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分析法

合集下载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也有人认为中国在古代的研究中就已经进行了变换分析, 如《马氏文通》中就有不少变换的例子。但是我们认为 这只能称为一种变换的思想,而不是成系统的理论,并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变化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的客观依据
❖ “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 ~~条件:句中所包含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一致。
❖ ~~形成的原因:
相同。 ❖ 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对双宾语中远宾语特点的揭示 现代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一个特点的发现。 程度副词“还”在“比”字句中能表示比拟而不同于
“更”的现象的揭示 表示总括的程度副词“都”确切的语法意义的最新认定。
变换分析法的局限
❖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 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在传统语法中,指句子改换。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 把它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的方法,是把一个语法形式改换 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
在结构主义语法中,指的是句式变换。美国描写语言学 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Z·S·Harris)把它作为语法分析的 一种操作,联系的是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或句子的 集合。
变换分析的类推性原则
❖ 所谓类推性原则,是指根据同一性和约束性建 立起来的变换关系,可以通过推导和演绎的方 式,不经过变换程序直接从原式类推出变式,或 从变式类推出原式,它是一条可以提高变换分 析的可操作性和方便度的附加原则。
变换矩阵
❖ 变换矩阵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句式”) 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 语法上的同一性强调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 义结构必须保持一致。
变换前后相对应的同现成分元素必须是同一个词, 同一个义项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2
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这三个句子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 例(A)包含两个行为动作,实际只有一个过
程,送的过程也就是给的过程;例(B)和例 (C)都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 例(B)和例(C)又有区别,例(B)包含 的是两个转移过程,而例(C)包含的是一 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过程。
3
变换分析法:(A与B、C的区别) [A]式 名词 [施事] +动词+名词 [受事] +给+名词 [与事]
15
再看实例: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
4
请看:
?[B]式⇒[D]式 ? [C]式⇒ [D]式
[B]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从小张手里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从老板娘那里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 ⇒我从爷爷那里讨了一杯葡萄酒给她。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 ⇒我从银行取了一些钱给张大爷。
……
7
Hale Waihona Puke [C]式⇒[E]式 ?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也叫转换分析法,是根据一个语法格式与其他格式之间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结构形式上有规则的变化而进行的语法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可以用变换分析法。

其分析的手续是:通过移位、删减、增添等手段,把一种结构(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意义相同的结构,把有歧义的结构转换为几个没有歧义的结构。

例如: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A、B表示的语法意义不相同,A表示存在,表静态,B 表示活动,表动态。

而A、B从格式上看相同,都是:处所词+动词+着+名词。

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也相同。

但运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从形式上验证A、B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C、四方桌放在院子里(名词+动词+在+处所词)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D、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处所词+正在+动词+名词)
A可以变换为C式,但不能变为D式,B可以变换为D 式,但不能变换为C式,这从形式上验证了A、B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相同的。

又如山上架着炮这一结构的歧义也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分化,它既可以变换为C式,又可以变换为
D式:
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
山上架着炮---山上正在架炮
变换分析法可以分化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显性语法关系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的结构,但也有局限性,它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结构的原因。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陈薇01080135说变换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变换分析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一种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变为另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

在我国第一位有意识地用变换进行分析的语法学家是朱德熙,他在《句法结构》一文中指出变换形式相同则结构相同。

此后变换分析法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常用方法。

朱德熙的变换分析法是这样论述的:狭义同构的语法形式中,比如“台上坐着主席团”,如果我们把处所名词(“台上”)记作NPL,把指人名词(“主席团”)记作NP,把动词(“坐”)记作V,那末以上这一组语法形式可以写成:NPL+V+着+NP在一部分格式里,NP和NPL可以互换位置。

位置调换以后,动词部分也得相应地改变形式,即把原来的“着”换成“在”,变成:NP+V十在+NPL,简称S'但是并不是所有的“NPL+V+着+NP”都可以变成“NP+V十在+NPL”(即S')的,把能变的记做S1,不能变的记做S2。

