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心血管系统重点汇总及难点剖析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一、心血管系统概述1.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起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温度和酸碱平衡以及排出代谢废物等重要作用。

二、心脏结构和功能2.1 心脏位于胸腔内,是一个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2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通过四个瓣膜和心脏的收缩舒张运动来完成血液的循环。

三、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3.1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承担着输送和回收血液的任务。

3.2 动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器官回流至心脏。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4.1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4.2 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5.1 我对心血管系统的理解是,它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负责输送血液、维持内环境稳定和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

5.2 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愿意努力学习和理解这一知识领域。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撰写文章的过程,我对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我也明白了这一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的必要性。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重点笔记,希望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需求或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它的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以及排出代谢废物。

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它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来泵血,并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血管系统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承担着血液的输送和回收任务。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产物。

深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对于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脏和血管的关键解剖结构和循环机制。

一、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的外部被心包包裹着,心脏的内部有四个心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心脏内部还有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

心脏的解剖结构不仅包括心房和心室,还包括心脏的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构。

心脏的血供主要来自冠状动脉,这些动脉分布在心脏表面,为心脏提供了丰富的血液供应。

而心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这些神经对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血管的解剖结构血管是心脏和全身组织之间输送血液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血管,静脉是将脏器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输送回心脏的血管,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

血管的解剖结构包括血管壁的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是血管壁最内层,它由内皮细胞构成,并具有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层。

中膜是血管壁的中间层,由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具有保持血管管径和血液流动的重要作用。

外膜是血管壁最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能够提供血管的保护和支持。

三、心血管循环机制心血管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心血管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大循环系统。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开始,通过动脉系统送氧和营养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然后通过静脉系统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右心房。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开始,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在肺泡中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心血管病理学知识点

心血管病理学知识点

心血管病理学知识点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

了解心血管病理学知识点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血管病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1. 心脏结构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通过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相连接。

心脏的舒张期和收缩期是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2. 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间束、房室束、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

这些结构负责心脏的节律和传导功能。

3. 动脉病变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内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

动脉病变可以导致血流受阻,引发心肌缺血和梗死。

4.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影响全球范围内大量人群的心血管病。

高血压通常指的是动脉压力持续增高,且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状态。

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

5.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

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病理过程包括斑块形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

6.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多种情况。

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心电图和其他检查手段来诊断。

7.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分为静态畸形和动态畸形两类,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8.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心肌疾病的总称,包括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梗死后心肌病等。

心肌病可以导致心功能的损害和心力衰竭。

9. 心包疾病心包疾病是指心包结构发生病变导致心包功能障碍的疾病,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和心包缩窄等。

10. 血管病变除了动脉病变外,心血管病理学还涉及到其他血管的病变,如静脉曲张、动脉瘤等。

11. 免疫介导性心脏病变某些心血管疾病与免疫反应有关,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12. 脂肪沉积与代谢疾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脂肪代谢紊乱和肥胖有关,相关的代谢疾病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病理学讲义: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讲义: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1.高脂血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高血压3.吸烟4.性别5.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6.遗传因素一、血管的病理变化累及全身的大中动脉。

动脉壁的病变可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复合病变。

(一)脂纹: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脂纹常见于主动脉的后壁和分支的开口处,呈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常微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

镜下病变处可见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二)纤维斑块: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

纤维斑块的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

深层为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三)粥样斑块:这是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呈瓷白色,深层为大量黄色的粥糜样物质,常可见胆固醇结晶,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中膜平滑肌细胞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

外膜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四)复合病变:粥样斑块进一步发生继发性改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1.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答案:E)A.红细胞B.淋巴细胞C.脂肪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答疑编号:30050101针对该题提问】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一)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发生于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

腹主动脉病变最严重,其次是降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再次是升主动脉。

病变严重者,斑块破裂,形成粥瘤性溃疡,其表面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主动脉瘤。

偶见动脉瘤破裂,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有时可发生夹层动脉瘤。

形成主动脉瓣膜病。

(二)心脏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习惯上把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以及病的同义词)。

