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设计论文
软件架构课程设计
软件架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软件架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软件架构模式及其特点。
2. 学会分析软件需求,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进行设计。
3. 了解软件架构的评估方法和原则,能够对现有软件架构进行简单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软件架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软件设计水平。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完成软件架构设计。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软件架构可视化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软件架构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软件架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客观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软件架构的基本知识,提高软件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软件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可能对软件架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陌生感。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软件架构设计任务,为后续软件开发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软件架构基本概念:包括软件架构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软件架构概述2. 常见软件架构模式:介绍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微服务架构、事件驱动架构等,分析各自特点及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软件架构模式3.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讲解基于需求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架构风格选择、架构设计及评估。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4. 软件架构评估与优化:介绍软件架构评估方法、原则,探讨如何优化现有软件架构。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软件架构评估与优化5. 软件架构可视化:讲解软件架构可视化方法,如UML图、架构图等,以及相关工具的使用。
软件课程设计
软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开发流程,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软件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其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3)了解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熟悉常用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进行软件项目规划和管理;(2)具备使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3)掌握软件测试方法和技巧,能够编写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4)能够进行软件文档编写,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和用户手册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软件基本概念:软件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演化过程;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3.软件设计原则和方法:模块化、抽象化、数据结构与算法等;4.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等;5.软件项目管理:项目规划、、执行、监控和评估等;6.软件测试: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设计等;7.软件文档编写:需求分析文档、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软件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软件项目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实践》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配置计算机实验室,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软件制作课程设计
软件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软件制作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
2. 使学生了解软件制作的常用工具和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理解软件界面设计的原则,掌握基本的界面布局和交互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制作工具进行项目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软件实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软件制作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软件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软件制作的品质和用户体验。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软件制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软件制作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提高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软件制作基础知识:包括软件定义、软件开发流程、软件生命周期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软件制作有整体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软件制作概述2. 软件制作工具:介绍常用的软件制作工具,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使学生掌握开发环境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软件制作工具及环境3. 程序设计基础:讲解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算法,为学生进行软件制作奠定基础。
