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财政政策

合集下载

叶德磊-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第二版)-090504

叶德磊-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第二版)-090504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叶德磊(第二版)- 090504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含导论)一、判断题1、企业在任一期的存货投资可能为正值, 也可能为负值。

()2、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都不应计入GDP。

()3、一个经济体同一期限内的GNP不一定大于GDP。

()4、由于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GDP缩减指数,因而一国的名义GDP肯定大于同期的实际GDP。

()5、GDP缩减指数选用的样本商品范围比CPI的样本商品范围更广。

()6、一国净出口的变化会影响到该国GNP水平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到该国GDP水平的变化. ()7、GDP指标不能反映的某些经济活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NDP中包含了折旧B、GDP中包含了企业所有库存品的货币折算值C、PI中未包含公司待分配利润D、PI中未包含个人所得税2、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GDP中包含了直接税B、NDP中未包含间接税C、NI中包含公司所得税D、PI中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3、设某国的代表性商品为甲、乙、丙三种,1995年它们的价格分别为2、5、10美元,2005年分别为6、10、30美元,它们在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20%和50%,1995年作为基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05年的CPI为()A、271B、280C、460D、8004、下列哪一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补贴B、债券购买额C、旧房子的转让D、股票交易印花税5、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是()A、NDPB、PIC、DPID、B和C6、如果某经济体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年的GDP缩减指数为()A、660B、150C、220D、250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2、×3、¥4、×5、¥6、×7、¥二、单项选择题。

公共经济学课件-财政政策

公共经济学课件-财政政策

2021-9-17
第九章 財政政策
29
三、兩度積極財政政策的比較
(二)措施相近
財政政策的作用工具無非是預算政策、支出政策、稅 收政策和公債政策,只不過以哪種政策工具為主,因 時制宜。
在預算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實行的都是赤字預 算政策。
在支出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都以加大公共投資 力度為主。
第一,在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總供給的情況下, 公共投資大幅度增加會直接提高總需求,緩解供 求矛盾。
第二,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交通和 城市基礎設施一直是阻礙經濟增長的瓶頸部門, 以這些部門作為公共投資的重點不僅能推動結構 調整,還為今後的經濟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公共投資具有很強的就業效應。 (1)直接就業 機會,(2)間接就業機會, (3)引致就業機會,
在稅收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都重在結構性減稅。
在公債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都以增發國債作為 籌措資金的重要管道。
2021-9-17
第九章 財政政策
30
積極財政政策為什麼不採取全面減稅措施?
在我國近年來的社會經濟背景下,減稅政策的目的很難實現
(1)居民收入水準在本來就不高的情況下沒有多大增長,邊際消費 傾向高的低收入者購買力不足;(2)對未來經濟運行的預期不佳, 加重了人們的預防心理;(3)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制度改革 的進程加快,人們對未來的消費支出預期上升,這也正是在居民收入 水準增速緩慢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大增的原因之一。
(2)財政赤字標準 1998—2003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財政赤 字比率)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時期,其中的任 何一年的財政赤字比率都大大高於1980—1997年 間的任何一年。
2021-9-17

第8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8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习题本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失业二、判断√ ×√ √ ×√√1、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2、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3、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 )4、平衡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

( )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反向关系。

( )6、以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 )7、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

( )三、选择题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A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价值量C 货币发行量太多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D 以上都不是2、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是()A 债权人B 债务人C 养老金收入者D 雇工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包括()A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B 需求膨胀推动通货膨胀C 货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D 部门间生产率增长差别导致通货膨胀4、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给下列那些人带来好处()A养老金收入者B 领固定工资者 C 持有现款的人 D 身负重债的人5、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A 需求拉动B 成本推动C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D 上述都对6、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A 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B 货币需求过大C 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D 国际市场上的不稳定7、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有()A 投资需求增加B 货币供给减少C 政府支出减少D 政府收入增加8、根据价格调整方程,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可以()A 人为制造衰退B 减少货币发行量C 降低实际GNPD 以上都对9、下列哪一个不是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分类的()A 平衡的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B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C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D 结构性通货膨胀四简答1、通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2、治理通货膨胀有那些方法?3、简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习题-第8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习题-第8章

