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无菌检查法验证PPT课件(29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组:对照组,0.1%蛋白胨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 白胨缓冲液,加少量微生物(接种量少于100cfu).
C组:阳性对照组,不经中和处理,将实验菌株 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少于100cfu)。
b.结果分析:A组与B组微生物生长数量相似,表明中 和剂的中和方式有效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如果B 组与C组的微生物数量相似,表明样品预处理用中 和剂的毒性、检测程序和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微 生物生长。样品如无抑菌性,省去B组试验,A组 与C组直接比较。A组微生物生长数量不及C组微 生物生长数量,表明试验用器具材料或培养条件 等方面存在对微生物生长不利因素。
3.2 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培训。
3.3 设备、器件、材料:经处理必须符合无菌要求, 培养箱的温度指示装置要校验。
3.4 培养基:
3.4.1 按药典规定处方配制,采用经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 灭菌。
3.4.2 保存:2-25 ℃避光保存;期限:非密闭容器3周, 密闭容器1年。
3.4.3 培养基适用性、无菌性、灵敏度检查。
b) 稀释中和法:利用降低供试品的相对浓度,将样 品稀释至最低抑菌浓度下进行。
c) 薄膜过滤法:利用体积差异分离,通过薄膜过滤, 微生物被截于滤膜,培养薄膜观察有无微生物生 长。各方法组合运用,效果更好。
③ 验证方法:
a.验证分组:
A组:样品组,适当方法中和样品,加入少量验证微 生物(接种量少于100cfu)。
3.5.3 依据供试品的特性选择稀释液、冲洗液。
四、无菌检查法验证:
4.1 原理:验证的所有环境、培养基、菌株、稀释液、 冲洗液均与日常检查方法相一致、并符合相关规 定。
4.2 验证分类: ① 前验证:建立无菌检查方法时。 ② 再验证:修订检查方法时。 ③ 定期验证:供试品组合或原检查条件改变。
4.3 验证方案制定原则:
c.为考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验证至少需3 个不同批次的同类样品,分别进行3次验证实验。
五、供试品无菌检查验证:
5.1 按药典要求确定检验数量、检验量、设立阳性对 照和阴性对照。
5.2供试品无菌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与验证方法相同。
5.3直接接种法验证试验:
5.3.1 供试品有抑菌时,按培养基灵敏度试验的菌种,向该种 无菌检查培养基内加入该微生物,每种培养基接2瓶,每 瓶接种量控制10-100cfu之间。
① 确定抑菌作用(抑细菌、真菌试验验证),选择 敏感菌株对供试品抑菌活性去除效果检验(阳性 菌回收试验)。
② 消除样品抑菌性的方法验证:
a) 化学钝化中和法(化学试剂中合法):利用化学 (生物)专属性灭活,常用钝化剂有:对氨基苯 甲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等。薄膜过滤法和 直接接种法也可用。对化学中和剂不敏感的样品, 用酶中和,如β -内转氨酶。
无菌检查法验证
张荣玉
一、概述:
1.1 定义: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的无菌的药品、医疗 器具、原料、辅料及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 法。
2.1验证的必要性和意义:
①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检查供试品无菌的适合性。
② 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准确性和 重现性;检查方法的完整性。
③ 与同药品无菌检查接轨。
④ 通过对不同品种、批号的无菌检查比较;对 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5.3.2 参照药典规定确定培养基用量,按无菌检查要求向上 述其中一瓶加入规定量供试品,另一瓶为阳性对照。
5.3.3 将种好的容器按药典规定温度培养14 days。
5.3.4 验证结果评价:
供试品与阳性对照相比、供试品容器内微生物生长不明显, 说明有抑菌性。可使用中和剂如比温-80。 β-内酰胺酶 等消除抑菌效果。中和剂不能消除抑菌作用,适当增加培 养基体积稀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存在问题:
2.1 专业人才少,缺乏相应的培训和管理。 2.2 工作量大,导致操作不规范。 2.3 检验方法缺陷,如直接种法可操作性差,引入
污染的风险较大。 2.4 试验条件的影响 ① 环境影响 ② 培养基、稀释剂、冲洗液。 ③ 所用品、器具清洁灭菌。
三、无菌检查的试验要求:
3.1 环境:10000级局部以下100级,布局符合无菌 操作要求;或隔离系统(生物安全柜)。
有抑菌作用
通过验证 实验判
无抑菌作用
去除抑菌作用 验证抑菌活性去除方法的有 效性及对污染菌检出物影响
检验
4.5 验证方法:
4.5.1 制备验证试验菌液,按药典方法配制菌液。 4.5.2 选择配制适合的培养基、稀释液、冲洗液。 4.5.3 供试品的处理: ① 验证所用的溶解剂、稀释剂、助溶剂、破乳剂等
3.4.4 灵敏度检查:
3.4.4.1检查用菌株传代不得超过5代。 3.4.4.2常用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像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胞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3.4.4.3菌液配制、保存、接种培养按药典要求。 3.4.4.4结果判断:空白对照应无细菌增长,加菌液的培养基管均
的有效性,使用量及微生物生长无影响。 ② 验证加热温度、离心速度和时间对微生物生长或
分布无影响。 ③ 不需前处理的供试品免做。
4.5.4 无抑菌性样品的验证方法:依据产品溶解性和 微生物限度选择合适的中性稀释剂溶解和稀释, 用直接接种法验证,常用中性稀释液或淋洗液。
4.5.5 具有抑菌性样品的验证方法:
① 供试品的抑菌性,敏感菌种选择;适当的方法消除 或降低抑菌性。
② 样品的预处理方式能有效抵消(或中和)产品的 抑菌性。
③ 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验过程、培养条件均不影 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④ 验证记录真实完整地记录所做试验。
4.4 验证重点环节分布:
样品
需前处理 不需前处理
验证前处理方法对污染菌生长,检出影响
生长良好,培养基灵敏度符合要求。
3.5 稀释液、冲洗液:
3.5.1 按药典规定配制后采用经验证的灭菌程序灭菌。 3.5.2常用稀释液、冲洗液:
0.1%蛋白胨水液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无菌0.1%氯化钠液 中性磷酸盐缓冲液 含0.1%聚山梨酯(吐温-80 ℃)的0.1%蛋白胨水溶液
C组:阳性对照组,不经中和处理,将实验菌株 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少于100cfu)。
b.结果分析:A组与B组微生物生长数量相似,表明中 和剂的中和方式有效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如果B 组与C组的微生物数量相似,表明样品预处理用中 和剂的毒性、检测程序和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微 生物生长。样品如无抑菌性,省去B组试验,A组 与C组直接比较。A组微生物生长数量不及C组微 生物生长数量,表明试验用器具材料或培养条件 等方面存在对微生物生长不利因素。
3.2 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培训。
3.3 设备、器件、材料:经处理必须符合无菌要求, 培养箱的温度指示装置要校验。
3.4 培养基:
3.4.1 按药典规定处方配制,采用经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 灭菌。
3.4.2 保存:2-25 ℃避光保存;期限:非密闭容器3周, 密闭容器1年。
3.4.3 培养基适用性、无菌性、灵敏度检查。
b) 稀释中和法:利用降低供试品的相对浓度,将样 品稀释至最低抑菌浓度下进行。
c) 薄膜过滤法:利用体积差异分离,通过薄膜过滤, 微生物被截于滤膜,培养薄膜观察有无微生物生 长。各方法组合运用,效果更好。
③ 验证方法:
a.验证分组:
A组:样品组,适当方法中和样品,加入少量验证微 生物(接种量少于100cfu)。
3.5.3 依据供试品的特性选择稀释液、冲洗液。
四、无菌检查法验证:
4.1 原理:验证的所有环境、培养基、菌株、稀释液、 冲洗液均与日常检查方法相一致、并符合相关规 定。
4.2 验证分类: ① 前验证:建立无菌检查方法时。 ② 再验证:修订检查方法时。 ③ 定期验证:供试品组合或原检查条件改变。
4.3 验证方案制定原则:
c.为考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验证至少需3 个不同批次的同类样品,分别进行3次验证实验。
五、供试品无菌检查验证:
5.1 按药典要求确定检验数量、检验量、设立阳性对 照和阴性对照。