那么“台上坐着主席团”就是S1,可以变成“主席团坐在台上”。

而比如“台上唱着戏”就是S2,变成“戏唱在台上”是不成立的。

S1和S2的变换情况不同,语法意义也不一样:S1表示“存在”,说明事物的位置,着眼点是空间;S2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持续”,着眼点是时间。

S1和S2还有一点重要的区别:S2的动词前头可以加上副词“正在”,如“台上正在唱着戏”,S1的动词前头不能加“正在”,不能写成“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有些结构里似乎既是S1,又是S2,比如“屋里生着火”,那是因为这里既可以表示为屋里正在生着火,又可以表示为屋里生着火的一种存在状态,所以两者并不互相矛盾。

而S'也分为能变成S1和不能变成S1两类,我们把前一类记作S´1,把后一类记作S´2。

S´1表示事物的位置,是静态的;S´2表示运动的趋向,是动态的。

根据狭义同构,S1和S2是相同的结构,S´1和S´2是相同的结构;根据变换关系,S1和S2,S´1和S´2都是不同的结构。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同一语义结构关系可用不同句 法结构表示,同一句法结构格式可 用来表示不同语义结构关系,这就 产生了相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句 法结构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联系。这 就是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VP + NP 不吃馒头了。 不跑县城了。 不跑项目了。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施事+动作 / 受事+动作 动作+受事 动作+方所 动作+目的
海里斯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 对变换地解释,他先后有三种有影响的说 法,除上面的说法,他还说: “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 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叫着变换关 系。 “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 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 词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 集合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施事+动作
VP + NP 不吃老虎了。受事+动作
不吃白菜了。受事+动作

不吃鸡了。
受事+动作
如果说,层次分析法依据结构的层次 性是利用了结构的内部关系,那么,变换 分析法依据结构的相关性就是利用了结构 的外部关系。前者是静态的分析,后者是 动态的分析。
NP2+给+NP1+VP
歧义句法格式:
NP+VP(主谓)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工具+动作 结果+动作 对象+动作
“老虎不吃了” “馒头不吃了” “钢笔不写了” “信不写了” “信不看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B.式1层] 可次转分换析为法[的E式局]限:和受变事换所分在析的法地的方产生
[B式]: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1
[E式]: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B式]:我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E式]:我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A
1 (2)我 偷了一件衣服 给她
B
(3)我 做了一件衣服 给她
C
1
2
1-2 主谓关系
但1、2、3语3法意义不同4 : 3-4 连动关系
(按1层)次包分含析两法个1行、为2、动3作都实是际主上谓只和有连一动个关过系程,送的过程也是 给的过程;(2)(3)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2)
结构关系一致
1 辅变音换的分发音析法
造成具有这种相关性的不同句法格式的原因有两个:
(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这样,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
1
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句式 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A.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主—动—宾) B.名词[施事]+把+名词[受事]+动词——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把字句) C.名词[受事]+被+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被我丢了(被字句) D.名词[受事]+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我丢了(主谓谓语句)
1.变换是英语transformation的译名,最早使用变换的术语的是

第四章 变换分析法

第四章 变换分析法

高低 层语 义关 系
• • • • • • • • • •
a式:有+名词+动词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能力完成 有完成的能力 有办法解决 有解决的办法 有条件上大学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人骂过他 有骂过他的人 有人陪他 有陪他的人 有钱买新房 有买新房的钱 有时间研究 有研究的时间 有时候玩儿 有玩儿的时候
• b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 d式 名词(处所)+正在+动词+名词 • 戏台上演着京戏 >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 •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 操场上放映着电影 >操场上正在放映电影 • 炉子上熬着粥 > 炉子上正在熬粥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 产生
• 层次分析法局限:不能揭示隐含在句中的 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 变换分析正是适应这种研究需要而产生。 • 例如:
• (1)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 词类序列:
•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词类序列相同而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对的 两类句子
• 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 的句法格式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 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 原先的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分析手 段
• 注意:“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 决不能看做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遵守以下原则
•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 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 (1)我们所有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原句 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 (2)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 句法格式(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 例。;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言知识
•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0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创
新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变换分析法的优势及其对现代汉语教学的促
进作用
变换分析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势

