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19首)

合集下载

偏方大全胃脘痛篇

偏方大全胃脘痛篇

偏方大全胃脘痛篇1.龟肉猪肚治胃痛【用料】乌龟肉200克,猪肚200克,盐少许。

【制用法】将乌龟宰杀去肠脏,洗净,切块。

猪肚洗净切作小块,共放锅内加水、盐炖煮至肉烂。

每日分3次吃完。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胃。

对改善胃病的嗳酸及疼痛效果较好。

2.清炖鲫鱼治虚寒胃痛【用料】鲫鱼250克,橘皮l0克,生姜50克,胡椒2 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和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

生姜切片,洗净后留几片放鱼上,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包扎在纱布内,并将药包填鱼腹内。

加入黄酒、盐、葱和水l5毫升,隔水清炖半小时后,取出药包,放入少许味精即成。

【功效】温中补虚。

主要适用于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也有较好疗效。

3.猪肚胡椒治胃痛久治不愈【用料】猪肚l个,胡椒l0粒,姜5片。

【制用法】将猪肚用醋水反复洗净,纳入胡椒和姜片,隔水炖烂。

每日早晚就饭吃。

【功效】温中下气,补脾调胃。

用治胃痛已久、身体虚弱、饮食减少、日渐消瘦。

4.炖猪肚治胃脘隐痛【用料】猪肚(猪胃)200克,鲜姜50克,肉桂5克。

【制用法】猪肚洗净切丝,同姜与肉桂放在碗内,隔水炖至熟烂,分2次吃完。

【功效】补益脾胃。

治疗脾胃阳虚或胃寒所致的胃脘隐痛、喜热畏寒、吐水、口淡不渴等。

5.田螺壳治胃痛呕酸【用料】田螺壳若干,红糖适量。

【制用法】用新瓦焙干,研为细末。

每次服l5克,红糖水送下,每日2次。

【功效】和胃,止痛。

治胃痛和反胃吐酸、吐食等症。

6.蛤壳香附散止心气痛【用料】海蛤壳(煅)。

香附各l50克。

【制用法】共研成细末。

每服l5克,笋。

日3次。

【功效】解郁止痛。

治胃脘痛,吐酸水。

7.鸡蛋壳炒焦治胃痛【用料】鸡蛋壳。

【制用法】将鸡蛋壳洗净,放入锅内炒黄研成细粉末,每日2—3次,每次3克饭前用开水冲服。

【功效】消食健胃。

治饥饱胃痈、暖气吐酸水,抽筋麻木等。

8.啄木鸟海螵蛸和胃止酸【用料】啄木鸟1只,海螵鞘(墨鱼骨)100克。

【制用法】将啄木鸟去毛及内脏,焙干,与海螵鞘共研成细粉。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慢性胃炎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上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胀问、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本病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以下就是三种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
归脾汤
功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虚,食少不眠,或脾虚不能统血,致血妄行。

药方:人参、白术、茯神、枣仁、龙眼肉、黄芪、当归、远志、木香、甘草。

补中益气汤
功用:升阳补中。

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药方: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干姜、大枣。

黄芪建中汤
功用: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药方: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名中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十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十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十四个秘方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秘方(14首)55.1疏肝和胃饮【来源】谭日强,《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薤白、法半夏各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用法】上药每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250毫升浸药,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成100毫升,取汁温服;第二次用水2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去渣温服。

【功用】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解】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中医肝胃不和的胃痛范畴。

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削弱了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导致自我消化形成溃疡。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

诱发因素多与饮食失宜、气候失调、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有关。

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有节律性。

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在餐后3至4小时发作,进餐后可渐减轻或缓解。

本方用当归、柴胡、白芍养血疏肝;枳实、瓜蒌、薤白理气止痛;法半夏、陈皮降逆和胃;煅瓦楞、蒲公英制酸消痈;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

【主治】消化性溃疡。

【加减】嗳气打呃者,去柴胡、加旋覆花、代赫石(布包煎)各10克;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3克(吞服);胃内灼热者,加炒栀仁、淡豆豉各10克;痛引胁肋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克;疼痛剧烈者,加炒蒲黄、五灵脂各10克;呕血便血者,加炒茜根、乌贼骨各10克。

【疗效】屡用屡效,奏效甚捷。

55.2健中调胃汤【来源】李寿山,《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陈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中、调补脾胃;姜半夏、陈皮理气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温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敛疡;炙甘草和中缓急。

久治不愈的胃病(祖传秘方)

久治不愈的胃病(祖传秘方)

