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
2023年《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2023年《郑和远航》教学反思2023年《郑和远航》教学反思1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
(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
(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
(化险为夷)在具体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一、关注学生的.读和悟。
__叙事性强,篇幅较长,要注重学生的读,这样复述落实才会容易些。
默读1—3,从__语句推想当时郑和率队从“刘家港码头”出行的盛况。
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人多:人山人海、船多:浩浩荡荡、船大:雄伟壮观)引导关注数字说明方法。
利用投影,引导学生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所到的国家。
研读文字,感受到郑和率领船队对君臣和百姓的友好。
由于文本对“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不多,我们可以适当补白。
如郑和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国王(),郑和把礼品赠送给君臣,他们()。
还有老百姓惊叹不已,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
关注文中的过渡句。
“凶险”有两个面:一是险恶的风浪,二是“海岛的袭击”,抓住相关语句体会到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第一次描写详细,后六次描写简略。
对于郑和远航的意义,在阅读感悟中渗透,到结尾水到渠成。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预备:录音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课文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郑和)知道他吗?出示郑和图片。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
郑和下西洋毕竟是一个怎样的航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指着课题,一起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打开课文,请大家来专心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开始,读。
2、好,有的同学一遍读了,专心地读第二遍了。
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成果。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课文读完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2、课文重点写了哪部分?思考,为什么具体第一次远航,略写其他次远航?3、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郑和,随郑和一同去远航。
第二课时一、“扬帆远航”。
1、导入。
六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的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震动世界的远航,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壮观的一幕。
2、要求学生小声读一读书上1-3小节,说一说从哪句话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3、指名回答,老师留意指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以下要点:“宝船”的宏伟壮观――“场面”的壮观――“郑和”的自信威猛二、“友好交往”。
1、导入。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教学《郑和远航》这个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动,我被课文中所表现的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所感动,更为课堂上学生的那份热情而感动,我觉得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个先进的教学理念。
课堂的描述。
一、导入、解题、设疑自探。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随后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试着弄清刚才提出的问题,指名交流汇报。
疑难问题留下来后面再探。
二、解疑合探。
这个环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探究上一环节留下来的问题,随后组织学生实行交流,学生互相实行评价,教师实行适当的指导、点评,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的竞争意识和水平,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协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到“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学生互评能够使他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并能看到他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
也能够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共同促动提升。
还能够使学生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持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享受成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行。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方式的使用,不但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还能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同时学生在评价老师时也是从教师身上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得以发展。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范文精选(最新)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一、网络环境,课堂预热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
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
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阅读的速度,二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二、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我就课文标题直接提出问题: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郑和远航是怎样的远航吗?“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又围绕这句中心句提出:你从哪感受到了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呢?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而且因为这些问题的根本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三、巧搭舞台,放飞思维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表现出的英勇镇定时,请同学们用成语来赞美郑和。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寻找到文中情节的更多空白点,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在学习“战胜凶险”那一部分,除了交流书中描写的“凶险”外,还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郑和他们遇到的危险又何止这些呢,自然的,人为的等等,你想象一下,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又是怎么克服的?为什么他们最终能战胜这些凶险呢?我想,抛给学生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火花受到碰撞,生成的东西一定会更多。
5下10《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语文课不能上成历史课,应在体会人物情感上下功夫。
我采用了诱导身临其境的方法。
如在学习战胜海浪之险,体会郑和所表现出沉着冷静,指挥自若的精神。
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海浪凶险的句子,再紧扣“扑”字想象海浪来势凶猛。
在此基础上,想象你就是其中一名水手你会怎么做。
有的同学说:“我吓得躲进船舱里,默默祈祷。
”有的说:“我急得都哭起来。
”有的说:“我干脆跳进海里。
”……我这时发问:“郑和又是怎样呢?”学生潜心读语文,从“镇定自若”“奋勇向前”“化险为夷”等词句中感悟出郑和不仅航海技术高明,而且遇险不惊,临危不惧的胆识和气魄。
从学生发言中不难看出,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语文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悟出来就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幕幕色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一回回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学生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
所以语文是感性教育,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
语文教学反思《郑和远航》
语文教学反思《郑和远航》
教学反思《郑和远航》教完了《郑和远航》,我觉得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老师揭示了课题以后,让学生质疑问难。
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激发。
提了许多问题。
如郑和远航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郑和几次远航?到过哪些地方国家?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取得成功?郑和远航的意义何在?等等。
学生有许多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解决。
就在学生的热情高涨的时刻,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基本在学生的预习中得到了解决。
在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和字词理解方面也很好地体现了这堂研究课的目的。
