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模拟讲义电子技术说课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稿.
(20分钟)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归纳: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出现该数据的原因。(15分钟)
有载和空载时放教大学倍方数法有:何讨变论化?为什么? 静态工作点不同时放大倍数提有示何变化?为什么? 静态工作点不同时输出波形归有纳何总不结同?
教学手段:板书 出现正半周期失真为什么? 出现负半周期失真为什么?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 教学重点、难点
教 学
1、放大原理及电路基本组态; 2、直流通路、交流通路、微变等效电路;
重
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点
教 学
1、微变等效电路; 2、动态分析。
难
点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2、教学组织与实施
提出问题: 有哪些放大现象?
然后举例!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学生电路基础知识 比较薄弱,对该放 大电路的理解有一
第一篇:
电子工艺基 础训练
第二篇:
放大电路的装配 与测试
第五篇:综合设 计
第四篇:
直流稳压电源的 装配与调试
第三篇:
信号发生器的设 计与制作
总课时:96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篇 项目一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第一篇 项目二 半导体器件性能检测 第一篇 项目三 多谐振荡器制作 第二篇 项目一 分压式放大电路的装配与测试 第二篇 项目二 负反馈放大器的装配与测试 第二篇 项目三 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装配与测试 第二篇 项目四 差动放大电路的装配与测试 第二篇 项目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 第二篇 项目六 功率放大器的装配与调试 第三篇 项目一 RC振荡器的装配与调试 第三篇 项目二 LC振荡器的装配与调试 第四篇 项目一 整流滤波电源的安装与调试 第四篇 项目二 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 测试 总复习
电子专业参赛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稿
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在学习情境 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如情境1——单管音频 放大电路的制作,完成以下知识点、技能和职业素 养的培养。
序号 一 类别 知识点 1. 2. 3. 4. 5. 教学目标 单管音频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三极管的结构、类型、电路符号、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与分析方法;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第三步:制作单管音频放大电路(分别制作 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实际操作) 1、分析电路; 2、装配电路; 3、调试电路; 第四步: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四、学习评价与考核设计
考核方式:工作过程的考核(70%)+期末抽 题考核(30%)方式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 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主要从五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和标准如 下表。(以情境1为例说明)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是强调知识、技能、职 业素养的有机结合,淡化理论,够用为度, 加强应用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该课程采 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将整个课程分为7个教学 情境: 1、单管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 2、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制作; 3、集成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 4、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 5、正弦波振荡器的制作; 6、集成稳压直流电源的制作; 7、声,光控开关的制作;
项目编 号 情境一
考核点及分值比
考核方式 优
评价标准 良 及格
每个情境 成绩 比例
1.根据任务识别 元件、分析 电路、了解 电路参数指 标(15%)
教师评价+互评
能正确识别、筛选元 器件,能分析计 算单管放大电路 参数指标,能利 用理论解决实际 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参考课件)(3)
列举生活实例 提出疑问
手机充电器
复习相关专业知识 引入主题
单相半波、全波 整流电路的优缺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上启下,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具有连贯性。
(二)讲授新课
精讲内容: 工作原理 波形分析 授课方法:教师引领 学生探究 设计思路:为学生创造形象归纳知识的学习平台
• 学生为主体,项 目为中心,以能力 训练为主线,自主 学习; • 教师为主导,是 辅导者、管理者、 咨询者
讲授 课堂
教材
项目 任务书
网络 资源
练习 拓展
技能 训练
教室 设备
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 设备借用与常用工具自备
材料
元器件由学校提供与学生自购结合
对象 所有作品,学生自主制作、调试、测试
示范 讲解
2. 教学团队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是否双师
王泳
男
38
副教授
是
单海宁
女
53
副教授
是
宣自力
男
47
副教授
是
黄万欣
男
45
副教授
是
张少丹
男
45
副教授
是
王晓君
女
44 高级工程师
是
陈中谋
男
43 高级工程师
是
周建中
男
42 高级工程师
是
陈爱文
男
38
副教授
是
顾泽慧
女
33
讲师
是
高见
男
31
助教
是
张静秋
女
27
助教
是
电工电子技术说课
二、学情分析
例如,欧姆定律是分析与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初中 物理学中,学生对它已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就可以在此 基础上去分析: ➢ 一段电阻电路的欧姆定律:表达示为U=IR或U=-IR ➢ 一段有源支路的欧姆定律:表达示为I=(±∑E±U)/R ➢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表达示为I=(±∑E)/R。设 定这样的情境,学生自己就能产生认知的不平衡,从而 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返回
二、学情分析
3、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方法 例如,像“电工基础”中所学到的直流与交流,单相 与三相,发电机与电动机等。学生也能够把他们和日 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与研究相结合展开讨论和 对比。更大范围的拓宽自我思维的空间,激发自我的 学习兴趣。
返回
二、学情分析
3、学习方法 整体和部分学习方法
例如,自感现象的应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学生 在学习这节时,首先要搞清各个元件的名称和作用; 其次要弄清电路的接法,需要注意什么;再次才能在 已掌握自感知识的条件下去弄懂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最后才能利用工作原理的知识去解释当某个元件出现 问题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应怎么处理。
返回
返回
三、课程实施
4、实践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实验课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重要实践 环节。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初步了 解和掌握一般的电工电子工艺技能,了解电工电 子产品生产实际和工艺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创 新能力以及严谨踏实、科学的工作作风,使学生 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今后 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具体的 实验内容是: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研究性 学习,协作学习,创造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 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实验验证基尔霍夫 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此定律的理解。
模电 说课稿
模电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板书这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是自动化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在课程安排上是继电路课程以后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是相关专业学生分析、设计电子电路的基础,对于以后的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起重要作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支撑技术课程。
本节内容选自XX出版社出版,又XX主编《》的第X章第X节,学生通过前一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XX。
