电流:晶闸管能够承受较高的电压和电流,适合于高功率电力控制。
3.3 快速开关速度:晶闸管的开关速度较快,能够实现高频率的开关操作。
3.4 低功耗:晶闸管在导通状态时的功耗较低,能够提高电路的效率。
四、晶闸管的应用领域4.1 电力控制:晶闸管广泛应用于电力控制领域,如交流电调光、电动机控制等。
4.2 电子调节:晶闸管也被用于电子调节领域,如变频调速、电炉温度控制等。
4.3 电子开关:由于晶闸管具有快速开关速度,它还可以用作电子开关,实现高频率的开关操作。
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包括结构组成、工作方式和特点等方面。
晶闸管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一、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可控硅整流器(SCR)是一种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它也被称为可控整流器或可控硅元件。
它有三个引出电极,即阳极(a)、阴极(k)和栅极(g)。
符号表示和设备部分如图1所示。
图1符号表示法和器件剖面图普通晶闸管在n型硅片中双向扩散p型杂质(铝或硼)形成p1n1p2结构,然后在P2的大部分区域扩散n型杂质(磷或锑)形成阴极。
同时,在P2上引出栅极,在P1区域形成欧姆接触作为阳极。
-1-图2。
晶闸管载波分配二、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晶闸管的通断状态由阳极电压、阳极电流和栅极电流决定。
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用伏安特性曲线来描述,如图3所示。
-2-图3晶闸管伏安特性曲线当晶闸管vak加正向电压时,j1和j3正偏,j2反偏,外加电压几乎全部降落在j2结上,j2结起到阻断电流的作用。
随着vak的增大,只要vak?vbo,通过阳极电流ia都很小,因而称此区域为正向阻断状态。
当vak增大超过vbo以后,阳极电流突然增大,特性曲线过负阻过程瞬间变到低电压、大电流状态。
晶闸管流过由负载决定的通态电流it,器件压降为1v左右,特性曲线cd段对应的状态称为导通状态。
通常将vbo及其所对应的ibo称之为正向转折电压和转折电流。
晶闸管导通后能自身维持同态,从通态转换到断态,通常是不用门极信号而是由外部电路控制,即只有当电流小到称为维持电流ih的某一临界值以下,器件才能被关断。
当晶闸管处于关闭状态(VAK?VBO)时,如果栅极相对于阴极为正,并且电流Ig施加到栅极,晶闸管将在较低的电压下导通。
转向电压VBO和转向电流IBO都是Ig的功能。
Ig越大,VBO越小。
如图3所示,一旦晶闸管导通,即使栅极信号被移除,该装置仍导通。
当晶闸管的阳极相对于阴极为负,只要vak?vro,ia很小,且与ig基本无关。
但反向电压很大时(vak?vro),通过晶闸管的反向漏电流急剧增大,表现出晶闸管击穿,因此称vro为反向转折电压和转折电流。
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

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晶闸管(Thyristor),又称为大功率半导体开关,是一种可以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
它具有单向导电性和可控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中。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和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特性。
晶闸管由四层PNPN结构构成,具有一个控制电极(G)和两个主电极(A和K),其中A为阳型主电极,K为阴型主电极。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初始化、触发和保持三个过程。
首先,晶闸管进行初始化。
当无控制信号作用在控制电极上时,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即无法导电。
此时整个晶闸管的结的退火和电场分布是非均匀的。
然后,进行触发过程。
当控制电极加上一个足够的正脉冲电压时,电压将穿透绝缘氧化膜(SiO2)并通过PNP结,这将使得PNP结逆偏,从而导致PNP结发生击穿。
当前作用的触发电流会加热PNP结,并形成大量的少数载流子,此时电压会下降到击穿电压以下,而且正在形成的NPN区域由于二极管效应会传导从而支持自身。
最后,进行保持过程。
当触发电流通过PNP结时,将会形成一个NPN区域,此时PNP和NPN是串联的。
在触发电流消失的时候,由于NPN的存在,整个电流依然能继续流动,这种状态被称为保持态,晶闸管被触发并继续导通。
总结来说,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极的信号来触发晶闸管的导通,当晶闸管被触发后可以持续导通,直到电流被切断或者控制信号消失。
晶闸管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交流电控制中,晶闸管可以用来实现调光、变频、逆变等功能。
它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双向导通等需求场合。
