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结构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结构梳理
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
目标:1、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数据,统计已经发生的数据里的信息。
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
注意两点:
一是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是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数出各种动物的个数,再进行排列,看图填数就没有意义了。
二是不要出现象形统计图、统计表等名词,更不要讲图表的构造。经历统计过程,感受统计思想是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
目标:1、在随机事件中收集信息,本单元的事件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如抛圆片等。
2、学生要学会用符号分类记录信息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还要激励学生独立进行调查、记录等活动,培养统计意识。
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内容:
1、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2、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目标:1、用方块表示统计的数量,,并连接起来,感知条形统计图。
2、用画“√”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内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3、在不确定现象里,学生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
目标:1、用已经教学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
2、要根据存在于同一事件里的不同问题,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计数方法,
3、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目的,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能力,体会统计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目标:1、通过摸球游戏(“正”字法记录摸球次数)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
2、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统计》
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1、为什么求平均数?
2、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
学生能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内容:1、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目标:1/(1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正”字法),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
2/(1)条形统计图,统计图里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如1格表示5票、100m、100万吨、500km……
(2)能利用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
(3)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多种形式,竖条、立体、横条。
3/(1)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或不等的基础出发,引导学生把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提升到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评价上。
(2)学生能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统计》
目标:1、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了解图中各个数据的现实意义。
2、能看懂折线表达的一组数据的变化状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会进行描点、连折线等基本的制图活动。
4、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统计》
内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懂和利用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
2、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在统计图上画不同标记的直条表示两组数量。
3、体会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
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目标:1、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
2、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
目标: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
内容: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
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理解图中的百分数,并用其进行相关的计算。
3、学生领会众数的意义,学会在一组数据中得出众数的方法。
4、感受众数作为一种统计量,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时能起的作用。
5、理解中位数的含义,并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6、感受什么情况用中位数比较合适,什么情况用平均数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