教材章节:第三章 程序设计基础4.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软件制作的工程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软件工程5. 软件界面设计:讲解界面设计原则、布局方法和交互设计技巧,提高学生的界面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软件界面设计6. 软件制作实践:通过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制定单位:制定时间:一、课程总述1.课程性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是一门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技能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获取、安装、应用、维护常用计算机工具软件的能力。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导论》。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应用出发详细介绍了最基本而且被目前计算机应用各领域所公认的应用工具软件,并结合实际应用的情景案例讲授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各种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为主线,以实际应用需求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应用软件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际应用。
针对现在高职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够用、实用为主。
工具软件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工具软件的基本知识;工具软件应用内容以实用为准,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紧密结合岗位技能需求,同时也注意后续课程的要求,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择“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应用需求为依托,在教学中通过电子教案、视频、现场演示、软件操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想,将每章的工具软件以工作环境下的各种应用需求作为课程的引入。
教学中将每个工具软件领域的应用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实现从需求出发、软件获取、安装、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能够完成同一任务的工具软件可能有几种甚至于几十种,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软件来切实高效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样以具体的案例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软件基础课课程设计
软件基础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软件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软件开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具;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软件开发,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进行团队合作,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软件开发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软件开发的兴趣和热情;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具;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具体内容如下:1.软件开发基本概念:软件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生命周期。
2.软件开发流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3.软件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项目管理工具。
4.编程语言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面向对象编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具,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具体过程和技巧。
3.实验法: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方面,以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软件开发专业论文六篇
软件开发专业论文六篇软件开发专业论文范文1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本科教育1背景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软件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
与此同时,我国软件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
企业对软件人才需求量在增大,估量人才缺口达到20万,而且这个需求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1]。
但另一方面,多数软件类应届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却难以感受到这些数字所带来的欣慰,许多毕业生并没有顺当找到对口的工作。
虽然这些同学身份上属于工程技术类的应用型人才,在目前IT产业蓬勃进展的大环境下理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结果却是“毕业即失业”表现得愈加突出。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巨大的进展潜力,但如何建设好软件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国内高校软件专业主要以培育讨论型人才为重点,以软件基础理论和系统软件设计为主干,目标是培育面对计算机与系统软件领域的讨论型人才[2]。
因此如何建立保证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同学既具有可持续进展潜力又适应当前产业需求的新型学问体系,如何建立与企业应用紧密结合的先进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同学的综合力量,使毕业生在跨出校门时具备必需的素养,缩短从同学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所需的时间,实现就业的“零适应期”是软件工程专业努力的目标。
国外高校在软件工程教育方面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依据各自国家和学校的特点,立足同学长远进展,培育适应社会需要与变化的人才。
从软件教育的特点来看,西方闻名高校有较完善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试验条件,有较长时间的实施阅历,与企业有亲密的合作关系,有一大批专家在从事计算机与软件的教育讨论。
这些高校的课程与我国现行的计算机和软件课程体系相比,理论更深,与新技术的接轨更快,试验和职业实践的比重更大,通过试验让同学把握基本概念、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力量的力度更大。
国内高校软件专业主要以培育讨论型人才为重点,以软件基础理论和系统软件设计为主干,目标是培育面对计算机与系统软件领域的讨论型人才。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通识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第 2 期2021 年 2 月 10 日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2184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2-0184-05第一作者简介:田纲,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cn。
0 引 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已经遍布社会的各行各业。
