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一:因果类选择题答题模板
2019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一、因果类选择题(解析版)
3.(2018全国Ⅱ卷,27)35.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8北京卷,20)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高考真题
1.(2018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B
4.(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试析高考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什么是因果关系的句子[修改版]
高考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是常见的一种考查形式,但变化多端,对考生而言,常会出现难以应对的情况。
本文以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历史试题为例,揭示解题技巧,以期对学生学习、备考有所帮助。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一般是提出某一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再列出相应的若干原因、目的、结果等,可以是由因探果,也可以是由果探因。
题干中的提示项多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影响”“结果”等,以考查学生对事物因果联系的判断能力。
审清题: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根本原因:是指在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例题】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解题思路】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形态。
它既使外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又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闭关政策也会使英国工业品很难占领中国市场,显然a、d两项根源于b项,这又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b。
★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在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例题】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实力雄厚b.清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c.英军炮利船坚d.清军武器低劣【解题思路】依照内因是主要原因的原理,先排除a、c。
2018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 一、因果类选择题(原卷版)
2019高考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之一、因果类选择题(原卷版)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1.(2018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2018全国Ⅱ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2018全国Ⅱ卷,27)35.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4.(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分类汇编:题型5 “因果、目的”类
题型5 “因果、目的”类题型分析1.(2019•山东济宁检测)相传,周公作论六乐。
《乐记》云:“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由此可见,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 )A.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B.严格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C.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D.规范贵族之间的权力分配解析根据材料“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可知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协调君臣、族长乡里、父子兄弟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故选A项;分封制严格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排除B项;“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可见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协调君臣、族长乡里、父子兄弟关系,排除C项;宗法制规范贵族之间的权力分配,排除D项。
答案A2.(2019•山东潍坊新高考测评联考)东汉太学生尚未跻身官场,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
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少年英锐,敢于进行思想创新,言行较为勇敢。
这主要是因为()A.太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议政参政的意识B.汉代社会舆论环境宽松C.太学生接受了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D.东汉时期统治异常腐败解析材料东汉太学生“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儒学主流地位确立后,大学生的清议反映出他们接受了儒学教育中的民本思想,故选C 项。
答案C3.(2019•北京海淀区质检)《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兴,立都长安,徒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
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资)富人及豪桀(杰)并兼之家于诸陵。
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
汉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B.促进东西部文化的融合C.控制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D.加强对豪强贵族的控制答案D4.(2019•山东济宁检测)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政风有异于前代”。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题型三因果型选择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题型三因果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型选择题,即从因果关系角度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的选择题。
此类题型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方法:(1)限定词法。
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等,影响方面要分长远影响和直接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2)逻辑推理法。
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我们可比较一下四选项。
若四选项为并列关系,就找最主要的选项;若四选项为递进关系,就找最深刻方面的选项;若四选项相互交叉,就选一个能包含其它选项的选项。
(3)时间推断法。
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引导法。
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答案。
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
还有经济决定政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关于几种原因、目的的概念:①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②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高考历史15种热考题型:5 因果类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5.因果类选择题考题示范(2013·天津·T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以探寻“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报纸数量和总销量增加的原因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因果类选择题的解读能力。
2.获取信息(两个关键信息)(信息1)“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即l911年lO月至l912年4月前后。
(信息2)全国报纸数量和总销量增长极为迅速。
3.分析信息(1)据题干“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可判定时间范畴在1911年10月至l912年4月前后,故排除B。
(2)新文化运动开始于l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故排除C。
(3)报纸数量和销量的增长只是表明人们对辛亥革命期间政治动态的关注,但不能等同于对民主共和的支持和普遍赞同,故排除D。
(4)形势的变化使国人纷纷关心时政,希望通过报纸这一媒介了解社会变革和世界变化,故选A.题型特点1.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第一种形式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例如:①(2013·课标I卷·T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屡遭战争重创B. 社会制度相同C. 发展水平相似D. 历史上关系紧密②(2013·课标I卷·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③(2013·重庆·T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历史解题技巧高中因果选择题
历史解题技巧高中因果选择题历史解题技巧高中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因果”、“目的”类选择题"因果"、"目的"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目的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目的""为了""旨在"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思路(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特征分析法:就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般是因。
(3)理论分析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存在就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例题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留日学生区域分布【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 项正确;20 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臵,故B 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 项错误。
历史选择题解题模板---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
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1、(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2、(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暑假历史提升(一)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历史选择题在历史卷中占了48分,每题四分,可以说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历史选择题的类型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我们做起题来老是有种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感觉,大家错的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很郁闷、苦恼、有点悲催、快要崩溃了。
