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论文?摘要: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缺乏之处是这些缺乏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
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关键字: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根底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缺乏之处是这些缺乏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
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而且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
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立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开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根底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根底知识。
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这门课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荣辱观。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的意义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开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开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开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我一直都是很喜欢范老师的课的。
首先,范老师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其次,范老师的课堂的确很生动,经常让很多同学忘记了看课外书。
其次,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对同学们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坐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它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第五章和第六章集中阐述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制度,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第七章主要结合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领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在结合作了深刻阐述。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1、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适当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是否必要的先决条件;适当的形式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因此,思想道德课必须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
1.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行为锻炼要求。
行为锻炼是根据教科书知识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合教科书的要求,行为锻炼可以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始:一种是在学校开展活动。
例如,与学校组织、学生会密切合作,从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开始、雷锋等主题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技术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植育种,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热爱劳动、节俭等方面的教育,即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创造社会成果和其他理论成果,加深化社会实践。
,珍惜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2.围绕学生的知识、信仰和行动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课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识与信仰、信仰与行动之间的特殊矛盾。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观点和其他社会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动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向社会,通过疑问的消除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例如,现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单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去带动后富的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访问几家先富起来的典型,比如烟叶种植专业大户。
学生通过访问就会明白:该专业大户的成功使周围的人感觉到种烟有利可图,而且烟叶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技术上没有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人也会去种植烟叶,进而从中获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论自身道德修养于社会公德的关系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大学时期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关键词:思想道德自身道德修养社会公德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提示我们,应切实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健全品行人格。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等。
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人的一切活动的主宰。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充分利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孙中山先生将其概括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八字。
首先,自身道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始终,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道德素质会影响自己的行为,给予他人同时也将获得别人的尊重,会因此得到认可使得社会生活融洽,相较而言,才德兼备更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锻炼个人道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完善。
同时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其次,遵守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论文【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属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念的一门课程,也是属于具有人文情怀的一项课程。
本文通过研究该课所囊括的“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方面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来以此明确这项课程对大学生精神境界提高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精神境界;大学生1前言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主要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等要素,来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相关方面的教育,使得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及精神境界的目的。
而所谓的“精神境界”就是指人的精神领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中囊括了“思想水准、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等。
此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精神境界的提高价值分别体现在“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四个方面。
2爱国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基础3理想信念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内在激励机制在这项课程的教学中,是将理性与感性进行结合,然后去概述了“理想信念”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核心[2]。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直接决定了其人生的高尚与庸俗。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建立合理的理想信念对个人的思想素质及能力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体现。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更是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了首位,这足以表明,“理想信念”对于人的言行举止及人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第一,理想信念可以激励人的斗志,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成绩;第二,理想信念可以上升个人的理想抱负水准,从而能够让他们自觉去完善自己,对自己的不足有一个主动地改善;第三,理想信念是完全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当他们有了自己的理想,并且有足够的自信去为之努力并建立更高层次的目标。
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总而言之,理想信念是通过激励人的内在潜力,使得树立远大志向且拼尽全力去为之奋斗,是属于大学生在“自我健全、自我学习”的内在激励机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小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小论文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涵盖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等方面,而法律基础则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等内容。
本文将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以及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具备道德责任感的内在能力。
而法律基础则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底线。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通过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治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强化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大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到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社会责任。
而思想道德修养则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行为中充分考虑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
当大学生既具备了道德修养又有法律基础时,会更加明晰自己的社会角色,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促进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当大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他们的行为将更加规范、有序,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
这种积极的参与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为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于大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处于成长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困惑,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自身价值观中辨别出高尚的道德追求,并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法律基础的学习则可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行为中遵循法律,维护社会正义。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篇1 1.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
