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参考文献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参考文献书目《文学理论教程》参考文献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4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陆梅林辑注《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4、毛泽东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6、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7、刘勰著,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8、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9、章安祺编《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0、蒋孔阳主编《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1、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2、戴冠青著《文艺美学构想论》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13、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4、(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15、(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6、李泽厚、刘纲纪著《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17、维戈茨基著《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8、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9、科林伍德著《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0、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克罗齐著《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2、康德《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3、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4、杜威著《艺术即经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5、章安祺编《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优选资料

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被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内容。
虽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
文学史: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范畴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被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内容。
虽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
文学史: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范畴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必读书目(最新全面)

文学理论必读书目(最新全面)《文学理论》阅读书目一,理论著作1.【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第一版.3.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一版.4.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5.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6.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7.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8.袁行沛《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9.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1.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1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3.王国维《人间词话》.14.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弗吉尼亚·沃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6.康德:《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17.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18.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19.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20.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1.佛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22.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3.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24.《文心雕龙》(梁·刘勰)二,精品教材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3.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4.王先沛主编《文学批评原理》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三,专业刊物1.文学评论2.文艺理论研究3.当代作家评论4.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文学概论》参考书目

《文学概论》参考书目1、参考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文学理论》鲁枢元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文学原理新释》顾祖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原理》王元骧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参考书目《辞海·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艺术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词典》江西人民出版社《简明外国文学词典》北京出版社《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西方文学理论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的文学理论》(美)刘若愚著中州古籍出版社《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三联书店《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美学散步》宗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谈艺录》钱钟书著三联书店《中国美学史大纲》叶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学精神》徐复观著上海书店出版社《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诗学》叶维廉著三联书店《中国文学批评史略》滕福海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西方文论选》伍蠡甫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评论选》湖南人民出版社《诗学》亚里士多德著商务印书馆《诗艺》贺拉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拉奥孔》莱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汉堡剧评》莱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美育书简》席勒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美学》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判断力批判》康德著商务印书馆《艺术哲学》丹纳著商务印书馆《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勃兰兑斯著《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商务印书馆《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商务印书馆《罗丹艺术论》葛赛尔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版《法国作家论文学》三联书店《十九世纪英国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别林斯基选集》(一、二、三卷)上海译文出版社《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中、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一、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Ⅰ.Ⅱ集)人民出版社《论文学》高尔基著人民出版社《契珂夫手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现代西方文论选》伍蠡甫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论述评》张隆溪三联出版社《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艺术与视知觉》阿思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美感》(美)乔治.桑塔耶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艺术问题》(美)苏珊.朗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艺术即经验》(美)约翰.杜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符号学美学》(法)R.巴特著辽宁文艺出版社《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德)姚斯.(美)霍拉勃辽宁文艺出版社《存在主义美学》(日)今道友信著辽宁文艺出版社《真理与方法》(德)H.G伽达默尔著辽宁文艺出版社《抽象与移情》(德)W.沃林格著辽宁文艺出版社《人的潜能和价值》(美)马斯洛著华夏出版社《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英)弗兰克.戈布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著上海文艺出版社《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美)斯坦利.费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品.文学史与读者》(德)瑙曼著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英)克莱夫.贝尔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走向科学的美学》(美)托马斯.门罗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小说修辞学》(美)韦思.布斯著广西人民出版社《现代小说美学》(美)利昂.塞米利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小说面面观》(英)佛斯特花城出版社《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赵毅衡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艺术形态学》(苏)列.谢.维戈茨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术类型学》李心峰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心理学》(苏)莫.卡冈著三联书店《艺术社会学》(匈)阿诺德.豪泽尔著学林出版社《艺术与宗教》(苏)乌格里诺维奇著三联出版社《艺术与科学》(苏)米.贝京著文化艺术出版社《文艺伦理学论纲》赵红梅戴茂堂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律与文学》苏力著三联书店《文学批评原理》(英)艾.阿.瑞恰慈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批评的概念》(美)雷内.韦勒克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批评的剖析》(美)弗赖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比较文学》陈、孙景尧、谢天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诗学》(美)厄尔.迈纳著中央编译出版社《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裸体艺术论》陈醉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程标准

