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整体感知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部分)【复习目标】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作用。
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判断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品析
(二)(17年济南卷)《月之精灵--蟾蜍》
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3)(16年济南卷)《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说明文材料的选取涉及面广,视角宽泛。选文常常注重材料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普及科普知识不再是板着脸孔说教,而是运用生动语言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授,因此说明文语言考查也出现多样性的。既有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又有语言生动性的考查。
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本质特征,而说明文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数据的运用和修饰限定词的使用上。对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常常是考查修饰限定词语的表达作用。那么修饰限定性词语包括哪些方面呢?
二、示例:“平时”是一般状况,表示限制,说明了蟾蜍一般情况下栖息在小河、池塘等地的生活习性,并不排除其他状况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
三、示例:“目前”截止现在为止,表示限制。说明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截止到现在为止难以形成产业化。说明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收效甚微,任重道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晚上变成了读书之地,这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根据考点,自己会出阅读题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近几年中考的说明文,使学生牢固掌握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的方法。
2、自我归纳,老师引导,学生练习。
3、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练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说明文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课型:专题复习四、课前归纳整理1、你认为说明文有哪些重点内容?请一一列出。
2、根据所给练习题,进行小组讨论,能归纳出说明文的考点有哪些吗?回答这些题目有哪些技巧,你注意到了吗?近三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比较练习:(一)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共8分)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2024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下)尤溪一中文公分校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教案课题:说明文阅读教学时间:课标学业质量描述: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目标:复习考点精讲1—5的知识点,在练习中掌握答题策略及方法指导,并用自己的方法梳理归纳。
复习重难点:练习中掌握答题策略及方法指导,并用自己的方法梳理归纳。
复习方法:自主复习法,梳理归纳法,合作交流法,点拨指导法复习内容: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考点精讲、阅读精练复习课时安排: 3课时。
复习过程:第1课时一、明确考点1.考点1 信息把握辨析2.考点2 信息筛选与概况二、链接教材(相关课后习题链接,预习作业检查)三、典例引路(历年(近三年)中考试题训练及讲评)1.方法指导(二)信息筛选与概况1.方法指导四、课堂练习(《面对面》习题训练及讲评)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完成此类题目的思考与方法六、课外跟踪训练题七、教学反思第2课时一、明确考点:考点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二、链接教材(相关课后习题链接,预习作业检查)三、典例引路(历年(近三年)中考试题训练及讲评)(三)方法指导四、课堂练习(《面对面》习题训练及讲评)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完成此类题目的思考与方法六、课外跟踪训练题七、教学反思第3课时一、明确考点1.考点4说明文语言2.考点5拓展探究二、链接教材(相关课后习题链接,预习作业检查)三、典例引路(历年(近三年)中考试题训练及讲评)(二)说明文语言1.主要题型说明文语言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为:1.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3.请分析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中考现代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导案及反思
•ﻩ类型 1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 、看题目 B 、在首段中找 C 、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 2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ﻩ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 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以月考卷《中国汉字》为例进行分析)
1、紧扣文本,探寻规律。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课堂上用练习加以考察,学生都能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年级中考现代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反思
———————————————————————————————— 作者:
———————————————————————————————— 日期: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刘卉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说明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语文版
说明文阅读复习【学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文体相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重难点预测】学习重点:把握常见题型解题策略,总结答题方法技巧。
学习难点:对说明内容进行创造性表述,结合实际问题谈认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谈启示。
【知识链接】说明文题型及应对策略1、概括文章的内容——介绍了~事物的~(特点、特征、内容等);2、说明对象的内部联系——依据文章上下文理解;3、判定说明对象——结合文章作者的意图领会,分清事物还是事理,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回答,表意要明确;4、说明方法的判定、举例及作用——引举列打画比诠分摹下:A、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7)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画图表(10)摹状貌B、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①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使人明白易懂;②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③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使被说明的对象浅显易懂;⑤作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⑥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⑦引资料:有力地说明了~⑧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⑨画图表: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一目了然。
