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件中国社会分层
合集下载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教学课件社会学概论新修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教学课件社会学概论新修](https://img.taocdn.com/s3/m/53ab2c1f172ded630a1cb664.png)
B、其实不然。如: 种族、性别在统计学上只能归于定类指标,但在种族、性别歧视的社会背 景下,显然属于垂直分化。 工龄在在统计学上属于定比指标,但在一个重视年龄、经验、论资排辈的 社会(中国)中,工龄群体的分化显然属于垂直分化;在重视技术能力的社 会(西方)中,只能是水平分化。
(三)社会资源:[了解]
影响、造成社会分层的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社 会地位、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都是重要因素。 √
社会分工
社会分化 社会差别
资源占有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
(一)社会地位:P206
1、自然差别和社会差别:
社会资源的不同配置,导致人们在社会地位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社会成员的差别主要有两大类型: (1)自然差别: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 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文化作为尊重对象的知识教养
3、社会资源的特点:
稀缺性。不是无限的 有用性。能获取各种社会利益,同时也带来人们社会需要的满足。 分配的不公平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资源分配是不可能绝对公平的。
4、社会资源的配置:
社会资源的配置在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
社会成员都希望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但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每 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各不相同。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 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2、社会为什么会呈现出阶层化? √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构成一切不平等现象的最终根源和决定性因素,其他社 会矛盾、冲突、对立都是在它基础上派生的。
(1)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层的最初历史动因。
如:性别、肤色、血型、容貌、年龄等。 40、50问题 (2)社会差别: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 差异。
(三)社会资源:[了解]
影响、造成社会分层的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社 会地位、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都是重要因素。 √
社会分工
社会分化 社会差别
资源占有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
(一)社会地位:P206
1、自然差别和社会差别:
社会资源的不同配置,导致人们在社会地位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社会成员的差别主要有两大类型: (1)自然差别: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 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文化作为尊重对象的知识教养
3、社会资源的特点:
稀缺性。不是无限的 有用性。能获取各种社会利益,同时也带来人们社会需要的满足。 分配的不公平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资源分配是不可能绝对公平的。
4、社会资源的配置:
社会资源的配置在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
社会成员都希望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但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每 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各不相同。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 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2、社会为什么会呈现出阶层化? √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构成一切不平等现象的最终根源和决定性因素,其他社 会矛盾、冲突、对立都是在它基础上派生的。
(1)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层的最初历史动因。
如:性别、肤色、血型、容貌、年龄等。 40、50问题 (2)社会差别: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 差异。
社会学课件 07社会分层
![社会学课件 07社会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623ac8dace2f0066f533223f.png)
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的实质,就是权力、财富、地位、声望等决 定着社会分层的因素在社会成员乊间进行的再分配。
1.
社会流动 social mobility:人们在社会结构中从一
社会流动的类型
2.
3.
垂直流动vertical mobility不水平流动lateral mobility 代际流动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不代内流动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 群体流动不个体流动
具有社会行为示范功能 体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缓冲社会利益矛盾
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
2004年,国家统计局:目前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年 收入6万-50万 陆学艺2002年指出,中国有中产阶级8000万人 ,中国中产阶级每年增长1%,20年,中产达到 40%。 周晓虹五个大城市调查,有11.9%的中产阶级 麦肯锡咨询公司:中国到2011年,中产阶级人数 将增至2.9亿人,占城市人口的44%,到2025年 ,占到城市人口的75%。
中下层在逐步缩小:农业劳动者从78年的 67.4%下降到2009年的40%,商业服务业不 产业工人在分化 社会的中间阶层已经出现并丏丌断壮大 掌握和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成分已经具备 现代化的流动机制已经出现
城市化严重滞后,丌利亍农业劳动者阶层 缩小和社会中间层的扩大 社会政策缺位 过时的制度阻碍阶层间的流动,如户籍制, 高等教育制 社会流通渠道丌够畅通,有形成阶层固化 的趋势。
非精英 A C
B
D
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
![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55de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3.png)
01
02
03
统计法
通过统计资料分析个人或 群体的社会地位变化。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 式了解个人或群体的社会 流动情况。
指标法
使用各种社会指标来衡量 社会流动,如收入、教育 程度、职业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 关系
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 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对 于向上流动至关重要。
案例三:欧洲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详细描述
总结词:欧洲社会分层稳定 ,流动机会有限
02
01
03
欧洲社会分层表现为阶级、 教育和职业差异,各阶层之
间相对稳定。
政府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发 挥较大作用,提供广泛的社
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04
05
社会流动改变阶层结构
社会流动可以改变原有的阶层结构,使得一些新的阶层得以 形成和发展。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相互作用
社会分层影响个体流动意愿
个体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会影响其流动意愿,一些人可能更愿意维持现有地位, 而另一些人则寻求向上流动。
社会流动推动社会分层变迁
社会流动可以推动社会分层的变迁,使得一些新的阶层得以崛起,而一些旧的阶 层逐渐衰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概念与类型
01
02
03
04
概念
社会流动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 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变化,包括
向上、向下和水平流动。
《社会分层》PPT课件
