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复习

《湖心亭看雪》复习

《湖心亭看雪》复习《湖心亭看雪》复习笨笨猪《湖心亭看雪》复习卷[翻译解词]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gng)定矣,余挐(r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这天。

[更(gng)定]初更以后。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挐(ro)]通“桡”,撑。

[拥]穿着/带着。

[毳(cu)衣]皮衣。

雾淞(sng)沆砀(hngd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雾淞(sng)]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ngdng)]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一痕]一道痕迹。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i)。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拉余同饮。

余强(qing)饮三大白而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强(qing)] 尽力。

[白]酒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客此]在此地客居。

客,客居,寄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舟子]船夫。

[内容]本文是清代张岱写的一篇游记。

中考复习《湖心亭看雪》

中考复习《湖心亭看雪》

这 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 毛皮衣服 白气充满的样子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水汽凝成的冰花

只有
痕迹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道
罢了 原指小草,这里指细小微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
(看见)
相对而坐
(他们)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要求:独学3分钟。
1、意境: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
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 2、拿、拥、往、看。 他痴迷于天人合 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 逸致。(意思对即可)
▪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 作者的“痴”,反应出他的清高、孤傲, 为下文作伏笔。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声) (还,四声) (数词,一) (全) (白色)
(酒杯)
(非常) (大)
活动五:深入探究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 构上有何作用?
2、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 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 什么表达作用?
《湖心亭看雪》
复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活动一:背诵课文(5分钟)
1、背作家作者 2、独学:背诵课文《湖心亭看雪》
(5分钟) 3、对学:同桌之间互查 4、教师抽查
生字练习:
拥毳. ( cu)ì 沆. 砀. ( hàn)(g )dàng 雾凇. ( sōng) 打更. ( gēn)g 铺毡. ( zhā)n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12.湖心亭看雪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作者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4.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写水天交融、白雪皑皑;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含蓄表达文章主旨;“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借舟子的话来点明作者看雪的痴态;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做人做事,必须要有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就会想到文中的一句。

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问题探究第一段: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明确:作者仍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深情。

11.湖心亭看雪复习

11.湖心亭看雪复习

12.湖心亭看雪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作者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4.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写水天交融、白雪皑皑;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含蓄表达文章主旨;“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借舟子的话来点明作者看雪的痴态;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做人做事,必须要有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就会想到文中的一句。

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问题探究第一段: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明确:作者仍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深情。

2021届中考语文冲刺备考复习《湖心亭看雪》

2021届中考语文冲刺备考复习《湖心亭看雪》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B.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C.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苍颜白.发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湖面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 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2 分)
全 数词,一
非常 与“小”相对
5.白上余下强一饮白三.大白.
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这里代指酒
(四)实词积累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 3.余拏.一小舟
俱: 都 绝: 消失 更定: 晚上八时左右 拏: 撑(船)
4.拥.毳.衣.炉火 5.雾.凇.沆.砀.
6.惟.长堤一痕
拥: 裹、围 毳衣: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雾凇: 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
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
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的一片,湖面上(比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
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水晶
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惟: 只,只有
7.有两人铺毡对.坐. 8.上下一.白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对坐: 相对而坐 一: 全 焉得: 哪能 强: 尽力
11.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及: 等到 舟子: 船夫

《湖心亭看雪》中考文言文复习

《湖心亭看雪》中考文言文复习

尾又出现舟子,记叙了舟子的话语,造成前后矛盾。
(× )
【解析】文中开头写“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文章 末尾出现舟子,这里并不是矛盾,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 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返回目录
第32篇 湖心亭看雪
返回目录
愤,体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
(√)
(3)“痴”字从正面刻画作者形象,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真的性格及不随流俗、
遗世独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 【解析】“痴”是借舟子之口来讲的,是侧面描写。
( ×)
第32篇 湖心亭看雪
返回目录
(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且文章末
返回目录
_古__人__罚__酒__时__用__的__酒__杯_________ _白__色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没__有__功__名__的_________________ _清__楚__,__明__白_________________ _古__代__夜__间__的__计__时__单__位__,__一__夜___ _分__为__五__更__,__每__更__约__两__小__时_____ 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更__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更__改__,__改__换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原意:大雪,在文中意思:__下__大__雪__________ 原意:船桨,在文中意思:__撑__(_船__)_________
第32篇 湖心亭看雪
2. 一词多义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上下一白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5篇 湖心亭看雪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5篇  湖心亭看雪