学生通顺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没有课前认真的阅读是办不到的。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很到位,说明课前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独立完成的。
所以,我认为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郑和远航 教学反思二
11《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文章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篇幅稍长,较难把握。
本文的结构清晰,第一至五自然段具体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第六自然段概括介绍郑和七次远航的情况,第七自然段综述远航的意义。
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把第一次远航写得很详细,分为“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部分来叙述。
其它六次则一带而过,这种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围绕线索,突破难点。
本文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写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个问题可以从“战胜凶险”这一环节中得以解决。
除了书上所说的遇到的凶险外,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还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凶险?这里的凶险不外乎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
这样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描述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自我升华。
其次我还抓住了文中列举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体会远航船队规模之大,以及郑和七次远航历时的久远和范围的广泛。
引导学生抓住航行途中遇到的凶险来体会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感悟郑和在远航中所遇到的凶险,从而更好地体会郑和的勇敢、机智、顽强。
通过诵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再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郑和的崇敬之情。
二、成功之处全文教学之后,效果较好,也让我再次意识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抓和放的重要性。
我在本文时抓放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抓放文本教材,抓住了能够反映主旨的重点语句,然后在体会时给予学生充分放的权利,放他们自由驰骋在理解、品读的空间里,然后再由教师引导抓出品读后的重点,把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了。
《郑和远航》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郑和远航》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郑和远航》课文篇1今天上午我执教了《郑和远航》这一课。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紧扣题眼、突出重点:本课的题眼应该是“远航”。
何为“远航”?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说明。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规模之大”这一环节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先计算:我们的教室长约10米,宽约8米,教学楼每层楼高约4米,学校的师生员工大约1000余人,算一算,每艘宝船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多少层?需要几艘宝船就能装下我们全校的师生员工?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
在感受完“规模之大”这一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次远航除了“规模之大”之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想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就能把郑和远航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体会。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2022《郑和远航》教学反思_1
2022《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教学反思1《郑和远航》是一篇经典的文章,这篇文章板块结构清楚,重点突出,是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的范文,因此我的教学收获颇丰:一、抓住“文眼”,找寻突破。
在对全文的熟读和驾驭课文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找出最能体现“郑和远航”的特点的句子,于是“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 就出来了。
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是学习本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走进文本,感受远航的辉煌(1)规模宏大的远航让学生细读课文其次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远航的规模。
联系生活想象148米长,60米宽,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该是怎样巨大的轮船。
在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郑和第一次远航像这样的宝船就有60多只,还有随行的战船,粮船,水船。
再想像一下呀,这两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绵延该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风帆鼓风张起那是怎样壮丽的景像呀?!可以用课件展示船只编队出航壮丽场面的图片。
感受规模宏大。
师引导学生对郑和远航和西方的几次大规模的远航进行比较后让学生沟通感受:6百年前我国的建船技术,远航技术,船队的规模就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想像,领先他们的何止是一百年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绽开想象,适时的补充资料,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宝船”的形象鲜活起来,感受远航规模的宏大,民族骄傲感油然而生。
文字入心,诵读动情。
(2)充溢凶险的远航学生细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这是一次充溢规模宏大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溢凶险的远航。
老师组织学生沟通引导学生重点从两个方面感受理解一是大自然的“凶险”。
从“像脱疆的野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写,感受海浪的巨大与可怕。
二是海盗的攻击。
适当补充这是当时横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最强悍的海盗,他们势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非常猖獗!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从文字里感受远航的凶险与可怕,则与凶险的环境形成显明的对比,郑和机灵、英勇和才智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突显出来了。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
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
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2-word文档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2
通过上《郑和远航》这一课,我觉得我们的生本教育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
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
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
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
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
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当然,有些学生虽然搜集了很多资料,但还没能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纯粹为搜集资料而搜集,以后还得加以慢慢引导。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4.doc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紧扣题眼、突出重点:本课的题眼应该是远航。
何为远航?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说明。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规模之大这一环节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先计算:我们的教室长约8米,宽约米,教学楼每层楼高约4米,学校的师生员工大约4000余人,算一算,每艘宝船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多少层?需要几艘宝船就能装下我们全校的师生员工?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
在感受完规模之大这一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次远航除了规模之大之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想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就能把郑和远航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体会。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三、围绕线索、达成目标:本文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写的。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篇五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通过上《郑和远航》这一课,我觉得我们的生本教育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