此外,晶闸管还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和控制设备,如电动机控制、电力输电线路的变电站、电力电容消耗器等。
总之,晶闸管作为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和可控性的半导体器件,通过控制电极的信号来控制电流的导通。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和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特性。
由于其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等优点,晶闸管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晶闸管的基本原理

晶闸管的基本原理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电子元件,也被称为双向可控硅。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PN结的独特性质控制电流的流动。
晶闸管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电子调节器、电动机等设备中。
下面,我们将介绍晶闸管的基本原理:1. PN结PN结是晶闸管核心部件之一。
它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成。
当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连接在一起时,它们之间会形成一个P-N结,这种结构对来自两个半导体的电子有不同的影响。
2. PN结的工作原理当PN结处于反向偏置时,少数载流子(电子或空穴)被迫从N端或P 端移动到两个区域中的对应绝缘层区。
这样,电源电压和导电能力之间形成了一种阻抗。
当PN结处于正向偏置时,电子和空穴越来越多,流经整个结并继续向前传输。
3. 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由四个层组成,与两个PN结相邻的两个P型半导体层之间设置一个N型半导体层。
这样的结构生成了三个 pn 结。
中间的 pn 结被称为控制结,其余两个 pn 结被称为正(Anode, A)和负(Cathode, K)极。
N型半导体区域只需要极微小的电流即可控制A极和K极之间的电流。
晶闸管它是双向可控的,即它可以在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下控制电流的方向。
4.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最简单的工作原理是从控制端释放一个短脉冲,使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
一旦进入此状态,晶闸管就会继续导电,即使断开控制电压,也不会改变导电状态,直到电流降至零。
只有下一个负半波(一个放电周期)到来时,晶闸管才会被回路电阻断开。
这个过程称为拦截。
由于晶闸管的特性,当它进入导通状态时,仅需要非常少的控制能量即可启动。
综上所述,晶闸管是一种基于PN结的双向可控硅,广泛应用于电子调节器和电动机等设备中。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PN结的特性控制电流的流动。
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专业和繁琐,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
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

1.9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
• (1)电力电子开关管的驱动:驱动器接收控制系统输出 的控制信号,经处理后发出驱动信号给开关管,控制开关 器件的通、断状态。 • (2)过流、过压保护:包括器件保护和系统保护两个方 面。检测开关器件的电流、电压,保护主电路中的开关器 件,防止过流、过压损坏开关器件。检测系统电源输入、 输出以及负载的电流、电压,实时保护系统,防止系统崩 溃而造成事故。 • (3)缓冲器: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中防止开关管过压和过 • 流,减小开关损耗。
返 回
1.8.2 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
它自1972年开始研制并生产; 优点:与GTO相比,SITH的通态电阻小、通态压 降低、开关速度快、损耗小及耐量高等; 应用:应用在直流调速系统,高频加热电源和开 关电源等领域;
缺点:SITH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返 回
1.8.3 MOS控制晶闸管(MCT)
1.9.1 电力电子器件的换流方式
定义:电流从一个臂向另一个臂转移的 过程称为换流(或换相)。
电力半导体器件可以用切断或接通电流 的开关表示。 • 在图1.9.1中,T1、T2表示由两个电力 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导电臂,当T1关断,T2 导通时,电流流过T2;当T2关断,T1导通时, 电流i从T2转移到T1。 图1.9.1
模块一 调光灯
项目一 认识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