久治不愈的胃病(祖传秘方)久治不愈的胃病(祖传秘方)香附一两,高良姜四钱,药全部砸碎,二斤水煮剩一斤水,一天煮一次分二次喝,一付药煮二次喝二天,连用三付药全愈。

(药虽难吃也要坚持吃,确切有效)。

附注:1.香附的功效与作用,香附图片。

2.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高良姜图片。

香附图片_香附的功效与作用本品为常用中药。

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原名“莎草”至《唐本草》始称“莎草根香附子”,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制香料,故名。

别名:香附子、莎草根。

来源:为莎草科多年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块茎。

野生于海、河、溪边沙地上较多。

产地:主产于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河南、河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根茎略呈纺锤形,大小不等;长约1.5~3厘米,直径约0.5~1厘米。

表面棕褐色。

全体具多数环节纹,附生棕色毛须及残留的根痕(带有毛须的称毛香附,去净毛须的称光香附,碾去外皮的称香附米)。

质坚硬,经过蒸煮的折断面有光泽,色显紫红,直接晒干的色白而显粉性。

外皮与中间圆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散步有黑色点状维管束。

气芳香,味辛苦。

以粒大,色紫红,光润,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香附稀,香附醇,并含脂肪酸等。

功效与作用: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其药理作用研究得还很不够。

现代实验初步发现有:1、镇痛作用。

香附的乙醇提液能显著地提高实验动物(小白鼠)的痛阈。

2、抑制子宫收缩,使子宫肌肉弛缓,但其作用不及当归。

炮制:碾碎,醋炒。

性味:辛、微苦、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临床应用:前人称本品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广泛用于气郁所致的疼痛,尤其妇科病症和月经不调。

1、治月经不调、月经痛。

见证有肝郁气滞,与神经精神因素(如情绪抑郁或暴躁、精神紧张)有关的月经疼痛更适宜。

可用香附配四物汤,或加乌药、延胡索。

如属经来后期,小腹虚寒作痛,可用香附配当归、川芎、杜仲、艾叶等,方如香附芎归汤,既能调经,又能止痛。

彻底根治所有胃病奇方(直接断根)

彻底根治所有胃病奇方(直接断根)

彻底根治所有胃病奇方(直接断根)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

有效率98%以上。

无毒无任何副作用。

已在临床应用中治好无数患者,实乃天下奇珍!
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50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0克。

服法:一天二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

(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一粒。

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

有效率98% 。

无任何毒负作用。

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

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

不要吃完饭就躺下。

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
记住我的话,不然吃仙丹都没用!。

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

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

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会得胃病,所以大家应该注意胃炎、胃胀气、胃溃疡。

胃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那么,得了胃病怎么办?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

总有效率达98%以上,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已治好无数病例,实乃天下奇珍之方!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浸泡半小时或生用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

(糯米多少不限)。

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

一天一剂,早晚煎服。

普通患者3剂即可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1、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用下方:组成A:台乌10克吴萸6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8克青皮10克桔梗10克荜澄茄10克佛手片10克甘草6克组成B:苍术10克厚朴花10克建神曲10克陈皮10克山楂10克槟榔10克草果8克草蔻8克砂仁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2、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用下方:组成:台乌10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青皮15克佛手10克玄胡10克丹参10克3、吃饭发噎,足抽筋,用下方:组成:苏梗10克槟榔10克木香6克厚朴15克甘草3克佛手15克木瓜15克苡仁20克4、患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用下方:组成:黄芩2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木香6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大黄6克5、食少发吐,软弱无力,周身不适,心跳时快时慢,用下方:组成:羌活15克生地20克秦艽20克防风15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黄芩15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6、长期吃不下食物,热重,用下方:组成:茯苓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扁豆10克陈皮6克连翘15克7、食后,食物上逆,用下方:组成A:苡仁30克大枣50克桔梗30克甘草16克组成B:京夏10克黄连6克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10克黄芩10克甘草14克8、头眩晕,脘痛,无食欲,口淡无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组成: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木通10克黄连3克大黄6克黄芩10克芒硝9克连翘10克藿香9克净菊花10克太子参10克柏子仁9克甘草3克9、冷气痛,用下方:组成: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泡参10克肉桂10克丁香5克甘草3克野吴萸根25克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藿香正气散四时宜服)。

治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秘方

治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秘方

治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秘方治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秘方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验方一组成灸黄芪15~20克灸甘草12~20克赤芍(或白芍)10~15克当归10克党参10~15克延胡索10~15克佛手柑(或陈香橼)10克败酱草20~30克蛇舌草20~30克(或浦公英10~15克)功用和中养胃,疏肝理气,消炎活血。

主治浅表性胃炎。

加减嘈杂,加山药、玉竹等;泛酸,加吴茱萸、公丁香、乌贼骨等;脾胃阳虚,加炮姜、附块、益智仁等;脾胃阴虚,加麦冬、石斛、天花粉等;胃粘膜出血,加蒲黄炭、地榆炭、大青叶等;胃粘膜糜烂,加蒲黄、青黛、血竭、锡类散等;胃粘膜疣状隆起或息肉样变,加三棱、昆布、苡仁、木瓜等;幽门功能失调,加苏木、枳壳、莪术等;胆汁反流,加半夏、木瓜、蒲公英、公丁香、代赭石等;伴有溃疡,加白芨、乳香等。

