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进展情况.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在多次论证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在六个优势工科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启动试点,从在校大二学生中选择首批共计名本科生参与,从在校大四学生中选拔名直升专业硕士。
于月日召开了由院士、企业高管主讲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宣讲会,同时启动了学生的选拔。
现在硕士生的选拔已经结束,到月底本科生的选拔也将完成。
.培养政策制订情况()完成了培养计划的制订,通过与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开设反映科技发展最新应用成果、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和实践类课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导师”为学生主讲相关课程或作专题报告和讲座。
确保企业学习与实践时间。
学生在企业学习培养阶段由半年以上的本科生阶段企业学习培养时间和年以上的研究生阶段企业学习培养时间构成。
分别为:工程认识阶段、工程实践阶段、工程设计(研发)Ⅰ阶段和工程设计(研发)Ⅱ阶段。
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直到硕士阶段结束,每年进入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产品研究,为企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学生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课题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学生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与该学生在企业实践锻炼的内容相关,由企业设立研究(工程设计)课题,企业导师(或与学校导师共同)对学位论文进行指导。
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采取由企业设立课题招收研究生的方式确定,企业提供相应课题资助,同时配备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学校配备相应学科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授担任校内导师,将企业的科研需求与学校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学校导师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培养质量,并符合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教育计划。
从开展以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成效,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首先,在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各高校和单位积极参与并给予了支持。
专门设立了相关的教育培养计划管理机构,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统筹策划,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同时,各高校也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领导小组,负责计划在各高校的执行和监督工作。
其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人才选拔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选拔和选拔机制的,进一步提高了选拔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了选拔出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需求。
同时,还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动科研和学术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工程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做好铺垫。
再者,在师资力量方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和学术讲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学生的能力。
同时,还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的优秀工程师,担任教师和指导学生实践的导师,提供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最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培养模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和。
通过拓宽选修课程和增设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组织一系列团队合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并培养他们适应现代企业和工程项目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的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师人才,提高我国工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对工作进展情况的总结。
一、学生选拔方面我们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选拔标准和程序,确保了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通过面试、考试、综合评价等多个环节,从大量的考生中选拔出了一批符合要求的学生,他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选拔标准和程序的不完善,选拔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选拔与评价工作。
二、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根据需求和发展趋势,重新设计了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更加贴合工程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我们也积极引入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但是,由于计划的时间和资源有限,课程设置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三、实践环节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与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但是,实践环节的组织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践资源的紧张、管理不规范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四、导师制度方面我们建立了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导师是学生的学术指导者和职业导师,他们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问题,并提供给学生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但是,由于导师资源的有限和导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导师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导师制度的运行效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温州大学2013年1月一、总体概况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计划”意见的精神,按照“总体部署、分类推进、重点突破”的实施原则,温州大学于2011年初启动了涵盖商科人才、工科人才、教师教育人才、创业人才等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工作,并结合“卓越计划”要求,在校级工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中,遴选若干建设基础好、思路清晰、方案切实可行的专业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通过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深化产学合作,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政策保障,以深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确保试点成效,带动校内其他工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具有鲜明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与探索,温州大学于2011年9月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次年2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网络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详见表1温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情况)。
此外,学校在继续推进已立项的三个试点专业建设的同时,于2012年5月遴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本科专业推荐申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新增试点专业。
表1温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情况二、组织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我校从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教学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实施“卓越计划”的管理体系和教学运行制度,以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推进。
在学校层面,建立了温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组织管理体系。
