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指导答案 厦门大学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实习报告答案
一、实习背景本次流行病学实习是在我国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包括疾病频率测量、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慢性病监测等。
二、实习内容1. 疾病频率测量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包括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掌握了不同指标的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例如,在分析表1-1中,我计算了1985年三年的期间患病率和年初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00%和1.01%,为后续疾病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2.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中,我参与了疑似风疹病例的调查。
通过现场调查、病例报告卡填写和数据分析,了解了风疹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防控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我认识到做好教室、宿舍清洁消毒,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等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风疹。
3. 慢性病监测在慢性病监测项目中,我参与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了解了慢性病在当地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还学习了慢性病干预措施,如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实际项目,锻炼了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我深刻认识到预防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四、实习体会1.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关键。
2. 实习过程中,要注重与同事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效率。
3. 要关注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流行病学题库 实习指导答案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调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述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优点普查能掌握疾病的分布情况,明确流行特征和相关的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有利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缺点由于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调查对象,工作不易深入细致,不适合患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早期发现病人;②了解疾病分布;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建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患病率分子为调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调查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的情况,不能得到发病率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龄别分布特点:糖尿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30 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在45 岁以前,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45 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较快,60~65 岁期间达到高峰。
地区分布特点:农村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结构的差异有关。
流病实习课答案
流行病学实习答案杨雪帆,吴志红实习一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课题一1.一按期间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发病率= *K= 5/万= 万同期暴露人口数某年某病总死亡人数死亡率= *K=2/万=万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一按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病死率= ×100%= 2/12×100%=%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2. 某观察期间必然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同期间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9/万=6/万某一时点必然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 ×100%(说明在进行续发率计算时应注意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在同一家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暗藏期,或最长暗藏期者均不该计入续发病例).课题二1.(1)1990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76/91098×10000=万患病率=(176+59-2)/91098×10000=万死亡率=119/91098×10000=万病死率=119/(176+59-2)=51. 52%(2)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59/89769=万(3)1990年细菌性痢疾的暗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家庭内续发率=31/102×100%=%(二代家庭内续发感染率?)家庭外续发率=26/272×100%=%(二代家庭外续发感染率?)注意:在计算有关率的指标时,理论上分母指暴露人口,但样本量专门大时,某年某病危险人群可粗略地用该年的平均人口数代替。
若是正在患病人多,去逝的人比较多时,暴露人口又比较少的时候,分母要减去死去的人或正在患病的人。
另外这是一个队列研究,要计算积累发病率或死亡率时,要以开始时总人数为分母。
(此研究样本大,人口较固定,观察时刻短。
)2.(1)1991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反映了恶性肿瘤的疾病的散布,发病率的升高或降低意味着影响疾病发生因素的转变。
实验流行病学本科 厦门大学流行病学
第一部分 概 述
概念及内涵 主要类型
揭示现象——描述流行病学 找出原因——分析流行病学
医学干预——实验流行病学
不同地区临床实践差异大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发现: 对同样一个临床问题,不同国家或同 一 国家的不同地区,甚至在一个州的 不同社区,其处理方法千差万别。
美国四个州的18个社区,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 最低手术率与最高手术率之间相差达20倍。
在同一州内,儿童扁桃体切除率: 两个不同
社区分别是 8% VS 70%
心房纤颤病人用法华令: 美国南部 与 中西部
之差达 4 倍
问题:
临床实践的差异已经超过了临床、人口学以 及地域的特点差异所能解释的范围。
当病人满怀虔诚进行各种各样检查的时 候,按“谨遵医嘱”打针输液,或把各种药 物吞进肚中的时候,不知你是否产生过这样 的问题:
• 医院/社区,根据不同临床试验目的选择具 备一定条件的医院/社区开展。
• 根据相关临床试验的要求,考虑到合格对象 的收集、样本的代表性等问题,很多临床试 验需要由几个独立的临床中心合作进行,这 类临床试验被称为“多中心临床试验”。
病例的选择
• 门诊病例:
• 轻型病例多,代表性好,短时间可获得较多 的样本
社区试验 群体干预,常难以贯彻随机分组 原则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双盲
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分 组隐匿、盲法实施等主动措施
实现比较组之间几乎所有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 完全可比的梦想 简单、彻底、完美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干预 研究中的混杂问题和大部分偏倚问题
医生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吗? 有效的吗?是有所值的吗?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要供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使用。
本实习指导编写以突出“三基”为主,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技能www.培养,书中除编排辅助流行病学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学习的.基础练习外,还根据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实践工作需要,在每个章节都安排以实践工作为基础编写的流行病学研究(操作)实例为课题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思维方式,体会所学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全书共15个实习,包括疾病频率测量、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偏倚及其控制、病因与因果推断、筛检试验评价、疾病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消毒技术与效果评价、分子流行病学应用、预防接种与免疫规划。
