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同步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植物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植物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植物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植物组织再生和发育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对植物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其在农业、环保、药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植物干细胞的研究1. 植物干细胞的来源植物干细胞可以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体细胞再生等途径。

其中,顶端分生组织就是植物干细胞最常见的来源,如植物的根尖和茎尖。

这些组织中的细胞不仅具有高度分化和分裂活力,同时也能不断地分化成各种器官和组织。

因此,这些细胞可以作为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材料。

2. 植物干细胞的特点植物干细胞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自我更新能力。

植物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和其他细胞。

(2)多向分化能力。

与动物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细胞类型不同,植物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从而诱导出各种有效的组织和器官。

(3)细胞壁的特殊结构。

植物干细胞的细胞壁富含纤维素和其他有机物,可以保护细胞和支撑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二、植物干细胞的应用1. 农业生产植物干细胞在农业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对植物干细胞的研究,可以培育出更高产、更耐病、更适应恶劣环境的植物品种。

同时,利用植物干细胞技术,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从而大幅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

2. 药品研发植物干细胞技术在药品研发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传统药材中提取植物干细胞、干细胞培养和转化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药材的含量和成分,使其具有更好的疗效和药效。

此外,还可以将植物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研发出更有效的药品。

3. 环保领域植物干细胞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城市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方面,可以利用植物干细胞进行植物修复,逐渐恢复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

此外,在植物遗传改造和抗生物质体系等方面,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体来说,植物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人类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种来自秋水仙科植物的生物碱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研究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发有丝分裂中的细胞质微丝的混乱排列和断裂,从而阻碍纺锤体的形成和正常的染色体分离。

这个作用机理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并产生细胞同步化。

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纺锤体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结构,通过纺锤体将染色体牵引到细胞的两端(极)从而使细胞可以进行正常的染色体分离,保证每个新细胞都可以获得一套完整的染色体。

秋水仙素通过影响微丝的动力学特征,使得微丝混乱排列并断裂,导致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作用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随机分布在细胞内,造成染色体非均等分离,从而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

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细胞会触发一系列的反应来调节细胞的同步化。

细胞同步化是指细胞群体中绝大部分细胞进入同一种生长周期(如有丝分裂周期)的状态。

秋水仙素作用后,细胞数目加倍会导致细胞群体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周期,进入同步化状态。

这是因为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细胞无法正常进行染色体分离和单倍体细胞形成,而是继续保留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细胞同步化可以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很多帮助。

首先,细胞同步化能够使细胞群体进入统一的细胞周期,方便研究人员对细胞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

其次,细胞同步化使得细胞中的一些特定分子或细胞器在同一时间点表达或分布,从而便于研究者研究这些分子或细胞器的功能与调控机制。

此外,细胞同步化还可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药物筛选及调控信号途径的研究。

总之,秋水仙素通过阻碍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非均等分离,最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而细胞的同步化则是细胞群体中细胞进入同一种生长周期的状态。

秋水仙素作用后的细胞同步化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细胞同步化是一种实验技术,用于使细胞在特定的时间点进入同一阶段,以便研究细胞周期中的特定过程。

细胞同步化有多种方法和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

1.药物处理法: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促进细胞周期中的特定步骤来实现细胞同步化。

常用的细胞同步化药物包括阿霉素(thymidine)、奎宁(quinine)、羟基尿嘧啶(hydroxyurea)、科莫西定(colcemid)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延长或缩短特定阶段的时间,从而使细胞同时进入同一阶段。

以阿霉素为例,它是一种嘌呤类物质,可抑制DNA合成过程。

将细胞在含有阿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移除阿霉素,细胞会在短时间内同时进入S期。

这是因为细胞会在阿霉素的抑制下停滞在G1/S检查点,一旦移除阿霉素,细胞便立即进入S期完成DNA复制。

2.紫杉醇处理法:紫杉醇是一种微管相关的药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动态稳定,阻碍有丝分裂的进行。

在细胞同步化实验中,可以通过紫杉醇处理使细胞停滞在G2期,待紫杉醇去除后,细胞会几乎同时进入有丝分裂。

紫杉醇的作用机制是结合并稳定微管,抑制微管的动态重组过程,导致纺锤体无法形成或功能异常,从而阻碍有丝分裂过程的进行。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同步化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对细胞的影响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操作。

3.温度敏感细胞株法:温度敏感细胞株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系,其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对温度敏感。

通过调节培养温度,可以使细胞同时进入或阻碍特定阶段。

例如,一些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非限制温度下正常工作,在限制温度下失去功能。

因此,将这些细胞株在限制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温度恢复到非限制温度,细胞便会同时进入同一阶段。

温度敏感细胞株同步化的原理是利用温度对特定蛋白质的影响,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