对比作答
两个语段都记叙了作者的游历趣事,但所体现的心境有所不同,请 简
要语分段(析一。)(表4现分了) 作者遗世独立的闲情逸致和淡淡的愁绪;(2分)语段 (二)体现了作者游历炉峰时紧张又刺激的心境。(2分)
是日,月正望④,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 路明,相与策杖而下。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陬牙横梧:形容山峦曲曲折折,交错起伏。②搲(wǎ):爬。
③渠:它。此处指虎。④正望:正圆。
实词迁移
1. 绝 (1)炉峰绝顶 (2)绝多生怪柏 (3)往来而不绝者 (4)湖中人鸟声俱绝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过 (1)移舟过金山寺 (2)以其境过清 (3)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及鲁肃过寻阳
(1)经过 (2)太 (3)超过 (4)犯错误 (5)经过
3. 一 (1)一寺人皆起看 (2)一鼓作气 (3)上下一白 (4)一怒而诸侯惧
(1)全 (2)第一次 (3)全 (4)一旦
注: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
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
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实词迁移 1. 棹 (1)即棹小舟入湖 (2)棹数小舟
(1)划 (2)划(船)
2. 欲 (1)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夕日欲颓 (3)解衣欲睡 (4)欲穷其林 (5)七十而从心所欲 3. 遍 (1)未及遍赏 (2)余因得遍观群书
对比作答
两个语段在描绘景色之时分别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结合相 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语段(一)中“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寥 寥几笔就勾勒出雪后湖上的景物及人物,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 画,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语段(二)中“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 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淋漓尽致地写出了 西湖美景。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学名著。

被称为“都市诗人”。

二、字音字形辨析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三、重点实词识记1. 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 是日更定是:这。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 挐一小船挐:撑(船)。

4. 拥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细毛。

5.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雾凇,雾气和水气。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 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 惟长堤一痕惟:只。

8. 芥jiè:小草。

引申为细微的事物。

这里指船。

9. 铺毡对坐坐:相对1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

1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

别,告别。

12. 客此客:客居。

13. 及下船及:等到。

14. 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

四、一词多义1. 是:①是日更定矣(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2. 更:①是日更定矣(初更以后,晚八点左右)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3. 一:①余挐一小舟(一只)②上下一白(全)4. 白:①上下一白(白色)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5. 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五、词类活用1. 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 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3. 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4. 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六、古今异义1. 余.住西湖古:我。

九(上)期中文言文复习之《湖心亭看雪》

九(上)期中文言文复习之《湖心亭看雪》

九(上)语文期中文言文复习之《湖心亭看雪》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雪.三日()(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是.日更定矣()(4)是.金陵人()(5)余拏.一小舟()(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是金陵人,客.此()(8)湖中人鸟声俱绝.()(9)雾凇沆砀..()(10)拥.毳衣炉火()(11)三大白.()(12)上下一.白()(13)焉得更.有此人()(14)是日更.定矣()(15)惟.长堤一痕()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复习)

湖心亭看雪(复习)

《湖心亭看雪》复习收藏到手机转发评论2010-06-13 16:16《湖心亭看雪》复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是明末清初人,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人山荐书以终。

其作品主要有《》《》(了解即可)等。

二、词语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更完的时候,即凌晨)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拥cuì()衣炉火雾sōng()沆砀余舟一jiè()铺zhān()对坐3、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②强()饮三大白③莫说相()公痴④铺()毡对坐⑤余拏()一小舟⑥雪淞沆()砀()⑦拥毳()衣炉火⑧有两人铺毡()对坐4、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5)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雕栏相望焉()(古代夜间记时单位,每更约两小时;还。

白色;酒杯。

但是;表承接。

一道;全。

和;和……一起。

哪能;句末语气助词。

)5、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三、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5)、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复习版)

《湖心亭看雪》(复习版)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 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 着,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 的酒烧得滚沸。(他们) 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 (您)这样(有闲情雅致) 的人呢? 拉着我一起喝 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 然后道别。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 地客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 他“痴”表现在何处?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 外的高雅之趣。
9、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却写到“舟中人两 三粒”,况且还有舟子相伴,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这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而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不如舟子,虽然存在 却犹如不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傲。
——唐弢《琐忆》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 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 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 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 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 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 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 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 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 凌寒独立是其人格。
一、熟记重点字词的解释 11、对坐: 12、焉得: 13、强饮: 14、三大白: 15、客此: 16、及下船: 17、莫说: 18、痴似: 11、相对而坐 12、哪能 13、尽力 14、三大杯 15、客居 16、等到 17、不要说 18、像
二、翻译重点句子并背诵:
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湖心亭看雪复习知识点一内容分析: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要素——看雪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 事件——看雪、遇人2、文中交代中心事件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是否前后矛盾或让张岱改改?答: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高自赏的情感态度。