图书目录总序前言
实习1 疾病频率测量
实习2 疾病的分布
实习3 描述性研究
实习4 队列研究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习7 偏倚及其控制
实习8 病因与因果推断
实习9 筛检试验评价
实习10 疾病监测
实习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实习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实习13 消毒技术与效果评价实习14 分子流行病学应用实习15 预防接种与免疫规划参考文献。
流行病第三版实习报告答案
流行病学实习报告:疾病频率的测量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提高对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患病率的计算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本次实习以我国某地区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肺结核的患病率为例,计算如下:1985年患病率 = (1985年肺结核病例数 / 1985年总人口数) × 100% = (101 / 100) × 100% = 1.01%1986年患病率 = (1986年肺结核病例数 / 1986年总人口数) × 100% = (90 / 900) × 100% = 10%1987年患病率 = (1987年肺结核病例数 / 1987年总人口数) × 100% = (80 / 800) × 100% = 10%2. 期间患病率的计算期间患病率是指在观察期限内,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本次实习以我国某地区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肺结核的期间患病率为例,计算如下:期间患病率 = (1985年至1987年肺结核病例总数 / 1985年至1987年总人口数) × 100% = (101 + 90 + 80) / (100 + 900 + 800) × 100% = 1.91%3. 年初时点患病率的计算年初时点患病率是指在某年年初,某病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本次实习以我国某地区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肺结核年初时点患病率为例,计算如下:1985年初时点患病率 = (1985年肺结核病例数 / 1985年总人口数) × 100% = (101 / 100) × 100% = 1.01%1986年初时点患病率 = (1986年肺结核病例数 / 1986年总人口数) × 100% = (90 / 900) × 100% = 10%1987年初时点患病率 = (1987年肺结核病例数 / 1987年总人口数) × 100% = (80 / 800) × 100% = 10%三、实习结论通过本次实习,掌握了患病率、期间患病率和年初时点患病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了这些指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3学时 【课题一】 问题1表1-1 三年中每年发病率、期间患病率及年初时点患病率 年份 发病率(%) 期间患病率(%) 每年年初时点患病率(%)1986 19871.22 0.831.20 0.801.00 1.20问题2 分子:患病率指新旧病例数,发病率指新发病例数;分母:患病率指平均人口数,发病率指暴露人口数。
发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发生的概率,用于直接估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指标。
患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的存在情况,反映某人群对某病的负担程度。
问题3 罹患率通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流行。
此病的病程较长,所以不适合用罹患率。
【课题二】问题1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1002/)100009000(200⨯+=2.11%问题2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1002/)100009000(35⨯+=0.37%问题3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20080035+×100%=3.5%问题4 1999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9000800×100%=8.89% 问题5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2/)100009000(200800++×100%=10.52%【课题三】 问题1 (1)1976年结核病的发病率=208500000350003600+×10万/10万=18.50/10万。
(2)1976年1月1日活动性结核病的时点患病率=日人口数月1145000,由于缺乏分母无法计算。
(3)1976年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20850000035000360045000++×10万/10万 =40.10/10万。
(4)1976年结核病死亡率=2085000004500×10万/10万。
1976年结核病病死率=360045000350004500++×10万/10万。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的分布【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3学时【内容】一、频率指标计算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卜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5人口)、引入率 (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 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二、疾病三间分布(一)疾病的时间分布【课题三】1.意大利(在北半球)和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1-2。
2.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脑膜炎和风疹的季节高峰示意图如图1-3。
流行病学题库实习指导答案
流行病学题库实习指导答案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 (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 (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调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述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优点普查能掌握疾病的分布情况,明确流行特征和相关的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有利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缺点由于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调查对象,工作不易深入细致,不适合患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能获得患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早期发现病人;②了解疾病分布;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建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患病率分子为调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调查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的情况,不能得到发病率资料,不能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龄别分布特点:糖尿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30 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在45 岁以前,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45 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较快,60~65 岁期间达到高峰。
地区分布特点:农村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结构的差异有关。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领域 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也不断扩展和深化 。
目前,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已经从 单一的流行病学扩展到与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交叉 学科。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 用,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将会有更 多的突破和发展。
02
04
05
实验设计:合理、科学 的实验设计是整个研究 的基础。挑战在于如何 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以 回答具体的研究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验误 差和可行性等因素。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实 验过程中,需要收集大 量准确、可靠的数据。 数据分析的难度较大, 需要运用各种复杂的统 计方法和模型,以得出 科学、准确的结论。
详细描述