温度敏感蛋白质的功能通常与物种的生存和繁殖相关,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细胞。

4.同步化电流冲击法:电流冲击法是一种通过施加短暂的电流刺激,使细胞进入特定阶段的方法。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是一种通过控制细胞周期,使大量细胞在相同时间点进入特定细胞周期阶段的方法。

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遗传学和细胞生理学等领域。

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包括药物处理法、放射线辐射法和营养限制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原理:
1. 药物处理法:通过给细胞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控制细胞周期。

例如,使用细胞周期抑制剂(如阿霉素、异烟肼、氟乙酰胺等)可以阻止细胞进入或退出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从而实现细胞同步化。

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周期促进剂(如脱氧胸腺嘧啶、多巴胺等)来促进细胞进入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

2. 放射线辐射法:通过短暂暴露细胞于放射线(如X射线或紫外线),可引发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等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同步化。

在辐射后,生存的细胞会重新开始增殖,并在相同的时间点进入细胞周期特定阶段。

3. 营养限制法:通过控制细胞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可以限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速度,从而实现细胞同步化。

在特定的营养条件下,细胞会在一定时间内停滞于同一个细胞周期阶段。

这些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使大量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同时进入或停滞,以便研究某一特定阶段的细胞生理过程或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和
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细胞特性来确定。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教材中两次提到秋水仙素的作用,如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机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试题中还会出现细胞分裂同步化,有时也会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后往往停留在分裂中期。

当然,秋水仙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也会引起基因突变,可以算是化学诱变剂。

问题:秋水仙素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为什么会将细胞阻断在分裂中期?怎么会得到多倍体细胞?处理后,还能不能继续分裂下去?011820年,由两位法国化学家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提取出了秋水仙素。

秋水仙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中。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所以又称秋水仙碱,能够与微管特异性结合。

秋水仙素同二聚体的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阻止微管的成核反应。

秋水仙素和微管蛋白二聚体复合物加到微管的正负两端,可阻止其它微管蛋白二聚体的加入或丢失(具体可以参考下列图示)。

02秋水仙素常被用作多倍体诱导剂,经处理的萌发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

其诱导加倍的机理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1.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微管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中纺锤体就是由微管组成的。

微管管壁由13条原丝纵向平行排列构成,主要成分为微管蛋白,而微管蛋白分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微管亚单位,若干个异二聚体相接连成原丝。

微管结构图α微管蛋白与β微管蛋白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两者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0000,氨基酸数目分别为450和445个,两者42%序列相同。

其中β微管蛋白肽链中第201位为半胱氨酸,为秋水仙素结合部位。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彼此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常呈二聚体形式存在。

每一微管蛋白异二聚体上尚有秋水仙素与之结合的部位,如果结合的部位被其结合,微管不仅不能继续聚合,而且会引起原有微管解聚。

细胞同步化的处理方法

细胞同步化的处理方法

细胞同步化的处理方法细胞同步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可以使细胞群体在同一时刻处于相同的细胞周期阶段,便于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DNA合成等生命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及其优缺点,并详细讲解操作步骤。

一、药物同步化方法1.1 利用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微管蛋白抑制剂,能够阻止分裂中期和间期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

通过给予适量的紫杉醇,可使大部分细胞停滞在G2/M期。

操作步骤:(1)培养待处理的细胞至70%左右的密度。

(2)加入适量的紫杉醇(通常为100nM-500nM),并在37℃下孵育4-24小时。

(3)将药物去除,用PBS洗涤两次。

(4)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实验。

优点: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

缺点:药物浓度和处理时间需仔细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或不同步。

1.2 利用阿霉素阿霉素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可以使G1期和S期的细胞停滞在G1期。

通过给予适量的阿霉素,可使大部分细胞处于G1期。

操作步骤:(1)培养待处理的细胞至70%左右的密度。

(2)加入适量的阿霉素(通常为0.5μg/ml-2μg/ml),并在37℃下孵育16-24小时。

(3)将药物去除,用PBS洗涤两次。

(4)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实验。

优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可以较为彻底地将大部分细胞同步到G1期。

缺点:药物浓度和处理时间需仔细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或不同步;对某些类型的细胞可能无效。

二、离心同步化方法离心同步化方法利用离心力将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细胞分离,并使它们在相同条件下重新开始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快生长、比较均匀的细胞系,如HEK293、HeLa等。

操作步骤:(1)将待处理的细胞培养至70%左右的密度。

(2)收集细胞,用PBS洗涤一次。

(3)加入离心管中,离心5-10分钟,将上清液去除。

(4)将沉淀的细胞用适量的培养基悬浮后重新培养。

(5)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实验。

优点:不需要药物处理;对于某些类型的细胞可以得到较好的同步效果。

细胞周期同步化

细胞周期同步化

细胞周期同步化细胞周期同步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多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中,其中有少数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活动,其余细胞分别处于G1、S和G2各期。

