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手风琴材料
中华腰鼓
![中华腰鼓](https://img.taocdn.com/s3/m/89c55c0f52ea551810a687d9.png)
中华腰鼓目录第一讲走进腰鼓的世界 (2)第二讲腰鼓的预备动作和基本鼓谱 (5)第三讲路鼓和小收点 (7)第四讲黄莺落架和蜻蜓点水 (9)第五讲各种步伐的调整步 (11)第六讲双燕齐飞与飞虎出洞 (13)第七讲拜四方与雄鹰展翅 (14)第八讲追风鼓和金三锤 (15)第九讲对鼓和大进军及转身 (17)第十讲半蹲打和白鹤亮翅 (19)第十一讲组合套路 (20)第一讲走进腰鼓的世界在苍茫的黄土地上他们顽强地拼搏,两只干裂着血口的大脚板,硬是在那大山石壁上磨出大路;一双长满老茧的粗壮手臂,驶掌着饱经风雨的生活之舟;一副压不弯的铁脊梁,总也能撑起一方蔚蓝的天。
祖祖辈辈传承着轩辕皇的血脉,世世代代延续着中华龙的精魂。
他们是炎黄的子孙,他们是神龙的后代!一声呐喊能使山呼谷应,纵身一跃也能让大地生辉!腰鼓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打击乐器。
据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腰鼓这种打击乐器,古今形成制不同。
古之腰鼓,据北宋陈旸著《乐书》(成书于徽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前)记载:“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纤腹。
”隋唐时,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高昌诸乐,秦时挂在腰间,用两手掌拍击。
今之腰鼓,框用木制,长形,两端小而中腰较粗,双面蒙皮,用于民间腰鼓舞,秦时用绸带系鼓,缚在舞者腰间,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新中国成立前,腰鼓最初盛行于陕北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流行全国,尤其在我国北方,是民间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庆典活动的主要形式,并且不断有所发展,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不同腰鼓打法、套路和风格,如近年来表现比较突出的“安塞腰鼓”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腰鼓,这种原受群众喜爱的乐舞活动形式在大江南北更加盛行、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它不但成为各种表演、比赛、庆典活动的重要节目,而且成了广大群众平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文体和康乐活动,天天锻炼,天天娱乐。
我们深信随着腰鼓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乐舞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开展和推广,必将推动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发展,提高我国全民的健康长寿水平。
腰鼓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腰鼓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https://img.taocdn.com/s3/m/5c15a1022e3f5727a5e96277.png)
腰鼓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
腰鼓是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被流传,音脆亮,在民间广泛被流传,
安塞腰鼓当属最富民族魅力的,而英山人民也对腰鼓富有极大的盛情。
每逢喜事,定要请腰鼓队的前来演唱一番,演出最喜先看一出精妙绝伦的腰鼓舞。
腰鼓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昂,剽悍豪放,威猛有力,舞姿飘逸等特点。
腰鼓手表演讲究“六劲”,即表演起来有股猛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在足劲。
动作规律概括起来有跑、跳、扭、转、蹬、闪、跺、摇、跨、昂、跃、快等构成要素。
其中扭是腰鼓最基本动作之一,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软腰等。
腰鼓是与舞蹈、武术、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有机结合的多维
性艺术。
也是一种独特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合限制,可以在行进中、广场上、舞台上表演,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唢呐长号伴奏下的腰鼓更是有庄重、浑厚和悠远的情感震撼。
腰鼓从打法上分文鼓和武鼓。
文鼓以扭为主,以打为辅,重在抒情,通过动作和表情将内心喜悦心情表现出来;武鼓以打、踢、跨、跺等为主,动作难度大、要求高,运动量大,具有动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安塞腰鼓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武鼓中,队形务求整齐一致,快收猛放、变化神速。
动作务求刚健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充分体现腰鼓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美观。
关于腰鼓文化传统资料
![关于腰鼓文化传统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d934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d.png)
关于腰鼓文化传统资料腰鼓,又称腰鼓新夜迓,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腰鼓在中国各地流传广泛,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演奏风格,其中以湖南、广东等省份的腰鼓文化更为有名。
腰鼓起源于中国古代丰收祈福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农业文明时期。
农民们在农忙季节或重要的节日中,用腰鼓形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腰鼓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变种,但一般来说,它由一个鼓面和一个腰鼓体组成,演奏者将腰鼓戴在腰间,通过旋转或抖动腰身,使鼓面发出节奏感强烈的声响。
腰鼓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纯粹的音乐表演形式,更融入了哲学、宗教、民间信仰等元素。