现如今,对于高校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对计算机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这门通识课程的开设,旨在针对学校任何专业的学生,能掌握常用软件使用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如何通过计算机应用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常见问题以及运行基本原理,较全面地了解常用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特点是①概念多、内容多、范围广[3];②操作性和实践性强;③学生多、教师少、资源有限,通常采用大班教学形式;④选课专业多,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所不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等[4]。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不合理;课程内容、教材和教案已经老化,跟不上软件的更新换代;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学生新的需求;课后缺少互动,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大作业考核方式过于简单,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成绩等。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通识课程的探索与思考田 纲1,何炎祥2,彭 敏2(武汉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摘 要:针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通识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自主学习+多渠道学习+互助小组+平时积分+多维考核的教学实践与考核新模式,阐述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并说明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通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通过重新认识教学目的和要求,可以对该课程的内容、模式以及考核等多项内容和环节进行更科学的优化和调整。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常用工具软件【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办公自动化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公自动化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主要介绍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最实用、最流行的电脑工具软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示例简单且颇具实用价值。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办公能力方面的准备。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办公行业的调查,对办公自动化方向所涵盖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企业办公能力需求为主线,以相关企业办公业务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与工作任务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操作内容,按照能力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组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培养学生的办公能力。
本课程以具体办公软件为载体,依据办公软件的特点设计制作过程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对办公软件使用全过程完整的体验,掌握软件操作技能。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0课时。
2.课程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典型应用软件的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在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增强实践环节,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识别和安装常用工具软件。
2.具有学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通过录像、实例、课后拓展作业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工艺实施的基本职业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专业)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复习和稳固电脑软件设计知识,加深对软件设计方法、软件设计技术和设计思想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软件设计知识和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综合软件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要掌握UML〔统一建模语言〕,并能运用UML在Rational Rose中建模。
二.要求:1.一人一组。
2.熟悉Rose开发环境。
3.掌握UML的基本模型元素(如角色、用例、类等)。
4.熟悉UML,主要了解UML中的9大图:Use case diagram(用例图)、Class diagram(类图)、Sequence diagram(序列图)、Collaboration diagram(协作图)、Statechart diagram(状态图)、Activity diagram(活动图)、Component diagram(组件图)、Deployment diagram(配置图)、datamodel diagram〔数据模型图〕。
5.进行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绘出系统详细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建立完整的系统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6.完成对系统的建模实现。
7.期末进行检查,并提交设计报告。
三.题目及时间、地点安排2010-2011第一学期第18周星期五进行课程设计成果的演示与检查〔具体地点另行通知〕,同时提交源程序和课程设计报告。
四.报告要求:1.实验题目2.实验目的3.实验要求4.实验内容5.系统设计的源程序和文档〔包括说明〕6.心得体会五.参考资料:1.Wendy Boggs & Michael Boggs 著邱仲潘译《UML与Rational Rose2002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Martin Fowler & Kendall Scott:UML Distilled Second Edition A Brief Guide to the StandardObject Modeling Language3.UML参考手册4.Jason T. Roff 著张瑜杨继萍等译《UML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5.参见本中心服务器ftp:\\s@172.16.38.223软件开发基础或《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下的相关文档。
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
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阅读。
计算机论文篇一有很多中学计算机方面的教师都抱怨学生对dos命令不感兴趣,认为计算机不能按照简单的“工具”去理解,认为要想掌握计算机的技术一定要打好基础。
对于类似这样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互联网的普及就是由于简单易上手,试问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有几个懂模糊数学和微积分的,如果一定要谈到基础,一定是从数学的计算和因解发端的。
