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时期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色研究 日本德川时期民间绘画
中国姑苏版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清初姑苏版画设计对日本浮世绘设计的影响中国明清时期的苏州桃花坞木刻版年画及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版画,是中、日这两个国家分别创造的一种平民化的美术形式。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指18世纪产于苏州的版画类印刷物,即集中在桃花坞制作、呈现为年画形式的民间美术品而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崛起的独立的绘画门类,以“眼见耳闻的社会百态为表现内容”,通过对浮华世界的生动展现,来迎合市民和中产者世俗的审美情趣。
日本美术在近代以前可以说是大半源自中国,然而日本美术史上引以为豪号称“世界艺苑一绝”的浮世绘艺术,被认为是日本江户时代独创的绘画艺术,是日本对世界美术的莫大贡献。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由于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明暗等表现手法,成为向日本输入西画技法的“二传手”。
受沈南蘋山水花鸟中工笔和色彩的宋元遗意的影响,江户画坛所流行的写实风尚恰恰呼应了浮世绘风景画的兴起。
①随着幕府政权对进口书籍输入限制的放松,西方铜板画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大量进入日本,尤其是司马江汉制作成功铜版画,这些都对日本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浮世绘②江户时代各种世俗小说格外流行,无论是描写勇猛武士的戏剧,还是荒唐无聊的滑稽戏或人形净瑠璃③,在江户的平民阶层中都十分有人气,歌舞伎的场景和人物也被直接作为小说插图以版画的形式得以出版。
较之传统的古典版画,人物形象吸取了风俗画的手法,表现手法奔放、活跃,人物性格也更加鲜明。
江户时代最重要的美术现象当属浮世绘版画的出现。
日语中的“浮世”一词在古代原为“忧世”,因为厌世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对净土向往的来世期待上的。
随着佛教理念的世俗化,此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
较之过去或者未来,此时此刻的“现世”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忧世”也由此被更为轻松明快的“浮世”所取代。
④姑苏版画长56.3厘米、宽37.5厘米的《清明佳节图》是一张上、下四格连贯的版画。
画面上,从右至左、从上到下以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浮世绘版画在日本的兴起浮世绘是十七世纪初期,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
它的渊源虽然来自原有的“大和绘”,但是它与"大和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
当时著名画家菱川师宣所作的《吉原夜宴之料理》生动的生活场面体现了一种民间艺术的兴起,并且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
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
浮世绘绘画由于著名的菱川师宣(1618—1694)的影响,出版业中心遂转移到江户,而且本来附属于原文的插图,也获得了艺术上的独立地位。
师宣在一生事业里所出版的许多带有插图的书籍,都是图优于文,而且画者也自豪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像过去所有作插绘者那样一贯用匿名的方法。
这些“绘本”的插图大部分都是在吉原的花街柳巷中所扮演的爱情场面;因此他同时代的画家都称此种艺术为“浮世绘”《屏风之后》。
值得玩味的是师宣自己在画上署名时,总在他名字前加以“大和绘师”几个字,由此明确地表示出他渴望创造一种反映当时人民生活及精神实质的纯日本型的绘画,并且摆脱受到中国传统感染的各因袭画派。
这一理想终于在西川佑信的一篇关于绘画的论文上得到发挥,这可以说就是浮世绘的美学基础。
伊东深水作品师宣的成就大部分归功于他风格上所具有的魅力。
他利用了最新技术上的改进,使他的印刷版画在质量上毫不逊于绘画本身。
那美妙而正确的线条,体现出他所作女性形象的一切典雅风姿,并且由于非常巧妙地交互应用着黑白两种色调,他获得了简单但鲜明而动人的效果。
他的艺术为版画的独树一帜开辟了道路;这乃是插图画得到自由发展后的合理结果。
浅析江户浮世绘的审美文化
浅析江户浮世绘的审美文化1. 引言1.1 江户浮世绘的背景江户浮世绘起源于17世纪的日本江户时代,是一种以木刻版画形式传播的艺术形式。
江户浮世绘的兴起与江户时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密不可分。
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商业活动繁荣,城市居民的阶级结构也日益分明。
这种社会背景下,浮世绘得以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价值。
浮世绘的题材广泛,包括歌舞伎、美人画、风景画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生活和乐趣的独特理解和表现。
此外,浮世绘还通过其形式简洁、色彩鲜艳、构图独特等艺术特点,吸引了众多欣赏者和收藏家。
总的来说,江户浮世绘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文化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日本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浮世绘的发展历程江户浮世绘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而江户幕府的实施却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时,浮世绘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浮世绘的早期阶段,艺术家们主要以木版画的形式进行创作,作品以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和美人画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浮世绘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题材和风格,包括描绘戏剧、历史事件和风景等内容。
艺术家们也开始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来表现作品,使得浮世绘的艺术特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江户时代的进入,浮世绘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艺术家们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
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等艺术家的作品更是成为了后世艺术的经典之作。
江户浮世绘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化与创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 正文2.1 浮世绘的艺术特点1. 色彩艳丽:浮世绘作品以鲜艳的色彩为特点,运用了丰富的色彩组合和强烈的对比,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和视觉冲击力。
2. 精细的线条:浮世绘画家擅长运用细腻的线条描绘人物的轮廓和表情,以及衣物、背景等细节,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格物象真 传之东瀛——试论沈铨花鸟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2021/06 No.232国家美术典藏清 沈铨 松鹿图114cm ×51cm 中国美术馆藏沈铨(1682—1760),字衡之、衡斋,号南,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
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
早年师从清代花鸟画家胡湄,工花卉、翎毛、走兽。
