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O年代创作的。
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贫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很了解底层的百姓生活,喜欢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艺术,这种阅历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风格,也使他成为了京味小说的代表人。
“京味”代表了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的认识、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骆驼样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老舍作品的“京味”在这部作品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物描写小说写样子从混乱的军营中牵出三匹骆驼,卖了35元钱,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时候,通过对古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祥子当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晒下拉车的祥子,对北平熟悉变化莫测的天气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环境的熟悉。
“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社会环境结构的客观描写的统一。
二、语言运用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力于其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熟悉,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说得严重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
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
老舍习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简洁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如祥子的语言,厚实而朴拙,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
’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骆驼祥子》的语言如一杯香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然而愈是品味便愈发觉它的馨香。
接下来小编将带你欣赏《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语言特色一、平易、质朴老舍曾说《骆驼祥子》的语言“澄清如无波的湖水”。
平易、质朴。
首先平易、质朴表现在用语上平实自然,不事雕饰。
如“她(高妈)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毒辣,她知道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语言再平易不过,但字里行间却能让读者体会到高妈的无奈和当时社会的无情。
如“他(祥子)的眼发着亮光,去盘算怎样省钱,怎样买车”中的“他的眼发着亮光”寥寥几个字便把祥子重新燃起希望的兴奋劲儿给展现出来。
平易、质朴还表现在多用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言谈举止。
北京口语多儿化音,本文中“抄着根儿”“冒儿咕咚”“上下一边儿多”“搁在兜儿里”“没错儿”“黑签儿会”“不象回事儿”“赶明儿”“直诚劲儿”等儿化音比比皆是。
再如“放鹰”,是北京方言中的常词,过去北京的八旗子弟喜欢玩鹰,有些没有驯熟的鹰放出去后再也不见飞回来,用它来比喻钱财有借无还,既生动又形象。
其他北京方言口语词如“冒儿咕咚”“新新”“赶明儿哗啦了”“急得红着眼转磨”“鼓逗钱”等,都非常鲜活。
二、善用俗语俗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广泛流传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固定语言。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作为平民语言的俗语,在老舍笔下更是信手拈来。
《高妈》一文中的俗语俯拾皆是,如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祥子而无果时,高妈最后用了句歇后语“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把祥子的倔劲表现得活灵活现。
再如高妈把放高利贷说成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又如高妈劝说祥子存钱时用了句俗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盼有时”。
其他俗语如“打水上飘”“海里摸锅”“晴天大日头”“堵窝掏”等。
这些俗语的使用,既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特征,又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总之,通过《高妈》来看,《骆驼祥子》的语言如一杯香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然而愈是品味便愈发觉它的馨香。
《骆驼祥子》的语言风格
《骆驼祥子》的语言风格《骆驼祥子》的语言风格导语:《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骆驼祥子》所运用的语言风格!《骆驼祥子》的语言风格: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以勤奋的创作和特有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北京味。
《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就是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小说写祥子在混乱的军营中顺手牵走几匹骆驼,卖得了一些钱而后走到北平城郊的时候,对故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很好地衬托了祥子此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檐子,对瞬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了如指掌的熟谙和驾轻就熟的描写技巧。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
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呵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默、洗练、优雅,形成了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热色的语言,他那通体光润圆泽中透露出民族文化的智慧和外观。
我的母亲老舍语言风格
我的母亲老舍语言风格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①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⑥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
“他主张幽默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幽默的作家也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有极强的正义感”,“决不偏袒自己”⑦凡知音者都能从老舍的笑声中品读出酸楚的味道来。
老舍用笑声来治病态的旧社会,治病态的社会中的了病的人们,让这些病态的人们向善向真向光明,但是老舍对自己的同胞并未失掉信心。
他的格言是:“光明永在,潜力无穷。
”所以他不把病态的人们一下打倒深渊中去,而是让他们来改邪归正,换一翻头脑重新生活。
在这种意义上说老舍是笑的哲人。
为仕么称他是笑的哲人呢?哲者聪明,老舍清醒的看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的一面,同时也清醒的看到了几千积淀的传统的负面,对人们精神的`残害与毒害。
老舍讥笑的就是这文化传统的负面。
例如:爱面子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世故巧滑、虚荣浮夸沽名刁誉、委过于人把麻烦别人,不当作一会事儿,自私自利表里不一。
在老舍的作品里,有一部分是写儒林外史的、有一部分是写文人教书的办刊物、写文章、写小说的等,将他们的品行漫画出来,有些夸大但很真实,这类幽默写的是儒林,知内情文字有褒有贬,是一种最恰当的夸张。
他的散文都不长,短但很饱满。
是什么原因呢?言之有物。
读老舍的文章,不仅能是你轻松脑子,同时也可以是你的眼睛一亮,因为他每一篇都有闪光点,有益智开窍的功效。
