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高中地理《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内容拓展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知识拓展】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1.东部地带。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地貌:东部地带基本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势低平,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2)经济因素。
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3)社会因素。
①民族心理:人们的思想观念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②历史基础: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存在着地域差异。
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20世纪30年代后,一度出现向西推移的趋势;至新中国成立前,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江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
③开放政策: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直至开放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沿边省区的行政中心城市后,我国才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东部地带依靠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2.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地貌: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多属于干旱区和高寒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上,海拔较高,对农业的发展不利。
②地理区位: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2)经济因素。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迟缓。
(3)社会因素。
①民族心理: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守旧,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差。
②历史基础:资金缺乏,技术和管理方式落后,经济发展速度慢,其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最慢。
③开放政策:地处内陆,开放政策相对较晚,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小。
三大地带的特征与发展1.东部地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优质课件(共38张PPT)
1989
机会,推动城市化的
进程,促进经济的发
展,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
要。
2012 49.3 46.4 4.3
2012 2.8 68.2 6.0
活动:阅读课本P15~16完成第2题。
(2)从三次产
业的构成来看:第
二产业需要进一步
发展,应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
1989
评价:从工业 内部轻、重工业比例 来看: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相对较弱,应 进一步加强重工业的 发展。
一、四大地区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自然条件差异
中国煤炭分布
中国有色金属分布
一、四大地区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自然条件差异
东部、东北地区 中、西部地区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盆地、山地
自然 因素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和高原山 地气候
自然资源
矿产资 源不足
矿产资 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注: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 特别行政区他台湾省
一、四大地区差异 (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据图,说明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东部速度快,中西部速度慢
一、四大地区差异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四大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水 平
科技、教育 水平
水平高, 速度快
(2010年福州模拟)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 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1~3题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3)产业结构差异
地 带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产 业 加工制造业和第 结 三产业相对发达 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区域发展差异》优质课件、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①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外贸、金融 、海洋基地
发展 ②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③ 方向 利用人才、技术、信息基地发挥技
术创新的优势. ④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地带
中部
范围
9个省级行政区
地位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 作用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②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
优势 蒙古牧场广阔,大部分省份的农业 条件 发达。③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
发达。④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和内
河航运为主。
地带
中部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
存在问题
流失严重,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黄 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长江中游的
洪涝问题,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
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之成为中
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②大
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市)以及中
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范 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比照国
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10+2+3)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
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 优; 势 政府政策扶植;社会环境优良;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琼
制作06 2008年下学期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 西部经济
12个
地带9个 地带10个
辽冀京津鲁苏 黑吉内蒙 川渝黔云
范围
沪浙闽粤桂琼 古晋豫鄂 藏陕甘宁 (不含台港澳) 湘皖赣 青新
自然条件
划 分
经济基础
依 发展水平
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利用类型 生产规模小 生产规模大
主要 水稻、油菜 小麦、大豆
农作物 等
等
种植制度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中国煤炭分布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据
对外开 放程度
雄厚 高 高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薄弱 低 低
项目
产 产业 业 结构 结 工业 构 结构
工业化差异
东部地区 中部、西部地区
第二三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大 大于第一产业
轻型产业
过渡性产业、重 型产业
工业化进程快 相对滞后
城市化差异
高
低
对外开放差异
高
低
(1)产业结构差异
图1-3 2013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自
以平原和高原 为主
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高原 均有分布
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条
亚热带、热带季 风气候
件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
景观
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黑土、棕壤 红壤、砖红壤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农业 会 生产
(一)四大地区 2.具体划分: 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3个
12个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注意:包括港澳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展差异》课件
2020/9/22
东、中、西部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黑
吉
新
辽
京津
青
甘宁
晋 冀 鲁 12个
藏
10个
川
陕
豫
苏
皖沪
渝 鄂9个 浙
湘赣
贵
闽
云 桂粤
琼
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
临海。
错误
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土地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利读用图类对型比南方生和产北规方模农小业生产生的产区规别模大
主要 水稻、油菜等 小麦、大豆等 农作物
一年两熟、 种植制度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单击图片放大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地理 区位
距海较远,长期 处于较封闭的状态, 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 优势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 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其 民族 他 心理 因 素 国际
化程度
人们的思想观念 还比较保守,经济竞 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较差
内部联系和对外 交流较少,社会经济 比较封闭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 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 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矿产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产业 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