• 1.1.1 晶闸管及其工作原理 • 1.1.2 晶闸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 • 1.1.3 晶闸管的派生器件
返 回
1.1 、晶闸管
晶闸管 (Thyristor) 包括:普通晶闸管 (SCR) 、快速 晶 闸 管 (FST) 、 双 向 晶 闸 管 (TRIAC) 、 逆 导 晶 闸 管 (RCT) 、可关断晶闸管(GTO) 和光控晶闸管等。 普 通 晶 闸 管 : 也 称 可 控 硅 整 流 管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简称SCR。 由于它电流容量大 , 电压耐量高以及开通的可控性 (目前生产水平: 4500A/8000V)已被广泛应用于相控整 流、逆变、交流调压、直流变换等领域, 成为特大功率 低频(200Hz以下)装置中的主要器件。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使用PNPN结构构成。
它
具有开关特性,可以控制大电流和高电压的通断。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PN 结上的反向击穿产生的少数载流
子形成的电子区,来控制整个流程。
当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时,PNPN结的两个 PN 结都处于正向
偏置,因此整个晶闸管的导通被堵塞,基本上没有电流通过。
当向门极施加足够的电压,使门极和阴极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正压,晶闸管处于触发状态。
此时,一个非常微小但足够的电流流过 PNPN 结,形成少数载流子电子区。
这些电子区的边
界逐渐扩展,最终覆盖整个PNPN 结,并导致整个结的导通。
在导通过程中,当阳极上的电压 Vak 大于零时,晶闸管开始
导通,电流可以流过晶闸管。
此时,晶闸管呈现出低电压降和高电流的特点。
当晶闸管导通时,即使去掉了门极电压,它仍然保持导通状态,直到电流降至零。
要恢复晶闸管到关断状态,需要将其阳极到阴极间的电压 Vak 降至零,或采取其他特殊方法。
总结起来,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 PNPN 结的导通来
控制整个器件的开关状态。
当施加足够的正压到门极时,形成少数载流子电子区,使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当电流降至零或
施加逆压时,晶闸管恢复到关断状态。
这种特性使晶闸管在电力控制和交流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V11、 、VV44关 关断断
uuLL==00
uL
o
t
2
3
θ
θ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移相范围为: 0~π
(2)主要参数计算
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UL
0.9U 2
1cos 2
负载电流平均值 通过晶闸管的平均电流
IL
UL RL
IT
1 2
IL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电压 U RM 2U 2
(3)电路特点 优点:输出电压脉动小,设备利用率高 缺点:元件多
t
单单相相整可流控电整路流电路
正负半半周周 ωωtt<<αα时时 ωωtt==αα时时
ωωtt==ππ时时
VV12、 、VV43正 反向向阻阻断断,, VV12、 、VV43反 正向向阻阻断断
uuLL==00
VV12、 、VV43导 反通向,阻V断2,、 uuLL==uu22 VV13反 、V向4阻导断通
u1
uu222
RL uL
-+
-
单单相相半半波波可整控流整电流路电路
t1
t2
ug
0
t1
t2
uL 0
t1 π
2π t2
控制角α——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 电压到被触发导通所对应的电角度。 导通角θ——晶闸管实际导通的角度。
α+θ=π
改变α的大小,即可改变输出电压uL的 波形。 α 越大,θ越小。
把控制角α的变化范围称为移相范围。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移相范围为: 0~π
第六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
§6-1 晶闸管
§6-2 晶闸管整流电路 §6-3 负载对晶闸管整流的影响 §6-4 晶闸管的选择和保护
§6-5 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6-1 晶闸管
一、晶闸管的结构、符号
A阳极
A
P
N
P
G门极
G
N
K阴极
晶闸管的结构
K
晶闸管的符号
二、晶闸管的工作特性
晶闸管的导电特点:
(1)晶闸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 (2)晶闸管的导通是通过门极控制的
ug
θ =120°
0
ωt
输出波形连续
Θ=1200 Θ=1200 Θ=1200
uL
UVW
α=60°时,
ug
工作波形
0 600
60
例6-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2=120V,当控制角
分别为0o、90o、120o、180o时,负载上的平均电压分别是多少?