两章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学好后续的XX章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15-19岁的青年人,处于青春期,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正在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有比较旺盛的求知欲,学生正处在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的阶段,特别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激情,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教师讲授知识的时候就要多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建立平等和谐、沟通流畅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目的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材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
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作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要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常用电子原件的特性、识别和选用;各类模拟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常用电子工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操作以及电子产品的开发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教师对XX工作原理讲解和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要让学生掌握XX,能够理解其工作简单过程,能记住XX结论。
电子技术说课5模板
测 试 类 任 务
能正确查阅手册了解测试电路中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及 测试任务准备 其引脚图,了解其各引脚的功能,掌握测试设备的使用 5% 方法 能根据测试电路接好电路图,进行电路的调试及故障的 电路的连接与调试 20% 处理 能正确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电路的功能 测试结果记录及分析 5% 分析 测试报告 总体方案选择 能规范撰写测试报告 10%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及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10% 画出电路的总体方案原理图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及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列 10% 出所用的元器件 能查阅手册正确使用集成电路进行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20% 并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电路的检测及电路故障的处理 小组汇报条理清晰,设计作品能实现设计功能 能规范撰写设计报告 10% 10%
1.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
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
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
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1.会识别、检测、选用 1.具备良好 常用电子元器件 的职业素养; 2.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 2.自主学习、 操作能力; 认真严谨、 3.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求真务实的 焊接、调试及检测能力 精神; 4.简单放大电路的安装、3.团结协作、 焊接、调试及检测能力 不断创新的 5.集成电路的检测与应 意识。 用能力; 4.遵纪守时 6.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 料查阅能力; 7.小型数字电路的分析 与设计能力。
逻辑代数基础
组合逻辑电路
集成逻辑电路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说课实例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说课实例作者:蔡妍娜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8期【摘要】说课是高职教学探讨的主要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结合高职教学特点,针对“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从课题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大方面阐述了“负反馈放大电路”这一单元的说课设计。
【关键词】单元说课;高职教育;课程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说课已经取代以往的公开课,成为高职教学探讨的主要形式,而专业课因其前后呼应的特色,重视的是完整单元而非单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1]下面就以“负反馈放大电路”单元说课为例,从课题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大方面来阐明教学思想。
一、课题分析(一)课题定位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系列课程的入门基础知识,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负反馈放大电路”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是对基本放大电路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同时也是学习后续集成运放电路的基础,本单元内容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选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苏士美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2]:1.知识目标:理解反馈的概念,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掌握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方法;会组装负反馈放大电路,通过测量与调试验证理论;熟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能根据放大器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负反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及电路组装能力,能选用合适的仪器进行检测和调试;提升学生根据实践结果总结分析理论知识的能力;增进合作意识,养成认真规范的职业素养。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讨论、探究,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单元教学重点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三)单元教学难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四)学情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电气系学时: 62 学分:制定日期:2010.11第一次修订日期:第二次修订日期:1、课程概述1. 1 课程性质模拟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边学边做,做学结合,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该课程的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应用电子技术所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初步认识,使学生具备电子技术电路分析、设计和制作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前期准备。
1.2 课程的定位1.2.1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针对电子产品加工和生产人员所从事的电子产品加工、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维修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开发等到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维修与调试所需求的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放大电路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路、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等单元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制作和调试测试方法,具备各单元电路操作技能,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前导课程有英语基础、数学基础、电工基础,并为后续的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仪器测量、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电路设计与制板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产品工艺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修读条件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对一般的电路能进行分析计算;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
高教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课程讲义复习要点第4章教案3(4.3.3-4.3.4)
iE1 I
iE2
VT3
E I
RE
RB2
-VEE
思考:恒流源的恒定电流I如何求取?对差模输入信号, E点电位=?分析电路时,调零电位器RP如何处理?
