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
二章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纸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2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3 颜料的成分红色--辰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炭(C) 。
4一般瓷器的烧结温度在1200——1500℃5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6表面有彩绘的陶器上干硬泥土的清洗处理这类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以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
瓷器和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7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及硅质(硅酸盐)。
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两类。
一种是分离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
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钡离子,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等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组合成新的可溶性钠盐,用水即可清洗干净。
8陶器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
清洗这类污垢常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具体操作如下:用棉球蘸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9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陶瓷一般采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硝酸、醋酸、硫酸、氢氟酸来清洗。
10 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复剂聚醋酸乙烯酯配成的A·T·K面团修补剂白色石膏修补剂11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①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②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③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④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12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
《文博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1、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书中首先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真理。
2、陶器和铜器使用的年代,是在新石器时代。
3、目前,我国古代玉器发现最多的是在红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文化类型中。
4、二里头文化晚期出现了大面积的夯土台基——宫殿遗址和城墙,标志国家政权已经形成。
5、商代贵民墓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分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三种。
6、楚国货币有三种:金质者郢爰;银质者殊布当斤;铜质者蚁鼻钱。
7、墓碑出现于东汉,流行于东汉后期,来源于圭的形体。
8、王莽前后流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
9、“刀形墓”出现于西晋;流行于唐代。
10、宋代五大名窑是哥窑、汝窑、官窑、定窑、钧窑。
二、名词解释(40分,每题4分)1、青铜红铜加錫的合金,为绿色,因绿色而得名,青铜与红铜比,优点是熔点低、硬度大、青铜不容易出现沙眼。
2、金银错产生于春秋晚期,表现方式是在铜器表面用金片、银片镶嵌图案,使之成为一个纹饰,与器物主体有区别。
3、鎏金在铜器表面用溶解于水银中的黄金液体加以涂抹而成。
这种鎏金方式最早产生于春秋晚期,流行于东晋时期。
4、漆器产生于商代早期,流行于春秋和秦汉之际。
5、族坟墓以士族宗阀为制度的埋葬制度的体现,排列形制与墓葬墓地里面的排列因素是以家族成员分辈份排列。
6、棺埋在土坑墓中和棺室里面。
7、椁古代贵族墓室的主要形制,有木制和石制之分。
8、“冥目”春秋战国时用玉做,上面雕刻有目、鼻、嘴,盖在死者脸部。
9、刑徒墓始建于东汉时期,属犯人墓室,在洛阳广为扩建。
10、墓志铭记载墓主身份,埋葬于墓室和墓道中,有砖和石之分。
最早起源于西晋中晚期流行后来各个朝代。
三、简答题(20分,每题5分)1、我国博物馆的性质与任务?①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②宣传教育机构③科学研究机构④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文博学的性质?①研究人类社会进程和发展的科学②属于人类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范畴③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阶级性④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纯技术性的科学3、文博学涉及的主要学科?请列举25门有关的学科加以说明。
文物学题库
文物学题库一、文物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A. 现代艺术品B. 历史文化遗产C. 当代建筑D. 自然景观(答案:B)二、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物的基本特征?A. 历史性B. 艺术性C. 不可再生性D. 可复制性(答案:D)三、文物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按照质地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质文物B. 纸质文物C. 木质文物D. 虚拟文物(答案:D)四、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修复为主,保护为辅B.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C. 利用为主,保护为辅D. 研究为主,保护为辅(答案:B)五、下列哪一项不是文物定名的基本原则?A. 准确性B. 完整性C. 简洁性D. 随意性(答案:D)六、文物年代的断定主要依据什么?A. 文献记载B. 专家推测C. 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D. 传说故事(答案:C)七、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下列哪一项不是预防性保护的主要措施?A. 控制环境温湿度B. 定期除虫C. 减少光照和紫外线辐射D. 使用化学试剂进行表面封护(答案:D,但更准确的答案应该是B,因为定期除虫更多属于治理性保护。
然而,根据题目的语境和选项设置,D选项中的“使用化学试剂进行表面封护”通常也不是预防性保护的首选措施,且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在这里将其视为不正确选项。
实际上,预防性保护更侧重于创造和维持一个稳定、适宜的环境,以减少文物受损的风险。
)八、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B. 经济价值、使用价值、观赏价值C. 收藏价值、交换价值、研究价值D. 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答案:A)九、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什么?A. 完全恢复文物原貌B. 保持文物历史信息的真实性C. 使文物更加美观D. 提高文物的经济价值(答案:B)十、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物展示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完整性C. 美观性D. 盈利性(答案:D)。
文博考研-文物学概论复习题
关于遗产保护的的四大公约:1)1970年11月14日在巴黎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公约》1989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发加入。
2)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我国加入。