实验技术的改进: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生物信息学、大数 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 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 动实习流行病学实验 研究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扩大:未 来,实习流行病学实 验研究的研究对象将 不仅局限于人类,还 将拓展到动物和环境 等多个领域,研究范 围更加广泛。
研究方法的创新:未 来实习流行病学实验 研究会越来越注重研 究方法的创新
根据研究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流行病学研究类型。
实验设计和对照组设置
根据研究类型,设计实验方案和对照组设置,明确实验操作流程。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招募
目标人群确定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如特定疾病患者、健康人群等)和目 标人群范围。
招募策略制定
根据目标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和具体操作流程。
以实验方法为手段
实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采用实验 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分组对照 、设立对照组等手段,实现对研 究对象的干预和观察。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答案
实习一疾病频次丈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说: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E 4C 5B(三)阐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散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说: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项选择题1B 2C(三)多项选择题1ABD 2ABD 3ABDE 4ABCD 5BCDE(四)阐述题:答案见课本P26答案见课本P33-34答案见课本P35-36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绘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检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纯真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检查的目的是认识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生病状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检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绘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长处普查能掌握疾病的散布状况,明确流行特色和有关的流行要素,供给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所有病例,有益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弊端因为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检核对象,工作不易深入仔细,不合适生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好获取生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初期发现病人;②认识疾病散布;③认识人群健康水平;④成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生病率的差异: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生病率分子为检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合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合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检查的是某一时点的能否生病的状况,不可以获取发病率资料,不可以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生病率随年纪增加奉上涨趋向。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纪别散布特色:糖尿病的年纪别生病率均随年纪增加而上涨,3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生病率显然增高。
在45岁从前,男性糖尿病的生病率显然高于女性,而45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生病率上涨较快,60~65岁期间达到顶峰。
地域散布特色:乡村的生病率均显然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构造的差异有关。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作业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is not includedA. RandomB. ControlC. ProspectiveD. MatchE. Intervention2. The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is not included: A. Community trailB. Case reportC. Clinical trialD. Field trialE. Quasi-experiment 3. 选择200名5岁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在2年的观察期间90%的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
下列哪个观点正确 A. 该疫苗有效,因为有90%的儿童未患此疾病 B. 该疫苗无效,因为有10%的儿童患了此疾病 C.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E. 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对象不够多4. 以下哪项研究宜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A. 某人群HBsAg筛查B. SARS发病与吃果子狸关系的研究C. AIDS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D. 肺癌5年生存率研究E. 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规律研究5. 考核一种疫苗效果时进行双盲设计是指 A. 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 受试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 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 接受疫苗者和接受安慰剂者都不知道自己是试验对象E. 接受疫苗者和接受安慰剂者都不知道试验的目的 6. 评价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的指标是 A. 患病率 B. 发病率 C. 抗体阳转率D. 保护率E. 死亡率7.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设立对照组B. 是否随访观察C.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 是否采用盲法E. 是否存在医学伦理问题8. 以下哪种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随机分组A. 现场试验B. 队列研究C. 横断面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E. 个案调查9. 某研究者拟在某社区观察某保健品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该保健品,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A. 标准对照B. 空白对照C. 安慰剂对照D. 自身对照E. 历史对照10.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是为了 A. 增加研究对象的依从性B. 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C.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受益D. 使研究对象更有代表性E. 提高实验的敏感性1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单盲法是指A. 研究对象、实施干预的研究人员和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B. 研究设计者和研究对象均不清楚试验分组情况C. 研究设计者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D. 实施干预的研究人员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E. 研究对象不清楚试验分组情况12. 关于现场试验研究现场的选择原则,以下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 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B. 预期结局事件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 C. 评价传染病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发生过该疾病流行的地区D. 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和较完善的疾病登记报告制度E. 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 13.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 72%B. 0.28C. 72D. 3.6E. 41[A3型题](14,16题共用题干)为考核口服痢疾弧菌疫苗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将10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疫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0人。
