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的自主实验教学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7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7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一、课标要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1.引入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2.新课(1)静摩擦力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保持静止F=3N,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实验与探究一:研究静摩擦力的规律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P42表3-2-1中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互相接触且挤压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2)滑动摩擦力引入: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实验与探究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数据处理:摩擦力f/N压力N/N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μN,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 整体设计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断定有个明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表达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提醒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展实验探究、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课前准备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导入新课活动导入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运发动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概念、图3—3—1问题导入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假设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摩擦力、推进新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表达摩擦力的概念、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化研究摩擦力、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程度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间隔、〔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p 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消费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学生活动:学生按教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一、静摩擦力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在程度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程度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实验如图3—3—2:图3—3—2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挪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刚实验的根底上继续用力,当拉力到达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挪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刚的最大值、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p 实验数据、参考设计: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消费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课件展示〕图片例如:图3—3—3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答案:C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程度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假设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图3—3—4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那么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mg mg二、滑动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展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引导学生进展实验原理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方法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展实验探究〔学生活动:学生进展分组实验探究〕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p 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展分析^p ,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p 处理才能〕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才能〕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课件展示: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钢—钢0、25钢—冰0、02木—木0、30木头—冰0、03木—金属0、20橡胶轮胎—路面〔干〕0、71皮革—铸铁0、28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欢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展滑雪比赛、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假设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 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F=f=μN=μMg=0、02×180×9、8 N=35、3 N、答案:35、3 N课堂训练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程度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程度拉力、〔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此后假设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4〕假设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答案:〔1〕5 N〔2〕10 N〔3〕10 N〔4〕10 N知识拓展增大有益摩擦:1、增加物体外表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外表都有花纹、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减小有害摩擦: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2、减小外表粗糙程度:加光滑油、课堂小结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符号及单位产生原因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用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大小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f=μN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光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布置作业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2、教材第60页“做一做”、板书设计3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1〕变力:0<F静≤Fmax〔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1〕大小:F=μFN〔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活动与探究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习题详解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挪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挪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3、答案:35 N 30 N 0、3 20 N设计点评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断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确实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p 等方法来打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断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考虑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根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形式进展、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2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
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实验原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只能定性的说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且演示过程中手拉弹簧测力计的力度不好控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太快不利于观察,现对该试验进行适当改进,用医用输液器向拉弹簧测力计的小桶中滴水缓慢改变拉力大小,实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缓慢变化以利于观察,在滑块刚开始运动时停止滴水,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现将该试验改为分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学生已经学习了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等为分析实验现象铺平了道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实验现象,测量最大静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2)测量不同正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分析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仪器弹簧测力计滑块长木板(一端带滑轮)细绳小桶钩码医用输液瓶和皮条铁架台二、教学目标1、通过改进装置观测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过程,测量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2、进一步测量不同正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分析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3、通过实验过程的引导与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三、教学过程1、在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