揭示语言规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分析语言结构,揭示语言规律
• 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 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评估教学效果
•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未来发展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创新
• 变换分析法将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SMART CREATE
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CREATE TOGETHER
01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概述及应用领域
变换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变换分析法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
变换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 通过分析语言结构之间的变换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第四章-变换分析法

第四章-变换分析法

• 英语语法著作中的transformation有三种含
义:
我们采用
• 在传统语法中,指句子的改换

• 在美国描写语言学中,指不同句式的变换
•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指由底层结 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三、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 客观依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 各个句法格式,从表面看好像是各不相同
基本意思
• 2.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乔姆斯基的转换生 成语法,翻译为“转换”
• 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 3.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海里斯译为 “变换”
• 定义为: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 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词 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集合 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 A→C A →D • B→D B→C
• 通过上面那样的分析方法,证实了“我在 屋顶上发现了他”的确是个歧义句,这种 分析方法就叫变换分析。
再如:
• (2)我送一件衣服给他。
• (3)我偷一件衣服给他。
• (4)我做一件衣服给他。

12

34

1-2主谓 3-4连谓
• 语法意义不同: • 例(2)送的过程就是给的过程 • 例(3)(4)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
• 注意:“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决不能看做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遵守以下原则
•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 换矩阵(matrix),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 组成:
• (1)我们所有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原句 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置于变换矩阵 的左边。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这两组句子从外在形式上看是一样的,都是|主+动+补+宾|格式。

所谓不同,指的是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同,句法变换分析法有助于我们看清这种不同。

(一)我们可以先试着把两组都转换成“被”字句。

A组:船被他们凿沉了。

门被他们踢开了。

B组:无法转换。

饭被他们吃饱了。

(×)酒被他们喝醉了。

(×)通过以上转换表明,A、B两组存在着无可争辩的差异。

至于差异的原因,可以通过再一次转换来考察。

(二)根据句意,可以把两组句子分解如下:A组:他们凿船,船沉了。

他们踢门,门开了。

B组:他们吃饭,他们饱了。

他们喝酒,他们醉了。

本次变换,不仅再次印证了两组的差异,而且还进一步呈现了导致差异的原因:A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宾语,是船沉了、门开了;B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主语,是他们饱了、他们醉了。

说得明白点,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是两组句子存在差异的根源所在。

变换分析法 2“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可以变换为“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变换为“我不认识这位领导”.其中的“我”可以是受事者(“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是施事者(“我不认识这位领导”);而在“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中,“我”只能是施事者。

我也不认识和这种植物只能变换为“我不认识这种植物”。

扩展资料: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1、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2、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3、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4、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变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analysis)是一种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中等技术,它利用转换过程将患者从原有的观念和形象中解放出来,并将其带入新的心理状态中。

本文将仅介绍变换分析法的使用,以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什么是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属于心理治疗的理论模式,它可以帮助患者从观念、情绪、行为等不良心理形态中解放出来,并且进入新的心理状态,从而来达到促进治疗效果。

变换分析法强调“思维转换”,其原则是将患者带入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改变感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状态的目标。

变换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情绪转换法:帮助患者从原有的情绪形态中改变到新的状态,从而改变自身的情绪状态。

2、行为转换法:通过调整行为,从原有的行为状态转变到新的行为状态,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状态。

3、观念转换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从原有的思维方式转变到新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自身的思维状态。

4、认知转换法:通过改变认知,从原有的认知形态转变到新的认知形态,从而改变自身的认知状态。

变换分析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也很成功。

以抑郁症患者为例,变换分析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摆脱原有的抑郁情绪,改变其自我的认知和态度等,进而获得治疗效果。

