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教案
地理人口分布教学教案
地理人口分布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掌握全球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3.理解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人口分布问题的探索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全球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2.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2.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地理教科书、世界人口分布地图、PPT、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呈现教学目标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a.解释人口分布的概念,即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b.介绍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貌、水资源等)、经济因素(交通、资源、产业等)、社会因素(政策、文化、历史等)。
2.全球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a.呈现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重点解释人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b.讲解全球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人口密度高低的分布特点、人口集中和分散的地区特点、人口向城市的集聚特点。
3.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a.介绍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自然灾害等方面。
b.讲解人口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的经济效应、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提供几个具体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a.日本的人口分布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中国的人口分布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组讨论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b.每个小组总结并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与学生一起回顾课程目标,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人口分布研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人口分布的定义人口分布的重要性人口分布的研究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教师讲解人口分布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研究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分布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世界人口分布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世界人口分布的格局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上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2.3 教学活动:地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地图,指出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
讲解:教师讲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
案例研究:学生分组研究特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中国人口分布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3.2 教学内容:中国人口分布的格局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3.3 教学活动:地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地图,指出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研究中国人口分布的数据,绘制图表展示人口变化趋势。
第四章: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城市化与人口分布的关系4.3 教学活动:讲解:教师讲解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案例研究:学生分组研究特定城市或地区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情况,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五章: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第2课时)教案
《人口分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图片和视频:“尼罗河流域卫星影像”师:从第一幅灯光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可能的答案)能看出城镇的分布情况,也能间接的表示人口的分布状况。
师:该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图中区域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聚落和人口分不主要受水源条件影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分布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哪两个大的方面?生:(可能的答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师:自然因素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呢?我们来看图片板书:1、自然因素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师:上节课我们说过,从全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这一规律体现了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中低纬度热量适中,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体现了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师:说出图中四种人口稀疏地区的类型,分析该类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四种地区分别是沙漠地区、高原山地、高纬度地区和雨林地区。
都属于气候恶劣的地区。
出示图文资料: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西藏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北部。
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
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
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
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是西藏自治区。
初中地理《人口分布》课堂教案
初中地理《人口分布》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学生能够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2)学生能够关注人口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教学难点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图片或视频)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或视频,大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世界上的人口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那么,人口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人口分布》。
2、讲授新课(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师:首先,我们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师:大家可以看到,在地图上,有些地区人口密集,而有些地区人口稀少。
那么,哪些地区人口密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生: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人口密集;而非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南极洲等地人口稀少。
师:非常好!那大家再思考一下,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少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发言:人口密集区一般自然条件优越,如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而人口稀少区往往自然条件恶劣,如气候干旱、寒冷,地形崎岖,水源缺乏等。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呢?(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资料)师:同学们,请看这些资料,思考经济发展水平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教材)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教材)人口分布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类在地球表面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人口分布的教学对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域分布、数量分布和结构分布,认识人口与地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人口分布的教学设计,以供教师们参考。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2)掌握人口数量分布与地域分布之间的关系;(3)掌握人口数量分布与地域分布之间的影响;(4)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人口分布是地球表面上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不仅影响着地理环境,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 人口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地考察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评法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介绍世界人口的总体分布格局,引发学生对人口分布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授课(25分钟)(1)介绍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和地域分布的特点;(2)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分布的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3)分析人口数量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对土地资源的压力;(4)分析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在适宜的地理环境下人口数量较多,地理环境变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3. 活动(20分钟)(1)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村、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总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就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中获得的收获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手段1.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实地考察的相关资料;4. 学生个人电脑及网络资源;七、教学反思1. 教学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人口数量分布与地域分布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地理环境对人口数量和分布的重要影响;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人口的分布教案