中国花鸟画至唐代独立成科,五代时期以“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的两种典型风格:一种工整细致,富贵浓艳;一种豪放野逸,生易元吉,画马学李公麟、赵孟,置景布局学林良、吕纪等。
他研习工笔重彩、淡彩、写意、白描、皴染、勾填、没骨等各种技法,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自创新格,沈铨的花鸟画富有浓厚的世俗意味,以描绘猴、鹿、马、仙鹤、孔雀、锦鸡、鸳鸯等飞禽走兽和松柏、印”,右下方钤印两方,上为“天机自然”,下为“云馆杨炳”。
此作为立轴,构图宏大,气势雄阔。
近景中,遒劲的古松和湍急的流水占据了一半的画面;中景中,几头梅花鹿嬉戏于山岩之上,或卧或立,或仰或俯,动静相间,姿态各异;远景中,松叶在朦胧的雾霭中若隐若现,一轮红日悬挂于天边。
画中梅花鹿造型精准传神,姿态生动自然,茸毛晕染细腻。
山石以淡墨烘染、勾皴,以浓墨点染山头,墨色润泽,浓淡有致,意境深远。
梅花鹿的工细入微与草木山石的自然野逸和谐统一,颇具天然意趣。
作品为全景式构图,有明代院体画气韵;用笔敷色、描摹物象则遥承宋代院体之意,形神兼备。
沈铨是一位功力深厚的传统花鸟画家,作为职业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并无显赫之名。
然而,他在知天命之年东渡扶桑,传授绘画技艺,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日本近世绘画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成为中日艺术交流史上的一个传奇。
雍正九年(日本享保十六年,1731年),沈铨应德川幕府邀请,携弟子十余人乘船进入长崎港,雍正十一年(日本享保十八年,1733年)回棹归国,在日本逗留一年零十个月。
长崎位于日本群岛的西南端,长崎港是江户时代日本海外文化输入的唯一海港。
当时长崎的画派很多,其中受到中国赴日画家的影响的有僧逸然的“黄檗画”,尹孚九、费汉源的“文人画”,沈铨的“花鸟写生画”等。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日本浮世绘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的江户时代,并在18世纪和19世纪达到了巅峰。
浮世绘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艺术运动和流派。
本文将对日本浮世绘艺术进行浅析,以探究其独特之处和对后世的影响。
浮世绘艺术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城市化程度提高,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增多,这为艺术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浮世绘的主要形式是木刻版画,最初起源于民间艺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雅的表现形式。
浮世绘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景、戏剧、历史、名人、美人等,其中以描绘美人和戏剧最为著名。
浮世绘的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其特点之一是明快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这与欧洲绘画的写实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浮世绘追求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在画面上运用了大量的装饰性元素和扁平的空间构图,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非常生动和富有动感。
浮世绘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对光影和色彩的处理,浮世绘大师们擅长运用色块和色彩对比来表现画面中的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张力。
浮世绘对于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浮世绘将艺术和大众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使得百姓也能够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浮世绘也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描绘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繁荣与丰富的文化生活。
浮世绘的主题涵盖了日本的传统民俗、历史故事、戏剧、美人与花鸟等,这些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浮世绘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19世纪末,欧洲的一些画家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启发,开始模仿浮世绘的绘画风格,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中的一些元素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尤其是在法国印象派画家中,他们对浮世绘的技法和主题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浮世绘艺术对于欧洲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世绘是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术表现形式,起源于江户时代(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在艺术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浮世绘的诞生和发展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它是百姓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当时日本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点。
浮世绘艺术的特点之一是鲜艳的色彩,浓郁的色调和明亮的对比色使画面生动鲜明。
精妙绝伦的线条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布局合理,人物生动形象。
浮世绘绘制的对象广泛,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形态。
此外,随着艺术家的成长和技术的发展,浮世绘的主题涵盖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历史故事、传统戏曲、风俗民情等。
坐落于当时日本城市,浮世绘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浮世绘以简单易懂的小品图画、书籍插画、景背、广告等形式广泛流传,成为日本人陶冶情趣、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此外,浮世绘也成为一种文化互动的桥梁,作为中介的浮世绘艺术家为各个部门提供服务,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
总之,浮世绘艺术是一种卓越的美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日本民间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精妙绝伦的线条和布局。
通过对当时历史、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塑造,浮世绘艺术为人们了解和了解日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与美学浮世绘的盛行与影响
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与美学浮世绘的盛行与影响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与美学:浮世绘的盛行与影响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与文化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浮世绘成为一种盛行的艺术形式,对日本文化、艺术和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江户时代浮世绘的兴起、发展及其对日本艺术与美学的影响。