据研究表明,通过变换分析法治疗抑郁症,大部分患者在接受短期治疗后,情绪得到改善,完全恢复正常的比例大约是55%,而基础治疗的比例只有35%。

此外,变换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处理其他心理障碍,如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厌食症等。

如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让病人从恐惧中解放出来,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由于变换分析法的简单易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它甚至可以作为日常心理调节的常用手段。

综上所述,变换分析法是一种中等技术,它通过思维、情感、行为等不同形态的转换,使患者从原有的心理状态中转变到新的心理状态,获得新的治疗效果。

变换分析法在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颇为显著,甚至可以用作日常的心理调节手段。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第四节变换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法很有用,但它有局限,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手段。

变换分析法正是适应这种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第二节末尾,我们指出“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有歧义,而“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这样的歧义句就没法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分化。

因为这个句子之所以有歧义,跟内部的构造层次、词语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都毫无关系,而只是因为“屋顶上”似乎既可以看作是“他”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我”所在的地方,还有可能是“他”和“我”都在屋顶上。

现在的问题是,说“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有歧义,这种感觉对不对?怎么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我们得找到一种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分析方法。

从哲学上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既然我们现在一时无法从“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这句子本身去加以分化,那我们就从外部去找找出路。

从外部一找,首先可以肯定,“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确实有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是属于这样一种词类序列:(1)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我们在实际的汉语实践中找到了词类序列相同,而所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对的a、b两种类型的句子。

请看:(2)a.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发现了那张纪念邮票。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

浅析变换分析法的使用变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nalysis)是数学分析和统计学中的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一组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以及将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取出有用的结论。

变换分析法有广泛的应用,如统计分析、建模、抽样、种群模型研究、统计图表等。

变换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变量变换和数据变换。

变量变换是指将原始数据的变量(或变量的描述参数)经过变换,使其变成不同的变量或其他参数。

例如,将原始数据的性别变换成性别比例变量,以统计分析不同性别的比例。

而数据变换则是将原始数据经过变换,从而获得特定数据间关系的结果。

例如,将原始数据进行抽样,测试其差异性。

变换分析法强调了在数据变换中数据含义的可解释性,因此它在统计分析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提取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有效地响应某些调整,如不同的变量之间的长度变化或变量的组织方式的变化。

它还可以利用特定的变换方法,比如box-cox变换,来解决原始数据的极端值和非正态问题。

另外,变换分析法也可以用来降低数据的复杂度,从而更好地分析数据,并达到最优的结果。

变换分析法有许多应用,如统计分析、建模、抽样、种群模型研究等。

在统计分析中,变换分析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原始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结论。

另外,建模也是变换分析法的重要应用之一,它能够更好地描述原始数据的特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而抽样也是变换分析法的重要部分,它可以用来检测原始数据的差异性,从而进行有效的分析。

种群模型研究也是变换分析法的重要应用之一,它能够有效地计算出种群可能的行为模式,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变换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用来更好地分析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结论。

它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探索数据的特征,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从而挖掘隐藏的结论与见解。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B式
C式
*京戏演在台上 *锣鼓敲在门外 *大雨下在外面
通过变换手段,我们可知 A式 和 B式是不同的句式,看起来 词汇排列相同,词类相同,构 造层次相同,结构关系相同, 实际上,内部语义关系不同。
三. 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3.1 变换 1.什么是变换? 美 国 描 写 语 言 学 后 期 代 表 人 物 海 里 斯 ( Z. Harris ) 所 用 的 transformation 译 为 “ 变 换”。 “变换” 是指同一层面上不同句法结构之间 结构上的依存关系。
动词的类不同引起的 A: 写贴戴带插 躺 漂 ……

B: 看 吃 开会 咳嗽 上 洗 ……

[+附着,+持续,+状态]