概念和术语公共事业产品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组合:所谓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的组合,就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既围绕着生产和提供两个关键环节,生产者和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基本的经费来源。

所谓公共支出,也称为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换言之,公共支出是政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本,如果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就是执行政府一定的(即以多大规模、以什么质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决策所付出的成本。

非公共支出:所谓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非公共支出,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公共支出以外的资金投入。

这一实际使用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非政府组织及承担一定的公共事业产品生产的企业。

消费性支出:主要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而进行的支出转移性支出:公共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各种财政补贴、补助、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债务利息等。

预防性支出:指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

创造性支出:指用于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一般利益支出:指全体成员都可以享受其所提供的效益的支出,如国防、警察支出、司法支出等特殊利益支出:指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支出,如教育支出、医药支出、居民行动支出、企业补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公共投资:公共投资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它能带来未来的产出。

公共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如自然垄断行业、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农业等。

通常是投资大、周期长的项目。

这其中容易形成垄断的行业,同时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对象的行业,如水、电、煤气、通讯等,传统上往往是由政府投资来组织生产和提供的。

溢余:即一定时期内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即净资产的增加,如学生向学校交纳的费用,病人向医院交纳的费用扣除成本后的剩余。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宏观经济第八章、第七章答案

宏观经济第八章、第七章答案

一、选择题1.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2. 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3. 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4. 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

5.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A、政府购买;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B)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7.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D、增加转移支付。

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

9.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D)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提高贴现率。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11.法定准备金率越高(D)A、银行越愿意贷款;B、货币供给量越大;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12.对利率最敏感的是(C)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1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A)A、实际利率很低;B、名义利率很低;C、实际利率很高;D、名义利率很高。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3、效益分析中,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采用(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1、财政分配 2、专卖收入 3、特权收入、填 空 1、国家财政是一个( )范畴,同时又是一个( )范畴。

2、原始社会末期,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这就是()。

3、( )的发展,( )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 成为财政产生的 ( )的条件,( )和( )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条件,财政是因( )的产生而产生的。

4、(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机器。

5.封建社会,国家税收主要以( )为主,( )始终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方式。

6、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便利用( )的形式取得收入。

7、新民主主义财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 )活动来筹集,供应资金或物质资料,以保证革命战争和其他革命任务 的需要。

8、奴隶制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 )和( )的形式。

三、单 选1、 捐税是在( )时期产生的。

A 、奴隶制 B 、封建制 C 、原始初期 D 、资本主义2、 预算最早产生于( )。

A 、法国 B 、美国 C 、英国 D 、中国3、 平准,就是设置一个官方机构来( )。

A 、评估商品 B 、平抑物价 C 、买入商品 D 、卖出商品4、 首次提出“财政赤字”的经济学家是( )。

A 、亚当.斯密B 、李嘉图C 、萨缪尔森D 、凯恩斯5、 新中国第一个概算编制于( )。

A 、 1949年 10月 B 、 1949 年 11 月 C 、 1949 年 12月 D 、 1950年 1 月四、多 选1、 奴隶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包括( )。

A 、王室土地收入B 、贡物收入C 、捐税收入D 、学赋收入E 、掠夺收入2、 人民政府于 1950 年 6 月开始对财经工作进行调整,其中对工商业的调整包括( )环节。

A 、调整产销关系B 、调整供需关系C 、调整劳资关系D 、调整公私关系3、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包括( )。

宏观习题第8章

宏观习题第8章
8经济周期
判断题
8.11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8.12
8.13实际GDP是现代经济学家衡量经济周期的惟一变量。()
8.14
8.15实际GDP增长率是现代经济学家测度经济周期的唯一变量。()
8.16
8.17如果某经济变量总是先于总体经济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其波峰和谷底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波峰和谷底之前,那么该变量是顺周期的。()
D.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新环境保护法。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
A.当事人的目的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B.
C.当事人理性的形成预期,不会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危害;
D.
E.价格的灵活性可以确保持续的市场出清;
F.
G.货币冲击是影响产出、就业波动的主要因素。
H.
衡量技术进步最常用的测度标准是()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逆向供给冲击的影响是()
A.在长期,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分析一样。
B.
C.由于价格粘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一般均衡。
D.
E.在短期,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之后又有一个价格水平下降和产出增加的过程。
F.
G.上述都是。
H.
答案
C;B;D;B;C;D;A;C;B;B;
A;D;D;
计算题
A.索洛剩余;B.全要素生产率;
C.资本利用程度;D.劳动利用程度。
当经济中实际技术并未发生变化时,反映技术变化的索洛剩余也会变动的原因是()
A.资本存量的变化;
B.
C.劳动存量的变化;
D.
E.资本和(或)劳动利用率的变化;
F.
G.外部冲击的影响。

