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中学“十三五”(2016~2020年)办学发展规划
江苏教育科学规划-常熟中学
附件7: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名称:多维发散型高中物理课堂的创新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C-b/2013/02/021
课题类别:青年教师专项
课题主持人:肖敏
工作单位:常熟市中学
组织鉴定单位: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鉴定方式:现场鉴定
鉴定日期:2017年6月12日
网址:/showwzml.aspx?id=591
以下一、二、三项由课题主持人负责填写:
一、提交鉴定的成果主件、附件目录(请注明出版物或出版社)
二、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概述(包含成果的社会效益)
三、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
以下四、五、六项由组织鉴定单位组织填写:
四、专家组鉴定意见(通讯鉴定请将专家鉴定意见表粘贴于此)
五、鉴定组成员名单及签名(通讯鉴定无需专家在此签名)
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终审意见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苏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16121028)研究方案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17年6月15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案谢友明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一)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10多年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但由于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从多年听课情况来看,所谓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
再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当下的教学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
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教学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
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一“意见”发布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下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所以作为重中之重的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更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对其进行研究,要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找到联系点、对接点和着力点。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我们认为深度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也就是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通过深度教学才能实现。
常熟辛庄中学最新规划
常熟辛庄中学最新规划
2020年的常熟纯新盘扎堆,光辛庄目前就有3个纯新盘,再加上目前在售的、结案的楼盘,未来辛庄将有一大波人入住,教学压力骤增。
因此,从2019年起,辛庄就开始新建、改扩建学校了,充分保证区域内的就学问题。
现在,辛庄中学改建工程批后公示。
辛庄中学改建工程位于辛庄镇张港泾河以北、昌乐路以南、明乐路以东、辛庄大道以西,项目用地面积31175㎡,建设规模21622.10㎡。
建设规模10轨30班。
根据规划,辛庄中学将建3幢教学楼、1幢图书馆、1幢实验室及计算中心、舞蹈教室、1幢报告厅、1幢食堂+风雨操场等,另规划了一条300米的环形跑道和篮球场。
【最新精选】主体附加法
轻松发明(主体附加法)主体附加法是以某事物为主体,再添加另一附属事物,以实现组合创新的技法。
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商品是采用这一技法创造的。
如在擦圆珠笔上安上橡皮头,在电风扇中添加香水盒,在摩托车后面的储物箱上装上电子闪烁装置,都具有美观、方便又实用特点。
主体附加法是一种创造性较弱的组合,人们只要稍加动脑和动手就能实现,但只要附加物选择得当,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编辑本段主体附加法的运用主体附加法的运用,首先要确定主体附加的目的,可以通过缺点列举法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然后用希望点列举法列出种种希望,再确定某种希望作为附加的目的。
其次,根据附加目的确定附加物。
主体附加法的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加物的选择是否使主体产生新的功能和价值,以增加其实用性。
例如:电扇加定时器、电冰箱加温度显示器、彩色电视机上附加一遥控器、带橡皮头的铅笔、含微量元素的食品等、红绿灯加白杠获专利。
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庞颖超发明了一种能够让色盲识别的红绿灯,在现行的纯红绿颜色的灯中加入一些白色的有规则形状的图形。
如红色圆形中间加入一条横着的白杠,绿色圆形中间加入一条竖着的白杠,以此来让色盲进行识别。
“我们现在的交通灯都是红绿色,而那些有色盲的人不能分辩出这两种颜色,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证明这种不便性有多大,庞颖超列举了一个数据:世界人口色盲占到了5.6%。
“有一次,我看到交警抓了一个闯红灯的人,结果发现他是色盲,分辨不出红绿灯,于是我就有了做这个红绿灯的想法。
”例:杯子是用来盛水、饮水用的。
那么杯子能革新吗?一位工程师用主体附加法发明了磁化杯,在杯底及杯盖上各加一块磁铁,使杯中水磁化后,其溶解度和溶氧量均有所提高。
当人饮用磁化水后,有利于体内各循环系统障碍物的溶解和排出,促成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具有保健功能。
磁化杯的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后,利用一万元贷款、10平方米的“厂房”办起哈尔滨磁化器厂,工厂迅速发展终于成为全国闻名的企业。
和而不同共生共赢——对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
和而不同共生共赢 ——对于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1-06-01T15:52:33.9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5期作者:宋蕾[导读] 集团化办学不是仿照自己在创造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宋蕾石家庄高新区实验小学河北石家庄 050035集团化办学不是仿照自己在创造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而是教育的协同发展。
在集团化办学体系中,核心学校是一个优质资源孵化地,成员学校既要注入核心学校的优质基因,又绝不丢掉原本特色,共生、共赢、共长才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主题。
那何为集团化办学?专业点来说集团化办学是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的办学体制。
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集团化内的所有学校都可以共享各种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学校管理和运行。
我们所探讨的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的联合,但这种联合绝不是将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冠以优质学校的名称或者都戴上优质学校的光环,达到所谓的一种优质化的假象,而是在共生的前提下,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点,在不违背学校办学体系和文化背景下,发展出不同之处,也是现在我认为的一个存在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是整合教育资源,使得这些资源更加趋于合理化的分配。
我认为集团化办学的基础是学校文化理念的认同。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于学校的品牌、特色的形成,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解决好学校之间文化的传承和建设、融合和发展的问题,是集团化办学的基础。