气滞,加甘松、香附、金铃子等。

验方二组成太子参10克苍白术各9克茯苓15克灸甘草3克法半夏9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6克蔻仁6克厚朴6克佛手片9克香橼皮9克川芎6克丹参15克功用健脾和胃,理气除湿化瘀。

主治浅表性胃炎,症见食纳减少,食后胸脘胀闷或疼痛,兼见呃逆,脉缓弱,舌淡苔白腻者。

加减如患者见舌红、口干、便结者去苍术,加玉竹、石斛9克、生白芍9克、火麻仁15克,见苔厚腻、口粘、便溏者,加藿香9克、佩兰9克、苡仁15克、煨诃子15克;兼食滞嗳气、腹胀者加神曲9克、山楂9克、麦芽9克、大腹皮6克。

10.烤熟大枣泡水治胃寒用火将大枣烤熟,最好烤脆,每天早、中、晚三顿饭后,用一杯开水泡三四个,泡到水变红色,大枣不太甜了喝下去。

常见中成药有:(1)保和丸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

(2)越鞠丸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胃脘痛,俗呼心痛。

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心相近,故经亦言胃脘当心而痛,若真心痛必死。

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不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其心痛之与包络痛别者,包络之痛,在两乳中间;其与胃脘痛别者,心痛在岐骨陷处,胃脘痛在心之下;其与胸痛别者,胸痛在心之上。

横满胸间也。

但胸痛宜分属肺属心、属肝,辩之既明,治之自效。

而胃痛之因亦异,有因气郁,因血瘀。

有因食积,因痰饮,因寒,因火,因虫,因虚之不同。

宜分别而治之。

包络之痛,皆因思虑伤神,涸血所致,须参胃痛之条分治,但无食耳。

按丹溪云∶治胃痛宜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时,当用温散温利之剂。

若稍久则郁蒸成热,再用温剂,宁不助火添痛乎?故古方多用山栀为君,稍加温热,为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起。

腹痛之因,亦同胃痛分治,但有应下一法。

又须辩其因食积,因瘀血,因痰饮之异。

更有内痈作痛,最宜审慎。

如胃脘生痈,亦在中脘,手不可按,或寒热作渴。

肠痈则小腹硬痛,频数如淋。

丹溪言∶内痈症,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郁而成。

故初起时,急宜清热解毒,凉血破瘀之剂下之,须参外科诸书治之则善。

按景岳云∶近治痛,有以诸痛为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随利减者,皆为不易之法。

不知形实病实秘不通者,乃为相宜;若形弱脉弱,食少便泄者,岂容混治。

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疼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喜寒者多按实,爱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老者多者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

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辩,则虚实自明。

仲景云∶阳明中土,万物所归。

故世人之患胃痛腹痛者甚多,而其治病之因,亦难以悉数,临症之际,当潜心会通各门,参究施治,庶不致误。

名医高效良方——慢性胃炎秘验方

名医高效良方——慢性胃炎秘验方

名医高效良方——慢性胃炎秘验方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吐'病范畴。

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过食生冷,克伐中阳,又可致脾胃虚寒;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脾虚失运,肝木乘之,而致肝胃不和;又肝郁化火,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润降;或肝郁气滞,血行失畅,脉络瘀滞,阻遏胃脘;又病久不愈,久病入络。

凡此种种,均可致病。

症状上腹部胀满疼痛(或偶有剧痛),食后加重;或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饱满嗳气,吞酸,或伴恶心呕吐,口苦,腹泻等。

经常反复发作。

后期可见营养不良等证。

下腹压痛多呈弥漫性,较溃疡病压痛广泛。

根据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分析∶如胃酸过多,则为肥厚性胃炎,胃酸减少,则为萎缩性胃炎。

中医分析,病有久暂,证有虚、实、寒、热、气、血之殊。

如痛无休止,绵绵作痛为寒;时作时止,有烧灼感为热。

拒按,暴痛为实。

喜按,久痛为虚;攻冲窜痛为气,固定不移为血瘀。

论治本病可随证选用下列高效良方以疗之。

1平肝和胃饮【组成】代赭石15 克,旋复花 9 克(布包煎),法半夏、川黄连各3克,吴茱萸1克,丹参 15 克,青木香6克,麦芽9克,甘草 2.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2次。

【功用】平肝降逆,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肝气横逆犯胃,脘腹疼痛,牵引胁肋,呃逆吐酸,心烦易怒,口苦、苔黄、脉弦数。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5剂左右即痛止。