![《社会分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2f3ae067ec102de3bd894d.png)
第四,财产关系最终依靠政治权力的保护。 第五,注重阶级构成,或更广泛地说,社会
构成的结构性要素。 第六,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他的整个社会变迁
理论中的一部分。
19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把市场的竞争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 而不涉及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的。
客观的产权状况与市场竞争中的个人相互交织,真正 构建了阶级。韦伯区分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四个社 会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缺乏财产的知识分 子与专业人士、凭借教育和财产获得优势的阶级,他 们在基于市场处境的报酬获取渠道方面相差甚远。韦 伯指出,这四个阶级之间的流动是封闭的。
A、若封闭性程度较低,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够通过社会流动获 得一定的成功,社会分层就会激励社会成员努力学习和工作, 不断竞争,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 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B、若封闭性程度较高,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通过社会流 动改变自己的低地位状况,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基于 共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群体意识,进而引发一些反社会行为。
10
(三)阶级与阶层
1、阶级
①阶级是指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居 于相同地位的人构成的群体。 ②达伦多夫将阶级理解为在某方面具有共同 利益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 ③美国社会学家伦斯基认为阶级是在各种权力、特权和声 望方面处于相似地位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2.阶层
第一,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如土地革命时期, 曾将农民阶级划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
20
2、社会分层的三个要素即财产、权力和声望
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群体或阶层。 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之间往往是彼此相关的、 紧密相连的。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 转化为其他两个方面。
构成的结构性要素。 第六,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他的整个社会变迁
理论中的一部分。
19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把市场的竞争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的, 而不涉及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的。
客观的产权状况与市场竞争中的个人相互交织,真正 构建了阶级。韦伯区分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四个社 会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缺乏财产的知识分 子与专业人士、凭借教育和财产获得优势的阶级,他 们在基于市场处境的报酬获取渠道方面相差甚远。韦 伯指出,这四个阶级之间的流动是封闭的。
A、若封闭性程度较低,大部分社会成员能够通过社会流动获 得一定的成功,社会分层就会激励社会成员努力学习和工作, 不断竞争,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有力 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B、若封闭性程度较高,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通过社会流 动改变自己的低地位状况,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基于 共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群体意识,进而引发一些反社会行为。
10
(三)阶级与阶层
1、阶级
①阶级是指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居 于相同地位的人构成的群体。 ②达伦多夫将阶级理解为在某方面具有共同 利益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群体。 ③美国社会学家伦斯基认为阶级是在各种权力、特权和声 望方面处于相似地位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2.阶层
第一,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如土地革命时期, 曾将农民阶级划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
20
2、社会分层的三个要素即财产、权力和声望
声望的差异产生了地位群体或阶层。 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之间往往是彼此相关的、 紧密相连的。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 转化为其他两个方面。
第七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
![第七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d663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1.png)
一、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 社会学中得社会流动,最先由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 在1927年出版得《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
• 社会流动又称为“社会位移”,指人们在社会关系 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得移动。
• 社会意义:1、对个人与社会得意义;2、社会流动 还有助于选拔人才;3、社会流动就是评价一个社 会分层体系良性程度得一个重要指标。
• 我们可以将社会视为由等级体系中得 “层”所构成,特权较多得人在顶层,而 没有什么特权得人则接近底层。
2、测量社会不平等、社会地位得方 法
• 不平等指数 • 库兹涅茨比率 • 五等份法 • 基尼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社会综合地位量 表(SES)
不平等指数
• 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得比例+最低收入者占 总人口得比例,即用两者得百分比之与得办 法来表示社会得不平等程度。
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socioeconomic score,SES)
• 用“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社会地位进行 综合性测量,它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 位、职业地位,并计算其综合值,以此反映一 个人得综合社会地位得高低。
二、社会分层研究中得两大 理论传统
• 1、马克思得阶级理论 • 2、马克斯·韦伯得多元分层理论 • 财富→经济标准→市场机会、生活机遇→
四、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划分
• 1、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及其趋势: 孙立平:“断裂化” 陆学艺:“中产化”或“中间层化” 李强:“碎片化”
2、陆学艺:职业分类与三种资源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为基础,以 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得占有状况为标 准来划分社会阶层据国 家政权组织与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得支配社会 资源(包括人与物)得能力;
《社会分层概述》课件
![《社会分层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4ed5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e.png)
《社会分层概述》PPT课 件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存在的层次差异,在不同的层级中有不同 的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
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人们的财富、职业、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群分为不同的社会层级。
社会分层的分类
种姓制度
基于血统和社会地位的传统 分类方式,如印度的种姓制 度。
经济分层
根据财富和经济地位进行的 分类,如富人、中产阶级和 贫困人口。
职业分层
根据职业类型和社会地位进 行的分类,如医生、律师和 农民。
社会分层的原因
1 经济差异
财富和资源分配不均,导 致社会分层的存在。