一、浮世绘的兴起与发展江户时代初期,浮世绘起初是由职人画(庶民绘画)演变而来。
在这个时期,庶民的兴趣逐渐受到重视,他们有了购买艺术品的经济能力和兴趣。
浮世绘艺术家开始将他们的作品大规模地卖给普通市民,使得庶民也能够欣赏到艺术的美感,推动了浮世绘的兴起。
浮世绘的兴起离不开印刷技术的进步。
通过木刻印刷技术,艺术家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制作多份拓印,使得浮世绘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大。
此外,艺术家还利用不同的颜料和纸质,为浮世绘作品添加更多的色彩和层次,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江户时代中期,随着城市生活的繁荣和庶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浮世绘迎来了黄金时代。
著名的浮世绘画家歌川広重、葛饰北斋等纷纷涌现,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技巧,创作了许多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这些作品表现了日本江户时代社会的生活场景、自然景观、历史事件等,使人们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二、浮世绘的艺术特点浮世绘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首先,浮世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生活。
细致入微的线条、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逼真生动的人物形象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
此外,浮世绘艺术家还通过对光影和透视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立体和逼真,增强了观赏者的体验感。
其次,浮世绘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浮世绘大胆地将不同元素进行融合,如将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和叙事性。
浮世绘作品还大量运用了明快活泼的画面构图和夸张幽默的人物形象,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气和乐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绘的瑰丽艺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绘的瑰丽艺术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民间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着瑰丽的艺术风貌。
自古以来,中国仰仗着智慧和创造力,民间艺人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传承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 民间绘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民间绘画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岩画和彩陶上的图画。
这些最早出现的绘画作品,记录了人类的生活、狩猎和神话故事,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技法不断发展,民间绘画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二. 民间绘画的特点与形式1. 鲜艳多彩的色彩运用:中国民间绘画以自然界的色彩为主,色彩明亮饱满,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2. 独特的线条表现:民间绘画注重线条的运用,采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形象的轮廓,给作品增添灵动之感。
3. 独特的构图方式:中国民间绘画注重画面的平衡和谐,通常采用对称或轴对称的构图方式,使作品更加稳定和有序。
4. 呈现生活场景和故事:作为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绘画常常通过具象的形式,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和传统故事,以反映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三. 民间绘画的代表作品1. 石涛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河图之一,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逼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繁忙的市井景象,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张大千的花鸟画:张大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民间绘画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花鸟画作品以繁复的构图和鲜明的色彩为特点,充满了艺术张力和生命力。
3. 中国刺绣: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刺绣通过线线相连的方式,绘制出形象逼真的图案,既透露出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又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独特。
四. 民间绘画的价值和意义1. 文化传承与历史记载:中国民间绘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后人了解古代社会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窗口。
2. 艺术审美与享受:民间绘画作品秉承自然、朴实、纯粹的艺术追求,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浅析江户浮世绘的审美文化
浅析江户浮世绘的审美文化江户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江户时代(17世纪至19世纪初),在日本的主要城市如东京、京都和大阪盛行。
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术,而且表达了江户时代社会的审美文化。
浮世绘是一种以木版画为基础的印刷艺术形式。
它使用了木刻版的技术,艺术家将图像刻在木板上,然后涂上颜料并冲印到纸上。
这种刻画的技术使艺术家能够迅速的生产大量的作品,并且使得浮世绘艺术更加普及化。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作品通常描绘了日常生活、城市风景、历史事件、传统故事和艺伎等主题。
这些作品以鲜艳的颜色、细腻的线条和精确的细节而闻名。
在江户浮世绘中,审美的重点在于表达整体的美感。
它强调形式的平衡、色彩的和谐和细节的精确。
在绘画中,艺术家通常使用对称和平衡的构图,以营造一种和谐的感觉。
他们也使用鲜艳的颜色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艺术家通常会细致地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细节,以追求对日常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准确刻画。
江户浮世绘还表达了一种特定的美学观念,即“浮世”。
浮世一词在日语中有“庸俗的世界”之意,然而在江户时代的文化中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浮世观念认为,人们应该珍视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美,而不是追求高尚和高雅的艺术。
江户浮世绘作品经常描绘了市井百态、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世界,传达了一种平凡而真实的审美观。
江户浮世绘也反映了大众传媒的兴起和流行文化的发展。
在江户时代,文化和艺术开始广泛地流通和消费。
浮世绘作品通过印刷的形式被大量生产和销售,成为广泛流传的大众艺术。