要是那样,数码时代也不会到来了。
就像现在的风光摄影一样,在数码技术非常成熟的阶段,让每个摄影爱好者都了解相机的构造和光学原理没有必要,以前的测光技术都用测光表,现在可以auto 键一键解决。
可以说,在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阶段,应用是一位的,对于计算机的基础语言学习,完全可以在大学阶段解决。
另外,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不能简单的局限于技术性操作,要上升到学科和文化的高度,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重要媒介,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媒介只不过就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播的具体承载,但是他认为,媒介和信息是相互紧密连接的,没有媒介的渠道就谈不上信息的传播。
麦克卢汉发现了媒介的重要性,后工业时代的技术革命让,媒介引起了受众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微妙变化。
可以说媒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尤其是互联网这种媒介,可以说媒介已经在某种程度超越了内容本身,那么计算机作为互联网的子体,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和适应这种媒介的具体形态和应用。
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增强学生的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把自己已学的知识按照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信息整合。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范例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学号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文学志二O年月日目录1.绪论 (1)1.1.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概述 (1)1.2.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1.2.1.经济可行性 (2)1.2.2.技术可行性 (2)1.2.3.社会可行性 (3)2.相关技术介绍 (3)2.1.B/S/S体系结构 (4)2.2.Java Server Pages (4)2.3.Struts (5)2.4.Hibernate (6)2.5.MySQL (6)2.6.Tomcat Web服务器 (7)3. 系统的需求分析 (7)3.1.系统的功能需求 (7)3.2.系统的模块划分 (9)4. 系统的设计 (10)4.1.系统的概要设计 (10)4.1.1.系统的总体结构 (10)4.1.2.系统数据库设计 (11)4.2.系统主要模块的详细设计 (19)4.2.1.试题管理模块设计 (20)4.2.2.考试管理模块设计 (21)4.2.3.在线考试模块设计 (22)4.2.4.答卷自动评分模块设计 (23)5.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25)5.1.创建项目 (25)5.1.1.开发环境的搭建 (26)5.1.2.系统的整体框架 (27)5.2.试题管理模块的实现 (28)5.2.1.创建持久化类和数据库访问相关类 (28)5.2.2.创建Struts相关类 (30)5.2.3.创建表示层JSP文件 (31)5.3.考试管理模块的实现 (33)5.3.1.初始种群的生成 (33)5.3.2.适应度值的计算 (34)5.3.3.选择(Select) (35)5.3.4.交叉(Crossover) (36)5.3.5.变异(Mutation) (37)5.4.在线考试模块的实现 (38)5.4.1.倒计时子模块的实现 (38)5.4.2.故障延时子模块的实现 (39)5.5.答卷自动评分模块的实现 (41)6. 系统的测试 (43)6.1.系统的测试环境 (43)6.2.系统的测试用例设计 (44)6.3.系统的测试结果 (46)6.4.系统的测试分析 (47)结束语 (47)参考文献 (4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设计论文(5篇)
计算机设计论文(5篇)计算机设计论文(5篇)计算机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计算机帮助园林设计课程的必要性目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对园林企业,其工作岗位主要分为3类:(1)园林植物生产、销售、养护岗位群。
(2)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制图岗位群。
(3)园林施工、园林预算和工程管理岗位群。
从这样的现状可知,同学在就业时可选择的方向多样。
通过对园林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他们纷纷表示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不建议园林专业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比如纯施工方向。
由于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学在就业时有许多方向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基础培育,对园林有基本熟悉,能够一专多能,而方向则可进入社会后依据自己的优势和喜好进行选择。
因此,为了让同学更好地学习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等课程,让同学把握AutoCAD、Photoshop、SketchUp软件的操作技能帮助其他课程的开展尤为重要。
培育目标为让园林专业同学了解园林公司的出图要求,把握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并能从事园林设计和绘图工作。
这需要园林相关专业进行就业导向型高职计算机帮助园林设计课程建设。
2课程体系的建立2.1三门软件课程的关系首先,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三类软件中,Au-toCAD是基础,由于无论是利用Photoshop渲染平面图还是SketchUp建立3D模型都需要用到AutoCAD绘制的基础图形,所以,首先要学习的是AutoCAD软件。
其次,Photoshop作为后期效果图处理的软件可以放在SketchUp之后学习,先学习如何利用SketchUp建模,然后学习利用Photoshop处理模型效果,同时还可学习利用Auto-CAD绘制的平立剖面图进行渲染。
综上,三类软件的学习挨次为AutoCAD———SketchUp———Photoshop。
最终,为了让同学更坚固地把握三类软件,能够更深化地理解这3类软件,实现敏捷运用,需要足够的课时量,因此这三类软件不能放在同一个学期学习,分学期进行教学,每门课程之间以项目进行连接,以求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提高同学对软件应用的力量以及制作设计方案文本的力量。
ict课程设计
ict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3. 帮助学生了解常用软件的类型和功能,学会正确使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ICT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处理、传播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沟通协作能力,学会运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ICT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技术、新应用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人。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ICT基本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概念- 介绍ICT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分析ICT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等。
