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
月夜ppt14 人教版
成果小结
填上导入时的空白处:忧国忧民 线索: 月 借景抒情 暗示 想象 手法: 反衬 对写 诗眼:独看 双照 主旨:渴望和平生活
延伸练习
除夕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阅读这首唐诗,说说本诗表达了一种什么 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本诗表达了一种游子思家的感伤(情感)。诗人明明是 在除夕之夜思念“故乡(的人)”,却在写完客心凄然后, 宕开一笔,不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采用对面 写来的手法,借写父母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念。
有关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 县。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 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安史之乱起, 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逃脱。曾 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 部”。 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 人,许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 中都有反映,故称“诗史”。杜 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艺术 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 圣”,诗风沉郁顿挫。与李白合 称“李杜” 。
杜甫诗五首之
台师高级中学
黄平辉
经典回眸
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望岳》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 属于曲笔的一种。
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 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一 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 层。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 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杜甫诗歌五首
哀江头
• 1.写作背景简介 •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春天。 春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 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 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 写下这首名诗。 写下这首名诗。
•2.基本解读 2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 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 感受,通过今昔对比 今昔对比, 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 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主旨) (主旨)
• 全诗分三部分。 全诗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长安沦陷后 第一部分为前四句, 曲江的荒凉景象。 曲江的荒凉景象。 • 第二部分为接下来八句,写安史乱 第二部分为接下来八句, 前春日曲江繁华盛景。 前春日曲江繁华盛景。 • 第三部分为后八句。写诗人在沧桑 第三部分为后八句。 巨变之前的哀思,总结了全篇, 巨变之前的哀思,总结了全篇,且 照应了开头。 照应了开头。
有人说:该诗是一首怀古之作, 有人说:该诗是一首怀古之作, 借古人事表达诗人的理想, 借古人事表达诗人的理想,你看 如何? 如何?
关于末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关于末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中的“英雄”所指何人?历来说法纷纭。 襟”中的“英雄”所指何人?历来说法纷纭。 诗人一生许身社稷,志在匡国,当为“ 诗人一生许身社稷,志在匡国,当为“英 可又绝不仅此,诗人心念武侯, 雄”,可又绝不仅此,诗人心念武侯,高山 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良材。可见, 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良材。可见,借 古人寄情较显。 古人寄情较显。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地名,在今陕西富县) 地名,在今陕西富县) 守望
fū
kān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清辉玉臂寒。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诗五首
• “自”、“空”二字最 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 有深意。碧草映阶, 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 黄鹂隔叶,人所罕至, 哪两个字最有深意为什么? 无人赏听,荒凉之情 无限,寂寞之心难言, 衬托出祠堂的荒凉冷 落,景中含情,寄寓 了诗人对先贤渐被人 遗忘的感伤叹惋。 • 写景实为伤情,为下 文写心志作铺垫。
• 诗人采用想象的 诗人从妻子思念 手法,不说自己 自己说起,起到 月 夜 什么效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在长安望月思念 妻子,却说妻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在鄜州望月怀念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自己,更曲折含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蓄地表达了自己 对妻子的思念之 情、对家庭的牵 挂之深。
孤独。 2、写出了洞庭湖水浩大的水 势,气势恢宏,为下面写诗人 渴望得到援引铺垫。
颈联:诉说身世
这两句诗转而写自己之凄 登岳阳楼 苦情状。亲朋绝少而音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难通;年老体衰而又病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缠身;生活艰难,唯有一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叶小舟顺流漂泊,前途渺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 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 诗人身世的孤危感。凸显 其落寞、困顿潦倒之状, 令人凄然。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诗中塑造的是谁 月 夜 的形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人妻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独自望月,深夜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之中,发髻沾湿,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臂生寒,对月 怀人,思念至深。
对比阅读
陆诗:至死不放弃收复中原之志 本诗:抒发自身壮志难酬的苦闷
全诗总结
• 忧国忧民:全诗以厚重之笔墨传递出诗人忧 国忧民的饱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 感时伤乱: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 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 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 人出现; • 感慨身世:诗人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 一生深感遗憾。
杜甫诗五首
1、诗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 描写起什么作用?
(1)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 荒凉。 (2)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 的崇敬之情。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的诗眼是哪两个字?
