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_第六章、戊戌维新运动(整合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 戊戌变法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什么是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 旧法,行新政。语出:《诗·大 雅·文王》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 新政为维新。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1、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上海《时务报》和天津《国闻报》
2、成立维新政治团体宣传维新思想 强学会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 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 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 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 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维新变法的兴起概况 —宣传维新思想
发动“公车上书”
办《国闻报》和 《时务报》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 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 思想的正面交锋
三、维新变法的高潮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 ——百日维新 险。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 领导 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 力量 支持。
改革 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 途径 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 具体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措施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袁世凯的出卖
B.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戊戌维新_精品文档
戊戌维新戊戌维新: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言:戊戌维新是指清朝末年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该运动以推翻封建统治、实行宪政民主为目标,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运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戊戌维新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戊戌维新的背景19世纪末,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外矛盾的日益尖锐使得清朝统治日益岌岌可危。
此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醒悟到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迫切希望改革现状,以挽救国家危机。
二、戊戌维新的原因1.外部压力: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被迫接受不利于国家利益的条款。
这导致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传统政治体制的不足,并希望实行国家现代化以对抗外敌。
2.国内危机: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一系列的社会动乱让人们认识到清朝统治的腐败和无力。
同时,农民起义的大规模发生也揭示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弊端,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
三、戊戌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主张取消科举制度,推行平等选举制度,以保证政府的公正和民主。
同时,提出成立议会,实行宪政,以实现君主立宪制。
2.经济改革:提倡自强求富,主张发展工商业,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国家的独立经济实力,以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3.军事改革:主张改革军队,加强军事实力,从而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四、戊戌维新的影响1.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使中国人们开始觉醒自己的民族意识,以及对于国家强大的渴望。
这种民族自豪感成就了之后的中国革命和抗争。
2.为后来的变革打下基础: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实现宪政民主,但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打下了基础。
其中一些改革思想和理念在后来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3.加速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虽然戊戌维新并未成功实现改革目标,但正是因为新思想的兴起和推广,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得到了加速。
结论: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运动,它奠定了改革思想的基础,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讲稿_10
5.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兴起。
它是在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大众试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斗争的反映。
这次运动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
梁启超后来回忆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遂成维新。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过当时的心情:“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包天笑的《钊影楼回忆录》中写到:“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重挫之下,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乘势而起。
在社会历史现象中,“觉醒”一词并不归结于愤激,其确定含义应在于主体对自身实名的自觉意识。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历史使命。
因此,中国近代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这一批人,兼有学生和士大夫两种身份,是从各地汇集而来的优秀人才,他们曾经饱读四书五经,但他们起草和上书的《上皇帝书》,却已经超越康雍乾以来历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创“清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大举”。
1300余名知识分子,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群”。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课件
新文化运动等思想启 蒙运动,推动了中国 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 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对中国近代思想、文 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3
第六章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六章描绘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 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从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六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如妇女解放、劳工权益等,对中国社会 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供了反思和借鉴的机会
通过对第六章的学习,人们可以反思历史,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天 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1 2
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六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六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如政治改 革、经济变革等,加速了中国社会的 变革进程。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六章的内容涉及民族危机和民族意 识的觉醒,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六章的内容为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有助于避免重蹈覆辙。
问题
可以思考如何借鉴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为当今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提供启示和借鉴;同时,也可以探究中国近代史中其他重要事件和人物与抗日战 争时期的联系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第六章概述 • 第六章内容详解 • 第六章的影响和意义 • 第六章的启示和思考 • 第六章的总结和评价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综合)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戊戌维新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1)甲午战争惨败 (洋务运动失败)(国内) 2)明治维新成功(向日本借镜)(国外) 3) 西方思想引进(君主立宪制度)(国内/国外)
