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对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新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发展的现实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已经成熟。
从普遍性上看,首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其次,文化旅游产业是关联度高、牵动面广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涉及农产品生产、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方方面面,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必然带动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
据测算,旅游业每投入1元,可带来4.3元的效益;每就业1人,可间接带动就业3至4人。
第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需要。
特别是新晃地处湘黔两个旅游大省的结合部,应该发挥好文化旅游大通道的门户作用。
从特殊性来看,第一,新晃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既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自然资源有雄奇俊秀的山河、各具特色的自然村寨,又有包括千年银杏、植物“活化石”红豆杉和以牛肉、豆腐为代表的土特产等许多珍稀资源;面,吃的要突出生态、安全、健康,住、行、游等都要体现绿色消费、绿色旅游的理念和主题。
发挥比较优势,打好“红色牌”。
新晃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突出抓好以贺龙长征过新晃居住的“春和元”龙溪古镇遗址、波洲唐伯赓故居为中心的红色旅游。
以培育、开发“龙溪诗词”为重点,打好“文学牌”。
文学牌独具新晃特色,是新晃抓好文化产业特有的优势和基础。
打好这张牌,有利于促进出版、文化、旅游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
要充分利用“龙溪诗词”这一特定品牌优势,一方面继续扶持他们的创作。
四区一港两基地
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的支撑密不可分。
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这些区域的负责人。
他们表示,在西安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四区一港两基地”发展核心优势,做大做强产业,担当经济社会发展“桥头堡”义不容辞。
高新区发挥引领作用全力支持沣渭新区建设面对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新区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以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高新区将重点发展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型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培育通讯、光伏与LED、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力设备、能源技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城市转型、自主创新、产业提升、环境优化、辐射带动、人才引进等六方面的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力支持沣渭新区建设,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多做贡献。
经济开发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核心产业区成为与国际接轨的运营中枢国际化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多要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升来承载和推动。
作为专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西安经开区,将全力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区,为西安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撑。
经开区着眼于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以市级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高标准、高水平地开展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形象提升,积极稳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经开区文化中心等综合配套项目建设,完善区内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把城市新中心建设成为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高效、便捷、时尚,与国际接轨的运营中枢。
浐灞生态区提升国际化生态新城形象形成现代服务业新高地作为城市新区域的浐灞生态区,将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生态区独有的生态特质和国际化品牌优势,抢抓历史机遇,以“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为区域定位,着力打造西安现代服务业高地。
在全县财政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财政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县财政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
在全县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全面恢复的关键时期,县政府召开全县财政系统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系列会议精神,紧盯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聚焦重点,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对财政增收的负面影响,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刚才,会议对上一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希望大家向先进看齐,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在此,我也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扬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长期以来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财政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会上,财政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成绩有目共睹,值得充分肯定对过去一年的财政工作,我的感觉是压力山大,甘苦自知,想必大家也感同身受,体会更深。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配套资金压力过大等重重压力和挑战,全县财政系统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和成绩,概况起来讲,突出表现在四有:一是改善收入质量有为。
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做实收入、提高质量的指示精神,顶住压力,主动挤掉水分,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5亿元,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9.2%,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是对上争资争项有效。
着力完善全市争资争项考核办法,全年累计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36.29亿元,同比增加1.68亿元,有效保障财政正常运行和重点支出。
三是预算支出保障有力。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财政支出52.24亿元,其中民生领域支出达到43.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1%,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特别是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被省财政厅评为优秀、民生工程考核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成效显著。
四是县乡财政运转有序。
关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为我市“5+2 ”现代产业体系中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如何将文化旅游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特别是在我市如火如荼创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进程中,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重、使之成为富民强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宏伟目标,是摆在我市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学习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先后考察了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中卫高庙,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景观的沙坡头,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颇具鬼斧神工的贺兰山岩画,还有自然奇观平罗沙湖。
一路走来,细细品味,让考察团成员对塞上江南—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以文化旅游融合为助力,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统一的发展机制。
宁夏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加快旅游行政管理改革步伐,建立调控更加有力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