如下图所示,学校层面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温州大学产学合作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共同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图1温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工作部、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校长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试点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工作,包括发展战略制定、工作方案审定、经费投入落实、政策保障、组织协调、工作督查等。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0]7号),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有关精神,学校在前期参加教育部组织研讨以及制订学校工作方案、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遵循“解放思想、开放借鉴、校企共赢、精心组织、持续改进”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按照教育部《关于分组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247号)要求,现将我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情况汇报如下:一、总体情况广泛宣传和动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今年年初,学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启动大会,聘请林健教授为全校中层以上干部和相关部门、院系教师做大会报告。
同时,学校相继组织召开了与合作企业(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北京雪花电器集团)的座谈交流会,学校试点专业教授与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学校工作方案,共同研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企业阶段学习方案等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发动工作,为贯彻教育部各项标准及要求,明确改革思路与工作重点,完善学校方案并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制定学校工作方案,对全校各部门和单位提出具体要求。
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发布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京石化院[2010]74号)。
该方案是面向全校各教学单位、各部门,在开展“卓越计划”试点工作中具有指导性的实施意见。
方案明确了首批实施的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在机械类相关专业选拔学生组成试点班)3个专业,在学校层面试点的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学校要求其他工科专业可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有关精神,组织广大教师深入研讨并形成改革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实施。
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武汉⼤学卓越⼯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进展报告武汉⼤学卓越⼯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进展报告⼀、总体概况(⼀)指导思想以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向⼯业、⾯向未来、⾯向世界”的⼯程教育理念,遵循“三创”教育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的⾼等⼯程教育⼈才培养模式,创⽴⾼等⼯程教育⼈才培养的新机制,建⽴现代⼯程教育体系,引领我国⾼等⼯程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全⾯发展和多样化的“三创”⼈才观念,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业企业需求的观念。
改⾰和创新⼯程教育⼈才培养模式,创⽴⾼校与⾏业企业联合培养⼈才的新机制,着⼒提⾼学⽣服务国家和⼈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
(⼆)总体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程实际为背景,通过密切学校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才培养标准、改⾰⼈才培养模式、建设⾼⽔平⼯程教育师资队伍,着⼒提升学⽣的⼯程素养、⼯程实践能⼒、⼯程设计能⼒和创新能⼒。
(三)⽬标定位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等⼯程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实现“打造世界⼀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才”的学校本科发展⽬标的前提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遵循⼯程的集成与创新特性,以强化⼯程实践能⼒、⼯程设计能⼒与⼯程创新能⼒为核⼼,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致⼒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优异的创新和实践能⼒、能够引领未来⼯程技术发展⽅向的⾼级创新型⼯程技术⼈才。
(四)参与专业武汉⼤学主要是在⽔利电⼒类、测绘科技类、电⼦信息类、动⼒机械类、⼟建资环类等⼯科专业中选择具有优势和特⾊的专业参与“卓越⼯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博⼠为辅。
2012年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批卓越⼯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厅函〔2012〕7号)发布第⼆批卓越⼯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学科专业名单,武汉⼤学共有⼟⽊⼯程、⽔利⽔电⼯程、测绘⼯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利⽔电⼯程专业是教育部与⽔利部联合共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总结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单位是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
第二批试点的两个专业分别是电气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本科专业。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我校“卓越计划”稳步、扎实的推进着此项工作,现就计划实施进展的实际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总体概况西安交通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工程学科始终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
为了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学校决定在1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首批重点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本科专业。
1 指导思想树立“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立学校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现代工程观为指导,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强化工程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研究与参考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与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建立我校本科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体系,制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大纲,并以此知识、能力、素质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最终实现对培养目标的考核。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促进我校工程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交流层次的提升。
2 工作目标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长远需求,发挥学校研究型大学办学综合实力和工科优势,通过工程教育机制改革与创新,以优势工科专业为试点,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加大力度建设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教育新体系,使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未来成长为相关领域的工程科技领军人物,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的工程专家队伍。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三、政策措施为了“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和完善了生源选拔、学藉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培养、资源配置、学生就业、免推工程硕士研究生等相关制度,各相关学院也积极积极出台有效果措施,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1、经费落实。
学校设立了“卓越计划”专项基金,同时在学院经费划拨与投入上,优先保障试点专业经费需要和条件建设。
增加实习经费,在学生实习经费由165元/生年增加到225元/生年的基础上,还为第一批试点专业设立了60万元专项实习经费。
2、生源选拔。
“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在学生进校的军训期间,根据学生自愿报名情况,通过外语、数学等科目考试,结合高考成绩择优录取,确保生源质量。
3、学生管理。
试点专业学生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学校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信息工程学院在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试点班中试点开展“周末半小时,教授面对面”活动,将晚点名工作与加强学风建设紧密结合,每周每次点名均邀请一名教授与学生进行交流。