⑩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5、说明顺序——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从总体上答:采用了~(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某个或某几个段落的说明顺序,则从细节上答:从~到~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明确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快速捕捉文章的核心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概念、定义、论据等。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分类、写作手法等。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何快速捕捉文章核心信息、理解作者观点、分析论据等。
3. 说明文中的概念、定义、论据等的理解:如何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4. 说明文的分析、概括、推理: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主要观点,进行逻辑推理等。
5. 说明文的练习与反馈:通过练习题和讨论,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说明文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分析和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4. 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体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
5.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核心信息的捕捉、作者观点的理解、论据的分析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中考复习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关的说明文阅读材料。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参考书籍、文章等。
3. 练习题:设计一些针对说明文的阅读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10种说明方法及其判定技巧。
2.掌握各类说明方法的作用。
3.学以致用,规范答题。
一、常见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引资料、作诠释、画图表。
(口诀:下举分列打,作摹引作画)说明方法判断标识举例子例如、比如、譬如、如列数字列举具体数字打比方同比喻作比较两个或多个进行对比摹状貌描绘具体形状A,外貌B分类别分成类别A、B、C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特征介绍下定义完整地抽象出事物“A是……”画图表图表、柱状图、箭头图引资料引用经典著作、谚语俗语、诗词名句等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中国石拱桥》)说明方法:__________2.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 说明方法:__________3.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看云识天气》)说明方法:__________4.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中国石拱桥》) 说明方法:__________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说明方法:__________ 二、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判断标识表达作用举例子例如、比如、譬如、如列数字列举具体数字打比方同比喻作比较两个或多个进行对比摹状貌描绘具体形状A,外貌B分类别分成类别A、B、C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特征介绍下定义完整地抽象出事物“A是……”画图表图表、柱状图、箭头图引资料引用经典著作、谚语俗语、诗词名句等三、说明方法的答题思路(一)说明方法的答题思路三步骤:1.明方法:点明说明方法2.析运用:运用这一方法做了什么(通过……)3.述效果:……地说明了……(表现得主要内容/事物特点),使表达更……(二)真题再现2019年学考说明文《有此一间,不求广厦》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导读: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v考点聚焦1、判断说明对象及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特征;2、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3、辨析说明顺序;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学习目标:1、判断说明对象及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特征;2、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3、辨析说明顺序;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学习重点:1、判断说明对象及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特征;2、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3、辨析说明顺序;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难点: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综合复习法、练习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二、前提测评:你了解哪些说明文的常识性知识?三、温故知新:(一)、从说明对象角度指出下列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1、《故宫博物院》2、《统筹方法》3、《死海不死》4、《中国的石拱桥》5《苏州园林》(二)、指出下列文章说明的对象:(一般说来,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
)1、《故宫博物院》2、《万紫千红的花》3、《死海不死》4、《苏州园林》(三)、明确下列文章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事物的特征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1、《中国的石拱桥》2、《雄伟的人民大会堂》3、《苏州园林》(四)、请分别指出下列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辨别时要抓住文中标志性词语)(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九年级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
九年级说明文阅读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3、懂得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培养自我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学习难点: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自主练习学习过程一、共同回顾:我对说明文了解多少?(谈谈说明文的一般常识)二、共同探讨:我知道多少说明文阅读的题型?(探讨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题型)(知识连接)说明文的阅读要求: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三、小试牛刀1、说明文是以( )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根据说明的内容可将它分为( )说明文和( )说明文。
例如《苏州园林》是( )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 )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 。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就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2、说明文语言具有( )、( )、( )的特点(考点链接)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表程度限制:比较、几乎、相当、非常、至少……表估计推测: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限制:当时、目前、一旦、……说说下面几句话中的带点词语可否去掉,阐明理由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⑵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⑶目前,世界上还不具备准确预测地震的技术。
....................方法的归纳:3、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 ) 顺序、( ) 顺序以及( )顺序(包括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以及工作程序等多用于事理说明文,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中考复习文艺性说明文阅读之整体感知PPT优秀课件下载(30张)
(5)完成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
(6)阐释文中概念
二、【设题方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3、本文围绕说明对象共说明了几方面内容?