人口的分布教案以下是一份以人口分布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复杂因素。
三、教学准备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相关地理资料。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人口的分布,大家先想想,你们觉得世界上哪些地方人口比较多呀?生:中国、印度。
师:对,那大家再想想,为什么这些地方人口多呢?生:可能是土地多吧。
师:嗯,这是一方面,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大家从这图上能看出什么特点来?生:沿海地区人口好像比较多。
师:非常好,那这是为什么呀?生:可能交通方便吧。
师:对,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那咱们中国呢,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生:东部多,西部少。
师:那又是为什么呢?生:东部经济发达吧。
师:对呀,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那同学们想想,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人口分布吗?生:气候?师:没错,气候适宜的地方往往人口也会多一些。
那我们总结一下,人口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呀?生:地形、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师:很好,那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巩固一下。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互动,较好地引导了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但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还可以更加深入和细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2. 利用图表,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2. 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
2. 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漫画,让学生观察漫画,思考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人口特点(1) 人口数量多【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国的人口概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3.7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人口数量大。
(2) 人口增长迅速【教师活动】多媒体上给出1691—2010年的我国人口数据表,让学生绘出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教师指导绘图注意事项,学生绘图结束后进行展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小组讨论:【问题】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绘制折线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2. 人口分布【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3. 人口问题【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数据,小组讨论。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3.了解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2.计算人口密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师生互动;3.小组讨论;4.实地调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引入人口分布的概念,说明人口分布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
2. 讲解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1.计算人口数量的方法:–原始计算法;–人口调查法;–人口估算法。
2.计算人口密度的方法:–普通人口密度;–灌溉人口密度;–净人口密度。
3.计算人口分布的方法:–判断人口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判断人口的分布格局。
3. 分组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就自己所在的城市或省份的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特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实地调查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分布现状,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口分布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归纳总结出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以及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调查中的表现;2.考核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人口分布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还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
同时,教师也发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四年级地理人口分布教案
小学四年级地理人口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认识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和描述人口分布情况。
二、教学内容1. 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a. 引入: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的思考,进一步引出人口的概念。
b.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整个国家的居民数量,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2. 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a. 人口分布不均衡: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人口稠密,部分地区人口稀疏。
b.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口分布与气候、水资源、土地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c.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
d. 人口分布与交通网络的关系: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吸引更多的人口。
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a. 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地条件等。
b.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经济活动。
c. 社会因素:城市化进程、政治因素等。
4. 运用地图分析人口分布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地图,要求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人口分布情况。
b.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描述和总结。
c.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人口密集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口分布的思考。
2. 概念讲解:教师简单明了地介绍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是一个地区最宝贵的资源。
3. 主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案例、图片等方式讲解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4. 影响因素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地图分析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图分析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上的人口分布情况,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6. 分析结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7. 总结和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人口分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地理八年级下册《人口分布》2.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3.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b. 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c.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b.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c.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a.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b.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掌握人口分布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分布案例,使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案例分析及讨论题目的课件;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人口分布案例和数据;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思考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如地形、气候、经济等。
4. 案例分析(10分钟)利用收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反馈(5分钟)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并在图上标注出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2. 请学生选取一个具体的人口分布案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 请学生总结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等。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使学生掌握: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2.掌握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3.了解重要的人口聚集地与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4.理解不同国家、地区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不一样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世界人口总量;–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世界人口密度的定义;–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人口聚集地的位置和原因;–人口分散地的位置和原因。
4.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的了解;2.掌握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解;3.掌握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听说综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模式、案例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热身活动:自我介绍2.课前调研:小组探究分小组调研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二胎政策、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信息,并综合分析、交流总结。