《文学概论》课程标准适应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所属教研室:中文系课程编号:01413105课程名称:文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本课程是关于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将汉语语法、文学常识、写作理论等转化为分析文学作品与作家、文学史现象、文化现状的方法与能力。
本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语言和文本的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等工作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体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并落实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本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体现该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主干课程。
对于教师教育方向的本科学生而言,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论来分析作家作品是其必备的能力,也是学生将来走向课堂、熟练使用教学技能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应当建立在对古今中外文学史和作品的熟悉基础之上,其先导课程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而且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还应掌握基本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对先导课程的熟悉和掌握基础之上,学生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就应当能够从理论的高度、理性的角度来评价文学史与作家、把握各种文学现象,能够用合适的方法分析各种类型的文本。
另外,本课程与美学、古代文论选读和西方文论选读等课程密切相关,这些课程共同形成一个横向的文艺学课程体系,为学生奠定深厚的文艺理论学养,从而使学生具备不断拓展专业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优异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分析并讲授文本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具备班级管理能力的新型师资人才。
(二)基本理念。
文学概论教学参考书

文学概论教学参考书文学概论教学参考书一、主要参考教材1.[美] 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2. 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4.吴中杰:《文艺学导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5.陈传才、周文柏:《文学理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7.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8.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9.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赵炎秋、毛宣国主编:《文学概论》,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11、姚文放:《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二、经典原著与研究专著1.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3.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4.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6.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8.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9.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10.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版11.英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12.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3.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14. 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6.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7. 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18. 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19.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版20. 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1. 特雷·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2. 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24.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5.福柯:《知识考古学》,三联书店1998年版26.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7.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8.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29.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版30. 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北京)1989年版31. 李泽厚:《华夏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32. 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3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4.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5.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6.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37. 李西建:《审美文化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38. 李西建、畅广元:《追求与选择: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的价值思考》,商务印书馆201039. 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40. 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1. 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42.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1990年版43.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44. 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5. 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1989年版46.陆机:《文赋》,《古今图书集成?陆士衡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47.钟嵘:《诗品注》(陈延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61年版48.刘勰:《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版49.司空图:《诗品集解》(郭绍虞集解),人民文学出版1981年版50.严羽:《沧浪诗话》(郭绍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61年版51.李渔:《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52.王夫之:《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53.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版2004年版54.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9年版55.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1984年版56.霍松林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7.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5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59.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60.王先霈、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61.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讲义.教材

/chess956601《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考点综述:1、基本概念:文艺学 文学理论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2、基本原理: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活动四要素互动 文学理论的品格 文学理论形态分类依据二、识记: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3个分支中的一种。
2、美国当代文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19世纪法国文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4、几个重要的文论家与其理论:亚里士多德-净化论、布洛-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
三、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第3章文学作为活动)【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第3章文学作为活动)【圣才出品】第3章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人的生活活动对于文学活动具有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的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高度发展的产物。
在世界中,只有人才能以具有诗意情感的文学艺术方式去感受事物。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
(2)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的位置①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虽然从根本上受物质实践活动的支配,但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物质实践活动。
②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的也可以称之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的性质。
③总之,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简述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依据,以及评析各自可能具有的局限。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以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了艺术理论涉及作品、艺术家、作为描写对象的世界、欣赏者四个要素的观点。
这与对文学活动四阶段的论述基本吻合。
(1)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世界作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目录分析
第1章文学理论 的性质和形态
第2章马克思主 义文学理论与 中国当代文学 理论建设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文学活动的 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3章文学作为活 动
第5章社会主义时 期的文学活动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文学接受过 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复习
真题
第版
名校
典型
真题
文学
笔记
教材
文学理论 复习
第章
教程
题 习题 笔记
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内容摘要
答:文学四要素说是美国学者M. 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 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 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这 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理论参考书目,快收藏起来吧!