我们将利用暑期的时间系统全面的学习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从而使历史由弱科变成优势学科,大家共同努力!同学们做历史选择题的错误原因①时空观错乱②想象力过剩③基本常识欠缺④心智不够成熟⑤语文功底薄弱⑥逻辑思维跑偏⑦历史概念不清⑧判断方法单一一.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技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类型题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有”“因素”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条件”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结果”、“影响”、“目的”、“旨在”“是为了”“有利于”等。
解题技法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方法: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特别是设问限定词,看清是“原因”还是“结果”,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直接原因”等等。
第二步: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三步: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排除,确定答案。
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来判断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②要注意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等判定因果。
③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
正确理解几个概念: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2020年高考历史高分答题模板:因果类选择题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1.(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2.(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谈历史教学中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方法.doc
谈历史教学中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方法周祥选择题是借用选择答案要求来考查学生基础与能力的题型,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这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以下几各表现形式。
一、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一面,根本原因是两党()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C、推行的抗战路线不同D、对日本侵略的认识程度不同解题思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是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主要矛盾。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共两党间的矛盾消除。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论述:一个阶级总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观点,国共两党分属不同阶级,因而必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
这也就是国共两党在“团结”抗日的同时会伴随着不断“斗争”的原因。
故答案为A。
二、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但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如: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实力雄厚B、清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C、英军炮利船坚D、清军武器低劣解题思路:依内因是主要原因的原理,先排除A、C、D项讲述的是鸦片战争时中国战败的军事方面的原因,B项讲的是清朝深层面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战败原因,显然答案应选B。
三、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如: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英美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解题思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由于战线太多等原因,侵华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高一历史复习方法:高中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注意问题
高一历史复习方法:高中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注意问题
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注意问题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怎么记忆高中历史知识
记忆历史,毕竟历史太多了,我们需要高效的去学习历史,就必须掌握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要准确的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建立三维乃至四维的历史思维导图来架构历史,搞清楚历史头绪。
历史比较法,把历史上几个相似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历史背景、时间、人物事件、性质、结果、影响……让我们在漫漫的对照中慢慢养成比较历史的意识,建立理解历史的思维。
经验总结: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经验总结: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因果型历史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推理型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
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1.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2.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3.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1.(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2.(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答案】C3.(2019全国III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材料中“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汉文化,而儒学是汉文的核心,故选D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描述中无法判断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A项;“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与绘画技术无关,排除B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无论在远期还是近期,这种大型佛像的建设没有政治干预是不可能成功的,排除C项。
【答案】D4.(2019江苏卷,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5.(2019江苏卷,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解析】从“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到“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表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C项错误;反正统思想在明朝晚期已经产生,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
【答案】B6.(2019全国I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
【答案】D7.(2019北京卷,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而非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代推崇儒学的原因而非秦朝对儒学的打击排斥,排除B项;《汉书》是官方史书,《史记》是史学家编撰通史的典范,排除D项。
【答案】C8.(2019海南卷,13)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解析】据所学,1988年海南设立经济特区,海南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吸引人才的集中,由材料“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可知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故选C项;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是在2018年,排除A项;1988年海南刚刚成为经济特区,经济还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海南不是国企,排除 D项。
【答案】C9.(2019海南卷,18)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 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解析】据材料“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结合所学可知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故选A项;据所学,七月流血后,资产阶级阶级独立掌握政权,不是工人,排除B项;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排除C 项;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不是根本原因,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排除D项。
【答案】A10.(2019海南卷,19)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解析】据材料“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故选D项;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说明与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排除B项;据所学,经济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
【答案】D11.(2018全国Ⅱ卷,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
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
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
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D12.(2018全国Ⅱ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解析】根据罗马共和国的时间信息和平民与贵族斗争等信息可以推出,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变革。
A选项说法错误,贵族随意解读法律受限制,并非特权取消,当时仍然是奴隶社会,贵族仍享有特权。
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颁布,罗马法形成体系,故B错。
自由民获得公民权是在万民法时期,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