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消费主义现象的成因探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拥有各种资源以及相应的消费能力。
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不合理的。
本文将探讨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
一、消费信仰与生活方式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大量宣传和广告的影响下,很容易形成消费信仰和生活方式,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盲目消费;例如购买名牌服饰、鞋包、虚荣用品等。
这些非理性消费行为在其社交网络上也广泛传播。
当然,这也是一种社交行为,通过对消费的炫耀来获取朋友的认同和赞誉。
二、焦虑心理的影响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在求职、升学、竞争等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很多学生感到焦虑。
这种焦虑状态会促使他们选择消费来进行疏解和缓解,例如去旅游、购物、看电影等。
三、虚荣扭曲的心理在当代社会,物质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陷入了虚荣扭曲的心理状态中,只需要拥有所谓的名牌、高端产品等,就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有价值。
这种非理性的消费现象往往与自我价值评估相关,他们认为只要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就能得到更多的赞誉和认可。
四、缺乏理财意识和能力很多大学生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基础知识和经验,对财务规划和理财意识缺乏了解,导致消费过度,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
例如:购买无聊的虚拟物品、灯牌汽车改装等,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五、社交网络的影响现代大学生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交流和社交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他们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主要源头。
很多学生在看到其他人的炫耀和消费的习惯后,自己也想要拥有这些东西,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六、信用卡和分期付款信用卡和分期付款是非常方便的支付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会成为非理性消费的催化剂。
当学生利用信用卡或分期付款购买商品时,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的商品,而无视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
总的来说,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多种多样,消费信仰、焦虑心理、虚荣扭曲的心理、缺乏理财意识和能力、社交网络的影响,以及信用卡和分期付款等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的原因:
1.社交压力:大学生一方面需要展示自己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担心被人嫌弃、不受欢迎。
由此,他们会去追求更高档次的消费品,表现出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
2.沉溺于消费文化: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认为拥有昂贵的物品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和价值。
此外,还可能涉及到时尚、潮流的追求,过度追求潮流造成了不良的消费心理。
3.缺乏理财意识:大学生往往没有经历过独立生活,而父母提供了舒适的家庭经济条件,使得大学生缺乏对金钱的正确认识。
缺乏理财意识是导致他们不合理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策:
1.培养理性消费观念: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消费品真正的价值,明确自己的消费水平和条件,知道如何高效地利用自己的金钱。
比如,在购买商品时,应该参考产品的价格、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2.强化理财意识:大学生应该开始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定期规划和核算自己的生活费用。
每个月将部分资金定向存入储蓄账户,长期利用利率回报进行理财。
3.建立正确的社交心态:大学生应该摆脱社交压力,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并独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值得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交地位而过度消费。
4.适当借鉴先进经验:可以向经济学老师、成功理财的朋友,以及著名经济学家等取经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金钱。
浅谈当代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成因及应对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成因及应对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热门话题。
本文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也从大学生心理、外部因素与个人因素探讨了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与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经济来源于父母资助有83.2%、其中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有9.7%、个人兼职收入有7.1%。
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依赖于父母以及家庭的资助,但部分大学生所享受的生活档次之高与其收入水平相差甚多,甚至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现阶段的部分大学生在诸多消费行为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且部分不合理消费已然开始侵害大学生的消费观。
一、大学生不合理消费心理及原因1、攀比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指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
攀比消费作为攀比心理的具体表现之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1]。
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不断购买名牌衣服、鞋包、化妆品和电脑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完全不考虑实际需求及自身经济实力。
这导致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消费轨道,形成不良消费观和价值观。