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共89张PPT)
相对滞后 较低
传统型工 业为主体
较高
较高
较低
较高
较低
较低
城市密度
较大
较小
较小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时 空 发 展
秦皇岛
我
天津
烟台
大连
国
青岛
14
连云港
个
南通 上海
沿
宁波
海
温州
开
福州
放
广州
城
北海 湛江
市
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 国中部经济区——河 南、湖北、湖南、江 西、安徽和山西6省 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 中央政策,2004年3 月5日首先由温家宝 总理提出。中部崛起 还在原中部六省基础 上增加内蒙古中部和 广东省粤西东北地区。
轻型或综 合型产业 为主
重型产 业为主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重型产 业为主
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 结构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以重化工 和第三产业 业为主导 相对发达
轻型或综 合型产业 为主
重型产 业为主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过渡性
重型产 业为主Βιβλιοθήκη 产业结构差异产业 结构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以重化工 和第三产业 业为主导 相对发达
基本情况 产业结构差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2年)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2年)
东高西低,东快西慢
读图1-13,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 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 的改进对策。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四大地区的差异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东部:11个省(直辖市)东北:3个省中部:6个省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区)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度大分布密度小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二、南方与北方1.图中地理区域区C为北方,D为南方。
二者的界线是A秦岭—B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北方南方自然条件温度带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地位: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②当前任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①成就:南方沿海地区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②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1.范围:新、甘、A 内蒙古、陕、宁、青、藏、云、贵、B 桂、渝、川。
2.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4.限制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5.意义(1)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将西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教材P14活动]1.(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4)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2、3.略[教材P15~16活动] 1.(1)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东部地区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南轻北重,东轻西重东北地区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区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过渡 西部地区重型产业为主(3)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 发展。
2.(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教材P21活动]1.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等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黑土、黑钙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以水田为主工业生产重工业比重较大轻工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高交通运输陆路交通为主水陆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程度较高[教材P23活动]1.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较落后;而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以汉族为主,社会经济较发达。
所以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了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
2.略知识点(一)| 四大地区的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内陆省份都会有大批农民离乡去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形成壮观的民工大潮。
(1)内陆省份的农民工去东部沿海城市打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四大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东部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2)东部与中、西部的产业结构有何差异?提示: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的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比较三大地区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3.经济因素4.其他因素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市场经济发育相对落后二、从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方面比较三大地区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应用体验不可少———————G*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
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i值为正,表明i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
读图回答1~3题。
1.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鄂B.辽C.皖D.赣2.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3.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A.国家政策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地理位置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解析:1.C 2.D 3.A第1题,读图可知,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安徽省,其简称为皖。
第2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和黑龙江;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i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东部沿海地区的G*i值整体上仍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
第3题,读图可知,乙省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而甲省区在2009年成为热点地区,与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关,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
今后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4~5题。
4.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大地区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关于三大地区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地区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大地区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解析:4.A 5.B第4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
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知识点(二)| 南方与北方———————情景导入先思考———————下图是位于我国江苏淮安(位于淮河沿线)的地理分界标志。
(1)此分界标志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界线?提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该标志的南、北各是哪类气候类型?提示:南方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小部分的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区南方北方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下植被与土壤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热带季雨林,以红壤为主要土壤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以棕壤或黑土为主要土壤二、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工农业生产的差异地区北方南方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花生等是主要农作物,东北地区是重要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水稻、油菜等是主要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工业生产重要的重工业区和能源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长江沿岸工业带,南部沿海工业带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中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2.最冷月均温0 ℃等温线。
3.地形比较完整与比较破碎的分界线。
4.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5.农田以旱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分界线。
6.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7.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8.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方法技巧很重要———————1.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方法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时可按下面思路进行:2.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