不同时相的细胞对药物干预存在不同反应,会影响实验的重复性,因此,需要获得周期一致性的细胞。

利用细胞同步化技术可使细胞大量的处于同一细胞时期,并可获得该时期大量的物质,如细胞中期时的染色体。

细胞周期同步化(synchronization)是指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借助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实验手段,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 除了G0期的细胞)的现象。

细胞同步化本质上包括用一定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的同步化细胞群和使细胞进入同步化生长的两层含义。

DNA 合成抑制法是通过抑制DNA合成将细胞同步于同一时期的方法。

高浓度TdR(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是目前常用的抑制DNA 合成的同步化方法。

它可逆地抑制DNA 合成,而不影响其他时期细胞的转运,最终可将细胞群阻断在S 期或G1 /S 交界处。

其原理是: TdR是细胞DNA 合成不可缺少的前体,但向培养基中加入过量T dR,可形成过量的三磷酸腺苷,后者能反馈抑制其他核苷酸的磷酸化,从而抑制DNA 合成。

它将细胞同步于G1 /S 期交界处,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胞同步化,但是容易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

TdR双阻断法因为简单易行且可逆,在肿瘤药理方面对细胞周期同步化的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羟基脲、5-氟脱氧尿嘧啶、阿糖胞苷、氨甲蝶呤和高浓度ADR、GDR也属于DNA合成抑制剂,它们与TdR作用相似,均可通过抑制DNA合成达到同步化的目的。

中期阻断法是利用破坏微管的药物将细胞阻断在M期从而得到同一时期细胞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素等。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微管的聚合,进而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将细胞阻断于有丝分裂中期然后再释放使细胞达到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教材中两次提到秋水仙素的作用,如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机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试题中还会出现细胞分裂同步化,有时也会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后往往停留在分裂中期。

当然,秋水仙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也会引起基因突变,可以算是化学诱变剂。

问题:秋水仙素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为什么会将细胞阻断在分裂中期?怎么会得到多倍体细胞?处理后,还能不能继续分裂下去?011820年,由两位法国化学家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提取出了秋水仙素。

秋水仙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中。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所以又称秋水仙碱,能够与微管特异性结合。

秋水仙素同二聚体的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阻止微管的成核反应。

秋水仙素和微管蛋白二聚体复合物加到微管的正负两端,可阻止其它微管蛋白二聚体的加入或丢失(具体可以参考下列图示)。

02秋水仙素常被用作多倍体诱导剂,经处理的萌发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

其诱导加倍的机理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1.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微管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中纺锤体就是由微管组成的。

微管管壁由13条原丝纵向平行排列构成,主要成分为微管蛋白,而微管蛋白分a 微管蛋白和B微管蛋白两种。

a微管蛋白和B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微管亚单位,若干个异二聚体相接连成原丝。

微管结构图冏J 仙™1GimwiIJdlYlIK 卜财|--4run A 麻卵傕诫起H 刑尙区辿血c 锻请54紳 GDPSiWE-fSTi-a'rP flfgsmn-瓶特略 GTPdtJa 微管蛋白与B 微管蛋白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两者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0000,氨基酸数目分别为450和445个,两者42%序列相同。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一、本文概述植物细胞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对植物细胞进行遗传、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操作,以实现植物遗传资源的创新利用、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以及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生产。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现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细胞培养技术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揭示其科技进步的轨迹。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遗传转化、组织培养、细胞培养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植物细胞工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问题中的潜力与挑战。

本文将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和技术创新点,以期为推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关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现状植物细胞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突破。

通过细胞培养、遗传转化、细胞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育种、遗传改良、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在植物育种方面,细胞工程被广泛应用于远缘杂交、基因编辑、突变体筛选等研究。

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高产、抗病、抗虫等。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编辑植物基因组,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插入或修饰,从而定向改良植物性状,提高植物适应性和产量。

在遗传改良方面,植物细胞工程为植物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基因转移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从而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或提高现有性状的表达水平。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对植物进行大规模的遗传筛选,快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为植物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细胞培养的同步化名词解释

细胞培养的同步化名词解释

细胞培养的同步化名词解释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和研究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领域。

通过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养分和环境条件,可以使细胞在体外继续生长和分裂,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来研究细胞特性、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

然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异步生长和多样性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人员通过同步化方法来解决。

同步化,顾名思义,即使得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和分裂步调达到一致,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和分析。

