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观沧海》一. 导入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朗读整体感知: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
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4行,除开头结尾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然后归纳如下: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问: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 三.总结。
古人说:“诗言志。
”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3.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古代诗歌四首》班级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总目标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准确地默写。
4.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重点、难点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这一联闻名。
3、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海(jiã)石(sǒngzhì)(cháo)平归(yàn)水何(dàn)(xiāo)(sâ)4、文学常识填空。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1.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5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黄艳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1、简介作者2、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4、说说《观沧海》开头两行的作用。
5、《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分别描绘出大海怎样的特点?知识链接:《观沧海》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律,是唐代诗人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问题一、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问题二、实写观海的诗句是哪几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问题三、“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问题四、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五、写景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展现了怎么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问题六、哲理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阐明了怎样的道理?【拓展延伸】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古代诗篇四首》依据你把握的材料,简略介绍一下作者。
1、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乐府诗),本诗即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定的《乐府诗集》。
他的诗篇散文清峻整齐,气势雄伟,大方悲惨,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映了汉末公民的磨难日子。
诗篇代表作除《观沧海》之外还有《蒿里行》《龟虽寿》。
2、王湾(公元693年~公元751年),唐代,号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3、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闻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终身写了120多首散曲,其间《秋思》可谓“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元曲四咱们”之一,更被时人美称为“曲状元”。
4、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我国巨大的实际主义诗人。
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篇体裁广泛,形式多样,言语平易浅显,有“诗魔”之称。
1.了解古代诗篇体裁的有关常识。
2.能够精确背诵并默写,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爱情。
3.品尝言语,体会诗词意境。
1.查字典,查准字音;2、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材料。
(一)《观沧海》1、解题标题《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瞭望”,沧海:大海,这儿指渤海。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发诗。
2、凭借注释,疏通诗篇内容。
弥补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姿态。
以观沧海:以,表意图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
峙,耸立。
高高地耸立。
萧条:描述风吹树木的声响。
幸乃至哉:幸,幸亏。
至,极点。
幸亏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若,像。
其,它,指沧海。
3、全体感知(1)全诗以哪个字打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打开,写爬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际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第一层(最初两句):告知观海的地址,“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绘海水和山岛。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聚焦】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⒊《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走进作者】1. 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二、深入体会、赏析。
1、读“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体会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习
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展开想像,任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启发学生有创意地写作。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注意语言的训练。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天净沙 秋思》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体会作者的“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湖北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的大海,触景生情。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
做押韵。
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能体现作者对钱塘湖景色的喜爱。
“
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
B
.颈联中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大垸镇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年级:七年级主备人:李敏审核:
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
展开,写登山所见。
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诗中的感情、解释加点的字
感情。
诗的风格自然清新,娟秀明丽。
以补充为:早(初)春。
诗中最能体现季节的景物有早莺、新燕、乱花、浅。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断肠人在天涯
2、朗读四首诗,展开想象,在大脑中显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先描述你想像的画面,然后和大家说说。
3、朗读四首诗,理解理解诗意,回答下列问题:
(4)、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最能表达诗人浓重乡愁的诗句是哪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答 《观沧海》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一.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二,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引导点拨
【合作研讨】
一、《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诗的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但用心品味,又能感受到怎样的生活哲理呢?