推行“名校+新校”模式办学,各集团校的校长要与总校校长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一个教育集团必须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这样才能产生和放大集团整体的力量。
集团内的所有学校也要尊重各校的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和已形成的办学特色,所以这种共同的文化又不应该完全替代和削弱成员校的个性文化,否则就会出现单一、封闭现象。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
附件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本规划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形成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可预期的形势和任务而制订。
一、现实基础与未来挑战“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进入依法治教、促进公平、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重要转型期,各项事业快速、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与此相适应,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教育科研的需求总量显著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进一步重视教育科研、积极参与科研、主动投身科研。
教育科研的需求量显著增长,共有18000多人次分三次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通过省内外专家匿名评审,有近6500项课题被正式立项。
“十二五”期间,江苏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立项数量,每一年都和北京市、上海市一起排名全国前三位,其中多年立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教育科研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
苏南、苏中、苏北教育科研进一步协调发展,连云港市、泰州市等地区“十二五”期间的课题立项数量、管理水平、研究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科研整体水平和质量提升明显。
初中学校、中高等职业教育、新升本科院校的科研积极性持续高涨,申报的课题数量增多、质量提高。
全省教育科研的区域差距、领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逐步缩小,普惠程度明显提高。
——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
研究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立“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等11项重大课题并顺利结题。
针对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各方面不同的科研需求,设置了青年教师、体卫艺、初中教育、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考试招生改革等多样化的专项课题。
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十三五”江苏智慧教育发展新样态新闻发布会
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十三五”江苏智慧教育发展新样态新闻发布会作者: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1年第04期本报讯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智慧互联·校园无界——‘十三五’江苏智慧教育发展新样态”。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作综合发布。
洪流介绍,“十三五”期间,江苏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有效支撑了疫情期间全省1000多万师生线上教学,初步呈现出“网络体系化、校园智慧化、资源普惠化、治理精准化”的江苏智慧教育发展新样态。
体系化架构,教育网络高速互联。
截至2020年底,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出口带宽100M及以上的学校达100%,1000M及以上的学校达84%,比“十三五”初期分别提高了35和52个百分点,建成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的省教育专网,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建成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广大师生一站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枢纽支撑环境。
智能化提升,智慧教育特色彰显。
截至2020年底,74%的中小学和84%的普通高校通过省级智慧校园认定,121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70多万人,“領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赛事每年参加师生超100万人,区域智慧教育实践百花齐放。
集约化建设,“三个课堂”普惠共享。
大力推进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和网络名师工作室等苏派“三个课堂”建设,努力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
一站式服务,教育治理精准高效。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基于纵向互联、横向互通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优化“互联网+管理”服务,建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10余个信息化平台。
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初步构建了精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教育治理信息化保障体系,加快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江苏省常熟中学
龙源期刊网
江苏省常熟中学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9年第08期
【特色课程概貌】
江苏省常熟中学建设的虞山文化课程基地,充分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建设虞山文化课程体系,构建学生个性化成长特有场域,促进育人模式转变,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在虞山文化校本课程具体实践中,该校将优秀乡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引向深入,融入学科课程,体现地域性;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体现自主性;充实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现探究性;结合活动课程,体现体验性;开发环境课程,体现人文性。
江苏省常熟中学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像杠杆一樣撬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影响深远。
从课堂教学模式看,由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为主;从教学成果看,不仅关注知识掌握,更关注能力的提升,情感、价值观的升华;从教学评价来看,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
可以说,由校本课程建设带来的教学方式的转型是全方位的,意义重大,影响深刻。
解读《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解读《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昨起公示的《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苏州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确立了“到2020年,苏州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并将目标的实现分作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2010年到2015年,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在此阶段,我市的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水平;后一个阶段,从2016年到2020年,为达成总目标阶段,届时苏州的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将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省、市优质幼儿园2015年达85%,2020年达95%以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15年70%以上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2020年达90%以上。