2 教育和技能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不同也 是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原 因。
3 社会背景
个人出身和家庭背景也会 对社会地位产生影响。
社会分层的影响
不平等
社会分层导致资源和机会不平 等,增加社会不公平现象。
社会动态
社会分层会影响人们的交往和 社会流动,形成社会层级。
社会压力
社会分层可能导致人们感到焦 收入不平等
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社会紧张局势。
2
教育机会不均
教育资源不均衡会加剧社会分层。
3
社会流动减缓
社会流动性降低可能导致社会不公正。
社会分层的应对策略
1 公平税收政策
通过公平的税收政策来减 少财富差距。
2 教育机会均等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 的潜力。
3 社会福利保障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 基本的保障和支持。
结论和总结
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了解 社会分层并寻找应对策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学概论 社会分层 PPT
![社会学概论 社会分层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e67b9b5fbfc77da269b160.png)
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平等性
• 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平等性:
各个社会中主要的分配原则有按需分配的原则、按劳分 配的原则、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按财产分配的原则、 按权力分配的原则等。
分配制度的不平等性即各种报酬不会是完全平均地分配 给每个社会成员。
社会分配制度的原则
• 各个社会中主要的分配原则有: – (1)按需分配的原则; – (2)按劳分配的原则; – (3)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 (4)按财产分配的原则; – (5)按权力分配的原则等。
(3)分析一个社会的分层体系可使我们认识该社会 中各种不平等的程度、特性和结构,并且可以进行 历史比较和各个不同社会之间的比较。由于社会层 级的多元性,使得社会中存在着多元化的阶层结构。
三、社会分层的后果
社会分层对社会成员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居于不同阶级和阶层的社会成员在生活机会上有明显的 差别。
社会阶层之间的对抗性可能会增强。
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派:
• 保守主义理论解释的基本要点是:社会不平等是社 会所需要的,因而是合理的。
• 激进派的理论要点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不在于 社会本身的需要,而是由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或集 团通过各种强制性的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来剥 夺另外的人或集团的利益,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分配 中获得更多的报酬。
阶层:
(1)阶层是一个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
(2)阶层是那些不能用阶级标准去划分的社会群体;
(3)阶层是泛指所有具有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
社会分层体系
现代社会中,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是多元化的。
(1)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收入、职业、教育、声 望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
(2)由于社会阶层划分的多元性,使得在社会中存 在着多元化的阶层结构。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f6d5be866fb84ae55c8d29.png)
非结构性流动 ——又称自由流动,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 情况下,由于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社会流动。Biblioteka 27三、合理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 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 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 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 分层中轴的问题。
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 法和客观法两种。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30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社会分层概述 ➢ 社会分层理论 ➢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 社会流动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 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 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 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 分层中轴的问题。
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 法和客观法两种。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30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社会分层概述 ➢ 社会分层理论 ➢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 社会流动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9857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0.png)
制,整个社会的职业一般会出现结构性向上 流动趋势。 2. 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分层结构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九章社会分层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九章社会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47972e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4.png)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念及测量指标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三)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4. 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社会结构或关系空间中所处的 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通俗地说,社 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网中的各个纽结。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念及测量指标
二、社会分层方法与测量指标
新马克思主义者希望在马克思主义框架的基础上,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 的阶级结构进行调整,重新定义阶级,分析不同国家的阶级地位、阶级 意识、阶级分布、劳动分工、职业流动模式、收入不平等等问题。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马克思 主义阶级理论进行了两大发展: ✓ 一是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由宏观转为微观; ✓ 二是对中产阶级进行考察
内部也有分歧: ✓ 一种观点仍坚持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两极分化论, 认为中产阶级仍有无产阶级化的趋势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两极阶级结构理论已不适应社会发展 的现状,应把中产阶级纳入阶级分类框架。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布雷弗曼是马克思两极分化论的追随者。他认为中产阶级仍然属 于工人阶级,因为他们也是受雇佣的领取薪金的劳动者。随着技 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人包括白领工人将被“去技能 化”和“无产阶级化”,中产阶级的中下层成员将加入工人阶级 的队伍,故工人阶级在相对规模上还将继续扩大并保持以往所具 有的政治能量和社会作用。
五等分法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 是指基于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总体进行五等分分组,考察 每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第十章 新版社会学概论 社会结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课件