看到身边的同学穿着上万元的一双老爹鞋,苹果xs某些同学的内心就燥热不止,心里想着他们有我也可以有,于是就做了“吃土月光”一族,尽管已经这样,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家里能否支撑自己如此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不合理消费艾瑞网于2018年发布的《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2]显示,大学生中,女生每月日常消费的主要领域56.8%为食品饮料、66.0%为日化用品、69.9%为服饰鞋包、17.2%用于个人爱好、32.7%用于人际关系支出;男生每月日常消费的主要领域58.5%用于食品饮料、42.4%用于个人爱好、46.7%用于人际关系、27.3%用于日化用品、38.1%用于服饰鞋包。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食品上的消费力度较大,而女生在化妆品、衣服、包包方面消费力度较大,物质层面花费太多。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探索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探索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往往是由于消费动机的驱动所引起的。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情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复杂多样,下面对其中一些常见的消费动机进行分析探讨。
一、审美需求审美需求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信仰。
在这个时代,“颜值即正义”的观念深入人心,身材、穿着、化妆等方面的审美需求在大学生中尤为显著。
有时候,大学生购买消费品时,不是因为实用性,而是因为其具备良好的审美价值。
且不说时尚潮流的服装、饰品、化妆品等必备品,就连一些日用品,如杯子、笔记本等,也以外观漂亮、配色高级为主要购买因素。
二、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相互沟通、了解和互动的重要方式。
在校园里,大学生们与同学、教师、朋友交往的频繁程度非常高,因此满足社交需求的商品也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驱动。
在大学里,吃饭、购物、旅游、聚会等活动常常需要消费,此时选择一些质量优异、价格适中的商品,能够自我满足对于社交需求的期望,也能够提高自己在众人中的地位和口碑。
三、攀比心理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确实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很浓厚,尤其是在消费的过程中。
有时候,同学之间的攀比甚至会令个别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而将自己推入经济困难的境地。
比如,在大学生群中,有同学炫耀买了一条价值五千元的手链,于是另一名同学也决定买一条更加昂贵的手链,以显示自己的“高端品味”,而不顾一切地去挤压自己的经济手段。
四、补偿心理大学生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前景不确定等等,为了减轻这些压力,他们会选择一些外在的方式来调节内心的情绪,如购物、旅游、打游戏等等。
他们认为通过消费可以得到一种短暂的满足感,帮助自己忘却一些烦恼,提升心情。
总之,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动机千差万别,有时甚至各种动机交织在一起。
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正确的消费观念非常重要。
首先,应当明确哪些东西是必需品,哪些是非必需品。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完整版)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一)个人自身因素消费的无计划性与盲目性,储蓄观念淡薄。
大学生都是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没有太多的用钱经历,加之在不正确消费观念的影响下,盲目的跟随前卫潮流,缺少消费理性,根本不懂得去有计划的开支。
一个人除了有智商和情商之外,还有自己的财商,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有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1]。
多数学生认为,理财是工作以后的事情,有些学生经常开学时“腰缠万贯”,放假时口袋却“空空如也”,他们很少有储蓄意识。
(二)社会因素第一,国外消费思潮的涌入。
伴随改革开放深入的同时,国外各种消费主义思潮也趁机涌入了进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
其中,影响最大的尤属后现代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就是把放纵与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日益超前化、世俗化。
第二,国内消费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风气的兴起。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拉动经济的增长,国家鼓励公民消费,国内掀起了一股消费热。
另外,社会上也还存在着以骄奢淫逸为荣的不良风气,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加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袭,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认为只要有钱,吃喝玩乐乃是天经地义的。
(三)家庭因素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分的宠爱,促使了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的产生。
另外,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是不容忽视的。
那些大手大脚、漫无规划的家庭消费必然容易助长子女的任性以及花钱无计划。
(四)校园环境因素首先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完全形成的特殊时期,自觉意识不够高,经验也不足,自尊心又较强,很容易受学校其他学生消费的影响,甚至造成讲“面子”等攀比之风盛行。
此外,学校缺乏适当消费观的专题教育。
近些年来,学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是以后应对工作的能力放在了首位,而理想信念的教育则比较缺乏,尤其是对节俭与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失之偏颇。
当代大学生过度消费形成机理研究
当代大学生过度消费形成机理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过度消费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心理因素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过度消费的重要原因。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心理感受性,对消费物品所激发的情感刺激较为敏感,往往会因一时的心理冲动而进行过度消费。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商家还会通过广告、推销和媒体等手段来刺激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享受更多的社会地位,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选择过度消费。
第二,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过度消费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许多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家庭成员往往会因过度溺爱而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此外,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比如,一些大学校园中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商铺,学生们在校内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商家的广告和推销的影响,从而选择更多的消费。
第三,个人因素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过度消费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在消费时往往缺乏判断力、理性思维和计划性。
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消费知识和消费技巧,往往导致选择不合适的消费方式,进而过度消费。
针对以上三种原因,一些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被采取。