【来源】彭述宪(《广西中医药》(2)1980年)。

【附记】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则脘胁作痛,方用旋复代赭汤去参、姜、枣、平肝降逆;左金丸(川连、吴茱萸)开郁清肝,解酸和胃;香附开气郁,丹参通血滞;青木香行气止痛;麦芽健脾消积。

甘草和中益胃。

合而为用,效果颇著。

随证加减∶痛甚,加甘松、元胡各 6克;呕吐酸水,加瓦楞子 15克;溃疡病,加乌贼骨、白芨各9 克;胃出血,加刺猬皮12 克,三七粉3 克(冲服);脘部灼痛,加蒲公英15克、黄芩9 克;大便不通,加大黄 6 克,厚朴9克;阴液受伤,舌红无津,去法半夏,加石斛,麦冬各12 克;体虚脉弱,加当归、党参各 12 克。

祖传秘方,一个治胃炎的绝世药方,一付即可止痛,很管用!

祖传秘方,一个治胃炎的绝世药方,一付即可止痛,很管用!

祖传秘方,一个治胃炎的绝世药方,一付即可止痛,很管用!
组成:柴胡、黄芩、藿香、佩兰、紫苏、白术、枳壳、蔻仁、陈皮、八月札、佛手柑。

主治: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结肠炎等,症见脘腹或胁胀、或胀痛、嗳气、口苦或泛酸、纳呆,或腹痛、便溏,舌苔薄或腻,或带黄,脉弦或濡。

方解: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和降。

肝木侮土,或土虚木乘,常见气机不和,气郁食滞,湿热内蕴,纳运失常之证。

本方以柴胡、黄芩、八月札、佛手柑疏肝理气清热,藿香、佩兰、紫苏芳香化湿,醒胃降气,白术、枳壳、蔻仁、陈皮健脾理气。

全方药味性不偏颇,轻清灵动,共奏疏肤清胃健脾理气之功。

治疗慢性胃炎胃病的治疗良方治疗胃病的家传秘方三分钟治好胃痛胃的调养和养胃秘诀

治疗慢性胃炎胃病的治疗良方治疗胃病的家传秘方三分钟治好胃痛胃的调养和养胃秘诀

治疗慢性胃炎胃病的治疗良方治疗胃病的家传秘方三分钟治好胃痛胃的调养和养胃秘诀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心口痛”、“肝胃气痛”、“嘈杂”等范畴,早在2000年的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对人体从摄食到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人体所需营养和能量的过程已有十分精辟和独到的认识《金匮要略》中亦早已提出该病,并对其病机、治疗早有较为充分的论述。

自金、元朝以来加深化和丰富了胃脘痛的辨证治疗,其中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等做了很贡献,使胃脘痛的诊治达到日趋完善的地步。

尤其是近代中医学家中均试图以分证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感到如果能将其统,则更利于中医对慢性胃炎的研究。

1 中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1.1 饮食不节《虞博医传》方:“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拨,复餐寒、凉、生、冷;朝觞暮饮,日积月累,自郁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

进餐的过饥或过饱、过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之食物、饮食不按时等,不但影响脾胃的运化吸收,且些因素的本身亦耗劫人体的津液阴精,损伤脾胃之气。

1.2 气候变化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

指的是受寒邪所袭能促成胃病的发作。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天人合一”,意思就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为了顺其自然界的各因素的影响,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一旦外界不良因素过于强大,那么就可能出现人体功能随之失调的现象。

中医学把能致病的自然因素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这些因素侵袭人体脾胃后均能产生脾胃运化失调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以看到,胃病的发作与感冒、受寒邪侵袭有关。

据有关统计也可发现,胃病的发病率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本病在冬季及秋末寒冷季节呈多发。

1.3 情志因素中医认为,“脾主思”、“思则伤脾”。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与消化机能关系甚大。

如果忧思恼怒、久郁不解,则伤及于肝。

一旦肝木之气过于亢奋,那么脾胃之气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发病。

治胃病的偏方

治胃病的偏方

治胃病的偏方治胃病的偏方:治胃病的偏方: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治胃病的偏方有胃痛经验方,胃气痛方,胃脘痛方,胃气痛奇方,肝胃气痛方,御寒暖胃膏,心气痛神方,愈痛散,猝暴心气痛方,心胃气痛方,茴姜汤,二姜汤,栀姜饮,仓卒散,韭汁牛乳饮,五香汤,桂心三物汤。

治胃病的偏方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胃痛经验方组成:炒蒲黄30克,炒五灵脂30克,防己30克,干姜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

每服9克,沸汤调服。

适应证:胃痛。

来源:明万全,万氏家传广嗣纪要愈痛散(二)组成:五灵脂10克,炒延胡索10克,煨莪术10克,炒高良姜10克,当归1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每服6克,热醋汤调服,不拘时候。

