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X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X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卫生资格中级315中医内科主治医师_相关专业知识2_诊断学基础(精心排版)

卫生资格中级315中医内科主治医师_相关专业知识2_诊断学基础(精心排版)

相关知识2 诊断学基础特点内容多而散临床课的基础与各个系统疾病密不可分应对措施抓重点:我帮忙分类整理:串糖葫芦听课:一定记笔记听课做题:同时进行概念症状: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体征: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

(一)症状学1.发热2.胸痛3.腹痛4.咳嗽与咯痰5.咯血6.呼吸困难7.发绀8.水肿9.恶心与呕吐10.呕血与黑便11.腹泻12.黄疸13.皮肤黏膜出血14.抽搐15.意识障碍(二)问诊问诊的方法问诊的内容(三)检体诊断1.基本检查法2.一般检查3.头部检查4.颈部检查5.胸壁及胸廓检查6.肺和胸膜检查7.心脏、血管检查8.腹部检查9.肛门、直肠检查10.脊柱与四肢检查11.神经系统检查(四)实验诊断1.血液的一般检查2.血栓与止血检查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4.骨髓检查5.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6.肾功能检查7.常用生化检查8.酶学检查9.心肌蛋白检测10.免疫学检查11.尿液检查12.粪便检查13.痰液检查14.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5.脑脊液检查16.生殖系统体液检查(五)器械检查1.心电图检查2.肺功能检查3.内镜检查(六)影像诊断1.超声诊断2.放射诊断3.放射性核素诊断1.发热要点: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问诊要点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暑、脑出血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热大于散热所致。

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 37.5~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39~40℃。

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39℃。

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一、中医基本理论1.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涉及到中医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的方方面面。

2.五行学说: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用以描述和分析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

3.望闻问切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4.中医病机:中医病机指的是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包括阻滞、气滞、血瘀、湿困、痰湿、火热、寒冷等。

5.中医病因:中医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病因有风、寒、暑、湿、燥等,内伤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等。

二、中医辨证分型思维1.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根据病情表现和辨证方法对病症进行分类和归纳,包括八纲辨证、虚实辨证、寒热辨证等。

2.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指将疾病按照病因、病位、病机、病理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划分,如风寒型、阳虚型、湿热型等。

3.中医诊断:中医诊断是基于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通过四诊法和望闻问切等方法获取病人的信息,进一步判断病因、辨证分型和病机。

三、中医治则和治疗原则1.三因三机五法:三因指的是病因、体质和环境三方面,三机指的是气机、体液和脏腑三方面,五法指的是清、补、攻、破、平五种治法。

2.脏腑学说:中医内科学主要研究人体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常常以脏腑为依据。

3.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常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包括中草药的基本性质、功效、配伍、用法等。

4.针灸学: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经络学说、针刺技法、针灸穴位等。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辨证分型思维和中医治则和治疗原则。

学生们除了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资料整理在诊断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热型。

稽留热指体温持续在39-40度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小于1度,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和斑疹伤寒。

弛张热是指体温在39度以上,24小时温差大于2度,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是指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和急性肾盂肾炎。

回归热是指体温骤然升至39度以上,然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和周期热。

波状热是指体温逐渐升高到39度,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常见于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则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检体诊断。

伤寒可引起面容无欲貌,核黄素缺乏可引起地图舌,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包括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和心包积液。

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是支气管语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左侧卧位可以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

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是血流加速,肺动脉高压常见第二心音分裂,左心功能不全常见舒张期奔马律,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而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则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心脏和周围血管征。

周围血管征包括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和XXX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和甲亢等。

二尖瓣狭窄常见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卫生资格中级315中医内科主治医师_相关专业知识2_诊断学基础(精心排版)

卫生资格中级315中医内科主治医师_相关专业知识2_诊断学基础(精心排版)

卫生资格中级315中医内科主治医师_相关专业知识2_诊断学基础(精心排版)相关知识2 诊断学基础特点内容多而散临床课的基础与各个系统疾病密不可分应对措施抓重点:我帮忙分类整理:串糖葫芦听课:一定记笔记听课做题:同时进行概念症状: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体征: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

(一)症状学1.发热2.胸痛3.腹痛4.咳嗽与咯痰5.咯血6.呼吸困难7.发绀8.水肿9.恶心与呕吐10.呕血与黑便11.腹泻12.黄疸13.皮肤黏膜出血14.抽搐15.意识障碍(二)问诊问诊的方法问诊的内容(三)检体诊断1.基本检查法2.一般检查3.头部检查4.颈部检查5.胸壁及胸廓检查6.肺和胸膜检查7.心脏、血管检查8.腹部检查9.肛门、直肠检查10.脊柱与四肢检查11.神经系统检查(四)实验诊断1.血液的一般检查2.血栓与止血检查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4.骨髓检查5.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6.肾功能检查7.常用生化检查8.酶学检查9.心肌蛋白检测10.免疫学检查11.尿液检查12.粪便检查13.痰液检查14.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5.脑脊液检查16.生殖系统体液检查(五)器械检查1.心电图检查2.肺功能检查3.内镜检查(六)影像诊断1.超声诊断2.放射诊断3.放射性核素诊断1.发热要点: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问诊要点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暑、脑出血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热大于散热所致。

