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技术要求20200417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愈加突出。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强化的雨水冲刷,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增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也是海绵城市落地实施的有力保障。
下面,我将分步骤详细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需求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要求首先要根据当前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面对城市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措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同时,要考虑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内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因素,确保技术标准符合实际需求。
第二步:技术研究为了保证技术标准的科学性,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作。
在技术研究方面,需要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绿化、排水系统等方面入手,提出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同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等,确保技术标准的全面性。
第三步:标准制订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制订需要有科学、严谨、可操作的过程。
制订过程需加强政策引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易于操作、实用性较强的技术规范。
此外,还需要加强组织协调,采集广泛的数据信息,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标准体系。
第四步:标准实施技术标准的实施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管理的最后一步。
实施时需要强化标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通过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提升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
此外,还需加强标准的跟踪监测和管理评估,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完善的技术标准实施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保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其制订和实施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制订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标准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海绵城市基本要求
海绵城市基本要求咱来说说海绵城市的基本要求哈。
一、水的吸纳方面。
1. 像海绵一样吸水。
城市里得有足够多能“喝水”的地方。
比如说绿地呀,不能光种些娇贵的花花草草,得是那种像小海绵一样能吸水的植物群落。
像草皮就得是那种比较厚实、扎根深的,一下雨,雨水就可以渗到土里,而不是在地面上横流。
还有那些广场、停车场之类的地方,不能都用那种密不透水的材料。
可以用那种带孔的砖,就像蜂窝一样,雨水能从孔里钻下去,被地面吸收,而不是像在玻璃上一样,雨水只能流走。
2. 水的存储。
城市里要有一些可以暂时存水的地方。
比如人工湖或者是一些经过改造的池塘。
这些地方就像是城市的小水库,下雨的时候把多余的雨水存起来。
等天气干的时候,这些存起来的水还能派上用场,像给花草树木浇水之类的。
而且这些存水的地方还可以做得美美的,成为城市的景观,人们可以在湖边散步、休闲呢。
地下也可以建一些蓄水的设施,像那种大型的地下蓄水罐之类的。
不过这得规划好,可不能影响到城市的地基和地下管道啥的。
二、水的净化方面。
1. 自然净化。
绿地除了吸水,还得有净化的功能。
土壤里有很多微生物,就像一群小小的清洁工。
雨水渗到土里的时候,这些微生物就开始工作啦,把雨水中的脏东西分解掉。
所以要保护好绿地的土壤环境,不能随便往土里倒化学污染物啥的。
一些水生植物在城市的水域里也很重要。
像芦苇啊,它们的根在水里就像滤网一样,可以吸附水里的杂质,让水变得更干净。
而且这些水生植物还能给水里的小动物提供栖息地,让整个水域的生态环境更好。
2. 人工辅助净化。
在一些雨水收集的设施旁边,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过滤装置。
比如说用沙子、砾石做成的小过滤器。
雨水先流过这些过滤器,大颗粒的泥沙就被拦住了,这样进到蓄水设施里的水就干净一些。
还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科技,像那种小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对收集起来的雨水进行深度处理。
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城市的一些非饮用水用途,比如冲洗马路、浇灌公园的花草之类的。
三、水的利用方面。
构建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内容
构建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这一新理念的特点,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内容和技术措施。
概述海绵城市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储,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把蓄存的水释放出来。
它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它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是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引入景观化城市,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它是尊重自然水循环,尊重生态过程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由于它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缩小和避免开发和破坏之间的矛盾,所以称之为“低影响开发”由于它本身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功能,所以它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一项重大任务。
构建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水的循环包括,水的自然环境和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对水的自然循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要做的,就是把健康的,良好的水的社会循环纳入到水的自然循环中去。
基于以下状况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
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生产,生活释放了大量的热能,气温升高。
3、城市排出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改变了大气的组成。
4、城市废污水的排放,造成了水质污染5、城市大量的用水耗水,导致水资源枯竭这些情况使得建设海绵城市尤为迫切和必要。
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原则1、海绵城市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雨水的留存和处理,前者是把雨水留下来,后者是把水加以处理使之干净。
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的内涝,削减城市径流的污染负荷、外来的自然污染物得以自净,并可维持水量与水质的平衡,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它以生态、环保、可持续为基本要求,通过合理规划、科学施工、合理管理等手段,实现城市洪水蓄积、过滤和排放等功能,保持城市的水文循环系统的自然平衡。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保证海绵城市的实际效果和长期效益,有效避免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技术标准的内容。
一、整体规划整体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步。
要求整体规划包括城市水文地质调查、洪水易涝点分析、降雨径流分析等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技术、设备和方案来达到规划效果。
二、地面工程地面为海绵城市的集水器,具有渗透性和一定的蓄水能力。
要求地面工程达到以下标准:1、地面基底要求平整,无裂缝、凸起、下沉等现象。