3)1995年6月24日在罗马召开的外交会议上通过《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1997年5月我国加入能成为缔约国之一。
4)1954年5月14日在海牙通过的《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遗产的公约》,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和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三武一宗灭佛案”“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
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
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
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文物的定义: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纪念,教育意义的遗产和遗物。
A.具体的文化遗存(物质的,有形的)B.具有两个特征:①由人类所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相关;②已经成为了历史且不可能重新创造。
我国是文物大国的原因: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
②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历史上成就了长江,黄河,巴蜀文明等摇篮。
③民族传统:祭祖,祭天,图腾崇拜,宗教信仰。
④自汉代以来,以儒家为主导所倡导的礼,孝观念影响深远。
文物的两个基本特征:①由人类所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相关;②已经成为了历史且不可能重新创造。
文物的内涵:记住四大公约就行。
文物的时限(下限):我国:①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②清末(1911年)→③1982年文物法将下限延至当代。
文物学学科特点:1.文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文物保护学概论:期末
文物保护理念的最小介入或零介入 世界第一部文保法规、第一篇文物检测文章的诞生 文化遗产保护的“两性” 文物的三大价值 文物修复的三种模式 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 保管文物、装箱的四字要诀 修复文物古迹应遵循的“五个原” 文物保护工作的“五纳入”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六步” 中国文物保护必须遵守的“七字真经” 文物的八个特性 “玉在九窍而尸不腐”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原则 文物库房的“十防” 文物工作的十六字基本方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你是一位博物馆管理者,请阐述你的文 保举措。
如果你主持一项发掘工作,请根据所学阐述 你的文保举措。
当前中国文物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就你所关注的文物保护课题展开论述,要有 自己的观点。
思考:文物保护与相关领域的关 系
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与考古发掘的关系
与一般防腐保护的关系 与科技考古的关系 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与城市基础建设发展的关系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各类文物具体保护技术
一、成分组成结构 二、劣化现象 三、劣化机理 四、保护一般步骤 五、最佳保存环境 六、检测手段
名词解释(5×8=40) 简答题(10×3=30) 论述题(15×2=30) 例如:文物保护基本原则 对预防性保护的理解 文物按材质分类保存问题,复合性材质文物保护。 “千年古尸”不腐之谜 控制环境温湿度的方法 光辐射的特点及相对应的文保举措 多孔材料类文物共有的保护课题 制定某一(类)文物的保护方案
1、青铜器的修复 2、书画保护
字画装裱技术 文物的传拓技术
第六节 中国文物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文物保护现状 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进展 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1、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素 2、文化遗产的保护类型
文物学概论复习
1、*充分理解文物的定义、并了解其内涵我国将文化遗产称为文物。
文物一词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
但当时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的礼器和祭器。
与现今所说的文物虽有联系但基本属于两种不同概念。
民国时期,“古物”一词指古物与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一切古物而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使用“文物”一词,其内容非常广泛,并用法律把“文物”一词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固定下来。
但是对于什么是文物,专家们至今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2、文物学具有哪些特点研究对象跨越时间最长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研究对象以物为基础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既独立又跨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目的:如何保管保护文物,使其世代相传通过研究评估文物价值,讲述其发展演变进程,形成专题研究探讨其再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3、文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文物价值与作用研究文物的分类研究古器物与遗迹研究文物鉴定研究文物的保护及其保护技术研究文物的收藏与管理4、*文物学研究中需要把握的基本理论,为什么强调要以“双唯”为指导基本理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发展以社会内部矛盾相互作用为动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决定社会生活文化进化论: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前进定位论、系统论:定位论,用于史前的聚落建筑遗迹的研究、考古之上;系统论,对文物进行整体的、有机结合的研究,综合主体与局部,个局部之间,整体与环境的关系。
对文物所反映的纵向的传承关系起重要作用(爷爷说一般掌握)5、文物学研究中需要把握的基本方法分类法:形态分类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分类法类比法:同类、同种文物才具有可比性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年代测定法:碳14测定法、热释光法、古地磁法等6、宋代金石学兴盛的主要原因经历了唐末到五代的混乱之后,出现了一个统一的王朝,为巩固政权,建立以儒家传统为基础的统治秩序,推崇儒学导致人们对古器物的兴趣增加宋代的新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发展和进步。
文物保护学概论相关问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十条:必须原址保护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少两条)可移动文物保护基本原则:一、原真性原则;整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小介入,全程参予三、文物保护要符合严格的技术要求和保护程序可识别性原则、退让原则、可逆性或可再处理性四、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2.对预防性保护的理解预防性保护(preventive conservation)就是尽量少的对文物本身进行干预,通过创造一个适宜的最佳保存环境,最终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
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和控制已经成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尽量少的对文物本身进行干预,也就是对文物要“最小介入”(minimum intervention)或“零介入”,这样就避免了新的技术和材料对文物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保持了文物的最真实的状态。