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一、导言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血管系统的关键解剖学知识点。

二、心脏的解剖结构1. 心脏的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前后位于胸骨后面和脊柱前面,呈锥形。

2. 心脏的外周结构心脏的外周有两个上腔静脉和两个下腔静脉,它们将血液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返回心脏。

3.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内部可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室是最强壮的腔室,主要负责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4. 心脏的瓣膜结构心脏有四个主要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它们起到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作用。

三、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1. 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动脉系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静脉系统将血液从器官回流到心脏。

2. 主要动脉和静脉主要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和体循环动脉。

主要静脉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心脏中静脉。

3. 微循环微循环由毛细血管组成,将氧和营养物质传递给组织细胞,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四、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控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来维持循环平衡。

2. 内在节律调控心脏拥有独立的兴奋和传导系统,能够自主地产生心搏和传导冲动,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

五、心血管系统的发育1. 胚胎期心脏的发育心脏在胚胎早期由心管和心脏原始细胞发育而来,经历多个发育阶段形成成熟的心脏结构。

2. 胚胎期血管系统的发育血管系统的发育主要包括原始血管形成、血管分支和血管重塑等过程。

六、常见心血管疾病1.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3.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病理学重点之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重点之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泛指动脉壁增厚、硬化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

病变特征:血中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导致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部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从而使动脉壁硬化、官腔狭窄。

一、病因1、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脂质成分主要是胆固醇,其次是甘油三酯。

血浆中的脂质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CHD)的发生极为密切,特别是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的水平被认为是判断CHD的最佳指标。

2、高血压3、吸烟4、糖尿病和高胰岛素:糖尿病可造成血中甘油三酯、VLDL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降低。

高血糖极易产生sLD L。

胰岛素水平升高,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降低血中HDL的水平,从而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二、病理变化1、基本病理变化(1)脂纹脂斑期:肉眼观可见动脉内膜面有黄色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

(2)纤维斑块期:在脂纹脂斑期上继续发展,脂质继续沉积,其表面和周围胶原纤维增生,则演变为纤维斑块期。

(3)粥样斑块期:病变继续加重,纤维斑块的深层组织发生坏死、崩解,并与病灶内的脂质相混合形成粥糜状物质,故称粥样斑块或粥样瘤。

2、继发性病变(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钙化(5)动脉瘤形成3、主要动脉病变及影响(1)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好发于腹主动脉。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第二节。

(3)颈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is环。

若长期供血不足,可致脑实质萎缩,患者智力和记忆力减退,进而出现痴呆;急速供血中断可致脑梗死;小动脉破裂可致脑出血。

(4)肾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侧端。

影响:○1因官腔狭窄而引起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2因动脉阻塞而致肾梗死,梗死灶机化后形成较大瘢(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下肢为重。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重点:1.动脉粥样硬化2.高血压3.风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各器官病变,心瓣膜病4.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和亚急性5.心肌病和心肌炎内容:动脉粥样硬化(AS)☑一、概述: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使管壁变硬、管腔危险,并引起一系列继发缺血改变,尤其在心和脑。

☑二、危险因素1)高脂血症:指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增高。

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只蛋白(VLDL)水平持续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

2)其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减、遗传因素、年龄、肥胖性别。

☑三、发病机制尚未最后阐明。

共同机制:脂类物质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脂类物质进入血管内膜,刺激吞噬细胞进入内膜、增生、吞噬脂类物质成为泡沫细胞。

同时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成为泡沫细胞,并增生导致管壁纤维组织增生。

其中泡沫细胞的来源是关键。

☑四、基本病理变化分期肉眼镜下脂纹动脉内膜点状或细条纹状的黄色微隆起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分支开口处苏丹III染为桔红色内膜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纤维斑块动脉内膜瓷白色不规则形隆起病灶表面被覆大量胶原纤维构成的纤维帽,纤维帽下为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