适应证:急心痛、胃痛。

来源: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心气痛神方组成:苍术15克,香附15克,白芍15克,高良姜15克。

用法:白芍酒炒,苍术、香附盐水微炒,共研为细末。

每服3克,开水冲服。

适应证:心气痛。

来源:清黄伯垂,经验良方大全猝暴心气痛方组成:五灵脂45克,炮姜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热酒冲服。

适应证:心气痛。

来源:清黄伯垂,经验良方大全心胃气痛方组成:草果18克,延胡18克,五灵脂18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

每服9克,酒调服。

适应证:心胃气痛。

来源:清黄伯垂,经验良方大全胃气痛方组成:香附30克,炒砂仁15克,生甘草9克,荔枝核9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

每服6克,黄酒或姜汤送下。

适应证:胃痛。

来源:清不著撰人,增补神效集茴姜汤组成:茴香75克,青皮(去白)30克,高良姜30克,天台乌药30克。

用法:高良姜酒浸炒,天台乌药泔浸1日夜,炒黄为度,上药锉散。

每服9克,水70毫升,姜5片,枣1枚共煎,空腹服。

适应证:心腹胀满,气滞走痛。

来源: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胃脘痛方组成:五灵脂10克,广木香10克。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导言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西药治疗慢性胃炎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使用西药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

中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方剂一:四君子汤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胃,益气血。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二:六君子汤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大枣5枚,生姜3片。

功效:健脾胃,益气血,理气止痛。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痛。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三:金匮肾气丸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炙草10克,山药12克,熟地黄10克,牡蛎10克,泽漆10克,鹿茸10克,黄疸羊肉15克。

功效:补肾益气,健脾胃。

适应症:慢性胃炎伴肾气不足,腹胀,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四:小柴胡汤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人参6克,栀子10克,半夏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克。

功效:和胃理气,消食导滞。

适应症:脾胃虚弱,气滞胃脘痛,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五:四逆散组成:人参9克,干姜6克,黄芩6克,陈皮6克,甘草6克,大枣3枚。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和胃。

适应症:脾胃虚寒,腹痛寒胀。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六:干姜救心汤组成:干姜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温中散寒,安抚气机,止呕止纳。

适应症:胃气上逆,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1.方剂疗程一般为2-4周,具体视病情而定。

2.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慢性胃炎时,应先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忌口禁忌,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酸性食物等。

治慢性胃炎胃脘痛药方

治慢性胃炎胃脘痛药方

①慢性胃炎、胃脘痛(肝胃不和)
黄芪(复方)30g 白术(炒)15g 半夏(姜)10g 陈皮(复方)15g 槟榔(炒)10g 炒莱菔子(复)20g 杏仁(炒)12g 瓜蒌15g
炒黑芝麻(复)30g 海螵蛸30g 浙贝母20g 菊花(复方)12g 黄连9g 干姜(复方)3g 吴茱萸3g 蒲公英(复)15g
7剂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剂200ml 2/日
②慢性胃炎、胃脘痛(脾虚湿阻)
黄芪(复方)30g 白术(炒)15g 半夏(姜)10g 陈皮(复方)15g 槟榔(炒)10g 炒莱菔子(复)20g 杏仁(炒)12g 瓜蒌15g
炒黑芝麻(复)30g 海螵蛸30g 浙贝母20g 菊花(复方)12g 黄连9g 干姜(复方)3g 吴茱萸3g 蒲公英(复)15g 石韦20g 车前草15g
5剂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剂200ml 2/日
③慢性胃炎、胃脘痛(肝胃不和)
黄芪(复方)30g 白术(炒)15g 半夏(姜)10g 陈皮(复方)15g 槟榔(炒)10g 炒莱菔子(复)20g 杏仁(炒)12g 瓜蒌15g
炒黑芝麻(复)30g 海螵蛸30g 浙贝母20g 黄连9g
干姜(复方)3g 吴茱萸3g 蒲公英(复)15g 石韦20g
车前草15g 炒火麻仁(复)30g 大黄(酒)3g
7剂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剂200ml 2/日。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胃脘痛)十九个秘方五六、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19首)56.1砂半理中汤【来源】宋孝志,《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1厘米=3市分)。

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2次,分2次温服。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作为肺胃痛之主药。

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

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作为肾胃痛之主药。

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故作为脾胃痛之主药。

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疗效。

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极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服1~2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

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如:(1)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呕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

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为9克。

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2)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

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克。

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3)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

(4)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见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