主要是指在文物保护中对于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
但ICCROM(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将预防性保护的广义概念概括为,在不危及物品真实性的前提下,延迟任何形式的、可以避免的损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动。
广义的预防性保护已经不仅仅是指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还应该包括相关的政治层面、管理层面的配合以及日常具体工作的内容。
3.文物按材质分类保存问题,复合性材质文物保护4.千年古尸不腐之谜:西汉女尸在地下保存两千余年而不腐,是因为采用了有效的墓室密封措施:绝氧密封、恒温恒湿、无光、无污染、无菌。
无效的保护经验:古人认为“玉在九窍而尸不腐”,所以一度流行葬玉制度,金缕玉衣的出土即为其证,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观臆测,“玉衣在,尸骨腐”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也是我们认为通过环境控制可以更有效、更安全、更长久地达到保护文物目的的理由。
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2021
近年来,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为了加强对文物保护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特编写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念1. 文物保护的定义是什么?2. 文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二、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2. 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规定?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有哪些规定?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哪些机构负责文物保护工作?三、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1. 文物的保护原则有哪些?2. 文物修复的原则是什么?3. 文物展览的原则有哪些?四、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 文物保护的常见方法有哪些?2. 文物修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3. 文物保护中常用的科学技术有哪些?五、文物保护的实践经验1.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经验有哪些?2. 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有哪些?3. 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4. 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六、未来文物保护的发展方向1.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 未来文物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3. 如何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和技术创新?通过学习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对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技术,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1. 我国在国际上的文物保护合作经验如何?2. 与国外进行文物保护合作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有哪些?3. 国际合作对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在国际上,文物保护合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与国外进行合作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的文物保护水平。
也可以将我国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推广到国际上,加强世界范围内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认可。
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2021
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2021摘要: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二、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1.文物的分类2.文物的价值评估3.文物保护的原理4.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三、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四、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途径五、案例分享与分析正文: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文物保护工作对于传承文化、研究历史、展示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地下文物丰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1.文物的分类文物可以根据其性质、时代、种类等进行分类。
如古代建筑、石窟寺、陶瓷、书画、玉器等。
2.文物的价值评估文物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评估文物价值是文物保护的重要依据。
3.文物保护的原理文物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文物受损、褪色、腐朽等,延长其保存时间。
文物保护原理包括防止生物侵害、物理损害、化学腐蚀等。
4.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文物保护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如清洗、加固、修复、复制等。
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法规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
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和单位都要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
四、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途径1.参观博物馆,了解文物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2.关注文物保护项目,参与志愿者活动,为文物保护出一份力。
3.举报文物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文化遗产。
五、案例分享与分析案例一: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盗掘。
此案暴露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案例二:河南龙门石窟文物修复。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恢复其原貌,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提供实物资料。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文物保护工作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文物学概论练习题供参考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文物学概论》试卷A卷一、填空:(每小题3分,共18分)1、甲骨文发现于()年;2、郭沫若在青铜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3、1975年首次在()发现秦代竹简;4、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流派是();5、《金石萃编》的作者是();6、人类最早使用的货币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牍2、古器物学3、封泥4、墓志三、简答:(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两宋时期古代文物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初中国境内的三大文物发现。
