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主持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学术平台,营造学术氛围”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在座的各位能来参加本次由陶研会打造的学术沙龙活动!出席沙龙的有。。。。。,我担任今天的主持人,记录人是陈芩芩。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教师虐童事件。先是太原某幼儿园一位教师,半小时内打了孩子70次耳光,且该校监控录像显示,多名幼童被殴打。接着,浙江温岭又出现一名以拍虐童照片为乐的教师,揪耳朵提起男童、将幼童扔进垃圾桶等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令网友愤怒。据称,太原这家幼儿园是“黑幼儿园”,教师自然也不合格;而浙江温岭的两名教师则已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对于这类事情的反思却不能终止。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发生多起幼儿园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令人发指。诸如2010年,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的一名老师,用电熨斗惩罚上课讲话的学生,有7名幼儿脸部被烫伤。当时,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可现在看来,有关部门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11月13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2012年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检查参考提纲》。该“提纲”按照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三类不同对象,设定了不同的师德检查内容。涉及是否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是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歧视学生等。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检查制度规定,采取问卷调查、座谈、教师互评、学校间交叉检查及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访谈调查等方式进行。

然而,该制度公布第二天,随“检查提纲”一同发放的一份师

德师风调查参考问卷却引发了部分家长的异议。这份面向学生家长的参考问卷,共设置了教师是否要求过孩子参加有偿家教、任课教师是否存在向孩子销售或强制推销教辅资料的情况等8个问题。在当地一家媒体的家长QQ群内,“体罚”成了家长们广泛议论的焦点。有家长反映,因缺乏认定标准,无法判别什么程度的惩罚才构成体罚。甚至还有家长提议,应当制定一个合理惩罚的规定,供家长对照判断老师有无违规。

一、何为师德?师德包括哪些?

二、师德调查问卷引出棘手问题:怎样才算体罚?制度尺子量师德可以吗?

三、怎样进行有效的师德教育?

二、制度尺子量师德也有“短处”

实际上,近年来各地一直存在教师体罚与必要的教育惩戒之间的争论。

“家长们对于什么程度才算教师体罚、如何判别教师备课上课是否认真等疑问,实际上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瓶颈。”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有关负责人说,“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一些只能主观感受、不能定量的东西。比如,老师罚孩子围着操场跑5圈或10圈,这就是变相体罚;孩子迟到或扰乱上课秩序,老师让其站立几分钟,这应当不算体罚。”

早在2009年,湖南省就推出了全国首份师德考核管理量化

标准,明确绩效考核将和师德挂钩,不与升学率挂钩。对于如何落实量化,也曾引发广泛争论。湖南师大教授刘德华认为,师德很难量化,在实施中如何做“实”,是个棘手问题。

“现在,只要提教师体罚学生,社会往往会谴责教师,谴责他们缺乏道德、缺少良知。其实,教师是一个良心职业,绝大多数教师‘打’、‘骂’孩子,出发点是为孩子好,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自控力,对于自己的言行并没有正确认识,如果老师不严加管教,最终害的还是孩子。”北京朝阳区一位教师说,现在的课堂上,很多老师对学生违规违纪很无奈,由于担心受家长指责,不少老师选择放任学生的错误行为。“其实,教育是一个教书和育人二者结合的工作,绝大多数老师是知道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哪些是不当的。刚性而过于细化的指标体系,不但难以真正把老师道德量出来,反而容易挫伤老师积极性。”

三、教育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需对接

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有关负责人认为,在现行条件下,师德师风考核可以结合教育部门、学校、社会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多方评价,进行综合考量。

近年来,有关部门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也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显然,法律禁止体罚学生。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民主、平等,而且越来越倾向关注学生,但近年来,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学校要高升学率、家长要好成绩、给学生减负等,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使师德师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由过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的极端转向“矫枉过正”的另一个极端。有时,教师在教学中对孩子稍微严厉的批评也会被解读为“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与目前我国有关法规对体罚的规定不明确导致教育和体罚之间的“度”难以把握有关。因此,要突破瓶颈,需从教育内部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对接上入手,将刚性的制度他律变为教师自觉的职业自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