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中医操作流程
中医理疗科诊疗步骤与操作规程
中医理疗科诊疗步骤与操作规程
1. 病人接待与登记
1.1 根据患者就诊需要,安排合适的接待区域。
1.2 根据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和建档。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1.3 向患者了解主要症状和病史,并记录在病历中。
2. 病情评估与辨证施护
2.1 根据患者提供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
2.2 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以辨明病情和辨证。
2.3 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理疗治疗操作
3.1 按照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和仪器。
3.2 对患者进行理疗操作,包括按摩、推拿、拔罐等。
3.3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调整理疗方法和疗程。
4. 疗效评估与复诊安排
4.1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反应。
4.2 根据疗效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
辅助治疗。
4.3 根据疗效和患者需求,安排复诊或转诊至其他科室。
5. 诊疗记录与信息管理
5.1 在每次就诊结束后,及时记录患者的诊疗情况和治疗效果。
5.2 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诊疗记录进行保密和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6. 诊疗设备与器材管理
6.1 对使用的诊疗设备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6.2 对新购置的设备和器材进行验收和登记,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6.3 对设备和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及时更新和维护设备清单。
以上为中医理疗科的诊疗步骤与操作规程,希望能对工作有所帮助。
中医技术操作手册
中医技术操作手册
一、总论
中医技术操作是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技术。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中医技术操作的各项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中医技术。
二、针灸技术操作
1.操作流程
(1)明确穴位:根据患者病情,确定需要施针的穴位。
(2)消毒:对施针部位和施针工具进行消毒。
(3)进针:使用合适的针具,快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
(4)行针:根据需要,运用不同手法进行针刺操作。
(5)留针:保持针在穴位内一段时间,以增强疗效。
(6)出针:起针时要缓慢,避免出血。
2.注意事项
(1)避免在患处施针。
(2)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3)避免在血管和神经密集区域施针。
(4)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具和手法。
三、推拿技术操作
1.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保持室内温暖,让患者放松心情,暴露推拿部位。
(2)推拿操作:运用推、揉、捏、拍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
(3)结束工作:帮助患者整理衣物,嘱咐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力度。
(2)推拿时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凉。
(3)推拿后让患者休息片刻,避免剧烈运动。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耳穴埋豆一、目的1、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消炎、解毒、泻火、补气、止痛、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抑郁、戒烟、戒毒、减肥。
3、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祛斑、改善睡眠。
二、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耳穴探测仪、75%酒精、棉签(棉球)、镊子、耳贴、弯盘、治疗牌2、患者可取坐位或侧卧位。
4、评估患者体质、耳廓局部皮肤、临床表现、药物过敏史及心理状况。
5、核对医嘱,沟通、解释目的、告知注意事项,暴露耳廓。
6、75%的酒精棉签擦拭耳廓皮肤。
7、操作者左手拇、食指拉耳廓后上方,右手持探棒。
8、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处,并消毒操作者手指。
9、操作者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耳穴贴,对准穴位贴下按紧。
10、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留置1~3天,冬季留置7~10天。
11、操作完毕,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按压时力度适宜,以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为宜,不可用力搓动压丸,以免引起皮肤破溃,造成感染。
2、耳穴压丸按压不当或者留置过久,或因胶布过敏,可引起皮肤感染,3、耳穴留埋期间,保持耳廓干燥,避免淋浴。
如潮湿则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效果。
如果耳穴贴处有发痒等不适,应取下耳穴贴。
3、取贴时应先湿润耳穴贴,再取下,以减轻疼痛不适。
4、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埋豆:耳廓有炎症、耳廓有外伤、耳廓畸形、习惯性流产的孕妇耳穴埋豆的操作流程图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素质要求手、戴口罩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评估过敏史、耳廓局部皮肤情况,体制及心理状况75%酒精、耳贴、镊子、耳穴探物品准备测仪棉球、弯盘、治疗牌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告知、患者准备体位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敏感点,探穴取穴即为耳穴持镊子取耳贴,对准穴位粘贴按埋豆压感觉局部热胀麻痛或有感觉循经观察络放射传导为得气整理病床单元、取舒适卧位、整整理理用物记录医嘱执行情况及病情,签名记录药法涂一、目的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中药保留灌肠2、拔火罐3、穴位按摩法4、艾条灸法5、毫针法6、中药换药7、中药熏洗8、穴位注射一、中药保留灌肠1、目的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棉签、石蜡油、纱布、水温计、卫生纸、手套。