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
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
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
己的东西。
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
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夏男冉峡旖荩嵝蜒亩恋乃俣龋嵝蜒饕幕蛘哂米约旱幕案爬āK匝诙淌奔淠冢竦玫淖柿虾芏啵谘涣魇保咸喜痪谧灾魈骄恐惺占硇畔⒌哪芰υ诓欢咸岣摺5比唬行淙凰鸭撕芏嘧柿希姑荒芨斫饪挝哪谌萘灯鹄矗看馕鸭柿隙鸭院蠡沟眉右月肌?/p>。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1-文档资料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1《郑和远航》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篇幅较长,加之课后又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主要采用“以读带讲”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生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板书课题后,以“你对郑和知多少?”为导,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讲述了自己对郑和的所知所感,为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铺垫了厚重的基础。
其次,以“本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什么?”为引,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进入课文的学习。
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笔再次走进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现场,亲身体验当时的壮观场景。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哪些段落写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的?这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题,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难题是第二个,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顺序感,但是要清楚的认识一篇文章的写作顺序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培养。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提得第二个问题可能有难,也许是有些不妥,对于学生感觉难以回答的问题,我想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应不应该提?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亮点:抓,这是一种比较让我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
你要让他概括主要内容时,他却是不知从哪里下手?如果让他从中找一两个,学生们倒是挺乐意这么做,毕竟是从中去找嘛!心理负担不会那么重。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从一段话或是一篇文章中抓一两个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概括能力的体现。
这节课我应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们去找,效果还不错。
郑和第一次远航送别的场面(1-3自然段)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到了“雄伟壮观”、“人山人海”等;第二层(4自然段)找到“友好交往”、“赠送礼品”等词;第三层(5自然段)抓住了“化险为夷”、“战胜海盗”、“战胜凶险”等。
这就是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了,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足:该课最终未能通过学生的口说出:“郑和本人具备勇于探索、机智勇敢、镇定自若的性格特点,致使学生在做练习册上‘面对你对郑和有什么样的认识?’这个问题时有部分同学不能够用词准确地表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学反思2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PPT课件第十册10、郑和远航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3、补充板书:10、郑和远航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1)郑和是什么样的人?(2)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3)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五年级郑和远航教学反思范文
五年级郑和远航教学反思范文
五年级郑和远航教学反思范文
《郑和远航》在写法上点面结合、有详有略,可以围绕中心选择适宜内容。
因此第一课时指导学生理清层次,复述第一次远航经过,学习点面结合、有详有略的写法。
第二课时那么专注做一件事,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适宜材料的写法,这就是我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内容,理解这三部分内容与课文中心的关系。
首先学生考虑从哪两个方面写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再将这三部分内容与课文中心联络起来,点亮学生的思维,板书正是为理清三部分内容效劳的。
这样,经过三次的学习与提升,可以不断浸透围绕中心选择适宜材料的'观念。
既不脱离文本,又不停留在对课文字词句的单纯分析上,力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提升他们对文章写法的领悟才能和学习才能。
学生在懂得围绕中心选择适宜材料之后,趁热打铁训练一番,读写结合。
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材料,让他们围绕不同的中心选择不同的材料,并且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提纲。
这样,学生经历了从读课文到悟写法再到运用的完好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实现用课文教。
今天的教学存在许多缺乏。
理解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的时候,牵引的痕迹比较重,应该先放后收。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各抒己见,再总结内容,点出要点,这样学生会领悟的更深。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不断考虑如何用课文教语文,关注学生学习力的进步。
同时对于管建刚教师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做些尝试。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word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一、抓住“文眼”,寻找突破。
在第一课时对全文的熟读和掌握课文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先提问复习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重大意义”的段落结构,然后就这样和学生开场:“同学们,我们读文章一般都按从前到后的顺序,今天我们要改变一下,要从后向前来学。
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齐读课文后,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找出最能体现“郑和远航”的特点的句子,于是“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 就出来了。
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就是本堂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先小后大,环环相扣在学生回答后,我将“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板书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说:“下面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三个问题,从哪些文字可以读出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这三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按从后向前的顺序来解决。
先来最后一个!”能体现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的句子基本都在课文的“重大意义”部分,所以很快就解决了。
剩下一个“规模之大”正好又切入了“扬帆启航”部分的阅读教学。
“扬帆启航”部分文中多处能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描写远航船队规模之大。
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时,让学生反复品读,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及时点明这两种说明方法。
最后,通过集体朗读让学生在洪亮的读书声中体会郑和“扬帆启航”时那壮观场面和恢宏气势。
三、读悟结合、渗透点拨一句“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如此之广的远航有什么目的?”就将教学引入了课文第二部分(第四自然)“友好交往”。
让学生反复读一读,找一找能反映友好交往的句子来再读读,说一说什么叫友好交往?再一句“坐那么大的船,到各国去游玩,还能交到很多朋友,看来远航真是一件轻松自在的好差事,你觉得呢?”又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战胜凶险”(第五自然段),郑和远航时遇到了哪些凶险?他是怎样应对的?让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反复品味,并说一说“读了四五两自然段,你觉得郑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友好、机智、镇定、勇敢和顽强的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郑和远航》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6个字能力目标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
思品目标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查阅资料:收集整理郑和航海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揭题导入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专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郑和。