(二)以景区整合为抓手,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在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宁夏现有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大、系列全、品质高、配套完善的景区,在凸显黄河特色、回族风情、红色军旅、丝绸之路、神奇西夏、生态文明上出品牌、出效应。
(三)以特色旅游为亮点,增强旅游的文化魅力。
围绕“黄河金岸”建设,整合老景区,开发新景区。
利用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点、线、块相结合,设计适应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产品和线路,向海内外游客全面展示“塞上江南新天府”的风采。
(四)以全面立体发展为战略,做好文化旅游的深度策划。
扩大与兄弟省、市、自治区间的旅游合作,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乌海市,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大河套”文化旅游区。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2010-01-02 23:05:26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民经济大产业。
世界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旅游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
现在已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旅游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发展,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日本更是响亮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部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
随着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加,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争取我旅游客源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许多吸引措施。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也把发展振兴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
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
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
韩国提出到2012年访韩游客到达1000万人次,实现韩国成为旅游先进国家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全国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稿
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各位与会代表:大家好!我是来自XX旅游集团的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在此次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在这个美丽的时刻,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产品,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名片。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核心,激发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其次,我认为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产业链条的完善。
当前,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
我们应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配套,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的软硬件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和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三,我认为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化旅游是一种跨界的、综合的产业,需要与其他领域相互融合与合作。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吸引国外的文化旅游投资,开展中外文化旅游项目合作,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旅游品牌价值。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
如今,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在旅游服务中引进智能化系统,提高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水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面对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学习借鉴。
让我们携手共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各位与会代表: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和关注。
袁纯清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一)——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是山西省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省委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清新之风、务实之言,指明了山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路径,必将激励全省人民迈向新的征程,共创美好未来。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热潮,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好讲话精神,山西日报编辑部组织力量,精心策划采写了《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系列报道。
报道共分8篇,今天刊发首篇《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
希望全省人民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
省委书记袁纯清向3400万山西人民发出总动员令: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由是,三晋大地吹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激越进军号,三晋儿女踏上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的豪迈新征程。
加快跨越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
"在讲话中,袁纯清把跨越发展之于山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山西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
为什么?这是基于对山西省情的精准把握。
近年来,尽管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
据统计,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则跌至第21位。
4年后退5位的尴尬事实表明:山西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
而作为欠发达地区,山西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决不能"四平八稳地走",必须"三步并作两步地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8.16•【字号】晋政发〔2016〕50号•【施行日期】2016.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6〕5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切实加强我省新时期的文物工作,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瑰宝,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传承悠久,文物遗存星罗棋布。
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对于讲好山西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激发山西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精神情感,对于促进文化旅游业壮大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的文物工作取得新成绩。
文物事业经费大幅增加,文物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古建筑保护成就显著,考古工作成果丰硕,博物馆建设势头正劲,文物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文物工作的社会作用更加凸显,文物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但是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物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履行文物保护法定责任不够到位,法人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文物遭破坏、盗掘现象尚未有效遏制,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博物馆展陈水平和文创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文物利用不足和不当问题同时存在;文物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文物保护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文物保护的社会氛围亟待形成。