治疗盘外备:弯盘、中药汤剂、一次性治疗巾、小垫枕、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评估――↓ ――准备↓取体位――↓铺巾、垫小枕↓ 灌肠―― ↓ ――整理↓记录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遮挡。
3)按照要求插入肛管,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管。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留一小时后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考核标准二、拔火罐(坐罐)1、目的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的效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火罐、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纱布两块、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毛毯。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拔罐↓起罐 ↓ ——整理↓ 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病情。
2)向患者解释拔罐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查对,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穴,根据拔罐的部位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保暖,暴露坐罐的部位,清洁局部皮肤,遮挡。
中医操作流程
功劳木溶液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病溃疡操作流程评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准备用物((治疗盘、75%酒精、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无菌剪刀、探针、无菌纱布、无菌干棉球、无菌油纱条、胶布、一次性中单、表、笔,功劳木溶液纱布、手消毒液,污物桶、必要时备绷带、手套、剪刀、药捻、治疗巾、屏风等)核对姓名、药物,取合适体位,暴露伤口,必要时垫治疗巾戴手套(视伤口情况)松开胶布,逐层揭开绷带或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若敷料粘连则以盐水棉球沾湿后再取下换另一把镊子,夹酒精棉球擦拭伤口周围(5cm)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伤口(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清洗;清洁伤口:由内向外清洗),再取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伤口上药,功劳木溶液纱布于伤口上,再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妥善固定,撤去污物、垫巾放置治疗车下层的污物桶内,取下手套,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换药部位(伤口)的情况交代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中药薫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操作流程评估病人情况,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准备用物:清洁治疗盘、热水瓶盛药液、熏洗盆坐椅、木架、、浴巾、毛巾或方纱、水温计、时钟、治疗单(卡)、笔、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一次性塑料薄膜核对姓名、诊断,确定薫洗部位,取合适体位将适量药液倒入熏洗盆内,测温度,夏天水温在38~41℃,冬天水温在40~43℃左右,根据不同部位和患者对热的耐受,取合适的距离熏蒸,盖上大浴巾药液温度降至患者可耐受程度时酌情将熏洗部位浸入药液中泡洗,时间为20~30分钟。
熏洗过程随时测量药液温度,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交代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操作流程评估病人情况,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治疗巾,2-5ml 一次性注射器及 6-7 号针头、砂轮、皮肤消毒液、棉签、注射单(卡)、手消毒液、盛污容器、利器盒、笔、手表、无菌方纱(折断安瓿用),备药液铺无菌治疗盘,核对:注射单(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药物(药名、剂量、生产批号、有效期,对光检查药液是否混浊、变色、有无沉淀、絮状物,药瓶有无裂痕),一次性注射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完整性)采用正确方法吸药,排尽空气,置于无菌盘内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解释,取合适体位,确定注射穴位并暴露注射部位。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最全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最全第一部分:基本技术操作一、望诊1.望舌:患者应咬紧牙齿,伸出舌头,医生应清晰地观察舌质、舌苔、舌体形态等。
2.望面色:医生应观察患者面部肌肉的松紧程度、肤色的变化等。
3.望痰涎:医生应观察患者的痰涎颜色、量、质地等。
二、闻诊1.闻气味:医生应通过闻气味判断患者体味的变化,如恶臭、香甜等。
2.闻呼吸音:医生应通过听呼吸音判断患者的呼吸是否规律、宽畅等。
3.闻气息:医生应通过闻患者的气息来判断患者身体的状况,如腥臭味等。
三、问诊1.详细询问:医生应向患者询问病情的详细情况,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频率等。
2.综合判断:医生应在听取患者的回答后,结合望诊、闻诊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四、切诊1.按压脉搏:医生应按压患者的脉搏,判断患者的脉搏是否规律、有力等。
2.扪诊:医生应用手按摩患者的表面,判断患者的皮肤是否湿润、温度是否正常等。
第二部分:操作注意事项一、环境卫生1.诊室卫生:医生在诊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消毒操作:医生在进行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做好手部消毒,并对医疗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二、技术操作1.病历记录: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病历,包括病情描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