第八章 IS—LM分析

第八章 IS—LM分析

第八章IS—LM分析一、名词解释双重市场均衡挤出效应流动陷阱古典主义的IS曲线古典主义的LM曲线凯恩斯主义的IS曲线凯恩斯主义的LM曲线二、单项选择1. 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保持不动;D. 斜率增大。

2.在萧条经济中,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各个可能利率上的国民收入()。

A.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3.在萧条经济中,自发性支出增加,则在各个可能利率上的产出()。

A. 增加;B.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4.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A)。

A.横截距增加;B. 横截距减少;C. 纵截距增加;D. 纵截距减少。

5.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

A.同一利息率水平下的收入增加;B. 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C. 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率息率提高;D. 收入不变利息下降。

6. 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

A.利息率对货币需求影响最大;B. 利息率对货币需求影响最小;C.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大;D. 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小。

7. 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产品市场()。

A.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B. 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C.和货币市场均处于非均衡;D. 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8. 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A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C.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9.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10.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第八章_公共财政

第八章_公共财政

(二)税收: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按照法律预先规 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 形式。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

增发货币 举借公债 收费
(三)公债:有偿性的公共财政收入形式

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 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 收入的一种形式。

自愿性 有偿性 灵活性
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一般就是指公共收入小于公共支出即 收不抵支的差额。

增加税收 增发通货 发行公债
(四)其他公共财政收入形式


增发货币 捐赠 使用费 规费
四、公共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政策即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既定的社 会经济目标,依据经济规律而确定的财政行动 方针和措施,借以指导财政活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的转移支付 仅仅是对经济波动作稳定性反应,在波动产生之前 并不能发生作用。 它也不能充分调节社会需求,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 机。

自动稳定器的局限性: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需借助外力才 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一般地,这种政策 需由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来决定是否采用。 相机抉择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严重依赖于对未来 宏观经济走势的正确预测,而这是非常复杂性 的一件事情。
公共财政政策的类型

2.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将 其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282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201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因此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公共财政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了解我国财政分配的内容及管理方法,了解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及操作选择,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财政学》课程的先行基础理论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财政理论知识以及现实财政现象的理解、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程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多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灵活采用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后作业(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学懂弄通基本理论基础上,大胆钻研探索和创新。

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重点讲解难点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殊规律,并结合实际研究我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第八章 国家预算练习