慢性胃炎的11种民间偏方

慢性胃炎的11种民间偏方

1、蒲公英健胃汤【配方】干品蒲公英根部2克(鲜品6克)【制用法】将原料放入水中,熬至半量,这是1日的量,每日3餐后服用,不可间断【功效】健胃,解热,发汗,强壮。

备注:本方是民间常用的一种健胃药剂.2、乌梅平胃汤【配方】乌梅15克,秦皮30克,黄连、苍术、厚朴、陈皮、生姜各1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制用法】每日1剂,煎两遍混合,每日分3次服【功效】乌梅收敛涩肠;黄连、秦皮清热燥湿;苍术健脾胃,厚朴导滞、消除胀满;陈皮理气和中;炙甘草、姜、枣调和脾胃,本方苦寒清热燥湿,芳香理气健脾同用,故肠炎久延、脾虚而湿热留恋者宜之.3、乌药仙鹤草汤【配方】乌药、三叶草(又名夜关门)各9克,仙鹤草30克【制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4、胡椒半夏散【配方】白胡椒、半夏各30克【制用法】研末,为丸,绿豆大。

每次服10丸,每日3次【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5、甘温健胃散【配方】党参、白术、广木香、当归各10克,炙黄芪30克,茯苓15克,三七粉3克【制用法】制成散剂冲服,每袋10克【功效】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脾胃虚弱者。

备注:此方亦可煎服.6、党参汤【配方】党参15克,附子、干姜、乌梅、诃子、白术、神曲、山楂各9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用于治疗急性胃炎.7、胡椒半夏散【配方】生地榆、决明子各2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8、龙眼核【配方】龙眼核(即桂圆核)适量【制用法】将龙眼核焙干研成细粉。

每次2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功效】补脾和胃。

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9、马兰【配方】马兰20克【制用法】以鲜全草入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功效】本方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

彝医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胃溃疡,疗效确切.10、大蒜【配方】去皮大蒜6克,盐适量【制用法】共捣烂。

温开水冲服,日服2~3次。

另用大蒜适量捣烂,外敷脐孔和足心【功效】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腹泻、腹痛.11、蒲公英地榆粉【配方】蒲公英、地榆各等份【制用法】共捣研为末。

胃脘痛中医临床特效秘方

胃脘痛中医临床特效秘方

胃脘痛中医临床特效秘方胃痛开放分类:医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

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4.0胃痛 - 简介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

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

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胃痛 - 家庭治疗措施胃病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药物治疗食疗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中医养身保健的方法足疗进行治疗。

足疗原本就是平常老百姓用来进行保健的方法,现在运用到胃病的治疗当中其效果也非常的好,能治病防病、强身健体。

人体的足部是五脏六腑的投影区域,在脚部上有六十多个穴位都和人体的内脏器官有着相应的联系,所以进行足疗其实不仅能治疗胃病,还可以保健防病。

目前常用的是稳迈舒运动按摩轮,由按摩轮带动的下肢整体协调运动,涉及大腿、小腿、膝关节、踝关节、脚底及脚趾等多个部位肌肉、骨骼,并重点针对足底和足侧产生按摩效果,结合穴位使用可有效治疗胃病,使用时可以针对按摩下面的几个穴位。

1、太阳神经丛这个穴位在脚底底部,二三脚趾掌关节下面,用手取寻找这个穴位的时候,可以摸到有一个凹陷的地方。

找到位置之后进行按摩,按照从下往上的方向进行按摩。

2、胃按摩两脚大脚趾下的第一骨节部位处的凹陷位置,左右脚的按摩方向稍微有些差别,左脚应从外往内按摩,右脚则从内往外按摩。

3、肾上腺太阳神经丛下面的最深处,用手指去寻找可以感觉有一小洞凹陷,肾上腺在脚底的位置是最深的凹陷部位,这个反射区比较难找到。

胃脘痛奇效方

胃脘痛奇效方

胃脘痛奇效方
方1。

脾胃阳虚或阴寒痼冷者胃脘痛,服用此胃寒散有奇效。

治各种胃痛有效率100%
附子6克,肉桂4克,干姜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元胡12克,枳壳10克,米壳4克,吴茱萸10克,黄芪12克。

上述生药研细,过100目罗成粉、装包,每包4克,每次服1包,每日服2次。

治胃痛特效。

注意:孕妇禁服。

该方对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癌等均有效。

方2。

我用此方治好了百余人的胃脘痛。

牵牛子(黑丑、白丑)120克,硫磺60克。

牵牛子半生半炒。

用大红萝卜一个,挖空放入硫磺,然后用挖掉的萝卜片封闭,用麻线缠好,放入砂锅内加水煮2小时取出,将硫磺倾出弃去,萝卜晒干,与牵牛子共研细末,和水为丸,或用糯米糊为丸。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6~10克,淡盐汤送下,孕妇忌用。