4)光绪希望夺回大权(慈禧太后权力)(国内)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 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 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于是先是宣传 维新变法的思想,到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 维新的政治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概况
1.宣传维新主张
方式:
(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7次上书光绪帝。(2)著 书立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 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谭嗣同的《仁学》 等。(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光绪 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波兰分灭记》。(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 保国会。(5)设学堂。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谭嗣同《仁学》
间戊 办戌 的维 报新 刊期 右右左湖 四二二南 为为为维 熊唐谭新 希才嗣派 龄常同人 、、士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维 新 派 “能变则强,不变 则亡”
⒉ 维 新 派 与 顽 固 派 论 战
“宁可亡国,不可变 法”
兴民权会“大乱 四起”导致外国 干涉而亡
兴民权,实行君民共主 的君主立宪制。
(四)维新运动失败原因
(1) 清廷腐朽难维新:康、梁等维新派 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君主立宪,希望籍皇帝 之权力来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故其 行动多局限于宫庭内的斗争,缺乏广泛的 民众支持。殊不知当时清廷统治已病入膏 肓,非彻底推翻实无法推行根本之变革。 (2) 吏治败坏阻改革:在戊戌变法的一 百零三天内,维新派虽由皇帝下诏颁布了 不少革新措施,清朝末年之吏治弊端已积 重难返,各级官僚对新政推行均闻风不动 。故各种变革法令乃被束之高阁,成了一 纸空文。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高中历史干货笔记——戊戌维新运动
取了武装斗争的手段,从而使维新派的政治活动达到了最高峰;以“庚”为标志,革命开
始取代维新,逐步成为资产阶级运动的主流,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运动史上有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
4、80、90年代思想家的通法:都是将其思想纳入传统文化之中,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变法的理论根据:如变法所依据的进化论思想,声称其出自《易经》。
(2)强调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主张变器不变道,礼乐教化远逊中华。
(3)鼓吹西学源于中学:鼓吹古代的“中学西渐”,其目的都是为变法减少阻力。
2、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与纲领
变法理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变法纲领——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具体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定宪法)、经济上发展资本
主义、文化上进行文化改革;
(2)“公车上书”运动与维新运动的展开
1、1895.4“公车上书”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开端,它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公车:指代入京应试的举人),标志维新运动思潮发展为爱国的政治运动,也标志着维新运动由此开端。
2、第二阶段:60年代初期——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一书,成为近代维新思潮产生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的标志,他受林则徐的影响很大,提出“制洋器、采西学”;他的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三阶段:70年代后——进步的知识份子中产生了具有初步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如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他们的思想以中法战争为界,之前提出“变法自强”的口号,之后提出了维新主张;80年代的维新派思想与90年代的相比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但是他们为90年代康有为的维新运动做了重要的准备。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戊戌维新运动(整合版)..
2024/9/12
37
2024/9/12
38
2024/9/12
39
2024/9/12
40
2024/9/12
41
2024/9/12
42
2、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3、对维新派自上而下改革的一点认识
2024/9/12
43
第三节、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探析
2024/9/12
44
关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 几种不同观点:
“但朕之权不能去之。且盈庭皆是, 势难尽去,当奈之何?”
2024/9/12
48
康有为:“请皇上无去旧衙门,而惟增
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 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 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彼大臣 向来本无事可办,今但仍其旧,听其尊位重 禄,而新政之事,别责之于小臣,则彼守旧 大臣,既无办事之劳,复无失位之惧,则怨 谤自息矣。即皇上果有黜陟之全权,而待此 辈之大臣,亦只当如日本待藩侯故事,设华 族立五等之爵以处之,厚禄以养之而已,不 必尽去之也。”
康有为故居现已被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佛山市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故居北近仙 湖,南邻西樵,区内环 境幽雅、鸟语花香,是 集旅游、教育、文物保 护、学术研讨于一体的 特色旅游胜地。
21
“烟雨西樵乍霁 开,三湖碧水映楼 台。追寻遗迹康南 海,不尽沧桑过眼 来。”这首诗生动 的重现了康有为在 西樵山白云洞三湖 书院苦求变法强国 之路的历史。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 不足,对他们存 在着幻想。
眼睛看不见人民群众,背后没有人民群众。
不敢触动封建社会的根基
2024/9/12
52
二、康有为的文化个性与 维新运动的失败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六章
第六章辛亥革命一、孙中山与同盟会孙中山,名,号,化名,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的先行者,“”和“”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1894年,孙中山在组织,以“”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孙中山与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 ,孙中山被推荐为。
他提出同盟会的纲领“”;在机关报《》发表刊词,首次提出“”“”“”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标志着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
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小册P6)二、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发生于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是中国同盟会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1、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成功后,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911年12月,十七省代表齐聚;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成立;又选副总统,为内阁参谋总长;负责军事事务。
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国旗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华民国的诞生,结束了的统治;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
1912年3月11日公布实施了《》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哪些?及历史意义?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5、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1912年,在孙中山、黄兴的同意下,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了。
1913年为反对袁世凯进行了““; 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爱国将领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云南独立;1917年,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出师北伐,即“”。
目的是反对复辟和反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5张PPT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国闻报》
强学会 《国闻报》
《时务报》
新课讲解 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
新课讲解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宣传思想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 亦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 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梁启超 (1873~1929年)
文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 化 式学堂
军 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影响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 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探究研讨