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2021(最新)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国内外发展经验证明,文化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多种行业、产业的发展,既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着力点,又能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我县周边市县的旅游业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比之下,我县旅游业起步晚,进展慢,自身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一、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县的文化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太谷县在旅游发展上走生态养生、乡村旅游之路,建起了乡村生态庄园,形成了多个较大规模的采摘园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滑雪”的乡村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尤其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成效,农家采摘成为了省城及周边颇具吸引力的短途游项目。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实施力度小,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文化旅游基本上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县内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较散,旅游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尚未建立,旅游产品较少。
游客多是周末游、散客游、一日游。
客流量少、时令性强、知名度低,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一)区位优势太谷地处太岳山麓,晋中盆地东北部。
省城太原正南30余公里处,东北与榆次畸邻,东南与榆社相连,西南与祁县交界,西北与清徐接壤。
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发达,四通八达的公路已将太谷融入了太原半小时经济圈。
(二)资源优势1、自然资源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9摄氏度,无霜期176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500立方米。
农业基础条件好。
2、人文资源(1)历史文化资源。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
是箕子的封地,孟母仉氏的故乡,太谷城距今已有1400年。
明清时期更是以商业、金融业闻名全国,“商贾辐辏,甲于景阳”,“谈三晋富庶之区者,无不于谷首屈一指”。
唐山市滦县县委书记卢宏秋谈文化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县区委书记谈文化做响“滦河文化”品牌为奋进滦县聚力凝神□中共滦县县委书记卢宏秋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滦县古称滦州,是滦河流域唯一一个因滦河而得名的行政区。
基于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厚重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打造“滦河文化”品牌为抓手,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滦县跨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唱响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主旋律。
一、培树滦河文化品牌,打造滦县科学发展的“软实力”滦县位于长城与滦河的十字交叉地,素有“滦控疆索,翼蔽畿旬,负山濒海,是为形胜”之誉。
区域地理的特殊和历史的叠加赋予了滦县文化“本根”与“交融”的鲜明特质。
所谓“本根”,就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石;所谓“交融”,就是这里为中原文化与北部少数民族交融荟萃之地。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的滦河,不仅滋养了两岸的优秀儿女,同时也孕育沉积了数不尽的文化瑰宝。
3600多年前的“夷齐让贤”、1000多年前辽代契丹和金代女真文化、100多年前的辛亥滦州起义,催生“津东工业、唯滦最盛”的近代工业摇篮,让滦县久负盛名,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对滦河文化的热爱,滦县人是与时俱增的,并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由“自觉文化”转化为“文化自觉”。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博大深邃、一脉独有的滦河文化为源基和旗帜,塑造县域文化形象,并提出“在挖掘中传承,在发展中弘扬”的工作思路。
经过多年发掘、整理和研究,解析滦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逐步形成了以三千年风华过往为背景的辽代契丹文化;以辛亥滦州起义、张学良东北易帜、冀东抗日大暴动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佛道圣地青龙山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以滦州三枝花——评剧、皮影、剪纸为代表的地方民俗文化;以境内自然生态为载体的山水生态文化五大品牌,支起了滦河文化的体系和宝塔形象。
同时,组织文史工作者先后编纂出版了《滦州历史文化丛书》《滦河流域民间传说故事选》等15部专著,提炼出“明礼、兼融、创新、图强”的新时期滦县人文精神和“秉公尽责、知难而进、只争朝夕、务实有为”的干部精神,赋予了滦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尽责干事为荣、失责平庸为耻”的责任文化在全县各行各业蔚然成风。
2019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试题一一、单选题1.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劢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
()不属于“九张名片”的内容。
o A.大健康产业o B.生态环保o C.海洋资源开发利用o D.蔗糖产业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行劢,推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o A.数字化o B.信息处理o C.“互联网+”o D.大数据3.强化统筹开发,做大做强桂茶产业,不属于原产地保护措施的是()。
o A.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o B.推劢优势产区品牌创建o C.有机种植的可溯源系统o D.实施茶叶品牌地理标志4.()不是广西“贯彻创新驱劢发展战略,打造九张创新名片”的背景。
o A.广西地理位置特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不越南毗邻,但大陆海岸线不长o B.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还有上升空间o C.近年来广西不其周边经济强省(区)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不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不断缩小o D.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面积广大,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5.目前石墨烯新材料尚未应用在()。
o A.晶体管o B.生物医药o C.改性电池o D.改性沥青公路6.()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o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o B.实施三农融合发展战略o C.实施三农振兴发展战略o D.实施乡镇融合发展战略7.产业链向上游、下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不到()环节。
o A.市场拓展o B.技术研发o C.基础产业o D.平台服务8.下列不属于现代碳酸钙产业创新发展主要内容的是()。
o A.打造一批碳酸钙资源(产品)综合利用的实验室、检测中心和孵化器o B.加强重大关键共性科技的联合攻关行劢o C.打造东盟碳酸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o D.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9.贺州市年产重质碳酸钙粉体达850 万吨,占全国产量的(),是全国最大的重钙粉体和生态岗石生产基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3.09•【文号】国办发〔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3.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
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为指导各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融合发展。
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凝聚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
大力推进“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两个重要的经济产业。
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巨大的潜力。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声誉。
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旅游的附加值。
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主要体现在旅游消费者所获得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文化。
而文化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动的文化体验,将文化和旅游融为一体,可以使旅游者对当地的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具体来说,文化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多种资源,如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地方美食、独特音乐等等。
旅游者可以通过参观文化遗产、品尝美食、购买手工艺品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旅游的文化体验感。