- 介绍网络通信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3. 常用软件及其应用- 分类介绍常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
- 讲解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概念第二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三周:常用软件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紧密,按照课程目标制定的教学大纲,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设计
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
2. 使学生了解并运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等)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3. 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如模块化、抽象化、封装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共同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软件设计和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注重代码规范和程序优化。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认识到团队合作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软件开发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项目开发经验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实践操作,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软件开发基本流程:讲解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的内容,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全貌。
- 需求分析: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软件功能。
- 设计:学习软件架构和设计模式,绘制UML图。
- 编码:运用编程语言编写代码,实现软件功能。
- 测试:掌握测试方法和策略,保证软件质量。
- 部署:了解软件部署和发布流程。
2. 编程语言:选择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等),根据教材相关章节,教授基础语法和常用库,使学生能够运用该语言进行编程。
3. 软件工程原则:讲解模块化、抽象化、封装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ps课程设计论文
ps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S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图片编辑、图像合成、色彩调整等,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视觉设计能力,能够运用PS进行创意设计和图像处理。
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耐心、细心和创造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S软件的基本操作、图像编辑、色彩调整、图层应用、路径和形状、滤镜和工具等模块。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PS软件的基本操作:打开和关闭文件、保存和导出图像、工具箱和菜单栏的基本用法等。
2.图像编辑:裁剪、缩放、旋转、翻转图像、改变图像大小和分辨率等。
3.色彩调整:色阶、曲线、色彩平衡、亮度和对比度等调整。
4.图层应用:创建图层、图层样式、图层蒙版、调整图层不透明度等。
5.路径和形状:创建和编辑路径、形状、路径转换为选区等。
6.滤镜和工具:常用滤镜效果、选择工具、修饰工具、橡皮擦工具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P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关键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PS在实际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P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PS教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国内外优秀的PS设计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制作PS操作视频、案例演示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软件和硬件支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占总评的30%、30%和40%。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业分为练习题和项目作品,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考试为上机操作考试,考核学生对PS软件的掌握程度和设计能力。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主要介绍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最实用、最流行的电脑工具软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示例简单且颇具实用价值。
(二)适用专业适用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使用。
(三)课程基本理念(四)课程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掌握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最实用、最流行的电脑工具软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示例简单且颇具实用价值。
全书内容涵盖网页浏览、邮件收发、文件下载、网上联络、影音播放与处理、图像浏览与处理、桌面屏保制作、翻译汉化、文件压缩、系统维护、病毒查杀等方面。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会30多种日常必备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能够更轻松自如地使用电脑、享受电脑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具体目标1.素质培养自主学习意识2.能力通过实用工具的使用增强动手能力3.知识掌握常见软件的使用方法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1.学时分配本课程34学时2学分。