首先,个人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当学生在消费时,需要有足够的心理调节和抗挫能力,从而能够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理性、稳健地进行消费。
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应该适度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从家庭环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形成俭约、勤俭、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消费教育的宣传和引导,从根本上遏制过度消费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盲目消费分析报告
大学生盲目消费分析报告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习惯和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交需求的提高,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存在盲目消费的现象。
本报告旨在分析大学生盲目消费的原因、表现以及对其生活和个人经济状况的影响,以期引起大家对于理性消费的重视。
一、大学生盲目消费的原因1. 社交压力:大学生在校园中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巨大社交压力。
在一些社交场合,有的学生为了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购置昂贵的物品。
2. 虚荣心理:个别大学生对于名牌和流行物品有较高的关注度,追求时尚潮流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追逐潮流,盲目消费。
3. 自我价值认同:一些大学生通过购买高价值的商品来证明自己在物质上的价值感,以此来缓解心理上的不安和自卑感。
二、大学生盲目消费的表现1. 不理财: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个人财务并不关注,没有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消费。
大部分时间,他们的消费只是凭借一时欲望进行的,没有将长远利益考虑在内。
2. 乱花钱:大学生在生活上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如频繁外出就餐、购买各种无用物品等。
这种浪费通常是由于对自己消费水平的盲目自信和过度消费的需求驱动。
3. 负债压力:部分大学生由于盲目消费过程中超出个人承受能力,导致负债累累。
其中包括信用卡透支、贷款借款等情况,这对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对大学生生活和个人经济状况的影响1. 生活压力增加:盲目消费导致大学生财务状况不稳定,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增加了生活的压力,甚至为此产生心理困扰。
2. 理财意识淡薄:由于没有理性消费的意识和经验,大学生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理财计划,并且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3. 降低经济实力:长期盲目消费导致大学生的财务状况恶化,给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1. 增强理财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习惯。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作为社会中的重要一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经济状况,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
一、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消费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
社会上对于个人消费的重视和追求,使得现代大学生也受到了消费文化的影响,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品质和物质享受。
许多大学生倾向于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使得他们对消费品的依赖性增加,容易偏离理性消费的轨道。
媒体和广告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也是一大因素。
各种广告场景中,美丽的衣服、奢侈的美食等生活场景无处不在,促使大学生们对奢侈品消费产生追求。
二、信息不对称与社交压力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大学生对市场的认知不足。
很多大学生对市场上的产品和价格并不了解,容易受到商家的宣传诱导,从而发生非理性消费。
同样,现代社交压力也是一大因素。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需要,很多时候也伴随着消费的行为。
很多大学生为了维护社交关系,会选择去高档场所消费,或者买一些名牌品牌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些行为也容易导致消费过度。
三、金钱管理意识不强现代大学生对金钱理性运用的意识薄弱,这也是导致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许多大学生没有适当培养理财意识,盲目跟风消费,经常会将家庭资金当成了零用钱,甚至一些青年还认为用钱挥霍才是人生的真谛。
很多大学生对于个人收入的来源也并不清晰,一味追求虚荣,过度消费。
解决之道针对以上分析,针对以上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1、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素质。
学校和社会可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加强消费者意识的培育,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增强抗诱惑力,使大学生能够理性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和水平。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现代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消费,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些非理性行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有社会环境、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也与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心理状态有关。
本文将从社会环境、个人心理和认知等方面对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社会环境是导致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大学生大多没有经济来源,但是社会对于消费的热情无疑对大学生们产生了影响。
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一些时尚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大学生们追逐的对象,他们渴望通过非常规的消费方式来获取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一些虚假的社交媒体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知,使得他们对于消费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将消费与迎合社会眼光混为一谈。
个人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的压力和学业的负担使得大学生们产生了一种消费心理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一些大学生出于对物质的渴求以及对于生活质量的向往,常常会进行一些非理性消费,这不仅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会因此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个人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商家通过精心的策划和营销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商品推销,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商品的诱惑,进而进行非理性消费。