粥样斑块(粥瘤)AS特征性病变动脉内膜黄色隆起,表面白色硬组织,深部黄色粥样物质纤维帽下大量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

病变底部可见肉芽组织增生。

复合性病变斑块内出血、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五、主要动脉病变1)主动脉:后壁和分支开口处2)冠心病3)肾:AS固缩肾4)四肢:间歇性跛行5)肠系膜高血压☑一、发性高血压定义:原因不明的、以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心脑血管病病理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病病理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病病理学知识点引言:心脑血管病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对于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病病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它发生在动脉内膜中,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和脂质在血管壁内积聚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

最终,斑块可能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或中风。

二、动脉炎动脉炎是指动脉内膜和中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的动脉炎病变包括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和坏死性小血管炎。

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而引起血管狭窄、闭塞或扩张。

三、心肌病变心肌病变指的是心脏肌肉的疾病,可以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肥厚等。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局部心肌坏死。

心肌炎则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引起心肌炎症,导致心肌损伤。

心肌肥厚则是心肌细胞增生或肥大,导致心腔变窄和心功能不全。

四、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是指脑血管内的病理变化,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损伤。

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引起脑组织出血和压力增加。

五、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除了上述具体疾病的病理变化外,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一些共同的病理特点。

例如,血栓形成是很多心脑血管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聚集在破裂处形成血栓。

此外,炎症反应也是心脑血管病病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炎症细胞和介质的释放会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结论:心脑血管病病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这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心肌病变和脑血管病变等不同病理变化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病理学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课程复习

病理学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课程复习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知识框架重点内容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掌握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基本病变。

熟悉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及危害。

了解肾动脉粥样硬化及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和发病机制1.1危险因素1.1.1高脂血症 AS严重程度随血浆胆固醇的升高而加重。

LDL、VLDL升高和HDL降低与A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冠心病以小,致密LDL升高为主。

1.1.2高血压1.1.3吸烟1.1.4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①糖尿病;②高胰岛素血症;③甲状腺功能减退。

1.1.5遗传因素1.1.6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肥胖。

1.2发病机制1.2.1脂质渗入学说1.2.2平滑肌突变学说1.2.3炎症学说1.2.4内皮损伤学说2.病理变化2.1基本病变(1)病变部位:大动脉(弹性动脉)、中等动脉(肌性动脉)。

(2)特征病变:大、中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

2.2主要动脉的病变2.2.1主动脉粥样硬化(1)病变部位:主动脉后壁及分支开口处,腹主动脉>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2)后果2.2.2脑动脉粥样硬化(1)病变部位:Wills环和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

(2)后果(3)肾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心绞痛的概念及特点;心肌梗死的概念、好发部位,类型及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熟悉冠心病的原因和心绞痛的诱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了解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coronary atherosclerosis)1.1累及部位左冠脉前降支>右冠脉主干、左冠脉主干>左冠脉后降支/左旋支。

1.2狭窄程度分级Ⅰ~Ⅳ级。

1.3病理变化(1)病变累及一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

(2)病变分布节段性以冠状动脉近侧端,血管的心壁侧病变最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状分布,随着病变发展,斑块可融合,多呈新月形。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资料重点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资料重点

Pathology
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 年龄、性别和遗传等
Pathology
病理变化
主要累及全身的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
脂纹与脂斑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继发性改变
Pathology
主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下节) 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继发性高血压
Pathology
缓 进 性 高 血 压(良 性)
机能障碍期
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血管病变期
高血压
细动脉 小动脉
内脏病变期
心大(心脏)、肾小(肾脏)、脑出血(脑)、视网膜
Pathology
急 进 型 高 血 压(恶 性)
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显著升高,尤以舒张压明显, 常大于130mmHg,病变进展迅速,较早出现肾衰竭。 病 变 主要累及肾、脑和视网膜。
Pathology
常见病因
风湿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粥样硬化 梅毒性主动脉炎 先天因素
Pathology
类型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 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 病。
Pathology
环形红斑
多见于儿童,为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具有诊断意义。
肉眼
淡红色环状红晕,中央
色泽正常,微隆起。
镜下
呈非特异性渗出性炎改变。
Pathology
皮下结节
多见于四肢大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
肉 眼 圆形或椭圆形(0.5-2cm),质硬,活动。