2、地面铺设材料为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草皮等。
3、地面要按水分布分块设置雨水收集器,增加收集面积。
三、屋顶工程屋顶工程也是收集雨水的重要方式,要求屋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屋顶材料应为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玻璃化瓦、波浪铁皮等。
2、屋顶基底应具有一定的斜度,以便雨水自然流入集水器。
3、屋顶下面应设置大型储水器,以储存雨水和减缓山洪泛滥的影响。
四、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的核心技术,是保证海绵城市水分循环的血管系统。
要求排水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到各种污染源,防止污染源对海绵城市的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为“重在拦、次重在调、轻在蓄、少在排”。
3、排水系统中应设置雨水花园、雨水绿地、湿地等景观水体,以形成多样化的水景观。
五、储存设施储存设施是海绵城市的保证,通过储存设施可以更好地使用雨水和排放污水,要求储存设施具有以下特点:1、储存设施应具有一定的储存能力和处理能力,保证雨水和废水的运行稳定和可靠。
2、储存设施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城市环境的特殊需要,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对城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储存设施的施工、管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实施,保证储存设施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行。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行为,制定本技术标准。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以自然水文循环为基础,通过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达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的城市。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1. 追求自然、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建设;2. 尊重自然、融入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 实现城市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4. 坚持科学、规范、实用、经济的原则。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1. 雨水管理(1)雨水收集技术: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到专门设立的雨水收集设施中,再利用。
(2)雨水渗透技术:通过建立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资源。
(3)雨水净化技术:建立雨水净化设施,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可再利用的水质标准。
2. 绿地建设(1)绿化面积:城市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
(2)植被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
(3)绿地类型: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绿地类型,如公园、广场、绿化带等。
3. 地面覆盖(1)选择透水性地面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减少地面径流。
(2)增加地面裸露面积,减少路面和建筑物的占地面积。
(3)设置雨水花园、雨水广场等“海绵”地面,增加地面渗透能力。
4. 建筑设计(1)建筑物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到专门设立的雨水收集设施中。
(2)建筑物外墙和地下室应采用防水、防渗透材料,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以上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内容,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海绵城市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植草沟
(1)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植草沟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曼宁系数宜为0.2-0.3。
(4)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mm。
2
滞留式生态树池
将站前绿化中的树池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的雨水
3
绿色屋顶
高架及地面车站设置“绿色屋顶”
雨水管渠系统
将停车场内各低影响开发措施与雨水管网相连接,并设置闸阀,当低影响开发措施因堵塞等原因调蓄能力下降时,通过控制闸阀,实现雨水超越排放。
(2)海绵城市施工技术措施
综合管线、道路施工技术措施
(2)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mm。
(3)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4)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海绵城市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海绵城市施工工艺方法
海绵城市施工工艺方法表
序号
施工工艺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示意图
1
透水
铺装
(1)将车站传统停车位改为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2)将传统的硬质广场以及硬化道路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以及生物滞留设
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模式,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在自然水文循环中起到海绵的作用,达到减少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指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各项技术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确保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标准。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雨水收集、存储和利用设施,确保雨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
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需要对城市的建设工程进行规范管理。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建筑用地的铺装比例,提高城市地面的透水性。
对于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要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减少雨水径流,提高自然渗漏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城市雨水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避免城市内涝和水污染。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还需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的湿地、河流、湖泊等水体,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要加强城市植被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能力。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需要加强城市管理和监测体系的建设。
要建立健全的城市海绵建设管理机制,加强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技术标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城市海绵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城市海绵建设效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科学、可持续、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遵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希望各地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住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要求