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
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
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地主阶级顽固派
3. 戊戌变法的失败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 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 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 嗣 同
仁康 广
戊戌六君子
杨
林
刘
杨
锐
旭
光
深
第
秀
新课讲解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课堂小结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随堂演练
3、戊戌维新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第三讲救亡图存的努力: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基本要点与理论(一)基本线索本章主要讲述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以前,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本国封建主义残酷压迫所造成的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为探索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探索道路。
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可贵而大胆的探索,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企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的洋务运动,企图采取中体西用模式求强求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变法维新,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虽然这些早期的探索都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给后世留下了宝贵而深刻的经验教训。
(二)知识要点与主要理论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发生的历史背景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其次,鸦片战争带来的恶果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普遍激化了;再次,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生前十年正是包括广西在内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2)发展经过建立拜上帝会理论宣传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北伐最后失败。
(3)纲领性文件太平天国早期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以解决土地制度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是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而且,平分土地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没有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其中有很多学习西方的内容,是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一次早期探索。
但作为农民战争领导人提出的治理朝政的纲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历史_中国历史.doc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历史_中国历史戊戌维新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旨在挽救祖国危亡的爱国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但是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
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
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
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
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百日维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拼死抵抗。
刚毅、徐桐等顽固大臣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多次要求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制裁光绪帝。
慈禧作为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死死地站在顽固派一边,她的统治权力建立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互相牵制与平衡的基础之上。
面对外患日亟,社会上要求变法救亡的呼声高涨的情况,只要变法不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范围,她可以暂时容忍,以显示其俯顺舆情,”改弦更张”之意,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新旧冲突的目的。
她的方针是决不能动摇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实权,决不容许光绪排斥她的亲信,更不容许他在朝廷内结成自己的党羽。
一旦光绪帝越此雷池一步,她将随时准备发动政变。
为此,在百日维新开始后几天,她即黜退翁同龢,剪除光绪羽翼;任命后党骨干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又命二品以上大臣接受新职时要到太后前谢恩,以控制光绪的人事任免权,防止他破格提拔维新派;此外,还派她的亲信党羽掌管北京城内的军事指挥权和警卫权,为后党随时发动政变做好了准备。
初中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9)
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
2、《《万万国国公公况报报,》》宣改传名维为新《变中法外。纪闻》,作为强
创办学人会物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目的了:。
动脑筋?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类别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颁布的新法 广开言路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文化 教育 方面
军事 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训练和装备新式海、陆军。
改革的旧制 裁撤冗官,精简 机构 取消旗人由国家 供养的特权,令 其自谋生计。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取士。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 呢?
你说我说:
谭嗣同
面临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义和团战士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摆脱灭亡的命 运?
学了今天的课,你有哪些 感想?(请与大家一起分 享!)
把握今天 珍惜现在
1、查阅康有为、梁启超的有关事迹, 以及义 和团运动的斗争事迹。
谢谢大家
再见!
裁减旧式军队
你知道吗? 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 时历史背景、双方力量的对比、 变法的内容)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 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 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4张PPT
李
(拍桌子)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鸿
章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
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 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必须变。
翁
同
(捋胡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
龢
,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材料: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孙家鼐、 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 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 但康有为拒绝。
梁启超
假如你是维新派中的一员,在 “公车上书” 失败后,要想使更多的 人维新思想,你会怎样做?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维新思潮的传播
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
3、翻译著作—严复的译作《天演论》
麻木
枯萎
老百姓
软 弱
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行不 通
课堂小结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产 阶级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中国的民 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完成救中国 的任务。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马关条约》
刺激列 强侵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qǐng nǐ huí dá
请你回答
【问题一】
谭嗣同口中的“贼”是什么 人?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 固派。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 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 力回天”。
谭嗣同殉难图
【问题三】 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
【问题二】
谭嗣同身上有种什么精神?