第九版病理学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49)、简述题(44)、填空题(11)及单项选择题(56)。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高血压病第三节动脉瘤第四节风湿病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六节心瓣膜病第七节心肌病第八节心肌炎第九节心包炎第十节先天性心脏病重点难点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特点及后果;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心肌梗死的病变及结局;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各脏器的病变特点及后果;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和结局;慢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基础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及结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动脉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高血压病、风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心瓣膜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心肌病及心肌炎的概念及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类型。

一、名词解释(49)1、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泛指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的一类动脉疾病,包括:①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②动脉中层钙化,以肌型动脉的中层坏死、钙化为特征,见于老年人,在我国较少发生;③动脉粥样硬化。

三者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

2、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病变特征是血管内膜形成粥瘤(atheroma)或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心血管系统疾病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心血管系统疾病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学是重要的基础考查科目,医学基础知识很多时候都会考到,今天今天整理中关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总结如下:一、动脉粥样硬化1.好发于大、中动脉。

2.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①脂纹期: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是脂纹;本期特点是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②纤维斑块期:大量平滑肌细胞形成纤维帽;纤维斑块属于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③粥样斑块期:动脉粥样硬化最典型病变。

3.LDL、VLDL(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是判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指标;HDL(高密度脂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4.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①心脏:左前降支最常见;②肾脏: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③脑:脑萎缩;二、原发性高血压1.高血压是一种细小动脉(肾入球动脉、视网膜动脉)的长期痉挛;属于血管壁玻璃样变;2.属可逆性改变;3.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①累及心脏:早期会出现心脏的向心性肥大(左室肥大);晚期出现离心性肥大;②累及肾脏:出现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注意: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硬化性固缩肾见于动脉粥样硬化。

③累及大脑:可出现脑出血、脑水肿等病变;脑出血多发生在内囊和基底节区;内囊和基底节的血液来自于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4.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属于纤维素样坏死。

三、风湿性心脏病1.最特征性改变:可有Aschoff小体(枭眼细胞)形成;最有诊断意义。

2.风心病主要累及心肌间质;3.风心病最主要累及二尖瓣;慢性风心病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总论组成心血管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功能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一)心(heart):主要由心肌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

(二)动脉(artery):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管道。

(三)毛细血管(capillary):连于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

(四)静脉(vein):运送血液流回心脏的管道。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一)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二)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三、血管吻合:(一)动脉间吻合:1、两动脉干间借交通支吻合,如Willis环。

2、常活动或易受压部:多条动脉吻合成动脉网(关节网)3、常改变形态器官:动脉末端吻合成动脉弓(掌深弓、掌浅弓,胃小弯动脉弓)功能:缩短循环时间,调节血流量。

(二)静脉间吻合:1、形成静脉网:手背静脉网2、脏器周围或壁内形成静脉丛(三)动脉-静脉直接连接:在肢体尖端存在,调节局部血流量和温度四、侧副支、侧副吻合和侧副循环:(一)侧副管:主干发出与之平行的血管(二)侧副吻合:相邻的侧副管吻合在一起(三)侧副循环:在主干受阻时通过侧副吻合建立的循环第二节心一、位置:中纵隔内,2/3居正中线左侧、1/3居正中线右侧。

前方:胸骨体,2-6肋软骨后方:5-8胸椎毗邻:前面:大部被肺、胸膜覆盖。

心包裸区:心脏前方下部一个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此区称~。

心包腔穿刺:左侧第四肋间隙靠胸骨左缘进针。

后面:胸主动脉、食管、迷走神经两侧:借纵隔胸膜与肺和胸膜腔相邻上面: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下面:膈二、形态:倒置的锥体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一)心尖:指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体表投形:左锁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点内侧1-2cm (二)心底: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其次为右心房构成。