解:
α=0o时 α=90o时 α=120o时 α=180o时
1 cos 0 U L 0.45120 2 54V
UL
0.45120 1 cos 90 2
晶闸管由通到断的临界电流
四、晶闸管的型号 五、晶闸管的简单测试
§6-2 晶闸管整流电路
晶闸管组成的整流电路可以在交流电压不变的情况 下,方便地改变直流输出电压的大小,即可控整流。
一、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二、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一、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V
+-
iL +
晶闸管导通的条件:
(1)阳极与阴极间加正向电压 (2)门极与阴极间加正向电压,这个电压称为触发电压。
(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晶闸管才能导通)
导通后的晶闸管关断的条件:
(1)降低阳极与阴极间的电压,使通过晶闸管的电流小于维持电流IH (2)阳极与阴极间的电压减小为零
(3)将阳极与阴极间加反向电压
t1 ug 0
tα1
θ
uL 0
t1 π
t2
tα2
θ
2π
t2
(2)主要参数计算
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UL
0.45U 2
1cos 2
负载电流平均值
IL
UL RL
通过晶闸管的平均电流 IT IL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电压 U RM 2U 2
(3)电路特点 优点:电路简单,调整方便 缺点:输出电压脉动大,设备利用率低
结温为额定值,门极断开,允许重复加在 晶闸管A与K间的反向峰值电压
通态平均电流IT(A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散热条件下,结温为额定值, 允许通过的工频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通态平均电压UT(AV) 维持电流IH
结温稳定,通过的工频正弦半波额定的平均电 流,晶闸管导通时,A与K间的电压平均值,习 惯上称为导通时的管压降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门极断路时,维持晶闸 管导通所必须的最小电流
2、晶闸管应选维持电流较大的管子
二、三相可控整流电路
1、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T
U V1
L1
V V2
ug
L2
iL +
L3
W V3
RL
uL -
0α
αα
ωt
θ
θθ
三相三半相波半整波流可电控路整流电路
uL
UVW
各晶闸管控制角的起点均为各自 的自然换相点
当控制角为α时
α=0°时, 工作波形
(只要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
小结:
“可控”有两层含义:一是晶闸管的导通
(1)晶闸管一是旦受触门发极控导制通的,;就二能是维导持通导的通晶闸状管态关,断门极失去控制作用。 要使导通的晶是闸受管阳关极断与阴,极必间须电减压小控阳制极的电。流到维持电流IH以下。
(2)晶阐管具有“可控”的单向导电特性,所以晶闸管又称单 向可控硅。
由于门极所需的电压、电流比较低(电路只有几十至几百毫安), 而阳极A与阴极K可承受很大的电压,通过很大的电流(电流可大 到几百安培以上),因此,晶阐管可实现弱电对强电的控制。
三、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UDRM 反向重复峰值电压URRM
结温为额定值,门极断开,允许重复加在 晶闸管A与K间的正向峰值电压
例6-2 一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输入电压U2=220V,RL=5Ω,要求输出
电压的范围为0~150V,试求输出的最大电流ILM和晶闸管的导通角范围?
解:
输出最大平均电流 I LM
U LM RL
150 30 5
当输出电压为150V时 cos 2U L 1 2150 1 0.51
0.9U 2
27V
UL
0.45120 1 cos120 2
13.5V
UL
0.45120 1 cos180 2
0V
改变控制角α的大小可改变输出电压的高低,移相范围为:0o~180o
2、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
(1)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V1
V2
iL +
+-
u-+2
RL
uL
u2
o
ug
t
2
3
V3
V4
-
o α
α
2α 3
0.9 220
查表得α≈60o
180 60 120
晶闸管的导通角的范围为 0 ~ 120
V5
V1
V2
特点:
V5在电路中不承受反向电压,只要给晶
u2
RL
闸管加上触发信号,晶闸管即能导通,
V3
V4
作用相当于接在负载电路中的一只开关。
用一只晶闸管的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
注意:
1、整流电路之后不能接滤波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