“自”与“空”两个字是这两句诗的诗眼。
这两句写入祠后所见
。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
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 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 呢? 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
2、作者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 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 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豪 华如此,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 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该是何等景象啊!才人 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 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 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 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哪里想得到, 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 乱根苗!
又呈吴郎
杜甫
开 门 解读诗歌 放任 见 不管 山, 首联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直 叙 其 事 扑枣:打枣,“打”字显猛烈,“扑”字,有打得短促、量少之意
译文:任凭西院的邻居来扑打堂前的熟枣,我 知道她是一个没有衣食,没有儿女的老妇人。
颔联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译文:如果不是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 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心怀 恐惧,所以我们不仅不应干涉,反而更显得 和善此,让她安心打枣才对。
“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
相无缘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 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
寂寞冷落之境
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怀?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与建议 (2)
《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与建议
学习内容分析:
杜甫作为“诗圣”,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选修课程中的《杜甫诗五首》选取了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旨在通过对这些诗作的学习,让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中深沉情感的领悟。
学习者分析:
美术10、15班是文科美术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对诗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给他们一些方法性的指导,让他们明白诗歌鉴赏有规律可循,减轻他们对诗歌鉴赏的畏难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反思:
1.基本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引导比较得当;
2.注意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给学生比较明确的答题方向和步骤;
3.课堂小结未能充分运用诵读的作用进行对诗歌情感理解的升华,应该把背诵放在小结之后,对学生的感悟会更有帮助;
4.课堂上应该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结合书本注解,再次重温诗歌内容和背景之后再进入课堂的学习。
教学建议:
以后应注意:诗歌鉴赏应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对重点意象、词语应该在具体鉴赏之前重点讲解,以求达到由景及情,从浅入深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杜甫诗五首
4、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 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 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湿”,沾湿。“寒”,生出寒意。 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妻子高高的发髻。清冷 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柔润如玉的双臂一定生寒 了。 “湿”和 “寒”可触可感,表现了妻子望月之 久,忆夫之深。更深层的,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 妻之深的痛苦现实。
历史知识知一点: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汉成帝对她 最为宠幸。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 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 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 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 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 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倖bìxì ng 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 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 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
小结第一层
• 第一层,长安沦陷后曲江衰败凄凉的 景象。 (反衬,以美景衬哀情)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开元二 十年(732),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 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 “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 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
——韩愈
杜甫诗五首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 巩县人。
•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遇李白,同 游梁宋之地。 •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居少陵,自称 少陵野老。 • 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 任左拾遗。
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
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 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 于770年冬死于赴岳州的舟中。
《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与建议
注重联系诗歌背景——《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与建议诗圣杜甫的诗常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意旨高远,常常有催人泪下的效果,选在教材中的五首诗,其本身就都含有一个“泪”字,如《月夜》中的“双照泪痕干”,《哀江头》中的“人生有情泪沾臆”,《蜀相》中的“长使英雄泪满襟”,《又呈吴郎》中的“正思戎马泪盈巾”、《登岳阳楼》中的“凭轩涕泗流”,读起来,一个老泪纵横、饱含深情的诗人形象宛然在目。
教授杜甫的诗歌,往往会有些难度,因为学生们由于历史年代久远以及生活背景不同,对于杜诗所表达的深沉情感往往难以理解,很多学生甚至还会问“老师,杜甫怎么那么爱哭啊?”听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因此我认为,在教授杜诗的时候,应多注意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多做介绍,并且要慢慢引领学生细细体会其中的情感。
下面分别谈谈这五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情感。
《月夜》: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家小的深切挂念。
这首诗的构思也很妙,借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来表达自己这种相同的情感,后世诗人常常模仿这种写法,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哀江头》: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
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
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杜甫诗五首》之《月夜》《哀江头》20200322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哀江头
阅读思考: 1.少陵野老为何要“潜行”“吞声哭”?请在文中找出原因。 2诗中那些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来(课后练习P7三) 3.那些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4.本诗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少陵野老为何要“潜行”“吞声哭”?请在文中找出原因。
“黄昏胡骑尘满城” 这句诗描写了黄昏时分胡骑出动而扬起了满天灰 尘的环境,渲染了一种高压恐怖气氛。进一步烘 托了诗人对国破家亡忧愤不已、心急如焚的心情。
一、初步读懂学习《月夜》
首联: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1、诵诗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2、解诗意:散译诗歌内容 颔联: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3、读题目,悟情感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借月抒情,遥寄相思之 颈联: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苦,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
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一家欢聚。而诗人却身居客舍,远离家人,只能眼看 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承前一、二两句,诗人似乎应 该倾吐此刻的思乡之情了。可是,诗人笔峰一转,撇开自己,从千里 外的家乡写起:“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 “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 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 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另一种表现。
1-3杜甫诗五首
名句品评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的意思是:那 寡妇疑惑你(吴郎)将不让她打枣,这当然未免出于多虑; 但你一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就使她当真了。“虽”与 “却”构成转折关系,侧重点在后句,委婉地对吴郎提出
了批评。
主旨归纳 《又呈吴郎》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寡妇打枣这样一件小事, 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们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揭露了 官府的剥削是导致人民贫穷的社会根源,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
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
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
词句。请指出《月夜》中的“诗眼”。
提示
所谓“诗眼”是能统领全诗一诗,字字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
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
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 。芙蓉苑里,春
光融融,花草生辉,霓旌迎风招展; “ 白马黄金勒 ” 的才人, “明眸皓齿”的贵妃与大唐天子,其乐何极!