同步化方法旨在通过调控培养条件或使用特定的实验方案,使得细胞在特定的时间点进入到同一生理阶段,从而实现细胞的同步生长和分裂。

以下将对细胞同步化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解释。

1. 药物同步化:这是常见的细胞同步化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细胞周期阻滞剂或激动剂,可以使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停滞,然后通过药物撤离或冲洗来使细胞重新进入正常的生长周期。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需要根据具体细胞类型和药物的特性进行优化,以确保同步效果和生存率的平衡。

2. 高温或低温暴露同步化: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昆虫细胞或鸟胚等具有相对复杂发育过程的细胞。

在早期的培养过程中,将培养器置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以阻断细胞分裂的进行。

然后,将培养器迅速转移到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将会同步地开始生长和分裂,使其达到同步化状态。

这种方法需要仔细控制温度和处理时间,以免造成细胞死亡或异常。

3. 营养因子或生长因子处理同步化: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往往受到多种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控。

通过适当调整培养基中这些因子的浓度和时间,可以达到细胞同步生长和分裂的效果。

例如,细胞周期特定的生长因子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激活剂,可以在细胞中实现周期特定的同步生长。

4. 光照控制同步化: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植物细胞的同步化。

植物细胞对光周期非常敏感,通过调整培养条件中光照的强度、时间和周期,可以实现植物细胞的同步生长和分裂。

植物生物钟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

植物生物钟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

植物生物钟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徐小冬;谢启光【摘要】Circadian clock generates endogenous rhythms to confer the fitness advantages for most organisms. Plants with the evolved self-sustaining rhythms could anticipate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 synchronize 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ith oscillated outer signal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merging of research work on the various circadian rhythms,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chronobiology and related theory, etc, and describes in detail on the current basic network architecture of circadian systems of higher plants, including the prominent transcriptional and posttranslational mechanism.%生物钟几乎参与调控了植物体所有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过程,使植物体与外界环境条件达到时间和空间的同步,极大地增强了植物环境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笔者首先从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历史入手,回顾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对节律性的认识和应用;然后介绍了现代植物生物钟研究的起源、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最后重点论述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植物生物钟作为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的“整体水平”调控特性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独特性.【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9页(P118-126)【关键词】生物钟;周期节律;时间生物学;植物【作者】徐小冬;谢启光【作者单位】达特茅斯大学生物系,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03755【正文语种】中文在生命漫长的发展历程里,由自然选择主导的进化长河中,诸多种类的生命体殊途同归,演化和发展出了可以称得上生命基本特征之一的周期节律性。

细胞重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细胞重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细胞重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细胞重组技术(Cell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两个不同细胞种类或异源生物的细胞进行融合,生成新的细胞品种或分子的技术。

该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生物医药、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从细胞重组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科学家就已经开始进行各种动植物细胞融合的研究,试图创造新的细胞种类和形态。

直到197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比尔·布里格斯研究员和E·D·扬博士用蛙卵细胞和小鼠Plasmacytoma细胞进行了细胞重组试验,成功地将两种不同物种的DNA连成了一整条螺旋,开创了人类对细胞重组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此后,不断有科学家将细胞重组技术应用到了生物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其中以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二、应用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细胞重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物制品、制备重组蛋白、细胞克隆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其中,针对疾病的生物制品生产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应用领域。

例如,生物类似物(biosimilars)这一新兴药物治疗领域中,细胞重组技术是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生物类似物的基础。

而制备重组蛋白则是另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许多蛋白激素、抗体、酶等的生产都采用了细胞重组技术。

细胞克隆是指将一种细胞分裂繁殖成若干相同的子代细胞,用于大规模制备生物制品。

基因治疗目的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正常的基因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经应用于数种人类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

在农业生产领域,细胞重组技术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已经利用细胞重组技术对植物、动物进行了基因转移,创造出了许多优良品种。

比如,通过细胞重组技术将某些抗虫、抗澳条病毒等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玉米等作物中,达到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性的目的。

在动物方面,利用细胞重组技术,将人体抗癌基因等有益基因导入到猪细胞中,然后繁殖出抗癌的“超级猪”,这一领域还有很多待发掘的潜力。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学号:110321219 姓名:郑善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103212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在农业、园林、医药、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现状。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

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发展前景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改变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种加速繁育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技术。

植物体的细胞中,含有该植物所有的遗传信息。

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利用细胞的这种全能性,生物学家通过组培来繁殖名贵花卉、消灭果树上的病毒,以及通过对细胞核物质的重新组合,进行植物遗传改造等。

1.1植物细胞工程的简要概述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利用细胞的这种全能性,生物学家通过组培来繁殖名贵花卉、消灭果树上的病毒,以及通过对细胞核物质的重新组合,进行植物遗传改造等。

所谓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培养、增殖或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创造新的生物和物种,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产品。