这种大众化的趋势也导致了浮世绘艺术家对市场需求的关注,艺术作品开始更加关注观众的兴趣,并致力于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江户浮世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创新和独到之处,而且体现了江户时代社会的审美文化。
浮世绘作品通过形式的平衡、色彩的和谐和细节的准确描绘,表达了整体的美感。
它还通过“浮世”观念强调珍视日常生活和平凡之美,反映了流行文化的兴起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日本浮世绘的艺术表现与社会文化背景
日本浮世绘的艺术表现与社会文化背景介绍日本浮世绘是一种传统的木刻版画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江户时代,并在18至19世纪达到了巅峰。
这种艺术形式以描绘日常生活场景、戏剧、美人和风景等为主题,通过精致的图像和色彩展现出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变迁。
起源与发展浮世绘起源于京都,并在江户(现今东京)成为流行的艺术形式。
它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木板雕刻、印刷和手工上色技术,并通过大量复制品的生产使得艺术品广泛流传。
艺术表现生活场景描绘浮世绘展示了江户时代日本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境。
从农民、工匠到武士和贵族,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他们所处环境和角色扮演。
戏剧表演浮世绘也广泛涉及到戏剧领域,特别是歌舞伎。
许多作品描绘了著名剧目的场景和角色,展现了戏剧的视觉魅力。
美人画是浮世绘中一种特别流行的题材,它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美丽女性。
这些作品通常以妆容、服饰和姿态来展现女性的魅力。
风景描绘浮世绘也对自然风景进行了艺术表达。
这些作品将日本独特的山水风貌、花卉和季节变化以精致的方式呈现出来。
社会文化背景庶民文化与大众消费浮世绘在江户时代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兴庶民阶层对艺术品的需求。
由于经济繁荣和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庶民能够接触到木版画,并购买它们以装饰家里或欣赏。
著名艺术家与流派在浮世绘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著名艺术家涌现出来。
他们通过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如歌川広重的「名所江戸百景」系列和葛飾北斋的「富嶽三十六景」。
影响其他艺术形式浮世绘的成功也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在绘画领域中受到赞美,还激发了文学、戏剧、服饰和家具等方面的创作。
日本浮世绘以其精美的图像和生动的色彩,展现了江户时代日本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变迁。
通过描绘日常场景、戏剧、美人和风景等题材,这种艺术形式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欣赏和消费的对象,并对其他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今,浮世绘依然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传统绘画艺术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传统绘画艺术传统绘画艺术是各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不同文化中的传统绘画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通过绘画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审美观。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以水墨画为代表。
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笔墨表现力和意境抒发而闻名于世。
中国水墨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
通过简约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传递出一种含蓄、内敛的美感。
中国水墨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通过线条的运用和墨色的渲染,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和人物的情感。
中国水墨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文人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通过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日本的传统绘画艺术以浮世绘为代表,浮世绘是江户时代日本的一种绘画形式,以描绘日常生活和戏剧演出为主题。
浮世绘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为特点,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出人物的姿态和情感。
浮世绘的题材广泛,既有描绘美丽女性和风景名胜的作品,也有描绘历史事件和战争的作品。
浮世绘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展现出日本人民的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印度的传统绘画艺术以梵画为代表,梵画是印度教寺庙中的壁画艺术。
梵画以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为特点,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出神圣和宗教的力量。
梵画的题材主要是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通过绘画作品传递出对于神圣的崇敬和对于宗教的信仰。
梵画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出宗教的力量和对于生命的敬畏,传达出对于宇宙的探索和对于人类存在的思考。
西方的传统绘画艺术以油画为代表,油画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绘画形式。
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细节为特点,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出人物和物体的真实性。
油画的题材广泛,既有描绘历史事件和宗教故事的作品,也有描绘风景和人物肖像的作品。
油画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观察,展现出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和对于自我存在的思考。
踵论日本小川家族所藏《江山霁雪图》
踵论日本小川家族所藏《江山霁雪图》
小川家族所藏的《江山霁雪图》是日本最著名的宣传画之一,也
是浙江书画家及书法家大石致和的杰作。
这幅画于1843年画成,拥有
神秘色彩和特殊的命运。
作品画面上以气势雄伟、线条精湛、色彩委
婉温婉的方式表达着对日本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的自豪感。
画卷正面,位于画面中央的是以丽江尼座为背景的江山,四周分
布着耸立的山峰、湛蓝的湖泊,孤零零地站立着映衬着霞光的白梦松。
右侧画面上部,有一支船在满天繁星中飞航,使画面更显得神奇绚丽;画面下部,有一片洁白的霜雪,沉浸在暮色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场
景线。
画卷背面,太阳和月亮共舞,把夜空映衬出耀眼夺目的奇异光彩。
五角梅花开放着,使空气中多出一份清新的清香;背景境处,更是宛
若诗中的江南水乡,柳树枝头挂着紫色的蝴蝶,在清脆的鸟鸣声中把
一股悠然安静深入心间。
《江山霁雪图》以其独特、神秘的气息,将日本古代文化之美景
融入了画面中,充分展示了古代日本江山之美。
它被誉为“传统的文
化和现代的艺术的完美交融”。
小川家族所藏的《江山霁雪图》实属
珍贵,是日本江山之美的象征。