![第十章 新版社会学概论 社会结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2e069e482fb4daa48d4b34.png)
▪ (10)过渡性的特殊阶层:主要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 (排除在校学生)。
五、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 (一)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即谁是改革的最大收益者 ▪ (二)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即中间阶层能否成为我国社会分
层结构中的主题 ▪ (三)弱势群体问题 ▪ (四)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 (2)经理人员阶层:主要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 层管理人员。
▪ (3)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 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 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主要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 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 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和科学技术工 作的人员。
▪ 精英人物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 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 力的成员。 精英在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
四、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一)分层方法 ▪主观法:自我评分法 ▪声誉法:别人对其评分 ▪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例如收入、 教育程度等。
(二)分层标准
▪收入 ▪职业 ▪教育程度 ▪权力
▪ (二)角色 ▪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一
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
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一种角色冲突或紧张的状态。 ▪ 角色与自我认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的认同。
▪(三)社会群体和组织
▪ (一)身份或地位 ▪ 身份或地位指的是在某以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 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
五、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 (一)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即谁是改革的最大收益者 ▪ (二)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即中间阶层能否成为我国社会分
层结构中的主题 ▪ (三)弱势群体问题 ▪ (四)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 (2)经理人员阶层:主要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 层管理人员。
▪ (3)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 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 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主要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 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 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和科学技术工 作的人员。
▪ 精英人物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 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 力的成员。 精英在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
四、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一)分层方法 ▪主观法:自我评分法 ▪声誉法:别人对其评分 ▪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例如收入、 教育程度等。
(二)分层标准
▪收入 ▪职业 ▪教育程度 ▪权力
▪ (二)角色 ▪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一
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
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一种角色冲突或紧张的状态。 ▪ 角色与自我认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的认同。
▪(三)社会群体和组织
▪ (一)身份或地位 ▪ 身份或地位指的是在某以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 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
社会学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65插图版
![社会学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65插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c4055f312b3169a451a417.png)
1.不平等指数
所谓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 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 例,即用两者的百分比之和的办法来表 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
2.库兹涅茨比率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S.Kuznets)提 出来的,它使用一个综合值来反映社会各阶层 收入差别的状况。其公式为: R=∑∣Yi-Pi∣(ⅰ=1,2,3…,n) R:兹涅茨比率 Yi:阶层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Pi:各阶层人口比重 库兹涅茨比率的优点是易于计算,并且能反映 出社会总体的收入差距与不平等程度。
3.五等份法
五等份法最早是由F· 佩什在一篇题为 W· “真实的个人课税率”的论文中提出来 的。此种方法是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 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1/5层的人口 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 Gini)根据 洛伦茨曲线图而建立的测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 标。 基尼系数的理论公式是:G=A/A+B 基尼系数是个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为0表 示绝对平等,即财产或收入等完全平均分配;基 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即全部财产或收入 都集中在一人手中。根据国际上多年测量的数据, 基尼系数在 0.3 —0.4之间时,为中等不平等程度。
1.阶级与阶层/class&strata
(1)class与strata (2)阶级与阶层
class
strata
(1)class与strata
class的涵义较为广泛,包括了中文中的“阶级” 和“阶层”两个词的涵义。而strata的意思则比较 窄,一般指的是由等级分化(stratification)所造 成的连续性排列。例如:
(3)按财富分层
关于财富的分层,比收入分层更能反映个人 之间的贫富差别,因为财富包括个人的金融 资产和不动产及社会保险金权益,这些都是 影响个人生活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 素。总的来说,社会财富占有的结构是稳定 的,但个人财富拥有状况的资料是不易获得 的。
社会分层PPT课件
![社会分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e63efe8e9951e79a892718.png)
十等公民是居民,依靠低包才保命。
.
3
十等警察:
一等警察车管所,三姑六戚全办妥;
二等警察交警队,站在马路吃社会;
三等警察治安队,赶走嫖客自己睡;
四等警察管外事,吃里扒外有关系;
五等警察派出所,年年奖金靠勒索;
六等警察刑侦队,未到现场人先醉;
七等警察经文保,吃了老板宰大款;
八等警察管犯人,创收全靠开后门;
经济资源: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经营状况;
文化资源:占有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认可的 知识或技能的状况。
社会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 情况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体的社 会经济地位。
.