[-附着,+持续,-状 态]
在+Np+V+N 分化为(a)与(b)

在火车上贴标语 在火车上写字 在黑板上写字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山上正 在架炮
山上架着炮
句法分析
变换分析法
主要内容
一.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二.经典案例分析 三.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一. 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三个例子:
(1)咬死猎人的狗 (2)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3)反对的是他
可用结构层次分析法


例(1)分析如下:
(1a)咬死 猎人的 狗Fra bibliotek
例(2)分析如下:

A 列变换到 C 列,横向和纵向的句子排列形成 一个矩阵。 在这个矩阵里,横行的句子之间是变换关系, 竖行的句子之间是同构关系。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讲解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讲解

参加的是张三。 →参加会议的是张三。

跑的是班长。 →跑一百米的是班长。
讲究的是我们。 →讲究卫生的是我们。
砍伐的是队长。 →砍伐树木的是队长。
B式: VP的是NP。→D式:VP+NP。 反对的是他。 → 反对他。 考试的是现代汉语。 →考试现代汉语。 蒸的是馒头。 →蒸馒头。 跳的是拉丁舞。 →跳拉丁舞。 写的是小说。 →写小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变换的原则
变换矩阵: 原式包含若干句子,变换式 包含若干句子。把原式和变换式中一部 分相应的句子写出来,就会形成一个形 式上的方阵,即变换矩阵。
(1)我借给你一支笔使。 → 我借一支笔给你使。 (2)我送给你一瓶酒喝。 → 我送一瓶酒给你喝。 (3)我递给他一张报纸看。→ 我递一张报纸给他看。 (4)他租给我一间房住。 → 他租一间房给我住。
三 变换的手段和原则
(一)变换的手段 1、成分换位(语序)。(移位) 更换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的位置,从而构成
不同于原式的变换式。 如:我喜欢苹果。 →苹果我喜欢。 2、成分增减。(添加/删除) 在原式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如:狼把羊吃了。→狼吃了羊。
3、我在屋顶上看到了他。 是不是歧义结构?如果是歧义句有几种意义? 直接成分分析法无法解释。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句子有三种意义: (1)我在屋顶上,他不在,我看到了他。 (2)他在屋顶上,我不在,我看到了他。 (3)我和他都在屋顶上,我看到了他。
4、下列句子都是“NP施事+在+NP处所+看 到了+NP受事”结构的句子,它们表达意义相 同吗?
(2)我在飞机上看到了长城。 →我在飞机上,长城不在飞机上,我看到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A式:动词+的+是+名词语⇒B式:动词+名词语
反对的是他。

⇒反对他。

喜欢的是帅哥。

⇒喜欢帅哥。

吃的是米粉。

⇒吃米粉。

学习的是韩国人。

⇒学习韩国人。

擦的是窗户。

⇒擦窗户。

讨厌的是他的人品。

⇒讨厌他的人品。

A式:动词+的+是+名词语⇒C式:动词+实词语+的+是+名词语反对的是他。

⇒反对迁移方案的是他。

喜欢的是帅哥。

⇒喜欢她的是帅哥。

吃的是米粉。

⇏* 吃牛肉的是米粉。

学习的是韩国人。

⇒学习汉语的是韩国人。

擦的是窗户。

⇏* 擦地板的是窗户。

讨厌的是他的人品。

⇏* 讨厌一个人是他的人品。

反对的是他,喜欢的是帅哥,学习的是韩国人这几个句子既能变换成B式也能变成C式,是有歧义的。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是不是坐着主席团 满满地坐着主席团=>*满满地是不是坐着主席团 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如果坐着主席团,… … 满满地坐着主席团=>*满满地如果坐着主席团,… …




2、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例如:山上架着炮 这个语言单位有以下两个意思: (a)山上正在架炮(动态) (b)山上有炮(静态) 层次切分是相同的,这个例句对应着下面 两个格式: (1)戏台上放着鲜花。 (2)戏台上演着京戏。