四、论述:(每小题17分,共34分)1、为什么要建立文物学?2、举例说明学习文物学需要具备哪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文物学概论》试卷A标准答案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一、填空:(每小题3分,共18分)1、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2、郭沫若在青铜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3、1975年首次在(湖北云梦)发现秦代竹简;4、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流派是(宫廷绘画、文人绘画、民间绘画)5、《金石萃编》的作者是(王昶);6、人类最早使用的货币是(贝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牍:是竹简和木牍的合称。
纸张发明以前,古人把文字书写在简牍上,简牍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目前所见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以汉代为多,晋代还有部分。
2、古器物学:古器物学系罗振玉提出,它的内涵比金石学广泛,表明民国时期人们对文物认识水平有了提高,但仍不如文物学的称谓更科学。
3、封泥:古代公文、书信往来均用简牍,为防泄漏内容,就在捆绑简牍的绳结上按上一块泥巴,然后再其上盖印,这留有印痕的泥巴就叫封泥,因所盖章多为官印,所以对古代印章尤其是官职的研究颇有意义。
4、墓志:石刻的一种,东汉兴起,至魏曹禁碑之后,墓志遂盛行,尤以唐代为甚。
它置于墓内,以方形为主。
其^文对于墓葬年代的判定,主人的经历都有重要意义。
三、简答:(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两宋文物学兴盛的原因有:⑴学术发达:修史兴盛,自然科学方面的发明亦多;⑵重文的社会风气:公私收藏文物多;⑶造纸与雕版印刷的成熟与普遍,推动文物学著作的出版与传布。
文物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文物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文物学是研究和保护人类创造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学科,它涉及到考古学、艺术史、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演变,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人类的历史遗产。
在文物学的学习中,考试是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学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将针对文物学概论的真题,给出答案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物学概论考试。
真题一:什么是文物学?请简要介绍文物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
文物学是研究和保护人类创造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文物的收集、分类、鉴定、鉴赏、保存和传播等方面。
文物学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演变,丰富历史记忆,保护人类的历史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解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明确文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强调其对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举例说明文物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如考古学发掘出的古代器物和墓葬等。
真题二:什么是文物保护?请简要介绍文物保护的目标和方法。
文物保护是指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其目标是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化遗产,使之能够延续至今并为后代继承。
文物保护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物理保护、科技保护和管理保护等。
答案解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明确文物保护的定义和目标,并介绍文物保护的一些方法。
对于每种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例如环境保护可以通过控制湿度和温度等进行;物理保护可以采取隔离、支撑和防护等措施;科技保护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管理保护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实现。
真题三:请简要介绍文物的鉴定方法和意义。
文物鉴定是通过对文物的把玩、比对和研究,确定其年代、作者、价值等特征的过程。
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比对、辨认、考证、科学分析等。
文物鉴定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判断文物的真伪和价值,确保文物交易和保护的正常进行,并为文物研究和展览提供可靠依据。
《文物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物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物学:文物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物质遗存的科学,主要探讨各类文物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在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涵与价值,旨在揭示和传承人类文明成果。
2. 鉴定学:鉴定学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对文物的年代、真伪、材质、工艺、价值等进行科学技术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其真实性和艺术、历史地位的学科。
3. 田野考古: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在野外现场对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发掘、记录、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为文物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4. 文物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是对各类文物采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保养、维护、修复或复原,以防止文物因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延长其寿命,并保持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工作。
5.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器物的形态特征,将同类器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此推断其年代序列、发展演变过程及文化交流情况。
二、填空题1. 我国文物依据法律可以分为可移动文物和______文物两大类。
答案:不可移动2. 文物的“三性”指的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______。
答案:科学价值3. ______是文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为研究人类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答案:考古发掘4. 在我国,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文物工作的部门是国家文物局,它隶属于______部。
答案:文化和旅游部5. 《世界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______年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