腰鼓演奏通过鼓声的共振,既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又可以祈求吉祥。
在农村,人们常常将腰鼓的演奏和舞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庆祝和欢乐的场景,寓意着农民劳作辛勤而又充满希望。
另外,腰鼓在古代还是武术表演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可以提供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
腰鼓文化在中国各地有各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以湖南腰鼓为例,它是中国腰鼓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腰鼓之乡”。
湖南腰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传承至今。
湖南腰鼓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独奏,也有合奏,同时还与舞蹈、杂技等形式搭配,丰富多彩。
湖南腰鼓演员通过快速的鼓点和灵活的身体动作,展现出高度的技巧和表达能力,给观众带来震撼和享受。
腰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后辈的培养和教育。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腰鼓往往由父辈传授给子辈,种族和家族的身份都与腰鼓有关。
腰鼓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种传统形式特别能够保持其原汁原味和纯正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腰鼓文化也面临着挑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腰鼓表演。
因此,当代人们应该重视腰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其能够继续在未来发展。
总之,腰鼓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腰鼓基本打法
![腰鼓基本打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90f53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4.png)
腰鼓基本打法腰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它是一种能够产生节奏感的打击乐器。
腰鼓的制作材料多为竹、木、皮等,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中,腰鼓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腰鼓的演奏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腰鼓的基本打法。
一、腰鼓的基本结构腰鼓的基本结构由鼓盘、鼓膜、鼓边、鼓环、鼓棒等组成。
鼓盘是腰鼓的主体,通常由竹、木等材料制成。
鼓膜一般是用牛皮或羊皮制成,它是产生声音的核心部件。
鼓边是指鼓盘的边缘,通常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鼓环是固定鼓膜的重要部件,它通常由绳子或皮带等材料制成。
鼓棒是用来敲打鼓膜的工具,通常由竹子或木头制成。
二、腰鼓的基本打法1. 单手敲击法单手敲击法是最基本的腰鼓打法。
演奏者将鼓棒握在一只手中,然后用力敲打鼓膜。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的掌握。
单手敲击法的优点是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
2. 双手敲击法双手敲击法是一种更加复杂和高级的腰鼓打法。
演奏者将两只手分别握住两个鼓棒,然后同时敲打鼓膜。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两只手的协调性和力度的掌握。
双手敲击法的优点是节奏感强,音色丰富。
3. 手指敲击法手指敲击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腰鼓打法。
演奏者用手指敲击鼓膜,使其产生声音。
这种打法需要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手指敲击法的优点是音色清脆、生动。
4. 手掌敲击法手掌敲击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腰鼓打法,演奏者用手掌敲击鼓膜,使其产生声音。
这种打法需要手掌的力度和准确性。
手掌敲击法的优点是节奏感强、音色丰富。
三、腰鼓的演奏技巧1. 手腕的灵活性腰鼓演奏需要用到手腕的灵活性。
在演奏过程中,手腕需要保持柔软,并且要根据不同的节奏和音乐风格进行调整。
手腕的灵活性对于演奏者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节奏和音乐感。
2. 力度的掌握腰鼓演奏需要掌握力度。
不同的乐曲和不同的节奏需要不同的力度来演奏。
如果力度过大,容易导致鼓膜破裂;如果力度过小,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声音。
腰鼓基本知识
![腰鼓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652d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b.png)
腰鼓基本知识
嘿,咱来说说腰鼓这玩意儿的基本知识哈。
腰鼓啊,那可是老带劲了。
腰鼓一般是椭圆形的,两头有点不一样大。
一面鼓皮绷得紧点,敲起来声音清脆响亮;另一面呢,稍微松一些,声音就比较低沉。
腰鼓上还系着红绸子,舞起来的时候,那红绸子随风飘动,可好看了。
打腰鼓得有专门的鼓槌。
鼓槌一般是用木头做的,一头粗一头细。
粗的那头用来敲鼓面,细的那头方便抓握。
打腰鼓的时候,双手拿着鼓槌,有节奏地敲打腰鼓,那声音能传老远。
腰鼓的打法也有讲究。
有各种不同的节奏和动作。
比如说,可以单敲一面鼓,也可以两面鼓一起敲。
还可以边敲边跳,或者边走边敲。
不同的打法能打出不同的效果,可热闹了。
腰鼓的服装也很有特色。
一般都是红色或者黄色的,颜色鲜艳,看着就喜庆。
衣服上还会有一些装饰,像花纹啊、亮片啊啥的。
头上也会戴个头巾,或者扎个辫子,看
起来特别精神。
俺给你讲个事儿哈。
俺们村里有一次搞活动,就有腰鼓表演。
那些打腰鼓的人,穿着漂亮的服装,拿着鼓槌,敲得可带劲了。
他们一会儿排成一排,一会儿围成一个圈,一会儿又变换各种队形。
那声音,那场面,可热闹了。
俺在旁边看着,都忍不住跟着节奏扭起来了。
所以说啊,腰鼓这东西,真的很有意思。
它不仅能让人感受到热闹的氛围,还能锻炼身体。
要是有机会,你也可以试试打腰鼓,保准你也会喜欢上它。
腰鼓作文素材
![腰鼓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b86f98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e.png)
腰鼓作文素材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源于生活,有很好的表现了生活。
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