心轴:心底与心尖间的连线,与正中线成45°角。

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总论组成心血管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功能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一)心(heart):主要由心肌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

(二)动脉(artery):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管道。

(三)毛细血管(capillary):连于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

(四)静脉(vein):运送血液流回心脏的管道。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一)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二)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三、血管吻合:(一)动脉间吻合:1、两动脉干间借交通支吻合,如Willis环。

2、常活动或易受压部:多条动脉吻合成动脉网(关节网)3、常改变形态器官:动脉末端吻合成动脉弓(掌深弓、掌浅弓,胃小弯动脉弓)功能:缩短循环时间,调节血流量。

(二)静脉间吻合:1、形成静脉网:手背静脉网2、脏器周围或壁内形成静脉丛(三)动脉-静脉直接连接:在肢体尖端存在,调节局部血流量和温度四、侧副支、侧副吻合和侧副循环:(一)侧副管:主干发出与之平行的血管(二)侧副吻合:相邻的侧副管吻合在一起(三)侧副循环:在主干受阻时通过侧副吻合建立的循环第二节心一、位置:中纵隔内,2/3居正中线左侧、1/3居正中线右侧。

前方:胸骨体,2-6肋软骨后方:5-8胸椎毗邻:前面:大部被肺、胸膜覆盖。

心包裸区:心脏前方下部一个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此区称~。

心包腔穿刺:左侧第四肋间隙靠胸骨左缘进针。

后面:胸主动脉、食管、迷走神经两侧:借纵隔胸膜与肺和胸膜腔相邻上面: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下面:膈二、形态:倒置的锥体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一)心尖:指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体表投形:左锁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点内侧1-2cm (二)心底: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其次为右心房构成。

心轴:心底与心尖间的连线,与正中线成45°角。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new)》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new)》

形成性练习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小动脉 B.大、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大、中静脉 E.毛细血管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危险因素
1. 高脂血症 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升高即为高脂血 症。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LDL ) 和 极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VLDL)容易透过动脉内膜沉积;而高密度 脂蛋白(HDL)可抑制二者在内膜沉积。
心肌梗死的部位
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区域,如左心室前壁、 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约占全部心肌梗死 50%
梗死类型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梗死主要累及心室内层 1/3的心肌,可累及肉柱和乳头肌,梗死面积直 径约0.5-1.5cm,严重时融合呈环状梗死。
(2)透壁性梗死;
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深达室壁2/3, 梗死面积直径大于2.5cm 。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及其继发性病变;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类型; 2.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和器官病变;
3.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 的基本病变 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性改变
2.阿少夫小体定义
教学内容的发展点:
1.泡沫细胞的形成过程 2.良性高血压的肾脏改变
2.Rheumatic myocarditis
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在 间质血管旁可见Aschoff body 形 成。
3.风湿性心外膜炎及心包炎
呈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可形成心包 积液、绒毛心和缩窄性心包炎。
(二)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
大关节形成游走性浆液性关节炎。 多见成年患者,以游走性红、肿、热、 疼、功能障碍为主,不遗留关节变形。 (舔过关节,咬住心脏)

【病理学总结】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总结】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总结】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风湿病(rheumatism)一、概述:1、风湿病概念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

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心脏、关节和血管最常被累及,以心脏病变为最重。

2、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地区特点多发于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患病率无差别。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

三、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渗出期(非特异性炎)结缔组织基质的粘液变性: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此期病变持续1个月。

2、增生期(肉芽肿期)病变在心肌间质,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近似梭形,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

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

少量淋巴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

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3、瘢痕期(愈合期)出现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变为纤维细胞。