五、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12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土地出让、两证一书)、建设(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定性(约束性)
13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划定蓝线、绿线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
定性(约束性)
14
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
制定较为健全、规范的技术文件,能够保障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定性(约束性)
15
投融资机制建设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PPP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
定性(约束性)
16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
对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机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奖励机制等;对于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机制等。
定量(鼓励性)
二、水环境
5
水环境质量
不得出现黑臭现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当城市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定量(约束,性)
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或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定性(约束,性)
17
产业化
制定促进相关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定性(鼓励性)
六、显示度
18
连片示范效应
60%以上的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形成整体效应。
定性(约束性)
7
污水再生利用率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和城区内水体水环境质量低于IV类标准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再生水包括污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及输配设施、水车等输送用于市政杂用、工业农业、园林绿地灌溉等用水,以及经过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等方式,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IV类要求的水质净化厂尾水。
某市“海绵城市”项目的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要点
某市“海绵城市”项目的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要点前言:海绵城市是新的雨洪分流管理理念:是指认为城市应该如海绵一般在适应环境改变以及处理因大雨所引起的天然灾难等领域能有较好的水柔韧性。
因而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主要目标:打造海绵城市,必须要改变以往理念。
传统的城市建造方式,处处采用硬化道路铺装。
所以按照《海绵城市技术指南》,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倡主导运用植草沟、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型景观绿地等"绿化"处理的手段来进行城市排水。
1.建造的总体技术要求:1.1海绵城市在建设项目施工中,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最新法规和工程设计图纸。
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和资质。
海绵城市复杂建设项目的施工须进行过一定的培训或具备建设经历阅历,正确理解海绵城市的核心建设理念。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应当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并严格遵守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质量安全监控与检查规章制度。
施工前应当熟悉和审阅建筑图样,理解工程设计意图和条件,有问题或出现偏差时,应当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提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建设工程中所用的主要原料、成品、机械设备等重要商品,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都应当完成入场检验检测。
通过检验合格时应收集检验商品的质量合格证书、性能试验报告、说明书、进入企业的检测报告和资格证等,并按照国家、地区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予以审核,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以用于施工作业。
条件允许,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作业。
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应进行适当的生态建设保护,做好防涝和防风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建筑施工过程对现场以及周围环境的干扰损害和扰民。
应当按照绿色施工的工程规程,做好各种警示标识、预警、应急系统建设,防止对临建造成危害。
1.主要的施工内容2.1、植草沟施工:1)植草沟沟渠应按原工程设计形状施工浇筑,且表层均匀、严密。
2)按断面设计草沟的坡度,并检查设计的边坡;3)断面形状砌筑按设计要求进行,表面平整不含大块碎石;边坡应通过轻度压实确保其稳定性;沿斜坡的走向各截面大小应一致、美观。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控制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对于水资源利用和城市排水进行了综合考虑。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1.设立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物的屋顶和道路等表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并储存雨水。
2.雨水储存和利用: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净化和过滤处理,用于植物浇灌、冲厕、消防等非饮用用途。
3.雨水渗透:为减少地表径流,可在公园、绿地等地方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通过渗透池或花洒头渗透入土壤中,充分利用降雨水资源。
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1.分流排水系统:将不同类型的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和处理,减少排水系统负荷。
2.提高排水系统容量:通过调整排水管道直径、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和缓冲设备,以适应城市排水需求。
3.建设适度湿地: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置湿地,可以起到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减少雨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城市规划与绿地建设1.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在易涝地区增加建筑物密度,减少城市洪涝风险。
2.建设绿地和湿地:绿地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水量,减少洪涝风险;湿地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提供生态环境。
3.利用自然地形: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修建小型水库、蓄水沟和水渠,分流和储存雨水。
四、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1.全面加强建筑工程防水:在建筑设计中,加强墙体、屋顶、地下室的防水技术,减少雨水渗透。
2.绿色屋顶和墙体:在建筑设计中增加绿色屋顶和墙体,提高雨水保持量,减少雨水的排放。
3.使用透水材料:在城市道路和广场等场所使用透水材料,减少地面积水,增加雨水渗透性。
五、居民参与与教育宣传1.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雨水收集和利用,提高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2.水资源教育宣传:通过举办水资源和海绵城市技术的宣传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节约使用的意识。