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AbstractIn Japanese art,the image of the paintings which are usually centered on the female, can be called "beauty painting". The same with Chinese “portrait of ladies”,both scholars and poets at that time are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the beauty paintings ,which emerged in an endless stream in each period. To explore its unique aesthetic features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beauty of different period the picture. Japanese Ukiyoe art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folk art and it is also a genuine g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kiyoe paintings of Edo period through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briefly to illustrate the significance that the research of Ukiyoe beauty painting art has brought, also expounds the innovation of the study.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Ukiyoe art,the Japanese art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kiyoe art can express the aesthetic view of the Japanese nation. The Ukiyoe of Edo period is a more important proces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peak, which fully embodies the aesthetic spirit of the Japanese nation.Third part is to sum up the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edo period,through analyzes the painting style and beauty image from Ukiyoe representative of beauty painting masters,that came from different period of Edo. The fourth part is to study Ukiyoe painting art language in Edo period, to summarize the lines,color and composition of beauty painting on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aspects. The fifth part is to stud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do period Ukiyo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expound the aesthetic features embodied in Ukiyoe art with the culture perspective. The last part is a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an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modern art,which drawing lessons from traditional beauty paintings.The author expresses that we shoul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art critically adhere to pursue the beauty and stick to ourselves mind.Keywords: Japanese art;Ukiyoe art; Edo; beauty painting目 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浮世绘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3)(一)浮世绘的含义及其起源 (3)(二)浮世绘美人画艺术兴盛之时的社会概况 (4)(三)日本艺术的特点以及对浮世绘的影响 (5)二、江户时代各期浮世绘美人画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 (7)(一)诗意与优雅之美——菱川师宣 (7)(二)天真与鲜活之美——奥村政信和铃木春信 (10)(三)高挑与清秀之美——鸟居清长和鸟文斋荣之 (14)(四)细腻与生命力之美——喜多川歌麿 (16)(五)古朴与真实之美——溪斋英泉 (20)三、浮世绘美人画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 (23)(一)线条之美——简约而不简单 (23)(二)色彩之美——平面而不平淡 (28)(三)构图之美——残缺但无缺憾 (32)四、浮世绘美人画艺术审美特征的文化内涵 (36)(一)“大众性”的审美趣味与“平民文化” (36)(二)“及时享乐”的审美精神与“町人文化” (39)(三)“崇尚自然”的审美意识和禅宗文化 (41)结语 (44)参考文献 (49)附录 (51)致谢 (52)绪论如今人们一提到日本浮世绘艺术,常常联想到的是与色情有关的艺术,观众对浮世绘的欣赏可能被其题材与呈现方式所禁锢,其实从心理学方面来讲浮世绘是根源性的体现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在其著作《梦的解析》当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既是白日梦和愿望的达成,也是代替性填补现实中难以解决的冲动和欲望。
中国当代工笔画创作与日本画琳派的融通的开题报告
中国当代工笔画创作与日本画琳派的融通的开题报告中国当代工笔画和日本画琳派是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但在创作过程中,它们可以有所融合。
本文将论述中国当代工笔画和日本画琳派的特点与历史背景,并探讨它们融合的可能性和方法。
一、中国当代工笔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中国工笔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风格,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时期。
它强调精细的描绘和细节的表现,注重形象的真实和生动性。
中国当代工笔画继承了传统工笔画的特点,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一些新技法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工笔画凭借其传统的美学理念和现代的表现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艺术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将工笔画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多样化的绘画形式。
二、日本画琳派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日本画琳派起源于江户时代,以其精细的线条和细致的色彩著称。
琳派画家使用细毛笔和水彩颜料,绘制出精致的花鸟画和风景画。
琳派画家特别注重空间的表现,追求画面的和谐和平衡。
随着时代的发展,琳派画家的作品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包括中国艺术家。
琳派画在中国传入后得到了广泛的欣赏和学习,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两种绘画风格的融合尽管中国工笔画和日本画琳派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例如,都注重形象的精细描绘和细腻的表现技巧。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它们可以有所借鉴和融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融合方法:1.色彩:琳派画家擅长使用细致的色彩表现画面。