第一篇 揭开序幕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 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
材料 “闻日本索偿2万万
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
乃能给之。”“下诏鼓天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l分)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 (不得照抄原文)(2分)
参考答案: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答戊戌维新也对。(1分) ①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 ②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 ③中央官员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 ④改革遇到障碍,始终没有落实。 ⑤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⑥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分)
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 视死如归,坚持变法,不 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 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9
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3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严复,福建人。中 国近代史上向西方 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
近代史纲要(维新运动)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 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
分灭记》等书。
办学会
所办学会有强学会、 南学会、保国会等。
设学堂
康有为主持的 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任中文 总教习的长沙 时务学堂等。
办报纸
影响最大的有 梁启超主笔的 上海《时务 报》、严复主 办的天津《国 闻报》以及湖 南的《湘报》
❖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采用西洋兵制
❖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 废八股。
戊戌变法的结果
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义帝推行的这 种改革方案,遭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 强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 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们的抵 制,大多数未能付诸实施。此次变法 只历经了103天就夭折了。
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 梁启超:《变法通议》 ❖ 谭嗣同:《仁学》 ❖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新学伪经考”,又名 《伪经考》,十四卷,初 刊于1891年,它和“孔 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打 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 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 “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 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 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 的攻击。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袁世凯的背叛直接原因维新派自身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103天
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除旧 裁撤冗官冗员
改革财政
废除八股 裁减绿营
布新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编制
国家预算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训练新式军队
(提示:尝试结合变法内容进行解释)
一个急于变法图强而又无实权的皇帝 pk 一个保守顽固而又大权在握的太后 少数激进改革的维新派 pk 多数不愿改革的保守派
2、作为末世(清朝末年)挣扎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给中
B 国带来了一缕荧光。这里的“荧光”可以理解为(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挽救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第二单元: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制度
何以转型? 时代 1895年
救亡图存
序幕拉开
图一 《马关条约》签订
图二 公车上书
何以救国?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主张变法图强。
名称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农学会 兴儒会 励学斋 蜀学会
地点 北京 上海 长沙 广州 瑞安 西安 成都
上海
天津
1898年
远去的足音——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拒绝出走,舍身赴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亡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嗣同始!”
从短暂的政治变革到深远的思想启蒙
资料4:“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
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变
组织学会
法
发展(措施:) 创办报刊
主张:变法图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维新派自上而下的改革
1、改革内容:
设立议政机关,选派专门人才领导组织变法; 重练海陆军,挽救危机; 制定律例,明定赏罚,严惩阻碍变法的大臣; 废除八股取士,设立学校,办报编书,培养人 才; 奖励创造发明,振兴农工商业,发展经济。
2018/9/24
35
2018/9/24
36
2018/9/24
14
(1)、大同社会的政治结构
公政府
度政府
地方自治局
2018/9/24 15
( 2 ) 、 社 会 结 构
2018/9/24
人本院
育婴堂 养老院 考终院
16
(3)、大同社会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
康有为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和 不平等的根源,因此,他主张消灭私 有制,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和生产制度。同时,大同社会 的分配 制度和传统的理想社会的平均分配也 有根本区别,即大同社会 实行按劳分 配制度。
2018/9/24
12
2、关于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种观点: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 今文经学。 第二种观点: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 西方进化论学说。 第三种观点: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 庸俗进化论。
2018/9/24
13
3、关于康有为的《大同书》
《大同书》是康有为生平最重要的著作。
2018/9/24
2018/9/24
7
4、文革后对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
2018/9/24
8
二、戊戌维新的研究成果
王栻:《维新运动》 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
吴廷嘉:《戊戌思潮纵横论》 王晓秋、尚小明:《戊戌维新与清末
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
2018/9/24
22
2018/9/24
23
第二节、戊戌维新运动
2018/9/24
24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
1、严重的民族危机,是促成戊戌变 法运动的外在压力。 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蓬 勃兴起,无疑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内 在动力。
2018/9/24
25
二、维新运动的发端
在维新志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 动下,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 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 9 月 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 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2018/9/24 46
(一)戊戌维新运动过程中存在的策略错误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 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 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 可驾万国。以皇上之圣,图自强在一反掌 间耳。”
2018/9/24
47
1、齐头并进式的改革带来的混乱
官制改革: 光绪:“国是全误于守旧诸臣之手”、 “但朕之权不能去之。且盈庭皆是, 势难尽去,当奈之何?”