一方面突破周末晚点名常规的点名和任务布置功能;另一方面赋予和强化教授在学风建设和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重要责任,发挥辅导员和教授的协同作用,以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加上教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形成合力来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校企合作。
学校明确“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和相关企业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以学校名义和企业签署。
同时将“卓越计划”相关专业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纳入“xx计划”建设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
各试点学院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卓越计划”研讨会制度,定期如开会议,讨论研究培养方案的修订、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企业实习实训、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工作。
5、教师能力提升。
学校人事部门和教务处制订了三个方面制度确保目标实现:第一,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培养工程,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保证青年教师通过1年以上的国际化交流培养,提升其国际交流沟通能力;第二,出台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1年以上,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建立青年教师助教实践和教师技能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国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大学实施“卓工计划",主要致力于实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学科集成、教学路径与人才战略的综合创新,通过“拓宽口径、夯实基础、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来推进工程教育的二次创业,在新的起点和更**台上谋求工程教育的跨越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了自身鲜明的培养特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突出“三重"(“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工程.根据卓工计划要求,**大学采用本科和研究生两段式,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分别培养后备工程师.本科阶段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9个专业参与卓工计划,研究生阶段有能源工程、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学科与技术、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参与卓工计划.在本科培养阶段组建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31"培养模式,累计3年在学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着重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中的I、O、D三个环节.根据一定条件选拔有志从事工程应用和设计的本科生进入卓越培养计划.由于**大学本科实行大类招生,入学第二年才确认主修专业,所以除软件工程专业外,其余8个进入卓工计划的本科专业其2021和2021级选拔进入卓工计划的本科生尚未确定。
从2021级至2021级共有395名本科生参加卓工计划,71家企业签约实施卓工计划.在硕士培养阶段采用“11”(或“11.5"、“1.51。
5")模式,1年(或1。
5年)在校学习,1年(或1.5年)在企业学习及做毕业,坚持校企联盟战略,由校企双方分别设立工程硕士导师,共同承担学习指导工作,着重在CDIO中的D、I、O三个环节培养.至今已有890名在校研究生参加卓工计划,68家企业签约实施卓工计划。
04-武大-王红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与思考
形成方案
企业专家座谈 校友回访/座谈
3.2.1 培养方案的制定
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发挥武汉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结合武汉大学“创 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武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具有 鲜明的特色:学生基础厚,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思维, 社会适应能力强。
展多种形式的国际间联合办学。
2.对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目标的理解
•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 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 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 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 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
• 以实施该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 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 界水平的现代高等工程 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 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3.1 建设内容 3.2 培养方案 3.3 企业培养方案 3.4 建设特色
3.基于卓越计划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
3.1 建设内容
• 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 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3+1) • 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标准 •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 本科国际交流平台的建设
历不少于5年,学校导师有两年以上工程经历。 毕业3年后能够达到国家注册环境工程师的同等能力
企业培养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课程名称
环境政策与法规 环境工程土建基础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环境工程材料与通用设备 环境工程仪表与控制 环境工程施工与监理
2.对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目标的理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件精神,学校认真组织研究,确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重点专业和领域,主要涉及我校优势学科(如地调、矿调专业)以及特色学科(如软件工程、机械专业)。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1]17号)文件确定我校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
2012年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文件批准我校地质学(地质调查方向)、资源勘查工程(矿产调查与开发方向)、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地质工程、机械工程两个硕士研究生领域为第二批卓越计划学科专业。
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文件精神,我校共获批相关建设经费1050万元,包括地质学(地质调查方向)等三个卓越计划本科专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我校办学实际,学校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充分发挥行业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立足国土资源领域、覆盖相关产业,探索多样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并引导我校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体思路是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人才的要求,以我校若干优势工科专业为依托,坚持“服务国家、严谨严格、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和有效途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层次融合、个性化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养,通过实施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改革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为国家培养一批包括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在内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情况(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内涵建设,发挥优势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特色鲜明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以此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进一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总体思路学校借鉴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多年融入山东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以省级以上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的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推行校企联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进行培养,着重强调工程实践不断线。