答案:1972年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物的分类?A. 古代建筑B. 石窟寺C. 现代雕塑D. 古籍善本答案:C. 现代雕塑2.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文物年代测定?A. 碳十四测年法B. X射线衍射C. 扫描电镜D. 红外光谱答案:A. 碳十四测年法3. 中国四大名窑中,以白瓷著称的是?A. 汝窑B. 定窑C. 哥窑D. 钧窑答案:B. 定窑4. 关于文物保护的国际原则,以下哪项表述正确?A. “文物保护应以经济效益为主”B. “任何文化财产都不能从其所在的原生地移走”C. “鼓励私人收藏文物并进行公开买卖”D. “文物修缮应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无论何时都应尊重原作”答案:D. “文物修缮应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无论何时都应尊重原作”5. 以下哪个遗址被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敦煌莫高窟C. 三星堆遗址D. 马王堆汉墓答案:A. 秦始皇陵兵马俑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物的特性?A. 历史性B. 艺术性C. 科学性D. 稀有性E. 文化代表性答案:ABCDE2. 以下哪些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A. 最小干预原则B. 可逆性原则C.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D. 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原则E. 原址保护原则答案:ABCE3. 在我国,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可以分为哪几级?A. 国家一级文物B. 国家二级文物C. 国家三级文物D. 地方珍贵文物E. 普通文物答案:ABC4. 下列哪些技术手段可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A. X射线探伤B. 红外光谱分析C. CT扫描D. DNA分析E. 超声波清洗答案:ABCE5. 关于中国古陶瓷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B. 明代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和五彩瓷最为著名C. 青铜器上的绿锈(铜绿)对确定其年代具有一定参考价值D. 元代磁州窑开创了白地黑花装饰技法E. 清代粉彩瓷器工艺复杂,色彩丰富艳丽答案:ABDE五、判断题1. 文物鉴定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进行确认。
文物保护专业资格真题汇编
文物保护专业资格真题汇编一、选择题1. 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是:A. 不可逆性B. 保护第一原则C. 完全恢复原板阶段D. 改良性修复2. 下列关于文物保护修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修复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B. 修复过程应当尽量依照历史原貌C. 高级修复器械的使用可以提高修复效果D. 修复工作需要严格的伦理底线3. "文物三宝"分别是:A. 陶瓷、绘画、珠宝B. 金银器、瓷器、玉器C. 纸器、布器、木器D. 博物馆、古迹、考古遗址4. 文物鉴定的目的是:A. 证明文物的真实性和重要性B. 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依据C. 识别文物的时代和制作工艺D. 推动文物市场的发展5. 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立法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文物保护法》二、填空题1. "文物保护修复管理规定"中,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物修复过程应当保持的准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
3. 文物鉴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 什么是文物保护修复?2. 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文物鉴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4. 文物保护修复的伦理底线是什么?四、论述题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性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以上是文物保护专业资格真题汇编的题目内容,提供给你参考。
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文章的编写,表达流畅,语句通顺,并按照正确格式进行排版。
祝你写作顺利!。
文物保护 考试真题 2024
一、选择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B.最小干预原则
C.可识别性原则
D.完全修复原则(正确答案)
2.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文物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
A.定期检查文物的保存状态
B.对文物进行环境控制,如温湿度调节
C.对文物进行表面清洁和保养
D.对已损坏文物进行修复(正确答案)
3.文物建筑在进行修缮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尽可能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以提高效率
B.保持和恢复文物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正确答案)
C.以新替旧,使文物建筑焕然一新
D.简化修缮过程,降低修缮成本
4.考古发掘中的“土遗址”保护,关键在于?
A.立即进行大规模修复
B.尽可能保持其出土时的状态和土壤结构(正确答案)
C.将其移至博物馆内进行保护
D.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加固
5.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环境监测内容?
A.空气温湿度监测
B.光照强度监测
C.文物外观变化监测(正确答案)
D.有害气体浓度监测
6.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文物所有权的归属,通常情况下属于?
A.发现者
B.国家(正确答案)
C.地方政府
D.私人收藏家
7.下列哪项技术是现代文物保护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A.X射线探伤(正确答案)
B.破坏性取样分析
C.化学试剂浸泡测试
D.高温灼烧测试
8.文物保护工作中,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重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保护文物的历史环境风貌
B.对文物本体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
C.将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迁移至博物馆内进行保护(正确答案)
D.控制文物周围的环境因素以减少损害。
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2021
文物保护基础知识题库2021摘要: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二、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1.文物的分类2.文物的价值评估3.文物保护的措施4.文物修复与保养三、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四、国际文物保护与合作五、公民在文物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正文: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各类文物见证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文物保护工作对于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史、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1.文物的分类文物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
古代文物主要包括: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书画、碑刻等。
近现代文物主要包括:革命文物、历史文物、民俗文物等。