个人认知水平的不足也是导致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大多只是学会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对于消费的正确认识。
很多大学生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于消费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使得他们在进行消费时容易偏离正轨,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
一些大学生对于消费有一种盲目的执念,认为通过消费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这种错误的认知也导致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产生。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有诸多方面,这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是一种教育问题。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消费水平也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缺乏理性消费观念,现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导致在经济负担、时间管理等方面都面临许多困难。
一、购物的心理作用
二、社交、娱乐方面的需求
现代大学生普遍有一个社交繁忙的生活,为了追求更好的社交体验和娱乐活动,消费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些消费支出包括:旅游、美食、购物等等。
其中,追求时尚和潮流的消费者,计划购买贵重的服装、鞋子、包包等与时尚潮流相关的产品,以达到在朋友圈和社交圈中显现自己购买力和品味的目的,是名利双收的事情。
三、缺乏理性消费观念
现代大学生缺乏理性消费观念,往往盲目地购物,难以抵制各种促销、打折、限时特惠等销售手段。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现代大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需求,而是为了一时的冲动而去消费,往往过度消费导致花光所有积蓄并陷入财务困境。
四、社会压力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强大的社会压力和繁忙的学习计划,受到各种外来干扰,如同龙卷风式的生活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大学生希望通过购买物品,来缓解压力和疲劳。
但是,一旦过度消费,会导致经济压力的增加,最终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购物的心理作用、社交和娱乐的需求、缺乏理性消费观念以及由于强大的社会压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现代大学生需要增强自我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理性消费,避免陷入消费的误区。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消费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问题,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消费观念的变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与传统的节俭观念相比,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度追求时尚、品牌,对奢侈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成为一些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征。
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消费陷阱与债务问题: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消费观念,容易陷入各种消费陷阱。
过度使用信用卡、短期贷款,导致债务问题逐渐突显。
大学生在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也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经济状况,避免陷入不可收拾的债务漩涡。
三、网络消费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线上购物、虚拟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网络购物可能导致消费过度,甚至成为一种消费病态。
网络上的虚拟社交和广告宣传也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与消费关系:一些大学生通过消费来寻找情感满足和自我认同感。
在一些压力较大的学业和生活环境下,消费成为一种缓解压力、获得短暂快感的手段。
这种消费行为常常是一种负面的心理应对方式,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五、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有必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大学校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经济管理教育,培养他们理性消费的观念。
社会应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
政府和学校可以合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宣传,防范不良消费行为的发生。
六、结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够促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日益突出,给学生们的经济负担和未来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导致个人经济状况堪忧。
探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理性消费,提高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不少学生纷纷加大了消费力度,导致非理性消费的产生。
与此家庭环境、同伴压力、社交媒体、个体心理和消费观念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出现。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通过深入分析家庭环境因素、同伴压力因素、社交媒体因素、个体心理因素以及消费观念教育不足等多方面因素,揭示造成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不同因素的研究,旨在为有效防范和减少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能力,增强经济意识,培养合理理性的消费习惯。
通过本研究,将揭示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根本原因,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提出有效对策建议,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研究对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出问题解决的途径,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提高个人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建设和谐和稳定的家庭关系,培养健康和积极的社会风气。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帮助,同时为相关教育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提升和社会消费环境的改善。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在校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消费观念也逐渐从简单满足生活需要转变为追求个性化和时尚化。