方3。

黄芩、炒莱菔子(杵)、姜半夏、陈皮、土炒白术、炙甘草、柴胡各10克,党参、茯苓各15克,水煎服。

酸水过多加煅瓦楞子10克,白芍15克。

苦水过多加生军6克。

清水、甜水多者加鲜生姜10克,大枣7枚。

兼有轻度溃疡者加白芨20克,乌贼骨10克(杵)。

治愈率高,有效率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六、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19首)五六、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19首)56.1砂半理中汤【来源】宋孝志,《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1厘米=3市分)。

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2次,分2次温服。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作为肺胃痛之主药。

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

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作为肾胃痛之主药。

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故作为脾胃痛之主药。

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疗效。

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极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服1~2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

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如:(1)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呕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

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为9克。

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2)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

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克。

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3)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

(4)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见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

(5)肾胃痛证:见脘痛及腰痛、腰酸,少腹胀痛,行则佝偻,舌苔薄白,脉沉迟或伏,治疗将砂仁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

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分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分冲)。

(6)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桂末2克(分冲)。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56.2健运麦谷茅汤【来源】赵棻,《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淮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水煎两次,日分早、晚各服1次。

【功用】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方解】方中山药性平味甘,补脾气而益胃阴,合党参又能补气。

内金甘平、运脾健胃,有以脏补脏之妙,非他药所能及。

甘草引药入脾,再加麦谷二芽,共奏复元益气之妙。

考麦谷二芽,多认为属于消积破滞之品,而却用于内伤虚证,于是,二药因此而用亦寡。

大好良药,宏效莫展,岂不可惜。

实则二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于开胃健脾,脾开胃健,则能运载药力,以达病所,而使药效发挥,功收倍蓰。

至于“化滞破积”,乃脾胃功能得到开运的必然结果,亦二味功能之余绪而已。

再考二芽之丰功,古人亦早有谠论,兹略举一二,以资借鉴。

如缪仲淳谓:“此药具生化之性,故为脾胃要药”;王海藏谓:“胃所虚人,宜服麦芽、神曲”,是皆不破积而轻视二芽。

二芽性味平和,禀天地生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腾伤阴之弊。

麦芽补脾谷芽入胃;麦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

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气机更加活泼。

现代研究发现,二芽含有益人体的酶与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此亦类似元气在体内推动,激发功能的表现。

【主治】慢性胃炎。

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

此外大病久病之治、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证应用。

【加减】如伤风感冒加香苏饮合用;伤风咳嗽加三拗汤合用;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

【附记】验之临床,本方不仅对胃炎疗效卓著,而且对其他疾病导致脾胃失运、纳谷不香者也有良效。

56.3加味香苏饮【来源】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苏梗6克,香附10克,陈皮、毕澄茄各6克,枳壳、大腹皮、香橼皮各10克,佛手片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理气、和胃、通降。

【方解】胃病为古今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尤以气滞者为多,表现以胃脘作胀为主,治当理气和胃通降。

本方以苏梗、香附、陈皮为主药,苏梗入胃,顺气开郁和胃;香附入肝,解郁理气止痛;陈皮行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它与苏梗、香附为伍既能和胃理气,又可舒肝止痛。

方中毕澄茄味辛性微温,具有温中散寒、理气通降作用,专治胃脘胀痛,兼以降逆而止嗳气,配枳壳可消胀除满,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橼皮、佛手二药具有宽胸、除胀、止痛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止痛,和胃通降之功。

【主治】胃胀,胃痛。

【加减】肝郁胁胀加柴胡、青皮、郁金;食滞加鸡内金、焦三仙;兼痛甚者加金铃子、元胡;吞酸者加左金丸、乌贼骨、瓦楞子。

56.4百合荔楝乌药汤【来源】程铭恩,《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组成】生百合40克,川楝子20克,荔枝核、乌药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

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3次混合,分2次——早饭前半小时和睡前各服1次。

【功用】滋阴养胃,行气止痛。

【方解】清·叶天士谓:“阳明阳土,得阴自安”,故方用百合润肺养阴,能治“邪气腹胀心痛”(《本经》)俾肺气降则诸气皆降;川楝子疏肝行气,乌药理气止痛,荔枝核除寒散滞、行气止痛。

众药合用,既可滋阴养胃,又能行气止痛,用治阴虚气滞所致胃脘痛、腹胀、恶心、吞酸、食少纳呆等症切中病机,故用之疗效颇著。

【主治】胃脘痛(阴虚气滞型)。

【加减】临床使用本方还应注意随症加减变化,如腹胀,加枳实、麦芽、香橼皮;胁胀加郁金、木香,青皮;嗳气加木香、莱菔子;痛甚,加白芍,甘草;刺痛加蒲黄、五灵脂;吐酸加川黄连,吴茱萸;恶心,加藿香,陈皮;口渴饮冷加石膏;口干不欲饮,加麦冬、生地、玉竹、元参;食少加山楂、神曲、麦芽;气短乏力,加党参、桂枝;腹泻,加白术、茯苓;大便秘,加火麻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附记】服药期间:忌腥冷辛辣及油腻食物,避免过劳及情志所伤。