海绵城市技术规定
附件温州市海绵城市设计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1.一般规定1.1为推进温州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积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1.2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建设方针。
1.3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应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工程措施,以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控制目标。
1.4试点工程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与小区:新建不低于80%,改建不低于70%。
道路用地:新建不低于75%,改建不低于60%。
绿地及广场用地:新建不低于90%,改建不低于85%。
1.5鼓励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工程措施。
1.6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1.7本规定适用于温州市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其它区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建筑与小区2.1应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优先采用小型的、分散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雨水调蓄功能的绿地或水体,减少外排雨水量。
2.2设置在小区道路、广场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地宜优先采用下沉式做法,并采取措施将雨水引至绿地。
2.3建筑与小区内的景观水体、草坪绿地与低洼地宜具有雨水储存或调节功能,景观水体可建成集雨水调蓄、水体净化和生物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水体。
2.4应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外落水雨水立管底部宜采用间接排水。
2.5新建排水管网宜采用以下标准: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一遇,重要公共建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应采用不小于10年一遇;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一遇,重要地区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应采用不小于5年一遇。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是指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规范。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海绵城市系统,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包括海绵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和设施的规划和设计。
2. 雨水管理:包括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技术要求和规范。
3.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增加城市绿地、湿地、绿色屋顶、绿色墙面等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对其的监测和管理。
4. 建筑节水:包括建筑节水技术、节水设备和节水标准等。
5. 水资源管理:包括城市水资源的管理、监测、调配和利用等。
6. 灾害风险管理:包括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等。
总之,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案,将为城市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保障。
- 1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水logging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利用地面、地下和建筑等各种空间形式,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然水文过程,增强城市的自然水文功能,从而构建起具有自我调控、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城市生态系统。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是“保持原有生态系统功能,营造自给自足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具体来说,即实现水源控制、雨水收集、净化及利用、景观良好、易于维护等目标。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1. 天然水文系统海绵城市建设依靠地形地貌和城市自然环境,营造天然水文系统,将雨水和地表水导入地下水系统中。
2. 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通过在城市的各类建筑物上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对雨水进行集中、净化和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
3. 绿色空间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流域综合治理系统对城市的各类排水管道进行改建和治理,增加水的自然渗透和减缓排水速度,以达到水循环的良性闭合。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1.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城市水logging 概率,增加城市面积的生态价值和可持续性。
2.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还能够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吸引当地的游客和投资者,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更是适应当前城市发展形势的需要,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智慧城市的新标志。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解析杭州的西溪湿地是全国第一批生态城市示范区,也是杭州市第一个追求“海绵城市”概念的园林。
通过引入自然水体,多维度保持水分资源自由流动,浸润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形成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
六、结语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对全社会有更高的环保意识和建设质量要求,只有坚持规范化建设、创新发展,才能做好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一、引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洪涝灾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运用创新的技术和设计手段,建设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1.建筑设计标准(1)屋顶绿化:建筑的屋顶应设计为绿化屋顶,以增加城市植被覆盖面积,提高雨水渗透能力。
(2)雨水收集:建筑应配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储存、利用或排放。
(3)立面绿化:建筑的外墙应设计为立面绿化,以增加城市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夏季高温。
(4)透水铺装:建筑附属的道路、广场等场地应采用透水铺装,以增加地表渗透能力。
2.小区规划标准(1)绿地设计:小区内应设置充足的绿地,包括花坛、草坪等,以增加小区植被覆盖率。
(2)雨水利用:小区应配备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冲厕等。
(3)生态湿地:小区内应建设生态湿地,用于雨水的积蓄和净化。
(4)地下蓄水池:小区应配置地下蓄水池,用于雨水的储存和调节。
3.管理与维护标准(1)绿化养护:建筑和小区的植被应进行定期的管理与维护,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等。
(2)雨水系统维护:建筑和小区的雨水系统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水资源管理:建筑和小区应采取措施,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水利灾害预防:建筑和小区应进行有效的排水工程设计,预防水利灾害的发生。
三、总结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小区规划与管理维护,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洪涝灾害等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混凝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