整个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

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上述整个病程为4-6个月。

该疾病可反复发作。

四、各个器官的病变:(一)风湿性心脏病:1、风湿性心内膜炎:(1)好发部位: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左心房(2)赘生物特点:多个,粟粒大小,灰白色,单行排列与瓣膜闭锁缘,附着牢固,不易脱落;镜下为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风湿细胞。

(3)结局及影响:反复发作,结缔组织增多→病变纤维化→瘢痕→瓣膜增厚Mc Callum patch(马氏斑):瓣膜病变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

晚期:反复发作→疣状赘生物机化→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形成慢性心瓣膜病)2、风湿性心肌炎:(1)部位:心肌间质结缔组织;(2)病变特点:小动脉旁出现Aschoff小体,弥漫分布;(3)结局及影响:风湿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风湿性心包炎:(1)病变:累及心外膜脏层;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绒毛心;不完全吸收→机化、粘连→缩窄性心包炎(2)结局及影响(二)风湿性关节炎浆液性渗出为主,主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游走性,反复发作性。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切片小总结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切片小总结

The verrucous vegetation
Rheumatic endocarditis:1-2mm,灰白色、半
透明,附着牢固,不易 脱落
content:血小板、纤维素,少量Aschoff cell
SBE:息肉状、菜花状,质松脆、易脱落
content:血小板、纤维素、菌落、坏死组织、炎
性细胞
Atherosclerosis AS
1. 基本病变(血脂异常,血管壁成分改变) 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病变 2. 主要A的病变 主A、冠状A 、颈A及脑A 、肾A 、四肢A 、 肠系膜动脉 3. 冠心病表现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 维化、冠状动脉性猝死 心梗合并症 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 形成、心包炎
Rheumatism、Infective endocarditis
1. 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肉芽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风湿小体(风湿细胞);纤维化 2.风湿性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异同 大小、形态、成分 3. SBE的并发症:败血症、出血点、Osler小结、 动脉栓塞、肾炎。 4.慢性心瓣膜病—血液循环障碍—机体影响
Primary hypertension
1.高血压:诊断标准 成人收缩压≥140 mmHg(18.4kPa) 舒张压≥90 mmHg(12.0kPa) 2.病理变化分期 机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3.主要器官病变与影响 心、肾、脑、眼底 4.急进型高血压 舒张压升高>130 mmHg,肾病变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本章节为正常教学大纲和考研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学习的主要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风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克山病。

本章节涉及疾病较多,重点突出。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中,与之发生相关性最高的是高脂血症,其中LDL、VLDL 越高越容易引发AS,但是HDL的升高可以对抗AS的发生,所以HDL的升高对机体来说是有好处的。

AS的好发部位是:大中动脉。

其病理变化一共分为4期,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期,叫粥样斑块期,又叫做粥瘤(Atheroma),需掌握镜下改变与肉眼变化。

第四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改变,主要体现在管腔狭窄和管壁的破坏,其中要注意的是管壁的破坏可引发动脉瘤,因动脉粥样硬化均发生于大中动脉,于是动脉瘤通常在比较粗的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在临床中需要注意。

脑动脉粥样硬化易引发三个结果: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会使肾的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变的凹凸不平。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动脉管腔缩小,供血不足,引发肢端缺血性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后可发生肢端的坏疽。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此病在临床中很常见,并可引发严重的后果,因为心肌一旦发生坏死,不可再生,只能发生纤维性修复,最终形成瘢痕,从而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严重者即会发生死亡。

冠心病最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的血管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常常出现在考试题中,重点记忆。

支配心肌的血管狭窄后,即会发生心肌的缺血,于是引发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心绞痛。

若支配心肌的血管被完全堵塞,即会发生心肌梗死。

心绞痛的概念非常重要,书中概念的最后一句话服用硝酸制剂可缓解,可在临床中鉴别患者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因为这两个疾病的临床表现比较相似。