同时,文化产业还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创意和想象力,为旅游产品增添更多的乐趣。
例如,可以将科技和文化融合,打造VR虚拟景区、AR互动游戏等等,使旅游更具科技感和趣味性。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和品牌形象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和品牌形象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非常重要。
只有明确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和定位,才能更好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文化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在品牌形象方面,需要做好宣传和宣传工作,向世界展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
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例如,可以通过开设文化体验馆、推出文化旅游路线等方式,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乐趣。
此外,还可以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推出更具创意和实用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旅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文旅工作提出相关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不仅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能增进文化交流和友谊。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文旅工作中亟需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旨在探讨文旅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日益增长。
文旅工作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了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还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创新等诸多方面。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力的措施,才能够推动文旅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文旅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些旅游景区缺乏特色和品牌效应,导致游客数量不稳定。
其次,一些景区管理不规范,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此外,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也亟待加强,需要更加精准地传递信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本文在总结目前文旅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提升景区的品牌效应;加强景区管理,改善景区环境和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和提出的相关建议,相信可以对文旅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们期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些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以促进文旅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模板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文旅工作的相关要点。
其中,第一个要点将从某个方面详细阐述文旅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
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探讨文旅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改善旅游体验等方面的作用,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大森工新森工的步伐_森工集团
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大森工新森工的步伐_森工集团202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为依托,深入实施“四八四三”发展战略。
全力打造“七大定位”目标,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创优,着力在生态建设、转型发展、改革开放、城镇建设、文化建设民生改善、党的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现代大森工、新森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总产值435亿元,增长12%;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2%。
人工更新造林2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748万亩。
木材产量114.7万立方米。
在岗职工工资增长25%以上。
一、着力推进实施“两大工程”。
强化生态建设以打造国家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为目标,全力实施好“两大工程”。
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
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对超采行为要严肃处理。
加大对珍贵树种保护力度,全面停止黄菠萝、红松、紫杉、山槐等珍稀树种的采伐,对核桃楸、水曲柳等树种实行限伐。
创新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
发挥“三站一队”的作用,把森林培育目标和管护任务落实到每家每户、落实到人头。
加强以林地为核心的资源保护管理。
开展林地、土地清查工作,清理回收被非法占用的林地、土地和矿产资源。
同时做好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二要搞好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
要切实抓好森林培育工作,优化森林结构。
增加资源总量,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抚育要坚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为目的,坚决杜绝出现“抚育为名、取材为实”问题。
全力打造森林抚育优质工程,每个林业局都要成立相对稳定的森林抚育专业队,抓好样板林、示范林建设,每个林管局都要抓两到三个示范林业局。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放入暂存篮 2009-9-16 12:51:00 阅读367次[关键字词]文化旅游[文件类别]规性文件[发布机关]文化部[颁布日期]2009年8月31日[实施日期]2009年8月31日[效力状态]有效[国家地区]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旅游局,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旅游局:为落实中央扩大需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总的来看,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在新形势下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
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从2010年开始,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每4年推出一个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每2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
引导区域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在兼顾时间和地域布局的前提下,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每2年公布8至10个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并通过联合举办、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期满后根据活动绩效对扶持名录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二)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的通知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7•【字号】信政办[2009]71号•【施行日期】2009.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司正文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的通知(信政办〔2009〕7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信阳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已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信阳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为了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强力推进“旅游立市”战略的全面实施,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产业,特制订2009-2011年旅游产业发展行动纲要。
一、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着力创建文化共生体和产业联合体;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编制高水平、高标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立市战略发展规划,强力予以实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把信阳打造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分目标1. 经济目标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到2011年,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7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通过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
