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课件(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6张PPT)

讨论交流:在技术不 发达的时期,古代印 度人和古代中国人是 如何知道地球形状的?
“神话中的地球”
天方地圆
当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到船 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 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表进出港的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地球的形状
猜谜语。
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 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 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 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 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在科技发展时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 球,拍摄到的画面)
(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 伟“神舟5号飞船”拍摄到 的画面)
小结
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 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 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 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 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 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 水秀、鸟语花香。
谈谈自己这节 课的体会。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我的猜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Fra bibliotek感知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赤道周长:40091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 表面积:510067866千米
根据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 小时的行程。计算绕地球的赤道一圈 后,自己的年龄有多大。
心灵的触动
现在地球妈妈已遭受到破坏, 我们应如何保护它呢?

苏教小学科学六上《2.1.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1)

苏教小学科学六上《2.1.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1)

现象:从A到B: A观察B 不到C铅笔头D、长度变短 从C到D:观察到铅笔头,长度不海面是一个曲面!
在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能证 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吗?
# 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史。
哥白尼 (1473-1543)
• 2、按1米站立3人计算,绕地球赤道一
周能站——1—2—01—6—万——人。
• 3。为什么在太空中看上去是个圆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返回




圆 地






地 球 的 大 小: 周长的计算、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6千米
2、扁率:1/300 3、表面大圆周长:约40000千米
表面积:510000000平方千米 体积:1.08
课堂练习
• 1、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 圈要走——1—27—.5—6———天。
生活中的疑惑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驶近的帆船桅杆先出现,船身后出现?
我们的猜想
• 地球可能是个球体
科学探究
建立假设------ 地球是个球体 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
实验 1、实验中篮球和铅笔分别看作什么的模型? 2、你看到什么现象? 3、你看到的现象可以证明什么?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
谜语:上一半下一 半,中间有线看不 见:两头寒,中间 热,一天一夜转一 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的形状精品PPT课件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的形状精品PPT课件
A 在太空中观察到地球是个球体 B “天圆地方”猜想 C 麦哲伦成功进行环球航行 D张衡“浑天说”,亚里士多德“月食”猜想 试按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
BDCA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 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 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弧 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者 近似球体。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后来,人们站 在海岸边看远处的 航船,发现总是先 看见进港船只的桅 杆,再逐渐看见船 身;出港的船只, 则总是船身先消失, 然后桅杆才逐渐隐 没在海平面下。据 此,人们猜测……
1课
地球的形状
XXXXXXXXX学校 XXX
地球
公开的第一张完整 的地球照片
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 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 洋的一部分。然而人类 在飞出地球之前,就已 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 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 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 呢?
古人的观点
古代印度人认 为:大地被四头大 象驮着,站在一只 巨大的海龟身 上……
实验
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 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1、用一艘模拟小船在桌面上模拟进港、出港航 行, 观察时视线平视。 2、把模拟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出港航行。 观察时视线平视。 3、比较船在桌面上与球面上的航行有什么不同。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 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 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 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 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 形的!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