率先把我市建设成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
普通高中优质多元发展,到2015年所有普通高中建成为省优质高中;2020年建成15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中。
推进小班化教育,小学班额控制在30人左右、初中班额控制在35人左右、普通高中班额控制在40人左右。
特殊教育按需供教,到2020年,特殊儿童接受3年学前教育的比例达96%以上,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或接受1~3年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达80%,实现残疾儿童免费15年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完善普职互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城乡一体发展、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对接的区域现代职教体系。
各市、区职教中心校全部建成国家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其他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到2020年,建成10所以上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成7所省级以上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免试注册入学。
实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创优工程。
建立30个面向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服务业的职业教育集团。
聘请50个管理专家、技术人士作为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专家。
常熟市东张中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
常熟市东张中学“十二·五”(2011-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全国、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常熟市东张中学,始建于1960年。
现是一所纯初中学校,有12个班级,学生550人,在编教职工55人。
学校占地19108米2,建筑面积近8000米2,校园布局合理。
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报告厅、食堂和一块200米橡胶跑道的操场组成。
学校加强教育装备建设,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现有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26人。
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42人,其中教育硕士2人。
学校现有常熟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教学能手9人,校级教学能手12人,校级德育能手3人。
学校在市教育局、镇政府的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各个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课程管理,突出规范高效。
注重德育工作实效性、逐步凸显德育特色。
学校坚持对教学工作实现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对教学工作进行规范并细化。
近年来,各年级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均列农村学校前茅,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创建成果显著,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了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苏州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常熟市绿色学校、常熟市文明单位、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熟市优秀家长学校、常熟市教育科研星级先进学校、常熟市学习型工会、常熟市平安学校、常熟市先进退休教工之家、苏州市中小学合格心理咨询室、常熟市领导班子建设先进学校、常熟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教育先进学校、常熟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2013-7-17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三:在线观看后文字整理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三:在线观看后文字整理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
专家认为,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职业高中必须尽快实现优化发展。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是指,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在内的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与15~17岁年龄人口数的比例。
我省这一数字已从2005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95%,在全国名列前茅。
不过,其中职业高中的贡献率明显偏小,这直接导致了近几年来频发的技工荒。
据统计,目前我省技术工人中,只有5%是高级工,与发达国家超过35%的比例相距甚远。
仅南京一市的技工缺口就超过20万。
高素质的技工短缺已严重影响了生产中的技术核心,阻碍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迫在眉睫。
除了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外,《规划纲要》提出,从2011年起,在全省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指出,在政策和体制的设计上,让他们在今后的升学有通道,也有潜力。
这一措施的推行,对今后的招生,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促进作用。
也有专家提出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建设综合高中的发展模式。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一军指出,让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有机结合起来,比方说在资源上综合,在发展方向上综合,在课程设置上也实现一种综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出一种复合型的人才。
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一、常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常熟紧扣发展主题主线,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主要表现为:首先,全力攻坚克难,稳增长、促转型收获新成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有效增强。
其次,突出功能配套,城市建设管理呈现新面貌。
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第三,坚持富民优先,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突破。
富民强村步伐加快,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事业更加均衡,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强化。
第四,着力改革攻坚,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载体创新取得新成果。
第五,提升服务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依法行政不断深化,行政效能更加高效,勤政廉政继续加强。
另一方面,尽管常熟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约束和瓶颈,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方面:产业结构偏低端,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服务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急需向高端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效益方面,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导致许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人均公共资源不足、城市承载过重等等。