面授(多媒体)和实验各占12学时和2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理论教学课时分配实践教学课时分配2.具体教学任务理论教学:第1章磁盘工具与系统维护⏹1.1 硬盘分区管理工具PartitionMagic 8.0 ⏹1.2 硬盘备份工具——Norton Ghost⏹1.3 磁盘备份工具——WinRescue 2000 ⏹1.4 磁盘碎片整理工具——VoptXP⏹1.5 Windows优化大师⏹1.6 超级兔子魔法设置第2章浏览器的使用与邮件收发⏹2.1 IE浏览器⏹2.2 MyIE2浏览器⏹2.3 邮件收发——Foxmail第3章文件编辑与管理软件⏹3.1 解压缩软件——WinZip⏹3.2 解压缩软件——WinRAR⏹3.3 文本编辑——EditPlus⏹3.4 文本编辑——UltraEdit⏹3.5 文件分割——FileSplit 2.2⏹3.6 文件加密——WinXFiles⏹3.7 万能加密器——Easycode Boy Plus! 第4章文件下载、文件传输与离线浏览⏹4.1 网络骆驼⏹4.2 网际快车⏹4.3 FTP工具——CuteFTP⏹4.4 变态下载⏹4.5 DCPlusPlus下载⏹4.6 离线浏览——WebZIP⏹4.7 离线浏览——Offline Explorer⏹4.8 离线浏览大师——Teleport Pro第5章网络通讯与娱乐⏹5.1 腾讯QQ⏹5.2 联众网络游戏⏹5.3 网络即时通信娱乐软件——朗玛UC第6章文档阅读与网上图书阅读⏹6.1 Adobe Reader⏹6.2 超星图书阅览器第7章图形图像工具⏹7.1 屏幕图像捕捉软件HyperSnap-DX⏹7.2 超级屏捕SuperCapture⏹7.3 多功能抓图高手SnagIt⏹7.4 图像浏览——ACDSee⏹7.5 图像浏览——PolyView第8章动画制作与屏幕保护⏹8.1 Ulead COOL 3D 的应用⏹8.2 平面美术设计软件——Photoshop 7.0⏹8.3 屏幕保护制作软件—ScreensaverShot第9章视频娱乐软件⏹9.1 超级解霸⏹9.2 RealOne Player⏹9.3 Real格式文件制作工具——RealProducer Plus ⏹9.4 Windows Media Player⏹9.5 Kuro MP3音乐软件⏹9.6 MusicMatch Jukebox第10章翻译软件与内码转换⏹10.1 金山词霸⏹10.2 金山快译⏹10.3 内码转换工具——南极星第11章计算机安全⏹11.1 瑞星杀毒软件⏹11.2 Norton AntiVirus⏹11.3 KV2004⏹11.4 天网防火墙⏹11.5 诺顿防火墙第12章光盘工具⏹12.1 刻录工具Nero-Burning Rom⏹12.2 刻录工具Adaptec Easy CD Creator ⏹12.3 虚拟光碟实践教学实验一、磁盘工具与系统维护实验二、浏览器的使用与邮件收发实验三、文件编辑与管理软件实验四、文件下载、文件传输实验五、网络通讯与娱乐实验六、图形图像工具实验七、动画制作与屏幕保护实验八、视频娱乐软件实验九、计算机安全实验十、光盘工具四、课程实施建议1. 教法建议本课程文字教材、实验教材均由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统一提供。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2010级信工1班姓名:唐南银学号:201041919107 课程论文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指导老师:曹晓兰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唐南银(东方科技学院2010级信工1班,学号201041919107)1 引言1.1 课题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及其信息量的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管理也随之展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了,它可用来管理学生信息与提高系统管理工作的效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把Eclipse(前台开发)与SQL数据库(后台管理)有机地结合,并运用SWING等相关技术,完成学生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从而可大大减少该管理上的工作量。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
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同时,合理的数据结构也将有利于程序的顺利实现。
1.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介绍本系统采用的是Eclipse开发工具做为开发系统程序,采用SQL sever数据库访问技术完成对数据库信息的规范管理和统计查询。
SQL sever使用更加简单灵活的对象模型,适用于各种程序设计语言。
SQL sever提供执行以下操作方式:(1)连接到数据源。
(2)指定访问数据源的命令,可以在命令中指定参数。
(3)执行命令,例如一个SELECT语句。
(4)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把缓存行的更改内容写回数据库中,更新数据源。
(5)提供常规方法检测错误,错误通常由建立连接或执行命令造成,涉及到SQL的error对象。
2 系统分析2.1 总体设计思想及工作流程用户必须通过已经注册的帐号和密码才能进行对该系统的管理与应用,否则在登录系统前要进行新账号的注册;管理员通过输入密码和帐号可以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各种操作,而普通用户仅仅可以进行一部分的操作;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功能来提取自己所需信息。
中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论文
中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摘要】本文作者根据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从《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探讨,同时特别就教学方法的改革、计算机新技术的渗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职《常用工具软件》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25-02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信息技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是属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时代。
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和提高,促使学校必须培养出能学以致用、能应用已学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学会应用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是这门课程的学习重点。
学生既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也要经常上机操作,达到熟练操作软件的目的,解决一些常见的实用工具问题。
从而不但使学生解决基本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作者曾多年从事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之余也接触了许多工具软件,根据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从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出发,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探讨。
1 工具软件课程的特征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信息处理工具,因为计算机的存在,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快速、熟练地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和实用技术。
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术,才能快捷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
各种工具软件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它们注重实用,功能单一,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安装使用相对简单,占用体积偏小,而且大多是免费或共享软件,成为我们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有利武器。
因此努力学好常用工具软件课程,对中职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设计论文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形式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