混凝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旨在通过设计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现象。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规程,包括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二、设计要求1. 建筑物屋面和道路必须具备透水性,以便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层。
2. 地面设计为不平整的表面,以便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层。
3. 水体、河流、湖泊等水源周围的土地必须保持自然状态,以便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层。
4. 城市排水系统必须具备适当的容量,以便容纳雨水和污水。
5. 城市排水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污水。
三、建设要求1. 建筑物屋面和道路必须使用透水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
2. 地面必须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沥青、透水砖等。
3. 在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到自然地形和地貌,保持其自然状态。
4. 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以便节约用水。
5. 在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以便保护水资源。
四、维护要求1. 定期清理城市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系统畅通。
2. 定期检查城市排水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3. 定期检查建筑物屋面和道路的透水性能,及时维修和更换。
4. 定期检查地面透水铺装材料的性能,及时维修和更换。
5. 定期检查城市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排水能力,及时进行改进和扩建。
五、总结混凝土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通过合理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内涝现象,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用水节约,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混凝土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海绵城市
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0.04.15
•【文号】建办城函〔2020〕179号
•【施行日期】2020.04.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海绵城市建设评
估工作的通知
建办城函〔2020〕17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水务局,天津、上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精神,落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我部决定开展2020年度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所有设市城市,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对照《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从自然生态格局管控、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自评,并指导设市城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报告要点》编制自评估报告。
二、自评估工作结束后,我部将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对部分设市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复核。
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联系人:陈玮牛璋彬
电话:010—58933160 58933542(传真)
E-mail:***************.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20年4月1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技术要求
第一节工程概述
一、海绵城市主要措施
通过对排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区域实现海绵化建设总体控制目标。
本项目海绵城市综合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绿地、雨水收集回用设施等措施,实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具体措施如下:
(一)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按照铺装材料可分为砂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砂基透水砖与传统的大孔径透水砖不同,砂基透水砖依靠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来促进透水,不仅透水效率高,且表面非常光滑致密,外观美观,而且不会被灰尘堵死,可有效地去除下渗雨水中的SS,去除率达到95%以上。
砂基透水砖抗压强度可在30-60Mpa 抗压强度间选择。
透水地面示例
(二)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
下沉式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能力确定,一般为100~200mm;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与绿地50~100mm。
(三)雨水蓄水池
通过蓄水池收集到的雨水资源用来浇洒路面、浇灌草坪。
(四)绿化屋面
为控制该汇水区域雨水径流,在屋顶设置绿化屋面,由于绿化屋面仅对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减小有贡献,其结构内部的空隙容积不再计入调蓄容积。
绿化屋面示例如下:
二、规范标准
本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与地方投标时最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技术要
求如与设计图纸或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不符,则应以较严格标准为准。
在合同履行期间,本工程所采用的标准或规范若有修改或新颁布的内容,应按修改或新颁布的内容执行。
第二节技术要求
一、通用技术要求
(一)承包人必须满足设计提交的材料清单所示规格要求,并提供实物样品和颜色色板,并由发包人、设计、监理确定。
(二)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三)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和尺寸进行验收。
材料包装应完好,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的检测报告;进口产品应按规定进行商品检验。
(四)当国家规定或合同约定应对材料进行见证检测时,或对材料的质量发生争议时,应进行见证检测。
(五)承包人施工前2个月提供主要材料的品牌和厂家报监理、设计、发包人审批、考察、备案。
凡未经审批合格或经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场使用。
否则,凡由此造成纠纷,影响工程质量、工期的由承包人承担全部责任。
(六)承包人必须响应工程材料表中对推荐品牌的要求。
特殊情况下采用其它替代品牌必须要获得发包人的书面批准方可使用,而且该设备和材料不得低于本招标文件推荐品牌的技术要求。
二、专用技术要求
(一)本项目技术标准要求详见施工图,若后述之技术要求与施工图有不一致,则以施工图为准。
(二)本工程施工须按照中国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
各材料和施工均应严格按照图纸
设计进行,在满足设计要求外,更应符合国家和深圳地区之法规、规范要求。
(三)本工程主要应采用中国国家规范。
如国家规范和深圳地区规范有差异时,除设计师或工程师有特别申明外,承包人应按较严格者为准。
(四)承包人须根据发包人要求提供各种建筑构配件、材料的样板,并将获批准的样板(一式两份),交到工地,一份保留在工地现场,一份保留在发包人处,相关费用含在本次报价中。
(五)施工现场禁止搅拌水泥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本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禁止使用含有氯盐的外加剂。
(六)如因承包人与发包人、监理缺乏协调而导致已完工程造成质量缺陷的,承包人除需支付所有有关的费用和承担由此而导致工期延误的责任外,仍须对发包人作出相应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