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2、用手握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握力加倍,则手与瓶。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⑴、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⑴、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⑴、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⑴、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⑴、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接触时,由于相互接触面的不规则程度使得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当外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是不会发生运动的。
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动摩擦系数与物体间法向压力的乘积。
动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的抵抗程度,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物理性质。
二、实验步骤与要求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们将会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器材:平板、托盘、滑轮、滑轮支架、测力计、直尺、砝码,时钟。
实验步骤:1、在平板上安放一只托盘,再将滑轮支架固定在托盘上。
2、将砝码吊在滑轮上,让砝码自由垂直向下,此时测力计所测到的重量即为滑轮的重量。
3、移动砝码,使砝码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这时,滑轮就会往前运动。
4、用直尺测量滑轮的运动距离,并记录下来所用的时间。
5、如需要测量静摩擦力,可以继续增大砝码,直到滑轮开始运动,这时,所增加的砝码就等于静摩擦力大小。
6、如果需要测量动摩擦力,可以将砝码继续增加,测量滑轮在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微弱数值,与此时所受摩擦力之和即为动摩擦力。
7、将测量所得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三、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砝码掉落造成人员伤害。
2、托盘的材质应该与平板的材质相同,以保证表面的摩擦力系数相同,不能使用与平板材质不同的箱子或塑料盘。
3、尽量保证滑轮在托盘上的平稳,以免摩擦力的测量受到干扰。
4、实验人员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清晰的图表制作,以方便后续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或多个样本的静摩擦和动摩擦系数。
由于两对象表面之间的物理性质是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实验中,同一物体的摩擦系数也会发生变化。
摩擦力教学案例
摩擦力教学案例【教学思路】1.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自主地获取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3.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生产中的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初步学习过摩擦力,但没有深入分析。
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没有真正的理解,原因是对“相对”概念不够明确。
学生也还不能很好的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因此教学中适宜结合生活实例和采用假设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毛巾、毛刷、长木板、玻璃杯、米(能装满杯子)、筷子、瓶子(外表面光滑无凸起)、洗洁精、力传感器系统、均匀的塑料棒、PPT 课件、多媒体、学生: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小车、弹簧测力计、教室中的物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认识摩擦力教师问:同学们在初中对摩擦力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能否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思考后回答:搓手,用手那东西,走路,课本在桌面滑动,行使的车轮与地面……教师问:刚才你们举的例子中的摩擦力有没有区别?二 1.实验骤)。
实验力。
力。
静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
2.实验:教师把杯子里的米弄得松散一些,再插入筷子去提,米提不起来。
米松散后与筷子之间的挤压力(弹力)太小。
所以要使筷子能提起米要把米压紧些。
教师追问:物体间的挤压力足够就一定能产生静摩擦力吗? 学生之间有不同意见。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探究摩擦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桌上放一个书本,当我们用手推书本,会发现其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请问发生了什么?2.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浮力和重力,提出今天的课题,摩擦力。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支笔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讲述其运动情况。
2.引导学生认识到,笔在桌面上不会自由滑动,说明有一种力阻碍了它的运动。
这就是摩擦力。
3.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其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阻止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后的阻力。
4.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摩擦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度和微不平整造成的,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其粗糙表面之间会互相咬合或相互插入,从而产生阻力。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内容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物体,然后逐渐增加重物,观察物体开始滑动的瞬间。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并提出静摩擦力的概念。
并与动摩擦力进行对比。
3.讲解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四、问题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物体还没有开始滑动时,我们增加重力,摩擦力也随之增加?2.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当我们增加重力,物体和表面之间的咬合和插入会增加,从而使摩擦力增加。
3.教师总结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五、应用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摩擦力的应用,如何利用摩擦力减缓物体的速度等。
2.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材质或表面的粗糙程度来控制。
摩擦 《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
摩擦《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这4篇《摩擦力》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摩擦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摩擦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高中物理鲁科版第四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 题目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静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鲁科版)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静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静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
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静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静摩擦力的方向。
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
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
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摩擦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摩擦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摩擦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的实验教学设计,对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原理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物体相对运动之前的力,动摩擦力是指两物体相对运动时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相互压力有关。
实验装置- 一个水平桌面- 一个木块- 一根弹簧- 一本书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其一端与桌面连接。
2. 将木块放在桌面上,使其与弹簧的另一端接触。
3. 逐渐向木块施加水平力,观察木块在不同施加力下的运动情况。
4. 测量不同施加力下木块的位移,并记录数据。
5. 将木块换为一本书,重复步骤3和4,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力相等,当施加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木块(或书)保持静止;当施加力大于静摩擦力时,木块(或书)开始运动。
2.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力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施加力越大,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教学设计创新之处1. 通过使用弹簧装置,可以直观展示木块在不同施加力下的运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 利用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将实验设计为一系列步骤,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研究能力。
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本实验设计荣获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该实验教学设计创新简洁,没有涉及法律上的复杂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提高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能力。
该实验设计不仅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创新性,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静摩擦力”课堂教学方式探讨