二、“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
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是在客观地、平淡地勾勒景物吗?说说其中的妙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词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古代诗词四首》教学目标:一、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二、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3、明白得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4、初步学习欣赏出色文句;五、培育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一、明白得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二、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出色文句,培育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情感。
讲课方式: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
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里面不懂的字词。
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教学步骤:一、导入:看图片,引发学生爱好。
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导读《观沧海》(一)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补充,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通过此地。
(二)熟悉诗歌。
听《观沧海》朗诵。
一、学生齐读《观沧海》。
二、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明白得字词。
沧(青绿色)临(到,登临) 碣石( )何(何等)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份,不译。
)行(运行)假设(仿佛)其(代词,指大海)星汉;灿烂(光荣鲜明耀眼)幸()至()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表达)(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一、归纳诗歌要紧内容和主旨。
(讨论回答)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址,直陈其事。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述海水的和山岛。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里)借助独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直抒豪情。
主旨:刻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五)欣赏诗歌。
(讨论回答)一、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那么述志。
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领略诗歌中深邃的意境。
【知识链接】【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白沙堤.()澹.澹()竦峙..()萧瑟.()碣.石()2、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行不足. A、脚 B、够 C、充分②没.马蹄 A、没有 B、没过 C、遮没③昏.鸦 A、黑色 B、昏迷 C、黄昏④星汉..灿烂 A、银河 B、星星 C、星和月⑤次.北固山下 A、一次 B、停泊 C、游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合作探究】6、学习《观沧海》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7、学习《次北固山下》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8、学习《钱塘湖春行》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9、学习《天净沙·秋思》①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②词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12、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13、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主题阅读】(一)阅读诗词《西江月》,完成文后各题: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你能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并会背诵。
2.你能说出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你能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预设】
学生对于精彩诗句的欣赏,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王湾,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
唐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今陕西省渭南县)人,诗人。
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和《新乐府》。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2.文体常识——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只用,包括套曲和小令。
【学习过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歌。
欣赏。
学生自
《钱塘湖春行》一诗的线索是什么
学习了这四首古诗,你么会“断肠”
【收获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七年级上册执笔:审核:七年级语文组班级:--------- 姓名:--------------------【导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熟读成诵。
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知识链接】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2.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观沧海》导学要点:学习虚实结合,描写景物的技巧;感受其间蕴含的情感。
.一、初读,整体感知1.小组竞读,注意节奏,语气、语调。
2.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
【合作探究】1.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前两句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什么?最后两句又写什么?叙述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写景抒情前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现实中的实景。
后四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
3、小组合作探究,古诗的意境。
共同完成课堂训练。
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1)曹操(公元155年-220年,65岁),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
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某某省亳州市)人。
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家中长子,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因家庭的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
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
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2)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2、了解背景(1)《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3、文体知识(1)关于汉乐府诗。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古代诗歌四首【教材分析】这四首诗歌中,有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作者登山望海的博大胸怀;有王湾在北固山下驾舟扬帆、身临其境写下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长江壮景;有白居易用早营、新燕、乱花、浅草等初春特有的景物写出的自己在白沙堤上驰马赏春的心情;有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几种物象堆叠吟成的悲秋之音。
我们可以在吟诵中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
感受诗词的基调,畅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共2课时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胜炙人日的诗篇。
(从了解灿烂文化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二、综合指导·1.整体感知四首诗歌的体裁:《观沧海》——乐府诗《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天净沙秋思》——小令2.指导诗歌朗读方法:(1)停顿四言、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来读,如:“老骤/伏权”“潮平/两岸阔”。
七言诗句一般分三节来读,如:“问君/归期/味有期”。
(2)重读诗句中需强调的词语要重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画线字应加重语气。
(3)语调应根据诗歌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尤以“恨”为甚。
(4)延缓有时某个字的读音要有所拖延,如“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雨”字应略为延缓清音,造成一种回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聚焦】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⒊《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走进作者】1. 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朝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朝代)著名散曲家。
着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背景追溯】1.《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是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3.《次北固山下》为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4.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竦峙..(dàn)(mò)碣.石(jié)萧瑟..(xiāo sè)..(sǒng zhì)澹澹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东临.碣石: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②山岛竦峙..水: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③水何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④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⑤次.北固山下:旅途中暂时停宿⑥乡书..何处达:家信⑦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的乌鸦⑧断肠人在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3.文学常识填空。
①《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
②《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③《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王湾,唐代(朝代)诗人。
④《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元代(朝代)著名散曲家。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4.理解默写。
①《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天净沙秋思》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沧.海(cāng)萧瑟.(sè)子规.(guī)客.路(kè)B. 碣.石(jié)灿.烂(làn)龙.标(nónɡ)残.夜(cán)C. 澹.澹(dàn)愁.心(chóu)枯藤.(ténɡ)潮.平(cháo)D. 竦峙.(zhì)咏.志(yǒng)天涯.(yá)归雁.(yàn)解析:B选项里“龙标”的“龙”应读lónɡ。
故选B.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 谁家新艳啄春泥。
C.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观沧海》,完成第1~7题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慷慨激昂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诗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所见景象。
4.从诗的题材看它是一首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5.作者描绘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6.诗中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一统天的雄心壮志。
7在这写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诗人是一位怎样的形象?答: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有宏伟抱负的诗人形象。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第1~4题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答:"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是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第1~4题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答:生、入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
答: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答: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答: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第1~7题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深秋晚景图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答:悲凉的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5.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答: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答: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课后提升案】一、综合运用学习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