实验流行病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实验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报告围绕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展开,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二、实验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实验流行病学是将流行病学原理与实验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状况,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假设并揭示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实验流行病学主要包括观察性实验和干预性实验两大类。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
1.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2. 队列研究:通过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比较两组在暴露因素下的疾病发生率,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信息,比较两组的暴露状况,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卫生学等。
1. 生物统计学:是实验流行病学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为研究提供量化的结果。
2. 分子生物学:通过检测和研究病原体基因、宿主基因等,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
3. 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验室的各项日常工作,学习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技能。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文献,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实验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习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指导答案厦门大学流行病学_2022年学习资料
课题四-某单位为评价百日咳菌苗的效果,选1403-名6个月至6岁婴幼儿注射百日咳菌苗,另1605-名同龄婴 儿作为对照。从某年元月初开始随-访,以后每月初随访1次共11次11月初为最后-一天。在观察期间有部分适龄婴 儿先后加-入观察期,也有部分因各种原因退出观察,其-间随访记录资料见表7-7所列。
二、实验设计-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i-该区为一农业区,人流动-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 高。按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剂,见(实习指导)图7-1。 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的发生率,-该地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根据流行病 资料,计算样本大小。证明疫苗保护率为-90%,把握度为0.9,α =0.01(单侧),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 露BV者随访12个月。由于34%1-24个月龄的儿童至少已有-项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因此,本研究所 儿童数为273-名或以上。
问题六:-你认为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可得出以下结论:-最初血清学阴性的儿童注射疫苗后可有效-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最初血清学阳性的儿童注射乙 疫效果评价-包括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评价-方法一般采用严格的现场实验。
课题-为了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效果,对某一集-体单位206人鼻腔喷雾疫苗,194人给预某药物预防作-对 ,在同一观察期内两组的发病情况如下表所示。-问题1:两组发病率是否有差异?-问题2:计算流感疫苗的效果指数 保护率。-观察人数发病数效果指数-疫苗喷雾组-5-药物与房组-33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实习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指导答案厦门大学流行病学
单元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评价-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某地-方性流行地区的 次对照实验。-基础研究-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的献血人员-HBsAgl阳性,90% 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30 10万-75/10万。-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 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很高。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当 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刷上升,但在出生6~12月-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 童HBsAgl阳性。在6~7岁时-80%儿童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人-相同 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因此,在该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实习六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厦门大学流行病学
复习
二、基本特征: 前瞻 前瞻性研究 干预 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随机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对照 有平行的、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
组
复习
概念、特征
随组
无效
研究对象
有效
对照组
无效
前詹性研究
复习
三、分类: ⑴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其研究对象是病 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 验方法。 ⑵ 现场试验(field trial):是以现场中尚未患 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接受 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⑶ 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是以现场尚 未患所研究的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 观察,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 其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
复习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用途: 1.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2.评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效或制剂 的效果 3.探讨疾病的病因 4.医疗保健措施的评价
复习
五、实验设计 包括研究目的、现场选择、对象选择、
样本量估计及随机、对照、盲法观察等。
复习
要注意的问题是: 选择的研究对象要有代表性; 计算样本量大小时,应考虑失访对结局 及检验差异的影响,对失访率预先做出 估计,用加大样本量给以补救; 观察期限不要过长,否则可能因人员流 动、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变化 等因素给终点评估造成困难。
复习
六、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⒈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有效率=
治疗有效例数 治疗的总例数
100%
治愈率=
治愈人数 治疗人数
100%
N年生存率=
N年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100%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
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估
例如,评估疫苗接种计划、健康生 活方式宣传等预防措施的效果。
卫生保健系统的改进
研究如何优化卫生保健系统,提高 医疗质量和效率。
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
探讨环境因素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 系,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基于社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01