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 37.5~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39~40℃。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免费下载】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中医诊断学 资料整理

【免费下载】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中医诊断学 资料整理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主治中医师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医诊断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医诊断学呢,就像是中医的“侦探学”。

它主要就是通过中医的一些方法,像看你的面色、舌头,问问你的感觉,摸摸你的脉搏之类的,来判断你得了啥病,这病是怎么回事。

简单说,就是找到让你不舒服的原因和疾病的本质。

②重要程度:在中医这个大体系里,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啊。

如果你诊断都错了,后面开的药啥的肯定也不对路。

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打错了地方,房子能盖好吗?不可能嘛。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有点了解,像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比如说,知道阴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就好比你得先认识字,才能看书一样。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不管是医院里的中医大夫看病,还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初步判断都能用得上。

比如有时候你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学过中医诊断学,就可以自己先看看舌头颜色、摸摸脉搏啥的,心里大概有个底。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中医诊断学在中医的学科里就像一条线,把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都串起来了。

它是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中间的关键环节。

比如说,通过它了解病症,然后才能用中医的内科、外科等方法去治病。

②关联知识:和中医基础理论那是紧密相连的,刚才提到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

还有中药学也有关联呢,诊断出病症了才能确定用哪些中药来调理。

就像厨师做菜,先得知道要做啥菜(病症),才好选什么食材(中药)。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度啊,说实话,比较大。

这其中关键的点在于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综合运用。

要准确判断病症就不能只靠一种方法,得把这四种诊断方法得到的信息综合起来。

很多初学者就容易只注重某一个诊断方法,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准确。

④考点分析:在主治医师考试里非常重要。

考查方式可能是直接考四诊的内容,比如问望诊里看舌头主要看哪些方面;也可能给个病症,让你从中医诊断学角度分析病因病机等。

三、详细讲解(按照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首先说下望诊的概念。

卫生资格中级315中医内科主治医师_相关专业知识2_诊断学基础(精心排版)

卫生资格中级315中医内科主治医师_相关专业知识2_诊断学基础(精心排版)

相关知识2 诊断学基础特点内容多而散临床课的基础与各个系统疾病密不可分应对措施抓重点:我帮忙分类整理:串糖葫芦听课:一定记笔记听课做题:同时进行概念症状: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体征: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

(一)症状学1.发热2.胸痛3.腹痛4.咳嗽与咯痰5.咯血6.呼吸困难7.发绀8.水肿9.恶心与呕吐10.呕血与黑便11.腹泻12.黄疸13.皮肤黏膜出血14.抽搐15.意识障碍(二)问诊问诊的方法问诊的内容(三)检体诊断1.基本检查法2.一般检查3.头部检查4.颈部检查5.胸壁及胸廓检查6.肺和胸膜检查7.心脏、血管检查8.腹部检查9.肛门、直肠检查10.脊柱与四肢检查11.神经系统检查(四)实验诊断1.血液的一般检查2.血栓与止血检查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4.骨髓检查5.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6.肾功能检查7.常用生化检查8.酶学检查9.心肌蛋白检测10.免疫学检查11.尿液检查12.粪便检查13.痰液检查14.浆膜腔穿刺液检查15.脑脊液检查16.生殖系统体液检查(五)器械检查1.心电图检查2.肺功能检查3.内镜检查(六)影像诊断1.超声诊断2.放射诊断3.放射性核素诊断1.发热要点: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问诊要点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暑、脑出血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热大于散热所致。

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 37.5~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39~40℃。

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39℃。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资料整理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资料整理

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VI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而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淸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埋: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綁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虽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一一头部随脉搏呈节從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而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人,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中医内科主治(中级)考试考点总结

中医内科主治(中级)考试考点总结

2、食滞内停证—保和丸;
3、痰饮内阻证—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证—四七汤;
虚证:1、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阳虚证—理中汤;
3、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
是指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病机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气道、胃 脘而致,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初期治则以理气、化痰、消瘀、降火为主,后期以滋阴润燥、 补气温阳为主。辨证论治: 1、痰气交阻证—启膈散; 2、瘀血内结证—通幽汤; 3、津亏热结证—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证—补气运脾汤
表现为突然尖叫一声,意识丧失,甚则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强直抽搐, 移时可自行苏醒,缓解期平如常人,病因有先天因素、七情失调、脏腑失调、脑部外伤等。 辨证论治: 1、风痰闭阻证—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临表: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颊潮红、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 难、妇女月经失调等为主。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
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表:胸部彭 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等。辨证论治: 1、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和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汤; 4、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和五苓散; 5、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淤阻滞心脉,扰乱心神。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中医内科学中级诊断学基础

