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展示了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本课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社会变迁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存在认知上的模糊地带,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历程,了解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历程,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变迁背后的原因,以及人民群众在变迁过程中的奋斗与贡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我国社会变迁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分别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材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过程和成果,还需进一步深化。

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过程和成果,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发展过程和成果。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总结,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5.事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我还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他们对社会变迁的兴趣。

2.讲授新课: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模板8篇

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模板8篇

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模板8篇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模板8篇说课稿需要详细描述教学过程,包括开端活动、教学步骤、引导问题、教师角色和学生参与等方面,以展示教学的整体流程和衔接。

说明教师如何组织课堂秩序、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模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模板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

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

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

所以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二、说目标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和《宜宾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三、说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在社会的转型期,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有力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一 3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二 4说课的内容要求和评价7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8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教案8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说课稿13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说课 13《商人的地位变了》说课稿15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教案19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说课稿2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说课稿26理性之光-启蒙运动说课稿 31理性之光说课36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教案42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教案二50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说课稿62新航路的开辟说课62全球联系的加强说课教案 66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血腥的资本积累》说课68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教案70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说课稿7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77《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说课稿80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教案81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说课稿88最后的盛世说课8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89专制帝国说课91来自海上的挑战说课92《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说课稿96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100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102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102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说课稿105《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108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111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教案114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说课稿118“地球变小了”说课稿118《文明与野蛮相交织》说课稿120《挑战与回应》―日本的崛起说课稿122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125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说课稿 129 屈辱的岁月(说课稿)129悲壮的抗争说课教案133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说课稿13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138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教案142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说课稿147工业化和城市化说课教案 147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说课教案149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151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教案 153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155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教案155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说课稿160《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说课稿160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说课教案162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167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说课稿172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说课172“西亚病夫”的崛起说课教案175《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176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教案179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说课稿191 《中华民族的觉醒》说课教案191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说课教案 194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案195头脑中的变化教案197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说课教案 199 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案202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说课稿205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205 全民族的抗战说课209全民族的抗战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213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一215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二220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说课稿222两种命运的决战说课22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一 224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二 228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教案 231 演讲稿:让历史告诉未来233让历史告诉未来―南京大屠杀启示录说课 235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240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241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242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一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教学设计及分析一、分析本课教材(教材结构、内容、地位《 ____》是人教版中新教材第___ 册第___ 章第 ___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研课标说教材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整册教材,讲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一)、历史学科的课程总目标由三维目标组成,但总的来说: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段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力目标: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的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③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④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⑤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供相关各类型资料,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史实以及认识邓小平历史作用,学生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准备了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做了设计,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1)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规模和结果。

(2)用历史、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途径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的信息。

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感悟郑和的爱国精神、科学创举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难点是: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二、教法分析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一、第一章:鸦片战争的烽烟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起因与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展示林则徐禁烟令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二、第二章:太平军的烽火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2.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与过程2)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第三章:甲午中日战争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与过程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四、第四章:辛亥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过程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爆发。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课稿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课稿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课稿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课稿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今天上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十课时。

主要介绍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当时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强国之路的第一次尝试。

因此本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主张,认识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国;能运用史实全面地分析历史事物产生的必然性;能辩证地分析各种历史现象。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影响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手段: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判断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还不够高,仍需教师的引导。

 四、说教学程序:
 提问导入:为什幺鸦片战争中国会战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设计了一组漫画来补充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漫画的设计也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是国内一本新的历史教材,本册内容主要包括明清时期的历史,共分为8个单元。

此教材继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贯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发展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满足学生探索、体验和发现历史的需求,旨在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时期的重大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作用;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发展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历史文化一般性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合作学习、情景再现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了解中外历史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时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重要人物及其作用。

难点: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具与教材】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 up通过播放了解明清时期的音乐和图片,以活跃课堂氛围和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Step 2: Pre-reading通过展示一些明清时期的图片和物品,引起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的好奇心,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Step 3: Reading and Discussion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学习本课详细的内容,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总结重点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Step 4: Consolidation老师安排学生完成一些小组或个人活动,如制作明清时期的手工模型、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清时期的人物、事件等。

Step 5: Extension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演讲、参观博物馆等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方法。

八年级历史(下)教材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下)教材说课稿

LHale Waihona Puke GO二、教材逻辑线索、编者意图及体例
逻辑线索:本册教材讲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
容。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 展线索,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 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 史发展过程。围绕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巩固新中 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如何走上社会主义和开 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这条线索而编写的。
教材体例
本教材以专题主题体例进行编写,共有 6个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就是它 的标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 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另外,本册书 设置3个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活动中培 养兴趣、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LOGO
一、教材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 程 标 准
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 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 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 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 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人 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 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编者意图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 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 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 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 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 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 念。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人类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2. 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3. 认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学重点】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3. 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学难点】1. 人类的进化过程。