文学理论参考书目,快收藏起来吧!1.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辜正坤,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阅读日本,陈平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5.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艺术漫谈录,陈昌本,文艺出版社, 20027.艺术复仇,残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艺术本体论,王岳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现代诗学问题十讲,童庆炳,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10.试论独创性作品,扬格, E. (Young, E.),袁可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1.20世纪日本文学史,叶渭渠,青岛出版社,19991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3.美国十九世纪文论选,董衡巽编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1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黄修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6.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文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唐金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18.中古文论要义十讲,王运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9.20世纪英美文学论稿,程爱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0.当代文学理论导读,拉曼·塞尔登,刘象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1.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美] 乔纳森·卡勒,李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2.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张隆溪,三联书店,198623.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张中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4.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上下),乔国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5.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全七册),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7.中国古代的语言和逻辑,陈汉生,周云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28.比较与超越,张世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9.中国文学史(彩色插图本),董乃斌,钱理群主编;刘扬忠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微信公众号:汉语言文学考研大本营30.插图本中国文学研究(全2册),郑振铎,201031.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金克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2.蔡仪:新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3.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093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5.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6.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商务印书馆201038.叶秀山:书法美学引论,重庆出版社,200039.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商务印书馆,201240.启功: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200341.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42.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4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4.李正一等: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5.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6.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7.[美]唐纳德·杰·格劳特等: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48.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49.[意]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50.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1.论语,中华书局,20095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3.[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5.[古希腊]柏拉图,刘小枫译:会饮,华夏出版社,200356.朱光潜编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58.[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59.[德]黑格尔: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60.[德]席勒:美育书简,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6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2.[德]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三联书店199663.[德]迦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译文出版社, 200464.[美]杜威:艺术即经验,商务印书馆,200565.[德]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200066.[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人民出版社,198367.[法]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68.[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69.[意]克罗齐: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0.[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7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2.[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73.[刘宋]宗炳:画山水序,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74.[梁]谢赫:画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75.[梁]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6.[唐]孙过庭:书谱,中华书局 201277.[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7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要点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二、概念源流文艺学三、答题要点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四、相关知识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五、参考文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内容提要1.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关于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二、概念源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三、答题要点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四、相关知识1.马克思论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按美的规律建造2.恩格斯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3.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4.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5.哈贝马斯论交往行为6.钱中文论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五、参考文献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2.关于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3.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二、概念源流1.生活活动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5.文学本体论6.劳动说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三、答题要点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5.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
6.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四、相关知识1.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说2.“断竹,续竹,飞土,逐肉”3.治世之音安以乐五、参考文献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内容提要1.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2.关于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3.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关于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二、概念源流1.文学(literature)2.意识形态(ideology)3.话语(discursive)三、答题要点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1复习笔记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1)文艺学的系统性文学具有多维、复杂、广延性强等特点,文艺学作为对文学的完整的研究,其也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2)文艺学研究的发展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
直到19世纪,整个文学研究基本上仍处于笼统的未分化的状态。
②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迅速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成熟多样化,使得文艺学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也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得以成立。
(3)文艺学的分支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这三个分支一方面各自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渗透和作用。
三者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①区别a.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
b.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是对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
②联系a.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b.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2.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其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文学四要素的观点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2.文学理论的任务(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文学理论教程目录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 象的理想形态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全书目录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第五编 导论 文学活动 文学创造 文学作品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 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三编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主编简介
童庆炳,福建人,1936年 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 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63 -1965年,任越南国立河内师 范大学外语系教授,1967年- 1970年,任阿尔巴尼亚国立地 拉那大学客座教授,1978- 1983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 系副系主任,1985-1995年曾 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 长。1995年3月-1996年2月任 韩国高丽大学校中文系客员教 授。2000年任新加坡南理工大 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Textbook Series for 21st Century
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二版) 童庆炳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出版