工笔画也注重色彩的表现,但通常是平面且较为简洁,可以从琳派画中学习更丰富的调色技巧和变化。
2.构图:琳派画家对于画面的整体表现有独到的见解。
可以通过琳派画的构图思想,使工笔画更加注重画面整体的感觉,突出主题。
3.题材: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不同,但一些题材是共通的,如花鸟、山水等。
可以从琳派画中学习更多的斋号资源,用更加多样化、创新的方式处理工笔画的题材。
总之,中国当代工笔画和日本画琳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在彼此的创作中寻找共鸣并加以尝试。
日本的这些浮世绘真的是太美了
日本的这些浮世绘真的是太美了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
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
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日本的浮世绘不仅是江户时代最有特色的绘画,而且还由于它对西方现代美术的推进作用而闻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为整个日本绘画的代名词。
从制作上来看,浮世绘分为两种:一种是木版画、一种是肉笔画。
前者是刻制印刷而成,后者是手绘而成。
江户时代的人们更珍惜比版画产量小的肉笔画,也留下许多优秀作品。
但是,浮世绘之所以能在长达两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木版画这一未开拓的领域中追求新技法和新形式的各种可能性。
因此,浮世绘样式的展开,主要是在版画中进行的。
据说日本浮世绘是日本人相当喜爱的一种艺术产物。
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浮世绘的作者都出身民间,没有一个御用画家,但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盛行,致使这种艺术失去了健康的内容,追求色情和低级趣味,渐渐地终于走向衰亡。
浮世绘今虽已被现代印刷术所代替,但它那丰富的艺术成果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
19世纪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水浒传》中108个梁山好汉的人物性格,生动地描]绘出富有个性的典型人物肖像。
威武繁复,细腻浓烈,丝丝入扣,格外受人欢迎。
留下大量鬼怪画,风格繁复,形象生动。
另外,日本浮世绘绘画最出名的这些画家有:铃木春信、东洲斋写乐、歌川广重、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菱川师宣、月冈芳年、溪斋英泉等。
另外,浮世绘的绘画种类也是非常的广泛的,例如:美人画、漫画、戏画、鸟语绘、春画、名所绘、花鸟绘、武者绘、历史画、玩具绘、见立绘、相扑绘等等等等。
不过目前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美人画、漫画、戏画、鸟语绘、春画、名所绘、花鸟绘、武者绘、历史画等等。
日本画圣雪舟等扬
日本画圣雪舟等扬1467年三月,初春时节清冷的海面上,一艘海船劈波斩浪,颠簸行驶在汹涌的波涛中。
乘着三月的东风,船帆撑得正饱;透过翻卷的海浪,船舷处隐约可见“寺丸”字样与花瓣状的家徽。
靠近船尾的位置垒放着许多木箱,全部被油纸小心地掩盖,上面依稀写着寺院的万字印信。
一个僧人立在船头,凝望着船的前方。
黯淡的天穹浓云密布,风中传来一股腥味,远处涌起的波涛由纯净的蓝色变得浑浊深邃。
海面的起伏愈发强烈,船头一会被高高抛起,转眼又被沉沉地掷下,激起数十丈高的浪花。
暴风雨即将来临,一个船员一手紧紧抓住绳索,踉踉跄跄地向船头移动,隔着不断掀起的水幕,大声呼唤甲板上的人们进入船舱。
大家纷纷躲进船舱,只有在船头凝望的僧人一动不动,任凭身边巨浪汹涌、狂风呼啸。
像一尊肃立的佛像。
对他而言,相比人生的风波,这不过是一场温和的暴雨;而他所凝望的前方,是他心动神驰、日夜期盼的明代中国;正是在那里的游历,使他最终成为日本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绘画宗师——雪舟等扬。
《秋冬山水图》是雪舟等扬的代表作,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代表了日本水墨画的最高水准,是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的日本山水画。
不同于大部分天才画家,雪舟的生涯是从怀疑与不自信中起步的。
1420年,雪舟出生于大阪西边的山城冈山,幼年便来到京都的名寺相国寺修行,成为一名负责通知众僧用斋的“喝食行者”。
身处纷乱的幕府时期中叶,相国寺作为京都本阵,既负责全国禅宗寺院的任免与废立,也担任绘画、文艺、诗词等职能,是名副其实的幕府文化中枢。
因此,雪舟得以在少年时便遇见日本足利幕府御用画师、相国寺第一名手——天章周文。
天章周文《山水图》周文,字天章,号越溪。
少年时进入相国寺修禅,跟随幕府著名画师如拙习画,学习中国南宋李唐、夏圭、马远的风格,之后自成一家,成为幕府山水第一名手。
周文当时被称为“能画师文公”,画技精湛,尤其擅于留白。
他很喜欢这位从山城前来京都见习的小画僧,允许他在自己的身边磨墨九年。
雪舟籍此欣赏了众多周文持有的宋元名迹,但他并未正式成为周文的弟子,也没有在京都取得成功。
民间绘画研究报告
民间绘画研究报告民间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题材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民间绘画进行研究。
民间绘画的历史传承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时候,民间绘画主要以壁画和屏风画为主,内容多涉及宗教、神话、宴会等方面。
明清时期,民间绘画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如民间扇面绘画、年画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些作品形式简单、内容真实,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因此深受大众喜爱。
自20世纪以来,民间绘画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融合了现代元素,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民间绘画中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反映农耕、农民生活的作品,也有描绘社会人物、历史故事的作品,还有一些表达生活态度、愿望和情感的作品。
其中,反映农耕和农民生活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农业文明的独特魅力,能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土地为人民所赋予的珍贵财富。
而描绘社会人物和历史故事的作品则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让观众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民间绘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表现手法和色彩运用上。
民间绘画注重真实性和细节描绘,通常使用线条勾勒和色彩填充相结合的手法,给人一种质朴、朴素的美感。
而色彩运用方面,民间绘画注重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色彩鲜艳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同时,民间绘画也借鉴了中国书法和国画的特点,注重节奏感和意境营造,给人以自然、流畅的审美体验。
从发展前景来看,民间绘画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随着社会进步,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对于艺术的需求也愈发增加,民间绘画可以满足大众追求传统文化的心理。
其次,民间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开拓绘画艺术的边界,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
最后,民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能够表达民间智慧,传承中华文化。
综上所述,民间绘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表现了民众生活和情感以及社会历史。