小王吃完了饭=>小王把饭吃完了 小李看完了书=>小李把书看完了 小张卖完了菜=>小张把菜卖完了 王华做完了题=>王华把题洗完了 …… => ……

再来看一下开始的那个例句: 县里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A]县里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C]从县里 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B]县里来了一位语文教师 ===>[D]有一位 语文教师来到了县里 严格说来,[A]变换为[C],[B]变换为[D], 都是属于句式的变换。变换是指句式的变 换,而不是指具体某个句子的变换。

买一本 ===> 买了/过一本 吃一碗 ===> 吃了/过一碗 写一篇 ===> 写了/过一篇 洗一次 ===> 洗了/过一次 敲一下 ===> 敲了/过一下 说一遍 ===> 说了/过一遍 看一天 ===> 看了/过一天 干一年 ===> 干了/过一年 站一小时 ===> 站了/过一小时

……
=>
……

[B]变换为[D]实际的变换情况是[B]式变换为[D]式,请看: NPL + VP + NPQ => 有+ NPQ+VP+到+NPL [B] => [D] 咱村里调来了一位女干部=> 有一位女干部调到咱村里 屋里飞来几只苍蝇=> 有几只苍蝇飞到屋里 小张那里送去了两袋面粉=> 有两袋面粉送到小张那里 他们村来了一位首长=> 有一位首长来到他们村

第三章第二节变换分析法3(上课)详解

第三章第二节变换分析法3(上课)详解
反对分配方案的人是他[施事]。 反对分配方案的是他[施事]。 反对的是他[施事]。
2)因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产生的 同形格式:
同形格式:VP+去
(甲)“VP是动作者位移的方式”,如: “走着去” 、“骑自行车去” 。
(乙)“VP是动作者位移的目的性行为”, 如:“买菜去”、“看电影去”。
例子:乘火车去
c.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 事]+是+在+名词[处所]
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发现了敌人的坦克时我是在飞机上。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我发现藏在草丛里的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b可以跟d的序列发生联系:
d.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 词[处所]
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a不能跟d的序列发生联系: d.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
+在名词[处所]
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发现的敌人的坦克是在飞机上。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我发现的藏在草丛里的小偷是在屋顶 上。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 事]
a.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处所]”是“[施事]”所在的地方
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处所]”是“[受事]”所在的地方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a、 b的区别可以从形式上得到验证—— a可以跟c的序列发生联系: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假设表示A 义的“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为“ A 式”
“C 式”:名词语+ 动词+ 在+ 名词L 表示B 义的“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为“ B 式”。 “D 式”:名词L + 正在+ 动词+ 名词语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层次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句法构造的层而又经济的原则 致使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 法格式来表达, 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 的同义格式。 第二,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 而表达 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 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 就致使同一种句法格式 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从而使语言中存在大量的 歧义句法格式。
变换分析的一些局限
变换分析虽然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 但却不 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例如, 现代汉语里“ 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 是个歧义句式。
练习:
请用变换分析法分别分析歧义句:
1 “咬死了猎人的狗”。
2 “反对的是他”。
我在昨天由于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
• • • • • • • a .我昨天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b . 我昨天不小心把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丢了。 c . 昨天不小心, 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我丢了。 d . 昨天不小心, 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 e . 我不小心在昨天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f . 是我昨天不小心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g . 我昨天不小心, 办公室的钥匙给我丢了两把。
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由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 任,这个特点就是在运用变换分析法时发现的。
“ 老虎不吃鸡了”VS“鸡不吃白菜 了”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例三