2. 文化目标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
大力弘扬信阳优秀文化,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旅游精品,打造1-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旅游演艺品牌。
3. 社会目标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旅游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载体,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效抓手,成为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牢牢把握“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奋力开创广西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牢牢把握“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奋力开创广西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广西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一工作,广西提出了“五个更大”的重要要求,即更大力度、更大幅度、更大规模、更大力量、更大作为,以奋力开创广西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首先,更大力度。
广西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全方位、全领域的改革深入进行。
广西将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
同时,广西还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全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水平。
其次,更大幅度。
广西将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域,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广西将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
同时,广西还将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三,更大规模。
广西将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
广西将进一步扩大外贸规模,提升进出口质量和水平。
同时,广西还将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第四,更大力量。
广西将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党的建设工作。
广西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同时,广西还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共同进步。
最后,更大作为。
广西将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政府运行效能。
广西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西还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总之,广西要牢牢把握“五个更大”的重要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大幅度、更大规模、更大力量和更大作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边海经济带之中,素有“雄踞东南,千山碧翠”之美誉。
近年来,广西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五个更大”的重要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对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重大决策进行部署,研究我省在实现崛起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等会,新雄省长将对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国家旅游局领导还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重要意义旅游经济是最具带动功能的“绿色经济”;旅游产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产业”,是促进生态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富民的动力产业。
建设旅游产业大省,是省委、省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长远战略。
(一)建设旅游产业大省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引擎。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制定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主要的政策措施,就是扩内需、保增长。
扩内需就是在外部需求急剧下降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我们欠发达省份来说,扩内需主要依靠投资,因为我省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强,消费历来对经济的贡献比例小。
但旅游业消费群体是以省外为主,而且既可拉动消费,还可促进投资,完全可以成为我省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引擎。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行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各个角落,许多产业发展陷入困境,但旅游业就像一枝独秀的报春花,经受了“寒冬”的考验,仍然保持强势增长。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9亿人次,旅游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4.7%和23.1%;清明、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升温明显,平均增幅约超过一成以上。
我省一季度,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8.3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5326.61万美元,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27.81%和18.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郧阳龙舟赛郧阳凤凰灯舞“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郧县九龙瀑风光郧县大丰仓遗址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一景今年,郧县确立“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为今后发展勾画出了一幅崭新蓝图。
关键词重大意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是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叠加的机遇和丰富的资源,赋予了郧县“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历史使命。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和文化旅游工作的生动实践,奠定了“文化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实施基础。
关键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市县对接发展等叠加的历史机遇,以建设中国地方文化名县、中国旅游产业强县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整合资源、项目建设和责任制落实为抓手,以更新观念、科学规划、环境整治、招商引智、对外宣传为重点,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发掘、保护、开发、发展郧阳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坚持全县一盘棋,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景区和关键要素、关键环节,优先突破、逐步实施。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打造品牌、彰显特色原则。
树立品牌意识,凸显郧县特色,打造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征的文化旅游精品。
尊重旅游景点建设规律,力求自然景观生态化、人文景观特色化。
坚持科学开发、可持续发展原则。
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实现保护、开发、利用,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
坚持市县一体、支撑对接原则。
充分发挥郧阳文化作为鄂西北主流文化的功能作用,立足特殊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郧阳文化的渗透交融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市县对接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支撑。
奋斗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县年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文化旅游固定资产总投资60亿元。
建设国家3A级以上景区(点)8个(其中4A级3个,5A级以上1个),文化遗产保护进入省级名录10个以上、国家级4个以上。
全面形成“两区两园三线”文化旅游格局,基本建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文物保护研究基地。
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将郧县建设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事业繁荣、产业发达、人才荟萃、特色鲜明的中国地方文化名县和品质出众、竞争力强、效益显著的中国旅游产业强县。