浑天说
我国东汉时期天 文学家张衡认为: 宇宙像鸡蛋, 地球 像蛋黄位于正中间, 外层是水包围着地, 犹如蛋壳包裹着蛋 黄。
月面上的地影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 似球体。
讨论:既然古希腊学者亚 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 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 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 不相信呢?
终 于
看 到 了
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球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 特朗登上月球的情景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 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航天器, 绕地球飞行108分钟
2003年, 10月15 日,中 国“航 天英雄” 杨利伟 乘“神 舟”五 号飞船 成功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后来进港的船只给人们启 示.
后来,人们
站在海岸边看 远处的航船, 发现总是先看 见进港船只的 桅杆,再逐渐 看见船身;出 港的船只,则 总是船身先消 失,然后桅杆 才逐渐隐没在 海平面下。据 此,人们猜 测……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卫星,虽然直径只有58厘米, 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这是什么?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有 多大呢?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地球的形状
讨论:古代人怎样认识地 球的呢?
盖天说
于是古代中 国人认为天圆地 方:天像一个锅, 是半圆的,地像 一个方形的棋盘, 是平的……
古印度人的地球观
古代印度人 认为:大地被四 头大象驮着,站 在一只巨大的海 龟身上……
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千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同课异构) (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同课异构) (1)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只要从心底里非常想做某件事,就一定 会调动 身体里 的所有 潜能, 积极配 合。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欢迎您关注“apple2banana3”订阅号,获取更多成套资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里开跑,冲刺5公里。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源!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无欲则刚。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 才让他 更长久 地投身 于自己 所热爱 的事情 上。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 苦痛也 不是恒 心的代 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 下自己 ,将自 己内心 的能量 挖掘出 来,找 准自己 的节奏 ,让自 己心态 更平和 一些, 而不是 一味地 逼自己 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 道的一 段,即 使某一 段坚持 并没有 当下立 见的好 结果, 但正确 的坚持 习惯却 会让我 们越来 越有力 量,对 每一次 新的挑 战都从 容笃定 。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 句“尽 人事, 听天命 ”。 不留遗憾,不负此生。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共15页)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共15页)PPT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分 析认为: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是 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是近 似球体。
月食示意图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据此,人们猜测……

模 拟
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 表进出港的航船
实 实验过程:

• 1、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ຫໍສະໝຸດ 察你有什么发现?了

样人
的类
过认
程识
( 漫
?地 球
长的
,形
曲 折 , 反 复
状 和 大 小
求经
证历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的形状

古代印度人
人 对 地 球
认为,大地 被四头大象 驮着,站在

一只巨大的

海龟上,海龟

站在大蛇身

上,大蛇咬 住尾巴形成

了天空。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 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 平的。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 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 地,犹如卵壳裹黄。
• 2、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你又有什么发现?
• 3、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你
得出什么结论?
注意: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 船者要控制船速,不要太快。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4张PPT)
第一部分: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让学生们了解“地球是一个圆球”这个结论 的得出经历了怎样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方面认识到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假想和实证; 科学结论是可以反复验证的。另一方面体会到正是因为人类不断地对自身的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才有了 现阶段对地球形状的最终认识。
第四部分:地表的变迁。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的原因。认识到沧海桑田的变 迁,产生对自然神奇的感叹。
2003年10月15-16 日,杨利伟乘坐我国 第1艘载人飞船神舟5 号离开地球,实现了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 愿望。这是他在太空 掀到的地球样子。 (点击画面播放)
人类认 识地球的形 状和大小经 历了怎样的 历程?
感受地球有 多大?
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 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 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类第一个太空人 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 月12日乘“东方”号飞 船首次绕地球飞行。他 从报话机里描述人类从 未见到过的情景:“我 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大陆、 岛屿、河流、水库和大 地的轮廓。我第一次亲 眼见到了地球表面的形 态……”
1969年美 国人登上了 月球,清楚 的拍摄到了 地球的照片。
第二部分: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了解各种形态的地貌 特点。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地貌模型。最后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第三部分: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从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出发引发对地球内部的思考,制作 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教材重点认识火山和地震这两种自然现象,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及一些预防措施。
小学科学(六上) 《我们的地球》单元分析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目前为止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唯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 了几百万年,并且还将继续生存下去。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本 单元就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