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
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
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
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
我从四岁就开始学习打腰鼓。
那时,腰鼓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每天一放学,我就要妈妈帮我把腰鼓绑好,开始练习。
“咚啪咚啪咚咚啪咚啪,咚啪咚啪咚咚啪咚啪……”腰鼓的声音十分脆亮,听了心中十分舒畅。
不管我腰鼓打多久,但是我从来没有累过。
记得每年元宵啊、出游啊,四岁的我因为个子小,站在了腰鼓队的第一个。
每走过一个地方,总有一些大人在旁边指指点点,说第一排的那两个小孩子打得真好看〔腰鼓队伍分两排,我是其中一排的第一个〕,我听到了,心里犹如吃了蜜糖一样,甜丝丝的。
之后,我打得更卖力了。
腰鼓打得好被人夸虽然心中很开心,但是打腰鼓也有令我苦恼的事情。
因为刚学腰鼓的时候,我只有四岁,手臂较短,每次拿鼓槌击奏时,打不到鼓的两端,因此而动作不标准。
为了这,我还被老师骂过好几次呢!虽然打腰鼓有苦有甜,但改变不了我对腰鼓的热爱。
因为在腰鼓声中,我会忘记学习时的劳累和疲倦,打腰鼓时,我永远也不会累。
腰鼓教案_精品文档
![腰鼓教案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590fa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a.png)
腰鼓教案汉推菜单式课程教案《腰鼓》第一课时了解腰鼓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腰鼓的传统,初步认识中国地图,知道腰鼓发展的几个地区。
2、会读与腰鼓有关的词语,选择感兴趣的写一写。
二、教学重点:看碟,认图,识字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了解腰鼓(1)欣赏录像片段(2)腰鼓是一种喜气洋洋的娱乐表演项目,又是一项趣味十足的健身活动。
它节奏欢快,鼓声清脆动听,敲打起来立刻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欢乐感觉!“打腰鼓”兴于陕北安塞县一带。
古时边关守军,腰系腰鼓,用以击鼓报警、助威、求援、和庆贺胜利之用。
腰鼓队伍庞大,动作整齐、豪迈、遒劲、剽悍,鼓声震天,十分壮观。
2、观察图片,学习词语(1)出示中国地图。
你们看中国的地图像什么形状?出示词语:中国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出示词语:腰鼓观察图,读一读,写一写:中国(2)腰鼓是红色的,充满着热情和喜庆的感觉!出示词语:红色观察图,读一读,写一写(3)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34厘米,两面蒙皮。
出示词语:圆筒形。
观察图,读一读(4)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出示词语:击打示范动作读一读3.熟悉基本鼓点:(1)教授系腰鼓的方法。
(2)教授基本鼓点:腰鼓很好打,只要熟练了,不管你走,跑,还是跳,乃至你翻跟斗都没问题,因为腰鼓的鼓点是不变的,节奏欢快,永远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出示:╳0╳0╳╳0╳0跟老师读鼓点。
4、游戏巩固:(1)师出示词语卡片,出示图,做动作,生读对应的词: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2)练习后,抢答。
(3)尝试读句子: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时,节奏欢快,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5、总结升华:伴随着“咚—叉—”声,鼓槌挥舞,彩绸翻飞,腰鼓这样的民间技艺,既振奋精神,又磨练意志,人借鼓势,鼓借人威,它打出了咱们中国人的气魄与活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将其作为娱乐健身活动。
小学校本课程--腰鼓
![小学校本课程--腰鼓](https://img.taocdn.com/s3/m/47be8057ad02de80d4d840fe.png)
校本课程新泰明珠实验学校校本课程腰鼓yāo gǔ全一册序“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
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
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
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我们明珠实验学校自1997年组建学校腰鼓队至今,坚持活动不间断并将其设为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定时活动,活动小组的成员就是学校腰鼓队的骨干力量,腰鼓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我们也将其带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和掌握打腰鼓的技巧、技法,进而弘扬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
学校腰鼓队曾经参加过多次春运会、庆祝会等活动,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
第一章腰鼓简介一、腰鼓发展史腰鼓,是满、彝、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
彝语称热波。
汉族又称花鼓、磨皮花鼓、双柏花鼓。
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广泛用于民间秧歌舞和节日庆祝,深受人民喜爱。
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东北、华北各省和云南省彝族地区盛行。
(1)腰鼓在古代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有外表装饰美观的足鼓。
殷墟甲骨文中的“鼓”字,形象地表达了鼓的构成。
到了商代晚期就已有了鼓框中间稍粗、两端略细、鼓身横置演奏的鼓了。
1977年,在湖北省崇阳县出土了一件模仿木制鼓的形制铸造的铜鼓,鼓面椭圆形,竖径39.5厘米、横径38厘米,表面光素无饰,系仿效牛皮鼓面,鼓框两端边缘模仿鼓钉而饰以三排乳钉纹,腰径略大于面径,鼓上有钮,鼓下有座。
小学腰鼓第一课
![小学腰鼓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9c70c5280912a2161479292f.png)
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0 ╳0 ╳╳0 ╳0