关键词七大工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演出团体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化、品牌化、市场化。
以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为原则,强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科学制定全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
规范管理乡镇中心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健身设施等。
整合文化资源,建设社区文化艺术中心。
紧抓国家、省、市“十二五”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的项目建设机遇,积极争取一批文化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县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郧阳大剧院等重要文化阵地建设。
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着力培育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整合县体校、体育馆等资源,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培训服务中心。
实施文旅精品打造工程。
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以人类发祥地、中国通史文化为核心,以汉江文化、民俗文化、抚治文化等为重点的郧阳文化品牌,把郧阳文化推向全省全国。
策划创作反映郧阳文化特色的电影、歌曲、纪录片和《郧阳文库》等文艺精品。
建设郧阳文化主题公园、长岭新区汉江公园、郧府楼等一批城市文化亮点工程。
着力打造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郧县人”遗址园、中国通史文化城、郧阳岛汉江生态文化旅游区、市郊型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等一批旅游品牌和汉江水体旅游、文化考古旅游、生态观光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
打造调水源头龙舟节、樱桃节、柑橘节等一批民间节庆文化品牌。
制定和实施精品创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文艺创作资源目录和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
建立重点作品论证、投入、评估、奖励机制,探索建立以奖代投、以奖代补机制。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文化遗产大县、国家文物保护研究基地。
争取国家、省、市支持郧阳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
建立郧阳文化研究会,挖掘、搜集、整理、推介郧阳文化。
探索以郧阳文化核心内容命名主建筑、主街道。
编印有关郧阳文化的简易资料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加大“郧县人”遗址园、“辽瓦店子遗址”等遗址的保护利用力度,争取“郧县人”及早进入教科书。
严格保护涂家大院、洞青沟何氏庄园等一批代表鄂西北原生态文化的遗址。
继续做好南水北调淹没区文物保护抢救性工作。
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力度,制订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施细则。
实施产业龙头培育工程。
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类资本以不同形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按照提升品位、扩大规模、培育龙头、做大做强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企业,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强化服务意识,创优发展环境,大力支持太极湖集团、湖北华袤旅游开发公司等一批文化旅游龙头企业。
持续开展国家A级景区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景区提档升级。
拓宽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发米黄玉、绿松石等文化旅游商品和各类配套服务行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牢固树立时时处处皆文化、行行业业皆旅游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大力支持农家乐、生态农庄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和农特产品销售,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家乐星级创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推动生态工业、绿色工业发展;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把旅游产业与第三产业中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交通、通信、会展等的拉动作用,对金融、物流、信息等新型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打造一批产业亮点。
实施景区安全畅通工程。
把“两区两园三线”道路交通和郧阳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重点,优先安排。
加快推进环县城规划区一级路、柳青路、郧白路、太红路、柳五路、南三路、桂江路、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循环路等道路的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公路等级和运行质量。
根据各景区发展需要,优化客运线路,及时开通旅游专线。
保障各景区(点)电信、广电网络、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和通讯信号全覆盖。
加强景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文化旅游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咨询、线路安排、票务服务、产品展示、商品交易一体化。
实施文旅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制订文旅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力度,围绕急需人才,实行定向式、订单式培养。
制订文化旅游人才引进计划和优惠政策,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使用机制。
定期举办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立文化旅游人才信息库,挖掘培养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文艺家、文化经纪人、民间艺术传人、乡土艺术家、导游等。
对文旅专业人才、民间老艺人、文化传承人等要建立保护、激励机制。
整合文化旅游人才资源,形成专业团队,服务产业发展。
关键词政策措施加强规划引领。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高质量、高品位编制和修订完善有关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
认真贯彻落实《郧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注重规划的严肃性,加强规划的监督实施,严禁景点随意建设。
创新机制体制,促进文化旅游规划与“一江二桥三镇”城市格局构建、移民内安、新农村建设、“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库岸治理等重大战略、重要思路和重大项目的紧密衔接。
突出项目建设。
围绕“两区两园三线”布局,依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大项目的策划、储备和申报力度。
加快推进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郧阳岛汉江生态文化旅游区、市郊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郧县人”和辽瓦店子等遗址园、韩家洲郧阳民俗文化风情园、汉江水体旅游观光、虎啸滩、龙吟峡、九龙瀑等重点项目建设。
认真做好湖北省旅游名村名镇的创建工作。
争取国家、省、市对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的扶持。
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专班负责制,实行“保姆”式服务。
拓展投融资渠道。
加大政府对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以优化环境、招商引资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方式,抓好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和跟踪服务,吸引知名企业到郧县投资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壮大产业规模。
搭建郧阳文化旅游开发投融资平台,整合文化旅游资产,通过政府政策性控股,采用BOT、BT模式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经营要素向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重要区域集中。
实行财政贴息,积极推进银企联姻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
由县财政和住建部门负责,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建筑成本中征收1%,建立专户,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乡镇公益文化体育服务经费按每人不低于0.5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资金注入不低于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耕地占用税)的1.5%。
制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园区用地政策,将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
比照工业企业,制定文化旅游企业在土地征用、折迁补偿、证照办理及用水、用电和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对开发、生产经营郧县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的专业企业(工商业),免收行政规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实行先征后返。
强化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