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说课稿

合集下载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0课时《搭积木》说课稿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0课时《搭积木》说课稿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0课时《搭积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这一课时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十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积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几何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搭积木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面图形的特点进行搭积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积木为载体,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平面图形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搭积木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平面图形特征的理解。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几何观念。

搭积木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搭积木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搭积木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数学一年级上册》是北师大版的初级数学教材,本册共分为9个单元,每个单元以一个数学主题为中心,包括:数和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图形和逻辑推理等。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介绍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搭积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可以使用积木搭建出各种图形。

2.能够通过观察相同的积木构成的物品,认识到物品在形状上的相似性。

3.能够通过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积木搭建出不同形状的物品。

4.掌握少量的方位词语,如“上”、“下”、“左”、“右”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思考、实践的教学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关注性态度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探究的习惯。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感恩等良好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通过积木搭建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形状相似性和方位词语的认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认识形状相似性。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方位词语。

四、教学过程1. 游戏——“搭积木”教师先与学生进行搭积木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认识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游戏规则如下: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前来领取一份积木组合图纸。

2.用图纸上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搭出积木模型。

3.搭出的积木模型经过教师检查确认正确后,获胜的小组将获得一定的奖励。

2. 观察发现——“发现形状”教师放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在课桌上,让学生自由观察。

之后,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题:1.立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的?2.圆柱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要组成一个四方形,需要用哪些形状的积木?3. 实践探究——“搭建你的城市”1.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如果要建造一个城市,需要哪些建筑?在每个房间中应该有什么东西?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积木搭建实践,建造出自己的城市模型,并在模型中用方位词语描述出每个房间的位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搭积木》说课稿(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搭积木》说课稿(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7.2 搭积木》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形状的积木,让学生通过拼摆、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有趣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是,他们对平面图形的特征的理解还比较初步,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拼摆、比较等操作,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木等教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形状的积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5.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学生的实践活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搭积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搭积木的方法、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搭积木的规则。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积木也不陌生。

但他们在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认识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了解搭积木的规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搭积木的基本方法,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搭积木的规则。

2.教学难点:学生在搭积木过程中,如何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积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方法学习:教师示范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掌握基本方法。

3.观察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积木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5.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搭积木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题《搭积木》,以及搭积木的基本方法、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搭积木的规则等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通用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通用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通用6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篇1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 16-2=14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一)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10+1=11 11-1=10 11-10=110+6=16 16-6=10 16-10=610+7=17 17-7=10 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二)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三、活动三:整理归类.(一)找规律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2.小组合作交流.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二)教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三)教师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案点评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搭积木说课稿

搭积木说课稿

搭积木说课稿搭积木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搭积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系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明确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③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重点:学会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难点:明确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算理。

5.教学准备:积木(教师用)、计数器(每个学生一个)二、说学情学生基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加几的加法,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还认识了数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对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入学只有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借助教具积木创设情境,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学着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自主探究与范例教学相结合。

学法:发现法四、说教学过(一)复习1.利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看图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通过填空让学生复习11~20的数的组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搭积木》。

在这个课时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掌握7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7.2搭积木》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减法(一)》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7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7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突破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7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7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课前,我准备了一些积木,让学生自由搭建,引发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

课堂上,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搭积木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加减法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2_搭积木》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七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体现了“从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重视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的教学理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在形成,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来感知和理解立体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一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立体图形;二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共同完成任务;三是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3.交流: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搭积木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5.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立体图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一幅搭积木的图案,中间是立体图形的特征,周围是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来进行。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2 搭积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以搭积木为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知道物体有长有短,能用“长”、“短”等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但是,他们还不能准确地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学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总结提升、巩固练习。

1.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积木,让学生观察,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积木的长度,感知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搭积木》 说课稿

《搭积木》 说课稿

《搭积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搭积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 以内的数,掌握了20 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搭积木这一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为今后学习 100 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教材以小朋友搭积木的情境为载体,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加法和减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加减法的经验,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能够正确计算 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加法和减法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 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解答。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小朋友搭积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积木,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3课时 搭积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3课时 搭积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3课时搭积木一、教学目标1.熟悉搭积木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2.学会用积木搭建简单的几何模型;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积木搭建的规则和几何模型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思维方法转换,增强体验式学习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出示已搭好的一座高楼,让学生品味它的美丽和奇妙,从中领会搭积木的好处,引导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和热情。

2.讲解搭积木的规则和操作方法(1)积木的种类与尺寸不同,单块积木的尺寸和形状也不同,大的积木块重,小的积木块轻,积木块的表面有棱、有角、有面,可以并列、交叉、重叠放置。

(2)搭建积木的规则,必须从底层往上搭,底层搭建横平竖直,上层与底层相交,搭建时要平稳向上,加强积木的连接,这样稳定的积木建筑才能不易倒塌。

(3)搭建的要点,要注意摆放积木的方向、角度的大小和高度的一致,加强积木的连接紧密,避免形成空隙。

3.呈现几何模型与搭建基本几何体(1)展示简单的几何体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金字塔、三角锥等,并解释几何概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2)呈现教师搭建好的基本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直角三角形等,并让学生认真观察和体验自己所搭建的模型。

4.搭建几何模型(1)现场搭建简单的几何模型:教师出示搭建示范,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手把手指导,帮助学生熟悉积木的尺寸、形状和搭建方法。

(2)小组合作搭建几何模型: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搭建规则和几何模型组合在一起,尝试搭建复杂的几何模型,加强小组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5.总结评价(1)搭建积木的好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耐心细致的态度。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3)评价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精彩的操作经验。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几何模型和搭建基本几何体。

