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
“阅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有序的诗文80篇。”名句的默写与运用是“语言积累与运用”中的重要一块,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名篇佳句积累的考察,不少地方考试的分值也增多,所以,它将仍是中考中重点考察的内容。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填充式,主要考查名篇佳句的默写及迁移运用;一是拓展归类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同一类书的名句的综合运用情况。从近几年中考来看,“名句的默写与运用”的考察范围逐渐向课外延伸,题型样式也由单一的识记填空向理解、分析、鉴赏的方向发展,估计可能有新的题型,如用某些名句连缀造句类的题型出现。而新教材新增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将是考察的热点。
考点1: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内容
背诵是积累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积累的作用。可见,知识的极乐可。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文段是我们的第一手材料,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这类题体简单明了,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并注意字型、句式,做题时就可借助记忆,迅速默写作答。
考点2:经典的名言佳句
有些文章可能因为有一两个经典之句就使得这篇文章长留于世,如果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上这些经典句子,很可能是自己的语言或文章大增起色,可见记住经典句子是很有意义的事。
这种题往往以简答的形式来达到默写的目的,要求做大的内容一般是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对偶句、排比句、格言等。答题时需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提出的要求,弄清题意,按题目要求的纸箱子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回答。对题干中的限制语一定要读懂:哪篇文章;什么内容;这样两者结合起来,然后从记忆里提取所需要的答案。
考点3:课外名言警句
以课本来积累知识是一条积累的捷径,然而,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积累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有限内容,还应该把眼光放得开阔一些,从课外学习中积累更加广泛、丰富的知识,因为知识无处不在,生活
,完成第(1)—(4)题.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④万事俱备,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⑨,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⑩,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处,填写上句或下句.
(2)句④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句⑤出处中的"左迁"是指.
(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现诗人杀敌报国情怀的名句有, .(只填序号)
(4)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个名句写一段话,60字左右.
解析:上面这一中考语文名句考查题是比较有特色的.它一改以往名句考查的单纯形式的填写.它由名句演发,将文学常识,诗句理解等巧妙地结合.它不单单是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并更多地融合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这道题命题者至少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把握的.一是名句识记.第(1)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写出上句或下句,所选诗句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二是名句理解.第(2)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背诵诗句还要作一点探讨和分析,如诗句的由来,有关诗句的典故,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专题诗词的研究.如《"送别诗"的研究性学习》等.第(3)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三是名句运用.第(4)题答题时要注意三点:1.所写要有中心,不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2.引用要恰当,要根据诗句的原意,寓意准确使用.3.字数一定要在60字左右.此外要尽可能选用精美词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笔生动.答案略。
例2
(5)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描写出了“水”的气势,王维在《汉江临眺》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解析:这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类默写题的特点是:由
一篇古诗(文)联想到别一篇诗文的某一“特定内容”。其难度比前两种要大些,它要求考生既要理解题目中句子的意思,又要理解所填写的句子的意思,还要关于联想。答案依次为:(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楚塞
(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2)诗有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中的梅树清气飘逸。“采菊东篱下,。”竹篱边的菊花幽香浮动。
(3)诗有声。“马作的卢飞快,。”征战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便引诗情到碧霄。”阵阵鹤鸣洒落于秋日的碧空。
(4)诗有色。“隔断红尘三十里,。”红白相衬,像一幅写意的画;。
解析:从设题来看,此题颇具美意。全段文字分别从诗有形、诗有味、诗
有声、诗有色四个方面对诗进行评析,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味道,实现了对学生的审美熏陶;同时,又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第二,此题将古诗积累放在语境中进行考察,在运用中积累,这顺应了记忆的规律,体现了积累考察的走向。第三,此题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如试题前三句均为记忆性填空,易;最后一空位开放型试题,难。试题呈现出一定的坡度。答案:(1)夜泊秦淮近酒家;乱花渐欲迷人眼。(2)雪却输梅一段香;悠然见南山。(3)弓如霹雳弦惊;晴空一鹤排云上。(4)白云红叶两悠悠。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意悠悠,
针对默写名篇名句的题形特点,结合中考的发展变化趋势,我们认为在复习这一考点应注意:
1、辨明名句(篇)的特征,抓住复习重点。一般能成为名句(篇)的文句,往往具有如下特点之一:①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寓含哲理,令人深思。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情感积极,鞭策激励。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凡具有以上特点之一的名句(篇)应是应考复习的重点。
2、重视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结合,文句记忆与字型辨析并重。平时积累,主要是:①要化整为零,减轻积累记忆的压力;②要寻找规律,提高识记的效率;③要口手并用,读抄结合,适应识记题的默写式考察;考前强化,是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于临考前做些集中强化训练,此时要注意:①字形练习;②克服记诵不准确的毛病,如天子楼字等;③审清题干题肢,避免误填误答。
3、注重理解,弄懂意思。善于联想和整理归类,平时注意运用。要弄清名句的原意和现在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善于由某一句或句中的某些特征展开联想,将学过的一些句子归类集合。
4、注重重点作品集作家的信息积累。多读课外书,拓展知识,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进行更全面地分析判断理解。
【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七年级上册
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2、《望岳》一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