“静摩擦力”课堂教学方式探讨静摩擦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是在不同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许多物理场景中,静摩擦力的作用都非常显著,因此它是物理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主题。
为了更好地教授静摩擦力,教师们需要充分探讨课堂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能的教学方法。
1. 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教授静摩擦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并观察这些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实验场景,调整物体的质量、形状、表面等因素,让学生全面掌握静摩擦力的特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平稳表面上放置一个横杠,然后将一个移动对象(如一个滑轮或运动小车)的一端固定在该横杠上,并使用不同的重物来增加它的质量。
通过不断改变滑轮或小车的质量,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质量对象之间静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2. 互动讨论法互动性方法通常很适合教授静摩擦力这种抽象概念。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讨论,并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理解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为什么需要静摩擦力,或是如何减少静摩擦力。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切实地理解静摩擦力及其应用,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更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前面提出的问题及其答案,从而影响他们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3. 数字模拟教学法数字模拟教学法通过数字技术来模拟不同静摩擦力情况,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这些模拟实验。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物理模拟软件或游戏,比如基于物理引擎的游戏《物理山》等,让学生通过交互式界面控制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观察相互之间的静摩擦力。
数字模拟教学法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静摩擦力,同时也能引领学生向模拟技术领域发展。
除此以外,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物理建模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对于教授静摩擦力这种主题,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摩擦力,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学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老师: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的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静摩擦力教师播放人推木箱的视频:接下来进行提问: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桌子受力情况;②再用稍大的力去推,还是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五分钟后,教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桌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因为桌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
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桌子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桌子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进行总结: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接触面不光滑(2)两物体间挤压产生形变即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
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教师提问:根据实验结果,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1)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用外力去拉,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用弹簧测力计轻轻拉木块,但它不动,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3)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依据二力平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5篇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1第四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五、教学仪器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六、教学过程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子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互相接触且挤压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滑动摩擦力引入: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子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通过上述实验得出: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7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摩擦力》的自主实验教学
在我校去年的物理教研活动中,一节题为《静摩擦力》的公开课令我印象深刻。
之前听过类似的课,有的是按照传统的教法,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枯燥乏味;有的虽然将新课程的要求融入了课堂教学,但探究过程混乱。
而这节课按新课程的要求将授课内容作了整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同时为了使探究的活动正常有趣的进行,教师又设计了合理有趣的情境,课堂效果很好。
一、静摩擦力的概念
师:在物理课本的边缘,用透明胶带粘贴一个绳套,然后在物理课本上放若干本书,用课前准备好的测力计勾住绳套,用1N的力水平地拉物理课本。
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
随后,各组学生都行动起来,不多时大家就准备好了。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跃,但课本没有被拉动!
师:拉之前书有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拉之后呢?同学们刚才拉了,为什么没有被拉动呢?
生:拉之前没有运动趋势,拉之后有。
没有拉动的原因是书被拉的时候,有了相对的运动趋势,产生了相对于桌面向后的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这时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
力。
二、静摩擦力的大小
师:刚才用1N的力没有拉动,原因是有静摩擦力,那么能不能知道这时的摩擦力的大小呢?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在积极思考,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说1N,因为书没有拉动,说明书还是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静摩擦力等于拉力,所以是1N。
师:那么增大拉力到2N、3N、4N……在没有拉动的情况下,想一想静摩擦力又分别是多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论起来,有的说还是1N,因为书的多少没改变,接触面也没改变;有的说拉力变大了,静摩擦力应该变大,因为没有拉动,始终是平衡状态。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大家意见统一,认为“拉力多大,静摩擦力就多大”。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外力大小相同。
三、最大静摩擦力
师:在测力计指针移动的狭缝里靠近指针处,轻轻夹上一纸团,然后拉动课本一直到拉动,最后让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观察纸团的位置。
思考后说明纸团为什么会在哪个位置。
这时大家都积极活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实验和探究后,有学生抢着说,书没有被拉动时,纸团始终靠近指针,当拉着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团离指针有一段距
离,说明书刚要拉动时的摩擦力大于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
还有同学补充说,从开始拉书起,拉力不断增大,某时刻书突然被拉动,这时纸团的位置就是书被拉动时指针的示数,也是这一过程中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学生叙述时流露出自信喜乐的心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四、静摩擦力的方向
师:同学们把胳膊放到桌面上,然后向前推,在没有推动的情况下,观察推的时候和桌面接触的肌肉有没有变化?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接着学生就行动起来了,很快就有学生说,推的时候肌肉向后移动,随后停了下来,呈现出肌肉向后被拉扯的状态,这说明桌面对胳膊的作用力即胳膊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后。
教师随后作出点评,并赞扬学生认真思考。
为了加深对静摩擦力方向的认识,教师事先又准备了一个较大的软毛刷子,把它放在多媒体的展台上,轻轻地向前推,在没有推动的情况下,让学生观察毛刷和展台面接触的软毛,发现软毛向后弯曲,体会摩擦力的方向。
又把它放到能静止的斜面上,再连同斜面一起放到展台上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观察,发现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要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
趋势的方向相反。
接下来,教师还以旁观者和导师的身份,指导学生练习,使得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了解静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并加以巩固。
五、小结
本课以学生自主实验代替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的思想在本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具体表现为:①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畏惧感。
②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的总体目标,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③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
如勾绳套时提醒学生要防止测力计的钩划伤桌面等,可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
④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活动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070)成果。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