确定“住人”的句法属性。 买票 住人 我们走 买一张票 住一个人 *我们一个走 不买票 不住人 *不我们走 买不买票 住不住人 *我们不我们走 买了票一张 住了人一个 *我们了走一个 票买了 人住了 *走我们了 票不买了 人不住了 *走不我们了 买票可以 住人可以 我们走可以 今天买票 今天住人 今天我们走 同意买票 同意住人 同意我们走
它对于变换关系具有验证作用,对于变换实 例来说具有鉴别作用。看一个变换是否成立, 看一个实例是不是属于某个变换矩阵的合格 的成员,就是要看它和其它实例是不是具有 足够的平行性。
四 变换分析法的优点(作用)
1、能够更好地分化歧义。 分化由分析对象内部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现
象,用变换揭示不同语义关系,分化歧义。 如:反对的是他。 2、给某些句法结构分类。 指的是构成成分的词类相同,成分的排列顺序相 同,内部结构层相同的句法结构。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山上架着炮。
2、平行性原则。 在变换矩阵中的句子,不论语法上还是在句
义上都具有一系列的平行性。 (1)在变换矩阵中,横行的句子构成变换 关系,即原式和变换式中相对应的句子句法 结构可以不同,但语义结构必须相同。 (2)在变换矩阵中,竖行的句子语法结构 一定相同,概括意义也相同。
说明:平行性原则是变换分析的附加性原则,
不同于原式的变换式。 如:我喜欢苹果。 →苹果我喜欢。 2、成分增减。(添加/删除) 在原式上增加或减少一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如:狼把羊吃了。→狼吃了羊。
→狼把羊吃了。 3、成分替换。(替代) 替换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构成变换式。 张三不但去北京,张三还去南京。 →张三不但去北京,他还去南京。 4、成分分合。(合并/分裂) 通过对原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的分裂与合并 构成变换式。 如: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意义: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
19
(b) 在食堂里吃饭 (* 把饭吃在食堂里) 在汽车上看书 (* 把书看在汽车上) 在屋里开会 (* 把会开在屋里) 在北京上大学 (* 把大学上在北京) 在脸盆里洗手 (* 把手洗在脸盆里) 在邮局里寄信 (* 把信寄在邮局里) 在心里打主意 (* 把主意打在心里) 在鲁班门前耍斧子 (* 把斧子耍在鲁班门前) 语法意义: 事件发生的处所
12
2.变了什么?什么没变?
横向的句子之间基本语义关系未变,语法意 义有细微差异。
A式—C式:NP的存在方式——位置 B式—D式:活动的持续进行状态——活动的进行
3.变换目的是什么?
层次分析法揭示句法结 构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 性的语法关系。
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
13
台上坐着领导 → 领导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领导 台上演着京戏 → 台上正在演京戏 *京戏演在台上
7
A式
(1)床上躺着病人 (2)身上盖着毯子 (3)袖口上钉着纽扣 (4)门上安着电铃 (5)台上坐着领导 (6)黑板上写着字
C式
(1‘)病人躺在床上 (2')毯子盖在身上 (3')纽扣钉在袖口上 (4‘)电铃安在门上 (5‘)领导坐在台上 (6‘)字写在黑板上
从A式→ C式:每一个句子 的基本语义关系一致。
15
平行性原则是对变换矩阵性质的描述, 我们 可以利用它来检验该变换矩阵反映的变换关 系或变换实例是否确实成立。
反映变换关系的变换矩阵在形式上和意义上 必然表现出一系列的平行性。
16
3.4 造成不同变换的动因
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
A式:“坐”类动词 [+附着][-活动]
“存在,静态” “活动,动态”
词类序列相同:处所名词(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结构层次和关系相同:
处所名词(名词L)+动词+着+名词语 主谓

动宾
6
怎么 办?
如何分解差异?