诗人把长安的“今”之凄凉景象与“昔”之欢乐景象,放
在一起描写,加以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真可谓以乐 景反衬哀思,哀思更哀。让人倍感“今”之萧瑟更萧瑟,今之 凄凉更凄凉。
名句品评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品评 这一句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
情。“亲朋无一字 ”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 来,既“老 ”且“病 ”,漂泊于江湘一带,以舟为家,前途渺 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诗人身世的 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
译诗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 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 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 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 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 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 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 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 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 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 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 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3杜甫诗五首
思考1、开头两句对高大茂密的翠柏的描写有 什么作用?
2,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什么?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赏析全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处寻——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慕。 锦官城——成都。 柏森森——以苍松翠柏之茂密暗含人们 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种肃穆、安谧 的气氛。
从内容和形式上赏析颈联
内容上: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 禁不住泪湿衣襟.本联通过对美丽的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的悲伤之情。形式上,运 用想象,语词清丽。 根据参考答案归纳类似问题的答题思路 步骤1、意译诗句
主题(主旨)
步骤2、点明写法及作用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 生活的向往之情。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一首凭吊先贤的名诗。
思考1、开头两句对高大茂密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肃穆安谧的气 氛; 二是衬托诸葛亮如松柏般高峻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 的崇敬之情。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 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 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对家事、国事 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 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 著名的一首。
杜甫诗五首
课后练习案
1、《春望》和《月夜》都写了诗人对家的思恋,请比较两首诗 在表达这种感情时的角度有何不同: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从自己的视线着笔,直接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 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表 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炼字
• 2、前两联有3个字用得极好,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好处。 • “自”和“空” • 都带有无人之意。 • 碧草映阶,是因人迹罕至;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欣
赏。一代贤相的祠堂却冷落凄清至此,让人不胜唏嘘。
手法
• 3、从第二联中你看出了什么手法,请分析。 • 以乐景写哀情: • 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婉转,恬淡自然,表现出武侯
• 二、这首诗歌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 分析。
• 这首诗歌借看月抒离情。借助想象抒 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 对妻子的思念。
• 通过对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 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 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
• 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 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诗句含 蕴无穷。
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 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 迹。
• 一、作者在第一联中使用了那些意象? 第二、三联写了那些内容?