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时,节奏欢快,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鼓点的认识(简单了解) 鼓点有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边点、帮点等。 所谓“花点”,就是“咚”和“吧”的穿插进行。 所谓“碎点”,就是“咚„„”的轻轻地连续无节拍的 敲打。所谓“单点”,就是“咚、咚、咚、咚”右 手的敲打。所谓“双点”,就是右手和左手同时敲 打一面鼓皮,或者右手敲打右边的鼓皮,左手同时 敲打左边的鼓皮。所谓“帮点”就是用鼓棒敲打鼓 身发出来的“啪”的声音。所谓“边点”,就是用 鼓棒敲击鼓皮的边缘发出来的“啲”的声音。
腰鼓带斜挂在右肩上,腰鼓系在左腰间,鼓手丁字步站好,抬头挺胸,面带 微笑。 左手指如拿毛笔的手势一样拿着鼓锤轻压在右鼓面,手心向下,鼓锤头向前, 锤缨在身体方向: 右手也如拿毛笔一样拿着鼓锤,右手臂顺右腿自然下垂,手心向腿,锤头向 前。
腰鼓很好打,只要熟练了,不管你走,跑,还是跳,乃至你翻跟斗都 没问题,因为腰鼓的鼓点是不变的,节奏欢快,永远是:
了解腰鼓
腰鼓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来源于生活, 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击膜鸣乐器, 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被流传,独具魅 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 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 术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文名:腰鼓 说 明:打击乐器,短圆柱形,两头略小 历 史:民间大型舞蹈艺术 发祥地:横山县黑木头川南塔乡张村有地村 风格特征:轻松愉快、潇洒活泼 活动时间: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
小学生腰鼓的学习教程
![小学生腰鼓的学习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81c96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c.png)
小学生腰鼓的学习教程第一节认识腰鼓明清时期,腰鼓曾在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应用,广泛流传。
歌舞式的腰鼓起源于安徽凤阳。
清代初期顾见龙曾画有《花鼓》演唱图,画中一对农民夫妻,男敲锣,女打鼓,两人对舞。
清代中叶以来,花鼓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形成不同的表演形式。
在北方高跷和秧歌的舞队中,仍有扮成男打花鼓、女敲锣的角色。
晋南花鼓流行于山西万泉、新绛、闻喜等地,分高鼓、低鼓、多鼓等形式,动作灵巧多变。
山东花鼓一般用鼓棰演奏,而流行于山东禹城、乐陵、德平等地的花鼓舞,舞者不仅用棰击鼓,还用棰尾系的一根长60厘米的穗子击鼓,并配合各种舞姿表演,民间有古树盘根、苏秦背剑、金鸡独立和狮子滚绣球等各种击法,其鼓艺精湛,多姿多采,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20世纪40年代初,腰鼓盛行于陕北民间,后而陕西、山西,主要用于民俗节日或盛大集会。
50年代腰鼓开始在全国广为流行。
腰鼓有鼓身和鼓皮组成,鼓身木制,形如木桶,中间较粗而两端稍细,鼓身涂以朱漆或绘有花纹图案。
鼓皮有两面,两面蒙以牛皮、马皮或羊皮。
腰鼓有大小不同规格。
大号腰鼓,鼓长38厘米、面径20.5厘米;二号腰鼓,鼓长33厘米、面径16厘米;三号腰鼓,鼓长31厘米、面径14厘米;四号腰鼓,鼓长26厘米、面径12厘米。
鼓身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系以红绸布为鼓带。
两根鼓棒长25厘米,棒尾系以红绸穗为饰。
2、演奏时,奏者将背带挂于右肩,鼓身斜挎左腰,腰带扎在腰间,注意打结是一个活结,以便灵活的较快的放下腰鼓,双手各执一棰敲击。
敲击时既可敲击一端鼓面,也可同时敲击两端鼓面。
腰鼓发音清脆响亮,无固定音高。
鼓点有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边点、帮点等。
常用于庆祝丰收、欢度春节或迎宾喜庆等场合。
第二节认识鼓棒和鼓槌鼓棒长25公分左右,两头一样粗细,不过,一头系有红绸的是表演者用来抓握的,红绸长约50厘米。
打击乐器介绍
![打击乐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845d683a0116c175f0e48a8.png)
民族打击乐器介绍打击乐器是指利用敲击本体引起振动而发音的乐器。
打击乐器除少数有固定音高外(如:钟、磬),其余绝大部分无固定音高,它们主要通过节奏和音色来装饰和表现音乐,渲染气氛。
常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鼓、堂鼓、腰鼓、木鱼、大锣、小锣、云锣、钹、碰铃等。
木鱼木鱼因外形像鱼头而得名。
木鱼大多用桑木、椿木或檀木、红木雕刻制成。
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小的音高,大的音低。
往往是大小木鱼成对使用。
木鱼发音短促、悦耳,经常在活泼、跳跃的歌(乐)曲中使用,模仿马蹄声效果逼真。
锣大锣大锣是锣类乐器中形体较大的乐器。
用铜制作,圆形,直径在90厘米左右。
大锣的品种很多,有双光锣、光锣、虎音锣、吊锣、大筛锣、抄锣等等,比较常用的双光锣。
大锣的击奏方法有放音、边音、闷音三种。
大锣不但经常经常用于民族器乐合奏中,而且也用于西方的交响乐队中。
大锣在乐队中主要起增强节奏、暄染气氛的作用。
小锣小锣又叫“镗锣”或“京小锣”。
用铜制作,圆形,直径是22厘米左右,锣面呈斜形,中央有一小平面,称为“心”。
小锣清脆、文雅、诙谐,在京剧伴奏中常用于轻松活泼的场面。
钹又称为“镲”,用铜制作,圆形,中间隆起部分成半球形(称“碗”),碗的顶部有一小孔,用以栓系绸或布,两面钹为一副。
钹的品种较多,主要有:大钹、水钹、小钹、京钹四种。
大钹又称“大镲”,钹面较大而薄,音色宏亮,悠长;水钹又称“光钹”,钹面比大钹小,且比较薄,音色比较轻飘;小钹又称“中钹”,钹面较厚,音色响亮、结实;京钹钹面较厚,音色清脆、明亮。
钹的奏法有平击、闷击、边击、磨击、交击和棰击等,钹常用于京剧等地方戏曲以及歌舞、器乐合奏、民族管弦乐和锣鼓队中,是重要的节奏乐器。
碰铃碰铃也称“碰钟”,在古代称“号”,两只为一副。
碰铃用黄铜制作,音色清脆、悦耳,如银铃一般。
演奏时,利用穿过小孔的绳子左右手各执一只,相互碰击发音。
碰铃常用于民族、民间器乐合奏和歌舞戏剧的伴奏中。
三角铁三角铁〔意〕Triangolo(缩写Trgl)是用细钢条弯制成三角形的打击乐器。
利用生活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的策略
![利用生活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4969f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5.png)
利用生活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的策略打击乐器是一种流行的音乐类型,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节奏和声音。
许多人喜欢用成品打击乐器,但你也可以很容易地用家中常见的物品自制自己的打击乐器。