一些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却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是导致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进行着改变。
现代社会对于消费的认知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更多地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奢侈化。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在校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开始追求炫耀和排挤效应,导致了非理性消费的产生。
社交化消费是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和活泼开放的年龄阶段,他们的社交活动频繁且广泛,这也就意味着社交消费的频繁发生。
为了在社交圈中保持形象和地位,一些在校大学生会选择进行非理性的消费,购买一些昂贵的物品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这种消费行为通常是源于对社交需求的过度追求,而非出于对物质需求的合理满足。
媒体和商业广告的影响也是导致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媒体和商业广告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精心设计的广告和宣传手段会不断刺激大学生的购买欲望,甚至误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导致了在校大学生轻率和盲目的购物决策,从而形成非理性消费的行为。
一些在校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也是非理性消费的原因之一。
在校大学生自由度较大,缺乏对自身消费行为的认识和自我控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龄人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消费的行为。
一些在校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考和消费规划,盲目跟风和虚荣心理作祟,因此对于消费的选择和使用常常缺乏理性和合理性,导致了浪费资源和金钱。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社交化消费、媒体和商业广告的影响以及自控能力较弱等方面。
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分析近年来,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愈发普遍,许多大学生在没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过度消费甚至负债消费,这种行为给自己带来经济压力,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原因1.社交压力在大学校园内,同学之间的社交关系非常复杂,社交活动经常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定的消费。
许多大学生为了在社交中不输人,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导致超前消费。
2.信息泛滥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商家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各种消费诱惑随处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对薄弱,对诱惑很难自拔,更容易较大程度上地超前消费。
3.家庭教育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行为影响深远。
一些家庭可能过度宠爱孩子,导致孩子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因而容易出现超前消费的问题。
1.经济压力大学生多数时候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超前消费很容易导致经济压力过大,甚至陷入负债困境。
随着生活成本增加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超前消费的大学生很容易成为经济压力最大的一群。
2.心理压力超前消费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压力。
当发现自己财务状况日益艰难,无法满足生活需求时,大学生很容易因此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消费观念偏差长期的超前消费行为容易让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认为快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造成对未来规划的忽视。
1.正确的消费观念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教育,告诉他们消费要适度,不要为了面子或满足一时的欲望而超前消费。
2.理性消费指导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明确区分消费和投资,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确立长远的消费规划。
3.增加经济知识教育大学生应该增加经济知识教育,了解收入、支出、储蓄、投资等基本财务知识,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能力,规避超前消费的危险。
4.提高社会赋权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经济来源,减少超前消费的可能性。
浅谈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的成因及引导方法
浅谈⼤学⽣过度消费现象的成因及引导⽅法2019-01-30⼀、⾼校⼤学⽣过度消费现象现状(⼀)攀⽐消费部分⼤学⽣在消费时不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和周围的同学相互攀⽐、相互炫耀,⽽不考虑消费是否必要。
此类现象在⼀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中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经常购置名牌⾼档的服装,出⼊⾼消费的娱乐场所,观光旅游,追求⾼档次的各种电⼦产品等。
(⼆) 缺乏理财意识调查显⽰,90%以上的学⽣没有安排过消费计划,37.5%的⼤学⽣,从来没有计算过⾃⼰每⽉、每学期的消费额是多少。
⼤部分⼤学⽣从来没有给⾃⼰的消费记过帐。
在和学⽣的⽇常接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每⽉的⽣活费⽤都超出了预计,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族”。
(三) 趋从消费调查显⽰:许多学⽣在努⼒适应社会和在融⼊周围⼈群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在消费过程中趋从⼼理。
从着装、发型到饮⾷习惯,很多⼤学⽣都是盲⽬从众。
(四) 恋爱消费⼤学⽣因谈恋爱⽽发⽣的过度消费现象在近⼏年增长较为明显,在深受⼤学⽣喜爱的各类偶像剧中此类为爱情⽽不惜⼀掷千⾦的剧情⽐⽐皆是,给⼤学⽣造成了不良的⽰范作⽤。
很多家庭条件⼀般甚⾄并不好的学⽣因谈恋爱⽽每⽉的⽣活费⼊不敷出。
⼆、当前⼤学⽣消费现状成因分析(⼀)⼤学⽣偏颇消费⼼理的驱使⼤学⽣处于⾛向社会的预备期,有着强烈的渴望被尊重、被承认的⼼理。
这种⼼理表现在消费⾏为上,就是对物质⽣活的⾼追求。
他们希望通过富裕的物质⽣活来充实美化⾃⼰的形象,得到周围⼈们的认可和羡慕,以求得⾃尊的满⾜和⼼理的平衡。
这种消费现象⼀旦在学⽣群体中形成为⼀种被认可的统⼀的意识,就会形成⾼物质消费的风⽓。
在推崇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消费⾏为中往往会滋⽣独领风骚的消费⼼理,借此引起⼈们的注意和重视,更好的彰显⾃⼰。
这样,就产⽣了相互攀⽐的消费现象。