3.节课讲授: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世界人口总量;•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世界人口密度的定义;•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人口聚集地的位置和原因;•人口分散地的位置和原因。
4.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原因。
4.课堂小结:游戏互动采用游戏互动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训练。
六、作业1.课后团队观察反思;2.小组长汇报学习调研结果,讲解组员们的思考、疑问和解决方案;3.阅读有关人口控制、计划生育相关新闻并写出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使用了听说综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模式、案例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教案人口分布
课题:1.1人口分布【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结合世界和中国人口的稠密与稀疏区案例,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
3.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
【教学重、难点】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小组活动探究法、自主阅读法【新课导入】课前探究:自主阅读教材P2探究材料及图1-1,爪哇岛靠近赤道,全年没有寒暑之分,而且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频繁,其中印尼最活跃的默拉皮火山,就位于爪哇岛之上。
可见爪哇岛不仅面积相对较小,而且自然环境也不优越,那么为何印尼半数人口都愿意挤在爪哇岛生活呢?【新课讲授】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生自主阅读教材p2-p4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分布?(2)如何衡量人口分布状况?(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主要可以从哪四方面进行分析?2.生阅读教材p2-p4内容,讨论交流,完成下题。
(1)观察书本P3图1-2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
(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各大洲中人口最多的大洲是,目前暂无定居居民。
(3)世界各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2016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个,约占世界人口的。
(4)阅读书本P4世界及各大洲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分析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体趋势,并说出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和最低的大州。
3.师讲解,略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主阅读p6阅读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并思考为什么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呢?2.阅读p7文字部分,讨论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
3.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拓展提升】1.阅读教材P3图1-2、图1-3,讨论一下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哪个大洲最多?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居多?2.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的中下游,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但长期以来人烟稀少,然而,巴西东南南部的高原上却人口稠密,城市集中。
1_1人口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国防)、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考链接]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
在人文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瑷珲(今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探究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材料一截至2018年年末,河南总人口10 906万人、常住人口9 60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材料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问题1(综合思维)河南省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所以人口稠密。
问题2(区域认知)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图中的乙地区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
问题3(区域认知)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但人口密度很小,其原因是什么?提示:甲省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势高寒,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巩固练习】(1)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全部地区。
()(3)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来体现的。
()(4)所有的高原和山区都因自然条件恶劣而人口分布稀疏。
()(5)尼罗河谷地人口稠密,得益于________为人类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A.气候B.地形C.水资源D.矿产资源提示:(1)×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人口分布》教案.doc
《人口分布》教案.doc本教案是针对初中地理课程中《人口分布》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本教案结合PPT展示和讨论,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和启发。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2.认识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关系;3.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意识。
一、PPT展示: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二、讨论: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关系三、概念解析:人口密度、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等四、互动游戏:人口普查与人口结构一、导入环节(5分钟)1.引入主题:让学生描述他们居住的地方有哪些人,很多还是很少。
2.出示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口的分布情况。
三、概念解析(10分钟)1、讲解人口密度、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等概念的定义和含义。
2、通过世界和中国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四、互动游戏(15分钟)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2、让学生进行团体辩论,谈论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重点和收获。
2、布置作业:根据所在城市的人口情况,制作一张简单而清晰的人口分布地图。
本次教学采用了展示、讨论、概念解析和互动游戏等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1、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地图;2、教学PPT;3、互动游戏相关资料。
希望通过这一堂课,学生能够了解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原因,并且能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地理意识,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做出应对人口问题的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人口分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分布的各种现象和特点,如密集区、稀疏区、拥挤区、空旷区等;3.学习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不均和人口流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4.探究人口变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人口分布现象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人口分布量的测量和分析方法;2.探究人口分布不均与人口流动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分布情况,并讨论与人口分布相关的问题,如城市化、资源配置等。
2. 概念讲解讲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不均等。
3. 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通过课件展示比较典型的人口分布现象,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等,并让学生分析形成这些现象的影响因素。
4. 经典资料展示展示和分析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如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等,以及不同地区人口流动的特点和趋势。
还可以通过相关报纸和文献展示国内外人口变化的趋势。
5. 组织讨论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人口分布不均对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如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等。
五、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经典资料展示、组织讨论。
六、教学工具课件、相关报纸和文献。
七、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学生提交分析作业。
八、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情况和人口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和措施。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深入探究人口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地理人口分布教案
地理人口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分布的全球特点;3.了解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4.分析人口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的定义和范围;-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人口分布的全球特点-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人口分布的集中性和稀疏性;-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
3.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人口密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人口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密集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 人口稀疏区的发展困境及解决办法;-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为什么?2.知识讲解(30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全球特点;- 示范计算人口密度的方法,并讲解其应用。