目的
方法
02
03
优缺点
通过在社区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 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选取目标社区,通过问卷调查、 体格检查和生物样本检测等方式 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能够真实反映人群中的疾病情况 ,但样本量大、耗时长、成本高 。
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
建立合作机制
为了实现跨学科合作,应建立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解决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问题。
创新性研究方法与技术
创新性研究设计
针对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定问题, 应采用创新性的研究设计,如队列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空间流行病学等,以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明确研究问题
实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开 始于一个明确、具体的研 究问题,如"某药物对某 疾病的治疗效果"。
提出假设
根据研究问题,研究者提 出一个或多个可测试的假 设,即对研究结果的预期 。
确定研究人群
明确研究人群,包括患者 、健康人或其他特定群体 。
研究设计与实施
设计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问题和假设,设计符 合要求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案, 包括研究类型、样本量、研究 周期、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方
流行病学_厦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流行病学_厦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属于选择偏倚的是:答案:入院率偏倚_奈曼偏倚_检出症候偏倚_领先时间偏倚2.常用的流行病学病因及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有:答案:描述性研究_病例对照研究_队列研究_实验流行病学研究3.横断面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答案:研究单位是否为群体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控制信息偏倚力度最大的试验设计是答案:三盲试验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不同是答案:干预措施不同6.临床试验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的目的是答案:提高对照组的依存性7.拟对最新研制出的一种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疫苗预防效果进行评价,应选择的研究人群是答案:发病率高的人群8.甲乙两地未标化前肺癌的粗死亡率相等,但甲地人口构成中老年男性人口居多,则甲乙两地死亡率的实际情况是:答案:乙地肺癌的死亡率要高于甲地9.一项调查发现,A病的患病率高于B病,但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和季节波动是相同的,可能的原因是:答案:B病患者比A病恢复得快10.评价试验可靠性的常用指标有答案:变异系数_Kappa 值_符合率11.选项中的指标都可用来评价筛检试验方法可靠性的是答案: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和Kappa值1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答案:对比分析13.肝癌是我国排名前五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各期的治疗效果一般都较差,患者I年生存率仅为32.03%,HBV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我国约10%的成年人有HBV感染。
有人建议在 HBV人群中开展肝癌筛查(甲胎蛋白检测或超声诊断),你是否赞同,主要理由是答案:不赞同,筛查岀来的病例后续无有效的治疗方案14.用生存时间评价筛查效果时,最可能会产生的偏倚是答案:领先时间偏倚15.若甲、乙两人群某病患病率分别为10% 和20%,某项筛检试验分别应用于甲、乙群体,则下述正确的是答案:试验阴性者中假阴性所占比例,甲人群低于乙人群16.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答案:患病率17.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答案: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18.在300名病例与300名对照的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有200名病例与5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据此资料,计算OR值为:答案:无法计算19.筛检试验A的灵敏度为80%,筛检试验B的灵敏度为90%,若将A、B试验并联,则灵敏度最有可能为:答案:0.9920.为提高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可釆用答案:并联试验21.某诊断试验指标的截断值确定后,该试验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答案:患病率22.假定某病的患病率为10‰,用某项灵敏度为80%的筛检试验检查1000人的人群,则漏诊人数为答案:223.某筛检试验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0%,请问该筛检试验的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答案:4和0.2524.某筛检试验检测病例组得出某一结果的概率与对照组得出同一结果的概率的比值为答案:似然比25.以下不是经接触传播所致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的选项是答案: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26.阴性预测值的定义是答案:试验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概率27.普査中对400例有乳腺癌的妇女和400名正常妇女进行X线检查,结果在前者中100 例阳性,后者50例阳性。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和答案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A1型题:(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A. 须随机化分组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 必须有干预措施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答案:[B]【评析】本题考试要点: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流行病学实验分组是研究者确定实验对象后,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研究人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五项备选题仅B是错的。
A2型题:(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A. 该药有效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答案:[E]【评析】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根据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要求,在评价该药物疗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是否正确,而本实验未设计可比平行对照,因此药效结论不能承认。
A3型题:(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1 C.10 D. 5答案:[C]【评析】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B1型题:(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A. 罹患率、患病率B. 病死率、死亡率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D. 有效率、治愈率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答案:[E](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答案:[D]【评析】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 观察性试验B. 社区试验C. 现场试验D. 临床试验E. 干预试验(2)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A. 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B. 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C. 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 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 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A. 安全性B. 种后反应率C. 临床表现D. 保护率E. 抗体水平(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 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C. 探讨病因的线索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E. 筛查早期患者(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要的优点是A. 