这些不合理的消费⼼理导致⼤学⽣过度看重物质消费,⾛⼊过度消费的误区。
(⼆)⾼校对学⽣消费观的教育没有⾜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前,我国⾼校思想教育⼯作主要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政治学习为主,对学⽣的消费⾏为重视的不够。
浅析大学生依赖性消费
浅析大学生依赖性消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各种经济和社会压力,他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依赖性消费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大学生依赖性消费的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依赖性消费的定义依赖性消费是指个人因为心理上的安全感缺失或其他原因,对金融机构、亲友或其他渠道的贷款、赊购等消费方式形成依赖,并且无法自主控制,导致消费行为进一步积累,最终导致个人经济危机。
二、大学生依赖性消费的原因1.社会压力:来自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压力,迫使大学生寻求消费来缓解压力。
2.消费观念:大学生受到媒体和同龄人的影响,形成攀比心态和浮躁心理,导致依赖性消费。
3.金融利益诱惑:各种金融机构为吸引大学生客户提供低息贷款、分期付款等吸引政策,使大学生倾向于依赖性消费。
4.理财知识不足:大学生普遍缺乏理财知识,对于贷款和消费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力。
三、大学生依赖性消费的影响1.经济负担:频繁依赖性消费导致大学生经济压力增大,增加个人负债风险。
2.心理压力:无法还清贷款或赊购金额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学业和生活。
3.人际关系破裂:多次向亲友借贷会损害大学生与亲友之间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破裂。
4.自我发展受限:依赖性消费会让大学生陷入无止境的消费循环,无法拥有积极的自我发展。
四、大学生应对依赖性消费的方法1.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节约意识,避免盲目攀比和浮躁心态,明确消费的目的和必要性。
2.增加理财知识:通过学习理财知识,提高财务素养,正确判断贷款和消费方式的利弊。
3.合理规划消费:制定个人预算,根据收入和支出合理安排消费,避免超支和依赖性消费。
4.积极寻求帮助:如果已经陷入依赖性消费的困境,应当积极向专业机构和亲友寻求帮助,寻求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依赖性消费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知识,才能减少大学生的依赖性消费,确保他们的经济稳定和个人发展。
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原因分析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特征具有冲动性、随意性、攀比性、结构不合理等特点。
当然并不是某一原因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消费不合理、奢侈、浪费、攀比等现象,它是综合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个人因素等。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大体包含两个方面:社会因素、自身所处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很深的影响。
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心理也和此类社会原因有着一定的关联。
由于社会上一些畸形消费观点和舆论的误导,以致使他们以一种非理性的以互相攀比的心态为特征的消费倾向。
一定时期的消费倾向、消费观念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费舆论,也会对这些面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大兴趣的大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在青年群体场所中,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往往更加敏感、迅速。
所以,社会的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特别深刻的。
再有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教育总体水平的不断加深,我国家庭的独生子女化越来越明显。
家长从小就对子女呵护有加,乃至于这些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也成了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特别是子女上大学以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孩子。
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没有过多的参与的社会实践中来,“金钱来之不易”这些词汇在他们心中完全没有概念,以至于他们花钱大手大脚。
2、家庭和学校消费教育缺失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家庭的家长更注重的是子女的文化知识素养的教育,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几乎没有对子女进行过正式且全面的消费方式及消费心理方面的教育,这也导致了子女从小就没有能树立起完整且系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心理,以至于进入大学财政相对独立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
再有就是,大学消费教育的缺失与高校的思想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
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现代在校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在校大学生是当前的一大消费群体。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非理性行为,在购买力与开支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
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使用信用卡消费近年来,信用卡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
信用卡具有方便快捷、信用评级高等优势,不少大学生在经济自理的过程中将信用卡当做了“无底洞”,在不断刷卡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债务问题。
同时,一些大学生也容易被银行或其他商家的优惠政策吸引,不理性地消费了大量超过自身支出能力的商品或服务,往往“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个人健康的财务状态。
二、消费观念混乱目前,许多大学生消费观念仍然不成熟,缺乏对金钱价值的认识。
他们往往将购物和消费当做一种自我满足的方式,追求快乐,无法从整个个人发展和长远的财务规划的角度审视消费。
此外,一些大学生曾受到家庭物质条件限制,成为财产观念弱、消费水平低的群体,前而进入大学后,由于自由度的提升,与陌生环境相遇,他们更容易受到周遭消费导向的影响,进而掀起一股非理性消费、乱花钱的浪潮。
三、社交压力不少大学生在校园中形成了“炫耀消费”的文化,社交压力成为其非理性消费的重要推动力。
大学生与他人比较消费,在追求个性、追求被人群赞扬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消费了很多无谓物品,以求与现代人的消费观念保持一致,错过了理性消费的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我的境况与社会文化的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消费教育的不足所致。
因此,大学生在经济自理中,有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明确个人经济基础状况,并从财务规划这一个更为长远的投资的角度来审视所需和不需的消费,保持克制和冷静,确保个人在经济自理中不会陷入过度支出和债务的困境。