讨论一
若uI1=10mV,uI2=5mV,则uId=? uIc=?
uId uI1 uI2
uIc
uI1
2
uI2
uId=5mV , uIc=7.5mV
⑤共模抑制比
注意:只要是单出电 路,不管输入方式如 何,如果有共模输入 信号,Ac的分析方法
KCMR
Ad Ac
Rb rbe 2(1 )Re
2 Rb rbe
完全相同。 总结四种
Re
Ac
KCMR
性能越好 电路特点
4.3.4 改进型差分放大电路
一、 问题的提出
如何提高共模抑
若电路参数理想对称,则对于双出电路
2 Rb rbe
②输入电阻
Ri=2(Rb+rbe)
③输出电阻
Ro=Rc
④共模放大倍数
因为双入电路无共模输入信号, 所以一般不必求Ac。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问题讨论:
Ad
1 2
(Rc∥RL ) Rb rbe
Ri 2(Rb rbe ),Ro Rc
(1)T2的Rc可以短路吗? (2)什么情况下Ad为“+”? (3)双端输出时的Ad是单端输出时的2倍吗?
制比?
Ac=0,KCMR=∞
对于单出电路
Ac
uOc uIc
Rb
(Rc // RL ) rbe 2(1 )Re
若Re=∞,则 Ac=0, KCMR=∞
调零电位器 实现0入0出
二、 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的实现
数字电子技术说课
五、课程结构框架
理论教学结构 实验教学结构
理论教学结构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逻辑门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 集成触发器 时序逻辑电路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大规模集成电路 D/A,A/D转换
实验教学结构
实验一:TTL与非门74LS00功能测试及应用 实验二:组合逻辑模块74LS151、74LS153 及74LS138功能测试 实验三:组合逻辑模块74LS151、74LS153及74LS138的应用 实验四:触发器74LS76、74LS74的功能测试 实验五:计数器74LS90功能测试及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说课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 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 强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2章:逻辑门电路 (1)晶体二/三极管开关特性;分立元件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 (2)TTL与非门
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压传输特性、输入/输出特性、主要参数及其测量方法。TTL门电 路的其它类型,了解其他逻辑功能门,熟悉OC门、TSL门的逻辑功能和应用。TTL门电路产 品型号知识。 (3)MOS门电路
的30%
九、学生的学习要求
本课程为电子专业的基础课,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有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对巩固学习非常必要和有用,定期复习有 助于更好掌握所学知识。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说课讲解
3、印制电路图
对成批电子电路的组装,一般以覆有紫铜箔的绝缘薄板为 基础,将电路各元器件用锡焊等方法合理地安装在这块基板 上。由于电路板的制作一般先要用印刷油漆等方法将需要保 留铜箔处覆盖,所以这种电路的元器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 路图。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闭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沿着导线经过负载最终 回到电源的负极而形成闭合的路径。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
(2)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直流电压表表壳接线柱标明的“+”“-”记号,应和被测 两点的电位相一致,即“+”端接高电位,“-”端接低电位, 不能接错,否则指针要反转,并会损坏电压表。应注意合理 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其方法和电流表相同。
为了在接入电压表后对电路的原有工作状况影响较小,电 压表的内阻应尽量大,使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相对于正常工作 电流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电阻 R l 长度
S
电位换算: 1K Ω=1000 Ω
一、电流(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
1、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电流的大小用单位时间所通过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的单位为 安培,简称安(A)。
电荷量
单位换算:
IQ t
电流
1KA = 10 3 A
1mA = 10 3 A 1uA = 10 3 mA
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直流电流(直流):电流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符号DC。 稳恒直流电:电流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而变化。
一、电路的组成
电 池
1 0 B A S E - T w a ll p la t e
开关
灯泡
导线
