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主动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承担人:
所在单位:
所属总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0年11月18日
一、课题设计论证
提高学生语文课堂主动参与性是靠学生的主体才能完成,是主动提高的过程,因此以下理论较大的影响了本课题研究,并为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1、人本理论:以人为本的观念,是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从中国的“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之本”“本理则国强,本乱则国危”转引自梁溟《人心与人生》学林社,1984年版)到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指出的如果说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唯物主义的一般基础的话,中心则是在这种自然基础上的人本身。”马克思《1844的经济哲学手稿》(人民社,1985年版)都非常明确地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兴于美国的以马斯洛、罗杰期为代表的现代人本思潮,即“人学观的理论核心”,比较完整地强调了人的潜能的发展与人格的自我完整。这个理论深刻指出:“人的现实存在绝不仅表现为其生存的意义。情感、意志、兴趣,对客观世界和对人生的态度等和谐养成和发展所形成的人的精神创造能力和享受能力,凝聚了人的个体的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其表现出来的各种潜能——并且制约着一定的社会文明程度、稳定状态、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这个理论还深刻地向我们指出:“人是一切工作、一切事业的根本,也是一切工作、一切事业的决定因素。任何工作与事业都必须依靠人,只要有人的根本,只要有人去干,就会取得成功,反之,只会带来失败。因此,人既是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亦即‘以为人出发,以为人告终’。甚至可以说,任何工作和事业自
始至终的完成过程,也就是自始至终为人着想,为人服务的过程。人是构成社会第一宝贵的因素。我们认为,人本理论为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如下理论支撑:
(1)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人的主体,把学生作人来对待,坚持以人为本,决不能把学生简单的当作一种物,一种接受知识的简单的容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来阐释“人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才有所提高,才能避免形而上学,避免唯心主义。
(2)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对维系生命力的物质基础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对精神、情感、交往的需要,将更强烈。所以既承认学生的“个人本位”,又承认学生的“社会本位”,更承认学生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有效组合,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3)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需要是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条件必要性的主观感受”(《学校管理心理学》文艺社1991年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的满足,“对自身精神幸福的体验和幸福享善的领悟。”(《二十世纪中国本体论问题》教育社1991年版)必须通过自身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充分实现。
(4)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学生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有个性的人,“层次的差异性则是其主要特征。”(《个性教育论》蒙大学社1997年版)不承认人的差异就不是唯物主义。
(5)以学生为主体,还必须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具
有受动性与能动性两大特点。所谓受动性,就是学生的发展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依赖与牵掣。所谓能动性,就是学生的发展具有能动地摆脱学校、家庭、社会羁绊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的实践研究,应该坚持以“能动性”为基点。
二、研究目的
我们的目的就是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心、人性和人格、人才的开发,通过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实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师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课堂主动性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学生课堂主动意识的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课堂主动性的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目标:
1、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和适应参与的能力,发扬敢想、敢说、敢做、不屈权威的精神,培养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①能自我分析作业、试卷;②初步具有对应、转化等一些思考方法;③能自觉发现问题、解答问题;④会用较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看法;⑤不仅会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还会质疑问难;⑥喜欢上兴趣课,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3、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
三、研究容
1、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构建教学模式的需要,广泛探讨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践的研究。分别对影响学生课堂主动性方面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确立以“提高课堂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运用研究,加强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本研究的基础和重点。
3、教师培养、培训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研究,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
本课题应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语文课堂主动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出发,从存在差异的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出发,从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主动发展出发,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几个方面,审慎地采取如下策略:
1、主动参与的策略。要动员各种教学要素,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多思善问,质疑争论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尊重差异的策略。要实事地承认与尊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层次差
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3、体验成功的策略。尝试成功,体验成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教学的量、质、度、序、法、情六要素的聚结。”(《学习策略论》教育队997年版),有利于直接与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挂钩。
4、师生和谐的策略。增强教学中、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富于情感特征的课堂信息反馈和评价的作用,从而不断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5、学法指导的策略。加强学法设计,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并完成,实现学与教的创新同步;以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为核心,形成师生双向的发展创造。
五、研究步骤和最终成果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