细胞工程根据研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1.2植物细胞工程的目的细胞工程的目的,是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生物产品。

要使已经改造好的细胞产生大量具有经济价值的产物,就必须依靠下游加工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游工程。

它的作用就是大量培养细胞,并从培养液中分离、精制出有关的生物化工产品。

由于植物细胞的高度易碎性,对剪切力的敏感、细胞有去分化和聚集作用,增殖时间长等独特性,使其大规模培养技术明显比微生物和动物细胞的发展缓慢。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

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和原理细胞同步化是一种实验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得许多细胞在某个生命周期阶段或特定的时间点上同时进入或经历特定的生理过程,以便进行研究。

细胞同步化的原理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了解:激发细胞进入特定生命周期阶段的外源性刺激、影响细胞周期的内源性调控网络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通信。

首先,细胞同步化可以通过外源性刺激使细胞进入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

这些刺激可以是物理刺激、化学刺激或生物学刺激。

以物理刺激为例,光照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刺激方法,可以使得细胞光合作用进入同步阶段。

化学刺激可以是药物介入,例如使用化学物质来诱导细胞进入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如细胞周期的化学物质处理可以使细胞进入同步的有丝分裂。

生物学刺激通常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如细胞因子的添加可以促使细胞进入某个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

其次,细胞同步化还可通过内源性调控网络来影响细胞周期的同步。

细胞周期是受多种内源性分子调控的复杂网络。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细胞会经历一系列特定的事件,如DNA复制、有丝分裂以及细胞分裂等。

这些事件受到多种内源性调控因子的调控,包括细胞周期蛋白激酶、细胞周期素等。

通过干扰或改变这些内源性调控因子的活性或表达水平,可以影响细胞周期,从而达到细胞同步化的目的。

此外,细胞之间的相互通信也是细胞同步化的重要原理。

细胞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来调控彼此的生命周期,从而协调整个细胞群体的细胞周期。

细胞间的信号可以是细胞因子、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等。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与靶细胞相互作用,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

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外基质也可以通过细胞外物质和机械信号的传导来影响细胞周期。

细胞同步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所研究的细胞类型。

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包括:1. 静止期撤除法:静止期撤除法通常用于使细胞从G0期或G1期进入细胞周期。

通过撤除细胞生长环境中的限制因素,如营养限制,催化剂添加等,可以使细胞从静止期重新进入生长状态。

通过同步化植物细胞培养的次级代谢产物批量生产的稳定化方法[发明专利]

通过同步化植物细胞培养的次级代谢产物批量生产的稳定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通过同步化植物细胞培养的次级代谢产物批量生产的稳定化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荣雨
申请号:CN200680039945.8
申请日:20060425
公开号:CN101297028A
公开日:
200810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改进均质细胞系使细胞生长和生产的变化最小化的方法。

更具体地,其为从前形成层或形成层分离并增殖单细胞克隆的方法,通过解决在长期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和产率的下降问题,增强来自植物的生物活性物质生产的稳定性。

申请人:云火
地址:韩国全罗北道
国籍:KR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楼高潮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细胞周期同步化概念

细胞周期同步化概念

优点: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 有的细胞同步化。
缺点: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
2)中期阻断法(M期抑制法):利用破坏微管的药物将细胞 阻断在中期,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素和秋水仙酰胺,后者毒 性较少。 优点:无非均衡生长现象;缺点:可逆性较差。
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特征
G1期:细胞表面有泡状物,染色质去凝集;蛋白质、糖 类、脂质等开始合成。
① 周期中细胞(cycling cell):是指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 的细胞,有丝分裂活性高,又称为连续分裂细胞或可育细胞, 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造血干细胞、雄性个体的 生精细胞等。 ② 静止期细胞(quiescent cell):指的是暂时离开细胞周期, 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但在适当的刺 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又称为G0期细胞或休眠细胞, 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③ 终末分化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分裂能力,
胞质分裂。
植物细胞成膜体的形成
细菌的细胞周期
慢生长细菌细胞周期过程与真核细胞周期过程有一定相
似之处。其DNA复制之前的准备时间与G1期类似。分裂之 胞周期也基本具备四个时期。
细菌在快速生长情况下,如何协调快速分裂和最基本的
DNA复制速度之间的矛盾? 快速生长的细菌,在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细胞内的DNA 经复制到一半进程,以保证迅速进行下一次分裂。
流式细胞分选仪测定法(Flow Cytometry) 缩时摄像技术
标记有丝分裂百分数法(PLM)
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细胞周期时间的方法。其原理是对 测定细胞进行脉冲标记、不同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 找出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计算其中带3H标记的细 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

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

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

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胚状体发育同步化是植物发育的关键步骤,是各个植物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正常生长的重要保证。