电路是指电流流通的路径。比较课本例图可知,电路 是由电源、负载(也称用电器)、控制装置和连接导线4个 基本部分组成;不同点是在汽车单线制电路中,从电源到 负载只用一根导线相连,利用车架、电动机外壳等金属机 体作为另一根共用导线构成回路。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说课实例
论 的过程 中 , 以分 析任 务 一接 受任 务 一小组 在设 计 实践步 骤 的过程 中来 巩 固知识 点 ,进 2 能力 目标 :培 养 学 生 识 图及 电路 组 讨论 一操 作演 练 一点评 总 结的 学法模 式 ,让 . 步掌握 单元 重 点 ;通 过成 功 的乐趣 ,来促 装 能 力 , 能选 用合 适 的仪 器进 行 检 测 和 调 学生 积极 参与 进来 ,充 分体 现 “ 以学生 为 中 使提 高相 互协 作 的意识 。任 务 小结 阶段 ,请
负反馈 。
一
试 :提 升 学生 根据 实践 结果 总结 分析 理论 知 心 ” , 通 过 自主 式 和 合 作 探 究 式 的学 习方 识 的 能力 ;增进 合作 意 识 ,养成 认真 规范 的 法 ,让学 生 围绕知 识 点 由浅 入深 、 掌握 本单 职 业 素养 。 元学 习 内容 。 3 情 感 目标 :启 发 学 生 讨 论 、探 究 , . 四 、教 学过程
( l g f h s s& E e t c I f r a o n ie r g,P n dn s a iest ig ig h n 4 7 0 ,Chn Col eo P yi e c lcr — no m t n E gn ei i i n ig ig h n Unv ri P n dn sa 6 0 0 y i a)
求 , 因此 , ,我 们必 须 与时 俱进 ,紧 跟 时代 参考 文献 1 ] 邹 杜云. 高校 非计 算机专业 学生计 算机 发 展 潮 流 ,不 断加 强计 算机 教 学 改 革 与创 【 吴春 明, 显春,
【 张渊源, 2 1 黄燕. 试论高校计算机 教学改革Ⅱ. ] 南昌教 育 学院学报, 1 ( . 2 11 0 ) 【 董晓娜 基于应 用型人才培 养的计算机教 学探 索Ⅱ 3 ] ] 职业技术教育, 1 ( ] 2 12 0 3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第9章说课讲解
输出与2的补码 NB成正比
9.1 D/A转换器
9.1.5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分辨率 分辨率是D/A转换器对输入微小量敏感程度的表征。定义为D/A转换 器模拟输出电压能被分离的等级数。n位DAC有2n个模拟输出电压。
D/A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分辨率越高,实际应用中,往往用输入 数字量的位数表示D/A转换器的分辨率。 2、转换精度 转换精度:转换精度是指对给定的数字量,D/A转换器实际值与理论 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产生原因:由于D/A转换器中各元件参数值存在误差,如基准电压不 够稳定或运算放大器的零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几种转换误差:比例系数误差、失调误差和非线性误差等。
i0
则:vO = – K NB
在电路中输入的每一个二进制数NB,均能得到与之成正比的模拟电 压vO输出。
9.1 D/A转换器
9.1.2 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
2. 集成D/A转换器
AD7533D/A转换器——10位CMOS电流开关型D/A转换器
AD7533使用说明: ①. 要外接运放。 ②. 运放的反馈电阻可使用内部电阻,也可采用外接电阻。
概述
温度控制实例
温度 变送器
A/D 转换器
数字 80H D/A
计算机
转换器
2.5V
染色锅
T℃
热电偶
电动阀 蒸汽
t
当D/A输出5V时,电动阀全部打开,蒸汽进量最大;当D/A输出0V时
,电动阀全部关闭,蒸汽进量为0;电动阀开度与控制电压成正比。
9.1 D/A转换器
9.1.1 D/A转换的基本原理
数 / 模( D/A )转换器:将数字量转换 为与之成正比模拟量的电路。
9.1 D/A转换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说课讲解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5.1具有相同参数的两级放大电路在组成它的各个单管的截止频率处,幅值下降[ ]A. 3dBB. 6dBC. 10dBD. 20dB5.2在出现频率失真时,若u i 为正弦波,则u o 为 [ ] A. 正弦波 B. 三角波 C. 矩形波 D. 方波5.3 多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波特图是 [ ] A. 各级波特图的叠加 B. 各级波特图的乘积C. 各级波特图中通频带最窄者D. 各级波特图中通频带最宽者 5.4 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幅值约为中频时的 [ ]倍。
A.0.7B.0.5C.0.9D.0.15.5 在阻容耦合放大器中,下列哪种方法能够降低放大器的下限频率?[ ]A .增大耦合电容B .减小耦合电容C .选用极间电容小的晶体管D .选用极间电容大的晶体管5.6 当我们将两个带宽均为BW 的放大器级联后,级联放大器的带宽 [ ] A 小于BW B 等于BW C 大于BW D 不能确定 5.7 填空:已知某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频率特性为6100010(1)(1)1010u fjA f f j j =++ (式中f 单位:Hz )表明其下限频率为 ,上限频率为 ,中频电压增益为 dB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在中频段的相位差为 。
5.8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统称为失真(a.交越b.频率),它属于失真(a.线性b.非线性),在出现这类失真时,若u i为正弦波,则u o为波(a.正弦b.非正弦),若u i为非正弦波,则u o与u i的频率成分 (a.相同b.不同)。