城市建设方面:由于前期城市规划过于突出主城区,产业及人口过于集聚在主城区,导致公共资源空间布局不均,乡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相对供给不足,城乡差距较大。
对外交通过于依赖公路交通,铁路水路等交通方式发展仍滞后,市内交通中公共交通比重偏低,加重交通拥堵及空气污染。
民生方面: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差距较大,加之产业结构偏重劳动密集型,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导致公共服务资源的供需结构严重不匹配。
一方面,主城区服务质量较高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严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乡镇服务质量较低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使用率偏低。
苏州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苏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思辩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6122229课题承担人范建兵 金鑫所在单位苏州学府中学校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活动记录表附件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思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主持人:范建兵、金鑫一、课题的研究背景2016年9月,教育部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高中课程标准又率先研制了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立德树人顺利落在教学中.《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解决我国当前教育下不善于提出问题、不善于解非常规的数学问题、缺少批评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合作精神等问题,我们思考并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思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本选题研究的初衷不仅仅与教育部这一轮课改有关,也是为了解决我们此前教学研究中的困惑.近几年来,我们学府中学针对青年教师多,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的特定校情,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我梦想、我快速、我热情”的生活态度,打造“自主、思辩、展示”的合作式学习课堂.这种顺应新课改理念的做法让我们初步尝试到课堂改革的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惑.近时期,我们一直在思考:我校的课堂改革已经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但这只是开始,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内涵,优化结构,完善方法,使之更科学、更明晰,更易于老师实践操作和深入研究,更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于是提出了“思辨课堂”的这一挑战型课堂模式.“思辨课堂”是我校在多年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和倡导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从我校“小组合作学习”土壤中产生,又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超越,是我校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一次再探索.它将有利于构建我校新的学校文化,实现数学教学行为的措施科学化、方法最优化、效益最大化,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课题的核心概念1.学生核心素养素养,即素质与涵养,是一种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一种综合了的知识、能力、行为习惯等人格化特征的集中反映.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2.思辨课堂是指以问题思考、辨析为主线,运用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优化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由思生疑、由疑促问、由问引辩、由辩释疑的创新学习方式.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1世纪以来,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及台湾等地区纷纷启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如:教学与发展理论、暗示教学法、合作教育学等.这些理论和模式,无一不把创新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但是,这些教学模式也明显暴露出一些弊病,如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讲授法等.我国很多地方开展了“研究型课程”的改革、实践和探索,其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思辨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生长点.“思辨课堂”的研究和实施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趋势,基于对洋思、杜郎口的学习和研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建构“思辨课堂”教学基本策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师是实施思辨课堂的引导者,思辨课堂的研究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进.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通过教学实践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即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内涵的展现、价值意义探讨等宏观研究,对于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或课例方面的微观探索则十分薄弱,本课题希望通过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思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老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及老师在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充分关注,引领学生成长,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收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对当前我校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理解和认知现状进行调查.2.通过对“小组合作式学习”与“思辨课堂”的深度融合,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智慧.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思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分四个子课题进行全面研究.子课题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思辨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思辨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思辨课堂”课堂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4:数学思辨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实践与研究4.初中数学“思辨课堂”的案例研究.包括分年级数学思辨课堂设计、分类型数学思辨课堂设计、分层次的数学思辨设计等不同形式的校本案例研究.六、本课题的研究价值1.研究的理论价值:建构数学思想和训练数学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是把数学最精髓的、最本质的思想通过教师的理解和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堂思辨来感悟.