研究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对深入理解植物发育,为开发植物育种技术,以及解决植物病虫害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基本原理是,当受精卵经过胚状体发育滚圆后,植株的不同部位都会按时发育,并在同一时间达到最高外形、形态和功能特征。

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主要方法有生物化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

生物化学方法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效应,激发植物的胚状体发育同步化。

这主要包括施用生长素,利用植物激素类药物,以及给植物施用氮素、磷肥和其他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胚状体发育同步化。

生理学方法是通过改变植物沼气从而调控植物的胚状体发育。

这包括光照调节、温度调节、湿度调节、水分调节等,以调节植物生长。

物理方法是利用机械强度或机械操作来促进植物的胚状体发育同步化,比如采取晃动、旋转、压碎等方式,可以激活植物的发育,促进胚状体发育同步化。

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了植物发育和发育同步化的分子机制,并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及介导的技术,改变植物发育特定细胞凋亡,调控植物的胚状体发育同步化。

综上所述,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包括生物化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

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研究为植物的发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并为植物的改良和利用提供了可能。

未来,研究者将继续深入研究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机理,以及各种方法在胚状体发育同步化中的应用,构建分子发育同步化机制,从而推动植物发育的研究,发展植物育种技术,并有效解决植物病虫害的控制需求。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结合各种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借助分子育种技术和遗传改良技术,开发出优良品种,满足不同环境下的种植需求。

总而言之,胚状体发育同步化的方法对于植物发育研究、育种以及植物病虫害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植物细胞的同步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的同步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的同步培养技术
吴永宏;张德颐
【期刊名称】《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卷),期】1993(029)002
【摘要】植物离体培养从固体(琼脂)上的组织培养发展到液体中的细胞培养是一个发展。

它与固体培养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快,又可大量提供较均一的细胞。

但是培养细胞之间,无论在形态上还是生化特性上,仍有很大差别。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会集聚成大小不同的细胞团。

这些细胞团之间,蛋白质合成速率、酶活力、细胞分裂速度等都不同。

取得同步分裂的细咆培养系,既控制了细胞分裂的速度,改善细胞间的均一性。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吴永宏;张德颐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4.6
【相关文献】
1.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新领域——植物干细胞培养 [J], 于荣敏;周良彬
2.植物生物技术讲座(四):——植物的突变细胞系及其利用 [J], 秦明波;云月
3.植物生物技术讲座(五):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J], 秦明波;云月
4.植物生物技术讲座七: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 [J], 秦明波;云月
5.“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J], 窦春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同步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摘要:使植物组织细胞同步化的处于某个特定的时期,或进入同步性的生长,可以为深入研究植物细胞活动机制特别是和细胞周期相关的活动带来便利。

本文中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植物的人工同步化一般方法及原理及研究,植物全培养细胞同步化技术的方法流程及应用,以及国内外细胞同步化技术在细胞遗传、细胞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细胞工程等领域中研究应用的进展情况。

并对细胞同步化的不足和应用潜力作了探讨。

关键词:细胞同步化全培养同步化细胞同步化目前的定义(synchronization)是指生物组织细胞或培养物同时通过某个特定细胞时期,包含了获得同一阶段的细胞组织或培养物,或者细胞组织或培养物进入同步性生长两层含义[1]。

存在自然和人工同步化,自然发生的同步化多在一些低等生物菌类及某些动植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中发现,人工同步化是指利各种理化处理方法以获得处于某个特定阶段的细胞群或同步化生长的组织或细胞系[2]。

异步化的组织细胞由于在生理生化组成表达等方面的复杂性对一些研究不利,促使学者们开展人工同步化研究,在动物细胞培养物中实现了可同步于g1-m各期的同步化方法流程,成为一种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或研究模型,应用在动物细胞生理生化等基础研究中;细胞同步化也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如利用癌细胞处于不同时期对药物辐射等的敏感性不同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并开发出了相应的药物及治疗体系[3]。

植物细胞同步化首先应用在旺盛分裂的植物根尖上,由于是部分细胞同步化(partial synchronization),其应用也受到限制[4]。

随着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植物细胞全培养同步化(whole-culture synchronization)技术,并被应用于诸如植物细胞周期等细胞学、生化分子、细胞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中。

本文将就细胞同步化的基本方法、原理,在植物中的主要研究应用情况及进展做一定介绍。

并对植物细胞同步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进一步的应用潜力做一讨论。

1植物细胞同步化主要方法及原理1.1物理诱导光暗周期可以使一些低等真核生物,如衣藻发生同步化。

采用较多的方式是温度诱导法:温度严重影响细胞周期长短,低温可以显著减慢植物的细胞周期。

低温诱导在麦类植物上获得较好的效果,在玉米、豌豆、大蒜、烟草根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的植物对低温的反应不一样,临界温度也不一样,如小麦、黑麦、大麦用1-4℃,水稻和玉米用6-8℃,另外处理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分裂指数。