5.2供试品无菌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与验证方法相同。
5.3直接接种法验证试验:
5.3.1 供试品有抑菌时,按培养基灵敏度试验的菌种,向该种 无菌检查培养基内加入该微生物,每种培养基接2瓶,每 瓶接种量控制10-100cfu之间。
① 确定抑菌作用(抑细菌、真菌试验验证),选择 敏感菌株对供试品抑菌活性去除效果检验(阳性 菌回收试验)。
② 消除样品抑菌性的方法验证:
a) 化学钝化中和法(化学试剂中合法):利用化学 (生物)专属性灭活,常用钝化剂有:对氨基苯 甲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等。薄膜过滤法和 直接接种法也可用。对化学中和剂不敏感的样品, 用酶中和,如β -内转氨酶。
无菌检查法验证
张荣玉
一、概述:
1.1 定义: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的无菌的药品、医疗 器具、原料、辅料及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 法。
2.1验证的必要性和意义:
①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检查供试品无菌的适合性。
② 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准确性和 重现性;检查方法的完整性。
③ 与同药品无菌检查接轨。
④ 通过对不同品种、批号的无菌检查比较;对 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5.3.2 参照药典规定确定培养基用量,按无菌检查要求向上 述其中一瓶加入规定量供试品,另一瓶为阳性对照。
5.3.3 将种好的容器按药典规定温度培养14 days。
5.3.4 验证结果评价:
供试品与阳性对照相比、供试品容器内微生物生长不明显, 说明有抑菌性。可使用中和剂如比温-80。 β-内酰胺酶 等消除抑菌效果。中和剂不能消除抑菌作用,适当增加培 养基体积稀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存在问题:
2.1 专业人才少,缺乏相应的培训和管理。 2.2 工作量大,导致操作不规范。 2.3 检验方法缺陷,如直接种法可操作性差,引入
污染的风险较大。 2.4 试验条件的影响 ① 环境影响 ② 培养基、稀释剂、冲洗液。 ③ 所用品、器具清洁灭菌。
三、无菌检查的试验要求:
3.1 环境:10000级局部以下100级,布局符合无菌 操作要求;或隔离系统(生物安全柜)。
有抑菌作用
通过验证 实验判
无抑菌作用
去除抑菌作用 验证抑菌活性去除方法的有 效性及对污染菌检出物影响
检验
4.5 验证方法:
4.5.1 制备验证试验菌液,按药典方法配制菌液。 4.5.2 选择配制适合的培养基、稀释液、冲洗液。 4.5.3 供试品的处理: ① 验证所用的溶解剂、稀释剂、助溶剂、破乳剂等
3.4.4 灵敏度检查:
3.4.4.1检查用菌株传代不得超过5代。 3.4.4.2常用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像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胞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3.4.4.3菌液配制、保存、接种培养按药典要求。 3.4.4.4结果判断:空白对照应无细菌增长,加菌液的培养基管均
的有效性,使用量及微生物生长无影响。 ② 验证加热温度、离心速度和时间对微生物生长或
分布无影响。 ③ 不需前处理的供试品免做。
4.5.4 无抑菌性样品的验证方法:依据产品溶解性和 微生物限度选择合适的中性稀释剂溶解和稀释, 用直接接种法验证,常用中性稀释液或淋洗液。
4.5.5 具有抑菌性样品的验证方法:
① 供试品的抑菌性,敏感菌种选择;适当的方法消除 或降低抑菌性。
② 样品的预处理方式能有效抵消(或中和)产品的 抑菌性。
③ 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验过程、培养条件均不影 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④ 验证记录真实完整地记录所做试验。
4.4 验证重点环节分布:
样品
需前处理 不需前处理
验证前处理方法对污染菌生长,检出影响
生长良好,培养基灵敏度符合要求。
3.5 稀释液、冲洗液:
3.5.1 按药典规定配制后采用经验证的灭菌程序灭菌。 3.5.2常用稀释液、冲洗液:
0.1%蛋白胨水液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无菌0.1%氯化钠液 中性磷酸盐缓冲液 含0.1%聚山梨酯(吐温-80 ℃)的0.1%蛋白胨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