变换句子的形式如下:
NL+V+着+NP → NP+V+在+NL,记作A式 NL+V+着+NP → NL+正在+V+NP,记作B式
B式 C式
*京戏演在台上 *锣鼓敲在门外 *大雨下在外面
通过变换手段,我们可知A式 和B式是不同的句式,看起来 词汇排列相同,词类相同,构 造层次相同,结构关系相同, 实际上,内部语义关系不同。
10
三. 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3.1 变换 1.什么是变换? 美 国 描 写 语 言 学 后 期 代 表 人 物 海 里 斯 ( Z.
8
B式
(1)台上演着京戏 (2)门外敲着锣鼓 (3)外面下着大雨 (4)操场上放着电影 (5)教室里上着课
D式
(1‘)台上正在演京戏 (2‘)门外正在敲锣鼓 (3‘)外面正在下大雨 (4‘)操场上正在放电影 (5)教室里正在上课
9
A式 D式
*床上正在躺病人 *身上正在盖毯子 *台上正在坐领导
3.2 排列矩阵(matrix)
A列变换到C列,横向和纵向的句子排列形成 一个矩阵。
在这个矩阵里,横行的句子之间是变换关系, 竖行的句子之间是同构关系。
横行的句子即从A式变到C式的每一个句子基 本语义关系相同。
纵行的A式的所有句子和C式的所有句子语法 意义相同。
14
3.3 平行性原则
变换式矩阵里的句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表现
出一系列平行性。


A1:门口站 C1:人站在
着人
门口
A—C式
A2:墙上挂 C2:画挂在
着画
墙上
变换前:A式所有句子在形 式上和语法意义上一致。
变换后:C式所有的句子在 形式上和语法意义上一致。
横向
从A式→C式:句子在语法意 义上的差异一致。
句法分析
变换分析法
1
主要内容
一.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二.经典案例分析 三.变换分析法释义及原则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2
一. 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三个例子: (1)咬死猎人的狗 (2)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3)反对的是他
3
可用结构层次分析法
例(1)分析如下: 例(2)分析如下:
(1a)咬死 猎人的 狗 (2a)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1b) 咬死猎人的狗
动宾

(2b)我们需要进口设备

偏正
4
例(3) 反对的是他 (他反对)


“的”字结构 动 宾
层次分析法有局限, 不能揭示实词之间 语义关系。
反对的 是他


“的”字结构
动宾
(反对他)
促使变换分析 的运用
5
二、变换分析法:经典案例分析
(4a)台上坐着领导 (4b)台上演着京戏
变换: 在+Np+V+N → (把+)N+V+在+Np
18
(a) 在黑板上写字 → 把字写在黑板上 在池子里养鱼 → 把鱼养在池子里 在墙上贴标语 → 把标语贴在墙上 在太阳底下晾衣服 → 把衣服晾在太阳底下 在农村里办学校 → 把学校办在农村里 在山顶上盖房子 → 把房子盖在山顶上
Harris ) 所 用 的 transformation 译 为 “ 变 换”。 “变换” 是指同一层面上不同句法结构之间 结构上的依存关系。
朱德熙:变换是一种语法分析手段,可以理 解为同一层面上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 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11
假定说S1是某种结构的句子的集合(set),S2是另 一种结构的句子的集合。如果S1里的任何一个成 员都能在S2里找到一个由同一组实词构成并且意 义相当的成员跟它匹配,那么两种句式之间有变 换关系。
A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NL+V附着+着+NP
→ NP+V附着+NL
B式:“演”类动词 [-附着][+活动]
B式因此可进一步表示为:
NL+V活动+着+NP
→ NL+正在+V活动+N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朱德熙 《“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 例子:
(a)在黑板上写字 (b)在汽车上看书
20
(a)V为不及物动词
(b)V为不及物动词
变换时,去掉“把”
在床上躺着→躺在床上 在讲台上站着→站在讲台上 在沙发上坐着→坐在沙发上 在学校里住→住在学校里
施事的位置
在旁边笑(* 笑在旁边) 在床上咳嗽(* 咳嗽在床上) 在屋里嚷嚷(* 嚷嚷在屋里) 在大街上逛(* 逛在大街上) 在河里游泳(* 游泳在河里) 在草地上玩儿 (* 玩儿在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