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探索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
作者:鲁洪斌
近期,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同时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时间节点日益逼近,上海对口援建即将结束,机遇与挑战并存,问题与希望同在。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抢抓机遇,借势发展,夺取旅游业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加快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不仅是都江堰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探索城乡统筹条件下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中更好地肩负起重要责任,谋划好旅游业的发展,是摆在都江堰旅游人面前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一、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都江堰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也使都江堰市的城乡规划建设向前推进了20年。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2008年10月正式恢复开放,目前龙池、虹口、青城外山、青城后山等景区正在加快重建提升,全市旅游恢复面已达80%以上,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8%、26%。全市城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全域配套,率先实现了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大观镇茶坪村、天马镇向荣村、翠月湖镇五桂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房重建典型,围绕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客源市场国际化,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我市已基本形成城市田园化、田园城市化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思路和格局,我市城乡形态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壮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时机已经成熟,这是与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区一主业”的功能分区定位相吻合的,是落实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具体体现,为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理性分析我市旅游发展现状,对比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离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第二,与三亚、张家界、丽江、桂林、黄山等国内主要旅游城市比较,在游客停留时间、旅游消费水平、国际游客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第三,旅游配套国际化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升,吸引国际性活动和会议的配套设施不够。这些差距,要求我们必须瞄准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完善旅游功能设施,提高旅游发展层次,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都江堰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抢抓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机遇,立足都江堰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整合优势资源,挖掘水文化道文化底蕴,做优世界遗产资源,做优特色旅游产品,创新管理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和做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城区、景区、乡村一体化的现代田园旅游城市,为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将我市初步建成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思路:坚持高标准制定旅游规划,构筑精品旅游区基本框架,围绕成都市打造龙门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和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功能分区要求,科学编制、实施《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加快完成区域性旅游详细规划,以“三心三带”的发展思路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式发展。
——坚持以实施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符合城乡统筹的现代田园式产业化发展带。
——坚持以提升景区建设管理国际化水准为核心,打造国际精品,创新管理模式,建设符合城景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休闲化观光带。
——坚持以构建国际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为核心,紧扣度假主题,增强服务功能,建设符合功能分区要求的特色商贸娱人性化服务带。
(三)发展目标:经过“2010决胜之年、2011跨越之年、2012年率先之年”3年的努力,到2012年,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为建设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经过5-8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在成都区(市)县中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区。
三、都江堰旅游业发展举措
我市旅游业在未来三年里将实施98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2010将完成旅游项目53个,总投资38亿元,其中景区项目21个,总投资20亿元,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要以这批带动型、先导型和特色型的旅游产业化项目建设为支撑,打牢双基,做优做强国际旅游城市服务配套功能,带动旅游产业整体提升。
(一)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坚持用科学规划理念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式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围绕实施“12345”工程(即实施一个规划,发展两大片区、打造三大基地、壮大四大产品、增强五大功能),做大做强旅游规模和总量,做精做优现代服务业,推进旅游产
业提升式发展。
实施一个规划:在依托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龙门山山地旅游大区规划基础上,结合成都旅游产业功能区规划发展纲要,按照边规划、边实施、边推进的办法,加快编制出台并着力实施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发展两大片区:着力打造大青城(青城山、青城外山、青城后山、赵公山)旅游区和大龙池(龙池、虹口、紫坪铺、向峨)国际山地度假旅游区。
打造三大基地:打造世界遗产观光基地、运动休闲基地、特色乡村度假基地。壮大四大产品:依托我市旅游资源品质和特色,重点打造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精品游、龙门山国际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游、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为带动的农业生态游、以拉法基和扬子江等为代表的工业游,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增强五大功能:结合灾后城市重建,做强城市极核,打造特色街区,增强城市中心游憩区的人性化服务功能;依托龙门山开发,引进大型游乐性、体育运动休闲性项目,增强旅游休闲运动功能;加快星级酒店、商务酒店、标准化乡村酒店建设,增强旅游接待功能;深度挖掘道教文化、水文化、熊猫文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增强旅游文化体验功能;依托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区一主业”的功能分区定位,加快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道韵青城等项目推出,扩大清明放水节、国际夜啤酒节、国际漂流节等节会的影响力,引进1—2个国际性品牌论坛长期落户我市,增强旅游节庆会展功能。
(二)精细管理,务实高效,坚持用科学效能原则促进旅游产业追赶型发展秉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增强功能,精细管理,做优产品,一流服务”的发展理念,发扬“团结守信,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团队精神,坚持效能建设,强化绩效考核,实施“三个转变”,用精细化、社会化的管理手段,系统化、标准化的国际管理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追赶型发展。
一是强化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坚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定标准,拓宽运行领域,增强运行功效。以“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景区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二是强化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实施景区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在青城前山景区、都江堰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上引入社会化专业机构(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维护管理职能,在青城后山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公司管理、群众参与的新型管理机制。先行先试,逐步推广,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形成景区环境卫生维护物业公司化、秩序维护保安公司化、景区管理群众参与化的新型社会化管理体系,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实效,实现景区管理方式由计划式行政管理向市场式社会化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