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
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
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
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
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
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
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
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2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引言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进行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过程。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体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基础。
个体人格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个体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个体的人格对于其人生的方向、目标和达成程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通常赞美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因为这些人常常展现出良好的品格、诚信的行为和责任感,深得他人尊重与信任。
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对个体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需要社会成员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使个体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其次,道德修养能够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
最后,高尚的道德修养能够提高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基础。
无论是立法者还是执法者,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都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有效。
其次,道德修养能够提升个体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个体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以法律为准则行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最后,法律的规范与制度能够引导和促进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底线和红线,推动人们遵循道德准则,促进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结论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和社会的基础,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0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概念、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个重要话题的理解。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作用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道德规范和修养状态。
它是公民的精神力量的核心,决定着每个个体行为的准则和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规范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个体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塑造人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个体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判断能力。
其次,它可以引导个体的行为,并促使其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习惯。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还可以提升个体的社会形象和自我认同感,使其在社会交往中更加融洽。
二、法律基础的含义和作用法律基础是指国家法律制度所依赖的一系列前提和基础条件。
它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维护等方面。
法律基础的形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法律基础对于社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基础能够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和社会公平。
其次,法律基础能够规范个体行为,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避免社会混乱和纠纷的发生。
最后,法律基础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基础的重要基石。
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其对法律的遵守。
只有个体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才能更好地遵守和信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其次,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外在的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着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存在使得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是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定。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论文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论文在当今社会,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体系,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宏观层面来看,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秩序以及社会管理的基本框架,确保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也无处不在,从我们签订的合同、消费时的权益保护,到交通规则的遵守,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法律明确了权利和义务的界限,让人们在行为时有明确的准则可依。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救济的途径,使我们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思想道德修养在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和个人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以积极、友善、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即使在没有法律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这并非法律的强制要求,但却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体现。
在面对他人的困难时,出于同情心和善良的本性伸出援手,这种行为不是出于对法律惩罚的畏惧,而是源于内心的道德驱动。
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品德,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个社会中,如果大多数人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充满温暖、和谐与互助。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
一个具有道德良知的人,更容易认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法律。
另一方面,法律的实施也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与道德相互交织的情况。
法律与道德论文15篇(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厘清的几对关系)
法律与道德论文15篇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厘清的几对关系法律与道德论文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意识形态基本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程是把原“98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部分内容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
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如何把握好思想理论教育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问题,是值得执教者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法律与道德法律论文法律法律与道德论文: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厘清的几对关系论文关键词:教材教学内化外化知行合一论文摘要:本文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内化于心与外化于形、知行对立与知行合一等关系中阐述了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问题,认为要使学生通过“这一本”的学习达到自觉地去学其他“无数本”的永恒教育和修为目的,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并整合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从而达到入眼入脑入心入境的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机融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程.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于此,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感觉到在该门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尚有几对关系必须厘清。
具体来说:一、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大学生的诸多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它的优劣或好坏。
决定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性质与方向。
而上好这门课的目的旨在培育和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但要真正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仅靠《基础》这门课薄薄几章内容是不够的,“十处树木,百年树人”,这首先就要从教育理念方面有所突破。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第一篇: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思想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应该要怎么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主题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道德统一法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
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
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将重点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思想道德修养是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而法律基础则是指法律知识,法律精神和法律素养。
法律不仅是社会规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一个人如果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则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1、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理解道德的本质和道德的意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范,是指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个人和社会共同意识的体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依据个人的良心、良知和理性去行动,注重实践和思考,使自己敬畏、尊重和遵行道德规范。
其次,要培养情感与道德。
一个具有良好情感修养的人,能够更好地体现对他人的关注、关爱和爱心,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好。
同时,还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塑造,在行为中养成自律、自制、诚信、守法等重要的道德品质,通过自身的言行来传递、体现和充实道德力量。
2、增强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素养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法律素养的基础。