4、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5、概括说明全文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考法指导】
题型及一般解题对策及方法
玉林市教科所教研员明确指出,考试淡化文体,但 无论考什么文体,都会考一道整体把握、整体感知的 题目,所以我针对这一考点整理出了这类文体主要考 查的内容和角度及一些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对策与大家 共同探讨。
一、【主要考查的内容和角度】
(1)指出说明对象
(2)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3)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方法四:分析概括法,即从文题入手全局把握,通过 分析概括全文大意,小结段意,抓住主要内容,简明 扼要进行概括。 •文章内容的概括
例:《计量雨滴》 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答:计量雨滴的方法与必要性(目的、作用、意 义)。】 •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 例:《茶马古道》 3.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
方法三:理思路,抓关键句,概括归纳段 意,确定对象特点。
例:《神奇的彩色棉》
问题: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 (3分)
(答案:①种植过程中不需农药;②纺织过程 中不需化学染料;③色彩自然柔和,永不褪 色。)
题型:4、概括文章内容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概括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对象 的特征
题型:6、阐释文中概念类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文章中如有定义说明,加以摘录或整 理,即可。 方法二: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有关重要内容 (划出重点词语、句子,分析整理,总结归纳)
人教版语文中考初三第二轮复习导学案之《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判断说明对象及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特征;2、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3、辨析说明顺序;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学习重点:1、判断说明对象及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特征;2、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3、辨析说明顺序;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难点: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综合复习法、练习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二、前提测评:你了解哪些说明文的常识性知识?三、温故知新:(一)从说明对象角度指出下列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1、《故宫博物院》2、《大自然的语言》3、《说“屏”》4、《中国的石拱桥》5《苏州园林》(二)指出下列文章说明的对象:(一般说来,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
)1、《故宫博物院》2、《桥之美》3、《生物入侵者》4、《苏州园林》(三)明确下列文章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事物的特征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1、《中国的石拱桥》2、《故宫博物院》3、《苏州园林》(四)请分别指出下列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辨别时要抓住文中标志性词语)(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3)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说明文阅读—感受、体会、推断、想像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复习内容]:说明文阅读——感受、体会、推断、想像[复习目标]:1、能在理解文段内容基础上,谈出有独到见解的感受和体会。
2、能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金点巧指]:1、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或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这就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推测和想像,在此基础上发表独到感受和体会。
2、任何推测、想像、感受、体会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基础,以客观实际为对照,以科学为指导,不是凭空进行的,要有理有据。
3、中考题式举例:(1)建议措施题(2)标语拟作题[中考例析]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所蕴含的能量实在是太巨大了,它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万年后的光和热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在4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万年为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的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近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人类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地球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年后乃至4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人类可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替代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那么这种替代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最新山东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语言)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语言)【复习目标】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学会分析相关题目。
【复习策略】考点一: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别。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考点二:理解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主要题型及答题模式:(1)加点词有何作用?答题模式: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不可以,“××”词的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有所改变,不符合实际/没有原文形象生动。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模式:不能删去。
如果删去“××”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了;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特点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句中的“××”词用得很准确/很形象,它表示的意思是……。
(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含有指代意义的词句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精练】空难“见证人”——黑匣子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
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题关键词:哪些方面?哪些特点?牛在哪?
初读:哪些方面?
①“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绵延不绝,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
③考证中国建筑史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外部环境)
⑤书房内也颇为讲究。书房的面积不宜大,“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陆游的小书房“仅可容一几”,但他却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即使是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乾隆皇帝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就仅有八平方米,至于书房内的布置,则是“宜简不宜繁”,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灯一人一卷书而已。这方寸书房虽简洁,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和世界的思考,文化就在一间间书房里汩汩不绝地流淌出来。
(二)近五年学考中的说明文讲了什么?
2019济南学考《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908字 7段
2018济南学考《国之重器:填海造陆的“天鲲号”》 899字 7段
2017济南学考《月之精灵——蟾蜍》 1127字 10段
2016济南学考《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890字 6段
2015济南学考《中国竹,意无穷》 821字 9段
③装备强大,效率惊人;
④用途广泛。
四、同学们,说明文非常严谨,但其实也是有生命的,我们更要认真审视它、走进它、提炼出属于它的精神世界。它被理解,我们读懂了它,彼此欣慰,两全其美。课下完成几道与之相关的学考测试题,试试自己有多牛吧!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整体感知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记好课标要求,学会整体感知。
2.循序渐进,做好原阅读。
3.学以致用,规范答题。
一、记好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说明性文章阅读有如下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三)以学考题目为例,分析说明对象。
1.围绕不同问法,提炼不同答案
(2019·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①“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
3、直击学考
(一)说明文第一题,学考通常会这么考。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书房”都有哪些特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天鲲号”到底“牛”在哪儿。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语句
2、做好原阅读
(一)原阅读要读出什么?
1.把握说明对象,抓住本质特征。
⑴从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一般是事物。
⑵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一般是事理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⑴时间顺序⑵空间顺序⑶逻辑顺序:
3.概括说明内容,理解作者思路。⑴总分式 ⑵并列式 ⑶递进式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绵延不绝,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
③考证中国建筑史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
④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呢?