3.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人口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鼓励学生就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4.案例分析(25分钟)- 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密集区与人口稀疏区的特点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讨论如何解决人口密集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以及如何促进人口稀疏区的发展。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展望下节课将介绍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课件;- 案例分析材料;-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五、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深化对人口分布的理解;2.选择一地区,分析其人口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六、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3.个人或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
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联系的观点。
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述胡焕庸线的由来讲授新知:一、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
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
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
(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解惑:课件出示人口分布格局不同的两个地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
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
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
《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趋势;(3)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利用数据资料,探讨中国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3)采用案例分析,研究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人口地理环境观念,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提高人口素质,关注人口问题,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趋势;(3)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人口分布数据的解读与分析;(2)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应用》等相关教材;2. 地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3. 数据资料:世界各国人口数据、中国各地区人口数据;4. 案例:典型的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2. 课堂探究:(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利用数据资料,探讨中国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3)采用案例分析,研究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我国的区域差异;(2)介绍我国政府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政策及措施。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并分析其特点及变化趋势;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中国人口分布图的绘制和地区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小论文。
人口分布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某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新课导入】读教材第2页引言及图1-1-1思考回答问题:同学回答略。
1.提示:欧洲地区是人口密集区,特别是欧洲西部地区,人口更为密集。
2.提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与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以及宗教和地方习俗、历史因素等。
以上两问题就是这节课的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内容及图1-1-2、1-1-3、1-1-4、1-1-5、1-1-6、1-1-8、1-1-9。
分析思考梳理以下问题:1、从纬度、距海远近、海拔、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2、从交通、产业发展、聚落等社会经济条件角度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3、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4、分析我国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的划分依据?同学回答略。
课件展示梳理内容如下:一、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
3.无人定居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
4.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距海较近地带;海拔较低地带;趋向于城镇地区。
(2)稀少区:自然条件恶劣区。
严寒的两极地区;高寒的高原山地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区和干旱的沙漠气候区。
思考:为什么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在高原和山地?青藏高原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什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热带高原和山地,气候凉爽,雨量适中。
海拔超出疟疾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呈条带状。
原因:气候温暖、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注意:区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4、海拔500米以下的人口稠密,500米以上的人口稀疏;
5、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稀疏;
6、欧、亚两洲人口稠密,其它各洲人口稀疏。
(用PPT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邦奇的人类大陆图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
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
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用PPT展示人类大陆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出世界上的四个人类大陆)
[引出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五、中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
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用PPT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引出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会如此不平衡,都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不平衡的分布?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1、沙漠、两极等地区为什么鲜有人居住?
2、务工潮都流向什么地方?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闯关东是世界移民史上的一次壮举,为什么先后有两千多万山东人闯荡到关东大地谋求生存?
(引用这些问题,可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
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六、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重要。
1、气候:过于寒冷、干燥或湿热的地区均不适合人类居住,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如:亚热带和温带)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地区;
3、土壤:具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4、水体:除了作为水源,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和通道,也是人类副食品的一个源地;
5、矿产资源:现代人类需求的主要矿产资源区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区;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资源、新材料的发现与利用,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及其分布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1、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史前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分布特点是极端分散、稀疏和流动性;
奴隶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人口密度增大,大多数人仍散于农村;
封建社会: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大大提高;且城市人口大增,农村人口减少;
二战后: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
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3、经济活动方式:一般来说,工业区比农业区的人口稠密,农业区中的种植业区又比畜牧业区人口稠密;
4、交通输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促使交通沿线人口日益稠密。
(三)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1、历史因素:人们通常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而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集中了稠密的人口;
2、政治因素:有时短时间内便可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四)科技发展、国家制定的人口政策等也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讲述每一个影响因素时,都要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引出问题]
我们了解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再来总结一下: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七、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过于炎热、寒冷的地区人口稀疏;
2、地势地平的地区人口稠密,地势过高的地区人口稀疏;
3、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稠密,水源短缺的地区人口稀疏;
4、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稠密,土壤贫瘠的地区人
口稀疏;
5、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密集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稀疏;
6、位置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偏僻、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
7、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新开发区人口稀少。
(让学生根据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思考、讨论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由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人口分布及人口密度的概念,然后通过读图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不平衡的分布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最后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思考题]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