中医内科学中级诊断学基础

中医内科学中级诊断学基础1.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医内科学强调整体观念。

在中医看来,人的生命是一个整体,任何部分的异常都可能影响到整个身体的平衡。

因此,中医内科学将疾病看作是整体失调的表现,而不是简单地把症状看作是疾病的表现。

其次,中医内科学注重个体差异。

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天性、体质、生活环境等因素,精准地为其选择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内科学强调预防和调节,而非仅仅关注治疗。

中医内科学认为预防和调节是最好的医疗,因此,中医医生会建议患者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2.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学采用了许多不同的诊断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望察病人的面色、舌头、脉搏等,闻病人的口臭、汗臭等气味,问其病情、症状、饮食、排便等,最后通过脉诊观察病人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得到病人身体的各种信息,从而帮助患者诊断疾病。

3.中医内科学的常见疾病中医内科学涉及的疾病种类非常广泛,下面列出其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肝病、胃病、肾病、心脏病、脾胃虚弱、肝肾不足、风湿病等。

中医内科学认为这些疾病都是由于身体的整体失衡所导致的,因此,治疗这些疾病需要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4.中医内科学的预防方法中医内科学的预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2)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3)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4)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卫生;(5)避免过度劳累。

以上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如果能够坚持实施,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5.中医内科学对现代医学的启示中医内科学对现代医学有着很多启示。

首先,中医内科学的整体观念提醒我们,疾病不仅是一部分器官的失调,还可能是身体整体的失调。

其次,中医内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提醒我们,同样的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考虑患者的差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一、血常规(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1、减少――贫血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中性粒-;嗜酸粒-;嗜碱粒0-;淋巴-;单核-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2、嗜酸粒(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皮肤病)寄生虫病;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3、嗜碱粒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淋巴细胞(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5、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三)网织红细胞成人:-,绝对值24-84;新生儿:-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2、病理性:(1)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2)损伤及坏死,心梗(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5)贫血二、骨髓检查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三、血小板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肝脏病检查(一)胆红素(二)血清酶1、转氨酶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标(1)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以ALT升高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降低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2)心梗:6-8小时AST增高2、碱性磷酸酶(ALP)增高:胆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3、Υ-谷氨酰转移酶(Υ-GT)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4、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急性心梗;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五、肾功能(一)肾小球功能1、血清尿素氮(BUN)-l意义: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但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2、血肌酐(Cr)88-177意义: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120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二)肾小管功能1、浓缩稀释试验――主要是测定远端肾单位功能。

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低比重尿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22-31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增高: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六、生化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男-;女-血钾-血钠136-146血氯98-106血钙-七、免疫学检查(一)免疫球蛋白IgM单独明显增高――巨球蛋白血症(二)补体C3增高:各种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某些恶性肿瘤(肝癌)减低――可作为肾脏病诊断与鉴别的诊断依据(三)感染免疫检测1、抗链O(ASO)增高:提示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标2、伤寒与副伤寒检查早期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四)自身抗体检测类风湿固子检查――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五)肿瘤标志物检测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1)原发性肝癌――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见AFP增高,提示坏死的肝细胞再生。

反之,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3)妊娠异常升高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2、癌胚抗原(CEA)(1)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转移性升高八、尿液检查(一)颜色和透明度1、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2、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3、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4、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5、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6、盐类结晶尿(二)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三)蛋白尿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四)管型1、透明管型――肾实质病2、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3、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4、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5、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十、痰液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黑色痰――矽肺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常规导联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V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二、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轴:0-+90之间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电轴显着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三、心房肥大(一)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在II、III、aVF导联最突出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二)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2、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四、心室肥大(一)左室肥大1、左室电压增高:RV5>或RV5+SV1>(女)-(男)2、心电轴左偏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二)右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RV1+SV5>,RaVR>2、QRS波群形态改变3、心电轴右偏4、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5、V1或V3R等右胸导联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五、心梗1、缺血型T波改变: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2、损伤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3、坏死型Q波改变六、心绞痛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2、变异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导联同表现为S-T段压低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压低(除aVR导联):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2、T波改变:低平、双向或倒置八、心律失常(一)早搏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P波不同;P’-R新时期>;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房性早挖墙脚后的代偿间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形态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