• 1、意象:月亮
杜甫诗五首
《泊岳阳城下》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赏析: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
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见《杜工部集》。
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
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婉惜之情。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
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绝句四首(其一)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
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杜甫诗五首》教辅
《杜甫诗五首》教辅第3课杜甫诗五首一、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安史乱起,杜甫落人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
因上疏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
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为诗中集大成者,风格沉郁顿挫。
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课文简析(一)月夜1.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廊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主旨)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
诗人本是在长安望月,但他忧心的不仅是自己困居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而且是挂念远在鄜州的妻儿。
杜甫诗五首(1《月夜》)
五、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除夜作(பைடு நூலகம்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知识迁移
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诗中一、二两句写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寒灯伴 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悱 恻凄然。】 答:诗人采用想象,从对方设想的手法,以虚写实, 曲笔抒情,三、四两句撇开自己,不说自己思念亲人, 却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比直写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更为婉曲含蕴。
拓展迁移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 旷达的情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拓展迁移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 乡怀人之感
月 夜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 安史叛军破潼关,接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 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 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 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 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 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 下这首诗。
拓展迁移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 情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张继《枫桥夜泊》 白居易《琵琶行》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ppt精品课件10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 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 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 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 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 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 传至今的 1450 多首诗歌,思想 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 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 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 , 被 尊 为 “ 诗 圣 ”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杜甫诗五首
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 南巩县。20岁起,漫游吴越、 齐赵。 746 年赴京应试,落第 后旅居长安 10 年。 755 年“安 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 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 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 了4年,写诗240余首。他曾任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 部。 765 年携家经水路出蜀, 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 770 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 5 9 岁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 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 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 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 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 “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 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 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 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 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 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 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 “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霍松林)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 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 映,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 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 圣”。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杜 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艺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 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千锤百炼到那种惊人的程度,如果达不到这 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语言精工凝练又丰富多 彩。 四、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 绝句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在七律方面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不 仅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赠答酬唱,而且用七律这种形式 感叹时事,批评政治,抒发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著 名 的 诗 作 有 “ 三 吏 ” (《 石 壕 吏 》《 潼 关 吏 》《 新 安 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 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等。
《月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 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 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 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 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诗人身陷敌 营,失去了自由,一方面心念君王,另一方面心悬妻孥。一个 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 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 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 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 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杜甫诗五首之《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首联中“独”字怎么理解?
长安,当然是独看月,而
妻子在儿女在身旁,为何
一个“独”字点明孤身一人, 心中孤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 调。
也是“独”看呢?下联紧 承而出。
“未解忆长安”的含义:
月夜
女儿太小,不懂得想念 在长安的父亲;儿女们
杜甫 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 之称。诗风:沉郁顿挫
•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 安吏》