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B. 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C. 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D.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E. 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A. 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B. 盲法不易实施C. 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D. 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E. 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偏倚(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B.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C.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D. 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E. 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A. 同一总体的患某病人B. 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 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 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9)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A. 在动物群中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B. 同一总体实验人群,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C. 同一总体中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干预措施D.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有干预措施E. 同一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分干预组和对照组(10)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A. 观察指标不同B. 目标人群不同C. 入选标准不同D. 干预措施不同E. 随访方式不同(1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盲法是指A.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B.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实验设计C.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结局D.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目的E.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12)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A. 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 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E.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1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A. 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B. 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C. 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D. 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E. 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1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A. 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B. 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C. 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可比性D. 易于控制失访偏倚E. 省时、省钱、省力、可进行罕见病的研究(15)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A. 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B. 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C. 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结果评价D. 其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还不如分析性研究方法E. 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16)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入院率偏倚D. 混杂偏倚E. 志愿性偏倚(17)下列哪项指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评价A. 患病率B. 治愈率C. 效果指数D. 保护率E. 有效率A2型题(18)随机选择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5%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病,由此研究者认为A. 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仍有15%儿童生病B.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5%儿童不生病C. 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E.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19)现有新型流感疫苗,为了评价其免疫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A. 抗体水平高的人群B. 交通不发达的山区人群C. 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D. 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E. 依从性好的人群A3型题为评价水痘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表:(20)该疫苗的保护率是A. 80%B. 83.3%C. 90%D. 92.5%E. 78.5%(21)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 6B. 7C. 8D. 9E. 5B1型题A. 治疗好转的例数髦瘟频淖芾100%B. 治愈人数髦瘟频淖芾100%C. 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魉娣?年的总病例数?00%D. 对照组发病(死亡)率魇笛樽榉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正确,因为:
对照组发病率=17%,预期疫苗保护率=90%, 可以算得疫苗组发病率= 1.7%。又α=0.01 (单侧),β=0.1,计算得出两组各需92人。
由于34%的1-24个月的儿童至少有一项HBV 标志阳性,且失访率为50%, 所以两组各需: N=92/[(1-50%)X(1-34%)]=279人。
第二部分 实习内容
单元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评价
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某地
方性流行地区的一次对照实验。 一、基础研究
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的献血人员 HBsAg阳性,90%居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30/10万 ~75/10万。
病规律进行分析,并解释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采取发病时间趋势法分析。 2.从资料看出, 随着卡介苗接种率的提高,
抗 体阳转率上升,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 发病率曾逐年下降趋势,除1987年、1990 年有小的波动,图7-2这种关系更为直观。 发病率下降可能主要与接种疫苗有密切关 系。 此外,还可能与当地医疗水平不断提 高、 人们卫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等有关。
(+)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别。 (4)计算保护率(78.8%)和效果指数(4.7)。
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的比较
感染 未感染 合计
对照组 27 168 195
疫苗组 7 231 238
合计 34 399 433
比较两组中HBsAg(+)所占比例是否有统计学差别
对照组 疫苗组 合计
(+)
14
4
18
观察人数 发病数 效果指数 保护率
疫苗喷雾组 206
5
药物与房组 194
33
课题三:为考核卡介苗的接种效果,某学者对当地
1981至1994年0~4岁儿童卡介苗的接种、阳转及发病 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实习指导)表7-6和图7-2。
问题:
1、你准备采用何种方法对卡介苗的效果作出评价。 2、从上述资料,请对卡介苗的接种率、阳转率及发
你认为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哪些 结论?