(三)目标定位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工程和生产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推动,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综合素质方面,热爱祖国,志存高远,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的身体、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意志坚强,吃苦耐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具有创新精神和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了解前沿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具有团结合作和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等。
二、组织管理(一)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处、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处、财务处和各学院(部)主要领导组成。
XX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汇报【模板】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汇报2010年6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首批试点学校名单,我校成为首批试点的1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之一,参加了6月23日教育部在**大学召开卓越计划启动会。
一年来,我校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校情,以战略的高度科学规划这项计划,密切校企联系,突出我校办学特色,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政策保障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我校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及时出台了《**大学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为顺利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保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简称试点专业)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以张新义校长为组长**大学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研究配套措施与机制、提供保障等重要事项的协调和落实工作);成立由各试点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成立由试点专业系主任为组长专业建设团队(负责试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侧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的各项工作)。
另外我校还成立由分管副校长、试点专业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企业高级工程师等组成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校企协作组,负责具体工程实践实施方案,协调落实企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我校进一步加大卓越计划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做好试点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等,另外在师资培训、教学用房使用、教研立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深化校企联合机制,共同制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2010年7月24日上午,我校组织召开了卓越计划校企联盟会议。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XX年6月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高校名单,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
作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部属行业背景高校,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将之列入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秉承…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精神,按照…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面向和引领建材建工、交通运输、机械汽车为特色,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合作共建,加大投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思路,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全面推动“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基本情况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涉及六个专业,分别是:复合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支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一级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第二批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学科支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学科支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重点级重点学科支撑专业),车辆工程(第五批国家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支撑专业),物流工程(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学科支撑专业)。
这六个专业是我校优势突出与特色鲜明的专业,办学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拥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与建材建工、交通运输、机械汽车三大特色行业联系紧密,在“质量工程”所涵盖的规划教材、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均有立项。
我校在“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所涉专业遴选工作中的高起点,高标准,为我校“卓越人才培养工程”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卓越人才培养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情况(一)学校层面“卓越计划”工作成效学校党委、行政领导高度重视“卓越计划”在我校的贯彻实施,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阐明了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思路,建立了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体系,并提出实施“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1、成立了“卓越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卓越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任副组长,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部、计划财务处、人事处、国资处、学校董事会、校友会、各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面向工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遵循“三创”教育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建立现代工程教育体系,引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三创”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总体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工程实际为背景,通过密切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目标定位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实现“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校本科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性,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优异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级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参与专业武汉大学主要是在水利电力类、测绘科技类、电子信息类、动力机械类、土建资环类等工科专业中选择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为辅。
2012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发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武汉大学共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与水利部联合共建。
(五)培养层次在水利电力类、测绘科技类、电子信息类、动力机械类、土建资环类等工科专业中选择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为辅。
(六)学生情况本科层次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从高考招生或在校生中选拔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有志于从事工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学生进入该计划所辖专业。