2. 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猿人的出现、智人的发展等。

3. 分析: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并阐述每个阶段的特点。

4.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案章节:二、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出现和国家形成的背景。

2. 掌握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3. 认识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古代文明的出现和国家形成的背景。

2. 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3. 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2. 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文明的出现和国家形成的背景,包括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等。

3. 分析:分析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4.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如文明对国家形成的影响、国家对文明的发展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案章节:三、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影响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2.难点:三大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它们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引出本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三大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它们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整册教材注重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教育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体例:教材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介绍和分析。

意图:通过对历史的介绍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题设计:教材中的题设计既注重知识点的考查,又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分析题等多种题型,涵盖了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文化等方面。

二)教材内容分析和评价整册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涵盖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历程。

教材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通过题设计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体评价:是一本注重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历史教材,具有较高的教学参考价值。

三、说建议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应注重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要突出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历史素养和教学经验。

三)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研究成果。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八年级历史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四框题──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分析: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

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体现明清时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国内部矛盾的一个体现,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分析,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

难点是: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他们对本节课中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纵观的评价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虑学生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及谈话法等。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禀赋和潜能,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1.读图分析法,即联系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通过三个子目展开论述:变迁中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的演变、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教材以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使学生在感受历史发展的同时,认识到社会进步的艰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变迁,但对变迁的原因和过程缺乏系统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社会变迁,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变迁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及主要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社会变迁背后的原因,理解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变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人教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集

人教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集

人教八年级下全册教案集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课程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3.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如: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

教师再提纲挈领地从全球的视野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的探索阶段。

这种探索是从工商业的兴起开始的)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二、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比一比: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中国现代的诞生介绍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甲午海战、义和团运动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介绍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重要事件以及中国的创建和发展。

3. 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初步发展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诞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4.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中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革命史以及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历程;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增强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3. 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教材中的重点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 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精神,了解中国的历史;3. 学会运用英语表达自身对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研究和表达观点;3. 反思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通过复上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2. 从晚清时期,一步步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成就;3.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通过互动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4.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2.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表现;3.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类的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估和提高的机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革命史以及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各位老师:
 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新航路的开辟》,本次说课的思路是说教材-----说学教方法-----说学教预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和经过的介绍,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为加强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条件,给近代世界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教材首先以《马可波罗。

游记》为切入点,引出当时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接着重点讲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即鼓舞了更多的人开始海上探险,随时例举里其他一些比较有名的航海家开辟新的航路的案例。

最后点名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得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所以在讲述本课时补充图表,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新航路的开辟这块内容,再加上我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初二的学生理性思维较差而感性思维活跃的等特点。

本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人物为线索,串联整个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新航路开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人的地位变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商人的地位变了》。

一、说教材和课标
本课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贵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与本课对应的课标是: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对工商业的兴起改变农业社会的面貌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全面的分析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因而本课教学应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同时创设思辨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模拟历史情境,提高学生全面分析和比较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不断深入。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因而本课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和思绪状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中学生虽已经历过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小组思想概括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而教学应注意将合作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培养其小组思想概括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以及学情设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重商政策,理解其重商政策对商人地位的影响;
2、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
3、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早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入小说《威尼斯商人》、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5-5以及“富格尔
写给国王的信”、寻找伊丽莎白一世的措施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理解商人地位的提高。

2、通过温故知新、问题思考、材料分析、歌谣感悟, 知识小结, 课外拓展、课堂小结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产力的提高对人类生活变化、社会地位改变的过程;领悟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四、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商人地位发生改变。

理由是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商人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最终导致了贵族和农民阶层的变化。

难点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理由是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五、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选择
新课程极力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同时,我认为,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情境体验法、角色体验法和对比教学法等,采用前两种教法的理由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设计有效问题,使教学有的放矢,顺利达成课标要求。

采用对比教学法则主要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对比,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2、学法指导
合作讨论法:小组成员在一定的合作任务的指引下,通过发表和交流个人观点,达到经验共享,提升问题解决的水平。

教师提供四个任务情境,小组可任选其中一个,突现小组讨论话题选择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要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六、说教学环节
1、教学思路:本课教学落实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理念,重组教材内容,运用模拟历史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富商的“牛气冲天”,理解西欧各国君主“力排众议,牛力推行重商政策的原因,体会贵族”无力回天、走向衰落,只好吹破牛皮”的尴尬,,感受农民做牛做马的无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社会各阶层发生的深刻变化。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重视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1、商人地位的改变
2、贵族地位的变化
3、农民地位的变化 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作坊主——富商——(资产阶级)
4、社会结构的变化
生产关系变化失地农民—雇佣工人—(工人阶级)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评价能力及正确的历史观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升华,在交流中感悟,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说课安排,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