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体会
摘要: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又应用于生活。实现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能够降低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51-01
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建构,同时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课程目标规定了化学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将化学的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机会或者是环境,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习惯,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生活内容密切结合,让化学回归生活,就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生活现象进行导入教学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导入新颖奇特,自然可
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心情更愉悦,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化学信息,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化学教材,捕捉生活现象,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们可以学生所熟知的贵州织金洞景观来导入,大自然鬼斧神工,溶洞奇形怪状,你知道这是如何形成的吗?家中装修用石灰浆刷墙,为什么墙壁越来越白还会“发汗”呢?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与化学有什么联系。在导入阶段抛出这些生活问题,不仅可以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化学教学的距离,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密切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二、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载体。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现象和实验需要去挖掘与开发。在实验设计中,不妨从实际生活出发,把课本中的演示和分组实验进行优化,从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例如:在选择实验仪器时尽量用一些生活用品来代替。用注射器代替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铅笔代替玻璃棒;医疗输液管代替导管;装药片的塑料板代替点滴板等等。这些代用品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节约了实验器材,同时也使学
生真切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于药品选择我们同样可以取材于生活。例如,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就选择装修剩余的大理石块和食醋来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制取氢气时就选择干电池的锌皮和洁厕灵进行化学反应。在制取氧气时就让学生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和高锰酸钾等医用药品来做实验。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还可以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利用纯碱和食醋香精共同来制取汽水,达到巩固酸和碳酸盐反应的原理的目的。在验证一氧化碳气体的可燃性时,不妨把报纸卷成喇叭状,把较细的一端润湿,把较粗一端点燃,再把较细一端点燃,这样就可以观察到一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了。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许多的生活知识、了解了许多的生活现象,但是虽然见过这些现象但是去不能够说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化学理论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力,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多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物质的溶解相关课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设定一定的情景,比如:“相信大家在喝糖水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你将糖放入水中时它就会慢
慢的消失,那么这些糖怎么消失了呢?它有跑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我们放入的糖过多的话,一些糖就会沉入杯底不会再消失,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这样的情景设置下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用化学眼光对待生活
要想方设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的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在某同学的家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妈妈在清理卫生时,将洁厕剂和84消毒液同时倒入马桶内,以为既清洁又消毒,没想到却发出刺鼻的气味。这位同学将这一情况带到学校,同学们七嘴八舌找出原因,再把结论带回家,家长增长了科学知识,学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化学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化学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化学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居家装修懂得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居家饮食知道如何平
衡膳食、知道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化学,又从化学学习中去感受生活。这样既可以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懂得知识能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学习化学的成就和价值感,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化学,更加热爱化学。
参考文献:
[1] 唐丹.化学学习”生活化” [J].现代交际,2011(08)
[2] 李梅.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