5、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痴是褒是贬?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痴”? “痴行”“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心”“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想象一下张岱如何回答?张岱在湖心亭巧遇两位金陵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焉得有此雅兴之人??)彼此彼此... ①惊喜、愉悦。

②惆怅、感伤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问又不提地位官职,这段奇遇,看来,张岱关注心灵情趣沟通,更显脱俗。

5、结尾“痴”有何含义?作者以舟子的话结尾有何用意?“痴”是对张岱的确切评价,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人与自然的交融,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从中可领略张岱隐世避居的情怀。

用意是点明文章主旨,借舟子的话包含对“痴”的赞赏,对人格品味的肯定,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6、作者写自己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有何用意? 答:用意有三:①表现作者与流俗迥异的孤怀雅兴;②表现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③作者深夜独往,可能出于不愿别人看见,也不愿见到别人,蕴含着避世的幽愤。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学名著。

被称为“都市诗人”。

二、字音字形辨析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三、重点实词识记1. 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 是日更定是:这。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 挐一小船挐:撑(船)。

4. 拥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细毛。

5.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雾凇,雾气和水气。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 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 惟长堤一痕惟:只。

8. 芥jiè:小草。

引申为细微的事物。

这里指船。

9. 铺毡对坐坐:相对1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

1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

别,告别。

12. 客此客:客居。

13. 及下船及:等到。

14. 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

四、一词多义1. 是:①是日更定矣(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2. 更:①是日更定矣(初更以后,晚八点左右)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3. 一:①余挐一小舟(一只)②上下一白(全)4. 白:①上下一白(白色)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5. 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五、词类活用1. 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 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3. 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4. 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六、古今异义1. 余.住西湖古:我。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湖心亭看雪

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湖心亭看雪

◎第17篇湖心亭看雪:游目骋怀(写景记游散文,寄予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①,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不得前。

王文成少年曾趵②而过,人服.其胆。

余叔尔蕴以毡裹体,缒③而下,余挟二樵子,从壑底摉④而上,可谓痴绝。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绝顶,看落照。

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

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

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⑤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

四人踞坐金简石上。

是日,月正望⑥,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陬(zōu)牙横梧:形容山峦曲曲折折,交错起伏。

②趵(bào):跳跃。

③缒(zhuì):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④摉(sōu):古同“搜”。

⑤渠:它。

此处指虎。

⑥正望:正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炉峰绝.顶()(2)人服.其胆()(3)俟.月出去()(4)语亦有理.()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 王文成少年曾趵而.过而.伯乐不常有B. 余叔尔蕴以.毡裹体皆以.美于徐公C. 且.虎亦有道年且.九十D. 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则.是无信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4. 《湖心亭看雪》和本文都记叙了作者的游历趣事,但所体现的心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子张子①谪居大庾,借僧居数椽②,阅③七年,即东窗种竹数竿,为读书之所。

因榜④之曰:“竹轩。

”客有见而问焉,曰:“耻之于人,大矣!今子不审出处⑤,罔.择交游,致清议之靡容⑥,纷弹射⑦而痛诋,朋友摈绝,亲戚包羞,远窜荒陬瘴疠之所侵⑧,蛇虺⑨之与邻。

”子张子哑然笑曰:“物各有趣.,人各有适⑩。

初三总复习《湖心亭看雪》

初三总复习《湖心亭看雪》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掌握文章主旨
02
理解作者情感
03
分析文章结构
04
解析重点语句
写作训练
仿写经典段落 创作相似主题的短文
撰写读后感 提升写作技巧
拓展阅读推荐
《陶庵梦忆》张岱
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作者的理解。
《西湖梦寻》张岱
欣赏西湖的美景,与《湖心亭看雪》形成对比。
《明史》等历史资料
了解明朝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修辞手法
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需要分析其比喻、夸张、对偶 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
如“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等,需要分析其叙述、描写、抒情等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04
难点解析与突破
写作手法分析
多义词 如“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及 下船则舟子喃喃日”中的“一” 、“日”等,需要辨析其在不同 语境中的含义。
句子理解与赏析
总结词
能够理解《湖心亭看雪》中的关键句子,包括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并进行赏析。
表现手法
如通过描绘湖心亭的雪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需要体会其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词语解释与运用
总结词 掌握《湖心亭看雪》中的重点词 语,包括生词、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等,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古今异义词 如“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 相公者”中的“是”、“更”, 需要明确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生词 如“更定”、“拿”、“拥”、 “强饮”、“喃喃”等,需要了 解这些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初三总复习《湖心亭看雪》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湖心亭看雪》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湖心亭看雪》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湖心亭看雪》⑴张岱(1597一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⑴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⑴[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⑴[拏]撑(船)。