可得出以下结论:
➢最初血清学阴性的儿童注射疫苗后可有效
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
➢最初血清学阳性的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可
提高HBV标志的转阴率。
单元2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一、疫苗效果评价
包括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评价 方法一般采用严格的现场实验。
课题二:
为了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效果,对某一集 体单位206人鼻腔喷雾疫苗,194人给预某药物预防作 对照,在同一观察期内两组的发病情况如下表所示。 问题1:两组发病率是否有差异? 问题2:计算流感疫苗的效果指数和保护率。
不满意,因为:
• 应对两组的性别构成、月龄进行统
计学检验,看有无差别,分别按表 一和表二进行卡方检验。
• 同时应对两组的HBV构成进行比
较。
对最初血清学阴性者还需分析:
(1)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93.3%)。 (2)疫苗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2.94%、
13.9%,χ²=17.6,p<0.05。 (3)两组中HBsAg(+)、HBsAb(+)和抗HBc
问题4:研究人群的特征见下表,你对疫苗组和 对照组的可比性资料是否满意?
对照组(n=267) 疫苗组(n=335)
性男 别女
人数 百分数 (%)
136 50.9
131 49.1
人数 百分数 (%)
157 47.5
176 52.5
月 1-12 146 54.7 龄
13-24 1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3
200 59.7 135 40.3
合计 40 129 169
χ²=1.24<3.84,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二 实验后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携带率的比较:
对照组
(+) 20
HBsAg (-)
52
合计
72
疫苗组 14 83 97
合计 34 135 169
χ²=4.58>3.8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问题六:
有必要,原因:
本研究是对乙肝疫苗预防儿童早期 HBsAg 携带状态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现 场实验。应选择预期儿童早期感染乙肝病 毒较高的地区进行,因而需要对现场进行 必要的基础研究。
问题2:
本实验选择实验现场及对象是 否合适?
合适:参照现场及对象的选择原则。
问题3:
本研究关于样本大小的计 算方法是否正确?
二、实验设计
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该区为一农业区,人流动
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较高。按随机分配的原 则进行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H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 剂,见(实习指导)图7-1。
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的发生率, 该地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课题四:
某单位为评价百日咳菌苗的效果,选1403 名6个月至6岁婴幼儿注射百日咳菌苗,另1605 名同龄婴幼儿作为对照。从某年元月初开始随 访,以后每月初随访1次共11次(11月初为最后 一天)。在观察期间有部分适龄婴幼儿先后加 入观察期,也有部分因各种原因退出观察,其 间随访记录资料见表7-7所列。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 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 很高。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 当这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 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儿童HBsAg阳性。在6~7岁时 80%儿童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人 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因此,在该地 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HBsAg
(-) 181
234
415
合计
195
238
433
χ²=8.1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对最初血清学阳性者还需分析:
➢实验前后两组HBsAg携带率有无差别(见
表一和表二)。
表一 实验前疫苗组和对照组HBsAg 携带率的比较:
对照组
(+)
14
HBsAg (-)
58
合计
72
疫苗组 26 71 97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样本大小。证明疫苗保护率为 90%,把握度为0.9,α=0.01(单侧),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 露HBV者随访12个月。由于34%1-24个月龄的儿童至少已有一 项H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因此,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273 名或以上。
问题1:
在本实验前,对该地居民HBV 感染情况进行基础研究有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