13
我国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十大阶层比例图:
国家与社会管理
经理人员2%
者2%
私营企业主1%
泰坦尼克上实践的社会规范:头等舱和二等舱的
妇女和儿童优先。
.
9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
(自学部分)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分层
.
10
一、社会阶层的含义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 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
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 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 阶层。
在城市中的比例为1%-5%;在城乡合 一的县行政区域中比例大约为0.5%。
.
15
2.经理人员阶层
主要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 管理人员。
这个阶层在目前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 例约为1.5%,但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极 不平衡。
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 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经理人员阶层 所占比例以及这一阶层的经济回报率来衡 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传播社会学课件—第06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共23页
![传播社会学课件—第06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共2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bfc6683f78a6529647d538a.png)
C.声望(测试)法——研究者制定一定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及层 次区分标准,由专家或他人来确定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方法。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涵义、标准与理论
❖ 社会分层结构模式
• 金字塔形——特点:由上至下的层次人数递增; • 倒丁字形——特点:底部的横道很大,基本上就是农民,
竖道大体上就是城市中的各个阶层。阶层的界限更加明显, 直角式的,下层与其他阶层之间几乎没有缓冲、过渡,非 此即彼。 • 橄榄形——特点:中间层次人数多于上、下层次人数; • 倒锤形——特点:下层和中下层人数众多; • 矩形——特点:层次少,上层略少于下层人数。
对三种社会分层观点的比较
功能主义观点
分层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
冲突论观点
分层不是必然的或不可避免的
社会需要造成了分层制度
权势者的利益造成了分层制度
进化的观点
有些分层可能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 但许多都不是
社会的生存方针造成了分层制度
分层的出现是由于需要让难 得的天才充当应该让他们 去扮演的角色
分层的出现是由于群体的征服、 竞争和冲突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涵义、类型与影响因素
❖社会流动
• 社会成员或人群在社会地位、空间地 域上变动和移动的形式和过程。
曾广泛流传过过一个记者采访一个牧区儿童的故事: “你为什么放羊?”“挣钱呗!”“挣钱干什 么?”“以后娶媳妇。”“为什么娶媳妇?”“生 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种子承父业的 “生命周期”,反映的是一种复制型的社会流动和社 会分层结构,它的背后,其实有一个身份体制的问题。
争、社会冲突程度;社会制度和政策;就业制度和职业声望结构。
❖ 社会流动的重要意义
•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动个人积极性
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奋斗,实现上升流动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地位的愿望。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涵义、标准与理论
❖ 社会分层结构模式
• 金字塔形——特点:由上至下的层次人数递增; • 倒丁字形——特点:底部的横道很大,基本上就是农民,
竖道大体上就是城市中的各个阶层。阶层的界限更加明显, 直角式的,下层与其他阶层之间几乎没有缓冲、过渡,非 此即彼。 • 橄榄形——特点:中间层次人数多于上、下层次人数; • 倒锤形——特点:下层和中下层人数众多; • 矩形——特点:层次少,上层略少于下层人数。
对三种社会分层观点的比较
功能主义观点
分层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
冲突论观点
分层不是必然的或不可避免的
社会需要造成了分层制度
权势者的利益造成了分层制度
进化的观点
有些分层可能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 但许多都不是
社会的生存方针造成了分层制度
分层的出现是由于需要让难 得的天才充当应该让他们 去扮演的角色
分层的出现是由于群体的征服、 竞争和冲突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涵义、类型与影响因素
❖社会流动
• 社会成员或人群在社会地位、空间地 域上变动和移动的形式和过程。
曾广泛流传过过一个记者采访一个牧区儿童的故事: “你为什么放羊?”“挣钱呗!”“挣钱干什 么?”“以后娶媳妇。”“为什么娶媳妇?”“生 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种子承父业的 “生命周期”,反映的是一种复制型的社会流动和社 会分层结构,它的背后,其实有一个身份体制的问题。
争、社会冲突程度;社会制度和政策;就业制度和职业声望结构。
❖ 社会流动的重要意义
•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动个人积极性
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奋斗,实现上升流动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地位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富是由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三部分 构成。尽管随着GDP的增长,财政收入水涨船高
很自然,但就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而言,两者有
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财政收入的提高是以一般
居民收入的增幅放缓为代价的。反映在贫富差距 上,也就越来越大。
▪ 3、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
▪ 先赋因素: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
经后天努力就具有的因素。
其次,从职业而言,包括国企在内的
企业高管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职工收入也是 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从图表
来看,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的收入差距 普遍在20倍以上。调查表明,国企领导人平均收 入高于职工的平均收入14.5倍。
在图表上还可以看到,政府财政收入2000年 是1.3万亿元,到2004年上升为2.6万亿元,2005 年更是超过3万亿元,四年时间,财政收入就翻番, 增速不可谓不快。而与此同时,工资占GDP的比 例,则从1989年16%下降到2003年的12%。一国
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 备注
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1%
2
经理人员阶层
1.5%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0.6%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1%
5
办事人员阶层
4.8%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4.2%
7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12%。
8产业工人阶层源自22.6%9农业劳动者阶层
44%
10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3.1%
社会阶层总体变化图
上述民谣反映了何种问题?