第八章 国家预算练习

第八章国家预算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国家预算最早产生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是按照下列哪种形式分类的A、预算的内容B、预算的组织形式C、预算的实施过程D、预算收支指标3、从哪一年开始,我国的中央预算和部分省市预算采用了复式预算形式编制A、1991B、1992C、1993D、19944、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1月1日—12月31日B、当年7月1日—次年6月30日C、当年4月1日—次年3月31日D、当年10月1日—次年9月30日5、各级政府应当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多大比例设置预备费A、10%—15%B、5%—10%C、3%—5%D、1%—3%6、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指示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财政部D、中国人民银行7、中央决算的审查和批准机关是A、财政部B、国务院C、全国人大常委D、全国人大8、预算外资金属于()A、信贷资金B、集中性资金C、单位自有资金D、财政性资金9、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的批准机关是A、本级财政部门B、本级人大C、上级人大D、上级财政部门10、我国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是A、财政部门B、海关C、税务部门D、国库11、我国县级以上的国库经理机构一般是A、工商银行B、农业银行C、中国银行D、中国人民银行12、具体负责预算组织实施的机关是A、税务机关B、财政部门C、海关D、人大常委13、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是A、支援农业生产支出B、国家政权建设支出C、国家经营性基本建设支出D、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14、“不连续的预算”指的是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绩效预算D、零基预算15、下列资金中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是A、增值税收入B、国企税后留用资金C、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D、债务收入16、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属于A、单位B、主管部门C、财政部门D、国家17、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增量预算与A、单式预算B、零基预算C、复式预算D绩效预算18、我国预算编报程序实行A、一上一下B、二上一下C、二上二下D、三上二下19、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是A、国家经营性基本建设支出B、支援农业生产支出C、社会福利事业费支出D、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0、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的审批机关是A、本级财政部门B、上级财政部门C、本级人大常委会D、上级人大常委会二、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1.BC2.ABCD3.AC4.CD5.ABC6.ABC7.ACD 8.ABD 9.AC 10.ABC 11.BD 12.ABC1、复式预算按经济性质来分可分为A、总预算B、资本预算C、经常性预算D、单位预算2、国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A、公开性B、统一性C、可靠性D、年度性3、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A、增量预算B、单式预算C、零基预算D、复式预算4、下列预算类型中,重视成本效益分析的是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绩效预算D、计划-规划预算5、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有A、分散性B、专用性C、自主性D、规模性6、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范围包括A、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B、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C、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D、国有企业税后留用资金7、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有A、统一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效率性原则D、公开性原则8、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有A、国家政权建设支出B、社会福利支出C、支援农业生产支出D、公益性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支出9、下列收入中属于公共预算收入的是A、增值税B、社会保障税C、行政性收费D、经营性国有企业上缴利润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地方政府预算不允许列赤字B、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C、最基层一级政府不存在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为本级预算D、本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报上级政府批准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方各级政府的总预算由本级政府的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预算组成B、地方政府本级决算草案必须由上级人大审批C、各级政府的本级预算草案由本级人大审查批准D、中央政府的决算草案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12、下列关于国家预算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B、具有法律效力C、是实施财政政策的工具D、随着财政的产生而和产生四、名词解释国家预算单式预算复式预算绩效预算零基预算预算调整预算外资金五、问答1、简述单式预算的优缺点。

第8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8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1. 时际替代效应: 其他条件不变时 价格水平上升→ 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 利率提高→ 借贷和 支出减少→ 总需求减少→ 实际GDP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利率降低→借贷和支 出增加→总需求增加→实际GDP增加。 这种替代效应包括用未来商品替代现期商品,并被称为时际 替代效应—跨越时间的替代,为了增加未来消费而增加储蓄
汇率↑→本国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出口↓→总需求↓ 汇率↓→本国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出口↑→总需求↑ 国外收入↑→本国的出口↑→总需求↑
41
总需求的变动
总需求增加→ AD 曲线 向右移动…
… 总需求减少→ AD 曲 线向左移动
42
总需求的变动
43
宏观经济均衡
短期宏观经济均衡
当实际GDP需求量等于实际GDP供给量时,就达到了短期宏观 经济均衡(Short-run macroeconomic equilibrium ),这时的 AD曲线与SAS曲线相交。 在短期,货币工资率是固定的。
在经济周期中,就业围绕充分就业波动,而实际GDP围绕
潜在GDP波动
7
总供给
为了研究在不同劳动市场状态下的总供给,总供给依据 时间框架(time frames)进行区分: • 长期总供给(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LAS ) • 短期总供给(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SAS)
39
总需求的变动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包括经济中利率的变动和货币量的变动。 • 货币量增加或利率下降都能引起总需求增加。