《搭积木》 说课稿

《搭积木》 说课稿

《搭积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搭积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 20 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对于这些图形的特征还缺乏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

(2)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2)能正确区分这四种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思维。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搭积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立体图形。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一部分。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用积木进行简单的搭建。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学习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区分不同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区分不同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积木进行简单的搭建,并能用语言描述搭建的过程和结果。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利用实物、图片和积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不同的积木搭建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激发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立体图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3.交流: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搭建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搭建的过程和结果。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搭建的过程和结果。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搭积木1.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立体图形2.用积木进行搭建3.用语言描述搭建的过程和结果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来进行。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引入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一节关于数学的课程。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搭积木来认识各种数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搭积木认识数字及其大小关系;2.能够使用积木搭出一些简单的图案;3.能够欣赏和理解积木搭成图形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三、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和大小关系我们先来认识数字及其大小关系。

给大家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积木,让孩子们按大小排列。

随着积木大小的变化,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越大的数字代表越多的积木,越小的数字代表越少的积木。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从视觉中理解大小关系,从而为后面理解更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2. 积木搭出简单的图案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搭积木来让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基本构成和属性。

首先,我们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图样,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孩子们使用积木搭出对应的图形。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到图形的基本构成和属性,如边长、边数以及角度。

3. 积木搭成图形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最后,我们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使用积木搭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是在学习图形的基本构成和属性,同时,他们也在感受图形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在探索和发现一些数学原理,如对称性、等比例原理等。

四、教学方法本堂课我们采用了“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举例等方式平易近人地引入相关概念;在实践阶段,教师则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从中发现和理解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五、课后作业1.搭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2.搭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并复制一份给你的同伴,让他也来试着搭一下。

六、总结通过搭积木来认识各种数学概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通过这些小积木,让他们学习到了图形的基本构成和属性,同时也体会到了图形的美学价值。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孩子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四种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实际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具和实物,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搭一搭,从而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四种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把握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积木,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吗?”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演示:教师利用教具和实物,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学生观看并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性质。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搭建活动,尝试创造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3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材及教学目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7.3 搭积木”是本节课的主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1.给学生提供积木搭建的机会,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2.让学生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学习计数和拼凑等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此次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木搭建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在体验和知识之间做好平衡,以及如何让学生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积木、直尺、图形卡片。

2.教学环境:课堂中心放置大量的积木供学生实际操作。

3.教学计划:将课堂分成三个环节,即操练、拓展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操练(1)引入在课前预备好一张图形卡片,并随机放置一些积木,然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卡片,并根据其尺寸和轮廓形状用积木搭建一个和图形卡片一样的图形。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在积木拼凑过程中提供一个开始。

(2)实际操作学生根据引入环节的提示,利用手中的积木搭建出一个完整的图案。

老师可以在旁边观察学生的搭建过程,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正确搭建。

环节二:拓展(1)引入在完成操练环节之后,老师可以张贴一些既有模式的图形卡片。

让学生看这些图形,然后让他们使用相应的积木进行搭建。

(2)实际操作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拼图,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规则,例如如何计数,如何判断长短、宽窄、高低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适时加大难度。

环节三:归纳(1)引入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2)实际操作学生将自己在拓展环节中完成的不同形状图案进行汇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在拼图的过程中有哪些奥妙。

老师则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例如同一种积木可以拼出多少种图案,每一张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等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效果良好,学生们都玩得很开心,参与度也比较高。

其中一个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木的兴趣。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0课时《搭积木》说课稿

福田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0课时《搭积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0课时《搭积木》。

一、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形状,感知图形的变换,以及利用积木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搭积木这类活动充满兴趣。

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图形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形状,感知图形的变换,并能运用简单的几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形状,感知图形的变换。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几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用积木搭建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搭积木》。

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搭建,尝试搭建不同的形状。

(2)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搭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搭建过程中图形的变换,如正方形变成长方形、长方形变成三角形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积木搭建的基本技巧,如如何稳定结构、如何利用空间等。

(2)教师讲解图形的变换规律,如正方形变成长方形的方法、长方形变成三角形的方法等。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几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搭建一个正方形需要多少块积木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2 搭积木》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积木,学习比较大小、分类和计数等数学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自制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积木,学会比较大小、分类和计数等数学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积木,学会比较大小、分类和计数等数学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学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搭建积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木,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积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积木的特点和玩法。

2.基本概念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积木,学习比较大小、分类和计数等数学概念。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搭积木作品,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验,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7.2 搭积木2.教学目标:比较大小、分类和计数3.教学重难点:观察和操作积木4.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有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搭积木》说课稿(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搭积木》说课稿(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7.2 搭积木》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物体的空间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并学会用积木进行搭建。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物体的空间特征和几何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在逐步培养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合作搭建积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学会用积木进行搭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学会用积木进行搭建。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搭建积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积木的搭建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学生观察积木的搭建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并学会用积木进行搭建。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搭建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积木(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系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明确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③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重点:学会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难点:明确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算理。

5.教学准备:积木(教师用)、计数器(每个学生一个)
二、说学情
学生基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加几的加法,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还认识了数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对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入学只有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借助教具积木创设情境,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学着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究与范例教学相结合。

学法:发现法
四、说教学过
(一)复习
1.利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看图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通过填空让学生复习11~20的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课本70页“说一说”。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究13+2的计算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2)引导学生探究18-2的教师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3)教师小结优化算法。

2.反馈练习
课本第70页“试一试”和“说一说”。

(学生在书上和草稿本上完成)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学生在书上完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通过搭积木的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玩中也能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没有准备积木,我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一拨、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理解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为了照顾几个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课堂进度稍慢,没能满足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

所以,自我感觉课堂效过良好,但是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充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