2.文物的价值评估文物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评估文物价值是确定文物保护等级和制定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3.文物保护的措施文物保护措施包括预防性保护、抢救性保护、修缮保护、加固保护等。
预防性保护是预防文物受损,抢救性保护是对已受损文物进行及时修复,修缮保护和加固保护是对文物本体进行维护和加强。
4.文物修复与保养文物修复是根据文物的材质、病害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使文物恢复原状或改善外观。
文物保养是对文物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去污、防潮、防虫等,以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
三、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条例》等。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监督管理。
四、国际文物保护与合作国际文物保护与合作对于全球文物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文物保护组织,与世界各国开展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五、公民在文物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关心、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博物专业试题及答案
文物博物专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哪个时期?A. 商代B. 周代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答案:A2.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 王羲之《兰亭序》B. 颜真卿《祭侄文稿》C. 苏轼《寒食帖》D. 黄庭坚《赤壁赋》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答案:D4. 我国最早的历史记载是?A. 《史记》B. 《春秋》C. 《左传》D. 《尚书》答案:B5.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A. 甘肃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山西省答案:A6.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ABCD7.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陶瓷名窑?A. 景德镇B. 定窑C. 汝窑D. 哥窑答案:ABCD8. 我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魏晋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9.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画家?A. 张大千B. 齐白石C. 徐悲鸿D. 梵高答案:D10. 我国最早的石刻艺术出现在哪个时期?A. 秦朝B. 汉朝C. 魏晋南北朝D. 唐朝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绣、蜀绣、湘绣、粤绣12. 我国最早的国家博物馆是______。
答案:故宫博物院13. “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山、庐山、雁荡山14.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瓷、白瓷、黑瓷、彩瓷15.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田玉、蓝田玉、南阳玉、翡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 简述中国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文物保护真题
文物保护真题文物保护是指对社会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修复的活动。
文物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教育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的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盗掘盗窃等原因,许多珍贵的文物正面临着沉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措施和政策已经被提出并执行。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法律的制定,明确规定文物保护的权益和责任,并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支持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
其次,加强文物保护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应该增强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培养尊重和重视文物的习惯。
学校、博物馆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文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修复工作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设备,只有不断推动修复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同时加强与国际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修复技术和经验。
另外,要实施严格的文物出入境管理制度。
禁止非法文物出口,打击文物走私行为,同时加强对进口文物的审核和管理。
建立起完善的文物进出口登记制度,做到出境文物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可查。
最后,加强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物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务,也是中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可以共同开展文物保护项目,加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总而言之,文物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文物保护教育、推进文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施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文物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泰山学院
文物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泰山学院1.中国的文物保护只需要过去总结的经验即可,不需要与国际合作()答案:错2.对于文物的包装材料,只要是不与文物发生化学反应且无污染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答案:错3.2005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包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在内的64件(组)国家一级文物被禁止出国出境展览()答案:错4.明代金器制作工艺更加精细,除传统工艺外,创造出金银器点烧珐琅和累丝工艺。
()答案:错5.《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所针对的是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并不包括()答案:对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物数字化、信息化变成了不可逆的潮流,文物的国际交流也变得日益密切()答案:错7.红铜硬度较高,比石头坚硬,适合制造较大而要求锋利坚固的工具和武器。
()答案:错8.基于数据库和动态网页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三足鼎立()答案:错9.“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标记者”对此碑的理解是否正确。
()答案:对10.中国古籍中的“文物"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核心含义相同()答案:错11.中国历史上使用金较银为早。
河南汤阴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含金砂的陶片,可能是中国已知最早使用金的材料。