学生数学学科思想的形成,对完善数学知识结构,解决数学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形成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而数学素养是其中的灵魂.通过思辨课堂培养数学素养和数学方法,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未有组织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实践和研究.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2.研究的实践价值:(1)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2)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在目前的教育中,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学习和应用脱节、不善表达、不会提问等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阻碍了学生数学的进步和学力的提升,需要一种引领教学的新走向,给学生思考、探究、辨析、释疑的舞台.七、本课题的研究依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思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提出受到下列理论或学说的影响和启发:1.《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思辨课堂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既有群体的合作性和互动性,又具有个体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2.哲学中的思辨理论哲学的“思”,是懂得反思,不断怀疑,敢于批判.思辨的“思”,不仅是思考,更是思维,通过这种课堂策略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哲学的“辨”,辨析、辩论,以“思”为前提,当对某一事物思考后,就需要通过辨证的、完整的表达出来.“辩”可以让多种不同的思维经过碰撞,使思维更加灵活、严谨.哲学的思辨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需要有辨证地思考,有批判的精神,从而提高认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思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辩论、反思,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辨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苏格拉底是思辨研究的鼻祖,他的《产婆术》在今天看来其实就是采用逻辑上的枚举法和归谬法等通过反证的方式来对事物概念进行定义.他最擅长的就是通过运用思辨的方法来阐述和解答问题.他的学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使用的对话方式也是一种思想辩论的方式,通过辩论使人们从现象认识达到本质认识,或者说使人们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程度.3.苏式教育理论.范仲淹创建苏州府学,要求学生“通经致用”,被誉为“苏湖教法”,首创“苏式教育”模式.胡瑗先生首创了分斋教学法,对后世苏州的教育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叶圣陶先生在教改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提出“他们(学生)的本质是创造的”教学观点.4.智慧教育理论.智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是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人发现智慧,协助人发展智慧,指导人应用智慧,激发人创造智慧.儒佛内尔博士就曾说:“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5.对话教育理论.王向华认为,无论古今中外,对话思想的存在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教育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幸福美好地生活,那么利用对话理论构建现代教育,重塑一个以对话为特征的教育世界应成为人类教育发展的一种追求.6.交往实践教育理论.张天宝认为,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心灵对话过程,是一种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7.共生教育理论.共生教育理论认为,影响教育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这些要素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组合,相互作用而合成一个同一整体的建构,进行协作学习,协作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分工合作,期盼的结果是“1+1>2”.8.佐藤学相关教育理论.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里,提倡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追求“互惠学习”,“即积极接受他人的多种意见和认识,并毫无保留地告之自己想法的相互学习.因此,学习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切磋’这种‘合作’方式来实现的.”9.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所有这些理论,都为“思辨课堂”提供了不同视角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认为,数学教学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和学习方式,而忽略学习过程,忽视“人的发展”.因此,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以上述理论为依托,以思辨课堂为平台,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八、本课题的过程分析1.思路:邀请专家深入探究“思辨课堂”的内涵,构建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思辨课堂”教学策略,并在课题研究中总结提升、完善.研究以“思辨”为抓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旨归,通过长线跟踪和持续研究,力求研究出典型案例和可行成果,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2.过程(1)启动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5月)①组建课题研究团队、确定成员分工.②实施调查问卷,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素养认知现状③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④查阅文献,收集材料(2)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9年3月)①建立课题资源库:课题组搜集学习视频材料、理论文本村料等②开设教学研讨课: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资料汇总③深化课例研究:形成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制定改进措施.④听取专家指导: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过程指导,举办专题讲座.(3)结题阶段(2019年3月~2019年6月)①对实践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②汇编专题论文和案例,③聘请专家论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和评价.(4)成果推广阶段:①充分利用本地各种数学教研活动,积极推广本课题研究成果.②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及时运用,促进本校数学教学质量再提升.3.人员分工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可以用它来形象地诠释“思辨课堂”的主张要义: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教育交往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思辨课堂是人对人主体间主动交流的活动,是操作有道,智慧共生的一种学习方式.(1)“思辨课堂”的目标追求明确,直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数学学科方面的素养.(2)“思辨课堂”的要素很清晰.它以问题思考、辨析为主线,是一种由思生疑(思维的敏捷性),、由疑促问(思维的深刻性)、由问引辩(思维的批判性)、由辩释疑(思维的灵活性)的学习方式.