从江户风俗画到美人浮世绘,透过日本美术史,看穿大和民族的本质日本浮世绘绘画美术史艺术风俗...
从江户风俗画到美人浮世绘,透过日本美术史,看穿大和民族的本质日本浮世绘绘画美术史艺术风俗...2007年底,中华世纪坛曾举办过一场“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弹琴的美人、乘凉的美人、梳妆的美人、沐浴的美人、插花的美人、赏樱的美人……摇曳生姿,尽显江户时代日本女性的婀娜风情。
在这些形态各异的美人画中,有一副画作格外醒目。
画上是一个体态丰艳、肌肤雪白、发髻高悬、眉毛细长的女性,她唇间那一点樱桃小嘴,最是娇俏动人。
这个漂亮的姑娘上身赤裸,身体微微前倾,右手放在身前的水桶里,左手正在用毛巾擦拭脖颈,身后站着一位手捧和服的侍女,显然是一位刚洗完澡的贵族女孩。
这幅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的浮世绘画作,便是日本大名鼎鼎的“青楼画师”喜多川歌麿的传世名作——《储菊浮萍花》。
说起浮世绘,大家并不陌生,在很多人眼中,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就是日本艺术文化的代名词。
浮世绘最早出现于日本江户时代,是一种以花魁美人、歌姬舞女、春宫魅惑、民俗风情等社会风俗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形式,其中的“浮世”二字,在佛教中有“尘世”、“俗世”之意。
由于浮世绘生动地表现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因此也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浮世绘出现之前,日本又流行过哪些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日本艺术的灵感源泉来自哪里?日本艺术又有哪些区别于其他国家艺术的特质?为了厘清这些有趣的问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戚印平编著了一部“论画为道”的《日本美术简史》。
全书共十五讲,从古代艺术的最初萌芽开始,依次介绍了飞鸟时代、平安时代的艺术风格,以及大和绘、绘卷物、障壁画、风俗画等不同艺术流派,对日本艺术史中主要时期的杰出艺术家及作品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书中还包含四百三十帧彩图,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日本美术的特质。
按照戚教授的观点,长期以来,中国艺术一直是日本艺术家汲取营养和寻求灵感的重要源泉。
这种文化艺术上的传承,主要始于隋唐时期。
公元607年,圣德太子任命小野妹子为使节,携带一封“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的国书,前往隋朝学习先进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新时期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色研究日本德川时期民间绘画浙江是一个有着丰厚的民间美术传统的地区。
民间绘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民间绘画以祖宗画、灶头画、年画、装饰画等形式散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而朴素的祈福。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民间绘画从形式到内涵也发生了变迁。
本文试就新时期浙江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艺术特色作一探讨。
一.浙江现代民间绘画的历史和内涵的演变“现代民间绘画”一词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名词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美术界独特的农民画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伴随当时轰轰烈烈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及相关的政治运动,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诗画运动。
河南舞阳的街头巷尾出现宣传壁画,陕西户县也成为全国瞩目的农民画基地。
浙江也不例外。
在这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象山女画家高妙兰。
1956年,高妙兰制作了一套象征“福、禄、寿”的工艺品寄往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把她的作品转赠国家博物馆,在给她的来信中称她为“农民画家”,其所创作的作品自然就被称为“农民画”。
农民画从本义上是试图区别官方画家和传统文人所创作的作品,他们没有经过传统的技巧和审美规范的教育。
而在当时不同区域还产生了牧民画、渔民画、工人画等,所以广义上说,农民画成了群众业余美术创作的代名词。
20世纪80年代始,浙江有一些群众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加入了民间绘画创作的队伍,并以其表现艺术的新颖性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浙江的嘉兴、金华、舟山等地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84年,浙江群众美术界率先提出了“现代民间绘画”概念,随后很快被全国各地所接受。
同年在义乌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义乌农民画社”。
1988年,文化部首批命名47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浙江即占八席。
同时在“全国农民画展”、“ __画联展”、“中国当代民间绘画作品邀请展”上频现浙江民间绘画的身影。
20世纪90年代以后,浙江民间绘画在经历了辉煌的同时,亦迎来了反思。
同一类型大量的画,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一些画乡的活动逐渐式微。
在新时期民间绘画该如何发展才能走上艺术创新之路,成为当下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
二.新时期浙江民间绘画创作艺术特色分析主题的恒常与变迁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主题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具体地体现在一些“恒常主题”的反复运用上。
这些“恒常主题”往往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如希翼宗族门姓的传承延续,盼求日常生活的丰衣足食,祈望社稷农事的免灾无害。
因此在浙江的农民画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些主题的表现,婚丧嫁娶生育、节庆庙会,这种恒常是从日常生活中把握、体认到的一些经过生活锤炼的人类智慧,这些内容构成了现代民间绘画的主流。
同时也有大量突出了独特的江南风情的作品,如张觉民的《南湖菱歌》、朱建芬的《鸭乡春雨》、陈震的《春蚕》以及舟山的渔民画都突出了浙江的地域特色。
此外在浙江民间绘画中还涌现众多反映了浙江 __变化发展的作品,如陈震的《小小商品走四方》,则反映了新时期社会的变迁。
风格的稚拙与奇诡著名学者王朝闻先生在评价民间美术时曾说过:“作者们的审美感受、独特个性,如何表现的思维方式,都显得很自由,……真所谓话(画)从心出。
这些‘话’好像不合逻辑却也很合逻辑,符合作者在心灵上对生活的感受,可在它们那稚拙的或奇诡的形式中见天真,活泼而不轻浮的风格中见纯真。
”[1]为满足人类精神、情感和审美的需要,包含着宗教、审美和艺术的原始巫术和礼仪开始了漫长的历程。
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民间艺术,具有原始而质朴的美学追求,而浙江民间绘画也是以它的稚拙与奇诡带来独特的审美意蕴。
从1980年代初期的艺术作品来看,作品较多停留在对传统民间美术语汇的运用,色彩艳丽、造型朴实,较多沿袭民间灶头画的风格。
而从近十年浙江民间绘画的发展看,风格在原有基础上作了拓展。
如杨海萍的《十里桑园》、吴雪飞的《衣》、秦怡的《小镇游龙》采用了民间蓝印花布的风格。
张觉民的《蚕歌》则采用了民间雕版印刷的模式,透露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有传统的质朴,更有现代的率性和旨趣。
3、造型的随意和完美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集体意识共同造就的传统文化。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某些图形逐渐演变为相对稳定的概念性符号,具有一定的含义和象征性,由此也决定了民间美术凭借情感的驱使,为体现某种精神和意念不求形似,甚至比例不准确、透视关系错误。