在每一篇幽默文章中都可以听到智者-老舍的笑声,这笑声有温和的笑、有酸楚的笑、有友好的笑、有无奈的笑,这笑笑的是傻人傻风俗传统,而不是傻笑。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就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老舍语言特色幽默“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正文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大二下,现代文学(一))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大二下,现代文学(一))语言的大师——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摘要: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特色,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
独特的语言艺术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其娴熟的语言技法有着独特的构成和形成方式。
运用语言要素和语用角度等诸多手法,使文章语言拥有多种特色:幽默风趣、俗白精致、富含的潜台词,浓郁的“京味”,等等。
让人不禁感叹语言大师的深厚功底。
关键词:老舍、语言大师、语言特色、“京味”、幽默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
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地幼年和少年时代。
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于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与“京味”风格的形成。
1研究和回顾20 世纪的文学创作与语言发展, 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
无论从其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 还是从意韵俱全的描写, 多姿多彩的修辞, 或者从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 都足以让后来者欣喜惊叹。
其实, 老舍的文学语言也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 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
1922 年, 老舍的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 便可以看出其试验的影子; 到1925 年《老张的哲学》, 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
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 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
这个过程体现了老舍对白话文的探索过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不好,也许他写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因为语言不好,没有风格,大家不喜欢看;或者当时大家看他的东西,而不久便被忘掉。
不能为文学事业积累财富。
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
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很大程度上与他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
除了一般文学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还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2、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3、老舍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
《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
《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
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收录了一些老舍的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老舍的作品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白话风格: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运用的是白话风格,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口语化表达: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使人物对话更加生动自然。
他注重人物的语言特点,通过人物的口吻和用词选择,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特色。
3.民间色彩:老舍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民间俚语、口头禅等民间语言,增加了作品的民间色彩。
他通过运用民间语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和命运。
4.描述细腻:老舍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
他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社会背景的细微变化。
5.幽默风趣:老舍的作品中常常穿插幽默的对话和描写,给读者带来欢乐和轻松的阅读体验。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笔调和幽默的语言,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总的来说,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运用白话风格、口语化的表达和民间色彩,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同时,他的作品中描写细腻、幽默风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就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老舍语言特色幽默“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正文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得深,看得透,说得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的写作风格
老舍的写作风格老舍的写作风格很幽默,如同他本人的为人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老舍写作时笔调轻松幽默,但是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主张和特点时,却显得比较严肃认真。
老舍的语言通俗、生动、简练、形象。
我觉得这几个词语就概括了他的语言风格:通俗、生动、简练、形象。
下面是我对他语言的理解: 1。
通俗性。
这里所说的通俗,不是单纯指文字上的通俗易懂,而是强调文章反映现实生活要有“泥土气息”,要用“大白话”写,让读者感到亲切,如同与一位老朋友在促膝谈心。
比如他的《骆驼祥子》,在说到拉车夫们的劳动生活时,没有使用艰深的专业术语,而是采用大家熟悉的北京话,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细节,让读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劳动人民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
生动性。
老舍的语言特别生动传神,能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写得富有意趣。
他的《养花》《养狗》《猫》《母鸡》等,都非常传神地写出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3。
简练性。
用最少的话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这一特点体现在老舍的许多文章中,他不长于抒情和叙事,而是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截取精彩片段,化大为小,既保留生活的原汁原味,又以精练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比如《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仅用两千多字就完成了祥子买车到卖车的经历,并且还说明了祥子的命运如何由不同的遭遇决定的。
4。
形象性。
老舍的语言除了简洁生动之外,还形象生动。
他的散文、杂感语言生动活泼,如同山东快书,他的幽默小说《柳家大院》也是如此。
语言要有生活气息,要接近生活,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总而言之,幽默、平实、严肃、形象就是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的语言虽然生动传神,但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语言虽然简练准确,但又活泼风趣,耐人寻味。