课堂设计基本按照四环节展开: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启迪思维、形成问题;表达辩论、探究辨析;理清道理、展示分享.通过思和辩,关注数学能力的成长,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思辨课堂”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完善和优化.《礼记·中(3)庸》曾记载:“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高度重视思辨的核心问题的提出,课堂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4)目前国内外在思辨这方面的研究有不同层面的开展,但基本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思辨课堂却是一个创新的课题.思辨课堂的构建与创新研究,集众家之长,将主体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启发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翻转课堂等有机结合,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思辨教学和核心素养两者既是前端的理论问题,又是一线的实践问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5.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惑(1)参与课题研究老师对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上有偏差,在运用和实践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2)思辨教学和核心素养两个高端理论的深度融合问题.(3)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课堂评价方面如何量化.十、课题研究的保障1.科研能力本课题由教研室陈主任领军,参研人员都是从事初中数学一线的实践者,具有数学教育的专业素质,并且对数学教育有着执着的专业热情,他们具有较宽的数学阅读面和广阔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经常性地在一起交流与反思.所有老师都有省市级课题研究的经历,有很强的课题研究经验.2.研究基础我们针对本课题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在本校图书室翻阅有关课外阅读的书籍、杂志,在中国知网查阅大量理论或数学课外阅读的资料,借鉴专家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寻找本课题实施方案的理论依据.在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方面,针对本课题内容我们讨论了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等,这些工作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下了基础.3.保障条件苏州学府中学是一所新学校.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对教科研的投入非常大.课题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这便于收集信息或开展调查研究,而且大多数成员是热情好学的资深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附件2:论证意见摘要开题专家:朱开群、仲尧明、张必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思辩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从目前教育教学中最热点的“核心素养”入手。
苏州中学十三五规划
内容和行动——行动上的六大措施
2 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 苏州中学以学校核心文化为灵魂,整合国家的课程 方案,结合世界未来人才需求,提炼出苏州中学学 生核心素养体系。独立精神,自由灵魂;信息素养, 创新能力;公共道德,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家国 情怀;身心健康,艺术审美;自我教育,终身学习。
学术型高中
学术引领 志趣导向 面向个体
目标和内涵——内涵
教师发展目标
学者型 厚度 专家型 深度 教育家型 高度
专业精神 专业修养 专业能力
目标和内见识
视野开阔
胆识
敢于创造
内容和行动
内容和行动——行动上的六大措施
1 建设“学术型”教师队伍
内容和行动——行动上的六大措施
3 构建“书院制”的课程体系
构建苏州中学道山书院、春雨书院、碧霞书院三大 书院,七类课程体系,指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 关要求,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 指向未来世界需求人才的能力储备。
内容和行动——行动上的六大措施
三大书院
道山书院重在“人文教育”,旨在打通中国传统文 化的文史哲,同时融汇东西方人文科学。 春雨书院主攻“科学和技术”,着重培养学生的科 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碧霞书院强调“体育和艺术”,注重健康教育和审 美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和审美视界。
江苏省苏州中学 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2016年——2020年
目标和内涵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
XX市中长期教育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一、现实基础:基本实现教育二、形势:以的教育培养的人才三、总体战略: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一)指导思想(二)战略主题(三)工作方针(四)总体目标四、主要任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五)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持续(六)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七)推进优质创新(八)推进终身教育互动(九)推进城乡教育(十)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十一)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十二)提升区域教育国际竞争力(十三)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十四)提升教育机制创新能力五、重点工程: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和品牌(十五)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区建设工程(十六)特殊教育按需供教工程(十七)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十八)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创优工程(十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二十)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二十一)民办教育健康有序促进工程(二十二)姑苏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二十三)国际学校和海外建设工程(二十四)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六、保障机制:增强教育的合力和活力(二十五)注重统筹协调(二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二十七)党的建设(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教(二十九)强化教育科研(三十)组织实施为深入落实科学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苏州经济新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中长期教育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基本实现教育苏州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先后有51名状元、1500余名进士出自苏州,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104名。
新成立特别是以来,各级党委和府高度重视教育,全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1982年,率先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率先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段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2006年,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全市在校学生达125万多人,在职教职工近9万人;有幼儿园405所,其中省、市优质幼儿园316所;有小学334所、初中189所,全部建成XX市教育学校;有普通高中67所,其中公办高中全部建成省三星级高中,四星级高中达31所;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其中省三星级职业学校8所,省高水平示范性(四星级)职业学校7所;有普通高等学校20所、学院4所;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子女学校1所。