2.患者安全:医生应保证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3.沟通交流: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三、操作规范1.操作正确: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2.耐心细致:医生应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致,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常见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一、针灸1.穴位定位:医生应准确定位患者的穴位,避免误刺和损伤。
2.针刺操作:医生应使用消毒的针具进行针刺,注意穴位和深度的把握。
3.针灸时间: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确定针灸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二、中药煎煮1.中药选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
中医学科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艾条灸法(一)评估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
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图(八项)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针治疗 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消毒皮肤
消毒局部皮肤
选针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 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刺入软骨 而又不穿透为度。留针,或用菜籽 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 留置数目
进针行针
观察
患者有否晕针,疼痛等不适情况
起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 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
起针
整理
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留针后应 注意的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 物
耳针/耳穴埋豆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针取穴 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 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皮肤消毒液 、棉球 、棉签、镊子、胶布、探棒 、弯盘等
Hale Waihona Puke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 位
患者准备
定穴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 后上方由上而下的在选区内寻找耳 穴的敏感点
火龙罐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流程
火龙罐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流程
1.患者问诊:医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答,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和身体状况。
2. 火龙罐操作:医师将火龙罐放在患者的身上,通过燃烧燃料使罐内产生负压,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排毒养颜等功效。
3. 针灸操作:医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针灸手法进行治疗,以调节气血、祛病强身。
4. 推拿按摩:医师运用双手按摩患者的身体,以缓解疼痛、舒缓疲劳、增强免疫力等。
5. 中药泡脚:医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配制中药,让患者将双脚泡在药水中,以达到祛湿、调理气血、消除疲劳的目的。
6. 贴敷疗法:医师选用合适的药材对患者进行贴敷治疗,以缓解疼痛、消肿止血、调理气血、通经活络等作用。
7. 饮食调理: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为患者定制适合的饮食方案,以达到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的效果。
8. 保健指导:医师为患者提供有关保健方面的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1 -。
中医诊疗操作流程
中医诊疗操作流程妇科操作流程目录1、中药外敷2、中药灌肠3、熏洗4、针灸5、局部用药6、穴位帖敷7、拔罐8、中药超声导入9、熏蒸10、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的操作流程一、外敷中药的调制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通常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者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通常1~2天后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受,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二、注意事项1.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2.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3.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4.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5.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6.敷药疗法尽管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皮肤破旧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8.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9.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搁病情。