2012年,水利水电学院从当年武警国防生中优选了35名进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共优录了30名2012级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到卓越工程师班学习;测绘学院择优选拔2012级40 名学生进入“测绘工程卓越班”;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共选拔有2011级30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组班。
二、组织管理(一)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李晓红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李斐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部、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人事部、学工部、实验设备处、财务部、国际交流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项工作的领导、统筹和协调。
(二)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成立以宁津生院士为主任,李斐副校长、谈广鸣副校长为副主任,万幼川、万晓霞、王久辉、王丽娜、王国恩、田茂、石端伟、向海平、杨启贵、何志方、杜清运、查晓明、梅亚东、彭华、董红斌相关学科专业和行业专家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和评价工作。
(三)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成立以各有关学院(系)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学科专业专家、管理干部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以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政策措施(一)激励方案对具有开展推免生工作资格的学院,在推荐生名额安排上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的发展。
该计划学院可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可以保留入学资格1-2年,到企业实习或就业,再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
该计划学院申请新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予以优先支持。
优先支持该计划学院参与专业的学生国际合作交流,包括公派出国留学、进修、实习、交换学生等;优先支持该计划学院参与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对具备条件的参与学院申请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支持该计划企业的工程师继续教育。
支持企业在职工程师培训,提高在职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协助企业掌握新技术、新装备。
(二)典型措施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比较显著的做法体现在以下方面:1.卓越计划学生选拔办法。
2012年3月,根据学院制定的《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班学员选拔方案》,采取自愿的形式,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107人提交了申报表,占学生总数的45 %。
学院审核报名学生资格,公布入围学生名单,并组织专家评委面试,考察了解学生职业倾向以及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和人际沟通、协作意识及管理潜能。
最终按面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了30名学生到卓越工程师班学习。
另外,学院还举办了首届卓越工程师班开班仪式对相关政策进行了宣传。
2.管理与学习指导方式。
学院为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为卓越工程师班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每5名学生配备2名校内学习导师,并多次组织试点班管理人员、学习导师进行座谈、研讨集中解决试点班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另外,为拓宽卓越班学生的视野、感知科技前沿,学院邀请了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并安排卓越班学生参与座谈交流。
3.动态考核方法。
该班实行动态管理及淘汰机制,选拔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班学习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要组织第二次考核,不能达到学习要求的学生将自动回归自然班学习,再次遴选优秀生源补充。
4.制定和论证卓越计划实施方案。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具有工科教育和优秀工程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研讨会积极制定学院的实施方案。
并邀请清华大学赵红蕊教授、姜挺教授、西安煤航信息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何占国、北京吉威时代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鸿来我院就“卓越计划”具体实施步骤与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充实完善了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总体思路,论证通过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5.培训教师。
为了高效深入地实施卓越计划,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安排相关人员外出到西安、厦门、昆明和郑州等地参加研讨会和在当地高校开展调研工作。
学院为师生开办了一系列讲座,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专家到学院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
6.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企业工程实践联合培养;聘请校外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践;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工程教育改革项目进行研究以及日常教学运行支出等。
另外,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的实践教学改革所需的消耗性经费,均通过提前预算,列入专项经费,以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培养模式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总框架下,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工程训练课程四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在学校设置范围内共享;专业基础课程除指定相关学院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应增加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相关课程;专业课程除各专业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外,还应增加反映学科专业前沿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工程专业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了解;工程训练课程除要求学生进行的工程技能训练外,还必须到企业,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进行创新意识、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着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管理、主动实践的自觉性,着力推动“基于工程实际”、“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企业培养方案,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要求紧密结合,通过一年左右在企业学习、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安排安排3位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安排学校教师到与课程相关性强的工程进行学习,今后还会陆续安排专业课程教师到企业挂职。
同时,学院还制定了详细的企业培养方案,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聘请兼职教授14人,其他企业教师56人参与到该计划中来。
水利水电学院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1)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英语、政治、历史、法律、道德修养等课程;(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环境等课程;(3)工程技术知识课程:制图、测量、地质、水文学、水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4)经济管理知识课程:工程经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资源管理等课程;(5)专业知识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电站等课程;主要实验包括: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水电站实验等。
集中实践性教学包括测量实习、地质实习、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其中每门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一般安排14周。
测绘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比较突出的做法:1.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针对已有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吸收“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的成功经验,在淡化专业方向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将现在按“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制定的培养方案,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重组专业课程,界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研讨达成共识,并重新修定了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