2018/9/24 28
严复(1854—1921 年),字又陵,号几道,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 人。少年时入福州船政 学堂读书,1877年被派 往英国学习海军,次年 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 习,后调任天津北洋水 师学堂总教习。
2018/9/24
29
强 学 会
强 学 会
南
学
会
2018/9/24
30
2018/9/24
2018/9/24
康有为故居现已被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佛山市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故居北近仙 湖,南邻西樵,区内环 境幽雅、鸟语花香,是 集旅游、教育、文物保 护、学术研讨于一体的 特色旅游胜地。
21
“烟雨西樵乍霁 开,三湖碧水映楼 台。追寻遗迹康南 海,不尽沧桑过眼 来。”这首诗生动 的重现了康有为在 西樵山白云洞三湖 书院苦求变法强国 之路的历史。
2018/9/24 26
2018/9/24
梁启超 (1873—1929 年),字卓如, 号任公,广东新 会人,是康有为 的得意门生和得 力助手。自幼接 受封建教育。11岁 考中秀才,1889 年考中举人。 1890年拜康有为 为师。
27
谭嗣同 (1863—1898 年)。谭嗣同字 复生,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出 身于官僚家庭。 维新运动的中坚 骨干和杰出的思 想家、政治活动 家。
1、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 第一种观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 主义运动。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范文 澜和胡绳。 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救亡、 爱国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夺取政 权的尝试。以李时岳为代表。
2018/9/24 11
第三种观点:戊戌变法既不是严格意 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改良主 义运动,应称为改革或者改良。以陈 旭麓为代表。
31
2018/9/24
32
2018/9/24
33
三、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论战内容:
第一,要不要变“祖宗之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 宪,这是论战的核心问题。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论战性质:
是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2018/9/24 34
37
2018/9/24
38
2018/9/24
39
2018/9/24
40
2018/9/24
41
2018/9/24
42
2、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3、对维新派自上而下改革的一点认识
2018/9/24
43
第三节、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探析
2018/9/24
44
关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 几种不同观点: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 不足,对他们存 在着幻想。 眼睛看不见人民群众,背后没有人民群众。
不敢触动封建社会的根基
2018/9/24
52
二、康有为的文化个性与 维新运动的失败
2018/9/24
53
2018/9/24
9
陆乃翔等编:《康南海先生传》 沈云龙:《康有为评传》 马洪林:《康有为大传》和《康有为评传》 林克光:《革新派巨人康有为》 何一民:《维新之梦--康有为传》 齐春晓与曲广华:《晚清巨人康有为》 孟祥才:《梁启超传》 李喜所与元青:《梁启超传》
2018/9/24
10
三、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几个问题
2018/9/24
17
(4)、大同社会的生活
2018/9/24
18
4、关于康有为的历史地位的评价
2018/9/24
19
1、康有为及其早期维新活动
康有为生于 1858年,卒于1927 年,又名祖诒,字 广厦,号长素,广 东南海人,出身于 官僚地主家庭。
2018/9/24 20
康有为故居原名" 涎香老屋",座落于 南海市灶镇银河乡苏 村,故居面积81平方 米,是一座典型的珠 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 宅形式--" 镬耳屋"。
2018/9/24
48
康有为:“请皇上无去旧衙门,而惟增 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 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 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彼大臣 向来本无事可办,今但仍其旧,听其尊位重 禄,而新政之事,别责之于小臣,则彼守旧 大臣,既无办事之劳,复无失位之惧,则怨 谤自息矣。即皇上果有黜陟之全权,而待此 辈之大臣,亦只当如日本待藩侯故事,设华 族立五等之爵以处之,厚禄以养之而已,不 必尽去之也。”
2018/9/24 49
“当时,会试举人集辇毂下者将及万人, 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 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2018/9/24
50
2、帝党与后党之间矛盾激化
3、关于可行策略评析
2018/9/24
51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自 然经济在中国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 使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发达,也使资产阶 级缺乏实力,因此,他们不能不存在着 下列一些致命的弱点:
●由于当时思想启蒙未能深入发展,改革 的社会条件不成熟。
●由于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接力人,未能 将改革引向纵深。 ●由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使资产 阶级维新派丧失了精神和力量。
2018/9/24 45
一、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1、戊戌维新运动运动遭到来自守旧势力 与传统势力的巨大阻力。 2、晚清社会各阶层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比 较脆弱,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3、戊戌变法过程中的政策、策略失误 4、主观原因:由于维新派主观上的局限 而导致变法失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8/9/24
4
1953年,翦伯赞率领一批专家编成《戊戌变法》 (神州国光社出版)。这套资料丛刊是迄今为止 最为详备的有关戊戌变法的史料。 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 编的《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了《戊戌变法》资料丛刊档案史料的不足。
2018/9/24
5
2、建国前的研究状况:
2018/9/24
6
3、建国后至文革前:
1958年,戊戌变法60周年之际,中国史学界于9月 28日在北京召开“戊戌变法60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出 版《戊戌变法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初步肯定了这 个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 所做的第一件大事,虽然是 属于 改良主义范畴,但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代表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 进步性质。
1924年,李泰棻编撰《中国近百年史》把中国近代史分为道 光时代、咸丰时代、同治时代、光绪时代。 1925年,孟世杰编著《中国最近世史》把中国近代史分为积 弱时期、变政时期和共和时期三大块。 1938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划分为洋务运 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个互相衔接和不 断深化的近代化过程,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是 中国 近代史 上第二 次救国救民族的运动。 1947年,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 1947年,范文谰《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