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56.5沙参养胃汤【来源】李振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辽沙参20克,麦冬、石斛各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鸡内金10克,天花粉12克,丹皮10克,乌梅肉、陈皮各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小火煎),日服2次。

【功用】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方解】脾胃阴虚证,其病机变化侧重在胃,胃主受纳水谷,其性以通降下行为顺,喜润恶燥,燥则胃气热,失于通降,当治以甘凉清补酸甘养阴,理气和胃。

李氏集数十年临床经验,自拟沙参养胃汤。

方中辽沙参、麦冬、石斛、花粉甘凉濡润,滋胃养阴;白芍、生甘草、乌梅肉酸甘化阴;知母清胃中燥热;山楂、鸡内金、陈皮理气和胃,以防甘凉滋腻碍脾;丹皮清血热并行血中之气。

全方甘淡味薄,清虚灵达,滋而不腻,清而不泄,恰针对脾虚病机本质,顺其升降之性,重在健运脾胃,选药精当,配方严谨,故疗效显著。

本方养阴而不腻膈,消导而不伤中,故为治疗胃病之良方。

【主治】各种慢性胃炎病。

症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或牵及两胁、嗳气、纳呆食少、少食即饱,胃中灼热嘈杂、口干咽燥、便干、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舌质红而缺津,少苔或花剥,脉细弱或细数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阴虚者。

【加减】兼气滞者加枳壳10克,川楝子12克,郁金10克;兼血瘀者,加丹参15克,桃仁、元胡各10克;阴虚内热、胃逆嗳气者,加竹茹10克,柿蒂15克;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加焦栀子10克,夜交藤30克;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5克;兼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2克;若大便出血,加白芨10克,黑地榆15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56.6胃痛散【来源】程爵棠,《浙江中医学院学报》(4)1987年【组成】煅牡蛎60克,制香附30克,炒元胡、炒九香虫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

每日服3次,每次服1.5~3克,温开水送服。

【功用】舒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解】明代张景岳云:“胃脘痛证,多有因寒、因食、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关于气。

盖食滞则气滞,寒留则气凝。

”气郁者,肝郁也。

盖肝郁为百病之源,故临床所见胃脘痛证,因肝气犯胃所致者颇多。

肝气久郁,变证峰起,与痰郁、血郁、湿郁和食郁等多有夹杂。

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宜舒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中重用煅牡蛎制酸止痛,兼消诸因之积聚,且能舒展气机,故以为君;臣以元胡、制香附、九香虫舒肝和胃、顺气止痛。

药仅四味,力专效宏,合用则舒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颇著。

【主治】胃脘痛。

症见胃脘痛,时痛时止,嗳气吞酸,或胸腹胀满等。

【加减】食滞加神曲、鸡内金各15克;寒凝加高良姜30克;胃酸过多加乌贼骨、瓦楞子各9克。

【疗效】总结用本方治疗胃脘痛450例资料。

其中:用药1~3次后均止痛。

长年未复发者261例,1年内复发者189例。

总有效率达100%。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用于治疗胃脘痛,尤其是肝气犯胃型胃痛(俗名胃气痛),疗效满意。

三十五年来,本人治验颇多,对于肝气犯胃所致之胃脘痛,若痛时服之,每有“立刻止痛”之效。

药后痛止,至有3个月的近期疗效。

若复发,用本方治之,同样取效。

而且复发3次、3次痛止者,多获痊愈或延长复发时间。

用于其他类型胃脘痛,亦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及辛辣之物,应保持心情舒畅。

56.7加味良附散【来源】程爵棠,《四川中医》(6)1983年【组成】制香附、高良姜、乌贼骨各30克,姜半夏9克,元胡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

每日服3次,每次空腹服3~5克,用温开水送服。

【功用】疏肝解郁,温中散寒,制酸止痛。

【方解】胃脘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

凡证属脾胃虚寒或肝气犯胃型者,治宜疏肝理气、温中散寒、制酸止痛。

本方系根据民间治胃痛秘方——良附散加元胡、乌贼骨、姜半夏而成。

方中是以制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臣以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佐以元胡助君药增强理气止痛之效;姜半夏化痰降逆,合高良姜则温中止痛之功尤著,使以乌贼骨制酸止痛。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解郁、温中散寒、制酸止痛之功。

【主治】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症见胃脘疼痛,或隐痛、胀痛、嗳气吞酸、喜按、喜温,或遇饥饿、情绪变化,或寒冷,或食生冷之物则痛加剧,舌苔薄白,脉沉迟或迟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