采用低温高温两步法对玉米根尖进行诱导,使细胞在超过25℃以上的高温中受到激活,得到较高的分裂指数[5]。

1.2饥饿法饥饿法:在缺乏基本元素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可以导致生物合成的抑制,形成同步化,例如缺p和n培养基,处于氮饥饿的细胞停留于g1期,处于磷饥饿的细胞获得停于g1、g2期的细胞[5]。

也可利用气体诱导:每隔向连续培养中的大豆细胞吹入或的乙烯,可以使细胞分裂同步化。

1.3化学诱导化学诱导法选择更多且更有针对性,可以使细胞特异性停留在某一指定的时期内,多用于分生区部分同步化的诱导。

可逆dna合成抑制剂可使使细胞停留在s期或g/s其交界处,对其他时期不起作用而形成s期细胞积累。

羟基脲(hu,hydroxycarbamide)通过抑制核糖核酸还原酶 (ribonud cotidereductase)抑制s期dna合成。

用1.25mmol/l的hu处理小麦、大麦、黑麦、蚕豆、玉米、水稻一定时间,水培一定时间后,apm处理一定时间,再冰水处理24小时均得到了超过50%的分裂相比率。

用hu、氟乐灵(trifluralin)结合的双阻断法对小麦根尖进行了染色体中期同步化诱导,有丝分裂中期指数达到70%-80%[6]。

到目前的应用表明,hu结合微管抑制剂双阻断法是一种较为高效且应用范围较不受限制的同步化处理方法。

5-氨基脲嘧啶(5-au,5-aminouracil)是一种胸腺嘧啶类似物,使细胞停留于s期。

咖啡碱可以干扰微管合成影响分裂,也能诱导植物细胞板形成80%后解体,阻止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使细胞停在分裂末期,也可以作为诱导同步化的药剂使用,用咖啡碱处理蚕豆根尖,大量细胞停在分裂末期分裂指数比对照提高4倍[7]。

使用纺锤体抑制剂可以阻断植物细胞分裂于m期,常用的有秋水仙素,近年来除草剂类诱导剂显示了较好的植物纺锤体抑制效用。

胺磺灵(oryzalin)、氟乐灵(trifluralin)可以高亲和地与微管蛋白形成复合体,还可以影响ca2+离子在微管组装中的作用,浓度很低可达到效果,且对细胞毒性较小。

戊炔草胺(pronamide)虽不能使完整的微管丢失,但能使微管缩短。

此外还有甲基胺草磷(apm,amiprophos-methyl)[15]等。

微管抑制物缺点是可逆性较差,在植物中这些微管抑制物往往作为倍性诱导剂使用。

在浓度较高时,可以导致染色体行为变异[8]。

2细胞同步化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植物细胞同步化,分为部分和全培养同步化。

也有学者用于研究细胞生理生化周期。

由于离体悬浮本身可以起到筛选细胞的作用,加上药物等诱导下得到了烟草的全培养细胞同步化体系,用以研究细胞发生、因素周期生理生化效应等。

从cephalosporium aphidicola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双萜。

是真核细胞dna合成的特异的可逆的抑制剂,对rna合成及蛋白合成无抑制作用。

在三种真核细胞dna多聚酶α(复制酶)、β(修复酶)和γ(线粒体dna复制酶)中,只抑制α[9]。

这个研究成果对细胞同步化在植物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同步化技术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采用上述同步化手段处理植物根尖,部分同步化发生于分生组织(meristem,),主要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得较多细胞分裂相以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一般用分裂指数(mi, mitosis idex)作为检测指标,同步化处理后可以得到适于流式分析的植物组织,可以续进行染色体流式分类[10],或进行染色体显微切割,原位杂交等后续研究,得到高比率中期相还可以用来制备高质量的染色质丝,在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基因定位等。

2.2同步化技术在细胞周期研究中的应用同步化即可以作为细胞周期研究的手段,也可以作为研究因素对细胞周期相关生理生化变化影响的模型。

在近期的研究中,应用同步化的植物细胞培养系检测了很多重要的周期依赖性基因蛋白,可以检测不同细胞周期下的基因蛋白等表达差异,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周期,同步化后的细胞可以较容易地区别检测一些特有的周期基因和周期蛋白的表达,在一些实验中通过了解这些基因蛋白,生化分子等的变化可以深入了解一些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王静利用同步化诱导后的细胞研究了紫外线uvb对细胞周期生理生化行为的影响,发现uvb,使用同步化手段围绕人工同步化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人们曾发生过一些争论,如认为同步化不能获得均一一致的细胞,也不能获得同年龄的细胞,难以说明细胞行为。