苏州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江苏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苏州市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苏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
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为推动苏州教育发展率先迈上新台阶,在总结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基础上,根据《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论(一)“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健康稳步发展,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立的教育事业各项发展目标。
——教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基本确保教育经费“三增长二提高”。
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229.6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54.8亿元。
教育经费总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93.6%和114%。
全市共计新建、改扩建410所学校(幼儿园),提供新增学位共计26.84万个。
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办学校校舍全面达到抗震要求。
学校布局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推进,启动实施“姑苏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
成立苏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吸收社会资金支持教育发展。
教育装备现代化稳步推进。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5%,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10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2.9%,老年教育普及率达35.4%,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1.9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5.4年。
2013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
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苏州科技学院升格为苏州科技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分校落户苏州开学招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熟中学“十三·五”(2016~2020年)办学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部分学校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1)一、发展背景 (1)二、发展现状 (1)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办学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展望 (3)一、指导思想 (3)二、目标展望 (3)第三部分“十三五”时期学校办学发展的主要措施 (3)一、坚持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3)二、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4)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5)四、立足教学研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7)五、探索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7)六、坚持特色发展,铸造优质教育品牌 (8)第四部分保障系统与实施进度 (11)一、保障系统 (11)二、实施进度 (13)二〇一六年五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发展现代化、特色化、精细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特色发展,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依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一、发展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这些变化和需求对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发展现状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前身是1938年创办于重庆合川的国立第二中学。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移址常熟,更名为江苏省立常熟中学,1953年定名为江苏省常熟中学。
1956年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0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0年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高中,2000年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1998年学校整体迁入新址。
2000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9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复审。
学校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工作亮点纷呈。
1.办学条件有新改善。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十二五期间,新建了图文信息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改扩建了学生食堂,对实验楼进行升级改造,装备了微格教室、数字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技术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教学楼和办公楼安装了多台直饮水设备,使生活设施更为齐全。
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2.队伍建设有新突破。
学校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依托常熟市名师工作室、校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等平台,造就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教育硕士学历、学位的教师有49名;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17人,常熟市级学科带头人84人,常熟市教学能手教学能手55人,常熟市德育带头人5人,德育能手9人。
3.素质教育有新成效。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认真落实各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同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为目标,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
省级课程基地——“虞山文化课程基地”建成后,以课程丰富内涵,以基地拓展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体验,实现个性健康发展。
辩论队、文学社、合唱团等各类学生社团均取得了佳绩,其中辩论队获全国第三名并应邀参加马来西亚国际辩论赛。
十二五期间,学生奥赛成绩骄人,获化学国际金牌一枚,化学全国金牌两枚、银牌一枚,数学全国金牌一枚、银牌一枚。
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连年在大市范围内名列第一。
4.办学特色有新亮点。
学校传承悠久的地方文化传统,发扬国立二中的治学精神,学生乐学,教师善教,逐步形成了以“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为双翼的办学特色。