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及对策探析针对当今大学生不良消费的表现,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解决的对策。
标签:消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今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苗儿”,这一代人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思想观念都与以前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的主要表现1.消费追求时尚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新事物,并且敢于尝试新事物。
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已是普遍现象,拥有电脑也不是稀奇事,据调查在某校2007级一个24人的班级中只有1人未使用手机,一个拥有8名同学的寝室有3个人有笔记本电脑。
可见比例之大,数量之多。
此外拥有数码相机、MP3等的同学人数就更多了。
2.消费心理从众性。
从众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因为在我国大学生过的都是集体生活,所以这种从众消费行为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许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品牌服装、化妆品等等。
3.消费结构多样性。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内容非常多样化,不像以前的学生把每月支出的大多数用于生活费用。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上网、娱乐、各种聚会以及谈恋爱花费等日渐成为消费热点。
男同学大都把钱用于上网和娱乐方面,每当有钱的时候就和寝室的同学或者要好的哥们小聚一下,给女友买点漂亮的衣服或礼物。
女同学则主要用于零食、化妆品、上网、交友。
4.消费缺乏计划性。
合理分配开支是消费的基本原则,而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于消费缺乏计划性,有些学生虽制定了计划可很难坚持。
每学期父母给的生活费不会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往往在每学期初的时候比较充裕,所以大手大脚的花钱,毫无节度,到了月底常常是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不得不东挪西借,节衣缩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中消费主义现象的成因探析作者:钟文苑杨大冬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消费是人类的古老行为。
而消费主义的出现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西方,消费主义的盛行与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密不可分。
西方学者对消费主义的研究较早,成果也较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扩大,中国社会也出现了消费主义现象。
消费主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对消费主义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命题,也具有实践意义。
文章把分析的视角转向大学生群体,解构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动因,为高校消费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主义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9-0004-02消费主义是指导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消费理念。
广义上的消费主义还包括具有消费主义特征的各种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崇尚消费至上,将消费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把对商品的占有和享用视为人生价值的终极体现。
消费主义起源于西方,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加之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消费主义逐渐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
中国也出现了消费主义现象。
这一现象更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扩散到了中国的大学校园。
一、大学生中的消费主义现象1.过度消费。
所谓过度消费是指超出个人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活动。
这里的“度”指的是需求的限度和支付的力度。
过度消费的典型特征是在消费时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而是倡导提前消费、盲目攀比和追求高档产品,将拥有昂贵商品作为向他人炫耀的资本。
而现代信贷制度的出现又无疑为过度消费提供了条件。
据调查,信用卡消费和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形式。
信用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为36.7%。
在这36.7%的信用卡使用者中,人均拥有信用卡数量达到1.9张。
除了信用卡,贷款也是许多经济实力有限的大学生获得消费资金的重要渠道。
专门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武汉捷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这一年期间,该公司为2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担保服务,这些学生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苹果牌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
而贷款的年利率最高可达贷款金额的40%。
然而,高利率并未阻断大学生“提前消费”的热情。
在攀比和炫耀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深陷消费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最终债台高筑。
2.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的特点决定了它高昂的价格。
在某些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支出中,购买奢侈品所占的比例很大。
长江日报民调工作室联手腾讯·大楚网进行的一次网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6.97%受访学生称拥有奢侈品。
很多大学生认为不懂名牌就是落伍了。
另一项对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显示,近八成工薪家庭中大学生月平均消费超过了一个成人的消费,越来越多地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而且,一些学生的消费水平已远远超过其基本需求。
3.学习性消费的比重降低。
经济发展加之消费主义的影响使许多以往并不存在的消费项目也开始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使大学生的通讯费用迅速增加。
社会上的友人聚餐、唱歌、旅游等娱乐消费项目也蔓延到大学校园。
某些大学生每月的通讯和娱乐性消费就远远超过了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书籍、参加各种培训课程等学习型消费。
个别大学生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却钟情于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时非名牌产品不要。
在消费费用有限的前提下,唯有靠压缩学习型消费的支出来换取对其他消费需要的满足。