是 ; 地像半一圆个的方形的棋
盘, 是
平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猜想三
③中国东汉天文学家 认张为衡: 浑天如 , 地如鸡卵 , 居于内。卵天黄表有水, 水包地, 犹如卵 壳裹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猜想四
古希腊学者 亚里士多德
分析月食现象后认为 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进港
先看见船只的桅杆, 再逐渐看见船身。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地球的形状
导入
同学们, 在人类飞出地球之前, 就已 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那么人类是 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 猜想、探索与实践
猜想一
猜想二
① 古代印认度为人, 大地被 四头大象驮着, 站在一只巨 大的海龟身上……
② 古代中认国为人, 天像一个锅,
地球表面积:510067866千米
解决问题
根据地球的有关资料计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 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 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40091÷8÷4÷365≈3.4年 现在的年龄+3.4年=绕行赤道一圈的年龄
谢谢指导!
上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出港
船身先消失, 桅杆才逐渐消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观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进、出港有什么不同现象
视线要保持水平
球体上航行: ①进港时先看见桅杆, 后看见船身;②出港时船身先消失, 桅杆后消失。
平面上航行: 船身和桅杆同时出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拓展
1519年9月,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舰队从西班 牙出发, 朝着一个方向航行, 1522年舰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验证了: 地球是球形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3张PPT)

麦哲伦环球航行
前 苏 联 宇 航 员 加 加 林 眼 中 的 地 球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根据精密测量的结果,地 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北极半径又略长于南 极半径。当然,这与地球巨大的半径相比,是微不 足道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把地球看 成一个圆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东汉时期的张衡是浑天说的集大成者。他指出: 浑天如鸡蛋,天体圆如蛋壳;地如蛋黄,居于中间, 天大而地小,天地好像蛋壳裹蛋黄。天和地都靠气支 撑,并浮着在水面上。
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月食 是由于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而造成的。地球在月亮 上的影子总是圆的,这只有在地球本身为球形的前提下才 成立。如果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圆盘,除非月食总是发生在 太阳正好位于这个圆盘中心之下的时候,否则地球的影子 就会被拉长而成为椭圆。
地球的形状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 左右的东周时期就有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 棋局”的天圆地方说。 同时认为大地静止不动, 日月星辰在天穹上随天 旋转。
战国时期,产生了第二次盖 天说,认为天穹有如一个斗笠, 大地像一个倒覆的盘子。北极是 天的最高点,四面下垂。从平直 的大地到拱形的大地,是盖天说 的一大进步,但它又主张天体都 绕着北极星旋转,离地球时近时 远,近了,仿佛就在天上;远了, 我们便以为它没入地下。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首次看到地球全貌的宇航员是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

千米;地球表面积是平Fra bibliotek方千米。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为什么在太空中看上去是个圆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讨论: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 消失,进港时总是先看到船只的桅杆,再逐渐 看见船身?
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你所 能看到的海面其实是一个大的 弧面而并非是平坦的平面 .船远 去时,船身在人的视线中逐渐 被弧面所遮挡,看起来就像船 逐渐在往下沉 ,所以船身比桅杆 先消失。
1519年,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 回到西班牙。
地球的形状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地球的形状。 2、我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 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3、识地球的?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印度认为,四头大象驮着半圆 形的大地,站在海龟的硬壳背上,大象 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 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的大 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 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 晚。
古 代 中 国 人 ( 盖 天 说 )
盖天说认为,天像 一个锅,是半圆的;地 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 平的。日月星辰的出没, 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 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 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
张衡认为,浑天 如鸡卵、地如卵黄, 居于内。天表有水, 水包地,犹如卵壳裹 黄。
古代中国人(浑天说)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 是圆弧形,所以地球是球体 或近似球体。
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 验证了什么? 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葡萄牙航海家)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 坐“东方一号”进入太空。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地球的形状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地球的形状

1520年10月
1521年6月
9月
终 于
看 到 了
地 球
1957年, 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 这是人类 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 号登上月球拍摄到地 球的照片
终 于
看 到 了
地 球
2003年十月 ,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 用摄像机拍摄下在太空看地球的精彩 画面。
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的形状

古代印度人
人 对 地 球
认为, 大地被 四头大象驮 着, 站在一只

巨大的海龟

上,海龟站在

大蛇身上, 大

蛇咬住尾巴 形成了天空。

古代中国人认为, 天像一个锅, 是 半圆的; 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 是平 的。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 浑天如鸡卵, 地如卵黄, 居于内。天表有水, 水包地, 犹如 卵壳裹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分 析认为: 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是 圆弧形的, 所以地球是球体或是近 似球体。
月食示意图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据此, 人们猜测……