饱和失真、截止失真、交越失真都属于失真(a.线性b.非线性),在出现这类失真时,若u i为非正弦波,则u o为波(a.正弦b.非正弦),u o与u i的频率成分 (a.相同b.不同)。
5.9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晶体管主要频率参数之间的关系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讲义晶体管
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 结的导通电压,并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 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 某一定值附近不怎么变化,这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 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 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三极管的这种状态 我们称之为饱和导通状态。
(2) PN结,定管型: 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
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 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 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3) 顺箭头,偏转大: 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a) 对于NPN型三极管,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
(b) 对于PNP型的三极管,道理也类似于NPN型,其电 流流向一定是:黑表笔→e极→b极→c极→红表笔,其 电流流向也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 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 集电极c。
(4) 测不出,动嘴巴: 在“顺箭头,偏转大”的两次测量中,用两只
手分别捏住两表笔与管脚的结合部,用嘴巴含住(或 用舌头抵住)基电极b,仍用“顺箭头,偏转大”的判 别方法即可区分开集电极c与发射极e。其中人体起到 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目的是使效果更加明显。在实 际测量过程,也可以不用嘴去接触基电极,而用一个 手指去接触基电极。
三极管还可以作电子开关,配合其它元件还可 以构成振荡器。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 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 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 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 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讲义
目录实验一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2)实验二晶体管共射单管放大器 (9)实验三晶体管两级放大器 (14)实验四负反馈放大器 (16)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19)实验六低频功率放大器 (24)实验七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28)实验八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32)实验九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36)实验十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40)实验十一串联稳压电路 (44)实验十二温度控制电路的调试(控温电路) (48)实验一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电压、频率等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器材: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表、交流毫伏表等。
三、实验原理:在电子技术实验里,测试和定量分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的工作状况时,最常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等,如下图所示。
(具体操作详见仪器使作说明书)1、示波器1. 有关仪器的电路原理和使用方法请参阅有关内容及实验室所提供的仪器使用说明书。
2. 示波器上波形的显示和观察(1) 扫描基线的显示接通示波器的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示波器的输入探头短接,预热约5 分钟后,依次调节辉度旋钮、垂直移位旋钮,即可在示波器的屏幕上观察到亮度适中的扫描基线。
再调节示波器的聚焦旋钮,可使扫描基线更加清晰。
对于单踪示波器,只有一条扫描基线,对于双踪示波器可显示一条扫描基线,也可显示两条扫描基线。
当需要观察的信号只有一个时,可将示波器的“垂直功能键”选在单通道的“通道 1 ”或“通道 2 ”。
这时,屏幕上只显示通道 1 或通道 2 的扫描基线。
当需要同时观测两个信号时,须将“垂直功能键”的“双通道”键按下,这时屏幕上将同时显示通道 1 和通道 2 的两根扫描基线。
一般正常使用的示波器,开机后在屏幕上会很快显示出扫描基线。
如果开机约 5 分钟后,还没有扫描基线出现,可能是由于“辉度”旋钮开的太小或者“Y 移位”旋钮的位置偏离中间位置太远而使扫描基线移到屏幕的有效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