首先,要熟悉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掌握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
其次,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理解并应用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培养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了解法律公正、诚信和依法决策的规范,积极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在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而不断奋斗。
思想道德法律教学论文3篇
思想道德法律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摘要】PAD教学模式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阶段整合模式的简称。
其核心理念是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当堂讨论的时间上隔开,让学生在课后的一周内进行充分的个性化内化吸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法基》)课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思修法基》课程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相比,PAD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满意度。
【关键词】PAD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1PAD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PAD教学模式最早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实质上是一种将传统的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有效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互换式学习[1]。
2就业导向下《思修法基》的重要作用《思修法基》作为每位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理应充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
2.1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就业导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也要有坚定的政治品质。
《思修法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基础的重要理念,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
因此,就业导向职业教育背景下《思修法基》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2.2提高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
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创新素养、技能素养以外,还需要具有坚定的道德素养和强健的身体素养。
思修论文范文参考
思修论文范文参考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是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思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一、《思修》教学内容及其意义1.1 《思修》教学内容概述《思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思想道德基本理论、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基础知识与法治精神。
这些内容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2 《思修》教学内容的意义《思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学习思想道德基本理论,学生可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共同价值追求。
最后,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法治精神,学生可以建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二、《思修》教学方法及其效果2.1 《思修》教学方法综述《思修》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教学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思修》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思修》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显著的。
首先,讲授法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其次,案例分析法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及启示3.1 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影响《思修》课程的学习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学习《思修》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00字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00字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行为准则,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律基础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以3000字的内容来论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形成的一种持久、稳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它涉及到个人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自身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道德水平的基础。
只有通过修养,个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做到心存善念、言行一致,具备道德自觉性。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互动的重要纽带。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决定了他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和社会交往的质量。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缔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是国家法律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有效性依赖于人民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普遍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那么他们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到法律监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动中。
二、法律基础的作用和意义法律基础是法律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石,它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它涉及到法律真实性、合法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法律基础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法律基础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保障。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基础,国家可以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和约束,保障国家治理的有序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法律基础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一个健全的法律基础能够确保社会中每个人的权益都得到保护,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公平正义的待遇。
法律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竞争,实现个人的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论文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这就是道德的本质。
同时,道德的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道德的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到的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而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惯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到的逐渐从风俗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式。
因此,道德对社会、人类等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指到的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同时,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而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的。
除了上述的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研究本文是基于课程理论视角所展开的研究,故本文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脉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设置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20世纪以来,课程理论界虽然尚未能形成一套公认的课程理论.但不可否认,泰勒课程理论、学科结构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斯滕豪斯过程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等理论流派为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指导.遵循课程论的一般规定,论文探讨了价值教育类课程的基本规定,即课程应与完整个体的发展相一致、课程的知识性应与价值性相统一、课程应与个体心理需要的层次相适应以及课程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也都做了具体规定.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进行了分析,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对课程的价值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辨析,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论证了本课程应该为社会生活中的大学生传递怎样的价值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课程价值体系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和人的社会适应两个层次引导人、塑造人.在每一个层次上,课程为人的心理、道德和审美发展所提供的价值导向明确,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知识体系支撑价值体系.课程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活适应、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道德基础、法律基础的内容,并最终指向人的道德与法律的践行.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内容进行了再审视.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符合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现大学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价值内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但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教材基础性知识缺乏,重要知识缺乏深入阐释,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教材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有待完善,等等.论文以课程论为理论视角,基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规定和关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具体规定,析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文本,针对教材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知识性问题和价值问题,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探索课程体系.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价值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价值体系符合学生需要,但知识的人文内涵尚需彰显;教材价值体系比较完整,从最高处着眼,从最低处入手,但逻辑结构尚需完善.理想、信念是人对意义的追求,是人对人生终极目的的价值认同并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是人生命完善的需要.人首先是社会的人.