在利率下降时,人们计划购买更多的消费品,而
企业计划增加它们的投资。
40

经济学原理课件-第8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原理课件-第8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S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8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取决于充分 就业的产出水平。
任何改变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因素 都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 人均资本 ➢ 劳动人口 ➢ 技术进步 ➢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断 向右移动的过程。
P
Y
长期总供给LAS的移动
9
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5
二、总供给(AS)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提供的 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 社会拥有的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等生 产要素;资源越多,各个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就越大;
➢ 要素所有者是否愿意将这些要素投入经济,如工人多参 加劳动(延长劳动时间)、多储蓄——这主要由要素的 价格决定,比如工资水平(劳动的价格)、利率(资本 的价格)、租金(土地的价格);
AS2 AS1
E2 E1 AD1
Y2 Yf
Y
18
思考
1.简述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2.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其成因。 3.运用AD-AS模型分析“滞涨” 现象。
13
总供给曲线的三阶段
P AS
阶段3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不管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 产出不能增加(古典区间)
阶段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产出增加使要素价格上升 (中间区间)
Y0
Yf
Y
阶段1:资源未充分利用,产出
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凯恩斯区
间)
14
影响总供给变动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下降。通常包含两层次的要求:即产品的 总量实际增加及人均产量有增加。 • (一)产品总量的实际增加 • 以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经过价格 指数调整后的实际年增长率来衡量。 • (二)人均产量增加 • 要求人口增长速度低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时, 才是经济的真正增长。
7
• 财政政策的目标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如要保 持充分就业,物价就可能上涨;而降低物价 上涨率,就可能带来失业率上升。可以“菲 利普斯曲线”来解释。
收入调节能力强,自动调节作用越大。 • 3、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取得转移性支出规定
的条件低,转移性支出水平越高,自动稳定的作用 越大。
14
根据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财政政
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种均衡的财政政策,其主要
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
规模;

第四,如果经济萧条。
11
•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 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 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 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 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 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 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 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 定经济波动。
• 其计算公式为:
MB=MG+MT=1 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等量增加,对国民收入具有扩张 作用;反之,具有收缩作用。
3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目标
• 一个国家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可概括为三方面: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实际上常有四 方面之说增加国际收支平衡。
• 一、充分就业 • 指的是扣除了自然失业(包含季节性、摩擦性和
第八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乘数
• 乘数被定义为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最 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财政乘数主要是政府支出、 税收及平衡预算乘数的统称。
• 一、政府支出乘数
•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 动量之间的比率。
MG=
1 1-MPC
=
1
MPS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 是一种扩张性的力量
通 货 膨 胀 率
失业率
8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类型
• 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 一、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又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 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 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实 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9
•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又可称为汲水政策 •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经济衰退时采用。 •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为补偿政策 • 内容: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 在经济膨胀时,采用。
会总需求下降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不足而引起的。
5
• 二、物价稳定 • 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给量
超过商品流动过程中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物 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 所谓物价稳定要求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 定水平上。 • 通常是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示。
6
• 三、经济增长 • 要求经济的发展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要停滞
• 3、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 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 业结构的目的。
• 4、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 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 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 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预算赤字或预算盈余可能造 成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不良的经济后果。这 种均衡的财政政策仍有扩张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 作用(体现在?)。 • 三、财政政策的手段
预算 税收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15
• 四、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 1、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 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2、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 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 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1
• 二、政府税收乘数
•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税收的变动量之间
的比率。税收乘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MT
MPC MPS
政府税收乘数比政府支出乘数小1(绝对值) 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的力量。
2
• 三、平衡预算乘数
•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 的同时等额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的 值永远是1。
10
• 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
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
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

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
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

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
会投资;

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
13
• (二)、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 • 反映在各种转移性支出上,如失业救济金、各种福
利支出等。 • 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程度或对经济的控制
力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 • 1、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或免征额的高
低。低时,自动调节作用大。 • 2、税率的累进程度大小。累进程度越大,税收对
结构性失业)的充分就业。 • (一)季节性失业 • 某些行业中由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等原因而造成
的失业。
4
• (二)、摩擦性失业 •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活动而造成的失业。 • (三)、结构性失业 • 由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工人不能很快完全适
应新结构的要求而造成的失业。 • (四)、周期性失业 • 由于周期性经济衰退而造成的失业,也就是由于社
12
• 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 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某些政府支出和税收
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发挥自动抵消 作用的财政政策。也称为内在稳定器。 • (一)、自动变化的政府税收 • 主要表现在累进的所得课税制度上。 • 1、个人所得税课征有一定的起征点或免征额,并采 用一定的累进税率。 • 2、公司所得税:某些国家的公司所得税的课征同样 有一定的起征点或免征额,并采用一定的累进税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