⑴[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⑴[拥]裹、围。

⑴[毳]鸟兽的细毛。

⑴[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⑴[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⑴[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⑴[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⑴[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⑴[焉得]哪能。

⑴[更]还。

⑴[三大白]三大杯酒。

⑴[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⑴[客此]客居此地。

⑴[舟子]船夫。

⑴[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答案】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⑴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答案】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⑴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答案】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⑴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案】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2、解释下列词语。

本文更定:②雾凇沆砀:本文独往湖心亭看雪:④素帐:本文上下一白:⑥焉得更有此人:3、文章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的词语是什么?3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宗子,号。

他的代表作是。

二、理解与应用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乃披衣起往/见一小舟/中童子拥炉火炉而坐/念非吾知己/则去不可留也/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因索纸笔作书/书毕送往约明日相见(1)给上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本文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

本文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铺毡对坐,是在干什么?“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作用是什么?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表达了两人怎样的情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种行为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矛盾吗?为什么?《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体会作者清高自赏、孤独伤感的精神世界。

(2)品味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调写景、抒情的艺术境界。

(1)学生通过学习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本文清新淡雅的描写能独立赏析课外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文。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写景用白描手法,一切都是似有似无,既没有具体的叙述描写,也没有具体的写景语句,让人无法捉摸,却于字里行间透出雪后西湖的美景。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品读文本语言,在想象中体味雪后西湖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写作者的“痴”有什么用意? 引用舟子的话含蓄地表达了对作者“痴”的赞赏, 并以此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 6、文中写景句子“雾凇沆砀…两三粒而已。”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 白描 是_____。体会本文所用的这种手法的妙处。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 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 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 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 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 舟子还出现了,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在作 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 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在,反映出他文人雅 士式的孤傲。
10、更有痴似相公者
( 超过 )
(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云、山、水,上 上下下全是雪白的。 (2)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 只有像一道痕迹的长堤,像一个黑点的湖心 亭,和我那如同小草一样的船,像米粒一样大小 的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痴情赏雪)的人!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4分钟
用课文原句填空:
1、直接写出雪大的句子是:大雪三日 ________,侧面写冬天寒 冷寂静的句子是: 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 。 2 、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雪中景物的句子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辨析一词多义:
古代夜间计 更定矣 时单位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3.更 1.绝 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焉得更有此人 还 以为妙绝 极 独往湖心亭 2.独 天下独绝 无独有偶 莫说相公痴 不要 独自 独特 4.莫 莫甚于生 没有 单个
5、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B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与生俱来 都 一起 止、停 B、更定矣/俄顷风定云墨色 全 C、惟长堤一痕/而或长烟一空 一道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二者不可得兼 能够 得到 6、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D ) A、惟长堤一痕/而或长烟一空 长,形容词 大片 B、见余大喜/会宾客大宴 非常 盛大 C、与余舟一芥/与虎谋皮 连词:和 介词:跟、向 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
3、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பைடு நூலகம்1)比相公到得早; 2)铺毡对坐准备久呆;
3)在湖心亭煮酒赏雪; 4)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 5)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 居此地,时近年关。 4、作者借西湖雪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以及对故国的怀 念和对人生渺茫的慨叹。
张 岱
湖 心 亭 看 雪
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3、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掌握写作方法。
1、湖中人鸟声俱绝 古代夜间计时 (都 )( 消失) 2、是日,更定矣( 单位,一夜五更 )( 止、停 ) 3、独往湖心亭看雪 ( 独自 ) 4、雾凇沆砀 ( 白气弥漫的样子 ) 5、惟长堤一痕 (只有 )( 痕迹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还 )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尽力 ) 8、客此 ( 客居 ) 9、及下船 ( 等到 )
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写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作者是一个 怎样的人。
写作者半夜到湖心亭看雪。 “痴”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说说“痴” 的内涵。 “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 下,在“更定”(晚上八点)时分,划一条小船, “独往湖心亭看雪”。
1)痴情于自然山水 2)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