学校开设了全球认证的GAC国际大学预科课程,毕业生全部被全美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录取。
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赴澳、英、新、美等国修学旅行,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北墨布中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AC·雷诺兹高中等国外高中结为友好学校,每年接待数批来访的国外师生,为中外学生搭建相互了解,共同提高的平台。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彰显办学特色,挖掘学校发展潜力,是学校不懈追求努力探索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校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为特征的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制度安排。
学校要思考如何依据教育部《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2.优秀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大力度。
目前,教师中有缺乏不断学习的观念,在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等方面滞后于现代教育的现象;优秀教师数量和学校声誉尚不成正比,教育教学核心团队的打造力度不够。
学校要思考如何加大力度培养名优教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创新机制,优化管理,努力壮大优秀教师、名优教师群体。
3.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还需提高。
2015年3月30日,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从核心素养到学生素养,关键需要形成课程、走进课堂,落实到学生的身上。
学校如何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
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办学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展望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思路,进一步发扬“明理实学”的校风,进一步秉承“严谨、创新、奉献”的教风,进一步建设“自学、自治、自强”的学风,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为常熟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体系完备、优质均衡、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现代教育名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目标展望1.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锻造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学科省中、学术省中、课程省中、文化省中”品牌,把学校建成达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美誉度的江苏省五星级普通高中。
2.具体目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根据《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健全《江苏省常熟中学章程》,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学校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提高教育法治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引导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全体教师规范教学行为。
探索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和未成年学生法律援助机制。
依法保障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坚持立德树人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心骨,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努力增强学校德育的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构生活德育模式,关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指针,努力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合理,在江苏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队伍。
到2020年,力争培养2-3名江苏省特级教师;新增15名左右苏州市级带头人,总数达到30名左右;常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中硕士学位比例达到34%。
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加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建成江苏省级理科课程基地;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教学手段,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进一步构建全员参与的新型教学研究模式,走内涵发展道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健全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新生。
加快教育开放进程。
坚持“融合、创新”的原则,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融会国内外各方面优质资源的智慧与特长,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
充分借鉴国内外知名高中学校的经验、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培养具有开放型品质、国际视野的现代师生。
十三五期间,再确定1-2所优质的国外合作学校。
开设国际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
凸显办学特色品牌。
进一步凸显以下两项办学特色:课程改革特色,校园文化特色。
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特点和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
围绕“建设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浓郁的人文气息、培育求实的科学精神、营造高雅的校园文明”来建设校园文化。
进一步打造“学科省中、学术省中、课程省中、文化省中”的优质教育品牌,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践行幸福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部分“十三五”时期学校办学发展的主要措施一、坚持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依法治校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必须在管理中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组织的对话与合作,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深化内部改革。
继续深化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条块相结合、以年级部为基础的级部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严密科学的管理体系。
不断建立、完善和推行公开竞聘、民主选聘的选拔机制,激发教师管理学校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全校教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行民主管理。
增强校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及时公开校务、党务;完善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事项须广泛征询意见,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
创新评价机制。
探索和创新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的各类评价小组,全方位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精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