•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 别》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满脸 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君去 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江水 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想往 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五首》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背诵《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会分析《哀江头》一诗中运用的对比、衬托、用典的写法;了解《蜀相》一诗中所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理清《又呈吴郎》一诗的思路;感受《登岳阳楼》中“坼”与“浮”字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杜甫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李杜”,被人誉为“ 诗圣”。
《月夜》【导入语】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品);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品);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品)。
这三句诗,如果排名次,哪一句最好哪一句最差为什麽改一个字能如此之神奇最后一句最好。
因为:画要点睛,诗歌重眼。
【感受诗眼】1、诗眼的内涵: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其中,位于某联、某句中最富有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生动性或情趣性的字词句也叫做炼字。
2、诗眼的位置:(1)在题目中:如《书愤》、《春夜喜雨》。
(2)在诗句中:如《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品味诗眼】3、内容定位:体会意境,联想与想象。
(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内容。
译诗:今晚鄜州的月亮高悬,我的妻子只有一个人独自看着月亮。
我怜惜远方幼小的孩子,他们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
散发着幽香的雾气使妻子的头发被沾湿了,清朗的月光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倚靠在薄而透明的纱帷之下,月光照进来,将两人脸上的泪痕照干。
4、分析诗歌。
(1)比较两幅图,哪幅更符合此情此景(一幅突出儿女,一幅突出妻子)参考:第二幅,本诗突出的是闺中,即妻子。
小儿女只是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出妻子的“独看”,小儿女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这更增加了妻看月时的孤独感。
施补华也说:“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
”(教师引导,由此可见,这里的诗眼是“独看”)。
(2)为什麽主角是“闺中”,作者不是杜甫吗明确: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鄜州的家人,但他却不直接道出,而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妻子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对月思夫,但孩子们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
妻子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她的头发,清辉使得她玉臂生寒。
妻子在想:何时才能团聚呢(教师引导,由此可见,这里的诗眼是“双照”)。
全诗的诗眼:独看,双照(另一种说法,有人将“忆”字作为全诗诗眼也可以,将“忆”字作为全诗诗眼是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
将“独看”与“双照”作为全诗诗眼是从局部出发,着眼于具体)。
活用定位:移位意更深(此种诗眼更专业的说法叫做炼字。
倘若考试时叫我们找出全诗诗眼,我们就找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或词。
倘若是叫我们找出哪个字用得最好,那就是炼字)。
全联的句眼:湿,寒。
参考:湿:沾湿;寒:寒冷,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雾气使妻子的头发被沾湿了,清朗的月光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第二课时《哀江头》【整体感知】提问:从时间上说,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去住彼此无消息”是第二部分,写安史之乱前春日曲江的繁华盛景及李杨二人的悲剧。
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沧桑巨变时的哀思,总结全篇。
【内容解析】第一部分:吞声:不敢出声。
潜行:偷偷地行走。
住在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的偏僻之处。
江边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1、诗人为何哭是怎么哭的为什么要这样哭明确:长安已被安史叛军占领,作者睹物伤怀,因而痛苦。
诗人是“吞声哭”(“潜行”),因为长安被占领,笼罩着恐怖气氛,所以诗人不敢放声痛哭,不敢光明正大地行走。
2、诗人在江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特点哪几个字体现了这个特点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明确:诗人看到长安沦陷后的曲江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锁”和“为谁绿”几个字体现了这个特点。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
“细柳新蒲”,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景物是很美的。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含有肝肠寸断的悲痛: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江山沦入敌手。
第二部分:3、面对眼前荒凉冷落的景象,诗人忆起什么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的景象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的景象特点明确:面对眼前荒凉冷落的景象,诗人忆起安史之乱前的曲江,那时它是一片繁华盛景,从“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可以看出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的繁华,唐玄宗一行排场很大,彩旗飘扬,豪华奢侈,连南苑中的万物都生发光辉。
4、“同辇随君侍君侧”和“一笑正坠双飞翼”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由此可看出作者对帝妃游曲江的态度如何明确:这两句暗用了汉代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其用意就是讽刺唐玄宗荒淫好色和杨贵妃的骄纵得意之态(教师承接语:如此骄奢淫逸的李、杨二人,结局如何呢我们再看“明眸皓齿今何在”到“去住彼此无消息”四句)。
5、李、杨二人的结局与“忆昔”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此写来,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李杨两人的结局与她们当年的荒淫骄纵有因果关系。
对比强烈,效果明显。
如此写来,既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真诚,又有对蒙难君王的伤悼。
哀其不幸蒙尘,讽其荒淫误国。
第三部分:6、怎么理解“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这两句作者为何“欲往城南望城北”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哪两句明确: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衣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草自枯荣,永无尽期。
这是用无情衬有情,而更见情深。
作者因为忧心如焚,哀痛极深,因而一时懵懵懂懂走向了城北,走错了方向。
最后两句与开头的“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照应。
其中“胡骑尘满城”写出了叛军密集的巡视,营造出恐怖的气氛,这就是诗人要“吞声哭”“潜行”的原因。
【总结】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
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
“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
《蜀相》【导入语】在卧龙岗,有一副对联,对联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陈述了谁的事迹(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后世人的尊敬,有许多诗人写诗来纪念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怀念诸葛亮的诗歌,杜甫的《蜀相》。
【译诗】丞相的祠堂到哪里去寻找它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照着台阶的绿草独自呈现出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然地唱着美妙的歌声。
刘备三次频繁拜访,同他商议统一天下的大计,他辅佐两朝君主开创大业,济国安时,体现了老臣的赤胆忠心。
可惜出征还没有获胜,自己却先死去,这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内容解析】1、诗歌四联各自写了什么内容明确:首联以问答形式,写出了武侯祠的地理位置。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
尾联,叹惋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2、中国古代诗歌十分注重景色的描绘,在这首诗中很明显也有景色的描写。
请同学们思考,诗中哪几联在写景在景物描绘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叫做什么写法明确:本诗首联、颔联写景。
首句从“丞相祠堂”写起,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第二句“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柏树之所以高大茂密,是因为没有人去砍伐它们,爱惜这些柏树,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爱戴。
颔联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
这两联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四句,表达了他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
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
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三课时《又呈吴郎》【导入语】陕西民歌中有一句歌词说“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忠君爱国,体恤百姓,深受百姓欢迎,写了许多反映百姓痛苦生活的诗歌,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即《又呈吴郎》。
【写作背景介绍】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
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
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
呈:呈送,尊敬的说法。
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
【译诗】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