二、大学校园中消费主义现象的成因1.国家经济政策是消费主义出现的宏观动因。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家将消费确定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数据表明,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已经位于全世界的前列。
以“符号消费”为表征的消费主义理念得到某些人的认同。
社会上的消费主义之风之所以刮到大学校园,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消费主义现象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消费主义已成为中国消费行为的主流,不随波逐流便“落伍”了;另一方面,大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等群体中的消费主义行为也会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大学生通常会为了融入这些群体而效仿他们的消费行为,走上消费主义之路。
2.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是消费主义出现的思想动因。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种价值理念并存的社会。
起源于西方的消费主义,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消费行为,实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这种观念在广度和深度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时,便构筑成了一种大众消费文化。
这种观念与西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和未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协调,实际上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控制社会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机制。
消费主义从西方向中国大学校园蔓延时,其作用机制往往不是单一的。
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一种价值理念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可以和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其他多种价值理念一起形成一股作用的“合力”,获得大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3.以广告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是消费主义现象的助推器。
如前文所述,消费主义倡导的是一种“符号消费”,符号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普及大众,扩大影响力。
以报纸、电视、网络为代表的大众媒介无疑是最佳选择。
借助大众媒介的易获得性、受众面广等特点,消费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最有效的推广。
而广告无疑是“最大功臣”。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广告已不再仅仅承担传递商品信息的职责,还要通过传播价值理念进入受众的心理层次,影响受众的思想,进而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
正如列斐伏尔所说,广告不仅复制着物品的物质性及其能感觉到的存在,而且复制着欲望和快乐。
如果说我们是在产品中消费产品,我们在广告中则是消费它的意义。
琳琅满目的商品借助广告形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通过运用华丽的辞藻和各种高科技手段,广告将商品精美的包装和个性、时尚、品位等特质阐释得淋漓尽致。
广告还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抓住消费者心理,在商品宣传中融入人类共同渴望的幸福、幸运、高品质生活等元素,在情感上征服消费者,激起他们的消费需求。
4.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消费心理是消费主义取得大学生认同的心理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
这种特殊性在于是一个生理成熟期和心理稚嫩期并存的时期。
也就是说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很多人的心智尚不健全,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很多事情没有自己的判断力,立场不坚定,容易受人蛊惑,跟风行事。
他们通常有固定的朋友圈,这一圈子中的人大都性格相近、志趣相投。
圈子中某个或某几个威望较高的人通常会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
而“意见领袖”的意见常常能左右圈子里其他人的决策。
具体到消费问题上,很多学生为了融入圈子,获得关注和认同,往往一味效仿“意见领袖”的消费行为,而无视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必要和有价值。
此外,大学生大都对新鲜事物和观念充满好奇和向往,对时尚潮流高度敏感,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誉。
这些特点使那些标榜时尚新潮和引领潮流的产品深受大学生的青睐。
而消费主义所倡导和允诺的美好生活对大学生也极具吸引力,使他们容易追随这一理念。
除了好奇心理,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心理也是消费主义得到大学生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俘获大学生的心,很多商家聘请在青年中极具号召力的人气偶像充当商品的形象代言人。
出于对偶像的盲目崇拜,很多学生忽略商品使用价值和自己的消费能力,以拥有该商品为荣。
偶像代言的商品越多,这些学生的消费支出就越多,消费行为就越疯狂。
5.学校和家庭消费教育的不足是消费主义出现的外在动因。
很多家长还持有再穷不能穷孩子的陈旧观念,这一观念导致家长对子女的消费需求只是一味满足,却从不过问消费的用途,更没有教育子女财富的来之不易,也不指引他们做好理财规划。
家庭消费教育的缺失使很多大学生将父母的财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消费时仅从个人喜好出发,从不考虑现实需求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和家庭消费教育普遍不足一样,高校的消费教育也极为缺失。
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相比,消费教育的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
目前,全国高校中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的高校为数甚少,已开设的课程也大都以消费经济学和投资理财学的方式呈现,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消费教育课程。
而课程内容也基本通过课堂教学展开,教育内容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方法较为呆板,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此外,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而重要的补充,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高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极少涉及到消费教育的内容。
仅有的内容也难逃形式化的弊病,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活动效果难以维持。
总而言之,消费教育的相关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状态,家庭和学校教育并未形成消费教育的连动力,双重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1]罗鑫,廖君.武汉2万大学生贷款买电子产品[N].羊城晚报,2013-3-26.[2]赵剑影.奢侈风蔓延大学校园[N].工人日报,2012-12-14.[3](法)让·鲍德里亚.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3.(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