遵守道德、法律规范是塑造社会的人的基本要求,以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下,关注意义世界的理想、信念教育、凸显主体性的价值理论教育、突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法律规范教育构成价值导向明确、逻辑清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知识丰富,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尚需加强;教材内容贴合实际,但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知识体系围绕价值体系来构建.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厘清道德教育的思维逻辑,形成系统化的道德知识教育;有效整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形成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遵循价值认识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课程知识体系.本文还基于课程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笔者认为,教学应坚持以教材为本,完整准确地把握教材体系.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材体系,体现教学体系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笔者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而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问题日益凸现.究其原因,信息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式微是主要动因,政策推动的弱效与深层变革的乏力是基本现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因此,灌输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和弹性学习理论是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主体间性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弹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三大理论,研究者首先对教学模式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结构进行分析,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历程,存在明显的模式固化和同质化现象.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灌输的科学性、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程学习弹性“三个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传统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校内体制资源、教师教学理念、学生选择能力等“五大制约”.当前,推动教学模式变革的动力是信息技术引起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四大特性”.基于这些分析,探寻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可能走向——GSOT.GSOT是以教师为主导(Guide)、以学生为主体(Subject)、以学习成效(Outcome)为主旨、以信息技术(Technology)为动力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不是单一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建构的理念和思想.这一教学模式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的课程性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能有效破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具有课程的适切性和解题的有效性,其理论范型包括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尤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GSOT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多样的,且能与多种教学模式统整和融合的.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的“五大现状”、大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的四大行为倾向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案例三方面可以验证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性.教学模式变革要从理论建构进入实践运用,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实现教学理念、技术体系、教师角色、管理机制、校园文化等五大转变.总之,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变革的未来走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高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篇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创新》【摘要】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意识,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创新创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创新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思想、观念、策略和方法都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相对抽象而枯燥,又因为初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学习意识较为松散,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
如何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任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极大的帮助。
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的时期,知识的学习和外部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大。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往往有些时候青年学生无法分辨好与坏、对与错,在面临疑惑的时候,也需要有人能答疑解惑,获得正确人生观的引导。
有很多事例证明,缺乏正确思想的导向,沾染社会坏习气坏作风的大学生,做事做人的行为很可能会违反社会道德伦理,有的甚至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本门课程给大学生提供了人生思想原则上的指导和帮助,为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起着帮助、规范、引导的作用,意义非常重大。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科目考查卷
专业: 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论社会需要与大学生成才
迈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社会的需要也有所改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向多样化,而且越来越突出。
因此,当今社会的需要与大学生成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当今我国的社会已不再像以前的那样。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社会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社会的转型使得社会的产业和服务业增多,已趋向多项产业,多样化。
为了符合和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也需要改变需求,首先就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上。
当今的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经济发展。
通过经济发展,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们走向富裕;社会需要发展各项事业,无论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还是公共事业等等,社会需要通过发展产业,从而推动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科学技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先进的科技,我们才能研制和制造出更先进的机器和产品,才会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舒适,社会才会进步,有所提升;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不断地创新,因为创新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东西,
才能持续推动我们产业的发展,才能促使社会的一直进步。
社会需要良知;在当今我们的社会上,有许多人做违法犯罪的行为,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的治安;再加上现在我们的社会缺乏社会道德和良知,从“小悦悦事件”后,我们便能发现现在社会上的人缺乏道德修养和素质,面对身处困境的人,他们却冷眼旁观,甚至见死不救……因此社会需要良知,来唤醒那些缺乏良知道德,冷漠无情的人,从而最终唤醒我们的社会。
社会的需要体现了我们当今社会的缺陷,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需要改变和创新,才能发展和进步。
当今社会要发展和进步,就要吸纳有用的人才;使得他们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得社会不断壮大,不断进步。
而这些人才是要与现实社会的需要密切联系起来的,即要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无限的,只要你有才华,又有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便能得到社会的青睐,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社会上产业的提高,趋于多样化;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突出,对于高校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再加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们不得不去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因此,当今大学生成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需要在大学里学习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将来成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大学生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才,怎么成才?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社会需要的人才
当今的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他们不但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文化,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要很高;与此同时,社会则更需要创新型,专业型和技术性的人才。
现在社会还需要那些有责任心,勇于负责和承担责任的人才,同时要有明确的目标,遇到问题和挫折,不轻易放弃;也敢于挑战困难和新事物;要有创新能力,能在工作上有所创新,想出新点子;有组织和善于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要有社会实践能力,能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等。
因此我们大学生就应该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大学生如何成才
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而学习却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我们大学生成才需要通过学习,首先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扩展知识面,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工作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能够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大学生的成才,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要学会敢为人先,力争上游。
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自己,不积极进取,不奋发向上,我们便很容易被人打败,被社会淘汰。
虽然社会上的竞争是很激烈,但我们大学生也需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而不应该退缩。
我们要积极,勇敢地去面对;我们要以一种平和,虚心的态度去学习,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一天天地向前迈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战胜挫折的勇气;
也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极富创新的开拓精神。
我们大学生的成才是一个过程,它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它需要我们一直不断地为之努力和付出。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抓紧点滴时间,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刻苦勤奋,乐观自信,勇于面对挑战和挫折,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真正成才,在社会上立足,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