四、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和变迁
▪ 1、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特征
▪ 社会差异巨大 ▪ 城乡分野 ▪ 金字塔形社会结构 ▪ 身份社会 ▪ 官民社会 ▪ 家庭纽带弥补社会差异
▪ 2、新政权成立后社会分层的变迁
▪ 打碎阶级结构的实验 ▪ 户籍分层 ▪ 工人和干部 ▪ 干部分层 ▪ 工作单位与身份
解决措施
✓ 有效的税收制度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我国税制只注重税收增 加财政收入的功能,忽略了其他功能,致使政府缺少有效调节收入分 配的手段。因此,必须通过改革,使税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仅仅是提高了征收基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 究所王振中副所长建议可借鉴英国个人所得税在扣除项目方面的做法, 如增加抚养扣除、对残疾人的扣除以及捐款扣除等。 ✓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 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指导,建立城乡互助的协调 机制 ✓ 为农民工进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 ✓ 深化土地、金融、等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
▪ 公正 ▪ 依靠垄断、寻租、批件等获得财富。 ▪ 贪污腐败
▪ 5.办事人员阶层:
▪ 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握有少量
的文化或组织资源。
▪ 6.个体工商户阶层: ▪ 指拥有少量私人资本并通过市场谋得生计的人,拥有少量
经济资源。
▪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 商业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
人员,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2.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上层 社会中上层 社会中中层 社会中下层 社会底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民劳动者阶层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 业者阶层
当今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时间 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农民工阶层 雇工阶 层 农民知识分子阶层 个体劳动者工商户 私营企业主 乡镇企业管理者 农村管理者阶层
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收入差距。城乡医疗 差距,社会福利差距,城乡消费差距,财产差距,就业差距, 生活水平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
图 6 1988年—2004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 文化(技术)资源:社会通过证书或资 格认证所认可的知识和技术的拥有。
▪ 2、十大阶层
▪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
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 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 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 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中的行政管理干部,握有组织资源。 ▪ 2.经理人员阶层:
▪ 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干部、大型私营企业或高新产业领域中的
民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握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 3.私营企业主阶层:
▪ 主要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并以投资获利的人员,他们拥
有经济资源。
▪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 在各种经济成分机构中专门从事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
人员,拥有文化资源。
A.造成不利于社会稳定; B.使国家缺乏抵抗风险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结构条件。
3)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秩序尚未得到全社会的 充分认可。 原因:
A.由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所造成的影响; B.制度上的滞后,一些新的阶层没有得到制度确认。
4)社会阶层结构的发育存在区域不均衡性。
“十等人”民谣
一等公民是公仆,老婆孩子都享福。 二等公民是官倒,出了问题有人保。 三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都报销。 四等公民大沿帽,吃了原告吃被告。 五等公民是歌星,兜里钞票数不清。 六等公民是个体,坑了老张坑老李。 七等公民白大褂,死人活人都害怕。 八等公民是记者,吃了喝了瞎胡扯。 九等公民搞科研,只讲奉献不讲钱。 十等公民主人翁,夹着饭盒学雷锋。
人類社會不平等的演進
▪ 2、中国视野中的社会不平等
▪ 中国基尼系数 ▪ 1979 0.33(世界银行) ▪ 1978 0.382(赵人伟、李实) ▪ 2007 不低于0.5(李强) ▪ 2006 0.47(国家统计局) ▪ 0.3是稳定线、0.4是警戒线、0.5是危
机线,0.6是动乱线
家庭人均收入(元)
首先,从行业来说,不同行业的收入
悬殊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图表显示,全
国机关的人均年工资为1.6万元,事业单位为1.5 万元,企业约为1.4万~1.5万元,大行业则超过6 万元。后者年工资是前三者的4倍多。虽然图表 没具体说明大行业是哪些行业,但根据常识, 不难知道是那些资源和行政垄断行业和企业。
▪ 自致因素:一个人通过后天努力而
获得的因素。
▪ 教育收益率:1991,2.43%,
2003,9.3%。美国12%。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原因:
第一,农民家庭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第二,地区条件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 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政治资本对家庭 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第四,人力资本对 家庭收入的影响日益重要。
(一)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陆学艺)
1989 年
1999 年
55-57% 24% 4% 1.5-%2 5% 0.1-0%.2 3% 6%
48-50% 16-18% 16-17% 2.5% 6-7% 0.4-0.6% 1.5%
7%
全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陆学艺等,2001)
序号
阶层名称
阶层结构的比例失调成为 社会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因 素。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农民
工人 服务人员 其他
阶层结构示意图
1952 1988 1999
具体问题表现
1)农业劳动阶层规模过大,与中国现有的工业化 水平严重不相称。 2)社会中间阶层规模过小:这是我国收入结构不 合理的反映。
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居民的收入 差距上,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 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