这不仅可以提高你的音乐技能,还可以让你创造出独特的声音和乐曲,满足你的好奇心。
以下是一些利用生活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的策略。
1.鼓自制鼓只需要几件材料,如一只空罐,一块硬纸板,一些胶带和颜料。
将硬纸板切成圆形,粘贴到罐子的开口处,然后用胶带将纸板固定在罐子上。
使用颜料或彩带装饰自己的鼓,并使用鼓棒或手指敲出不同的节奏。
2.丝巾舞蹈丝巾舞蹈是一种有趣的打击乐器,只需要一条彩色的丝巾。
将丝巾系在一个小的木棒或筷子上,并将丝巾在空气中扭动和甩动。
这种打击乐器不仅可以产生美妙的音乐,还可以展示动感和灵气。
3.沙锤沙锤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打击乐器,可以制造出柔和而沉重的声音。
制作沙锤需要豆袋或一个布制的球体,里面填入一些沙子或小石头。
将豆袋或球体缝合,并用绳子或皮带将它们绑在一个长木棍或筷子上。
当你敲击地面或其他物体时,沙锤可以发出柔和而有力的声音。
4.水果盆水果盆是另一种好玩的自制打击乐器,可以在家里很容易制作。
用一些塑料或陶瓷盆子,然后对于每个音符,只需用鼓槌轻敲不同的盆子即可。
可以使用金属、玻璃或木制的盆子。
将它们排列在一起,敲出不同的乐曲,这种打击乐器的声音也是独具特色。
5.塑料瓶鼓制作塑料瓶鼓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空塑料瓶和一些米或糖果即可。
将米或糖果倒入瓶子里,让它们填满瓶子的一半。
在瓶口处覆盖一层胶带,然后敲打瓶口即可制造出不同的节奏。
总之,这些是使用生活材料制作自制打击乐器的几种简单而有趣的方式。
无论你是想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还是寻找一种可以带给自己更多乐趣的爱好,这些办法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并让你发现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和天赋。
腰鼓教材
![腰鼓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d762be5856a561252d36f58.png)
《快乐成长----少儿腰鼓》目录第一课认识腰鼓,熟悉鼓性第二课“大缠腰”动作第三课“小缠腰”动作第四课“十字步”动作第五课“四步三望”动作第六课“弹跳步”动作第七课“鸭子步”动作第八课“马步横移”动作第九课“对鼓”动作第十课“金鸡啄米”动作第十一课“丰收步”动作第十二课“跨步侧踹”动作第十三课“跪打”动作第十四课“飞燕展翅”动作第十五课动作组合第一课认识腰鼓熟悉鼓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简历2、掌握腰鼓的构造、性能和有关术语3、初步熟悉鼓性教学内容:1、学习背鼓和手握鼓楗的方法2、学习“咚”和“吧”打法3、学习“小换点”“大换点”的节奏和打法教学重点:(1)握鼓楗(2)“咚”用右手打鼓,“叭”用左手打鼓。
教学难点:“大换点”第三组的两个“咚”的打法。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腰鼓、鼓楗。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讲述《安塞腰鼓》的发展历史,以及表演的场次和规格,比如参加过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香港回归等大型场次的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腰鼓的积极性。
2、介绍腰鼓的结构和背腰鼓的方法让学生领会。
3、教师讲解示范腰鼓的两个固定点,“咚”与“吧”的打法,并交待“咚”用右手打,“吧”用左手打。
4、初步熟悉鼓性“咚”和“吧”由慢到快。
节拍为××××××××咚吧咚吧咚吧咚吧5、逐渐熟悉鼓性:练打“小换点”节拍为×××××××××× O咚咚咚咚咚咚吧咚吧咚6、进一步熟悉鼓性:练打“大换点”节拍为××××××O:×××××××咚咚吧咚吧咚咚咚吧咚吧咚咚××××××O咚咚吧咚吧咚7、背鼓点:齐背、抽背,达到人人会背:原地打、转向打、分组轮换打。
安塞腰鼓的制作方法
![安塞腰鼓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3f69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c.png)
安塞腰鼓的制作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讲讲安塞腰鼓的制作方法哟!安塞腰鼓呀,那可是咱中国民间艺术的宝贝呢!要做出一个好的安塞腰鼓,那可得下一番功夫。
首先,得选好材料。
就像盖房子得有好砖头一样,做腰鼓的材料可不能马虎。
那鼓皮得挑结实又有弹性的,就跟咱人的皮肤一样,得有韧性。
这要是材料不行,做出来的腰鼓敲起来没劲儿,那可就没意思啦!然后呢,就是制作鼓身啦。
这鼓身的形状可得讲究,要圆滚滚的,就像个胖娃娃似的。
工匠们得精心测量、裁剪、拼接,把那些木板呀变成一个完美的鼓身。
这过程可不简单,得有耐心,还得有手艺。
你想想,要是鼓身歪歪扭扭的,那还能叫安塞腰鼓吗?接着就是蒙鼓皮啦!这可是个技术活。
得把鼓皮紧紧地绷在鼓身上,就像给鼓穿上一件合身的衣服。
而且呀,这绷的力度可得掌握好,松了不行,紧了也不行,就跟咱做人一样,得把握好那个度。
做好了这些,还不算完呢!还得给腰鼓装饰装饰呀。
画上些漂亮的图案,或者绑上些彩带啥的,让它变得漂漂亮亮的。
这样,一个安塞腰鼓才算是真正完成啦!你说这安塞腰鼓制作起来难不难?那当然难啦!但这正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呀。
每一个安塞腰鼓里,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汗水呢。
咱再想想,要是在那热闹的节日里,一群人敲着自己亲手做的安塞腰鼓,那场面得多壮观呀!那鼓声响起来,震得人心里都热乎乎的。
这安塞腰鼓可不只是一个乐器,它更是咱中国人的精神象征呀!所以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安塞腰鼓的制作方法。
它就像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
你说,咱能不好好珍惜这宝贵的民间艺术吗?这就是安塞腰鼓的制作方法,虽然我说得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可复杂得多呢。
但只要咱有心,就一定能做出那漂亮又响亮的安塞腰鼓,让它在咱的生活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怎么样,是不是很想自己动手试试呀?哈哈!。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4e017c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0.png)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
摘要:
1.引言
2.腰鼓板的背景介绍
3.腰鼓板的结构与功能
4.腰鼓板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
5.腰鼓板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6.结论
正文:
腰鼓板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起源于我国古代,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中。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音乐性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腰鼓板通常由木质或塑料制成,呈圆筒状,两端较小,中间较大。
它的结构简单,却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腰鼓板的功能多样,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与其他打击乐器合奏,为各种民间舞蹈、戏曲、曲艺等表演增色添彩。
在传统文化中,腰鼓板具有很高的地位。
它象征着鼓舞士气、庆祝丰收、驱邪避害等美好寓意。
在一些节日庆典、婚庆嫁娶等重要场合,腰鼓板都是必不可少的乐器,用以渲染气氛,表达人们喜悦、欢快的心情。
同时,腰鼓板还是民间艺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许多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都可通过腰鼓板的表演传达给观众。
在现代社会,腰鼓板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成为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载
体。
许多学校、文艺团体等都积极开展腰鼓板教学与表演,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和发扬。
同时,腰鼓板还走进了国际舞台,成为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
总之,腰鼓板作为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既是历史与传统的见证,也是现代与未来的纽带。
家乡的风俗腰鼓500字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风俗腰鼓500字六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d1bb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48.png)
家乡的风俗腰鼓500字六年级作文
说起我的家乡陕北,我最先想起来的还是它名扬天下的习俗——打腰鼓。
腰鼓的鼓框用木质成长圆形,两端小腰部教粗,双面蒙皮,是一种打击乐器。
腰鼓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表演时动作轻松活泼,愉快潇洒,幅度较小;武腰鼓表演时动作雄猛激烈,威状狂欢,幅度较大。
妈妈告诉我,腰鼓在表演时,每人左腰挎一个尺半长之圆形小鼓,双手执系彩绸的鼓捶一对,边行进,边击鼓,有正击、顺击、倒击、胯下击等各种击鼓花样。
腰鼓队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达数百人,队伍庞大,动作齐整,花样翻新,彩绸飞舞,鼓声震天,十分壮观,看得人眼花缭乱,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我也曾有幸亲眼见到过这壮观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关于我们陕北的腰鼓,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2000多年前,当时守边疆的士卒,手持刀枪,身背着鼓,在与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急促的鼓声,长士兵杀敌之气。
此后,从击鼓杀敌逐渐演变成为由军乐队模拟征战时各种厮杀动作的即兴表演;至今陕北的腰鼓,无论在舞步还是在击鼓时所造成的气氛,都有着昔日的影子。
腰鼓不仅打红了陕北的角角落落,还曾多次漂洋过海到外国访问演出。
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普遍欢迎和赞扬,荣盛全国,震惊全球。
这些令人惊讶的成绩,就是我们陕北的腰鼓所获得的,它让我感到十分的自豪与骄傲。
现在,我的耳边好像又听到那刚劲豪放,地动山摇,耳中不息,催人振奋的腰鼓之声,它将世世代代地回荡在陕北这块黄土高原和世界的天涯。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508f91f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1.png)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
【原创版】
目录
1.腰鼓板的起源和历史
2.腰鼓板的艺术特点
3.腰鼓板的文化内涵
4.腰鼓板的社会价值
正文
腰鼓板是一种富有民间特色的乐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历史悠久。
在我国各地的民间音乐中,腰鼓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展现出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腰鼓板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音色和节奏上。
腰鼓板的音色独特,既有鼓的浑厚,又有板的清脆,给人一种深沉而又欢快的感觉。
而腰鼓板的节奏则充满了变化,既有快板的明快,又有慢板的悠扬,给人一种丰富的听觉享受。
腰鼓板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首先,腰鼓板代表了我国深厚的民间文化,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其次,腰鼓板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是历史的见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
最后,腰鼓板还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坚韧和乐观。
腰鼓板的社会价值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用于民间文艺表演,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同时,腰鼓板还可以用于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的来说,腰鼓板是一种富有内涵的乐器,它既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811efc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6.png)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腰鼓板的背景和历史2.腰鼓板的形式和特点3.腰鼓板的内涵和象征意义4.腰鼓板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5.结论:总结腰鼓板的丰富内涵正文一、引言腰鼓是一种源于我国民间的传统舞蹈表演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腰鼓的表演中,腰鼓板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它既是舞蹈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本文旨在探究腰鼓板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二、腰鼓板的形式和特点腰鼓板通常由木质或竹质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两面蒙皮。