()答案:错12.瓷器必须经过高温焙烧胎体才能烧结,各地瓷土的化学成分不同,瓷胎烧结的温度也不尽相同,但通常要高于1200℃。
()答案:对13.没有出土文物资料,就不可能有学术界当前对于中国史前史的认识水平。
( )答案:对14.就青铜器铸造技术和艺术性而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中期为第二个高峰。
()答案:对15.青铜器铭文是古文字学、书法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答案:对16.漆器修复要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清洗、除菌、除霉和脱水加固即可,不需要用蒸馏水或稀释较淡的草酸除污和脱色后进行修复()答案:错17.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法,传统的目鉴法就可以淘汰了()答案:错18.制陶技术是古代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性的突破,它改变了原材料的本质,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文物保护学概论复习题分类版
古漆木竹器1、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由于出上的古漆木竹器类文物因在古墓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多数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蚀。
这些漆木竹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究全被水饱和,所以称其为饱水漆木竹器。
这样的文物出土后,饱水状态下的环境突然改变,器物的表面很快干缩,而内部则干的较慢,这样内外干缩情况差别很大,就会引起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甚至达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而出土的饱水漆木竹器,不能让其自然干燥,而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
2、蔗搪脱水定形法优点①此法能使高度腐朽的饱水漆木器得到脱水加固。
②此法的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树种、不同含水量的器物都能适用。
③处理后木质质感强,能很好地保待漆木器原貌。
虽有一定收缩,但对漆皮没有大的影响。
④脱水定形后,如在水中授泡一定时间。
蔗糖可以全部溶出,恢复到饱水状态,并不改变器物的外形。
这种可逆性,对初次处理失败或今后发现更好的材料或更为先进的技术,需要一再次处理,都是非常有利的。
⑤该法工艺简单,不需专门设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3、古代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①漆器从墓葬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拍照、秋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残存及损坏状况。
②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一个平整、坚固的托板上,做好记录,写好标签。
③用水质较好的井水(即含钙、镁离子少的水)或墓室中的积水,最好用去离子水轻轻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
④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小心谨慎地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以防水分快速蒸发掉。
⑤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人大小合适的箱盒内,在器物的四周填充纸屑,碎的泡沫塑料或其他质地柔软的物质(既能保证器物在箱盒内固定不动,不来回碰撞,又不会因包裹而磨损器物)口包装好后小心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
4、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①.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②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③出土的彩绘木俑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④木器表面会干裂,由于器物内水分迅速蒸发,而使水中可溶盐在木器表面析出而器物泛白,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章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纸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2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3 颜料的成分红色--辰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炭(C) 。
4一般瓷器的烧结温度在1200——1500℃5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6表面有彩绘的陶器上干硬泥土的清洗处理这类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以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
瓷器和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7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及硅质(硅酸盐)。
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两类。
一种是分离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
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钡离子,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等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组合成新的可溶性钠盐,用水即可清洗干净。
8陶器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
清洗这类污垢常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具体操作如下:用棉球蘸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9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陶瓷一般采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硝酸、醋酸、硫酸、氢氟酸来清洗。
10 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复剂聚醋酸乙烯酯配成的A·T·K面团修补剂白色石膏修补剂11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①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②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③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④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12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
①按表面情况可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
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
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白陶三章金属类文物保护1.早期青铜器文化早期青铜器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山东岳石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辽宁夏家店等都相聚出现了早期青铜制品,其种类有礼器,武器,工具,装饰品等。
2中期青铜器文化中期青铜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
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西周则以陕西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
此时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达到高峰。