在对根尖细胞的同步化研究中发现,hu药物处理并不能使细胞完全停留于前s期,而且在解除药物作用后,细胞周期发生了加速原因可能是dna合成抑制引发前体物质的积累加速了合成进程,在对蚕豆的5-au根尖处理则中发现了5-au可以延长g2期[11]。

表明同步化处理的确手段引发了一些副作用,这可能导致细胞学研究结论的失真。

而采用几种不同的周期依赖性同源基因探针进行了基因微阵列时序光谱检验,发现这些基因都得到了周期性的表达,从分子角度证明了同步化处理后细胞基因表达周期性没有被打破,可能仍然适用于对细胞周期中某些不受大影响的相互作用研究[12]。

为了降低同步化处理引发对正常周期的干扰效应,研究中往往采用两种以上的同步化处理手段作为验证。

这个问题在烟草by-2全培养同步化细胞系应用后得到了改善。

2.3双光源流式细胞术在植物细胞全培养同步化的应用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和细胞周期研究需要的促成全培养同步化技术的诞生。

到目前为止,只在烟草亮黄细胞系(tobacco by-2)中实现。

双光源流式细胞术三参数细胞周期分析目的是建立双光源流式细胞仪三参数细胞周期分析方法,同时检测两种细胞周期素和细胞dna含量,分析非时相性的细胞周期素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两种cyclin标记,一种用直接法(fitc标记),另一种用间接法(rpe-cy5标记的二抗),同时进行细胞核染色(荧光素dapi),双光源二点激发,三波段定量检测,数据运用cellquest软件分析.mamsa和mimosine诱导非时相性的细胞周期素表达.结果两种cyclin可同时检测,互不干扰,而且不需要荧光补偿,与单标相比无明显差别,cyclin及dna均可半定量分析。

cyclina/cyclin e/dna分析可将对数生长期的molt-4细胞分为六个亚细胞群(g10、g1e、g1l、s、g2、m),mimosine处理的细胞可见g1期cyclin b1表达,mamsa处理的细胞有g2期cyclin e的异位表达.结论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在流式细胞仪上三参数细胞周期分析可以快速定量检测两种cyclin和dna含量,更精确地对细胞增殖进行分析[13]。

这个技术对植物细胞全培养意义重大。

3研究结论同步化技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对于生产及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有学者通过低温诱导红豆杉悬浮细胞得到了同步化加强的细胞培养物。

并在同步化诱导后的培养物中研究了紫杉醇合成同细胞时相间的关系,发现了紫杉醇合成的细胞时相差异性。

体细胞胚胎发生需要大量的同质同步化的细胞,同步化方法也被应用于体胚发生的调控,有学者在利用同步化处理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物后进行秋水仙素诱导,得到了四倍体稳定在62.5%紫杉醇高产悬浮细胞系[14]。

这些都表明同步化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侯敢,黄迪南,祝其锋.细胞同步化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hela 细胞凋亡的影响 [j].实用癌症杂志,2001(5).2.anderson h c. hydroxyurea induces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 in g2: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j].hereditas,1983, 98: 61-64.3.王振英,彭永康,陈宏.用双向电泳分析百合减数第一分裂周期蛋白质的变化植物研究[j].2001(3).4.冯立新,肖桂芝,岳雪玲. 低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同步化作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5.傅海青,鞠桂芝,罗灿,傅士波. p21在电离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的作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6).6.叶秀珍,朱德厚,陈瑞铭. 人体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同步化研究—s期和m期同步细胞[j]. 实验生物学报,1979(3).7.高红亮,丛威,郅文波,欧阳藩,邵曼君. 用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实现vero细胞的同步化生长[j]. 过程工程学报,2001(1).8.陈成彬. 一种高效率细胞同步化方法的改良与运用[j].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9(3).9.宋春娇,吕冰洁,张小玲,史忠诚,傅松滨,李璞,李钰. 血清饥饿法用于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学研究[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4).10.焦顺兴,陈文龙,王玉珍.淀粉凝胶与植物组织培养.ⅱ玉米淀粉凝胶培养基对苹果砧木组培生根诱导的同步化作用[j].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5(7).11.柯善强,桂耀林.黄连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同步控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1).12.李涛,侯月霞,蔡国友,沈子威,席葆树.流式细胞术分析交变应力作用对植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影响[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3).13.肖桂芝,马晓明,莫冀香,刘延华,安海谦. 不同低温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同步化作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1995(2).14.梅兴国,周爱文,柯铁,贺炜. 红豆杉细胞同步化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