腰鼓板有大小不同规格,以适应不同的舞蹈表演需求。
在腰鼓表演中,舞者将腰鼓板系在腰部,通过敲击、扭动和跳跃等动作,展现出独特的韵律美和动态美。
三、腰鼓板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腰鼓板不仅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腰鼓板象征着团圆和和谐,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和万事兴”的观念相契合。
其次,腰鼓板的圆形造型寓意着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展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
此外,腰鼓板的舞蹈动作还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腰鼓板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腰鼓板在我国民间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又传承着民间的艺术智慧。
腰鼓板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单独的舞蹈,也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表演,如与秧歌、舞龙、舞狮等共同演出。
腰鼓板在民间艺术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
五、结论腰鼓板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
腰鼓制作流程
![腰鼓制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fdd25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a.png)
腰鼓制作流程腰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制作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腰鼓的制作流程。
第一步:选材腰鼓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鼓面、鼓框、鼓皮、鼓棒等。
鼓面一般选用优质的红木或者紫檀木,鼓框则选用优质的松木或者柚木。
鼓皮则选用优质的牛皮或者羊皮,鼓棒则选用优质的竹子或者木头。
第二步:制作鼓框制作鼓框需要先将选好的松木或者柚木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然后用刨子将其修整成圆形。
接着,将鼓框的两端用锯子切割成一定的角度,以便后续的鼓面安装。
第三步:制作鼓面制作鼓面需要先将选好的红木或者紫檀木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然后用刨子将其修整成圆形。
接着,将鼓面的中心用钻头钻一个小孔,以便后续的鼓棒安装。
第四步:安装鼓皮将选好的牛皮或者羊皮浸泡在水中,待其变软后,将其拉紧放在鼓框上,并用绳子将其固定。
接着,用刀将多余的鼓皮切掉,并将其边缘用绳子缝合。
第五步:安装鼓面将制作好的鼓面放在鼓皮上方,并用绳子将其固定。
接着,用刀将多余的鼓面切掉,并将其边缘用绳子缝合。
第六步:制作鼓棒制作鼓棒需要先将选好的竹子或者木头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然后用刨子将其修整成圆形。
接着,将鼓棒的一端用刀切割成一定的角度,以便后续的鼓面安装。
第七步:调音将制作好的腰鼓放在地上,用鼓棒敲击鼓面,听其音调是否准确。
如果音调不准确,则需要用绳子调整鼓皮的紧度,直到音调准确为止。
以上就是腰鼓的制作流程,虽然流程比较复杂,但是只有经过这样的制作流程,才能制作出优质的腰鼓。
腰鼓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c4973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e.png)
探究文中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腰鼓板,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一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传统艺术的象征,蕴含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一副腰鼓板的丰富内涵,从音乐、艺术、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剖析。
腰鼓板作为一种乐器,其音乐性能和表现力是其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腰鼓板通常由两块木板组成,中间用皮革绷紧,用手指或鼓槌敲击产生声音。
它的音色浑厚、清脆,能够发出各种不同的音调,可以演奏出丰富多样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在演奏腰鼓板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和鼓槌的运动来控制音量和节奏,展现出个人的技艺和感情。
因此,腰鼓板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沟通的媒介。
腰鼓板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腰鼓板的外形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制作工艺经历了千百年的积累和改进,每一块腰鼓板背后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腰鼓板的装饰图案也是其艺术价值的一部分,图案多样而精美,常常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如龙、凤、花鸟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在腰鼓板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动作和舞姿也是一种艺术表达,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将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腰鼓板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