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 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 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 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 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 收入的33倍)。让我们来看一幅图: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比率高达 3.22∶1,而到2030年,也即24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才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22∶1的比率比 较抽象,现引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一个数据,让 人们来直观地了解:今年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保持较快增长,实际增幅均超过10%,但是,农民人均 现金收入仅为1094元,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329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了两倍多,这个事实是 令人不安的。
郭忠华
三、中国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 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GDP)已经进
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 中国社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 中国的社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15年
4.中国社会结构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不 合理的总病根可以概括两 句话:
1)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 小下去; 2)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 大起来。
▪ 3、后毛泽东时代社会分层结构的
变迁
▪ 新职业体系的形成 ▪ 体力劳动工人队伍的变化 ▪ 个体私营工商层的兴起 ▪ 身份制的变迁 ▪ 单位制的变化
五、社会分层结构对社会流动 的影响
五、社会不平等
▪ 1、全球视野中的不平等 ▪ 世界前三名富豪的净资产等于36个最贫穷国家年
收入的总和。上个世纪末全球有12亿人每天每天 生活费不足1美元。28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1960年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是最穷的20%的 人得收入的30倍,1995年82倍。1997年最富裕的 225个人的总资产10150亿美元,而在这一年要做 到全世界所有人享受到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 服务、有充足的食物和安全饮用水、每个妇女享 受生殖健康服务,只需要增加400亿美金。
很自然,但就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而言,两者有
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财政收入的提高是以一般
居民收入的增幅放缓为代价的。反映在贫富差距 上,也就越来越大。
▪ 3、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
▪ 先赋因素: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
经后天努力就具有的因素。
其次,从职业而言,包括国企在内的
企业高管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职工收入也是 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从图表
来看,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的收入差距 普遍在20倍以上。调查表明,国企领导人平均收 入高于职工的平均收入14.5倍。
在图表上还可以看到,政府财政收入2000年 是1.3万亿元,到2004年上升为2.6万亿元,2005 年更是超过3万亿元,四年时间,财政收入就翻番, 增速不可谓不快。而与此同时,工资占GDP的比 例,则从1989年16%下降到2003年的12%。一国
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 备注
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1%
2
经理人员阶层
1.5%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0.6%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1%
5
办事人员阶层
4.8%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4.2%
7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12%。
8产业工人阶层源自22.6%9农业劳动者阶层
44%
10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3.1%
社会阶层总体变化图
上述民谣反映了何种问题?
四、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和变迁
▪ 1、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特征
▪ 社会差异巨大 ▪ 城乡分野 ▪ 金字塔形社会结构 ▪ 身份社会 ▪ 官民社会 ▪ 家庭纽带弥补社会差异
▪ 2、新政权成立后社会分层的变迁
▪ 打碎阶级结构的实验 ▪ 户籍分层 ▪ 工人和干部 ▪ 干部分层 ▪ 工作单位与身份
解决措施
✓ 有效的税收制度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我国税制只注重税收增 加财政收入的功能,忽略了其他功能,致使政府缺少有效调节收入分 配的手段。因此,必须通过改革,使税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仅仅是提高了征收基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 究所王振中副所长建议可借鉴英国个人所得税在扣除项目方面的做法, 如增加抚养扣除、对残疾人的扣除以及捐款扣除等。 ✓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 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指导,建立城乡互助的协调 机制 ✓ 为农民工进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 ✓ 深化土地、金融、等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
▪ 公正 ▪ 依靠垄断、寻租、批件等获得财富。 ▪ 贪污腐败
▪ 5.办事人员阶层:
▪ 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握有少量
的文化或组织资源。
▪ 6.个体工商户阶层: ▪ 指拥有少量私人资本并通过市场谋得生计的人,拥有少量
经济资源。
▪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 商业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
人员,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2.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上层 社会中上层 社会中中层 社会中下层 社会底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民劳动者阶层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 业者阶层
当今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时间 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农民工阶层 雇工阶 层 农民知识分子阶层 个体劳动者工商户 私营企业主 乡镇企业管理者 农村管理者阶层
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收入差距。城乡医疗 差距,社会福利差距,城乡消费差距,财产差距,就业差距, 生活水平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