针灸的操作流程局部用药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与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者0.5%~l%碘伏棉球或者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者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者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中医操作八项流程
中医操作八项流程
中医操作八项流程:
1. 确立诊断:首先要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2. 开方:依据诊断结果,开出符合患者病情和体质的合适草药处方。
3. 熬药:按照开方的要求,在中药熬制器中熬制草药。
4. 买药:药店购买中药材。
5. 接诊:接受患者前来接受治疗的预约。
6. 诊疗:根据开出的草药处方和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以草药煎煮制成的汤剂等中药治疗患者。
7. 记录:将接诊、诊疗过程等进行记录,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8. 随访: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中医操作流程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一、目的利用温热处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评估1、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诊断,介绍并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观察施灸部位的皮肤,询问育龄女性患者是否怀孕。
三、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小口玻璃瓶、纱布2块、弯盘、治疗本、手消。
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四、操作步骤1.洗手、戴日罩;遵医嘱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
2.取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并保护患者隐私。
3.再次核对,确定输穴部位、取穴,置弯盘,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
4.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每处5-15分钟:4.1温和灸:点燃艾条,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约3厘米处进行熏灸;4. 2雀啄灸:点燃艾条,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2-5厘米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进行反复熏灸;4.3回旋灸:点燃艾条,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约3厘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
4.4一般先选择温和灸,待温热感较强后更换为雀啄灸或回旋灸。
5.施灸过程中,以患者感到温热无灼痛为度。
随时询问患者感觉,感觉较迟钝者,护士可用食中二指放于施灸部位旁感受热度,及时调整距离,以防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6.及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7.指导患者:施灸后要多饮温热开水,忌生冷食品;施灸6小时内避免洗冷水澡等。
8.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人小口瓶,熄灭艾火;用纱布清洁皮肤,协助穿好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感受。
酌情开窗通风,洗手。
9.整理用物,消毒处理后归还原处,洗手。
10.记录:施灸部位、方法、时间、疗效、签名。
五、注意事项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疤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金属毫针刺激人体腧穴,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3.1提插法: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中医操作应用流程
刮痧法核对医嘱(25床,XX男,中暑,刮痧治疗,刮痧部位:尺泽穴,前臂内侧,颈部正中及两侧),进入病房,核对床头卡,自我介绍(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xxx),请问您叫什么名字,x老师,我核对一下您的腕带好吗?(好的),(XX男,刮痧治疗,尺泽穴),xxx,最近天气炎热,你中暑了,你的主管医生下了医嘱,刮痧治疗,你以前做过这项治疗没有,那我简单给你介绍一下,刮痧治疗就是用边缘钝滑的刮板在你相应穴位的皮肤上进行反复刮动,使皮肤瘀斑、瘀点,以达到逐邪外出,开通腠理的一个目的,有效的缓解你的中暑症状,在治疗期间,你的皮肤会有轻微的疼痛和灼热感,在刮痧结束后,你的皮肤会留下紫红色的瘀点,或瘀斑,这是正常的治疗现象,一般3-5天就能自然消退了,你不必担心,你了解这些以后,接受这项治疗吗?(接受),那由我给你做可以吗?(可以),我再问一下,xx 你平时的皮肤有没有轻微磕碰就出现淤血瘀斑的的情况呢?(没有)那你对精油过敏吗?(不过敏)你对一般疼痛能耐受吗?(能)好xxx,那我看一下你刮痧部位的皮肤好吗?(好的),你的皮肤无异常,适合这项治疗,这项治疗大约需要20-30分钟,你需要上卫生间吗?(不用了),好的,那请你稍等,我去准备用物,马上就回来,(好的),离开病房,病室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检查准备用物,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尾卡。
Xxx,我再核对一下你的腕带好吗?(好的),25床,XX男,中暑,刮痧治疗,部位同前,xxx,我们现在可以进行治疗吗?(可以),好的,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检查刮板,边缘钝滑,无破损,xxx,我现在给你选穴,如果您感觉哪里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请告诉我好吗?(好的),请抬一下你的手臂,我为你铺治疗巾(好的),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端凹陷处),这里有什么感觉,(有酸胀的感觉,嗯,好的,我先给你试刮两下,这个力度可以吗?(可以)如果有什么不舒服,请及时告诉我,我会随时调整手法,(好的),反复刮动20-30次,至皮肤出痧为宜(不出痧者不强行出痧)xxx,你的皮肤已经出现了紫红色的瘀点,同法刮其他部位xxx,我们的刮痧的治疗作完了,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你的皮肤出现红色的瘀点,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你不用担心,你感觉中暑的症状好些了吗?(好多了),好,xxx,我再核对一下你的腕带好吗?(好的)(方法同前),打开窗户,整理屏风,xxx,最后我再给你简单说一下刮痧后的注意事项好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