老舍善于描写北京市民的普通生活和风俗习惯,从这些普通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以小见大,写出时代的风貌。
他在《正红旗下》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简洁明了的对白,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显现无遗,“懦弱、泼辣、粗俗、工于心计”的性格浸透下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阶层小市民,寂寞,不知所措的可笑行为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的心境伴随故事情节动荡起伏。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作品的语言特色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
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
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
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
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得深,看得透,说得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小说语言研究
在老舍的城市描绘中,我们不仅可以见到他对北京的热爱和怀念,更可以感 受到他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他的小说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 理解北京、理解社会的途径,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理解人性和生活的重要视角。
总的来说,老舍小说中的城市书写是他文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独 特的语言艺术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将城市生活、社会现象和人的精神世界完美 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魅力。这种魅力既来自于他对北京 的热爱和怀念,也来自于他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正是这种魅 力,使他的作品历久弥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市井小民的生动塑造
老舍的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多以市井小民为主角。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 细致描绘,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些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波折。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老实、 健壮、坚忍,对生活充满希望。但现实却一次次打击他,使他的生活陷入困境。 老舍通过祥子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老舍小说语言研究
目录
01 一、《骆驼祥子》— —北京胡同的语言风 格
03
三、老舍小说的语言 艺术
02
二、市井小民的生动 塑造
04 参考内容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他的作品,特别是他 的小说,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闻名。他笔下的北京胡同,生 动展现了市井风情,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本次演示将通过分 析老舍的小说语言来深入探讨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骆驼祥子》——北京胡同 的语言风格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运用了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 个真实的北京胡同世界。他通过对人物、环境的精细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个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和鲜活的生活场景。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今日小编为大家揭晓著名先到作家老舍的作品的特点,分别是语言幽默、京味十足、题旨鲜明以及语言通俗。
欢迎大家阅读。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老舍作品创作风格
老舍作品创作风格老舍作品创作风格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舍作品创作风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作题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
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
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老舍写作风格:平易、朴实、自然。
主要特点是通俗浅显,亲切感人。
老舍以喜剧见长,善于刻画市民的精神面貌,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又注意突出人物语言和行动上的细节,从中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喜剧形象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等。
内容上:平淡而不单调,通俗而不庸俗。
老舍的作品是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的,但他并没有将笔墨只停留在对市民的刻画上,而是尽力展现他们身上美好的东西。
《四世同堂》的语言诙谐生动,通俗易懂,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北京,日本侵略者在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之后被赶出了北京城。
在无比沉痛的现实背景下,各色人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坚持着抗战,努力保全着北京这座古城,以及这座古城里的每一位居民。
其间,还穿插着各种小人物的琐碎故事。
我喜欢老舍的散文,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平易自然,没有装腔作势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而只是静静地叙述着眼前的一切。
语言非常简练,也非常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充满了幽默、风趣,却又不乏真挚感情。
我最喜欢的就是《春风》一文,让我如沐春风。
文章开头“天气暖和了”,结尾“天气还是那么冷,并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了”,“年年有春风,有年年的春风”,用“春风”串联全篇,构成了一幅画面,春风在门前舞蹈,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却也带走了人们过去一年的辛酸与悲伤。
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成绩卓著。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市民生活,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
他还曾写过长篇历史章回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文博士》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
他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
”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
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
《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
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
《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
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御北京口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