模 拟
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 小纸船代 表进出港的航船
实 实验过程:

• 1、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 观察你有
什么发现?
• 2、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 你又有什么发现?
• 3、比较两次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你得
出什么结论?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共18张PPT)

2.古人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
2.古人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
2.古人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
2.古人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观察帆船进、出港能证明 地球是个球体吗?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模拟帆船进、出港的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 地球是个球体。
(消)失后消失。 (桅)杆后消失。
结论:地球是个球体
2.古人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
从西班牙出发环球航行 1519年9月——1522年
3.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 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
•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 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 到地球的照片;
•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 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 地球飞行了14圈。
在月球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杨利伟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
在太空中看地球
4.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 第一阶段 猜想 • 第二阶段 观察实践 • 第三阶段 精细观察
地球的形状
1.关于地球,你知道什么?
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赤道周长40091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Fra bibliotek66平方千米感受地球之大
如果你以
每小时4千米的
速度,每天行
走8小时,每小
赤道周长40091千米
时行4千米,当 你绕赤道一圈
后,你的年龄
该有多大?
2.古人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地球的形状(共17页)PPT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地球的形状(共17页)PPT
看 到 了
地 球
1961年 前苏联 “东方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加加林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 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 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麦哲伦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虽然他中途 被杀,但这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 不管是从西到东,还是从东到西,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 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见证全貌:随 着科技的进步,人 类进入了太空,终 于从太空中看到地 球的全貌。
终 于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 一个圆盾,由四头大象驮着, 而这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 大海龟的背上。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 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 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 地形状像鸟卵,天包地如同卵裹黄,其浑圆又 像弹丸,故称“浑天”。天一半在地上,一半 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于天的两端,天和日 月星辰皆循偏斜的方向旋转。
得出什么结论视线要与地球仪(伞面) 的顶端保持水平。
2、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3、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4、“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 5、观察者可以用手机拍摄观察视频上传科学群并汇报。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 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 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 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圆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
谜语:上一半下一 半,中间有线看不 见:两头寒,中间 热,一天一夜转一 圈。
这是指什么呢?
地球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 代 中 国 人 ( 盖 天 说 )
古代中国人(浑天说)
• 古代印度人
我们居住的地球
生活中的疑惑 • 天涯海角为什么走不到边?
生活中的疑惑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驶近的帆船桅杆先出现,船身后出现?
我们的猜想
• 地球可能是个球体
科学探究
建立假设------ 地球是个球体 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
实验 1、实验中篮球和铅笔分别看作什么的模型? 2、你看到什么现象? 3、你看到的现象可以证明什么?
• 2、按1米站立3人计算,绕地球赤道一周
能站————12—0—1—6万—人。
• 3。为什么在太空中看上去是个圆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返回
01 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03 教学分析
Teaching background
02 教学过程
Teaching background
04 教学设计
Teaching background
教学备用模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gellan, Ferdinand)
西班牙 大西洋
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
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图: 大西洋
南美洲南端
太平洋
西班牙
太平洋 太平洋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月食的时候,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是一 个圆弧
月食的过程
你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吗? 请大家先讨论 然后描述一下好吗?
现象:从A到B: 观A 察B 不到铅C 笔头D 、长度变短 从C到D:观察到铅笔头,长度不变
讨论: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 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我们的结论:海面是一个曲面!
在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能证 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吗?
# 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史。
哥白尼 (1473-1543)




圆 地






地 球 的 大 小: 周长的计算、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6千米
2、扁率:1/300 3、表面大圆周长:约40000千米
表面积:510000000平方千米 体积:1.08
课堂练习
• 1、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 要走———1—2—7—.5—6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