⑤书房内也颇为讲究。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文人常取“堂”“馆”“阁”“庐”“山房”等字命名,雅致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
⑦书房是文人为静读、研修构筑的自我天地,联结着文人的内心世界。
答案呈现:得到满分你最牛!
【解析】本文运用了逻辑顺序,总分总式结构,开篇提出说明对象——书房,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作者运用2——6五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书房,每段首括句即为此段的中心句,但并非可以直接拿来当作答案,要在审题分析后做出合适的取舍和变形。
概括法。对于没有直接表述中心句的文段,则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清层次进行归纳。概括常见的方法,有归纳法,就是摘引段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整合的方法。舍主取次法,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式抓住主要的内容,舍去次要的内容。
组合法。文段有几个并列的层次,把几个并列的内容组合起来。
一定要审题,这会为我们提炼中心句指明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仿照前者,先进行一次原阅读吗?
说明对象及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答案示例:
①外形庞大,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②削岩如泥,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
2.学好方法,小试牛刀
(2018·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共12分)
国之重器:填海造陆的“天鲲号”
①《庄子·逍遥游》有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中的“鲲”是庄子想象出来的一种水中大鱼。2017年11月3日,一艘以“天鲲”为名的大船从中国江苏启东缓缓下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国之重器。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绵延不绝,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
③考证中国建筑史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
④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呢?
⑤书房内也颇为讲究。书房的面积不宜大......这方寸书房虽简洁......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文人常取“堂”“馆”“阁”“庐”“山房”等字命名,雅致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对“天鲲号”的诗意描述。那么,“天鲲号”到底“牛”在哪儿呢?
③“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型宽27.8米,型深9米,这些数据决定了它是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它不仅身躯庞大,而且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该集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显示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管理能效以及智能自动挖泥的情况,实现疏浚施工过程中重要设备在不同的施工模式下进行的自动控制。
⑦“天鲲号”的诞生,是我国疏浚史上高新技术与重型装备制造融合的里程碑。近日,“天鲲号”即将出海试航,这意味着疏浚领域的“大国重器”将会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天鲲号”的填海造陆能力也将超越现役亚洲第一的“天鲸号”,成为新一代建设中国海彊、共筑中国梦的国之重器。
(作者苏齐,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天鲲号”到底“牛”在哪儿。(4分)
【答案】示例:①文人的书房有悠久的历史;②文人的书房外部环境清净雅致;③文人书房面积不大,布置简洁;④书房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
【小结】做此类试题我们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中心句或过渡句逐段阅读,概括合并说明内容。特别注意不要忘记审题。
如何能尽量得满分呢?
提炼中心句的几个小贴士: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这种句子主要在三个地方,文段开头的首括句或起始句,文段的总结句或者文中的过渡句。
④“天鲲号”上装有锋利的绞刀,绞刀电机额定功率为6 600千瓦,最大功率可达9 900千瓦。研究人员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给它配置了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度50兆帕以内的岩石。简而言之,“天鲲号”削岩如泥,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
⑤“天鲲号”装备强大,效率惊人。“天鲲号”配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和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挖掘深度在6米至35米之间,最远运送距离达到了1.5万米。这意味着它能在一小时内将大约6 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换算过来,“天鲲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能用挖掘物填满整座“水立方”体育馆。
(选自《中华遗产》2019年第3期,有删改)
说明对象及特点
书房
悠久的历史、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书房内面积不大、简洁、雅致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
说明顺序
全文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
说明结构
总分总
总写书房的精神地位—分写历史、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命名——总结书房的精神作用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顺序?说明文结构?
地域和世界连通,科学与人文共舞
(三)借助一篇学考题带你走进“原阅读”的世界
(2019·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①“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园。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绵延不绝,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周时出现了“木牍”,藏书的需求使书房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了晚上就变成读书之地,这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西汉的司马迁,满怀孤愤,在家中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的“工作室”相传是中国最早的文人书房。到了唐代,科举制鼓舞了读书人的热情,书房作为夜读场所备受重视,书房文化由此兴起。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文人常取“堂”“馆”“阁”“庐”“山房”等字命名,雅致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⑦书房是文人为静读、研修构筑的自我天地,联结着文人的内心世界。不读有益之书,何以遣有涯之生?对读书人而言,平生愿得书房一间,不求广厦万千。
③考证中国建筑史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东晋末年, 谢灵运在山林茂密处建造了“始宁墅”,专门留有一处书房,第一个将山水、园林、文人融于一体。明代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 室小屋漏,但他在书房外栽种了兰桂竹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