在浙江现代民间美术的大量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些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手工操作的熟练技巧为创作手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作品中,有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事物与人物合绘在一幅画面上,通过巧妙的组合,达到集中、饱满的效果,生动而不杂乱,看似不合理,甚至带有荒诞的造型,却透露出质朴、清新的韵味。
同时大量的民间造型手段被借鉴,变形、抽象、偶发性、综合材料的运用等,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气息。
嘉兴画家缪惠新就是一个典型。
早在1983年,他的作品《乡情》就获得浙江省农民画展一等奖。
《乡情》的背景是江南水乡,画的主题部分是一位农妇的发髻,大片的黑色块,小幅红色的装饰,点缀着类似早期岩画的蓝色细线,淳朴而现代,围绕着发髻是麦穗、牛鱼兔鸡、日月、桑园,极具装饰性,并表现出与一般民间绘画不同的旨趣。
1998年他的笑脸绽放在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并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延续着重造型和形式语言的特点。
1980年代往往被认为是浙江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这个时期开始,民间绘画摆脱了之前的政治阴影,回归艺术本体,创作主题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穿插进剪纸、皮影、刺绣、年画、陶瓷、雕刻等传统民间美术语言,逐渐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但到了20世纪末,现代民间绘画创作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质疑。
如创作主体身份的转变,是否应该保持原有的乡土味?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生村落减少,许多创作者缺少乡村生活体验,现代民间绘画应保有怎样的面貌?以往的民间绘画多以水粉表现,是否应有创新?创新的方向和角度何在?甚至也有人质疑民间绘画这个词本身。
民间美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传统图案、样式和观念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未变,如今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之大相径庭,是否否定了民间绘画的性质?浙江的民间绘画艺术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三.浙江新时期民间绘画的艺术创新之路在笔者走访的义乌和嘉兴等地,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均呈现不同的发展面貌。
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也走出了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笔者认为艺术特色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1、艺术语言的多样化从传统的民间绘画的发展看,因为1980年代初,不少农民画家绘画底子比较薄,在创作中只能运用最基本的水粉,表现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到了20世纪末,绘画的表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
如在义乌现代民间画家陈震就在创作中以漆画来表现。
与中国传统国画的计白当黑不同,漆画讲究黑,计黑当白。
漆的半透明性产生细腻的明暗层次,同样的不透明性可制造不同的抽象的肌理纹理,将预先的设计和偶发效果有机结合,产生独特的艺术性。
在他的作品《母与子》中题材内容并不新颖,但漆画的表现形式产生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嘉兴画家缪惠新则试过把油和墨滴在水面上,然后用纸去吸。
他还尝试一种被他称作是“纸上腊染”的画,就是仿造中国腊染布的制作方法,把腊涂在纸上,然后用墨再涂一遍,做出来的效果象岩画一样,一度受到海外市场的追捧。
而余杭画家俞志平用钢笔创作的《秋风》令专家侧目,用钢笔线条组成的各种灰色块将写实和变形结合得恰到好处,朴实而清新。
这些对形势语言的探索无疑为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
与传统有传承,有变异,这才是今后民间绘画发展的趋势。
2、艺术造型的多样化造型的恒常是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绘画中亦该融入更多的现代意识。
笔者走访嘉兴画家缪惠新时,看到在缪惠新画室的桌子上倒放着一张旧报纸,报纸上有一张群众集会的彩色新闻照片,他拿起笔在照片上随手勾了几笔,几分种后,一幅新画的草图就出来了。
新画与原来的那张照片,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构图、色彩,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而他又确实是在这张照片的基础上画出来的,他所利用的,只是原来那张照片的几个点和一小块红色。
“我就是看着一样东西,有时是一张揉皱了纸、报纸上模糊的影子,天花板上的水渍和纹路,另一幅画颠倒过来的画,只要有一点点线条的东西,我的画都是从那些东西里看出来的。
”(缪惠新语)在作品中不断尝试着造型的变异,人物或站、或卧,场景可能是宁静的乡野,也可能是都市繁华的大街、地铁站。
在他的作品中,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民间绘画的图解生活,用他的眼光诠释生活,实验着不同的造型,呈现独特的视觉感悟。
他被美国女作家Jessica Maxwell称为“中国的毕加索”,或者被人称为达利、凡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变幻的造型让人感受到现代民间绘画新的魅力。
这种倾向类似于康定斯基的分析,康定斯基认为线条是艺术基本的要素之一。
圆形和方形是充满自然的几何分析和绘画的形状,他分析道“人们发现理性不能够掌握真正的真实,就试图以直觉的帮助而看穿它。
”[2]如果要寻求共同点,缪惠新和许多现代艺术家一样,是将自己的生活和艺术 __单纯化,使艺术摆脱奇闻轶事、资料记录式的尝试无疑引领了现代民间绘画的现代化方向。
艺术主题的多样化表现传统和乡土是民间绘画的主题,但同样,与现代、先进、立体、多元的社会全面融合是民间绘画更重要的主题。
20世纪末随着农村社会组织的解构与重组,随之带来了农民生活群体的城市化迁移倾向和生存状态的工业化趋向。
农民这一群体在现存经济圈中的收缩、迁移与生活倾向的质的变化,也影响着民间绘画创作群体的变迁与风格的发展。
从事农耕生活的农民画创作群体逐渐衰落,在浙江,农业走到了工业化的背影里去了,逐渐淡出了农村诗意的生活,其次,在义乌等地弃农经商者群体再度活跃。
这些都使原有的生活体验发生了变化,这使原有存在的民间绘画的生活基础发生了动摇。
1990年代,浙江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遭遇瓶颈,很大一方面原因是题材的单一。
民间画家害怕人们质疑“民间”,实则也是对“民间”片面的理解,在艺术主题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生动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创作是对生活体验的默写,更是在画一种记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存民间绘画的纯粹性,事实上却使作品远离现实生活,缺乏强烈的时代性。
在当代,随着生产主题的分化,民间美术的原生形态也逐渐分化,从形式结构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在创作的审美意识中融入现代市民文化的气息。
只有深刻地体悟这种变化,才有新的艺术的激情与诗意,也才能有更深邃的艺术境界和现代的审美意识。
在浙江嘉兴等地民间绘画发展的现状看,有不少画家在尝试新的内容、新的表现。
艺术创作主体的多样化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主体主要是农民,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种创作主体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