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这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自己建构知识。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教学理论的要求,其目标也与技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二、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调研分析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课程定位分析,并据此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1)教材分析。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讲述了计算机常用的七大类、十几个工具型软件,理论知识较少,难度较低,各软件之间关联性不大,主要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为学习计算机操作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技工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有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经过两年的学习,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主动实践、探索完成其感兴趣的计算机操
作,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软件,如简单的压缩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
学生喜欢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如图片编辑软件、简单动画制作软件等。
(3)课程定位。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同时归纳同类软件相通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式思维能力。
(4)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本学期要学习十几款软件、教师不可能详细讲解每一款软件的所有功能,因此要确定本课程采用“优秀学生模拟讲课、教师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的实施
(1)划分学习小组。
按教材中软件的分类把学生分为七个组,每组负责一类软件的讲解,并把七个组按照软件的名称给予命名,如图像工具组、动画制作工具组,每个组设置一个组长。
分组时让能力强的学生和被动学习的、不感兴趣的学生在一个组中,这样有所带动、有所提高,不至于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更不喜欢。
学生的组合不是仅仅局限于一节课,而是贯穿于整个学期里,他们都必须合作学习。
如图像工具组,他们将一起合作学习图像浏览与捕捉工具软件,图像美化与变形工具中的幻影2008、奇幻变脸秀两个软件,图像处理工具软件和图像制作工具软件。
(2)学习小组备课。
每个学习小组组员负责一个软件的学习、讲解,学习小组在一起研究、合作学习直到这个软件负责人学通为止,然后向本组组员讲解,组长协调组内事宜。
教师协助学习小组研究,帮助学习小组确定案例、修改案例中的不足,补充学习中的漏洞。
如图像工具小组中软件的学习,确定一名优秀学
生主讲,主讲学生确定案例,向小组成员提出软件中自己没有学会的部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完善案例,同时帮助解决主讲人的疑惑。
学习小组向教师提交案例,教师找出案例中的不足,解答学习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补充、完善案例。
(3)学习小组学生课堂讲课。
每个学习小组的主讲人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向全班学生讲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小组组员给予适当补充。
项目导向实训课程设计研究
一、职业调研与分析
1.职业说明
通过调查和研究《中国职业大典》,商业企业的行政办公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形形色色的日常事务管理,其职业范畴为行政办公人员(GBM301),2013年修订的《中国职业大典》中规定:行政办公人员(301)包括行政办公人员(30102)(含〈秘书3010201〉、〈公关员3010202〉、〈收发员3010203〉)、行政业务人员(30101)、其他行政办公人员(30199)。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政办公人员是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行政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
他们的工作内容包罗甚广,从日常工作安排、行政总务、后勤保障、检查公司制度执行与落实、文字处理、内外协调、会议组织等纷繁复杂的诸多内容。
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使用办公设备,处理公文和信函,起草有关文件、信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进行有关业务联系,事务处理。
(3)接待来访,处理各方查询事项。
(4)安排会议、会谈、并做记录。
(5)管理有关文件档案。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一步研究从业者职业成长规律,即把握基本操作的初学者水平,到成长为能够驾驭复杂环境出色完成工作的熟练者水平,为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奠定基础。
二、学习领域和工作项目描述
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可知,本项目的职业可以提取5个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1的具体内容,得出行政文员主要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打印机、相机)等,对日常事务和行政事务进行处理,并依据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项目。
解构行政文员的典型工作任务1,得出三大工作项目,即工作环境认知、办公软件操作、信息统计分析。
由此,设计行政办公人员的学习情境1《商业办公软件操作实务》。
三、项目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提炼,是指导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项目教学强调学做结合,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因此在对项目实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注重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针对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将采取SOTA模式,即教学过程中学(Study)
-做(Operation)-悟(Think)-用(Application)的程序,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首先教会学生学习完成项目成果的基本知识,即学的阶段,然后根据学的内容指导自己实践,进入做的阶段,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参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回到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四、总结
本项目通过探讨《商业办公软件操作实务》的实践教学设计,系统思考实训课程的建设方法。
通过应用工学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方式,来具体指导专项实训课程的建设,即从职业分析开始,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找到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设计,并应用SOTA教学模式对实训教学进行过程控制。
本项目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项目在实际教学中的过程控制问题,进一步将SOTA教学模式融入每个教学项目,让SOTA既能引领教学项目,同时又能控制教学项目,转变从教学项目成果评价教学的事后控制模式为全程控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