3所谓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
4由于氧化亚铜层的转化产物一碱式氯化铜是疏松膨胀的,呈粉状,通常称为粉状锈5 1)炼铁始于春秋2)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3)战国晚期已经有炼钢技术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6通常所谓的铁并不是纯净物,而是铁碳合金7 影响铁合金组织差异的主要因素﹙1﹚含碳量的不同﹙2﹚熔融温度的高低﹙3﹚冷凝速度的快慢﹙4﹚铸造器物的薄厚、大小﹙5﹚锻打次数的多寡8 铁的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即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9 铁器腐蚀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10 鎏金器物上铜铁锈的清除⑴可用1﹪的氨水或柠檬酸溶液来清除铜鎏金器物上的锈蚀。
⑵腐蚀产物在鎏金层的下面就夹在中间,可在双筒显微镜下,采取机械方法清除,用钢针剔除锈蚀物,当露出鎏金薄层时,用1﹪硝酸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晾干⑶用盐酸除去鎏金文物上红色的铁锈⑷鎏金文物胎质的保护为防止鎏金文物的胎质铜或铁继续腐蚀,可用铜铁的缓蚀剂来处理,可用较稀的4﹪丙聚酸脂类树脂或聚醋酸乙烯脂酒精溶液沿鎏金边沿间隙滴灌渗透,即加固鎏金文物的胎体,也使鎏金层得到加固保护。
11 银器文物的腐蚀⑴盐与氯化物对银器的腐蚀⑵硫化物对银器的腐蚀⑶紫外线加速银器的腐蚀⑷环境中臭氧对银器的腐蚀12控制银器保存环境相对湿度55﹪—60﹪以下。
13 我国商代兴起金的淘洗及加工工艺西周出现包金技术春秋战国时出现鎏金技术唐代出现金丝刺绣四章石质文物保护1 石质文物的分类石质文物是指一切以天然石头为原料加工的制品类文物,基本上分为三大类:1.)石质艺术品类文物石质艺术品类文物在石质文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种类繁多,有石窟寺、摩崖造像、石雕、石刻、石碑、经幢等。
如今我国已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窟(刻)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石质建筑类文物石质建筑类文物是指人类历代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有重要历史意义和重要艺术价值的石质建筑物或构筑物。
石质建筑类文物包括石质建筑物、石质建筑群及其内部所附属的艺术品,如石质文物建筑中的石洞、石棚、石殿、石桥、石塔、石墙、石阙、石牌坊、石陵墓、石地板、石台阶、石墙基、石柱、石柱础、石栏杆等。
3)、石质工具、用具类文物早在人类历史初期,人们就开始以岩石为原料,制成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工具,石制品的出现,开始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漫长的石器时代,直到金属器具出现,石器才逐渐被取而代之。
从古代用石材制成的石刀、石斧等简单劳动工具,逐渐发展成用石材制成石磨、石碾等石质工具,后来又用石材制成石槽、石盆、石碗、石镯、石枕、石棺、石椁等生活用品和丧葬用品。
在漫长的石器使用过程中,很多石器被遗留了下来。
2 石质文物的化学风化(1)、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石质文物的危害①空气中氮、硫、碳氧化物有害气体对文物的危害,这些氧化物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无机酸,使户外石质文物受到腐蚀。
空气中有害氧化物气体氮的氧化物:NO NO2 N2O5硫的氧化物:SO2 SO5碳的氧化物:CO2 CO②空气中有害氢化物气体对文物的腐蚀空气中之有害氢化物气体主要有氯化氢和硫化氢对石质文物的腐蚀和破坏2)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石质文物的浸蚀损害现代工业(石油、煤炭、化工、航空航天、舰船、军事等)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无省界、国界、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文物的严重危害,特别对露天石碑、石人、石马、墓葬外的石质镇墓兽、古代建筑中的石材、石窟寺的围崖等的腐蚀破坏尤为严重,使石质表面严重风化、酥粉开裂、脱落。
(3)空气中颗粒状或粉末状物中的尘埃对石质文物的危害空气中尘埃的成分十分复杂,来源于多方面。
空气中尘埃的成分:①酸、碱、盐固体粉末②空气中NO2、SO2、SO3等与水及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次生污染物——盐类③海风刮起海浪飞溅的盐类及盐场上升含盐气流给空气中带来的氯化物及硫酸盐气溶胶等(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④燃料:煤、汽油、天然气、矿物燃料、草、木燃烧产生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烟道烟尘、煤渣⑤金属冶炼厂、化工厂、碎石厂及其他粉碎加工厂排到空气中的各种金属、金属氧化物、石棉、石英。
⑥尘埃中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以上粉尘降落在石质文物上,一旦遇到潮湿空气,那些可溶的酸、碱、盐都会使石质文物表面腐蚀,使石质文物风化、酥粉、开裂、剥落。
(4)、溶盐对石刻文物的破坏3 石质文物的物理风化物理因素对石质文物的破坏也是石质文物风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指:湿度、温度、风沙、盐的结晶与潮解、溶盐的晶变等物理作用对石刻的影响。
1)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最为突出1、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没有水存在,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浸蚀化学反应,无法进行,所以说水是岩石雕刻等石质文物风化的根本原因。
2)水的结冰——融化对石质文物的破坏当石质内部孔隙的水遇低温结冰时,体积增大,产生膨胀压力,对孔隙率较大的石质文物造成破坏。
3)水使石质内部泥质胶结物发生水化作用,造成石质体积膨胀。
4)浸入石质表面的水,对石质形成外多内少的渗透分布,更能引起石质体积膨胀而导致力学强度从内到外明显的下降,使得文物价质最高的表层,受水的浸入而成为影响最大、最严重的部位。
5)水对石质文物的机械作用雨水、地面水的流动在石质文物表面形成反复冲刷的机械作用,使石质文物表面所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而导致滴水穿石的后果。
4 油烟对石刻文物的危害石窟寺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人们参观时烧香、点蜡、点灯产生的油烟附着在石刻表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形成油污油垢,有的已成陈年油烟,牢固地黏附于石质文物表面。
如大足石刻宝顶山的牧牛道场图被油烟污染成一片油黑,不仅严重影响石刻的外观,而且为微生物—菌类、苔藓、藻类、地衣提供了营养和非常适宜的生存条件。
有些油污腐败变质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石质文物。
5 石质文物的清洗石质文物上的尘埃、油烟、霉菌、污物、溶盐等对文物都有不同的危害,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清洗或清除。
1)石刻上尘埃的清除落在石质文物上的尘埃遇到潮湿空气时,其中可溶性盐、碱、盐就会腐蚀文物。
对大足石刻造像上尘埃分析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是石膏、熟石膏和复盐。
可采用毛笔或软毛刷轻轻刷除。
2)雨水冲刷痕迹的清洗先用去离子水清除易溶于水的污物,然后用5%的六偏磷酸钠溶液清洗雨水冲刷痕迹,若雨痕太重难以清洗时,用5%六偏磷酸钠多层纸张贴敷法让其充分接触、络合而除去水痕,最后用离子水冲洗石刻,清除残留在石质文物上的清洗剂。
3)油烟菌类的清洗用14%的NH3·H2O和5—10%的丙酮溶液清洗,效果十分明显,油烟、霉菌可全部清洗掉。
若清洗之处特别潮,为了防霉可用0.02%的霉敌乳剂处理,在石刻表面形成一个防霉、透气、无眩光的保护膜。
4)黑色、绿色霉菌与低等植物共生复合体形成的污物的清洗先用清水浸湿污物,用50%丙酮溶液清洗,后用14%的氨水清洗,再用0.4%的霉敌乳剂作杀菌、防霉、防苔藓、地衣处理。
5)石刻上溶盐及硬质沉积物的清洗充分利用石刻内部毛细作用和纸张纤维纹理的协同抽吸作用,在石刻有溶盐的部分采用多层纸张贴敷法,用排笔蘸取离子水将柔软吸水纸贴敷在石刻表面,使纸张与石刻紧密相贴,石质中的溶盐会在石刻毛细作用和纸张纤维纹理的协同抽吸作用下进入纸张糊敷层,纸层干翘后留在纸层纤维中,此时揭下纸层,如此反复几次,溶盐可基本除完。
石刻上一些沉积物,主要是石灰质、石膏质和硅酸质比较坚硬,可用多层纸张贴敷法,用毛笔和软毛刷蘸8—10%的六偏磷酸钠将柔软的多层纸贴在有沉积物的石质文物表面,使硬质沉积物浸湿、软化、络合、溶解、吸入纸层,纸干翘后,揭去纸层,可看见被贴敷的石刻表面和纸层上都析出许多白色针状结晶,在纸层干翘处有近4—5mm长的针状结晶,用毛笔或小毛刷刷除结晶后,再反复贴敷,直到沉积物清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