在古代,腰鼓板常常用于庆祝喜庆节日、迎接贵宾等场合,成为社交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同时,腰鼓板还与传统戏曲和舞蹈相结合,为这些艺术形式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腰鼓板也象征着吉祥和喜庆,是一种带有祝福意义的文化符号。
除了音乐、艺术和文化,腰鼓板还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腰鼓板常常用于庆祝丰收和辞旧迎新,成为人们欢庆和祈福的重要工具。
在城市中,腰鼓板也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中,为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腰鼓板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小组活动——腰鼓、手风琴活动剪影
永康镇中心完小
2017年9月
腰鼓、手风琴活动简介
永康镇中心完小现有学生798名。
我校自2007年提倡并实施“营造书香校园构建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
自此、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的腰鼓、手风琴培训活动应运而生。
现已成为学校的一道窗口和亮点。
腰鼓、手风琴培训活动基地同在音乐室,现有腰鼓50个,手风琴(大)4台,(小)20台;腰鼓队员21名,手风琴队员22名;腰鼓有杨凤兰老师指导,手风琴有杨海瑜老师指导。
此两项活动的培训目的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方针为准绳,以对学生进行美育,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的良好思想品质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为目的,塑造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永康中心完小(2017——2018学年)
腰鼓和手风琴小组活动辅导方案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精神文化文化生活。
本学年我校继续通过腰鼓和手风琴小组活动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加强团结增进友谊,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为学校开展的其它活动活跃气氛。
为了保证腰鼓和手风琴活动正常进行,有序开展,现在做一下训练安排:
一、基本情况
1、指导教师:杨凤兰指导腰鼓,杨海瑜指导手风琴。
2、人员
学校腰鼓队和手风琴对面向全校学生招收学员,现在腰鼓队有21名队员,手风琴队有22名队员,其中包括本地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
3、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周三下午4.30—5.30
地点:学校大操场
(必要时适当增加活动次数,根据具体任务和情况而定)
4、活动的主要内容:
A、复习和学习腰鼓和手风琴的基本要点、基本步伐和基本态势。
B、在熟悉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一套较简单的套路,在熟练套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难度,稍加提高。
5、用具:
腰鼓和手风琴已经配备,可继续使用,服装由学校根据具体任务和情况解决。
6、学生要求: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有病有事要请假。
小组长每次进行点名,并做好出勤记录。
(2)爱护乐器,做到轻拿轻放,训练结束后放于指定位置。
(3)认真训练,不开小差,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
二、行事历
第一周:预备周(看看学生有无变动情况)
第二周:学习基础知识。
第三周:腰鼓基本打法;手风琴学习俄罗斯乐曲《小酸梅果》的右手旋律第一二句。
第四周:行径步伐的训练,手风琴学习俄罗斯乐曲《小酸梅果》的左手旋律第一二句。
第五周:腰鼓学习“小缠腰”动作,手风琴学习俄罗斯乐曲《小酸梅果》的右手旋律第三四句。
第六周:腰鼓巩固“小缠腰”动作,个别指导,手风琴学习俄罗斯乐曲《小酸梅果》的左手旋律第三四句。
第七周:腰鼓学习“大缠腰”动作,手风琴练习乐曲《草原牧童》的右手旋律,并进行各种演奏形式进行演奏。
第八周:腰鼓巩固“大缠腰”动作,个别指导,手风琴练习乐曲《草原牧童》的右手旋律,并进行各种演奏形式进行演奏。
第九周:腰鼓学习“分手步”动作,复习乐曲《草原牧童》。
第十周:腰鼓巩固“分手步”动作,个别指导,手风琴练习俄罗斯乐曲《红星歌》的右手旋律第二部分,重点掌握歌曲中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演奏技巧。
第十一周:腰鼓学习“大转身”动作,手风琴练习俄罗斯乐曲《红星歌》的左手旋律第二部分,重点掌握歌曲中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演奏技巧。
第十二周:腰鼓队列一训练,手风琴练习俄罗斯乐曲《小酸梅果》的右手旋律,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第十三周:腰鼓队列二训练,手风琴练习俄罗斯乐曲《小酸梅果》的左手旋律,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第十四周:腰鼓队列三训练,手风琴练习俄罗斯乐曲《小酸梅果》的左手旋律,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第十五周:腰鼓队列四训练,手风琴练习俄罗斯乐曲《红星歌》的右手旋律第二部分。
第十六周:腰鼓队列五训练,手风琴练习俄罗斯乐曲《红星歌》的左手旋律第二部分。
永康镇中心完小
2017年9月20日
腰鼓、手风琴室岗位职责
1、永康镇中心完小腰鼓、手风琴室是学校少年儿童开展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由学校统一管理。
2、学校腰鼓、手风琴由训练教师按一定顺序编号,登记造册,统一管理。
3、领取使用腰鼓、手风琴前,一定要做到轻拿轻放,课间休息时,把设备放在稳当的地方。
4、使用腰鼓、手风琴时,要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及正确姿势,以防损坏。
5、每次训练或演出之后,管理人员要按发放的器材数目回收乐器。
6、学校腰鼓、手风琴要妥善保管,防火、防风、防霉、防盗。
如管理不妥或使用不当,造成损失,由学校根据情况研究决定由当事人赔偿相应损失。
7、爱护室内公共财物,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门窗关闭。
8、要充分发挥腰鼓、手风琴队的效能,积极为少先队活动服务。
9、学校腰鼓、手风琴一律不得随意借给他人,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借出。
10、腰鼓、手风琴每学期清理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工作,确保物账相符。
永康镇中心完小 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