图 6 1988年—2004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 文化(技术)资源:社会通过证书或资 格认证所认可的知识和技术的拥有。
▪ 2、十大阶层
▪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
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 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 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 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中的行政管理干部,握有组织资源。 ▪ 2.经理人员阶层:
▪ 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干部、大型私营企业或高新产业领域中的
民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握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 3.私营企业主阶层:
▪ 主要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并以投资获利的人员,他们拥
有经济资源。
▪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 在各种经济成分机构中专门从事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
人员,拥有文化资源。
A.造成不利于社会稳定; B.使国家缺乏抵抗风险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结构条件。
3)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秩序尚未得到全社会的 充分认可。 原因:
A.由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所造成的影响; B.制度上的滞后,一些新的阶层没有得到制度确认。
4)社会阶层结构的发育存在区域不均衡性。
“十等人”民谣
一等公民是公仆,老婆孩子都享福。 二等公民是官倒,出了问题有人保。 三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都报销。 四等公民大沿帽,吃了原告吃被告。 五等公民是歌星,兜里钞票数不清。 六等公民是个体,坑了老张坑老李。 七等公民白大褂,死人活人都害怕。 八等公民是记者,吃了喝了瞎胡扯。 九等公民搞科研,只讲奉献不讲钱。 十等公民主人翁,夹着饭盒学雷锋。
人類社會不平等的演進
▪ 2、中国视野中的社会不平等
▪ 中国基尼系数 ▪ 1979 0.33(世界银行) ▪ 1978 0.382(赵人伟、李实) ▪ 2007 不低于0.5(李强) ▪ 2006 0.47(国家统计局) ▪ 0.3是稳定线、0.4是警戒线、0.5是危
机线,0.6是动乱线
家庭人均收入(元)
首先,从行业来说,不同行业的收入
悬殊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图表显示,全
国机关的人均年工资为1.6万元,事业单位为1.5 万元,企业约为1.4万~1.5万元,大行业则超过6 万元。后者年工资是前三者的4倍多。虽然图表 没具体说明大行业是哪些行业,但根据常识, 不难知道是那些资源和行政垄断行业和企业。
▪ 自致因素:一个人通过后天努力而
获得的因素。
▪ 教育收益率:1991,2.43%,
2003,9.3%。美国12%。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原因:
第一,农民家庭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第二,地区条件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 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政治资本对家庭 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第四,人力资本对 家庭收入的影响日益重要。
(一)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陆学艺)
1989 年
1999 年
55-57% 24% 4% 1.5-%2 5% 0.1-0%.2 3% 6%
48-50% 16-18% 16-17% 2.5% 6-7% 0.4-0.6% 1.5%
7%
全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陆学艺等,2001)
序号
阶层名称
阶层结构的比例失调成为 社会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因 素。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农民
工人 服务人员 其他
阶层结构示意图
1952 1988 1999
具体问题表现
1)农业劳动阶层规模过大,与中国现有的工业化 水平严重不相称。 2)社会中间阶层规模过小:这是我国收入结构不 合理的反映。
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居民的收入 差距上,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 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
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 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 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 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 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 收入的33倍)。让我们来看一幅图: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比率高达 3.22∶1,而到2030年,也即24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才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22∶1的比率比 较抽象,现引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一个数据,让 人们来直观地了解:今年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保持较快增长,实际增幅均超过10%,但是,农民人均 现金收入仅为1094元,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329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了两倍多,这个事实是 令人不安的。
郭忠华
三、中国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 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GDP)已经进
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 中国社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 中国的社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15年
4.中国社会结构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不 合理的总病根可以概括两 句话:
1)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 小下去; 2)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 大起来。
▪ 3、后毛泽东时代社会分层结构的
变迁
▪ 新职业体系的形成 ▪ 体力劳动工人队伍的变化 ▪ 个体私营工商层的兴起 ▪ 身份制的变迁 ▪ 单位制的变化
五、社会分层结构对社会流动 的影响
五、社会不平等
▪ 1、全球视野中的不平等 ▪ 世界前三名富豪的净资产等于36个最贫穷国家年
收入的总和。上个世纪末全球有12亿人每天每天 生活费不足1美元。28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1960年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是最穷的20%的 人得收入的30倍,1995年82倍。1997年最富裕的 225个人的总资产10150亿美元,而在这一年要做 到全世界所有人享受到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 服务、有充足的食物和安全饮用水、每个妇女享 受生殖健康服务,只需要增加400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