高等教• • • • • • • • • • • • • • • • • • 王一川 曲本陆 李衍柱 李珺平 宋 民 杜 卫 张荣翼 杨守森 陈雪虎 柯汉林 赵 勇 高小康 顾祖钊 梁素清 陶水平 曹卫东 曹廷华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湛江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武 汉 大 学 山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 山 大 学 安 徽 大 学 贵州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教学要求:1.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到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2.每一位同学选择所讲专题的一部参考书(亦可自选相关性论著),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挑选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现象),并试着用相关的理论加以阐释;3.讨论的组织由组长(或寝室长)负责,围绕着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并形成讨论报告;4.汇报时注意充分体现小组讨论的多重声音。
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圆桌议题:1.历史小说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是否为现实型文学?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太虚幻境等具有神幻色彩的人.事.景,是否改变了其现实型文学的身份?3.理想型文学要反映现实吗?4.如何理解“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5.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有何不同?6.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现实型还是理想型文学?参考书目:1.【美】布洛克著:《美学新解》,滕守尧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欧洲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9813.达米特·格兰特著:《现实主义》,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4.利里安·弗斯特著:《浪漫主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5.王向峰著:《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6.张学正著:《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 1976-1996》,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7.张德祥著:《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8.崔志远著:《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陈顺馨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0.【英】以赛亚・伯林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11.汤奇云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史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陈国恩著:《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3.【美】考德威尔(Caudewell,C.)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对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研究》,薛鸿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614.罗钢著:《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615.俞兆平著:《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6.朱寿桐等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9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象征型文学、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圆桌议题:1.象征型文学如何寻找客观对应物?2.为什么象征型文学具有朦胧性的特点?3.如何理解西方各大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4.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吗?为什么?5.象征型文学与现实性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有哪些?参考书目:1.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2.钱中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3.林兴宅:《象征论文艺学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4.【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81;5.居阅时,瞿明安主编:《中国象征文化》,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96.陈太胜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吴晓东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8.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0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散文)圆桌议题:1.必须符合教材中所说的诗歌的几个特征才能算是诗歌吗?2.诗歌与散文有何差异?3.试以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例,谈谈诗与散文的差异。
4.余光中说:“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散文乃喝水,诗乃喝酒;散文乃说话,诗乃唱歌;散文乃门,诗乃窗。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诗与散文区别的理解。
5.你如何评价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参考书目:1.朱光潜著:《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李元洛著:《诗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3.吴思敬著:《诗歌基本原理》,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4.佘树森著:《散文艺术初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5.【俄】维・什克洛夫斯基著:《散文理论》,刘宗次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6.丁晓原著:《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9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小说、剧本)圆桌议题:1.戏剧文学(剧本)与小说有何差异?2.为什么说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创作原则有其可取性?3.把小说改编成影视,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以《伏羲,伏羲》、《妻妾成群》的改编为例加以说明。
参考书目:1.《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2.徐岱:《小说形态学》,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3.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4.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5.【美】利昂·塞米利安著:《现代小说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6.高行健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1.97.清·李渔著:《闲情偶寄》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圆桌议题:1.《周易》将文本分为言.象.意三层,黑格尔将文本分为外在形状与意蕴两层,英伽登将文本分为五层:一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言组合,二是意义单元,三是多重图示化面貌,四是再现客体,五是形而上的特质。
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为什么?2.文本与作品有何差异?3.文学文本与科学文本有何区别?4.试用文本层次分析法分析一部具体的文学文本(影视文本)。
参考书目:1.【德】黑格尔著:《美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81;2.【波】英加登著:《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3.【波】罗曼·英加登著:《论文学作品:介于本体论.语言理论和文学哲学之间的研究》,张振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4.董希文著:《文学文本理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5.傅修延著:《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6.【美】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第二节文学典型圆桌议题:1.《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为什么我们称之为类型人物而非典型人物?类型人物与典型人物有何不同?2.艺术魅力有几个层次?它又是如何产生的?3.有人认为文学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你同意吗?为什么?参考书目:1.叶纪彬著:《中西典型理论述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英】福斯特著:《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3.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74.石钟扬著:《性格的命运:中国古典小说审美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5.庄志民著:《审美活动与性格塑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6.叶朗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127.明·金圣叹著:《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开封: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38.啸马著:《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6第三节意境圆桌议题:1.意境与境界是同一个范畴吗?若是,为何王国维要同时使用这连个词?若不是,它们有何区分?2.意境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却具有韵味无穷的特点,这又突破了形象层,深入到了意蕴层,如何解释?3.无我之境是指文本中没有“我”的形象吗?有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区别何在?参考书目: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2.叶嘉莹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石家庄:河北敎育出版社,19973.佛雏著:《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蒋永靑著:《境界之‘真’:王国维境界说硏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5.薛富兴著:《东方神韵:意境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6.古风著:《意境探微》,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7.李昌舒著:《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黄景进著:《意境论的形成:唐代意境论硏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49.韩林德著:《境生象外:华夏审美与艺术特征考察》,北京:三联书店,199510.顾祖钊著:《艺术至境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1.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05第三节文学意象圆桌议题:1.意境与意象有何区别与联系?2.如果说文学意象都必须具有荒诞性,那么请问《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等等是否为文学意象?为什么?3.审美象征意象的五个特征之间有何关联?4. 文学意象与文学形象有何区别与联系?5. 试用意象理论解读文学文本。
参考书目:1.夏之放著:《文学意象论》,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2.刘岱总主编:《意象的流变》,北京:三联书店,19923.胡雪冈著:《意象范畴的流变》,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4.陈植锷著:《诗歌意象论:微观诗史初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5.【日】松浦友久著:《唐诗语汇意象论》,陈植锷,王晓平译,北京:中华书局, 19926.王泽龙著:《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严云绶著:《诗词意象的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8.吴晟著:《中国意象诗探索》,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9.王立著:《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0.傅道彬著:《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1.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011.曹万生著:《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12.魏玉山,肖魏著:《现代派诗歌解读》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1.6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圆桌议题:1.现代叙事理论(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有何区别?2.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对叙事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4.行动元与角色有何差异?对人物的这样两种叫法有何意义?5.逆时序、变慢、变快及频率对叙事有什么影响?6.无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各有什么优缺点?7.叙述者就是作者吗?为什么?8.复调叙事与独白叙事相比,有什么优势?试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为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