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心前区,但因为心脏为内脏痛,疼痛感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有些患者还会放射到右肩、右上肢,更还有少数患者可向上放射到口腔,所以可能会以牙疼来就诊,有些可放射至腹部,若合并有恶心呕吐,常常会误以为是肠胃炎误诊。

为有效避免这种失误,对于中老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务必做心电图检查,排除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类型、病理变化。

心肌梗死的合并症:书中列举了好几种情况,这些情况最终都可导致死亡。

二、高血压
本病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务必全面掌握。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牢记。

2.高血压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节重点讨论原发性高血压,因这型高血压在临床中占
绝大多数。

3.高血压的分期:高血压的好发部位为全身细小动脉,共分为三期。

3.1功能紊乱期:这期为高血压的早期,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血管发生了间歇性的痉
挛造成了血压的升高,所以血压会在正常与高之间波动,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可连续多次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判断患者的病情。

3.2动脉病变期:这期血管开始出现器质性改变,细小动脉发生了硬化,于是血压再也无
法恢复到正常,测量血压是在高与高之间波动,此时高血压已不能治愈,需终生服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为更好的保护心肾脑的健康。

3.3内脏病变期:
主要体现在心、肾、脑这三个器官
3.3.1心脏的病变:因全身细小动脉硬化,外周阻力增大→左心负荷增大→左心结构代偿→首
先发生的是左心室向心性肥厚→随着病情的进展→继而发生左心室离心性肥厚(失代偿)→出现左心衰竭→波及右心→全心衰竭→死亡
3.3.2肾脏的病变:
肾细小动脉硬化、肾小球血液灌流不足→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肾小管萎缩、消失,其余代偿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高血压性颗粒固缩肾→肾小球路过滤下降→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少尿、无尿
3.3.3 脑的病变:
(1)脑水肿:脑细小动脉硬化→血流减少获取的氧气营养物质减少→血管内的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内皮细胞发生退缩→毛细血管之间的缝隙变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过多的水分从血管流出→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疝→死亡
(2)脑梗死:脑细小动脉硬化→脑组织缺氧→脑梗死(脑软化)→意识障碍→昏迷
(3)脑出血:因细小动脉硬化,改变了血管的正常结构,易出血动脉瘤,继而容易发生破裂→脑出血,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在内囊基底节,如果这个位置发生出血,患者常表现出偏瘫。

若出血部位在脑干,常引发死亡。

恶性高血压需掌握病理变化,动脉内膜显著增厚,伴有平滑肌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增多,形成葱皮样外观,导致血管腔狭窄。

主要累及肾脏,可因肾衰竭而死亡。

三、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性疾病,请同学们注意,是和这个细菌有关,并不是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在询问风湿病患者的病史时会发现,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的感染(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有关)的情况。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为三期,其中增生期会出现典型的病变,为★风湿肉芽肿(又称为风湿小体或Aschoff小体),它的组成成分为风湿细胞、纤维素样坏死、淋巴细胞、浆细胞。

其中风湿细胞又称为Aschoff细胞、鸟眼细胞、毛毛虫细胞,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搞清楚为何称为鸟眼细胞与毛毛虫细胞,重点内容。

风湿病的主要病变体现在心脏
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累及心瓣膜,常见的为二尖瓣。

2.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肌的间质
3.风湿性心外膜炎:病变累及心包膜,可出现心包积液,在X-RAY下可呈现“烧瓶
心”,患者在做X-RAY检查的时候为站立位,因“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使得心
包口小底大,于是形成烧瓶心。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本节内容重点学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致病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毒力相对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书上写的草绿色葡萄球菌
为同一种菌)引起。

瓣膜赘生物的组成成分。

六、心瓣膜病:本节主要学习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
1.重点掌握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通过掌握血流动力学改变,判断心房心室在哪个时期会扩大,听诊可出现特殊的心音(牢记)常出现在考题中,考研也是必考内容。

3.二尖瓣狭窄——梨形心;二尖瓣闭锁不全——球形心
4.★联合瓣膜病、瓣膜双病变:重要的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