出示郑和,明朝宦官。
本姓马,小字三保。
回族,云南昆阳洲人。
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
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官监太监。
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当时称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
)两年而返。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郑和远航的一幕。
板书:郑和远航二、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监炫载(读四声)缰(与“疆僵”区别)2.出示词语:派遣宏大炫耀威胁呼啸咆哮袭击名扬海外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自读,指名读;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任选一个或几个造句;齐读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讨论分段。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的首次壮举,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进行介绍的?边读边作简要的批注,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问题。
生读画后自主交流,师巡视点拨,首次:第一次壮举:“壮”在哪里?2.谁能概括的说一说?从哪几方面看出是“壮举”?指名回答。
学生结合1—6自然段的内容谈理解。
(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如: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护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宝船60多艘;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10多层楼房那么高。
每条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风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驾驶。
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3.为什么要有这个“壮举”?(即为什么要远航?)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
指名回答。
你对郑和远航怎样认识?引导学生这样回答:我认为郑和远航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这可以从6自然段看出“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再如:郑和首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可以从课文的2自然段看出,课文是这样说的……还可以从课文的4自然段看出,课文是这样说的……师在学生回答时,随机出示补充文字资料。
(西方学者称:只有举世无双的特混舰队才能远航非洲;郑和舰队——集先进科技之大成;郑和舰队军事建制整军行动优于商船;舰队规模庞大帅舰甲板有足球场大;当代10大航海科技郑和舰队拥有2项;《郑和航海图》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哥伦布、麦哲伦只有几条船、百十名水手百年后海上列强打破郑和神话等等。
)四、回顾全文1.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3.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读到这几百年前激动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感情朗读课文;查阅郑和远航相关资料;了解祖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情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2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
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
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_,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
因此,到结束课程时为学生设计了实际解决问题的体验课题。
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3《郑和远航》是一篇经典的文章,这篇文章板块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是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的范文,因此我的教学收获颇丰。
一、抓住“文眼”,寻找突破。
在对全文的熟读和掌握课文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找出最能体现“郑和远航”的特点的句子,于是“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就出来了。
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是学习本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走进文本,感受远航的辉煌(1)规模宏大的远航让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远航的规模。
联系生活想象148米长,60米宽,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该是怎样巨大的轮船。
在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郑和第一次远航像这样的宝船就有60多只,还有随行的战船,粮船,水船。
再想像一下呀,这两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绵延该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风帆鼓风张起那是怎样壮观的景像呀?!可以用课件展示船只编队出航壮观场面的图片。
感受规模宏大。
师引导学生对郑和远航和西方的几次大规模的远航进行比较后让学生交流感受:6百年前我国的建船技术,远航技术,船队的规模就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想像,他们的何止是一百年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适时的补充资料,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宝船”的形象鲜活起来,感受远航规模的宏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文字入心,诵读动情。
(2)充满凶险的远航学生细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这是一次充满规模宏大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从两个方面感受理解一是大自然的“凶险”。
从“像脱疆的野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写,感受海浪的巨大与可怕。
二是海盗的袭击。
适当补充这是当时横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悍的海盗,他们势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从文字里感受远航的凶险与可怕,则与凶险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郑和机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突显出来了。
同时引导学生融入想象,朗读这段惊心动魄的文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将深深刻入学生心里。
(3)友好和平的远航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受这还是一次友好和平的远航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三、走向历史,品味远航的辛酸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一些研究郑和远航的学者却对郑和远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郑和远航,虽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但从历看它更像是强盛的明朝帝国向他周边的邻居摆阔显富而已,也是劳民伤财的。
——一些研究“郑和远航”的学者“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大多明朝官员“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
”——郑和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权高位重的明朝官员,你会继续支持郑和远航事业进行下去吗?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各自的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对郑和远航的认识并写一写。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反思4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出郑和初次远航的规模之大,意义之远的。
初步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5、凭借约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郑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
体会远航的意义。
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抓住重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阅读或者上网,查找有关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准备交流。
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比较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理清课文的条理。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有那些的航海家吗?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家中,他们在航海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
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
板书课题:郑和远航2、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 (3)教师简介郑和二、初读课文。
(一)明确要求,认真读书: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写出你初读课文的收获,记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的释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